“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宽广的海洋”……上千年来,书籍一直是人类的好朋友,它给我们知识,给我们勇气,给我们启迪,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800字,请您阅读。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800字1这几天,我读了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鲁滨孙顽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一位遇险的航海商人——鲁滨逊独自一人飘流到一座荒岛。他克服着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靠顽强的意志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岛上生活了20_年2月19天,终于遇救返回自己的故乡的故事。
20_年,多么漫长的一个时间。更何况是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独自奋斗20_年,这简直就是人生的一大奇迹。最令我敬佩的是他的“不成功决不放手”那种坚强的毅力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他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顽强地活了下来,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满的生活。我真为他高兴!从他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顽强的毅力,要与困难作斗争,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努力去做。
我不仅佩鲁滨逊的坚强,同时也很钦佩他的乐观精神。初到荒岛,鲁滨逊因为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连做一块木板都要24天。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还救了一个野人,鲁滨逊给他取了个名字叫“星期五”等等。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来的。看到这里,我不禁反省以前,我做事一旦不成功,就会气馁,然后就不做了。我这样是不对的,应该像鲁滨逊那样,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
想想我的生活,不知要比鲁滨孙在荒岛上的时候幸福多少倍,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一定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鲁滨逊漂流记》 这本书就像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照亮我前进的方向,我要以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向着目标去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800字2读完这本《鲁滨逊漂流记》我不禁赞叹道:“只有不移的信念、乐观的精神和有效的行动才能使人脱离‘困境’呀!”
《鲁滨逊漂流记》由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著,讲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的20_年,面对被抛弃荒岛的悲惨遭遇,他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以信仰的力量和自身顽强的意志在荒岛上建起了一个家。他满怀希望、学会生活,最终脱险,回到了家乡。整个过程跌宕起伏,鲁滨逊不屈不挠的乐观精神令我深深地感动,和他相比,我想起了我遇到挫折的时候。
我是那种遇到挫折就会不开心或是放弃的人,可当我看到鲁滨逊这样做时,我就打算学习他的方法。鲁滨逊在遇到被抛弃荒岛那样大的挫折的时候不但没有放弃回去的希望,还作出了正确的第一步:乐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件事。他想到:大船触礁,仅他一人生还。不像我,一直向坏处想,所以心情越来越坏,让我什么事都没心情做了。此时,鲁滨逊也许会说:“为什么要向坏处想呢?你向好的方面想,心情才愉悦呀!”
有了愉悦的心情,下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冷静下来、思考解决办法,然后付诸行动。鲁滨逊也就是这样对待20_年中的任何一件事的。比如他上岸后,冷静下来,想到在荒岛上生存的办法:建一个房子,然后他就去大船上搬工具开挖岩洞。
可以想象,如果鲁滨逊没有做出行动,只是在那里有乐观精神:“我一定回得去!”有什么作用呢?还不是白费功夫?所以行动是最重要的一步,没有这一步,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就像那天我做奥数题的时候,怎么也做不出来,我又急又气:平常都是迎刃而解,今天怎么会想不出来?我躺在沙发上,闭上眼睛,可灵感就是不肯进入大脑。后来,我索性坐到桌边,在草稿纸上画了简***,琢磨了几下之后,我忽然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直观的***纸使我一下子就找到了解题的重点。只能说:“一千次空想比不上一次实干!”
行动完之后就可以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了,尽情的享受收获的成就感,获得一天的好心情!
就像这样,其实打败挫折和困难并不难,办法总是有的,但有的时候也很难,难在控制自己遇到困难时的无力感。所以只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能使自己突破困境。虽是这么说,但还是有那么多的人没有战胜挫折和困难,那大多是因为他们缺乏坚定的信念、有效的行动。以前,人们认为人不可能飞起来,然后飞机就腾空出世了,这是由不可能转为可能。那么这就证明了“万事皆有可能”这句话,不过后面还要跟一句:只要动手去做!
鲁滨逊是一位可敬的人,他面对困难以乐观相对,最后战胜困难,成为了精神强者,他不屈不挠的乐观精神永远记录在他的故事中,给予我们启示与教导。我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让我的每一天都过得愉快!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800字3我喜欢读书,也读了不少书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鲁滨逊漂流记》。
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自幼喜爱冒险,在后来的一次航海中船体破损,不幸的是,除鲁滨逊一个人以为,其他人全部遇难了。在鲁滨逊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之后,靠自己的努力、智慧和勇敢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他学做了各种各样的农活,自己动手劳作;没有房子,自己动手搭建;没有食物,他就尝试打猎,种植谷物,驯养山羊,制作葡萄干;他还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还救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作为自己的仆人和朋友。面对漫长的二十八年,鲁滨逊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生活得井井有条,从鲁滨逊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消极悲观的人,而是一个意志品质非常坚强,有着执着生存信念的人。正是因为他的这些精神品质,才使他把握住了生存机会,最后逃出了荒岛。
现实生活就像一张大网,有甜有苦,当人们来到甜地时,就会一辈子都在甜蜜中度过;当人们来到酸地时,会一个劲的想离开这个地方,却怎么也逃不出去。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后,我不由的震撼:设身处地的去想象,如果是我遇见这样的状况,我可能早已经惊慌失措,除了一个劲的乱跑,或者就是因为没有生存的信念而悲观失望,彻底奔溃了,根本不用想到如何能够逃出荒岛了。
同时我也得到一个极大的启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能悲观消沉,而要积极面对,努力发现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创造并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现在社会压力很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承担着各种责任和压力,连我们小学生也不例外。近来新闻上多次报道过有学生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或是生活学习上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尽然就会选择轻生自杀,这是很不对的。鲁滨逊在那样的逆境之下,都能抱有生存的信念,通过自身的努力顽强的生存下来。我们当代的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更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而放弃。
当然,如果想像鲁滨逊那样生存下来,我们必须平时多多学习积累各种生活生存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更重要的是开阔自己的眼界,学习积累各方面的知识,锻炼我们的能力。这就是这本书如此打动我的原因吧!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800字4鲁滨逊出身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他瞒着父亲出海,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逃出保住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他不甘心于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贩卖奴隶。
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一个人幸存下来,只身飘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虽然这样,鲁滨逊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他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尽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
鲁滨逊在岛上独自生活了20_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都是人骨,生过火,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滨孙惊愕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20_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吃掉的俘虏。鲁滨孙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鲁滨逊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孙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发现船上的水手发生了叛乱,了船长,把船长、船副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孙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水手留在岛上,船长带着鲁滨孙“星期五”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此时鲁滨孙已离家35年。他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鲁滨逊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鲁滨逊又送去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满意地离开了小岛。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800字5《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优秀的小说,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读了它的梗概,真是让我感慨万千。
《鲁滨孙漂流记》主要讲了主人公鲁滨孙这个爱冒险的探险家在一次航海中遇到了暴风雨,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他从自己原来的船上搬回了许多他可以用的东西,在20_年后救回了一个野人“星期五”,在岛上的20_年里,他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生活,最后回到英国。
读完《鲁宾逊漂流记》,我被鲁宾逊在那种荒无人烟的地方却努力顽强地求生的意志所感动。我也会在想,假如我是鲁宾逊的话,可能到了那个荒岛上,当我吃完船上的食物的时候,我不是饿死就是怕死了,哪还会像鲁宾逊这样坚强的生活下去,还在那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园。身为90后的我们,或许我们不会有鲁宾逊的遭遇,但我们也会有绝望的时候,也会有面临危机的时候。而我们的危机就是在我们毕业的时候怎样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在现在这个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或许我们需要的是鲁宾逊的意志,野草般的生存能力,才会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抢到属于自己的一块小天地。我记得一句话:困难对于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来说则是无底深渊。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逃避,当你敢于去面对它的时候,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这本书强烈的感染了我,放佛也让我与鲁滨逊一起捉山羊,与野人大战……给我带来一种真实和现场感,让我感到做人就应该有勇敢不服输和自食其力的精神。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鲁滨孙漂流记读后学生随笔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学生随笔一
我从小就爱看书,也看过很多书,但自从我看了“鲁滨逊漂流记”之后,便被鲁滨逊的智慧,以及他惊人得毅力所深深地吸引了。
书中讲述了一个叫鲁滨逊的青年,他厌倦了自己平谈无奇的生活,终于有一天他下定决心要周游世界。一六五九年,他登上了一艘开往非洲的轮船,但是却遇上了可怕的风暴,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在这个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自制面包,葡萄干等食物,让自己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还驯养了好多山羊,还勇敢的救了一个野人,取名为”星期五“。最后凭借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奇迹般的回到了英国。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深,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能在一个荒无人烟,环境如此恶历的情况下,仅用几支***和一些数的清的大米,小麦,甚至连鞋子都没有的情况下,生存了二十八年,可想而知,这连常人都不敢想象的事情,鲁滨逊却办到了。
他曾经在无药而发高烧的情况下,利用简单的树叶,水和少量的食物做成了一种吃的东西。他一连几天四肢无力。但他坚持自己信念,终于战胜病魔,他在看似很难办到的一些事情,都勇敢的办到了。
这本书强烈的感染了我,放佛也让我与鲁滨逊一起捉山羊,与野人大战……给我带来一种真实和现场感,让我感到做人就应该有勇敢不服输和自食其力的精神。
我一定要向鲁滨逊学习,把这种精神用到学习上,做一个德学兼备的好学生。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学生随笔二
《鲁宾逊漂流记》是一本小学生必读的好书。它主要讲了:主人公鲁滨逊幼年有着航海周游世界的理想,而父母极力反对。他很固执,就在1651年,鲁滨逊19岁的时候,背着父母,报名做了水手,在海上,暴风把船给吹翻了,鲁滨逊很幸运,没被淹死,独自漂流在一个荒岛上,接着自己探查了这个岛,开垦了一片土地,还找到了自己需要的食物。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一群野人在吃人肉,鲁滨逊决定要救出受害者,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鲁滨逊成功救出了一个人,并为他取名为星期五。后来,他终于离开了陪伴他27年又75天的这个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英国。主人公鲁滨逊正是凭着顽强的毅力,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如果鲁宾逊没有离开家,那么他的人生一定没有那么精彩,在他的眼中就只有金钱,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也就不会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制造东西,去扞卫自己的家园,他勇于向世俗挑战:离家出走;他勇于和大自然斗争:在经过大浪后也没被淹没;他勇于行动:在荒岛上看见俘虏快被野人吃掉的时候,舍身去救他——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他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挑战和磨练。
我想: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小学生也应该向主人公学习,要勇于向困难挑战,打不垮,压不弯,压力越大越要坚强,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勇于斗争、勇于行动、勇于挑战、勇于追求,勇于探索……我们一定要学习鲁滨逊的创新精神。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学生随笔三
《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一个叫鲁滨逊的青年在一次航海中遭遇海难,船在一座荒岛附近沉没,船上的人只有他幸免活了下来。海浪将他卷到一座荒岛上。他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还救起了一个俘虏,为他取名“星期五”。在经历了28年的磨难后,鲁滨逊终于回到了英国。
孤岛上的环境是危险叵测的,鲁滨逊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危险。他没有房屋,只有靠自己搭建;他没有食物,只有靠自己采集食材;他没有朋友,只有捕捉一只鹦鹉,来陪自己说话……
我每天都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他们为我的成长铺设了一条平坦的路,我心安理得地在这上面走着,生活在他们温暖的怀抱里。如果是我被冲到了荒岛上,也许我连十天都活不过,更何况像鲁滨逊在岛上生活28年。
如果是我,我初到孤岛时,会不会自暴自弃?还是心中存有希望?面对荒岛,我可能只会消极待命,而不会积极自救。
如果是我,当我发现星期五后,会立刻伸出援手吗?不,我只会回到木屋,不愿让一个陌生人,一个不知道对我有没有威胁的人发现我。
如果鲁滨逊不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那么,面对荒岛上无尽的恐惧与寂寞,他在荒岛上便不会坚持到船队发现他,他这种乐观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鲁滨逊漂流记》教会我坚强、乐观、积极向上,令我受益匪浅。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学生随笔四
很早就买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那时候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感觉很有趣。这个寒假终于有时间细细地阅读、品味。
主人公鲁滨逊是英国人,出生于17世纪中叶。从小他就喜欢和向往探险的生活,长大以后不顾父母的阻拦,一心去航海冒险,不幸沦为奴隶。他经过千辛万苦终于逃走了,却流落到没有人烟的荒岛上。
鲁滨逊没有气馁,靠着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建房子,种植粮食,圈养山羊,修造船只,烧制陶器,用树条编箩筐。让自己生存了下来,还救助了野人“星期五”,教会“星期五”好多文明。
后来鲁滨逊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下被歹徒劫持的货船船长他们,从荒岛生活了28年的鲁滨逊终于回到了家乡。
我也喜欢航海和冒险,从没想过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总想着会一帆风顺地归来,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羡慕。现在看来真的是纸上谈兵,想法过于理想和简单,甚至是愚蠢。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勇于向困难挑战,才会走出困境,开辟新的天地!焕发新的生机!而我们就是在不断的挑战和解决困难中成长起来的。
鲁滨逊真的是好伟大!那样艰难的处境,他都一一克服,创造出生存的奇迹!相对于我们的学业来说,荒岛生存要难的多,难道我们不应该向鲁滨逊学习,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取得好的成绩吗?
一个人舍弃了自己优越幸福的家庭,去航海;一个人一无所有,没有工具,没有粮食;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这就是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鲁滨逊。我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后,掩卷沉思,鲁滨逊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那不怕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善良的品质。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请您阅读。
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1笛福笔下的鲁滨逊,是少年时期我心目中的英雄。暑假已至,再次翻开书本细细
品读,不由得又对他生出一层敬仰。
一谓勇。鲁宾逊自小希望成为一名水手,他家庭条件良好,本可以过上有滋有味的小康生活,但他毅然决然抛开物质条件的诱惑,为实现梦想,勇敢地一往直前,去挑战陌生的海洋世界。鲁滨逊的四次出海都不甚顺利,两次被风暴所饶,差点赔了性命;第三次为摩尔海盗所困,竟沦落为奴隶;还有一次众所周知,漂流至孤岛28年。这样一次次的挫折磨难,没有阻止鲁滨逊对大海的勇毅追求,不得不让我佩服。
二谓勤。在荒岛上,鲁滨逊积极地开展了自救行动。他尝试着做从前他一点也不会做的生活用品,打猎,种菜,裁衣服。鲁滨逊曾为制作几只碗伤透脑筋,但在他孜孜不倦地研究之下,终于取得成功。普通人能做到吗?恐怕早已被没有食物,没有住所的荒岛折磨疯了
,更谈不上用双手创造自己的一番小天地了。鲁滨逊能活下来,也正是靠着他的勤奋。
三谓善。一次出猎中,鲁滨逊在海滩发现一个野人正被同伴追杀,他不顾危险,用火***赶走了他们,救出了被困之人。若换做是我,见到这样的场面,或许已经躲得远远的,又如何去救人?可鲁滨逊没有想太多,他只是不忍心见到一个人活生生死在自己面前。身处困境仍能帮助他人,他做到了。
这份勇善勤,足以见鲁滨逊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英雄。
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2我是一个懒小子,无论干什么事情都得依赖他人。少了他们就无头无序,寸步难行,因为我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
读完一本书,使我改变了凡事都得依赖他人的这种不好习惯,这本书的名字叫《鲁宾逊漂流记》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做鲁滨逊他勇于冒险,用于追求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在荒岛,也决不馁。在荒芜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他孤独一人,克服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活了下来。没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晒葡萄干;他还自己摸索着做桌子、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在岛上的第二十四年,他还救了个野人,给他起名叫“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成为一个忠诚的奴扑。就这样,鲁滨逊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和物质“王国”。
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强性英雄本色。
现在的社会中,很少有像“荒岛”上的不幸,而更少又像鲁宾逊的人,所以我们要不怕困难的去奋斗、拼搏,这样才能生存。
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改变悲观绝望的心理,这种乐观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要想鲁滨逊学习。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放弃!加油!你是最棒的!
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3今天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主要描写鲁滨逊原本过着富裕的生活,但他觉得太无聊他觉得人生就应该奋斗于是就去当了一名水手,可是船出事了于是他凭着坚强的意志,顽强的在孤岛上生活了5年的励志故事。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明白一个道理,做人就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即使再大的困难也要去克服完成,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天文学家,在这方面爸爸给了我不少的鼓励和支持,其中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那天我正在做作业,一时间遇到了一道不会解答的难题,其实当时我只要多动动脑筋那道题我是会做的,可当时我想都没想就拿着本子去找爸爸,要求爸爸告诉我,平时爸爸总会耐心的给我解答疑惑,而今天去很严肃的问我“你自己动脑筋想了么?”“没有”“那就自己去好好的想想,如果真的还是不会,可以来找爸爸”我只得拿了本子走了,好不容易算出来了,经爸爸一检查我落了一个小数点,爸爸严肃的批评了我“你长大想当天文学家,但你想过了没有,如果以后你在工作中也这么马马虎虎的落个小数点,工作就会因为你的失误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是生命!”当时我觉得是爸爸太小题大做,撅撅嘴不以为然的走了,事后想想爸爸所说的话不无道理,是啊!一个粗心大意的人怎么能当天文学家,又怎么能够报效祖国。
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在学习的道理上一定要做到一丝不苟,做个像鲁滨逊那样有理想更有追求的人。
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4我很喜欢读书,我的书架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我最喜欢看的书是“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从小的梦想就是乘坐船遨游四海,虽然他的父亲千方百计阻止他,但他还是瞒着父母去航海,可是遇到风暴,他侥幸逃命。之后他仍然频频出海,在第三次的出海中被冲到了一个小岛上,他一开始身边除了一把刀、一个烟斗以及烟叶,其他什么也没有。后来幸运的是那只沉没的大船被冲到了小岛边,鲁滨逊便把船上所有可用的东西搬上小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过上了虽不好却已经可以吃好穿暖的生活。
过了二十几年,鲁滨逊发现有一群野人来到岛上,他们正准备把俘虏美餐一顿时,俘虏看到了鲁滨逊,向他跑来,鲁滨逊连忙操起***打死了野人,救下了俘虏。他给这个俘虏取名为“星期五”,让他做自己的仆人,并且教他学会说英语。鲁滨逊和星期五还帮助船长夺回船只,把他的小岛留给了别的遇难的白人,自己和星期五乘船回到了英国。
读了这本书,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的人,他不顾父母的劝阻,不满足于现在的状况,毅然出海闯荡。他还是一个勤劳聪明的人,没有被困难吓倒,用自己的双手在小岛上修建家园、种植吃的、养殖各种各样的动物,让小岛充满了勃勃生机。我们要向鲁滨逊学习,学习他在逆境之中迎难而上永不退缩的精神。
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5记得大半年前曾经看过《鲁宾孙漂流记》,后来因为没时间就一直关在书框里。如今又再次翻来阅读,感觉却没有变,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这本书主要写了鲁滨逊困在海上遇难而漂流到一座荒岛上生活了十多年,让她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主人公鲁滨逊,他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但他不屑守成,倾向开拓,不满足预现况,是一个有实干精神,性格坚强的人。他从小就执着于航海,不畏艰险,实现自己的愿望。在航海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镇定自若。在困境中,他对生活充满热爱,自立,自信,自强。鲁滨逊个永不疲倦,永不安分的行动者。
每一次看完鲁滨逊漂流记,我都会感慨万千,生命是短暂的,因而也是宝贵的。那么,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中,什么最打动人呢,我想,是生命的力量。这里所说的不仅仅是生命本身要生存、要发展的力量,还应当包括一个生命为了其他生命要生存、要发展所贡献出的力量。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意义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都是有用武之地的。就像鲁滨逊一样,即使在荒岛上,也努力去寻找活着的意义,四年的荒岛生活是鲁滨逊的心态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习以成常的东西变成了反省的对象。当他第一次在沉船的残骸中发现了欧洲金币的时候,不禁失笑:“你这废物,我现在要你还有什么用?”当鲁滨逊离开荒岛,他的心中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难舍难分的心情。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要向鲁滨逊在荒岛上时一样,永不放弃,突破困难。
鲁宾逊漂流记读书笔记6二十八年非人的生活里,鲁滨孙盖起了两幢房屋,驯养了一群山羊,又与救出的野人成功成为了好朋友,一项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他勤劳的双手下,一件又一件化为真实,除了勤劳,他拥有的,还有“计划好了便行动”的特有的果断。
如果当初落难的鲁滨孙,并没有按自己本身的计划修筑房屋,而是一边想着:说不定明天就会有船只从这里经过,那我还修筑房屋干什么?一边坐在海岸边苦苦的张望,那他还能在没有人烟的荒岛上生活二十八年吗?恐怕连二年都撑不住。若是鲁滨孙在每件事上都抱有这样“等以后再说”的态度,那么,他根本就不可能在荒岛上生存。
其实,在生活中,这种一拖再拖的想法,在生活中,也往往是防碍成功的。
若科学家在进行实验时屡遭失败,而在外出时忽然想起一个绝妙的点子,本想回家试一试,但转念一想,之前尝试了这么多种方式,均没有成功,这个又怎么会成功呢?再说,时间又不是来不及,待到旅行结束后,回家一试也不晚,报着这样的想法,科学家踏上了旅行,而那一个灵感,也因种种的原因而被科学家抛在了脑后。
《鲁滨逊漂流记》写的是英国的一个资本家因为海难漂流到一个小岛上,并且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故事。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幻想查阅。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1《鲁滨逊漂流记》,这是一部世界名著,讲述一位遇险的航海商人独自一人飘流到一座荒岛。他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靠顽强的意志和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在岛上生活了20--年,终于遇救返回故乡。
这本书的主人公鲁滨逊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荒岛上生活了20--年,整整20--年,多么惊人的数字。要是我在这个荒岛上生活,恐怕一个小时,我也熬不过去,何况他还在荒岛上凭着自己的双手双脚做出所有的生活用具。这样一比较,我是多么懦弱,而他却多么坚强。想到这里,我就决定要以鲁滨逊为榜样,要学他那样坚强,不能懦弱。我不是要像他那样在荒岛上生活,而是要在生活中向他学习。例如:做人要坚强不要常常哭,遇到紧急关头不能懦弱要镇定的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在生活中坚强的表现。
鲁滨逊的坚强不仅让我佩服,他的乐观精神也很让我佩服。初到荒岛,鲁滨逊因为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连做一块木板都要四十二天。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来的。看到这里,我不禁反省以前,我做事一旦不成功,就会气馁,然后就不做了。这样是不对的,应该像鲁滨逊那样,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
鲁滨孙20--年的孤岛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继续冒险,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 满足于现状,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故事中关于鲁滨孙在荒岛上经历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作者把鲁滨孙描绘成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鲁滨孙一到荒岛,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绝望情绪后,立即投入了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他从搁浅的破船上取走了几乎所有可以取走的东西。他靠着自己的双手,靠着智慧,利用船上留下的简单工具,克服无数困难,为自己的生存创造了条件。他又挖凿山洞,修筑栅栏, 驯养山羊,种植谷物,制造独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等,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富裕”。最后他竟然有了自己的种植园、牧场、两处住所、许多家具,甚至还 建立了一个包括狗、猫、羊、鹦鹉在内的热闹家庭。他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费很大的劳力和很长的时间,但他失败了再干,从不气馁。他用近半年的时间造了一只能坐24人的独木舟,但要把它放进海里却需要花20--年的工夫挖条小河,他只好放弃这条船,又用了一 年时间另造一只。这种征服自然的无限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使鲁滨孙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作者借此歌颂了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强 调了个人的聪明和毅力。
鲁滨孙是个劳动者同时又是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他几次出 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到非洲贩卖奴隶。他用火***和《圣经》慑服土人,使“星期五”心甘情愿地做了他的忠实奴仆。火***和《圣经》就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人民所惯用的双重武器。鲁滨孙顽强不息地与自然作斗争,既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占有财富和土地。在岛上还没有其他人出现的时候,鲁滨孙就踌躇满志地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我 的。”如果有可能,他要传给他的子孙。当岛上有了“星期五”的父亲和那个西班牙人后,他为自己“像个国王”、“我的百姓完全服从我”而满心高兴。即使回到英国后, 他又去“视察”他的“领地”,把岛上的土地分租给新去的居民。鲁滨孙身上的两重性,充分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2讲述人类与自然的故事我也曾看过,可是相比之下《鲁滨逊漂流记》更真实,更贴切。主人翁鲁滨逊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可是他所做的一切却很清晰,因为他都是用自己的双手做成的。
鲁滨逊这个人物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他出生于一个有着幸福生活的中产阶层生活的家庭,原本他可以安乐地过完一生,可是从小便想遨游四海的念头促使他离开了家,展开了一段刺激的人与自然的生活。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多的艰苦生活,他利用一艘破船上仅存的一点点人类文明所遗留下的生活资料向大自然展开顽强的斗争。其中,以安顿家园,造独木舟的情节可看出鲁滨逊善于发现和利用的特点。而拯救“星期五”,搭救船长,刻画了鲁滨逊坚韧不拔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从而塑造了一个反映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精神面貌的形象。
作者笛福曾这样点评鲁滨逊:形象为不安于现状,勇于行动,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按照现代文明的模式,开辟新天地的创造者。很多人都只想满足于现状,最好是不经过任何**就过着幸福的生活,而他们却不知道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的人是经不过任何打击和挑战的。有些人虽经过了一番考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一旦东西失去了,他们就再也振作不起来了。因为他们怕再一次为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大费周折。《谁动了我的奶酪》里的小老鼠——咻咻和匆匆在失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奶酪后,并没有任何犹豫,马上穿上鞋子去开始自己新的寻找。这样,他们的心态和心境才会更平静和从容因为他们懂得去追求,所以他们的远方就在不远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在这次雅典奥运会上异***突起的菲尔普斯就是“勇于”的代表,年仅19岁,却在这次奥运游泳项目中已获得了5枚金牌,2枚铜牌,在参加的7个项目中一一获奖。虽然许多人在嘲笑他在奥运会前所跨下海口称:要一举多得7枚或以上金牌,破世界纪录。但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他才19岁,一个只会为自己而活的年纪,他却勇于夸下海口,他虽没有破记录,但他的实力足以在20--年的奥运会上实现这个愿望。他也勇于实现,他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个苦练游泳的日子。
鲁滨逊也是一样的,如果他没有离开家,那么他的人生一定没有那么精彩,在他的眼中就只有金钱,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也就不会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制造东西,去捍卫自己的家园,他勇于向世俗挑战:离家出走;他勇于和大自然斗争:在经过大浪后也没被淹没;他勇于行动:在荒岛上看见俘虏快被野人杀后吃掉,舍身去救他——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他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挑战和磨练。
我想:我们作为学生的也应该这样,要敢勇于向世界挑战,不被打垮,压力越大则能够越坚强,这才是我们的目标,要勇于斗争、勇于行动、勇于挑战、勇于追求,这样才能创出一个坚强的自我。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3读完《鲁滨逊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我好久不能自拔,好像我只身一人流落到小岛上,书中情节困绕着我,激励着我,一个高大威猛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逊。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我也有过许多梦想,但我缺少的就是这种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和对生命的热爱。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逊,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逊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风暴海啸,全船人除了鲁滨逊一人之外无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流落孤岛后,他并没有怨天忧人,慌乱失措,这一点让我由衷的佩服。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逊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而且尽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木板、以及能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个临时性围墙,作防御工事。但只过了十几天,突然发生塌方。鲁滨逊不但把落下来的松土运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撑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塌方的灾难。永不放弃,鲁滨逊奠定了生活的基础。
一次,鲁滨逊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的恩惠。从此,鲁滨逊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逊成了种田高手,他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流落孤岛的鲁滨逊凭着对生命的珍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永不放弃,他有了生活的口粮。而现在的我,生活在通讯发达的信息时代,更应学会自救——解救我的思想观念、升华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造船回乡,鲁滨逊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光砍树就是数月。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他怎么也无
读完《鲁滨逊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我好久不能自拔,好像我只身一人流落到小岛上,书中情节困绕着我,激励着我,一个高大威猛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逊。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我也有过许多梦想,但我缺少的就是这种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和对生命的热爱。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逊,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逊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风暴海啸,全船人除了鲁滨逊一人之外无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流落孤岛后,他并没有怨天忧人,慌乱失措,这一点让我由衷的佩服。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逊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而且尽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木板、以及能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个临时性围墙,作防御工事。但只过了十几天,突然发生塌方。鲁滨逊不但把落下来的松土运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撑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塌方的灾难。永不放弃,鲁滨逊奠定了生活的基础。
一次,鲁滨逊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的恩惠。从此,鲁滨逊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逊成了种田高手,他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流落孤岛的鲁滨逊凭着对生命的珍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永不放弃,他有了生活的口粮。而现在的我,生活在通讯发达的信息时代,更应学会自救——解救我的思想观念、升华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造船回乡,鲁滨逊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光砍树就是数月。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他怎么也无法让船下水。这下,数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现,这个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鲁滨逊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头脑丰富的人,他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0--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永不放弃,救人救已,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信念更重要……我相信我的人生也会随着这本书而重新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读完这本书,有这样一个问题总是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什么才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对!就是敢于同命运挑战。那怎样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呢?我认为,就应像鲁滨逊一样,抓住身边的一切事、物与机遇,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实干加永不言败的精神。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4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冒险小说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时浮现出一个高大的形象,对,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勇敢无畏的航海家、探险家鲁滨逊。
鲁滨逊是一个爱好冒险的人,青年时代,他便私自离家,到外边去冒险。一次乘船出行时遇到大风浪,他被海浪卷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一开始很悲观。我在心里不由为他担心起来,完全想象不出他接下来怎么生活。一次偶然,他找到了一艘破船,搬来了破船上的衣服,淡水,食物,工具等,开始了新的生活,他种植谷物并驯养山羊。若干年后,他救下了一名俘虏,取名“星期五”。从此以后,星期五成了他忠实的朋友和仆人。28年过去了,他们搭乘一条碰巧路过荒岛的英国船,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真令人震惊。
鲁滨逊之所以能够在荒岛上生活28年,并不是因为他身上有着某种强大的神力,而是因为他有着坚定的目标和顽强的意志力。在荒岛上,没有房屋,更没有人烟与粮食,鲁滨逊首先要忍耐每天一个人的孤独,还要凭着坚定地信念和超凡的智慧,造出房屋,开辟粮田,让自己生存下去。他能从黑暗中找到光明,从绝望中发现希望,无论挫折有多么大,鲁滨逊都能够勇敢、镇定地去面对,不断改变自己身处的状况。
比起鲁宾逊,我还真有点自愧不如。记得有一次,爸爸给我布置了几道奥数题,我先做了一两道,觉得不难,可越到后面,题目数就越多,难度也增大,直看得我眼冒金星,心想:不做了,这么难,光看了题目就让人头疼。于是,我一赌气,把笔扔到了地上。那几道题目就像几张鬼脸一样,在嘲笑我。现在想起这件事,我真后悔,当时,我应该好好理解题意,认真动脑,解答难题,有着一股坚持不懈的毅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只是个人的心态不同,才会导致最中处境不同。挫折对于弱者来说好比无底洞,万丈渊,而对于那些勇敢的,有毅力的强者来说,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小小拦路石。我们应该学习鲁宾逊,做一个勇敢无畏,有毅力,有恒心的勇者。
捧起书,眼前不禁又浮现起一个高大的形象,正站在甲板上,向着希望前进……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5天命难测,使人生显得多么光怪陆离。然而鲁宾逊的人生是这样的吗?读完这部书后,一个强壮.勇敢.坚毅的英雄时时浮荡在我的脑海。顾名思义,他便是这部书的主人公——鲁宾逊。
故事就从这说起:鲁宾逊自幼喜欢航海,独自一人,搭乘了去往巴西的航船。天有不测风云,猛烈的暴风雨,强撼的台风是逃不过的。可幸的是死亡之神没有降临到他的头上,他被流落到一个荒岛上。
鲁宾逊在坦然面对着一切的同时,想方设法,绝处逢生,开辟了一片劳作的天地。他热爱身边的一切,在他最孤独的时候,有了心灵的慰藉。在变幻莫测.巧夺天工的大自然面前,有人退缩了,但鲁宾逊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不朽的业绩。结局,注定他被发现。
蓦然回首,目光回转,我也好比是一艘航船,可谓初出茅庐吧。谁知起航不久就抛锚了,那些天,我心情沮丧,整日愁眉苦脸的。和鲁宾逊相比,太不值得一提了。
这本书教会了我坚持就是胜利,与其过度悲伤,不如汲取教训,坚持到底。用顽强的毅力扣开挫折的大门。
我的航船要劈波斩浪,在浩瀚无际的大海上,奋勇前进。只要身子骨是硬朗的,就不能停止。只要心中的那盏希望之火不熄灭,就能达到胜利得彼岸。书是人生命的源。每读一本书就会有许多的感想,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感想,最进我读了一本《鲁宾逊漂流记》让我感触很深。
关键词:晚清翻译小说;经济个人主义;儒家伦理;国民论述
一、引言
晚清是翻译小说大盛的时代,在这一时期,英国小说名著Robinson Crusoe(现在一般译为《鲁滨孙飘流记》)备受瞩目{1},就笔者所见,当时至少出现六种中译本,分别是:英国教士英为霖译《辜苏历程》(1902),沈祖芬(1879-1910)译《绝岛漂流记》(1902),秦力山(1877-1906)译《鲁宾孙漂流记》(1902-1903),林纾(1852-1924)、曾宗巩(1866-1938)合译《鲁滨孙飘流记》(1905)、《鲁滨孙飘流续记》(1906),汤红绂译《无人岛大王》(1909),袁妙娟译《荒岛英雄》(1909){2}。
大致说来,这些译本分属于晚清文学翻译活动的两个主要类型。一类是来华新教传教士主导的文学翻译。此类翻译活动起源甚早,自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72-1834)以降,为了推广基督教,传教士将西洋宗教著述源源不断译成中文,其中也涵盖大量文学作品,如《天路历程》之类传教士小说③。英为霖译《辜苏历程》与之类似,原著中包含大量基督教内容,译者加以翻译、渲染,旨在传教{1}。另一类则由中国知识分子主导,大规模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将小说视为启蒙大众的工具,无论维新派抑或***派,都积极投身小说翻译事业{2}。《辜苏历程》之外的晚清《鲁滨孙飘流记》译本均属这一类型,译者试***借冒险故事激励国人进取冒险,以救亡***存③。
不过,对于中国译者而言,在传达冒险精神的同时,也不能不面对原著小说中其他类型的思想意识,有些甚至与晚清时期的思想潮流格格不入,其中之一就是作为商人的鲁滨孙身上体现的经济个人主义话语。所谓经济个人主义,指的是原著中鲁滨孙汲汲于金钱,并以金钱衡量一切价值的态度{4}。鲁滨孙奉行的价值观,就是资产阶级商人的价值观,以盈利为终极目的,处理人际关系时以利己主义为标准。在英国读者看来(譬如英国教士英为霖),是习以为常,但是放到晚清的历史语境中,却形成了文化冲突。一方面,儒家传统的义利之辨非常严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另一方面,晚清国民论述强调的也是国民的公德、对于国家的义务,批判一己之私。而翻译《飘流记》,是以鲁滨孙为国民学习的典范,为了保持主人公的正面形象,译者不能不设法清除经济个人主义话语。
不过,并不是每位晚清中国译者都接触到上述矛盾,汤红绂译本依据的日文节译本已经不包含此类内容,而袁妙娟译本已湮没,现仅存三篇序言,因此,本文论述的译本只包括沈祖芬译《绝岛漂流记》,秦力山译《鲁宾孙漂流记》,林纾、曾宗巩合译《鲁滨孙飘流记》、《鲁滨孙飘流续记》。由于译者推崇的伦理观并不相同,处理文化冲突的方式也就有所差异。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并不认为晚清译者可以清晰地意识到原著经济个人主义话语的全部内涵,但是他们足以感受到鲁滨孙的经济活动体现的价值倾向,以及这些内容与中国儒家传统与晚清国民论述的冲突。总的说来,诸位译者对鲁滨孙的经济动机、人际关系的改动最为明显{5}。而经过翻译,译本消解了足以支持经济个人主义话语的文本内容,鲁滨孙的商人形象也呈现出不同的新面貌。下文就具体分析晚清中国知识分子诸译本如何处理鲁滨孙所体现的经济个人主义。
二、商人的游历之志
沈祖芬的《绝岛漂流记》完成于1898年11月,应该是《飘流记》、《续记》最早的中译,译者自陈译书旨在“激励少年”(页1上){1},序作者高凤谦进一步宣称译本可以“激发其国人冒险进取之志气”(序言页)。换言之,沈祖芬关注的是译本的教育功能,希望借冒险故事激励国人。该译本完成时,小说界***尚未开始,而沈祖芬的思路与梁启超的小说救国论基本一致{2}。
译者阅读的是英文原著,但是对其形式与内容并不完全接受,有取有舍,大加删减,全文仅仅二万余字。译本传达的重点是鲁滨孙的冒险经历,基本保留了故事梗概,这当然是因为冒险故事与“激励少年”息息相关。至于原著中的经济个人主义内容,则属于删改之列。不过,由于删节乃是译者基本翻译手法,很多时候也可能出于追求行文的简洁,相对而言,他加以改动的部分,更能看出译者对于原著经济个人主义的态度。
首先,译者改造了鲁滨孙的冒险动机。原著中鲁滨孙多次提及冒险乃是为了逐利,译文中仅留下少量相关论述,并加以调整。例如原著开篇,鲁滨孙与父亲争论,外出冒险与老守田园,哪种生活的物质收益更多,父亲赞赏中间阶层(the Middle state)的生活方式,鲁滨孙则不然,两者都把经济论据放在首位③。沈祖芬则将父子论争的长篇大论简化为寥寥几句,两人提出的经济论据也消失不见:
(父亲)戒之曰:“譬如有人穷苦异常,不能自存,势必糊口四方,或豪资坐拥,内顾无家室之忧,则出外游历,势所宜也。然余思之,天伦间乐事良多,何必惘惘出门耶?今令汝习律,则获益不少,既可免风涛之险,又可得养身之理,学成之后,或为国家出力,或为律令掌教,岂不胜于游历乎?”(页1下){4}
沈译中父亲则认为只有极度贫穷或极度富裕的人才会冒险,劝鲁滨孙安于现状,在家侍亲、求学、养身,没有提及具体的经济原因,代之以类似于修身齐家之道的言说。而鲁滨孙冒险远游,则是因为“不喜家居,虽好言训诫,置若罔闻”,“游历之志,无有人如吾之切者”(第1页下)。
换言之,“游历之志”也正是沈译鲁滨孙冒险的理由,对此的强调,贯穿译文,而译者保留的几处经商情节,也据此而调整。例如鲁滨孙初次经商,曾自陈逐利动机,沈译则改变其思路:
既至伦敦,居无何,趁舟往阿洲海边一带游历,因囊有余资,尚不致作水手以易食。余欲广携玩具,安置舟中,以便往阿洲哥尼亚等处消售,藉觅蝇头,商之船主,船主允之。(第2页下){5}
原著中是船主宣称出海经商可获利,鲁滨孙欣然从之,但是在沈祖芬笔下,游历才是主业,虽也经商,却是游历的副产品,只为获取蝇头,借以养活自己,避免沦落为水手(原著中鲁滨孙后悔未能作水手,掌握航海知识)。
后来原著中鲁滨孙在巴西经营种植园,虽然获利,心中却颇为不满,以为生活方式与在家无异,依然处于中间阶层。恰好当地商人计划出海贩卖黑奴,获取暴利,拉鲁滨孙入伙,他为之心动,再度冒险,遭遇海难,流落荒岛。沈祖芬则调转其思路,鲁滨孙先是感叹经营种植园还不如在家安居,“余居此数年,初合伙种甘蔗,遂能获利,自思执业如此,一身已流入下等矣,若安居家中,岂作此微贱之事。回念父训,不觉怅然”,随后又慨叹,“购田地种烟叶,虽较种甘蔗稍胜一筹,而心为利役,几忘初志”(第5页下),似乎不满于为利所羁绊,一心重振游历之志。而与商人合伙出海,恰是“因思余之至此本为游历耳,久居此地,非计也,遂欣然从之”(第5页下),与获利毫无关系。直到翻译至《续记》,鲁滨孙前往中国经商,沈译删去逐利的言词,只保留一句“意中不在经商获利,不过藉此游历耳”(第25页上)。通过以上改写,鲁滨孙志在游历,不在盈利,更不在获取暴利,经商只是副业,是支持游历的手段。
原著的经济个人主义,还体现于鲁滨孙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而沈译鲁滨孙既然对金钱不以为意,处理人际关系时也不再以金钱为标准。鲁滨孙初次贸易获利,沈译令其“以金砂五镑九两寄家,藉慰父母之心”(第2页下)。原著中鲁滨孙在摩尔少年佐立(Xury)帮助下摆脱海盗的奴役,但是脱险之后很快就将佐立卖给船长,只是提出只要佐立信仰基督教,十年后需要赋予人身自由,沈译则渲染鲁滨孙“不得已”的处境,“途中因乏资斧,将余所乘之船及黑童售与船主”,“心甚不安,因彼恳诚待我,今不得已被余所卖,为之恻然”,最后佐立“亦颇愿意”,方才成交,之后又“深悔之”(第4页下—第5页上)。鲁滨孙返回欧洲,葡萄牙船主倾其所有偿还欠鲁滨孙的钱,并交付详细的收支账目,鲁滨孙虽然热泪盈眶,依然不脱商人本色,照单全收并出具收据,只是承诺取得巴西种植园就立即免去债务。沈译则删除这些细节,且鲁滨孙取得种植园不需手续,并直接将“余赢之资,首报葡萄牙船主之恩”,随后赠予前船主之妻一百磅,“以作养老之资”,并承诺“余在一日,必尽一日之心,以报前德”(第17页上),他的两个姊妹也各得到一百磅。原著中此时的鲁滨孙,已然是知恩***报,经过沈祖芬的改动,则更有人情味。
经过文本的比对,可以看出沈祖芬改造原著经济个人主义的思想资源是儒家伦理观。对照译者的传记,更加可以确证这一点{1}。沈祖芬自幼深受儒学熏陶,“十二岁毕四子书、《尔雅》、《春秋左氏传》”{2}。后来自学英文成才,先后在上海、苏州、扬州各学堂担任教习,在扬州执教最久。在亲友学生眼中,他为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诚”,他们纷纷强调“扬之人士皆敬事之,其为人德性坚定,待人接物,一出于诚”③,“先生款款之诚,以故少年后进争附慕之”,训诲学生也“诚意挚仍”{4}。
虽然译者对原著中的经济个人主义很难有清晰的认识,但是站在儒家伦理的立场上,译者很容易感受到鲁滨孙对金钱的追求,以及利己主义倾向,而在译者心中,这类文化冲突自然而然转化为义利之辨,于是通过删节、改造译文,基本清除原著体现的经济个人主义。沈译中鲁滨孙虽然从事经济活动,但是并不汲汲于金钱,虽然经商,但志在游历,不在盈利,与人交往时也重情重义。可以说,沈祖芬对原著的改造与调整是有意识的,他的翻译方式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接触经济个人主义时的直观反应,既是拒绝,也是批评。
三、商人的爱国情怀
秦力山翻译的《冒险小说·鲁宾孙漂流记》可能是晚清最早问世的***小说,译者以此为***治宣传的工具,借体寄生地传达***思想{1}。1902年12月至1903年10月,该译本于上海《大陆报》第1至4期及第7至12期小说栏连载,涵盖《飘流记》、《续记》两书内容(第一至六回为《飘流记》,第十七至二十回为《续记》),白话章回体,未连载完,全文约四万五千字。
秦译所依据的文本有两种,第一至四回译自原著,其余部分“翻译”自沈祖芬的《绝岛漂流记》。原著开篇即体现的经济个人主义内容(包括父子争执,鲁滨孙初次行商等),秦力山应该有所感受;沈译虽然去除、改造了此类内容(包括经营种植园,出海贩卖黑奴等),但保留了鲁滨孙的商人身份,秦力山也不会不了解。秦力山对此有所取舍,以服从***宣传的需要。而***宣传的目的,则是将鲁滨孙塑造成时时刻刻不忘爱国、爱种、爱群的英国国民,商人角色附属于之下。不过,与沈祖芬不同,秦力山的翻译方式主要是“演绎”,即在原著和沈译基础上大量添加内容。
与沈祖芬一样,秦力山改造了鲁滨孙的冒险动机。不过沈译的改动至少以原著为标准,秦力山则插入与原著毫无关系的***治论述:
从伦理学上讲来,大凡一个人在世界上,有对自己的义务,有对家庭的义务,有对社会的义务,有对国家的义务。人生幼时,受父母的教育,自然有孝顺感谢的义务,但是对国家上,自己便是一个国民,对社会上,自己便是一部机关。大凡年纪已长的人,便要挺身做国家社会上的公事,要使我的国家,为堂堂正正不受侵害的***国家,要使我的社会,为完完全全不受破坏的自由社会,这才算得个人。(第一回){2}
而他之所以外出冒险,就是为了履行国民义务。这番论述,基本参照梁启超的《新民说》,即中国旧道德中私德发达,以服从为特征,而公德付之阙如,必须树立自由平等的人际关系,以爱国爱群的新道德取代以“三纲”为代表的旧道德③。这也是该译本的主旨之一,之后鲁滨孙漂流荒岛、大战蛮族,都是为了履行国民义务。在译者笔下,鲁滨孙“生平以爱群为志,凡有益于国民之事,即把我这斗大的头颅送他,也是甘愿的”(第五回)。在荒岛上,他看到野蛮人食人的场面,“不知不觉眼眶中涌出爱群的万斛英雄泪,大哭一场”(第八回),决心“抵死也要报复这仇,以达我爱群之目的”,为了履行“救同胞的义务,即是被野蛮夹活吃下肚子里,我也不怕”(第十回)。而营救了白人同胞之后,“素常爱种”的鲁滨孙则因为“得尽义务,心里不知不觉发起快乐来”(第十一回)。他一向以国家为重,即使娶妻,也是为了“使英国人种,生息蕃滋起来”(第十七回)。总的说来,秦力山笔下的鲁滨孙以救国为己任,对他而言,民族主义就是信仰{4}。
不过,秦译中的鲁滨孙也从事经济活动,但是完全与个人主义无关。与沈译类似,秦译笔下鲁滨孙首次出海经商,不是为了“发财”,而是“寻觅远游的机会”,而船主“听得我说有环游地球的志气,他对我说道,若是你搭我船去,我不要你的船钱,若是你要带些货物,所得的利益也是你的”(第三回)。不仅如此,鲁滨孙还时时关注他人利益。例如经营种植园一段,在沈译基础上又加调整,鲁滨孙认为,“生意虽然得利,皆是自己利益,没有一点儿益人的事,想起来当离这地方,再游历去更好,奈未得其便”(第五回),恰好当地商人拜访,请求鲁滨孙一同出海,帮助经理非洲贸易,鲁滨孙欣然应允,至于贩卖黑奴之类,则删去不提。此外,鲁滨孙还以经商为救国之途径,认为“国欲富强,也须经理人有才干可靠的”(第十三回)。但是他从不认为赢利是为了个人,更反对牺牲他人以成全个人利益。例如原著中鲁滨孙将摩尔少年佐立卖给船长,沈译已经加以改动,秦译更进一步改为佐力为了避免两人“坐以待毙”,“自愿当苦工,只因你(鲁滨孙)能爱群。若你饿死,便是世界上少一个爱群的人了”,鲁滨孙先是“再三不依”,后来“见伊至诚恳切”,不得已同意,并提出“只求十年以后,许秀丽(即佐力)自立”,复又“顿足捶胸,哭道:我自己得脱奴隶之难,反使你做奴隶,我有罪了”(第五回)。鲁滨孙变得完全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再如鲁滨孙返国时,因缘际会获得大量财产,译者以沈译为基础,大力渲染鲁滨孙的人情味,一面“报前德”,感激葡萄牙船主和前船主之妻,同时也不能忘记“骨肉之亲”,资助两个姊妹。不仅如此,译者还添加情节,令其投身公益事业:
我现在把巴西的产业,一概售尽,算来这款项,尽够我一生受用,但是安居此处,并无干一点儿的事业,尽一点儿的国民义务,不过把伦敦做个安乐窝,是不如一只狗儿了。虽然,我总不肯放弃责任,因与前船主的妻商量做些公益的事,前船主的妻道:“还是教育好”。我接着答道:我们设一个蒙学塾,我自为教师,我虽没有什么学问,然只教蒙学,若把我学习过的学问教导学生,谅必有彀;而况教育在精神不在形式,我的精神自问亦有些儿,不比那狗彘不若的一班人”。(第十六回)
而对于只顾个人利益的行为,译者则提出批评:
我道:“读书原是很好的事,但是现今的人,往往读我英国的书,不上二三年,便想谋一个馆地,谋了一个馆地,他的什么亲戚,什么朋友,也不问他是做奴隶,是做牛马,便都称赞他的本事高强了,汝欲读书,切不可做这没脸面的事,辜负我的教育精神”。勿赖代连声不敢。我自此日日教他读书,历了三年。(第九回)
译者大篇幅的谈论起读书的意义,借机对晚清时期为西人效力的中国人大加挞伐,只有为救国而读书、谋求职业才是正当,借读书成就个人则不够纯正,为西人效力就更为卑劣,等同“牛马”。
这其实就是秦力山之类***派知识分子理念的体现。秦力山一生致力于救国事业,可谓职业***家{1}。他19岁离家,就读谭嗣同主办的湖南时务学堂,后赴日就读梁启超主办的大同学校,追求新知以救国{2}。到29岁于缅甸去世,除了投身***事业,并无其他追求,“志坚行单,洵为******典范”③。他倡导大公无私,在中国有奴隶、无国民的情境下,呼吁国人以“公奴隶”自励,不计个人安危,抵抗***府{4}。对于秦力山而言,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个人的幸福,而在于是否履行了国民义务,是否有益于同胞。至于经济活动,对他而言则不可能局限于私人领域,也必须服从于救国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秦力山自然不会接受原著的经济个人主义话语,而是依据晚清国民论述的标准,重塑鲁滨孙的商人形象。秦译笔下的鲁滨孙也因此具有***派知识分子的特点,虽为商人,却以救国、助人、利他为己任。这与原著经济个人主义话语南辕北辙。
四、商人的中庸之道
林纾译书种类广泛,不过有相当数量乃是为救国而作,林译《鲁滨孙飘流记》(1905)、《鲁滨孙飘流续记》(1906)之类冒险小说即属此类{5}。不过,林纾与其他译者的翻译方式不同,他几乎传达了原著中的所有内容,正如他在《飘流记》序言中所称:
译书非著作书比也,著作之家,可以抒吾所见,乘虚逐微,靡所不可;若译书则述其已成之事迹,焉能参以己见?彼书有宗教言,吾既译之,又胡能讳避而铲■之?故一一如其所言。而吾友曾幼固宗巩,亦以为然。{1}
但是,林纾并非没有“参以己见”,也并不认同原著的经济个人主义。只是他的翻译方式不是沈译式的大幅删节与细微改动,也不是秦译式的改头换面,而是在序言中用儒家的中庸之道阐释鲁滨孙的经济活动与,并与之对应,零零碎碎地增饰、改造译文。与沈译、秦译类似,林纾阐释、改动的重点也是鲁滨孙的冒险动机和人际关系。
在林纾的阐释下,鲁滨孙冒险远出与中庸之道相联系,这充分体现在《鲁滨孙飘流记》序言中:
吾国圣人,以中庸立人之极。于是训者,以中为不偏,以庸为不易。不偏云者,凡过中失正,皆偏也。不易云者,夷犹巧避,皆易也。据义而争,当义而发,抱义而死,中也,亦庸也。若夫洞洞属属,自恤其命,无所可否,日对妻子娱乐,处人未尝有过,是云中庸,特中人之中,庸人之庸耳。英国鲁滨孙者,惟不为中人之中,庸人之庸,故单舸猝出,侮狎风涛,濒绝地而处,独行独坐,兼羲、轩、巢、燧诸氏之所为而为之,独居二十七年始返,其事盖亘古所不经见者也。然其父之诏之也,则固愿其为中人之中,庸人之庸。而鲁滨孙乃大悖其旨,而成此奇诡之事业,因之天下探险之夫,几以性命与鲨鳄狎,则皆鲁滨孙有以启之耳。{2}
林纾笔下的鲁滨孙之所以冒险,并非为了经济利益,而是反对“中人之中,庸人之庸”,追求真正的中庸,符合“义”的中庸。林纾对译文的改造基本与之对应。与沈祖芬类似,林纾将原著开篇鲁滨孙父子的争论改造为道德观的冲突。父亲不同意他外出,不是出于经济原因,而是因为“以余相汝,殆为中材,胡不据中以***存”,希望鲁滨孙“能为中人”,而“凡此种人举动,名曰中庸”,“中人处世庸庸,恒不一罹其害”(第2—3页)③,换言之,即序言中所说“中人之中,庸人之庸”。这里的中人,既是就经济状况而言,“不贫不富之间”(第3页),大致等同于原文指代的英国中产阶级,同时也代表了道德追求,这是原著中所没有的。于是,原著中鲁滨孙与父亲的争论,在于选择真正的中庸,还是庸俗化的中庸。鲁滨孙不认同父亲的庸俗道德观,于是私自离家,冒险远游。用鲁滨孙自己的话来说,是“非乘风破浪不为功,且抗志于艰险之途以自磨砺”(第2页,译者添加),于是,追求中庸之道,追求“义”与乘风破浪、冒险远游拉上了关系,经济动机则被搁置。而此类言说不断出现于译文。
譬如鲁滨孙初次经商,以及经营种植园的段落,原著情节为,鲁滨孙因船长经商获利,出于“发财的妄念”{4},随之出海;后来不满于种植园的生活,“渴望以超出事理所允许的速度迅速发财”{5},在他看来,守着种植园无非中间阶层的生活方式,还不如当年留在家中,何必来到五千米之外,遂再度出海。林纾翻译时去除了关于逐利的言说,不断强调鲁滨孙的壮游之志,下面分别是林译鲁滨孙初次经商,不满种植园生活,以及决心离开种植园,再度出海的三段描述:
余此时职为估客,趁舟而渡,然助彼行舟,为力甚奋,固不以估客自待。……顾余命蹇涩已极,以余囊中有余金,衣服亦颇华美,风致又如文人,因之船人不敢命余以事。……余所识之船主……对余言及于基尼亚之佳况。余闻言悦甚,因告船主曰:“吾虽少年,然至有胸襟,欲纵览世界。”船主曰:“少年苟愿行者,可勿出赀。”且引余同饭,状如朋友。(第13页)
吾躬耕于此,去吾特别之性质,不且至远耶?初志本欲遨游宇内,何为作苦以消衄其雄心,宁非与吾志大戾?若作苦如此,胡不归就吾亲,矧吾亲至爱至美之良规,吾均弗纳,何为又效常人之所为?讵非于上流之中,退托于中人,以自***活?则吾父固屡言之矣。若果如是***生,则家中岂无良沃?亦不至涉百死,冒万险,寄生于此。余平日常与吾友言:“居此必无事业,法非去五千咪之外,不能有成”。且余非驯习荒外之野人,与之相处于狉狉榛榛中,何名为探奇之男子?……自谓果能身至于荒岛之中,尚可博意外之造化。但恹恹于此,为势固骎骎,以眼前卜之,似可致富,然与始怀实悖。(第27—28页)
独不思余身已拥厚资,但以平易之心处此,已足成为富翁,且财源锐进,较余思想上尤速。顾乃决然舍去,入诸陷阱之中,为生人所不历之境地,转与余之命运,诉合无间,而体力因而强健。……(种植园)为日愈久,增益当愈富,余何能舍此而去?既而复念,余生平固好海天之游,设恋巨业弗去,宁非无谓?(第30—31页)
在林纾笔下,鲁滨孙虽为商人,却有文人风致,充满少年志气,出海志不在获利,而为“纵览世界”、“遨游宇内”。本来鲁滨孙是嫌弃种植园的利润不够多,林译则变成厌倦此地“中人”式的安逸生活,安守种植园等同于当年父亲赞成的“中人之中,庸人之庸”,虽然“似可致富”,“财源锐进”,“为日愈久,增益当愈富”,但与其本性不合,且消磨了雄心,违背了志向,算不上“探奇之男子”,故而毫不恋栈。原著里鲁滨孙把自己在种植园的生活比作流落荒岛,林译则说安居种植园还不如流落荒岛,可以经验“意外之造化”,“生人所不历之境地”。一言以蔽之,林译鲁滨孙不想固守种植园,不留恋财富,“好海天之游”,因此冒险出海,商业活动只是冒险的副业。这可谓整个调转了原文的思想内涵,虽然手法不同,背后的思路与沈祖芬的翻译异曲同工。
至于林纾对鲁滨孙人际关系的调整,也以中庸之道为标准。林纾在序言里解释道:
迨二十七年后,鲁滨孙归英,散财发粟,赒赡亲故,未尝靳惜,部署家***,动合天理,较其父当日命彼为中庸者,若大进焉。盖其父之言,望子之保有其产,犹吾国宦途之秘诀,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者也。鲁滨孙功既成矣,又所阅所历,极人世不堪之遇,因之益知人情之不可处于不堪之遇中,故每事称情而施,则真得其中与庸矣。{1}
《中庸》有“五达道”之说,指的是通过调节五种人际关系,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来致成中庸之道。林纾对于鲁滨孙“真得其中与庸矣”的阐释,就是建立在他的人际关系基础上,包括鲁滨孙报答葡萄牙船主以及前船主之妻,以及资助自己的姊妹等情节。虽然这部分内容仅仅占据原著极少篇幅,又不涉及君臣、夫妻,而且鲁滨孙作为人子也不够符合儒家标准,但是林纾依然加以赞赏,并加以润色。鲁滨孙返回伦敦,寻访前船主之妻,但她已穷困潦倒,无力偿还欠鲁滨孙的钱。原著鲁滨孙已经足够有情有义,不仅未索还债款,还有所接济,并许诺***报将来。林纾在此基础上加以润饰,鲁滨孙不仅“毁券不令偿”,并许诺“吾从绝处逢生,永不忘媪之前恩。使余有径寸之力,亦必佽助,不令贫馁”(第197页),加强了鲁滨孙知恩***报的形象{2}。
不仅如此,林纾还用儒家观念来改造鲁滨孙的人际关系。这里以鲁滨孙与葡萄牙船主的交往为例。原著中两人之间主要是商业信用关系,兼及友情,林译中却成为忠恕之道的体现。原著鲁滨孙被葡萄牙商船船主搭救,欲倾其所有以示谢忱,遭到船长拒绝,鲁滨孙称其Charitable,generous,honest,Humanity(pp.33-36),在译者笔下船长救人的动机是“(吾取尔物,即索尔命,)此岂仁者之所为?”(第25页){1},鲁滨孙也称他是“仁人”、“仁爱覆载”、“仁恕”、“仁爱覆育”(第25—26页)。原著鲁滨孙回到欧洲后,老人虽然穷困潦倒,依然如数偿还欠鲁滨孙的钱,让他大为感动,不迭地称赞老人honesty and kindness,honourable,honest(pp.282-283),译著中,对诚信的赞美则变成了“平恕不欺”、“忠笃”、“忠”(第200—202页)。“忠”和“恕”正是《论语》中实现“仁”的两种方法,根据朱熹的阐释,“忠”是修炼自己道德的手段,“恕”是帮助他人实现道德修养{2}。所以,林译笔下,两人等于是君子之交,鲁滨孙在老船长帮助下提升了道德修养。
林纾支持维新变法,借翻译小说引进西学,不过他嗜宋学,深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终生讲究忠孝节义③。使用儒家思想阐释译作可谓林纾一向的策略,旨在强调儒家学说的普适性以及中西文化的契合点{4}。所以,林纾翻译《飘流记》时,一面在序言中用儒家中庸之道阐释鲁滨孙的冒险动机与人际关系,同时对译本加以细微改动,原著体现的经济个人主义基本上被纳入了儒家中庸之道的范畴。但是林纾所说的中庸,又与儒家原典中的含义不同,既包括“称情而施”一类行为,也加入了进取冒险之类新的思想因素。
五、结语
《鲁滨孙漂流记》是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书中写到英国青年航海家鲁滨孙为了实现航海梦想,不顾父母的劝阻,毅然踏上征途。在一次海难中,他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岛上,从此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孤岛生涯。不过,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敢于向自然挑战,向死亡挑战,筑城堡、制器具、种粮食、养牧畜,与野人决战,最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伦敦,结束了长达二十八年的孤独生活。精彩的故事,英雄的形象,让《鲁滨孙漂流记》成为了中外名著中的名花异葩。
【素材撷英】
我砍倒了一棵杉树。我相信连所罗门造耶路撒冷的圣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在靠近树根,它的直径是五尺一寸,在二十二尺的末端,它的直径是四尺十一寸,然后慢慢细下去,分成一些枝子。我费了无数的劳力,才把这棵树砍倒。我花了二十二天的工夫去砍它的根部。又花了十四天的工夫,使用了大小斧子和一言难尽的劳力,才把它的树枝和它那四面张开的巨大树顶砍了下来。然后,我又花了一个月的工夫把它刮得略具规模,成为船底的形状,使它可以船底朝下浮在水里。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工夫把它的内部挖空,把它做得完全像一只小船。
(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
【运用视角】
本素材适用于“生命的奇迹”“在智慧的枝头歌唱”“永不言弃的心”“生命的罗盘”“我的动人故事”等写作话题。
【运用技法】
一、真实再现法。我们可以采用分节或是小标题的形式,用细腻的笔墨再现几个精彩情节,这样写出来的人物自然会鲜活动人;还可以用故事新编的方式展开,让鲁滨孙在感受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引出对环境污染、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感悟,这样的故事自然会妙不可言。
二、环境烘托法。小说里,那变幻莫测的深海,那孤独寂寞的荒岛,不仅磨砺了鲁滨孙的生命意志,同时也成为了小说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写作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借鉴文章景物描写的方法,为自己的文章平添亮点。
【运用举隅】
《鲁滨孙漂流记》是我进入中学后,读到的第一本文学名著。它没有华丽的词语,但平淡中却蕴含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我想,要是有一次像他那样刻骨铭心的经历,也许我们也会惊叹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记得读完小说的当晚,我做了一个奇特的梦。梦中他们称我为鲁滨孙,恍惚记得自己固执地踏上航海之路,不顾家人的阻拦,也不顾朋友的挽留,一心只眷颀那海,蓝得深邃、澄澈。站在船头的甲板上,任由凛冽海风刺痛肌肤,我像个真正的水手一样,伸出双臂,拥抱海天一线的天空,高呼着“飞翔”……
(节选自优秀作文《一个美丽的梦》)
我在“流水落花春去也”中感受到了李煜人生浮沉的无奈;我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中体味苏轼壮志难酬的压抑;我在“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中聆听李清照国破家亡时的心语……我的心开始与鲁滨孙一起流浪,在孤魂野岛上经历凄风苦雨;我开始寻找一位吉普赛姑娘,体味她对加西莫多的震撼;我开始接触苔丝的温柔,保尔的坚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韵……
(节选自2009年中考优秀作文《在文学的天堂里》)
当我翻过最后一页,读完这个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后,我想我真的被他震撼了,一个个问号不由得朝我的心头涌来。如果是我,当船在暴风雨中失事的时候,我能像他那样不向命运低头继续远航吗?如果是我,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时,我能重新燃起生的希望吗?如果是我,当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类开宴会时,我能像他那样勇敢地站起来同他们搏斗吗?
(节选自优秀作文《重读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06: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8569976346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精选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精选6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