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内审 内控 建设
2014年1月1日由***制定并要求推广实施的《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下简称“《内控规范》”),近两年时间过去年了,实际在执行过程中的效果又是如何?相关单位对于规范的认识还存在哪些问题?又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财务及有关部门进行探讨和研究。本人结合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关于内控建设与执行情况与大家共同探讨下。
一、内控实施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单位领导对内控认识不够
总体来看,我市教育系统内的学校和单位对《内控规范》缺乏整体的认识。绝大多数单位觉得内控建设是企业的事,普遍认为现在单位经费纳入财***支付大平台,会计核算有部门会计核算中心,支付有国库集中支付平台,采购有***府采购系统,无需进行内控体系和制度建设。通过近几年的审计证明,单位并非不需要进行内控建设。如某单位没有出台过任何一项财务制度,追其原因,单位领导觉得本单位规模较小,连领导本人也就五、六个人,每年财***下拨的资金扣除人员工资也就剩十几万元,单位所有支出都经过领导本人审核,就无需再出台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又有单位财务制度、采购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等单位内部制度一直沿用十几年前的制度,相关规定早己与现行***策背离或脱节。
(二)项目预算控制缺乏必要论证
目前预算编制中基本支出可采用定额、人均等标准确定,但项目支出因每个单位的发展方向和整体规划不同,不能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统一标准。各个单位根据中远期发展规划,由所内设的业务部门提交下一年项目计划,经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后确定。由于没有严密的申报体系和进行可行性论证,部分项目为“拍脑袋”项目。如某学院看到现在机器人专业很热门,看到外市兄弟院校开机器人专业,通过调整项目预算,上马某机器人教学项目。在未经过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兄弟院校早两年的项目立项资料,实际采购时因申购的机器设备技术落后,企业己停产,或己改良生产新型设备,但价格早己不是两年前的价格。该院校只得采购了新型设备,最终造成项目资金紧张,影响项目实施进度。再如某院校与德国某学院联合兴办中德技能培训班,由于缺乏前期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组织本校教师赴德国培训、并采购专业教学设备累计投入200多万元,但因培训费用过高,培训时间过长,市场就业前景不明显,无人报名,最终这个中德项目夭折。
(三)收支业务信息渠道不对称
由于单位之间的内部管理体系不一致,有些单位将收入和核算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有的单位收入确定由下设处室负责,财务部门只负责收费工作。对于收入与核算分离的单位,有个别单位出现责任划分不够明确、管理缺位现象较突出。如某学校对外合作办学规模较大,合作单位较多,负责联系对外办学的部门与财务部门信息不共享,两个部门间各做各的事,在对于收取合作利润的问题上,合作办学利润分配协议财务部门不掌握,财务部门仅凭合作办提供的结算单进行费用。合作办的负责人多次越权对培训机构进行单方面的利润减免,经统计,两年来该学校合作的十几家培训机构累计拖欠或少缴合作办学利润60多万元。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更容易造成国有收益的流失。
(四)***府采购缺乏有效监管
应该讲***府采购能通过聚集购买需求,在数量上形成一种优势,能给购买方带来价格上的优惠。***府采购也可以通过统一采购,统一标准来避免单位间的盲目攀比现象。但***府采购存在一个多环节的审批流程,对于临时改变采购计划的购买单位来讲,还要重走一遍采购流程,监管主要集中于金额的支付,对货物的验收仅凭购买方的验收单来进行监督。如某单位与通过供货商,将纳入***府集中采购的办公用品,以维修配件等名义变相采购。有单位因临时采购计划改变,与***府采购中标供货商串通,将***府采购的物品私自调换成其他物品。也曾遇到某单位在采购公务用车时,私自提高配置标准,借汽车维修费名义支付超标准的费用。究其问题出在目前***府采购货物验收监管权力直接下放给采购单位,若单位没有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样的违规采购只会越来越普遍,带来的违纪违规风险也越明显。
(五)国有资产重采购轻管理
从争取上级补助项目到年度预算安排,各个单位每年的设备设施采购都在不断提高。有的教学设备都以万元为计量单位,一整套下来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由于私自调换采购物品、虚开发票套取资金购买设备等一系列通过不规范手续购置的设备,因缺少合规的入帐凭据,形成了帐外资产,且对此类通过公款购置的资产知晓的人较少,极易形成了被人非法占有的风险。有的单位长期不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资产的出入库不进行严格登记,有的单位采购的资产长期闲置,检查时发现因长期未使用,有的资产被其他单位无偿出借,或签订长期低租金的合约,造成国有资产收益的大量流失。
(六)合同管理流于形式
合同本应是规范合同双方履行的法律约束,企业一般都有专门的法律部门。但教育系统对单位合同管理的负责部门不明确,即使确定合同管理部门,也因职责不清晰,给单位遭受合同违约或合同纠纷处理带来诸多的风险。曾遇到某单位为了年底完成预算执行进度,不视双方签订的合同约定,提前支付款项,有的款项在合同签订日物品尚未收到就支付全款。有的合同签订在业务活动中,合同签订极不严谨。有的单位签订合同不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伤害,而是为了满足***门的支付要求,合同变相成为一张凭证的附件。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
(一)加强单位领导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解决单位领导,特别是行***“一把手”的认识问题。内控建设的难点是控权和制衡,只有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这项工作才能有序推进。才能形成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良好氛围。
(二)要建立、健全单位内控制度建设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单位若不对本单位的业务流程结合《内控规范》进行有效地梳理,排查风险点和财务漏洞,修改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真正从制度上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局面。
(三)对风险环节和风险岗位实施有效管理
对于预算编制、***府采购和项目验收等关键岗位,首先把好用人关,对从业人员在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行综合考察与选拨。其次加强岗位学习,如预算编制、***府采购、项目申报等法律法规往往内容繁杂,更新速度较快,若不加强学习,领会新的***策要求,容易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形成风险。最后要对岗位定期轮岗或强制休假,如负责物品采购岗位,是***风廉***建设的重点。对于长期待在同一个采购岗位的工作人员,容易在工作中受到供应商的各种利益,也容易在采购过程中出现价高质次的物品,更容易诱发个人经济问题。通过定期轮岗或强制休假,能有效防止此类风险的形成。
(四)逐步建立与内控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内控的目的是防范风险,保障国有资产、资金安全,避免遭受损失。而激励机制能在保障国有资产、资金安全保值的基础上,通过人为因素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减少、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五)优化重大事项研讨方式
对于单位大型项目的立项、业务比较复杂、专业性较强的经济活动,在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可以事先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召开可行性研究讨论,并对讨论结果提交单位领导班子层进行最终的商榷。对于一些特别重大的事项、业务特别繁杂、专业性强的经济活动可以邀请专家共同参与最终的商榷。促使最终使决策结果更科学、合理。
(六)加强内外信息现代化建设
行***事业类型的单位不同于企业,内部通常不设置内部控制专门部门,一般由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事实上在单位内部信息流通方面,需要财务部门和信息部门共同组织与实施。而且内控信息不断仅仅局限于部门预算、***府采购、固定资产管理和国库支付,还可以将项目的决策、过程执行、对外合作等都纳入在内,在整体上全面反映与单位经济活动相关的信息数据。
参考文献
1.1确立公司的组织机构,制定董事会规章、组织规章等管理制度。
1.2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责任单位。
1.3成立内审机构,对内审人员进行资格和技能培训。
1.4制定人力资源***策。制定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规定,制定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制度,制定关键人员离岗制度、继续教育制度等,对职工形成一套关于培训、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的制度;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与聘用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1.5预算管理和资金控制。集团企业通过集中财务管理实现会计核算、管理控制、财务决策的一体化,其着眼点主要在于取得经营信息上的对称,实现全面预算和强化资金控制,贯彻集团对子公司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实现整个集团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及集团对子公司的绩效管理。
2业务层面的内控建设
业务层面内控建设涉及的内容包括分析流程、分解流程、分解作业;风险评估;根据任务及风险评价结果,确定控制面及控制点;将任务落实到人,把握授权的度;运行、评价并修正内控制度等方面。
下面以XX公司财务部门的内控建设为例进行分析。
2.1编制《财务手册》。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财务手册》对财务机构设立、财务人员职责、会计核算规定与原则、会计凭证及账簿、货币资金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应收应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存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财务会计报告及会计档案管理进行规范。
2.2重点控制之一:会计科目控制。根据“中国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设置XX公司一级会计科目,在设置二级以上会计科目时,既要考虑国家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便于纳税申报、所得税汇算等),还要考虑IFRS规定(提供集团公司合并报表、费用预算科目)。科目设置重点:关联公司与非关联公司分开、科目设置尽量规范、详细,容易分类及汇总上报。
2.3重点控制之二:资金流控制。
资金流控制是内控建设的重点,资金流控制的目标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安全,防范资金条断裂。XX公司资金流的控制主要是筹资和资金运营。
(1)明确资金流控制流程.
(2)确定关键控制点:
授权审批:严格按照申请、审批、复核、支付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岗位分工控制:出纳负责日记账;银行对账单、银行余额调节表由会计人员负责;
现金控制:实行现金零库存管理,现金收入及时存入银行,严格控制现金坐支;
银行存款控制:定期获取银行对账单、查实银行存款余额,编制余额调节表;印章控制:财务专用章由会计主管保管、个人名章由财务副意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监督检查:定期检查授权审批制度的执行情况、印章保管情况、票据保管情况。
2.4其他业务层面的财务相关控制:销售管理规定、采购管理规定、出差管理规定、经费管理程序、存货盘点制度、预算管理规定等制度建设。
3IT内控建设
XX公司所属的集团企业建立了一套基于AS400的物流管理系统,通过虚拟专用网(VirtualPrivateNetwork,简称***)实现数据共享。该子公司与集团公司共用AS400系统进行核算和管理,集团通过信息系统集中控制、统一调配集团核心资源和关键约束资源(如资金、资产等)或监督使用。
信息系统的建设,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人为操纵因素,也为业务层面控制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4内部监督
4.1建立内审部门。从公司各部门抽调骨干人员,组成内控审计人员。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防止内审形式化。内审人员只能审计其他部门,不能审计本部门。
4.2实施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日常监督是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一个或者多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监督和审核要按照审核查检表进行,并如实填写审核结果。
4.3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与整改。审核结果为有缺点的项目,需要编制查核改善跟催表。
4.4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内控部门组织讨论内审情况,督促受审部门进行纠正。并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诊断、评价、再设计。
5内部建设的经验总结
本人有幸参与了XX公司的内控制度建设,有以下几点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项好的内部控制,应该达到以下标准:其一,控制建设触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没有死角,要求把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纳入内部控制范围。其二,责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内部控制制度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操作方便。其三,控制程序规范,过程控制受到特别的重视,即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的机制,尤其是要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地位,通过控制,防患于未然。其四,有良好的控制实施保障,内部控制的功能才可得到有效发挥。
一项好的内部控制,应该有很好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持,实现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及时把握,以及对外部市场的变化的了解;财务子系统只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子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分销、制造子系统的业务数据,应通过信息集成,直接传入财务子系统,并保证财务管理数据的可靠性性。
一项好的内部控制,还应与企业的规模、业务范围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内控制度的建设,还要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王贺平.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0).
[2]于彩珍.谈企业内部控制建设[J].财会研究,2005(4).
[3]杨淑洁.浅谈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J].山西建筑,2009(30).
【关键词】 集团企业 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
集团公司从本质上来说是许多公司以共同的发展为目的而结合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虽然集团公司的说法并不是《公司法》中明文确认的正规说法,但是集团公司的出现却也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与活力。所谓集团公司,是一种与一般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一样具有***法人资格、进行***会计核算、自主承担一切经营生产风险的经济实体,集团公司是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市场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出现的具有多层次经济组织的经济实体结构。集团公司具有一般公司的特点同时又因为具有超大型的生产经营规模、市场份额以及庞大的人员数量,所以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更多更广,但是正是因为集团公司的庞大与复杂,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就更显重要。
一、关于集团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重要性的阐释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能够确保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使得企业会计信息数据有效真实,保证集团企业在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更为严格科学的监督、约束、调解以及评价。
1、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加强自身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能够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具体规章制度来确定庞大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组织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归属,能够通过各项程序的健全和完善保证企业内部各种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通过配套的监督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偏差和漏洞,最终起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良好推动作用。
2、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工作顺利开展
集团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涉及的部门众多、人员数量庞大,牵扯到的资金也是不计其数。因此只要涉及到财务管理及相关工作,集团公司内部最容易发生的也就是问题。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集团公司内部没有建立完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所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够有效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力度,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实现及时监督及时评价,能够保护国家财产及公司财产不受非法侵害,能够有效避免如偷逃税款、挪用公款等一系列经济犯罪的发生。
3、有利于集团内部沟通协调
现代化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快速高效的管理体系。正是有了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强集团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够有助于部门及人员更加明确自己的本职工作、责任和义务,能够更加清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执行要点及工作重点。所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够在员工、管理、市场之间形成一个三方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确保信息传递的顺畅准确。
4、有利于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集团企业由于其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企业所辖资产也不计其数,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一直是困扰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的重要问题。建立完全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对工作人员的资产定期账务核对、人员权限的合理授权以及对企业资产中实物部分的盘点工作进行更加严格的约束与监督。能够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切实执行,能够通过严格管理有效避免企业资产的无形浪费或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资产遗失、损坏,能够有效避免集团内部人员因为一己私利而出现的贪污、受贿等恶劣行为发生。同时也能够通过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偷盗现象的出现。综上所述,建立集团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各种原因的企业资产损失及其他风险的产生,是确保企业资产完整性与完全性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我国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集团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实生产运营及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
1、缺乏执行力
内部控制制度想要得到切实执行就离不开内部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强有力的执行,但是目前而言,许多集团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但是在执行力上面却相当疲软。在执行力问题上集团公司有其特殊的地方,因为大型的集团公司在权力结构上基本施行的都是集权与分权并存的管理模式,总公司进行集权管理,各个分公司又具有一定程度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要推行内部控制制度也就会按照集权与分权的模式推行,但是这就造成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相统一的问题,企业员工也对于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具体规范产生模糊的概念,在具体操作中也容易抓不住重点,因此大大削弱了集团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执行效力。
2、观念陈旧落后
集团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与决策者一般都是极具市场经验与企业管理经验的“资深”管理者,我们很少甚至几乎看不到大型集团企业的管理职务由年轻人担任的,年长的管理者虽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与实践经验,但同时这一部分人也会受到自己固有经验的影响,而对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认识不足或根本不愿意学习和了解。但是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言,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观念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影响力及影响程度。而老一辈的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认识不足或根本比较轻视,从而也就造成了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缺乏先进的指导观念,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
1、加大执行力度
集团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建设在执行力度方面经常会因为内部经营结构复杂、经济业务繁多而影响其制度的执行力度。所以想要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建设就必须在提升执行力上面狠下工夫。具体而言,首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加强对集团企业的收支管理工作力度,要切实执行账目核对,做到账实相符,要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进行账目核对的监督工作,账无巨细地认真核查,扫清一切盲点。其次是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工作,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力。
2、提升思想认识
集团企业结构复杂、人员众多,想要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效力,还是离不开在企业员工、管理人员思想认识方面的切实提升。具体而言,首先,企业要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忌简单轻浮的
教育宣传,一定要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的表现出来。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重视企业普通员工的意见建议,重视制度具体执行过程中以员工为本的改善提升等。在内部控制管理及监督评价制度中加强有针对性的人员及岗位控制。其次,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出重视内部控制及人员自律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已经不能依靠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了,同时简单的会计账簿、财务报表也不能全方位地反映出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效,所以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内部控制制度,让内部控制覆盖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乃至每一个具体的员工。这就需要一个极具企业特色的、极具企业文化氛围的内部控制环境,只有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才能将内部控制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才能让每一个员工都自觉主动地执行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3、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没有其他相配套的企业制度将难以实现集团企业的有效内控管理。首先,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责任落实制度,将内部控制管理的具体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头上,让她们担负起监督管理本部门员工有效执行内控制度的责任。其次,建立与内控制度执行相应的人员考核及薪酬评定制度,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内部控制与自身的密切关系,让员工在内控制度执行上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人员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与人员自身的职务调动、升迁等直接挂钩,激发员工的内控管理参与积极性与自律性。最后,鉴于集团企业庞大的人员结构及组织结构,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专门协调小组,主要负责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工作,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精神的分析与传达,让集团上上下下更好地领会制度精神,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
4、加强集团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
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其企业的资金管理一直都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集团企业内部出现的众多违规行为及恶劣事件也都与资金管理松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所以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推行资金的集中管理力度。在具体操作上,首先要加强融资权限的集中化管理,取消子公司的***对外融资权利或融资担保权利,对于对外融资、担保融资等各项事务由总集团公司直接才承担,这样不仅能够对子公司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同时也能够防范因为各种不利于集团企业整体发展的胡乱贷款、胡乱担保的事件发生。其次,推行集团资金的集中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集团公司的总体资源优化配置力度,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以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对各子公司的资金预算及管理,能够有效跟踪各项资金的使用及占用情况,能够加强对超预算资金的有效配置,能够提升资金的经济价值发挥,从而为集团企业的重要主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 潘爱玲、吴有虹: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要素构成及产权关系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
[2] 李云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初探[J].时代金融,2009(1).
[3] 匡友本、高寿松:对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苏盐科技,2012(4).
[4] 吕志元:论我国报业集团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及实务设计[J].中州大学学报,2011(1).
冷眼观:问题尤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具体表现在:在操作上,对内控制度重视不够,一些干部职工缺乏严格照章操作的意识;在认识上,把健全内控机制简单地理解为建章建制;在指导思想上,部分农村信用社的干部职工将健全内控机制与发展业务对立起来,重工作实绩,忽视风险管理。
二是制度设计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农村信用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制度建设滞后等现象。如,制度未能覆盖所有的重要业务流程和风险点,业务无章可循。同时,随着信用社业务的不断发展,新的业务品种不断开发和应用,制度建设表现出滞后性。
三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实践中,部分信用社从局部利益、个体利益出发,执行内控制度力度不强,自我约束不够。有的信用社主任以个人意志代替内控制度,职工只能唯主任是从,使内控流于形式;有的信用社执行财务制度不严肃,存在违规截留收入、虚增成本、营业外收入不入账等现象。
四是均衡发展不到位。其一,考核体系不完善。各信用社工资、绩效奖金只与工作任务挂钩,存在着重工作任务、轻内部管理的现象。其二,信用社主任经营行为短期化。部分信用社主任整天忙于外出跑业务,对内部控制过问较少,有的连定期查库都委托会计主管进行。
五是风险监测不到位。部分信用社还没有形成自我协调、及时监测风险的内控体系,在内部控制上存在三种倾向:重事后补救,轻事前控制;治标不治本,没有从健全风险控制体系上着手;整体风险监控偏软,没有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预警体系。
六是内控监督不到位。如,内部稽核监督检查往往采取定期抽查的形式,成效不明显;有些信用社的会计主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严格问责,使问题屡查屡犯;有的信用社只注重违规问题的检查,没有建立各项业务的风险评价、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和内部违章问题的事后处罚机制。
静思考:自救有路
一是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对内控制度的认识。根据内控机制建设的有关规定,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干部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从业人员就内部控制的***策和要求进行宣传,开展案例教育,使干部职工吸取案例中的教训,做到警钟长鸣。
二是认真履行内控监督职能。要把品质好、业务能力强的职工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增强信用社审计人员的力量。要明确稽核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督促审计人员认真履行稽核职能,对隐藏不报、上报虚假情况等行为要追究责任。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力度,通过开展全面稽查、重点检查、专项稽核等活动,将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健全内控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内控体系。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责任制,把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实施。要根据内部控制的原则、规定,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找出问题和差距,对现行内控制度及时修改调整。要完善岗位责任制,健全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的第一道防线和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第二道防线。要将各信用社内控状况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督促信用社主任将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校治理内部控制权力制衡风险管理
中***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113-02
2006年11月,某著名大学原校长由于在学校分管财务的副校长挪用学校资金炒股导致巨额损失案中负有失察责任,其行为构成严重失职错误,引起了全国性高等教育系统的资金、对外投资及基建情况清理工作。虽然这个问题的出现有其偶然性和个人原因,但是在全国高等教育系统类似的对外投资失误、融资损失、分配不公、财务信息不真实、乱收费等等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却并不少见。本文主要从分析高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改进高校治理结构,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文化建设、强化高校内审机构监督职能,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若干建议。
一、高校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因为其牵涉到股东利益,特别是上市公司受到广大股民及公众关注较多,其改革与完善问题理论界及实务界探讨较多;而高校是培养各层次合格人才的机构,过去从办学到管理一直接受行***领导,计划经济下也相安无事。近几年来,随着招生规模扩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以及在象牙塔内不少违法违规事件的曝光,凸显部分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着治理方面的问题。
1.权力制衡体系不完善。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我国高等学校目前实行的是***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管理工作,行使学校内的各项行***权力和学术权力、组织人事权力、经费预算、薪酬分配权力等,但是要以校长办公会议或者校务会议形式通过生效。同时,高校还以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然而,从现状看,***书记和校长均由***府直接任命,虽然校长也可能是由学校内部通过一定范围内等民主测评产生,但须经组织部门审查,主管部门认可和委任。我国高校的权力结构属于行***权力模式,校长作为强有力的行***长官,代表主管部门行使权力,校***通常把握学校办学的***治方向,在学校的具体行***和学术事务上很少干预。少数高校还是书记、校长一身兼任,校长不仅是学校的最高行***权力代表,而且也是学术权力的核心。即使在诸如职称评审、学位授予学术性决策中,由于学术性组织的负责人通常也由校长担任,造成高校的学术权力在很大程度上为行***权力所取代。这种高度集中的校长负责制,尽管有利于贯彻***府的意志,提高***策实施的绩效,但是学校的学术权力受到削弱,教授在学术决策中的权威作用受到限制,学术权力与行***权力不能相互制衡,不能充分体现学术***和自由的精神。另外,过于集中的权力结构使得学校院系和教职员工的自受到限制,抑制了大部分教职员工积极性的发挥。而***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往往是走过场的各种评比检查,很难发现高校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造成高校的外部监督效果不佳。此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学校的重大事项往往流于形式。以上种种现象表明,高校缺乏强有力的权力制衡体系。
2.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目前,校长及其学校管理团队的薪酬、升迁、荣誉以及可获得的财***资源与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运营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尽管国家对高校有教学、科研评估指标,但是在资金利用、重大决策、薪酬分配等方面缺乏明确的、统一的业绩考评指标,因而高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与完善。校长在就任时***府与其并无明确的治理目标和权责合约,其权力主要靠上级行***约束和道德约束,而学校内部的约束就相对显得薄弱。
3.学校的财务信息未充分披露。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年报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和财***主管部门,至多只是在每年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宣读,因此财务信息未能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除了会计报表外,国家有关法规规章也未对应上报的其他财务相关信息做出具体的规定,因此教育资源配置的具体情况以及取得的效果、主要负责人的薪酬确定、学校的分配原则等外界无从了解。而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公立大学,国家和地方***府的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其财务信息必须像上市公司那样公开披露,相关纳税人和捐款人可以通过网络等形式查阅。
上述高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府与高校的委托关系具有特殊性,高校治理结构不完善,校长及其管理团队的权、责、利不明确,***府对学校******负责人的激励与约束不全面;二是因为高校内部控制的环境诸如组织控制文化、目标设定、风险评估、监督等要素的缺失低效或无效而造成的。二、改进高校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与高校治理产生的基础都是委托关系,均是为了确保高校目标的实现,均提倡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遵循相互牵制、相互制衡的原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显然,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高校治理的完善。
1.重建高校权力制衡体系。我国高校治理结构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作为学校的管理团队的校长及其******班子;对学校的重大决策和行***人员的管理履行监督职能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以及对学校内部控制监督的内部审计、纪检部门。除了充分发挥上述治理组织的职能作用外,各高校可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健全完善理内部结构:
(1)设立对学校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的校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府有关官员(如***或地方教育管理人员、***或地方财***局有关人员)、校***书记、学校教授代表、工商界代表等组成。***府作为全体公众的代表,是高等教育外部收益的索取者和财产所有者承担着风险,理应最有积极性做出最好的决策,并享有投票权。这也决定了***府必须向高校派遣董事,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对决策执行者(校长)的选择。教授作为高校的办学主体,其学术权威不容忽视,因此在董事会成员中必须占有一席之位。借鉴英国自1987年颁布的***府白皮书《高等教育——应付新的挑战》中对高校基金委员会成员中必须有工商界代表的成功做法,建议我国高校董事会成员中也设置一席工商界代表,这既有利于在高校这样的非营利组织中运用企业管理的成功理念、方法与经验,也有利于工商界了解高校教育事业及其运营状况,还有利于通过各种渠道筹集教育资金。
(2)董事会下设三个专业委员会。董事会下设学术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分别对学校的学术性事项、预决算等重大财经事项、外部与内部的审计监督事项等做出决策;学术委员会主要对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与规划、教师队伍建设、职称评审、网上及书面的教学资源的建设等事项做出规划与决策;财经委员会主要对学校的预算、决算,教育资源的配置、重大对外投融资、对外财务信息的披露等事项做出规划与决策;审计委员会主要对学校内部、外部的审计监督、内部控制及学校风险管理的评价与监督、学校的法规遵循情况等重大事项做出规划与决策。
(3)设立校外***董事。学校可以遴选或由教育主管部门选定若干热心于教育事业、有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管理能力、同时又对学校情况相对熟悉的校友作为***董事。同时也要选派若干名学生代表作为***董事,让学生的声音和意愿能够通过这一渠道得以表示并得到重视。
2.建立学校******负责人的业绩考评指标体系。***府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所属高校的治理目标,建立校长、***书记的业绩考评指标体系,对校领导班子进行任期业绩考评或年度业绩考评,考评结果与校长及其他校领导的薪酬、晋升以及荣誉挂钩,从而形成物质激励、晋升激励、精神激励三位一体的激励体系。
同时,还要注意激励与约束并重,用负激励强化正激励,实施上下左右前后360°考评,形成能上能下的校级干部考评任用机制。另外,学校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效益的考评结果还要与财***拨款经费分配挂钩,以便促进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
3.制定高校财务信息披露法规。***府财***主管部门应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定和操作规程,规定高校对外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形式、范围,强制高校将相关信息予以公开透明,确保高校的财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防止舞弊、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强化高校内控的文化建设和内审机构的监督职能
1.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文化建设。高校文化是高校内部的一种共享价值体系,贯穿于整个学校的运营管理活动过程中,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教职员工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内部控制是高校文化的“制度力”和“管理力”的体现,通过内部控制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高校将其组织文化细化成计划、信息与沟通、教学质量、人员组织与训练等制度并对内控行为产生影响。在高校中强化内控文化,要求高校的******负责人带头自觉遵守学校内部控制规定,引导教职员工特别是部门负责人、院系领导正确履行内控责任,营造浓厚的内控文化氛围,将内部控制理念贯穿于教职员工的价值判断中,最终将内部控制这一“制度力”或“管理力”转化成“执行力”。
2.强化高校内审机构的监督职能。
(1)制定高校内部控制测评和高校风险管理的相关规定。***府教育主管部门应会同其他***府主管部门根据教育系统的运营管理特点,制定高校内部控制测评以及高校风险管理的相关规定,使得高校内审人员的内部控制测评与检查工作有章可循,指导与监督风险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学校内审委员会还可以在规定的框架内,制定校内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指引,对学校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流程指导、监督。(2)定期实施高校内部控制的自我检查与评价。高校的内审机构要定期对校内各个层次的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实施检查与评价,及时发现学校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找出学校治理中的薄弱环节,特别要重点关注学校的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是否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履行科学论证与集体讨论等规定的决策、管理程序。
另外,内审机构还要对学校的关键岗位是否按规定进行了轮岗,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预算的编制与确定、财务信息的披露是否合乎内部控制的规定等进行重点评价并发表意见,充分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能作用。
在检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内审人员利用相关专业知识为组织提供可行的管理建议,改进内部控制流程,改善高校治理,增加组织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霖平,王林芳.公立高校的类企业治理结构与效率.高教探索,2005(1)
2.席酉民,郭菊娥等.中外知名大学校长的比较研究.
3.朱莉.进一步完善我国跨国公司治理结构.国际经贸,2006(2)
【关键词】风险 权益 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就是要做到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防止欺诈和舞弊,保证经营信息质量,确保各项经营活动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并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经济需求,这项工作需要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和配合。而会计控制是指会计职能所实施的控制,是内部控制在会计职能部门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单位一切有关资金的运作和资产的变化都要通过会计核算表现出来,因此会计核算所涉及的风险涵盖了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而会计控制作为对这些风险所实施的控制,其内容构成了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只有先建立会计控制制度,才能切实有效地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防止欺诈和舞弊。下面就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以探讨。
一、梳理业务流程,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防范企业风险的基础,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并通过有效的会计控制活动才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帐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定期审计制度、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定期内部自查制度以及定期召开经营情况分析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规范财务管理,防范违法犯罪,规避经营风险。
二、预算控制制度
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控制制度,在每次大的经营活动运行前,先由预算编制单位根据经营活动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单位实际情况编制资金预算,经有关决策部门审核后交有关部门遵照执行。执行部门如未完成预算,各单位要具体分析原因,将分析结果报预算部门,预算部门汇总分析结果后,确认属于合理请求后,经决策部门同意,可以重新修改预算。为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由内部审计部门全程负责监督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财产安全控制
要做到财产安全,就要有制度的约束。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登记制度,保管制度,领用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消防安全制度,报废清理制度,对固定资产要建立台账、卡片,定期盘点。材料部门除建立上述制度外,还要建立库房管理制度,材料核算制度,等等。
要妥善保管财产,就必须:(1)定期会同各部门进行财产盘点,要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填写库存盘点表,对盘盈或盘亏的财产要分析原因,查明责任,提出处理意见,经管理层研究系分别情况进行处理。(2)对现金及有价证券要做到日清月结,当天收入一定要及时缴存银行,大额现金存取一定要有专人护送;每月银行对账后,要及时填写余额调节表,及时处理未达帐项;有关部位要做好安防措施,即使是内部人员也要限制无关人员接触。(3)要实行责任人制度。对各项固定资产要落实到单位、到个人,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四、强化内部分工制度
根据岗位责任制,在公司内部合理分工,细化职责权限。各岗位之间要互相合作、互相牵制,每一项业务都必须经由制证、审核、会计主管等三个以上不相容的人员才能办理;建立岗位轮换制度,定期对各岗位人员进行轮换,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又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防范了外部不良因素的侵入;设立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规范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直接对管理层负责,避免可能发生的舞弊和掩盖舞弊,为投资者实现利益最大化创造一切条件;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应对突发事件。
五、建立内部报告制度
每月终,各部门要对各自当月所做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报告,报有关部门,对不完善的制度要进行完善,比如预算制度、财产保险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企业财会部门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每月终了要写出财务情况说明书,详细说明当月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每月召开一次经营分析会,分析盈亏原因,指出需要并能够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向管理层及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并确保信息的真实和完整,年度和季度要写出经营情况分析,为管理层及投资者下一步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六、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为了防范规避经营风险,防止欺诈和舞弊,企业要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设立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对集团及所属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各部门、机构在其职责范围内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项目责任管理制度,根据各项业务的不同特点制定各自不同的风险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各部门责任分离,相互监督,对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
无论哪一种制度都离不开良好的生存环境,集团公司一定要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和执行。
参考文献
[1]林曙光.中国联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8).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06: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8569876346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内控建设精选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内控建设精选6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