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发展现状精选6篇

更新时间:2023-08-24 13:53:37 阅读: 评论:0

博物馆发展现状精选6篇

博物馆发展现状精选6篇

博物馆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博物馆;资料工作;现状与发展

1.导语

博物馆需要有着大量的***书资料,各科专家、学者们者可以掌握各个领域的信息以及研究成果,也才可以与自身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灵活使用这部分资料实现分析、研究与探索,进而才可以有新的发展,得到新的结论,获取新的科研成果,为国家与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博物馆资料工作的建设与进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各种专业技能学习与研究保障,对于博物馆自身的业务的开拓与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今,知识时代已经到来,在知识资本地位不断建立与肯定的时代,大众的求知需求欲望不断提高,而这些便为博物馆***书资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因而,现在的博物馆资料工作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适应博书馆自身的发展需求,共同努力让博物馆日渐变成公民关注、热捧的场地。博物馆正向着更深层资,更广阔的领域进步与发展,而博物馆的资料工作肯定需要发挥其自身的功能与长处,展现它的学术地位与价值,而这些均需要改变过去不适应时展需求的情况,让博物馆资料工作抛弃传统的不适应的工作现状,寻找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之时,真正做到高质、高效,满足大众不断攀升的各种需求。

2.博物馆资料工作的现状

2.1博物馆资料工作应该适应时展

在传统观念里面,对于博物馆的资料工作,常常定位于以藏书量作为评价基础。然而,随着现阶段博物馆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化的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博物馆***书资料工作同样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增强科学管理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管理质量,以适应***书资料工作自身的发展需求,这便需要将转变博物馆“藏”的现状,实现以“用”作为中心。

2.2博物馆资料管理工作需要变被动为主动

博物馆于现阶段发展的过程中,***书资料室必须要改被动为主动。需要做到经常性地知道博物馆的科研情况与各个部门所需要的资料情况,对于新的资料,需要根据不同的部门或者是研究内容,编制数目索引等,以方便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学习与参考。同时,***书资料室必须可以更丰富地、及时地反映出各个不同领域的学术动态与科研前沿、发展形势等。

2.3博物馆资料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书的多样性

随着现时博物馆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博物馆的专业经已拓展至多个不同领域,不断拓展藏书的数量、领域与种类。因而,***书资料必须要向着多样性与自主性发展,让这些专业的丰富的***书资料可以为更多的人作出各种不同的服务,这同样是现今时展对资料工作提出的专业化的要求。

2.4博物馆资料管理工作需要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今计算机的普及,博物馆资料工作传统手工操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使用数字化的管理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新,可以做到更快、更便利的进行管理与为大众服务,不单可以实现快捷无误,提升工作效率,更能够实现海量存储、更快更方便的进行资料整理与检索。因而,博物馆资料管理工作必须要加快信息化建设。

3.博物馆资料工作的发展

3.1进一步健全资料的索引工作

索引工作为资料工作的提高效率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为***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进步进行垫铺的前提工程。博物馆资料的工作重点表现于索引的编制与和运用上面,为专业人员进行探索与研究,社会大众读者提供了更便利的服务。因而,我们必须结合信息化以及知识时代大众对于书籍搜索的特点,要进一步健全资料索引工作向着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3.2积极收藏、积累地方文献资料

博物馆应该广泛地对***书资料进行收集与收藏,专业设立地方文献专藏,充分发挥地方博物馆的优势,积极收藏和积累地方的文献资料,不单有利于对当地文献书籍进行妥善的保管与收藏,同时对于博物馆的文献资源以及资料的补充与完善工作均是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博物馆***书资料的地方性特色,让各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文献、资料得到保存与延续。

3.3对非物质遗产和工业遗产的采集与分类整理

博物馆对于非物质遗产以及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延续均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因而,地方博物馆应该积极地对附近的工业遗产以及自然历史资源做实地调查与探索,及时而快速地掌握当地最快最及时的信息与资料,对地方的非物质遗产以及工业遗产进行采集,再进行分类和整理。针对博特馆***书资料室可以构建出一个专门的资料库,对这些遗产实行分类、编辑与管理,进而让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存,同时还可以利用陈展的方式,向社会各界宣扬中国文化遗产。

4.结束语

博物馆资料工作,在将来的发展中,需要坚持着围绕为博物馆的研究工作服务作为重点而进行,其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向着科学化、标准化作为本质,让资料室的工作更为标准与健全,从而实现向专业人士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的目的,这便需要我们的博物馆资料室需要进一步引入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时展给资料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袁丹.关于博物馆***书资料工作的思考[J].东方博物.2007(2)

博物馆发展现状范文2

论文关键词:民族博物馆;文化多样性;内容设计;形式设计

一、贵州各民族博物馆的现状

(一)运行理念陈旧

当西方国家的博物馆已经开始走入社区,注重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职能的时候,中国大部分博物馆还处在以专家、领导为主导的单一管理模式。因此展览的陈列内容,往往只以专家的思路为指导,忽略了观众的切实需要。由于贵州不少民族博物馆的定位往往是集中展示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使之成为宣传地方的一张名片,因此深受***治性的意识形态影响。各地通***派抓宣传、文化工作的干部主持民族博物馆的日常工作,有些领导并不具备博物馆学知识也参与管理。因此在运行上,主要依靠地方***府的重视和支出,竞争意识淡泊,长期以来“等、靠、要”的思想充斥在民族博物馆的从业人员之中,这种僵化的运行体制,导致民族博物馆发展缓慢、滞后,民族博物馆的不少工作人员缺乏对民族文物及历史文化研究的热情,常常为了做某个展览,临时开展征集工作,谈不上对展品地深入研究,少有推出或无法推出精品展览,无法满足民族文化研究学者的需求,很难吸引到长期、固定的观众群体。

(二)经费短缺

贵州目前拥有三所综合性民族博物馆,分别是贵州民族文化宫民族博物馆(该馆已获批准即将挂牌为“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黔东南州博物馆以及黔南州博物馆。同时在各地州县有不同类型的专门性博物馆,如雷山西江苗族银饰刺绣博物馆、贵州民族婚俗博物馆等。在我国,目前只有隶属文化系统及宣传系统的博物馆可以享受国家的公益性事业补贴。除了黔东南州博物馆于2008年划入文化局管理,从2010年开始享受到国家的补贴而外,贵州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及黔南州民族博物馆隶属民委系统,每年正常拨付的经费十分有限。以黔东南州博物馆为例,该馆2008年的接待人数达3万人次,而门票收入仅有6万余元,大量的参观人数属于免费接待性质。而黔南州博物馆和贵州民族文化宫博物馆自开馆伊始就执行免票制度,没有门票收入。目前黔南州博物馆每年正常的维护经费是25万,贵州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每年仅电费一项支出就超过十万元,但却没有固定的运行费用,所有经费都是实报实销。由于没有日常运营的专项经费,上级主管部门的拨款额度往往取决于是否有大型活动或接待任务。

(三)展示手段落后

一个展览是否能吸引观众,除了展品本身的质量而外,展览的内容和形式设计往往是关键。许多民族博物馆的展品通常仅仅以展柜陈列或悬挂上墙的形式来展出,谈不上科技含量或设计理念的博物馆陈列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新时代观众的审美追求。

与单一介绍某一族群或者某一类文明现象的人类学博物馆相比,综合类的民族博物馆要找到一个既新颖又独特的选题,以清晰的脉络串起丰富的民族文化,对于博物馆的内容和陈列设计人员是相当大的挑战。据笔者调查,贵州大部分民族村寨博物馆(陈列室)目前的陈列风格依然局限在上世纪90年代的形式,以实物、***片为主,大篇幅的、教科书式的枯燥文字充斥版面。很多村寨类博物馆尽管阵列着大量劳动生产工具,但并未挖掘出其上承载的该民族的精神文化源头与发展史,没有挖掘出该民族文化价值的精髓,致使参观者一瞥而过,毫无深究的兴趣,甚至留下“民族博物馆就是陈列落后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印象。

(四)缺失公众性

公众的参与意识固然与国民整体素质相关,但缺乏有目的的宣传方式却是民族博物馆自身发展的瓶颈。“以人为本”的宗旨,是当前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为主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是民族博物馆在新时期应当建立的生存理念。很多民族博物馆出现观众稀少、门可罗雀的现象,其原因不仅在于经费短缺、展示手法陈旧,引不起观众的兴趣,更在于没有“走出去、请进来”的主动意识。一般民族博物馆在开馆初期,会采取一些宣传手段造势,但是没有延续性和持久性。有的民族博物馆虽然开通了网页,但由于缺乏专人管理与维护,内容更新缓慢,对于观众的留言建议也无法及时反馈处理,渐渐失去吸引力。还有的民族博物馆只在有团队参观时才开放,散客往往被拒之门外。

二、针对民族博物馆现存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重视展览设计

在内容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将“讲道理”变为“讲故事”。这要求博物馆的内容设计人员,在研究展品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理清历史与文化脉络,对展品倾注感情,在文案写作过程中同时注重学术严谨性与文学可读性。内容设计人员将不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研究者、旁观者,也将成为参与者、创造者。

在形式设计中,充分考虑形式设计原理,将“体验感”作为核心设计方向,为观众再现一个文化、历史的世界。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将光影、色彩、平面、立体各方面因素使用在景观复原、动态陈列以及互动展示中。在辅展用品的选材上,应充分考虑如何更好的阐述文物内涵。例如,陈列贵州土法造纸环节时,展品的说明牌或版面如能设计使用贵州丹寨石桥、贞丰小屯等地制作的纸张替代通常采用的普通木板或亚克力材质,这就抓住了土法造纸这一传统手工艺朴素、天然的本质。又如,抓住某些少数民族崇尚和喜爱的颜色特征,作为展出属于这些少数民族的展品时的基础色,于无声中有声,潜移默化地使观众了解到少数民族的审美倾向,从而达成文化认同。

(二)注重博物馆的社区服务功能

到欧美国家旅游过的人深有体会,许多城市的街道与建筑充满历史感,行走其间,仿佛其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博物馆,人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能代表历史,这是欧美国家博物馆的“社区化”的特征。民族博物馆身处少数民族聚居地,更应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发挥教育职能的同时,发挥社区服务职能,消弭文化裂缝,促进文化共同繁荣与发展。比如不定期举办各类民族文化专题展、文化沙龙、讲座论坛,有条件的民族博物馆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每周或每月固定日期放映反映民族历史文化的风情片、纪录片等。根据研究与收集成果,出版各类介绍民族民俗文化的印刷品、光碟制品,因为博物馆本身的学术性与权威性,参观者将非常乐于从博物馆获得了解展品背后故事和增长知识的机会。

以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为例,该馆自2007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也经历过“爱国主义教育无法打动人心”的困境。为了传承红岩精神,更好的在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普及爱国主义教育,该馆另辟蹊径,首次在博物馆界采取了编排舞台剧的形式进行宣传。所有参演人员全部是该馆的职工,研究员、讲解员、包括司机,都在其中担任角色。不仅调动了员工学习与研究本馆藏品的热情,也用如此生动的形式,向观众再现了红岩精神,从推出至今深受好评,如今已成为重庆市文化消费市场中重要的一环。

(三)设计有特色的文化产品

民族博物馆可以与地方旅行社合作,根据旅游人群的分类和市场需求,共同开发与推广以欣赏民族风情、了解民族文化、尊重民族传统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目前很多旅游项目打着体验民族风情的口号,但仅仅是单纯的农家乐形式,并不能使游客对于保护民族文化有着认知感与责任心。民族博物馆在与旅游市场结合的过程中,可以让观众(游客)拥有更多的体验,例如亲自制作蜡染、学习一种刺绣手法、学习一种民族乐器的吹奏、学会一种民族舞蹈动作、参加一场原汁原味非表演性质的年节活动等。这不仅可以有效地弥补经费不足的情况,还能提升当地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

同时,民族博物馆可自主开发、制作一批带有博物馆藏品的特点并被赋予民族文化含义的纪念品。可与地方民族企业合作,定制带有博物馆LOGO或某种文化符号的旅游小商品,既扶持了地方民族企业,又符合国际博物馆协会对于“把博物馆带回家”的号召。

(四)抓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民族自尊与自信心的建立,对一个族群有着无可替代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以贵州的侗族大歌为例,侗族大歌是当今世界上最纯真、最完好并正在继续流传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歌曲,是一份十分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但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从古至今,他们叙事、传史、抒情等都是通过口传心授。也正因为如此,侗族文化尽管经受过历史的风风雨雨、人间沧桑,仍以一枝独秀保存下来。然而,眼下侗族大歌的流行区域还不到一千平方公里,流行区域总人口不足十万,侗族大歌生存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正在急速变异,最终可能导致侗族大歌这一传统文化的消失,更严重的是,造成侗族历史与文化的缺失。贵州的苗族同样是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迁徙及发展历史,都通过妇女的刺绣纹样被记录在衣饰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苗族年轻人热衷于外出打工挣钱,许多独特的文化符号与刺绣技能随着老年人的去世而失传。

博物馆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博物馆商店;研究现状

中***分类号:K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2-277-01

关于博物馆文化产业以及其中的博物馆商店的发展涉及博物馆学、旅游学、文化经济学、行销学等各个方面。虽然国内和国外博物馆文化产业起步时间和发展程度不同,但是,都面临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资金短缺,并且国内外各博物馆同行也在积极寻求办法来解决次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博物馆做了许多尝试。博物馆结构的变化,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化以及随之出现的对资金筹措管理需求等,使博物馆的运作呈现出***化的趋势。在不少西方国家,博物馆在***府管理水平上已被称为“博物馆实业”,而对市场研究人员而言,已成为“博物馆商务”。

一、博物馆商店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来看,人们很早便意识到这样博物馆资金短缺,并有此引发为博物馆商店的设立。一个多世纪之前,欧洲博物馆便开设有商店,博物馆商业活动似乎起始于19世纪早期的英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博物馆营销也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词”2博物馆的商业活动起始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1857年,全球首家博物馆餐馆在大英博物馆正式投入运营。31967-1977年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托马斯・霍温意识到“博物馆的参观者同时也是消费者”4从而各大博物馆开始设立商店。同时伴随这些商店的设立,也成立和博物馆商店的相关组织,其中以欧洲和美国为主。1955年创立的美国的博物馆商店协会(Muum Store ASSociation),为美国及全世界的博物馆文化产品,组织连锁的经营渠道,既向公众提供文化消费产品,又促进一博物馆间的产业开发和文化交流.而对博物馆商店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商店作为博物馆营销和博物馆旅游的一部分,着重对博物馆商品的开发、营销、销售和博物馆商店的经营模式和博物馆商店的管理上。如在Bruner的论文中写到“无论是博物馆界还是旅游界,很多学者均致力于博物馆和旅游的关系研究上。Bruner通过研究证实了二者拥有社会教育、让游客得到身心的放松等共同之处。”Ted Silberberg的论文中也论述到:认为博物馆和旅游相结合是一种“双赢”的方式,这样可以为双方都带来发展机会.真正的博物馆商店是介于礼品店与博物馆展示的混合体,它是构成博物馆整体的一部分,并在财务与教育上协助博物馆达成既定的目标。”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ICOM专业伦理规章》中提到:“博物馆商店应与博物馆的收藏品及教育目标相符合,且必须维持收藏品的品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对博物馆商店的讨论主要集中把其作为博物馆经营的一部分,作为博物馆旅游的一部分,最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来论述。如:在经营部分――张桂元《浅议博物馆的经营策略》、骆士泉《论博物馆的营销策略》、张继东《谈谈现代博物馆经营管理》,在作为博物馆旅游部分――董方慧《城市博物馆旅游开发研究》、杜凯《基于文化体验旅游的综合类博物馆旅游发展运营研究》、张敏《博物馆在旅游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文化产业部分――游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建议》、张艺***《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元宝祥《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开发》。

直接针对博物馆商店的文章,主要是博物馆商品开发的现状、解决方式,商品的研发、营销、销售或是介绍外国博物馆商店的成功经验。如:翟群《小商店如何做出大产业》、杨静《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研究与开发》、吴思思《博物馆商品的开发――博物馆文化资源的挖掘》、葛埔恪豆外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对我国的启示》。

对博物馆商店的研究涉及到文化经济学、市场学、行为学等。如:张敏《论博物馆市场化行为的趋势和影响》、刘雅丽《基于消费者行为学的良渚博物馆纪念产品涉及与研究》。

二、结束语

对博物馆商店的现状研究涉及到旅游领域和经济领域,主要是针对商店研究现状、困境的解决方式、商品的开发、营销、销售等。能够为我们现在的发展现状做一个总结,同时也能为将来商店的积累经验、开拓道路。

参考文献:

[1]安来顺.二十世纪博物馆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博物馆,2001(01).

[2]葛埔.国外文化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复旦大学,2012.

博物馆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杭州; 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

本文系2016年浙江省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民办博物馆的生存现状调查与反思DD以杭州地区为例》成果,项目编号2016R423021

指出,“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1]。博物馆是展示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也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在2016年国家文物局的博物馆统计数据中,杭州共有15家民办博物馆[2],占杭州博物馆总数的27.78%,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但是民办博物馆由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性质等原因,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1 场地不足,资金匮乏

民办博物馆不同于公办博物馆的重要一点在于,它是“由社会力量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依法设立并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3]。收藏家出于“情怀”或“情结”,建立了民办博物馆。浙江省第一家私人办的圆木博物馆(东方圆木博物馆)馆长胡兴法介绍说,“办这个博物馆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在当今,圆木已经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走进博物馆让更多人知道这门手艺,便是它最好的归宿”。杭州眼镜博物馆、江南锡器博物馆博物馆、高氏照相机博物馆也都表示一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博物馆都是因为“爱好”,同时想把自己成果分享给大家,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民办博物馆建立的最初原因,也是造成民办博物馆现状的主要原因。

“弄堂里的博物馆”是对民办博物馆最真实的概括。它们或是隐藏在居民住宅区里、或是散布在狭窄的巷子里,或是被遮蔽在企业的角落里。场地的限制,导致民办博物馆难以“做大做强”;无处摆放的文物,难以传递出那一份属于历史的美感。

高氏照相机博物馆高继生馆长戏谑地称自己是“啃小族”,每年儿子给他十万元支持他的博物馆建设,但是即使如此还是难以维持。为筹办“世界反***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照相机展览”,高老馆长只能忍痛拍卖了自己的藏品[4]。而以企业为依托的眼镜博物馆,在资金越来越匮乏的时候,只能选择将自己的博物馆不断缩小,来维持自身的发展,展示企业文化。

2 人才紧缺,文物难修

博物馆的运营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运行,在日常的展览之外还需要进行精细的保护工作。而这样的保护工作,亟需要“博物馆人才”。在国家文物局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将大力进行博物馆人才的培养,推进“文博人才金鼎工程”,由此可见博物馆人才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几家民办博物馆的调研,我们课题组发现这些博物馆大都是“四位一体”,博物馆馆长既是藏品的管理者、讲解者,也是保护者、修复者。由于馆长的时间以及精力有限,很多文物都o暇顾及。同时,高继生馆长指出,“由于藏品的特性,在许多藏品的修复方面不得不聘请专业的人员”。同时,由于场地的限制,许多藏品都不能得到很好地展示,它们只能被挤在某个角落里,或者是堆砌在仓库里。潮湿的环境对文物的损坏尤为严重。民办博物馆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它们很难有很好的通风系统、防潮系统,加之缺少人才支持修复文物,很多藏品渐渐地成为“残品”,甚至是“废品”,这对文物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损失。有馆主也指出,***府部门能够举办这样的培训班,让民办博物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3 关注偏少,亟待扶持

民办博物馆“藏”在民间,其社会的关注度远远不及公办博物馆。2008年,杭州市为发展青少年教育,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了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中小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博物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公众对公办博物馆的认知度。而民办博物馆由于本身选址不如公办博物馆,大多处在“郊区”,访问的人数明显偏少。

同时,电视、报纸等媒体在宣传博物馆时,民办博物馆的出镜率明显较低,大多也都是言说民办博物馆的“尴尬”处境,以及发展的艰难,并未能把民办博物馆自身的特色、优势以及举办的展览等做一些“正能量”的宣传。而在自媒体发展的今天,很多公办博物馆都建起了宣传自己的公众平台,微信、微博等,而民办博物馆由于馆长大多数年龄比较大,难以紧跟时代的潮流,不会使用网络,也没有资金、精力去建设和维护这些网站。虽然馆长们都怀有这样的一份“愿望”,却终究难以实现。

4 时代挑战,功能欠缺

民办博物馆的功能大多还局限在陈列、展览等方面,其单一的运营模式,难以适应时代的挑战。在许多公办博物馆中,单纯的博物馆已经慢慢地向“复合型”的博物馆转移,比如腾讯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开发游戏、国家博物馆入驻天猫商城等等。在文化产业兴起的今天,国家也大力推进文博创意产业的发展。虽然民办博物馆大多都有这样的意识,却因技术、资金等原因未能很好地开发这一块产业。

多样化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虽然在我们课题组走访的几家民办博物馆里虽然也有像高氏照相机博物馆多次举办展览、江南锡器博物馆举办学术活动、眼镜博物馆依托眼镜行业展示企业文化、圆木博物馆承办“第二课堂”等多重形式展开活动,但是这样的功能的挖掘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这一方面,民办博物馆还需要积极探索,建立起“复合型”的博物馆,促进其多元化的发展。

杭州民办博物馆事业仍在蓬勃发展,民办博物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大难题亟待解决。基于国家“传承中华文明”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民办博物馆必须要抓住博物馆由博物馆的衍生品向文博“IP”转型的机遇,日益发展民办博物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2016年11月10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开幕,中国国家***在向论坛致贺信中提到中国各类博物馆的重要地位。

[2]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2015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

[3]国家文物局:《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文物博发[2010]11号)

[4]该藏品不属于博物馆的藏品,为馆长私人所有

作者简介

博物馆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综述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2007年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明确规定:“博物馆是一个非营利性、永久性机构,它向公众开放并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通过采集、保存、传播、展览世界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1]。从定义中不难看出,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已经从传统的“单一型高品位文化瞻仰”逐渐转变为现行的“复合型文化休闲旅游”模式,其寓教于乐的功能更是使博物馆同旅游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深受旅游者青睐的博物馆旅游。

随着近几十年来博物馆旅游在国内外的逐渐兴起和发展,博物馆旅游这一新兴文化旅游形式作为国内相对较新的研究课题,正在受到业界和学界的极大关注。由于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的文献梳理为数不多,因而笔者通过CNKI学术文献搜索引擎对1993-2012年题名为“博物馆旅游”的文献进行高级检索,共搜索到相关文献113篇,大多以案例形式探讨博物馆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为主。

因而笔者另辟蹊径,试***从博物馆旅游资源、博物馆旅游市场、博物馆旅游功能、博物馆旅游体验等不同角度着手,在对国内博物馆旅游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进行归纳和梳理的基础上,与国外博物馆旅游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相比较,从而指出我国在博物馆旅游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以期对未来中国博物馆旅游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国内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

博物馆旅游就是以博物馆为载体的旅游活动方式。随着都市旅游的兴起,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凸显,逐渐成为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的重要资源。然而,在我国博物馆业与旅游业融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制约博物馆旅游发展的因素,只有认清存在的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探寻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笔者认为,国内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虽然近年来国内博物馆数量持续增长,但总量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国内平均约60万人才拥有1个博物馆,缺乏博物馆旅游规模优势;其次,博物馆的规模、管理、科研等方面都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展示内容陈旧乏味,缺乏市场吸引力;再次,博物馆类型虽不断增多,但总体结构尚不合理,精品博物馆数量十分有限,且特色博物馆类型较为单一,不能充分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此外,由于博物馆自身体制原因,传统的、被动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其经营和管理理念趋于保守,不能很好占领市场先机;而由于资金短缺且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更是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博物馆开拓旅游体验项目、加大营销宣传力度的实施;最后,博物馆旅游的休闲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博物馆旅游产业链狭窄且产品附加值低,降低了博物馆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博物馆自身的循环发展。

也正是由于博物馆旅游发展过程中众多问题的存在,促使并激发了国内学者对博物馆旅游研究的热情,不同学者选取不同视角对我国博物馆旅游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二、国内博物馆旅游文献概况

在本文中,笔者借助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搜索引擎工具,对1993-2012年题名为“博物馆旅游”的文献进行高级检索,截止至2012年2月16日,共搜索到相关文献113篇。陈桂洪等(2010)[2]在对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文献的分析时,总结出国内博物馆旅游的研究在2000年后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博物馆与旅游的结合、博物馆旅游开发问题研究、城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博物馆解说系统、博物馆旅游者行为、生态博物馆研究。通过对文献的筛选、归纳和整理,笔者对陈桂洪等人的总结基本认同,但笔者认为国内学者对博物馆旅游者行为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文献大多以案例形式探讨博物馆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为主,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的相似度相对较高,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博物馆旅游的研究进程。

因而,笔者基于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视角,研究其开发、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从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博物馆旅游市场特征、完善博物馆旅游功能、提升博物馆旅游体验等不同角度着手,对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加以分析。

三、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热点

根据ICOM对博物馆概念的定义,使博物馆旅游有了明确的类别划分:博物馆旅游属于文化旅游,更是遗产旅游的重要内容[3]。而博物馆旅游作为都市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试***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并基于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视角,从博物馆旅游发展阶段所需经历的: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博物馆旅游市场特征、完善博物馆旅游功能、提升博物馆旅游体验等四方面的过程出发,探讨近年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以展望我国博物馆旅游的研究趋势。

(一)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Holloway(1986)指出:旅游吸引物必须是给旅游者以积极效益或特征的东西[4],而对于博物馆而言,其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高雅的艺术鉴赏氛围、丰富的文化休闲活动、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等,便是其独具一格的旅游吸引物资源。

栗中斌(2004)[5]通过对博物馆旅游资源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的分析,探寻束缚博物馆文化旅游功能发挥的原因,并提出博物馆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黄邦恩(2005)[6]对厦门主要博物馆资源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指出其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厦门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唐顺英等(2006)[7]在对山东省博物馆科普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的基础上,指出了博物馆科普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未来的战略对策;罗美娟等(2008)[8]从博物馆数量、类型、展品、展示手段和解说系统等角度展现了澳门博物馆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吸引物,在详细分析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馆间资源合作、营销树立形象、***府民间支持、转移传统功能、拓宽信息渠道等方式促进澳门博物馆旅游资源发展的举措;张岚等(2008)[9]以上海市为例,总结了博物馆旅游资源的特点,分析了其在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出了针对上海市博物馆旅游资源的三种开发模式;张葳等(2010)[10]根据河北省域范围内博物馆旅游资源的现状和特点,依托空间维、时间维、虚拟维的理论基础,提出适应河北博物馆发展的多种开发模式;***(2010)[11]则是通过对上海民间博物馆吸引力及开发现状的分析,探索上海民间博物馆产品的开发方向。

从博物馆旅游资源的视角出发,国内学者大多通过归纳、整合与分析博物馆所拥有的能够提高旅游者消费价值的旅游吸引物资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旅游资源、创造发展环境,以此探寻适宜国内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战略,以达到博物馆旅游的研究目的。

(二)博物馆旅游市场特征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拓展和旅游业的成熟进程,在不同的时期,旅游市场的含义也不尽相同,主要涵盖:有形交换地点、无形交换关系及旅游消费者群体等三个方面[12]。而旅游者作为旅游交易及活动发生的基础,无疑是旅游市场的主体要素,也因此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

然而,综合分析国内博物馆旅游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国内学者在对博物馆旅游的研究进程中,却较少涉及博物馆旅游市场特征的分析和研究,且主要以客源市场总体抽样调查为手段,借此分析客源市场和游客行为特征,进而从游客市场出发,开发满足游客需求的博物馆旅游产品。史萍(2002)[13]通过对上海博物馆客源市场的调查和分析,解析了其客源市场的变化与时代特征,并为其寻求新的突破提出独到见解;张岚等(2009)[14]同样以上海市博物馆为例,在客源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史萍的研究成果加以补充和完善,提出从多渠道筹集资金、找准市场定位、细分客源市场、发掘产品潜力、加强行业合并以及加大营销力度等方面的举措,并构建起一套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市场开发运营模式;刘俊等(2005)[15]以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为例,通过对游客行为调查问卷数据的研究,指出地方性博物馆“高满意度却没有产生较高重游意愿”的原因除了博物馆自身资源利用和开发程度不合理外,更重要的便是博物馆游客的游览行为大多在其他旅游动机的驱动下发生;罗建基等(2009)[16]对到福州地区博物馆旅游的游客进行地域结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等分析,以此了解游客客源地、游客年龄比重、知识文化水平的构成,从而开发出满足游客需求的、具有针对性的博物馆旅游产品;龚金红等(2010)[17]则选取广州具有代表性的三座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形式分析博物馆游客的行为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博物馆在经营观念、市场定位、产品设计和营销宣传等方面的开发策略,以进一步开拓博物馆旅游市场。

从博物馆旅游市场的视角出发,博物馆旅游者的旅游购买力、旅游意愿、旅游购买权利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因而,如何借助旅游者行为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深入挖掘旅游者内心活动和想法,充分把握影响旅游者决策的关键因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利用、完善、创新博物馆旅游吸引物资源,激发旅游者动机,满足旅游者期望,以促进旅游者决策,便是未来博物馆旅游研究的趋势所在。

(三)完善博物馆旅游功能

在博物馆旅游发展初期,受博物馆“非营利”理念的影响,博物馆仅被大众视为接受教育的文化场所[18]。然而,文化性作为博物馆业与旅游业间的共同特性和最根本的连接点,使博物馆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寻求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在两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博物馆社会角色的转变和全方位旅游功能的完善可谓势在必行。

张礼智(2005)[19]认为博物馆的属性即是文化,因而博物馆应该回归到文化本性上,把博物馆真正办成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场所,让观众从中获得享受;倪晓波(2006)[20]则更是将博物馆旅游定位为“一种更具文化内涵、更能陶冶游人高尚情操的旅游类型”,明确了博物馆提高旅游者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功能;而谭颖(2007)[21]和杨国杰(2007)[22]的研究又一次将博物馆的功能予以丰富,提出现代博物馆除了具有传统的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的三大功能之外,逐渐附加和培育了旅游功能;吴晓昊(2007)[23]认为博物馆除文物收藏、科学传播、社会教育、科学研究等基本功能之外,其国际文化交流、为旅游者服务等功能已越发重要,因而文章从旅游功能开发角度,对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发展提出见解;赵飞等(2010)[24]选取广州三家影响力较大的博物馆,采用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调研主要涉及旅游者和博物馆管理者对博物馆旅游功能开发的现状、态度和措施。最终归纳文化教育、文化传播、娱乐休闲、购物和旅游服务等五方面博物馆旅游功能,并针对这五方面功能,提出相应的改进设想。

从博物馆旅游功能的视角出发,国内学者主要通过对博物馆业与旅游业融合的研究,以探寻由此触发的博物馆旅游功能。此外,以实证研究为基石,通过对博物馆旅游者及管理者的调研,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博物馆的功能加以明确,从而使管理者依照旅游者的功能需求对博物馆原有设施及发展战略予以改进和完善,以吸引更多潜在博物馆旅游市场。

(四)提升博物馆旅游体验

“体验经济”的提出者B. Joph PineⅡ和James H. Gilmore将“体验”定义为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的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25]。笔者将此定义沿用到博物馆旅游体验中,即:“博物馆旅游体验是以博物馆为舞台,以博物馆旅游资源为道具,为旅游者提供寓教于乐、富有参与性等体验活动的产物”。

随着体验经济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以及博物馆旅游者体验性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学者对如何提升博物馆旅游体验的研究也日益兴起。祝晔(2006)[26]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南京民俗博物馆的游客体验进行分析,探寻游客感知体验上的劣势和威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王冠玲(2007)[27]则提出了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与设计方法,并总结出博物馆旅游体验的设计模型;李燕妮(2007)[28]总结了博物馆旅游的真实性、怀旧、文化朝圣、认同、休闲和时尚等六种符号意义,并认为符号意义起着吸引旅游者的文化中介作用;刘(2009)[29]从博物馆旅游体验的发展趋势着手,分析了博物馆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以汉阳陵地下博物馆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旅游体验的表现,并提出提升游客体验的针对性措施;任丽娜等(2010)[30]通过结合ASEB栅格定性分析和HERITQUAL定量分析对湖北省博物馆游客体验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游客对文物展示的视觉体验和感知较强,而对非历史类产品体验水平低和展品与游客互动性不强”的结论;胡红梅(2011)[31]在认清河南省博物馆体验旅游发展滞后的现状后,提出以旅游体验设计来促进河南省博物馆旅游发展的战略。

从博物馆旅游体验的视角出发,国内学者大多以具体博物馆为研究对象,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手段对博物馆旅游体验现状进行研究。李燕妮对符号意义的深入阐释,揭示了博物馆旅游的体验价值是吸引更广泛旅游市场的关键因素。因而,如何借鉴王冠玲博物馆旅游体验型产品的设计开发模式,不断提升旅游者寓教于乐、闲适等多重身心体验之感,便是今后基于游客体验的博物馆旅游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

上文已从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博物馆旅游市场特征、完善博物馆旅游功能、提升博物馆旅游体验等四个方面,对国内学者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述评。然而相比国外博物馆旅游的研究成果,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因而笔者通过对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的简要归纳,以期寻找我国在博物馆旅游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明确发展方向和研究目标。

近年来,博物馆和旅游的关系一直是博物馆学界和旅游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Lee Jolliffe和Ronnie Smith(2001)[32]以北大西洋两个岛屿为研究对象,具体探究了旅游和博物馆的关系,认为博物馆和旅游都是文化的反映和表现方式,而博物馆需要依托旅游活动将特定文化展示给旅游者。

国内外博物馆创办之初都是以文物收藏为目的,随着博物馆与旅游的融合,逐渐衍生出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旅游休闲等功能形态。Awoniyi Stephen(2001)[33]认为,与传统博物馆相比,现代博物馆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为丰富。博物馆作为一个公众教育的实施机构,在保持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更多的推进博物馆休闲娱乐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使博物馆从传统的“被动访问”逐渐转变为现行的“主动游览”模式。

博物馆旅游者行为研究是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主要包括旅游者需求和决策研究、旅游者期望和动机研究以及旅游者体验、满意度和真实性研究。在旅游者需求和决策研究方面,Silberberg(1995)[34]按旅游者动机程度将文化旅游市场划分为5大圈层:完全动机型、部分动机型、附属动机型、偶然动机型及无动机型,并提出博物馆等文化产品市场份额的策略是将文化的吸引力从仅占市场份额小部分的完全动机型旅游者,拓展到能为博物馆获取更多利润的其他四类旅游者;在旅游者期望和动机研究方面,Myriam Jann-Verbeke和Johan Van Rekom(1996)[35]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对城市博物馆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进行研究,证实了博物馆作为城市旅游产品的关键因素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在旅游者体验满意度和真实性研究方面,Frans Schouten(1995)[36]通过分析不利于旅游者体验的8个因素,以避免不利因素并寻求提高旅游者满意度的措施。Richard Prentice(2001)[37]则从旅游体验的真实性出发,提出博物馆营销的“同心圆模型”,并阐述了博物馆在无形产品的开发中如何体现真实性。

此外,博物馆对旅游的影响也是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关注的重点,且大多以定量研究为主。Beatriz Plaza(2000)[38]通过对该博物馆开馆前后,到访该地旅游者数量、平均逗留天数、饭店入住率等指标的增量和增量百分比数据的分析,以此证明该博物馆对当地旅游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五、启示与展望

通过对国内博物馆旅游文献的整理,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大多出现在2000年以后,但在文献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的质量却仍与国外有着明显的差距。

国外学者大多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对旅游者的心理及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和考察[39],而国内学者则大多局限于以案例形式分析博物馆旅游的开发现状,并针对性的探寻其未来发展对策,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的相似度相对较高,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博物馆旅游的研究进程。

因而笔者认为,未来国内博物馆旅游的研究应转向博物馆旅游者行为模式的研究,通过深入了解旅游者的需求,来实施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此外,Andrea Davies和Richard Prentice(1995)[40]曾提出“非访问者为博物馆提出的建议很可能会刺激游览行为”的观点,笔者认为这可以成为国内学者未来研究的另一重要内容,也就是通过对“非博物馆旅游者”(包括潜在博物馆旅游者),而非完全动机型旅游者进行调研,以拓展博物馆旅游市场空间,并针对目标市场实行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功能完善、旅游体验升级和多渠道、多形式营销。同时,对于完善国内博物馆旅游功能、提升博物馆旅游体验的研究仍需深入,不断挖掘促进国内博物馆旅游发展的新设想、新举措,如将博物馆与文化旅游、修学旅游、民俗旅游、会展旅游、红色旅游等紧密结合。

笔者坚信,国内博物馆旅游在研究视角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并在借鉴国外优势经验的同时,我国博物馆旅游的研究层次一定能不断深化,而博物馆旅游的发展也将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ICOM.The ICOM Statutes[Z].Vienna(Austria):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ums,2007.

[2]陈桂洪,黄远水,张雅菲.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75.

[3]李燕妮.我国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11:89-90.

[4]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72-73.

[5]栗中斌.论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J]KI,2004,6.

[6]黄邦恩.“厦门博物馆之旅”开发刍议[J].福建地理,2005,4:36-39.

[7]唐顺英,刘丰祥.山东省博物馆科普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4:77-78.

[8]罗美娟,郑向敏.澳门博物馆旅游发展评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1):48-54.

[9]张岚,丛莎莎.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及对策探讨――以上海市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8,(2):104-108.

[10]张葳,李彦丽.博物馆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0,3:46-50.

[11]***.上海民间博物馆旅游发展思路及产品设计构想[J].ECOLOGICAL ECONOMY,2010,6:111-114.

[12]Chris Cooper, Alan Fyall.张俐俐等编译.旅游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342-347.

[13]史萍.上海博物馆客源市场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8-54.

[14]张岚,薛辉.博物馆旅游市场特征及开发对策探讨[J].旅游经济,2009(1):134-137.

[15]刘俊,马风华.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性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以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为例[J].旅游科学,2005,10:38-45.

[16]罗建基,周桂林,赵春莉.博物馆旅游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1-4.

[17]龚金红,赵飞,石冠琼.博物馆旅游市场特点及其开发策略――基于广州三大博物馆的调查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12:10-14.

[18]***士学.论旅游业对博物馆的冲击[J].中国博物馆,1992,4:66-76.

[19]张礼智.关于博物馆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C].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2005.

[20]倪晓波.博物馆旅游的开发和发展问题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102-105.

[21]谭颖.博物馆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93-96.

[22]杨国杰.论现代博物馆职能演化进程[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8:181-184.

[23]吴晓昊.浅析博物馆旅游功能的开发――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发展的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46.

[24]赵飞,廖冬连,冯威娜.博物馆旅游功能的实证研究[J].市场论坛,2010(3):83-85.

[25]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6]祝晔.基于游客的民俗博物馆旅游开发策略探讨[J].商业现代化,2006,10:155-156.

[27]王冠玲.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为例[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7.

[28]李燕妮.博物馆旅游的符号意义及体验价值初探[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46-48.

[29]刘.提升博物馆旅游体验的几点思考――以陕西汉阳陵地下博物馆为例[J].经济师,2009(12):202-203.

[30]任丽娜,张立明.基于游客体验的综合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4:92-97.

[31]胡红梅.以旅游体验设计促进河南博物馆旅游的发展[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4-46.

[32]Lee Jolliffe, Ronnie Smith. Heritage, tourism and muums: the ca of the North Atlantic islands of Skye, Scotland and Prince Edward Island, Canada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2001,2:149-172.

[33]Awoniyi Stephen. The contemporary muum and leisure: recreation as a muum function [J].Mu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2001,3:297-308.

[34]Ted Silberberg. Cultural tourism 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for muums and heritage sites[J].Tourism Management,1995,5:361-365.

[35]Myriam Jann-Verbeke, Johan Van Rekom. Scanning muum visitors: Urban tourism marketing[J].Annals of Tourism rearch,1996,2:364-375.

[36]Frans Schouten. Improving visitor care in heritage attractions[J].Tourism Management,1995,4:259-261.

[37]Richard Prentice. Experiential Cultural Tourism: Muums the marketing of the Mew Romanticism of evoked authenticity[J].Mu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2001,1:5-26.

[38]Beatriz Plaza. Guggenheim Muum’s effectiveness to attract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arch,2000,4:1055-1058.

博物馆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 基层博物馆 现状分析 改革探索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起到文物收藏、科研培训、参观游览等重要作用。基层博物馆与人民群众关系较密切,更贴近群众,更深入生活。我国共有近2000个县,基本上每个县都有博物馆或类似于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室。在文物资源丰厚或有独特文化产业的乡镇也有自己的乡镇博物馆或文化站。这些县乡级基层博物馆收藏着民间最具特色和价值的文化藏品,凝聚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心血,是基层老百姓意识文化形态的精华体现。但是这些县乡级博物馆中除极个别发展较好之外,多数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建筑设施硬件水平普遍较低,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较差,和博物馆内精美深厚的藏品相比,博物馆管理等软实力较差。这些扎根于民间的博物馆没有真正发挥出“民间文化大使”的作用,与群众关系不密切,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总结目前我国基层博物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乡级相关部门对博物馆重视程度不够。有许多县乡设有博物馆,但是博物馆建设和管理不受重视。有些文物资源丰厚的县,把本县重要文物存放于一个大房间,称之为文物仓库。我去过一个所谓的文物仓库,里面的藏品让我惊讶,有精美的青花瓷、罕见的恐龙蛋化石、金元宝、银元宝、古代精美石刻、精美字画等重要文物。这些珍贵文物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放着,防潮防盗设施简陋,有些名人字画因为受潮发黄发霉。看着这些古人智慧的结晶遭受如此待遇,我甚为痛心。乡镇级博物馆硬件设施更是简陋,有许多乡镇就是找一间闲置的房子把那些精美文物胡乱堆放。我国一再倡导要加强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不可否认近几年从上至下文化口号喊得很亮,国家***策在文化方面越来越倾斜、重视,但是到了县乡这个层级,对博物馆建设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重视程度急需提高。

(二)基层博物馆管理者中专业人才奇缺,管理不完善。部分县乡级博物馆工作人员充其量只是看门者,他们对博物馆藏品了解不够,更谈不上知晓透彻。博物馆作为收藏文物、科研培训、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没有专业工作人员的讲解和管理,博物馆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另外,有些基层博物馆整日关闭,没有对外开放,博物馆工作人员只是充当应付上级检查时的开门站岗者,日常管理不规范不完善。县乡级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中正规文博专业本科人员屈指可数,文博专科类人员较少,工作人员多是临时工和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正式工。博物馆属于高品位的文化场所,专业性很强,博物馆工作不是一般人能从事和做好的,只有具备一定文化积淀和素养的人才能做好。基层博物馆专业人才匮乏,日常管理不规范,这是制约县乡级基层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基层博物馆与人民群众联系不密切,没有发挥应有的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博物馆收藏着本县或本乡镇的重要文物,是本地域文化精品荟萃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是本县或本乡的名片和象征。但是许多博物馆所在县乡的群众不知道博物馆的位置,不知道本县乡有博物馆,更谈不上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最基础的作用之一就是传播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多数基层博物馆常年处于关闭状态,更谈不上布展和对外宣传推介,这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使它远离群众。群众不知晓、不参观,怎么吸取优秀的民族文化?远离群众的现象使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丧失了本应有的坚实的群众基础。

为了促进基层博物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针对以上有关县乡级基层博物馆的现状和问题,改革势在必行。借鉴发展较好的大中城市博物馆和少数发展较好的基层博物馆的经验,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地从以下几方面对县乡级博物馆进行完善和改革。

(一)加强管理体制和硬件设施建设。体制上要有保障,县乡要有充足的博物馆事业编制,切实从***府体制层面加大对县乡级博物馆的重视。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精神食粮的供给。博物馆建设在一些大城市做得比较好,县乡级博物馆虽然不能像那些高档精品博物馆设计,但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建设。博物馆建设应纳入县乡整体规划,其建筑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博物馆藏品对光线、温度、湿度的标准去建,确保资金投入和工程监理,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和不合格工程,把博物馆作为当地的形象工程、地标建筑,真正把县乡博物馆建设作为当地***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为博物馆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资金保障。上级部门拨付给博物馆的资金有限,博物馆藏品的日常保护和布置展览等正常运转需要大笔资金,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公益性场所,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如何克服资金瓶颈,确保博物馆的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是包括大中城市等所有博物馆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关于资金匮乏问题,县乡级基层博物馆更加严重。在大中城市,知名企业和文物收藏爱好者众多,博物馆可以和这些知名企业和文物收藏家联合起来解决资金匮乏问题。基层博物馆也可仿效一些大城市的做法,与当地民营企业家联合。企业投入博物馆适量资金既是对当地的回报,属于慈善事业,又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企业可以在博物馆门口的小广场举办产品推介会、文艺演出,宣扬自己的企业文化,吸引更多的人了解企业产品,体味企业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参观博物馆。这种相得益彰、人气共升、合作共赢的做法值得提倡。另外,可以统计本乡镇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动员他们为自己家乡的博物馆捐款捐物。越是成功人士越有故土情结,不忘根、不忘本会使他们难以抗拒家乡的呼唤,一定会慷慨解囊,为基层博物馆的发展注入“血液和力量”。基层博物馆可以为这些曾经资助过博物馆的人士立碑刻传,使之流芳百世,同时可以让更多热心人士资助博物馆。这种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资金的匮乏问题,为博物馆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资金保障。

(三)提高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准入标准和条件。只有好的硬件设施还不够,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形象等软实力是体现博物馆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方面。一位500强企业的老总说:“您可以把我的所有物资设备都拿走,只要留下我的精英团队,再过20年我们依然是世界500强。”这说明人才是多么重要。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的博物馆团队对藏品能够很好地解读,充分地宣扬,加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可以提升博物馆的形象,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县乡虽然说是基层,但越是基层越贴近民众。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准入门槛不能降低,一定要通过正规的选拔考试,挑选专业知识和形象素质都比较优秀的人员从事博物馆工作。要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定期对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提高,采用科学的奖惩措施,切实保证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0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8564156345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博物馆发展现状精选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博物馆发展现状精选6篇.pdf

标签:博物馆   发展现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