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ai proposals for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bad on analyzing reasons of the conclusion.Methods:Students' satisfaction is an important evaluation of graduates' teaching quality. This rearch takes the forensic science graduates' training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for example, draw up an investigation form concern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information of the forensic science graduates' training of CUPL, and do sampling survey on 53 graduates of this subject. By analyzing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forensic science graduates' teaching quality on the aspects, such as gender, grade, working experience. Result:The Result of this rearch is that students' satisfaction on 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environment, student training pattern, subject cours and practice cut down successively, gender and grade influence students' satisfaction a lot, while working experience influences students' satisfaction little.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students' satisfaction of the forensic science graduates' teaching quality is totally between mid and comparative satisfaction. Conclusion:The investigation form, concern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information of the forensic science graduates' training of CUPL, is highly incridible, and give referenc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of Institute of Evidence Law and Forensic Science, CUPL.
关键词: 法庭科学;硕士;教学质量;满意度
Key words: forensic science;graduates;evaluation of teaching;satisfaction
中***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16-03
1 问题的提出
2006年5月20日,中国***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中国***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Evidence Law and Forensic Science,CUPL,IELFS,CUPL)正式挂牌成立。自2009年9月招收首届法律硕士(法庭科学方向)研究生以来,已招收两届硕士研究生共53名。随着司法鉴定改革的不断深入,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建立,对司法鉴定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问题也亟待解决。因此,培养“司法鉴定管理”研究生,为司法行***管理机关专门输送管理人才成为必然需求。
该专业开设近两年来,IELFS,CUPL各教研室通过不断努力与探索,以培养“专业型”司法鉴定管理人才为理念,针对司法鉴定专业的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区别于以往的学术型研究生教学模式,为本专业今后的教育教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更好的为学生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开辟一条适合于法庭科学专业的教学之路。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相比本科教学更具深度和广度,与其他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不同的是,法庭科学专业专注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学习的专业性较强,并且多学科交叉理论的应用与研究实践在教学中均有较广泛的体现。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司法鉴定专业性的理解,了解司法鉴定各鉴定类别专业性特点,以及在管理时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司法鉴定管理理念。把法庭科学方向研究生培养成既精通法律知识又熟悉司法鉴定相关知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在全国方兴未艾,在中国***法大学这所以法律为主的文科类院校开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尚属首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也是首创,在以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应用型、高层次法律专门复合型人才中,也是一次有益之举。本研究以中国***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法庭科学方向两届在读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生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调查。该调查从受教育者的视角,分别从五个维度对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进行评价,挖掘影响教学质量的内在因素,据此提出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具体对策,为促进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质量起到借鉴作用。
2 研究设计
2.1 调查问卷设计 经过讨论,结合以往文献,立足本院实际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内容确定为需要学生选择的50个问题。问卷共由前言、答卷要求、答卷说明、个人基本信息以及题项等五部分构成。有关质量满意度的问题按内容分成5个维度的满意度评价,每个维度包含8-10个问题。5个维度内容分别是:教师课堂教学、专业与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实习以及教学环境。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范围限定在中国***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法庭科学专业,以中国***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法庭科学专业方向一年级和二年级共计53名在读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总计发放问卷53份,回收问卷53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3份,占总数的100%(见表1)。
2.3 问卷的计分方式及数据处理方法 问卷采用里克特(Likert)5级正向计分方式,即对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不满意记1分,不太满意记2分,一般记3分,比较满意记4分,满意记5分。
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通过统计分析调查对象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整体评价;检验不同性别、年级、工作经验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影响。
3 数据及结果分析
3.1 信度分析和单样本K-S检验 通过信度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克朗巴哈系数α=0.976,标准化α=0.976,认为问卷信度较高,统计结果有参考价值。另外通过对问卷做单样本K-S检验,检验显示样本呈正态分布,对样本可以做进一步分析。
3.2 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 使用SPSS13.0软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3)。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在教学质量总体满意度评价得分的平均值为3.520分,这表明该校大学生对教学质量总体上有较好的评价,对教学质量的总体状况处于较为满意的状态。学院在办学条件及综合实力上都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因此能较好地满足研究生培养的教学质量要求,由于专业招生时间仅有两年,专业设置相对较新,各方面还尚未成熟,仍然处于初探阶段,难免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总体满意度为3.520分的平均值与达到满意的分数还有一些差距,因此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质量还有亟待提高的方面,提升空间较大。
3.3 学生对各维度质量的满意度 通过对各个维度题项统计处理后,各维度满意度得分的平均值显示,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最高,为3.92分,教学环境次之,为3.79分,人才培养模式列第三位,为3.59分,专业与课程和实践与实习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3.11分和3.02分(见表4)。
中国***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拥有一批精良的教师队伍,在授课的39名教师中有19名职称在副教授以上,其他讲师也均具有高学历和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学生获取用人单位意见有限,学生实习机会偏少,缺乏实践经验,实践安排不能很好的与学生的课堂学***密结合,不能充分迎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学院在指导教师的配置方面虽然运行较早,但学生与导师沟通交流存在障碍,除个别导师能较好地与学生指导交流外,大多数学生没有很好地利用教师资源。虽然专业课程总体上能突出专业重点,但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结构框架以及教学目的不甚了解,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满意度偏低。
3.4 满意度排在前五位和后五位的问题列表
从表5与表6中可以看出,排在满意度前五位的问题中,有四个是关于教师课堂教学维度的,说明学生对于学院的教师课堂教学总体满意度是高的,得分平均值在4.00分以上,均为比较满意以上。而学生满意度最低的五个问题中有三个涉及实习与实践教学的,说明目前学院在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之处,专业的精髓在于应用,如何将课堂的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的运用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
3.5 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3.5.1 性别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中,男、女学生样本数量分别为28人和25人,进行***样本t检验,分别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发现在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上,男学生的满意度得分(3.74)高于女学生(3.33)。通过方差齐性检验显示方差齐性,选择方差齐时的t检验结果(2.090),其显著性概率为0.042,按α=0.05水准,因此我们认为性别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差异影响有显著性(见表7)。进一步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维度进行***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影响教学质量的五个维度中,男学生的满意度都高于女学生,并且女生的离散程度较高,男生满意度相对较稳定。在这五个维度中,男、女学生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与课程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有显著性。在教师课堂教学、实习与实践和教学环境方面,男、女学生的满意度没有显著的差异,但男学生的满意度仍略高于女学生(见表8)。
笔者分析原因在于教师为学生分小班集体授课,在整体的认知上对教师的评价是一致的,如前所述,教师拥有较高资质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方面能很好地把握,因此学生的评价普遍较高。教学环境属于学生共有资源,学生对于教学设备及学习资源的分享机会是均等的,因此差异并不显著。而对于第二、三维度的显著性差异主要与学生的主观感知和性格有关,女生较男生相比对待事物更细心,思维要求严谨,对于学习质量要求更高。另外,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有相当一部分女生原来并未接触自然科学领域,导致其对专业课程的接受较慢,不能及时达到自身理想中的效果。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对于各方面的细节要求也略高于男生,因此男学生认为教学质量更高,而且男、女学生在很多项目的感知能力上区别明显,从这一方面看,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受一定的主观因素影响。
笔者通过另一种检验方式进行分析,即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9),与***样本t检验的分析结果形成印证:在α=0.05显著水平上,第二、三维度上F相伴概率值分别为0.035和0.046,因此性别变量对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与课程这两个维度满意度影响显著。
3.5.2 年级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在样本的年级分布上,两个年级的样本数量分别为一年级25人和二年级28人。通过***样本T检验,考察不同年级学生在法庭科学教学上的总体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0。结果显示在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上,二年级的满意度得分(3.79)高于一年级(3.21)。选择方差齐时的t检验结果(-3.074),显著性概率为0.003,按α=0.05水准,因此我们认为年级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有显著性。
通过***样本T检验(表11所示)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12所示)的统计结果表明,年级变量对二、三、四维度满意度影响显著。二年级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一年级的满意度,两个年级学生对其中三个维度的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何在该三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呢?
笔者认为,首先,专业及课程的设置在一年级相对较少,第一学年开设的法学课程相对集中,专业课程仅占据一小部分比例,使得学生很难找准专业方向,明确专业课程学习的目标,找准学习方法,因而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角色较慢;二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系统学习了大部分专业课程,因此对专业课程有了整体地把握,从对专业课程的熟悉到深入研究也比一年级的学生拥有了较多的经验。从实习实践维度的得分平均值来看,一年级仅有2.87分,考虑到第一年的学习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相比二年级,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践活动在二年级开展地较多,一年级学生虽然也有开展,但实习实践次数明显偏少,深度与广度也较二年级差。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两个年级的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践活动都有所开展,但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有效性等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同时,一年级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因此导致满意度都相对偏低。
3.5.3 工作经验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样本中,有工作经验的为12人,无工作经验的41人。***样本T检验(见表13)的结果显示在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上,有工作经验的满意度得分(3.46)低于无工作经验的学生(3.54),显著性概率为0.741,按α=0.05水准,因此我们认为年级变量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差异影响无显著性。
表14是工作经验对各维度满意度差异影响分析结果。由于各个维度方差分析显著性概率均大于0.05,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表15)得出相同的结论。因此,工作经验对各维度满意度差异的影响均呈不显著。法庭科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属性,调查显示,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中有工作经验的,工作经验主要涉及语文教师,英语教师,报社编辑以及非法医类其他专业等方面的职业,这些职业经验与法庭科学专业的学习相关性不强,故已有的工作背景对学习法庭科学专业学习影响较小。
3.6 效度分析 通过对样本的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表16所示),我们得到的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较大,相应的概率Sig为0.000,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有共同因素存在,但是KMO值为0.253
3.7 聚类分析 表17是聚类分析中的一个表格,对于我们细致的分析调查问卷起到再次证明的作用,在上面我们对样本从总体和各个维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之后,更有助于我们在总体上把握样本,并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很少数的学生(5个)对量表中的很多影响满意度的因素的满意度很低。这也正印证了我们前面(表3)中所显示的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在一般以上的结论。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教学质量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恰当的组织和实施教学,以达到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称。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能力,也是其任教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学技能的高低反映了教师驾驭教育系统中各个要素的水平,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一、研究综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及不断提高思想***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学生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着手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了研究。严先元于2007年出版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一书,从“教学设计的技能”、“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等层面详细解读了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1];高红、周增桓、文民刚等人撰写了“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培训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培训进行实地调查,并提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方法[2];陈旭、李雪梅、韩红艳等撰写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变革的理论探讨及结构模式分析”论文,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课堂教学技能是以教学操作知识为基础的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教师教学技能的结构模式[3];张芹于2009编著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一书,该书以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密切联系并反映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汲取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的新成果,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着重阐释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方法与技巧[4]。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欲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应用教育学理论,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教育和教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然而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对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及其培训方法等尚无系统研究。
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包含基本教学技能和专业教学技能两个层面。
(一)基本教学技能
所谓基本教学技能是指高效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素质和能力。是所有高校教师均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其内容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案设计能力、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这些内容在逻辑上是密切相关,层层递进的(如***1.1所示)。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执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合理的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自如的组织和驾驭课堂教学,将相关知识顺畅的传递给学生;教学研究能力则是更高的境界,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进行专业知识、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市场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1 基本教学技能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二)专业教学技能
专业教学技能是在基本技能基础上的升华。是指高校教师将本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应用技巧及前沿理论,以科学合理的渠道和方法传授给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驾驭能力(由教师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从业经验等因素决定)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能力。专业不同,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相差迥异。如语言类专业要求教师善于设计和灵活运用教学场景,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形体语言,巧妙灵活的将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物理和化学等基础学科,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还应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直观的实验轻松传递给学生;而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则更强调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对本学科前沿理论的感知和驾驭能力……
三、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现状分析
为全面了解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情况,自2010年3月至9月,笔者用近六个月的时间对辽宁省的15所高校(其中,211院校3所,国有普通高校9所,民营高校3所)的教师技能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其中,教师450分,学生2550份。回收率100%)。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15所学校中,有12所学校(占被调查总数的80%)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师技能培训计划和教师技能考核机制。在对教师和学生的随机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占被调查学校的60%)学校对教师教学技能没有规范的要求,甚至有一部分年轻教师不清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
根据调查情况,可将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现状大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对教师教学技能普遍重视不足
实践证明,教师教学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一个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思维敏捷的教者,因具有良好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将会轻松的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不仅是事倍功半,而且还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但就调查情况看,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教师教学技能普遍重视不够。被调查的15所学校中,有12所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80%)从教师的录用、上岗,到后续的执业过程中均缺少系统的技能培训和考核计划;有47.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学技能和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好专业知识;有56.6%的被调查学生不了解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技能,35.4%的学生认为高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高校应更重视教师的专业功底和知识结构,而不必像中小学那样强调教学技能。
(二)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技能考核体系
从调查情况看(详见表3.1),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技能考核体系,直接影响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和高校的教学质量。
表3.1 高校教学技能考核体系建立情况统计表
教学技能考核情况 有健全的考评体系 有简单的评价方法 无任何评价措施
被调查高校(所) 3 7 5
由表3.1可见,在被调查的15所高校中,只有3所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20%)建立了较系统的教师教学技能考评体系;有7所学校(约占被调查学校的47%)只有简单的评价方法,无健全的评价体系;另外5所学校(约占被调查学校的33%)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无任何评价措施。
(三)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机制不健全
就调查情况看,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系统的教师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机制(详见表3.2)。
表3.2 高校教学技能培训情况统计表
教学技能培训情况 有健全的培训机制 有简单的岗前培训制度 无任何培训计划
被调查高校(所) 3 9 3
由表3.2不难发现,在被调查的15所高校中,只有3所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20%)建立了较系统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机制。该3所学校有较完善的岗前培训制度和执业中的定期培训机制。为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大多数学校(约占被调查学校的60%)只有简单的岗前培训制度,缺少更关键的执业中定期培训机制。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技能随教学对象的变化而与时俱进;而另外3所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20%)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无任何培训计划。致使教师教学技能停滞不前,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教学需要。
四、结论
综上分析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一)大部分高校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知先天不足
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高校教师源于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均未经过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系统学习,对高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知先天不足,其自身能力很难满足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对高校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需求。
(二)绝大多数高校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后天培训和考评机制不健全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机制和相应的考核体系,此现状将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引起高校及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严先元.教师的教学技能[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04.
[2]高红,周增桓,等.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培训现状的调查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06:100-101.
[3]陈旭,李雪梅,韩红艳.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变革的理论探讨及结构模式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06:23.
[4]张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M].***青少年出版社,2009,4.
小学教学常规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小学教学常规情况调查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教学常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求,是学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次第展开。近两年来,教研室因势利导,广泛宣传现代教学理念,全市上下积极地呈现出整体推进课改的态势。在此课改过渡时期,新的教学观念势必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常规执行过程中有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影响已有的教学常规条例的落实?学校该如何突破率由旧章的限制,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教育管理部门又该怎样根据新的课改精神调整、修订教学常规?基于以上思考,围绕我局今年争创素质教育示范县这一工作重点,我室小学组三位深入各所小学进行调查,了解各小学常规教学执行情况。从三月份开始,我们先后前往集里、荷花、赤马、淮川、太平桥、镇头、关口、永安等八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听课,所到的十多所学校中既有城区的(黄泥湾学校)、也有边远山区的(赤马学校)、既有中心完小(田坪学校)、也有片完小(升田学校)、村小(罗直学校)。由于时间、人手的限制,这次调查以了解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状况为重点,同时对常规教学中备课与作业批改这两个重要环节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走访、听课、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得了许多一手的材料。二、现状调查分析1、关于上课按照“争创素质教育示范县”的要求,课堂教学质量与否是衡量当地素质教育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本次调查活动共听课118节,包括部分乡镇组织的课堂教学赛课36节,随机抽查常规课76节,教学研讨课6节,涵盖小学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社会、自然等多个科目。依照常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结合新理念中的发展性评价观点,我们听课评价后统计出以下数据:优秀课22节,优秀率为19.5;合格课83节,合格率为69.2;不合格课13节,不合格率占11.3;有突出教学改革意识的创新课12节,占10.2,能充分使用电教手段(含录音机、幻灯、电脑课件等)且有教好效果的电教课37节,占32;此外,有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学效率低下的课11节,占9.8,出现知识传授错误课8节,占6.9。根据以上统计分析,我们总结了目前我市小学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正在逐步更新,慢慢开始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少有训斥、批评、挫伤学生的现象,老师们正努力做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仍没有建立,由于班额人数过多,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根本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在课堂上没有任何的进步和发展。⑵、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能自觉地进行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互动的过程。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些创新课上,有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趋向。但是,这些教学观的变化更多地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地把新的观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因此,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学生反馈注意不够,影响教学效率。⑶、绝大多数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方案设计能体现学情与教情。老师们能依据自己熟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根据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容量和进度,突出重点。但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使用的各科教材每年均按新的课程标准作了很大程度的调整、删减、增补,这给我们这些尚未进入课改实验区的教师教学带来很多问题。很多乡镇学校还没有组织教师进行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有的教师根本没见过任教学科的《课标》,见过的也理解不深,这就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现行的教材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创造空间,但农村学校教师课业负担重,对教材钻研不深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教材的处理和知能结构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出现了不了解教学要求,把不准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的现象。如学习课文不敢串讲又不知如何感悟?数学习题不能机械练习又不会设计情境训练。在教学改革的新思潮冲击下,部分教师感觉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这说明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⑷、部分教师有了进行学科间知识渗透的意识,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重要。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学条件的简陋,有些课程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不能落实。美术、音乐、自然等学科的教学无法体现其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5)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学习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也很努力地在教学实 践中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本次调查活动中,荷花、集里等办事处的课堂教学评比课,有80以上教师自制电脑课件、利用音像材料,投影灯片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常规课堂中的现代化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有近一半的教师反映学校没有现代教学设备,或没有投入使用,或有质量问题。加上使用极复杂,教师的操作能力不强,有了设备,使用率也很低。2、关于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大多数教师备课重视学情的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讲究科学性、实效性。各学校对教案编写的考查管理均比较明确,很多学校明确规定:“上课必须要有教案,没有教案不能进教室。”从抽查情况分析,95以上的教师备课认真,教案编写规范、完整,约有60的教案有教学后记的记载。根据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熟悉程度的不同,出现了详案、简案、摘要式编写等多种形式的教案。兼任多门学科的教师,灵活采用了备好“主科”,简写“副科”的方法,既减轻了教师繁重的写教案负担,又达到了备好课的目的。备课不是抄教案。虽然老师们均有此共识,但我们仍在赤马、镇头、荷花等不同地区看到了同一学科同一课时的完全相同的教案。虽然《常规》中对教案编写有了科学合理的要求,但仍没有改变备课就是抄教案的现实状况。一些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本质,并且单纯依赖教参,不去寻找其他源头活水。从教案抽查中不难看出,教参仍是教师放之四海皆准的备课法宝。很多教师教案写的是一套,上课教的是另一套。把大量时间放在毫无意义的抄教案上。虽然有些好的教案编写得很科学,但操作过程中受条件制约,执教者本身素质限制,教案也很难执行。3.关于作业布置与批改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工作在我市小学阶段已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通过座谈,走访,查阅材料,我们了解到目前各小学作业批改情况良好。体现在:①作业量适当。95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课外家庭作业量不多,练习本大都能在课内完成。②作业形式灵性多样。过去的那种机械性重复抄写作业减少了,受学生喜爱的实践性、开放性作业增多。③作业批改认真负责。大部分学校坚持进行每期两次的常规检查,很好地保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数量和质量。85的教师每天都给学生批改作业。尽管老师们感到每天批改作业工作量大,但大部分老师认为每天的批改是必要的,充分体现了多数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此外,作业批改形式逐渐体现出新的教学思想,作业批改中描述性评价增多,有的学校(如镇头田坪完小)还出现了分层批改、发展评价等真正促进学校发展新形式。在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部分家长为教师不布置或少布置、不批改或少批改学生作业有看法,担心孩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同时也因此质疑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可否认,有些老师借作业改革之机放松懈怠,没有真正落实好常规教学。许多活动性、实践性的作业,只布置不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没有在这种开放性的作业中得到培养。三、几点建议(一)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增强责任感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常规工作是为了应付检查,是处于一种迫不得已的境地,甚至还有7.9的教师说如果不要检查教案可能不会备课。备课是教师的职业劳动,有些教师虽然检查时有教案可查,但同样没有备课,其教案是来自于教学参考资料或教案集中,没有经过自己的比较分析、深思熟虑、全盘照抄,以致于进教室后随心所欲另搞一套。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持这种不负责任的常规教学观的教师必将受到淘汰。教师必定要走出封闭、狭隘的视野,在新课程环境下重视塑造自己。新课程将会让教师们认识到:认真执行教学常规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定位,教学重在如何促进学生“学”的重心转换,将使得教师在常规工作中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广大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责任感。(二)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对教学常规的内容和要求作新的调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一次根本性变革。新的课改观念中将渗透到我们教学常规的每个细小环节中。我市现行使用的《常规》是经过1997年和20xx年两次重新修订颁发的。在过去的实践中,《常规》对规范我市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新的教学需要新的常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所以新的教学常规制定一定要指向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新的常规量化指标和管理条例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教育和管理部门准确把握课改精神,深入了解教学现状,综合课改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科学制定,以保证《常规》条款的正确有效。我们本次调查只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前的一次“小分队行动”,针对目前教学常规执行状况作以下建议:⑴、备课首先要坚持“不备课不得上课”的原则,任何人是任何课都得备课才能进教室授课。其次,要正确理解,处理备课与编写教案的关系。我们要强调备课的内容。备课中心任务应是钻研教材和撰写教学过程,主要精力应放在明确教学目的,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备课是教师个性智慧的结晶。不要机械使用固定教案模式,而要设计符合学科特点、渗透新教学理念、体现个性的教案。要废除假教案,力求多一点实质少一点形式。⑵、上课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地,是学校工作重点。在执行教学常规中,全体教师要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应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几个转变:重视讲授知识结论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由重视学生记住现成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现和重组知识;由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视让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和灵活地解决问题;由重视单科独进、单个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科间和知识之间的综合贯通;由重视统一要求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个性发展。⑶关于作业布置和批改。提倡练习性的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外以活动性、实践性作业为主。作业的设计既突出学科特点,又注意学科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运用、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合作、创新意识。作业要求要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实行分层练习、分层作业。作业批改与评价注意过程评价,习惯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批改形式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参与,师评、立评、自评相结合。分数量化与描述性评语相结合。(三)、改革教学常规管理督查的方式方法常规工作的管理以学校为主。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学校要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一方面要重视常规管理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学校要营造开放,宽容的氛围,促进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各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出发,在常规教学管理上形成特色。要充分尊重教师,对敢于打破常规,有教强改革意识并注意实效的教师,实行免检、奖励。总之,要用有创造性的管理机制保证教学常规活动的生命活力。中心学校要加强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加强对教学常规工作新的发展的指导。一般采取不定期抽查。抽查的项目重在上课、备课、辅导与作业批改,抽查的形式以听课、走访学生为主。学校检查与中心学校抽查的情况要及时通报、反馈,真正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此外,教研员在下基层开展教研活动的同时,要随时了解、督查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发现教学常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被督查教师的常规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并通报学校。(四)常规工作必须与教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常规为本,教改取胜。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工作是开展教研教改的有力保证。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执行常规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也就是提倡教师在常规工作中进行“行动研究”,即不脱离教学实际而是为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常规工作中“行动研究”意识的树立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对重视在常规工作中进行行动研究的教师,学校应树立典型,大胆激励,给予奖励。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评价模式
中***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136-02
改革教学评价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认为建立“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极为重要”。为此,外语界开展了上下结合的教学评价改革。一方面,外语界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一终结性评估手段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对写作、词汇结构等项目进行了顺序调整或增删、加大了听力测试比分,改革了阅读测试方式等;另一方面,为了使形成性评估成为观察、评估和督促学生有效学习的实效手段,各院校根据各自校情开展了以形成性评价手段改革为重点的自下而上的评价模式改革。既然重大考试对教学会产生反拨效应(Alderson & Wall 1993),那么,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参与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影响与反拨效应如何?改革后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模式的实施与应用效果如何?为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以四所不同类别高校大学外语部师生为对象,对其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实践进行系统调查,了解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对于教学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有效合理地利用评价工具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回答以下问题: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与反拨效应如何?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评价模式的促学效果如何?
2.调查对象
重庆市四所不同类别高校的120名大学英语教师和200名学生。
3.调查工具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旧题型试卷、问卷调查和访谈。
(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旧题型试卷各两套,以比较测试顺序、目的、内容和形式等。
(2)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是按照 Likert(1990)的1-5级量表设计,临界值为3分。问卷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题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反拨效应,由教师填写,另一部分是评价模式改革对学习的影响,由学生填写。问卷于2008年10月由研究人员发给各校30名大学英语教师及50名学生(大一、大二年级各25名)填写并当场收回。收回有效教师问卷98份,学生问卷184份,有效率各为81.7%与92%。对调查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分析。
(3)访谈:2008年11月,研究人员对四所高校中参与全国大学英语教改试点的高校(重庆工商大学)的20名大学英语教师和30名学生就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模式改革的实施与应用效果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和访谈笔录可知,92%的答卷者同意或坚决同意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变化。87.5%同意或坚决同意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于教学产生了正面反拨效应,93%的被访者认为它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内容、方法、教师的教学观与学生的学习观,下面从四个方面讨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体育;学生认知;调查研究;贵州大学
[DOI]10.13939/ki.zgsc.2016.01.093
1 引 言
体育运动是保持人体健康、延缓衰老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作为大众在校期间接受规范和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其作用对人一生的生活习惯以及身体健康都存在较为深远的影响。[1]体育课教学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主要途径。人作为一种高级生物,其行为受主观意识支配,体育学习也莫不如是。[2]~[5]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往往对教师、教材以及指标考评重视较多,而对学生主观意识,学习心理等则相对把控不足。[6]贵州省高校体育教学也存在类似问题。由于学生是受教育主体,再好的教学计划,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响应,也很难奏效。因此,深入了解学生对目前体育课教学的认识态度是探讨大学体育教学实效性所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对贵州大学300余名非体育专业在校生体育课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并试***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学生群体对体育教学现状所持有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与体育学习相关因素等内在规律,为优化体育教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及建议。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以贵州大学300余名非体育专业在校生为调查对象。由于我国高校一般只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程,故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年级,其中2013级生128名,2012级生192名,男生164名,女生156名。
2.2 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分析进行研究。调查问卷设置一个或多个能够反映学生主观态度的问题,请学生作答。其中发放问卷320份,收回312份,有效作答312份,有效比例97.5%,并对其中约10%的学生进行详细访谈。
为使调查结果能够尽量准确反映学生真实想法,调查采用打分制问卷:每个问题设若干选项,让学生对选项内容进行评分,分值1~10分,分值越大代表对问题和选项态度越积极(或越赞成),反之越消极(或越反对),中位数表示无所谓。这样设置的好处不仅使调查结果获得量化,关键能够避免传统问卷“非黑即白”式的作答方式,而后者在诸多社会科学研究中已经被反复证明是过于简单的。[7]数据处理主要通过Origin软件完成。
3 调查结果
3.1 学习动机
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动机是对体育价值实现的动力,也是学校体育教学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本次调查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相关统计结果如***1所示。
从统计结果上看,“增强体质”和“获得学分”选项支持度最高,且变异系数较小,说明学生在这两点上的共识度较高。这是近年来我省素质教育理念和学分制推广的必然结果,也有很多学生将体育课当成一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机会,他们指出运动不仅可以磨炼自身意志,多掌握几门运动技能还可以在未来工作中的人际交往、增进互信等方面有更多优势。“深入学习”和“受某项运动吸引”,主要来自一些入校前就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这些学生对足球、篮球等一项或多项运动有兴趣,进入大学后,希望通过高校体育获得进一步的技艺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发现男生在入校前的运动习惯普遍好于女生,60.5%的女学生表示她们在入校前几乎没有任何的运动爱好和习惯,而男生这一比例只有15%。大学生将体育课作为调剂和放松的比重并不很高,这与基础教育阶段多数学生将体育课作为放松娱乐的机会存在很大不同,这反映大学生在心智方面更加成熟,行事目的性也更强。
3.2 课堂现状
为了解目前体育教学的回馈情况,对学生进行课堂现状调查。其中课堂氛围调查结果如***1所示。
***2(a)中曲线为人数分布比例趋势线。从***中可以看出,目前高校体育课堂氛围在绝大多数学生眼中被认为是轻松愉快的,这也是体育课较为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据调查,如果单纯从兴趣出发,82.9%的学生会优先选择体育课。学生在课上是否感到紧张和压迫,与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课堂练习强度的高低存在一定关系,如***3所示。
教师上课风格幽默,语言诙谐,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而课堂练习强度越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会趋于更大。其中,练习强度对学生心理情绪影响的相关系数高于教师因素,说明前者的规律性更强。从***3(a)上点的分布密度可以看出,多数学生不认为自己的体育老师很幽默风趣,而学生之所以还能普遍对高校体育课感到轻松,说明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锻炼强度和考核标准上对学生整体较为宽松,这点从***3(b)上也能看出。
关于学生对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单从教学现状满意度调查结果上看,学生对体育教学现状比较乐观,改革意愿也不高。这说明高校体育工作者们近年来工作扎实,其成绩受到学生肯定。但是,这也并不代表不存在问题。访谈发现,一些学生之所以满意现状,主要原因是目前的体育课程没有给他们造成过多压力,受重视程度不高所致。当被问及具体的体育行为时,多数学生承认不论是在课堂还是课下,体育活动频次都非常有限。
3.3 学习障碍
为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所面临的障碍,对相关问题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影响分值是认为相关因素存在影响调查者态度的平均值,分值越大代表影响越积极,分值越小代表影响越消极,5代表没有影响。
客观方面,学习任务繁重、缺少闲暇时间,是学生们认为影响自己运动的最大障碍。但是,通过对受调查者所在院系教务安排的实际考察了解到,许多学生的课程,实际上并不像其口述的那么“满”;相反,通过走访发现,即使是在每天正常学习时间段,很多学生在宿舍的时间也不低于2小时,如果算上非学习时间则还要更多。这反映出一些学生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淡漠,缺乏锻炼毅力,同时也折射出高校“重智轻体”的现状并没有得到太大改变,我们在教学中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强调也非常不足。
调查还发现,体育设施完善对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群众参加运动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这一点在北京奥运会后也得到过印证。[8][9]与文化课不同,学生认为教师对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较为一般,多数学生表示不会因为对体育老师的喜恶而影响自身的体育锻炼。除此之外,个人经济能力不足有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对于体育消费比较抵触。
主观方面,多数学生赞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是相同的[10]。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也有影响,这是因为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往往在入校前就有运动习惯。而且基础好使他们在带有竞技性质的运动中表现优秀,更容易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积极性更高。心理障碍是主观因素中阻碍学生最明显的因素,而且男生和女生各自所面临的心理障碍不尽相同,如***4所示。
从统计结果来看,无法克服自身惰性是所有学生面临的最大障碍,这也是前面为什么许多学生不愿花时间出来进行锻炼的真正原因。另一个普遍心理是担心受伤,由于一些体育运动比较激烈,部分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存在较强戒心。除了这两个原因外,其他因素在男生群体中所占比例不高,而女生则还有其他担忧,例如对自己做好体育锻炼没有信心,害怕某个动作没有做好被人嘲笑等。这与性别心理有关,总体上男生更加自信,而女生则相对矜持。
4 分析与建议
(1)贵州省体育教学这几年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理念引导有一定效果,更多学生的学习目的趋于理性化和长远化。但是,“获得学分”一类带有功利性目的的比重仍然很高,而且相比前几年无明显变化[11],说明学生对于体育锻炼还不能达到完全自觉,仍有被动成分存在。不仅如此,还有约15%的学生在对体育课的认知上感到迷茫和漫无目的,这提醒我们平时除了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运动技巧授课外,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课程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体育学习对其日后生活的好处,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锻炼。
(2)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对体育学习重要性的强调不够,学生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淡漠。理论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以及如何科学合理锻炼身体,了解非常有限。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锻炼积极性被更多停留在口头上而非行动上。尤其一些学生,甚至认为一周上一两节体育课,或者参加两场强度并不很高的球类运动,便觉得自己是在“经常运动”。由于这种运动对引起机体超量恢复作用有限,所以达不到同学们所期望的“增强体质”的目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一些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中长跑成绩,甚至远不及其在中考时的成绩,值得高校体育工作者反思。
(3)体育运动不仅是对人生理机能的锻炼,同时也是对人心灵意志的磨炼。我们目前的教学对后者重视不够。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克服自身惰性和抛开所谓害羞心理。教学中多采用纵向比较,突出学生相对于自身的进步。必要时可以建立一些监督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由于学生本身都有强身健体的诉求,一定的监督并不会使学生感到抵触,而一定的锻炼强度和压力也有助于学生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李,张晖.体育锻炼与人体健康[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0:1-3.
[2]张贵婷,靖桥.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因素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669-670.
[3]杨民光.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4(3):62-64.
[4]刘洋.浅谈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154-156.
[5]曹阳.大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认知与其体育行为的相关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3-85.
[6]王爱丹,董晓春.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与高校体育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50-52,55.
[7]潘梅.社会心理――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8]鲁雪萍,张学海.北京奥运会的后奥运效应[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3):15-17.
[9]欧阳斌,时圣稳.北京奥运会后国家网球中心的利用情况分析与建议[J].运动,2013(15):135-136,138.
【关键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教学 改革
【中***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65-02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等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基本方法和程序、技术相统一的科学方***体系。它洞悉社会发展脉搏,了解社会需求,决策社会发展,有极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但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未能很好地将理论、实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合起来,未能将课堂与社会、行业有机结合。基于此,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
鉴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并结合学生的身份与学习特点,课程总体设计基于以下教育理念。一是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追求学科本身的系统化,而是追求和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流程化。真正按照具体的职业行动,要求学生按流程实际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调查工作的程序和技能,掌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如在指导制订调查方案时讲授原则意义;涉及社会学和系统论的相关知识时,结合设计方案的实例,适当讲授,以够用为度。二是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将企业需要、学院办学需求、学生感兴趣的真实项目引进课程教学,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项目调查,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行业需求零距离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在行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三是实行课证融通的教学。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调查分析师(初级)考试的内容引入教学内容,并在课余时间进行培训,让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就可以直接参加以上两个职业证书的考试,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以及《统计从业资格证》、《初级调查分析师》的考证要求,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对原有教材的结构框架进行解构和重构,以一个社会调查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按社会调查项目实施的流程分为选题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数据分析阶段―总结5个阶段,划分出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选择阶段实施过程中所必须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每个阶段均注重理论知识的习得与应用、调查技能的掌握和实施、职业能力的培养。详见表1。
表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工作过程 典型工作任务 理论学习内容 实践项目
理论基础 1.社会调查的定义及其任务
2.社会调查的基本功能、基本概念、基本方式、主要类型等
3.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4.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选题阶段 1.初步选题
2.选题的初步调查论证 1.选择调查课题(选题的意义、调查课题的类型,选题的标准,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2.调查课题的初步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团队调查项目选题
准备阶段 1.提出研究假设
2.设计调查方案 1.提出研究假设
2.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设计原则
3.调查指标的设计
4.信度和效度
5.调查方案的可行性 团队制订调查方案
1.为课题选择恰当的社会调查的方式
2.制订抽样调查方案 1.社会调查的方式
2.普查
3.典型调查
4.抽查 团队制订抽样调查方案
调查阶段 利用恰当的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1.问卷调查法(问卷的类型与结构、设计的原则)
2.访谈法(访谈的特点和类型、实施的步骤、技巧)
3.观察法(观察的特点和类型、误差的控制)
4.实验法(实验的特点和程序、实验的设计)
5.文献法(文献的收集和分析)
6.专题调查(电话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网络调查方法)
7.调查员的调查方法和技巧 团队调查项目实地调查
调查员培训
数据分析阶段 1.资料的统计整理与分析
2.对统计调查进行理论分析 1.资料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2.文字资料的整理
3.数字资料的整理
4.问卷资料的整理
5.统计分析的方法(单变量描述统计、集中量数分析、离散量数分析)
6.理论分析 团队调查项目数据分析
总结阶段 1.撰写调查报告
2.团队汇报 1.调查报告的特点与类型
2.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3.调查报告的构成要素和撰写程序 调查报告撰写(个人完成)
团队ppt汇报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该课程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特点,决定了在该课程中运用的是基于工作过程、团队合作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及案例教学法、探究学习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例如,在访谈大纲的设计与实施教学中,理论部分采取的是学生探究与教师教授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探究,就是课前让4个小组的学生查询“什么是访谈、访谈的类型、访谈的准备、访谈的方法和原则”等内容,并在课堂上汇报,再通过提问、回答、教师补充、视频学习等方式,完成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讲演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实践部分则是学生通过讨论,制定了本小组调查项目的访谈提纲,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并展示。这里我们模拟的是座谈式的群体访谈形式,一个小组推选访谈主持人访谈嘉宾及其他观众,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评价,给予指导。课堂外,各小组成员深入到校园、宿舍、其他院校、社区进行访谈,完成调查任务。又如,在调查员的培训中,结合企业调查员的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和方式,结合专业特点创设了“社区工作人员为调查住户对小区环境的意见要求,进行入户调查”、“海飞丝洗发水使用街头拦访调查”、“学生食堂满意度的座谈调查”等情境,对学生进行调查过程中的语言技巧、动作技巧、观察技巧、处理拒访的技巧的训练。
(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该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成绩由过程实践操作成绩和理论考试组成,其中,过程性实践实践成绩占70%,期末综合理论考核成绩占30%。过程性实践操作成绩是根据各个团队提交的工作成果确定的。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确定工作任务所必须呈现的成果,并制定相应的考核量规,使教学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和目标性。详见表2、表3。
表2 各阶段确定工作任务所必须呈现的成果
工作过程 成果
选题阶段
准备阶段 调查方案、抽样调查方案
调查阶段 调查问卷
数据分析阶段 数据分析报告
总结阶段 调查报告
在“调查方案设计”的成果展现中,制定了以下考核量规。
表3 “调查方案设计”成果展现考核量规
考核项目 考核关键点(技能标准) 配分 得分
调查方案的制订
抽样方案的制订 调查的目的明确 10
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语言通顺、叙述合理 20
课题组成员任务分工明确 10
活动步骤清晰、合理 20
调查的方式方法合理恰当 10
抽样方案的设计合理可行、格式规范 10
实训表现 团队合作积极主动 10
在团队合作中履行职责、认真负责 10
合计 100
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改革已经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行***管理专业顺利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了柳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柳州市人才招聘岗位需求调查、大一新生专业调查、老年人家庭赡养现状调查、两面针产品社会认同感调查等20多项调查。这些调查充分体现了学生结合专业,以社会调查的方法和视角,洞察社会,关注学院建设,关心大学生自身成长的愿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的调查项目下企业、到街头、到招聘市场、到其他院校进行实地调查,锻炼了实践应对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同时,学生获得了对社会的真实认识和感悟。这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从社会实践出发,将理论学习和社会现象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行动中拓展和深化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注重调查能力和方法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娟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B类)(2012JGB415)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05: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8551996344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学研究调查精选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学研究调查精选6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