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父母的养育之恩被遗失,教师、学校的培育之恩被淡化和社会的关爱之恩被冷落三个方面,这种缺失主要归因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存在不足。为此,在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进行感恩教育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感恩是一种积极情绪,它促使受惠者为所获得的恩惠做出回报。近年来,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人人为我”的思维定势,缺乏感恩之心,忘记了哪些帮助过、照亮过、关爱过自己的人,甚至伤害他们。给予、付出、回报、奉献的意识相对淡薄,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一、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主要表现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非常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对家人、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回报。如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洪战辉……,感恩社会的感人事迹令全社会为之敬佩。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由于道德感情的缺失而出现种种不良现象。
(一)对家庭:感情淡漠,不尽孝道。孝道是一个人道德的根本。但是,一些大学生却不能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东南大学曾对该校100 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每周和父母的通话次数、谈论话题、写信频率、是否记得父母生日等方面。统计显示,82%的学生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是电话,主要动机是要钱,仅8%的学生保留了和父母通信的习惯,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的学生只有8%,仅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有74%的学生承认有时向父母撒谎。还有的大学生毕业后有业不就,成为“啃老一族”,伤透了父母的心。
(二)对学校:教育之恩,淡漠如水。当今社会,尊重教师已成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重要表现,反映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为了学生成人成才,学校老师付出了辛勤劳动。可在大学校园里,课间不擦黑板、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同学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如同陌路人。有的学生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归结为个人因素,对学校老师的工作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的大学生毕业后不但不能用实际行动为母校争光,还恶意拖欠学费,忘记了“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铮铮誓言。
(三)对社会:关爱之恩,渐被冷落。个别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冷漠、自私,世故、社会责任感淡化,回报意识弱。2006 年4 月2 日《新民晚报》报道:《不懂感恩,受助孩子让人心寒》,某区青少年保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十几年来为3000多名孤儿和贫困家庭孩子牵线搭桥,使他们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其中大部分已经大学毕业。却很少有人想到要对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此外,2007年8 月,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一次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因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这种对关爱的冷漠,让人寒心。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归因
(一)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谈不上回报,这就使得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正是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差的“冷漠一代”,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
(二)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在中、小学,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考入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就业问题上。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人高学教育教学范围。其次,感恩教育本来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高校以学历和职称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尺度,德育老师不但数量少,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一些大学生进入情感疏导的荒漠。同时,片面性的填鸭式教育影响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支持和认可。“我们当前的教育却恰恰就是一种枯燥单调的思想说教⋯⋯忽视了人的情感性需求。”这种说教由于和社会现实的不相符,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很难收到德育的效果。
(三)社会教育存在偏差,社会教育变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随着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加,社会风气日益败坏,如“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屡次出现,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找到待遇好的工作、如何享受生活成了众多青少年关心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如何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他们却很少提及。一些人总是抱怨他人和社会“亏欠”自己,却不曾想到自己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了什么。
三、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具体途径
第一,启发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理所当然。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帮助,乃至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春华秋实,这一切,都应视为“恩情”。学生思想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捕捉、感受生活中处处渗透的恩惠,启发、帮助学生发掘这些或大或小的恩惠的价值所在,让学生时刻对身边的人、事和物心存感激—“一切是恩赐”,培养学生的“识恩”“知恩”意识。但应该注意感恩教育不能依靠灌输,更不应搞角色预制,因为感恩虽是一个行为动词,当不止于行动,它需要真心实意。
第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教于学。不断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感恩思想,将对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贯穿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如在音乐课学唱《感恩的心》;在实践课制作“爱心卡”等,让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不忘感恩,在成长进步中牢记报恩。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角色正确定位和成长历程进行思考,使他们认识到:无论是父母给予的生命、朋友给予的友情还是教师给予的智慧,这一切都是恩情。
第三,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用表率作用影响和感召学生。对大学生而言,教师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对学生的关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教育技能,以德服人,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此外,应将感恩教育纳入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常怀感恩心、仁爱心,自身充满人文关怀,善于把感恩之心升华为敬业精神,用自身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学生。
第四,深入开展学生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首先,以感恩父母为切入点,推行“三个一”活动,即算一笔“感恩帐”、写一封“感谢信”、替父母做一次家务事,在感受父母为家庭奔波劳碌的艰辛中激发心底的愧疚之情,让学生在感恩父母中激发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原动力。其次,以感恩学校为切入点,把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努力做到“校荣我荣、校辱我耻”,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不同的时期,全校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月教育活动,开展“学院培养我成材,我为学院添光彩”主题演讲等活动。最后,以感恩***和国家为切入点,开展唱***歌曲、观看爱国影片、读书心得演讲等活动,在赞改革伟大成就中,在感知***恩中唤起爱***、爱国之心,激发报国热情。
第五,建立科学的思***考核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治态度以及其他道德品质方面没有特别性质有效的系统的考核体系。思想***治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其他知识性课程的考核方式没有什么差别,都是通过试卷、论文的方式进行。这种与大学生的行为活动相背离的考评体系,既违背了思想***治教育的本质,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知行难以合一。思想***治教育是一种含有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这一实际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切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能够以较强的说服力解答受教育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高等教育是继承人类文化、传播人类价值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构建社会和谐价值体系,高校显然责无旁贷。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这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切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具体表现,也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丰根凤,刘家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 德育研究,2006(6)
【关键词】中国;韩国;思想***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要创新发展,就必须洗手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方法和成功,不断丰富其理论和实践。韩国与我国为邻邦,也是亚洲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对中韩两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内容进行比较,探索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有利于中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内容的拓展和深化,提升思想***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中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内容
我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
(一)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核心,也是最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通过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热爱祖国、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重点,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则主要表现为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维护祖国统一等。爱国主义既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一项重要的***治原则。在思想***治教育中,爱国主义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动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三)公民道德教育。开展这一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任务之一,道德教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学校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自己的努力奋斗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韩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内容
韩国的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治教育和国民精神教育等内容。
(一)道德教育。韩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将传统儒学思想与现代西方道德观念相结合,充分发挥儒学思想与现代西方道德观念相结合,充分发挥儒学的熏陶、教化作用。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儒学传统内容、特别是儒学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要求受到高度重视,道德教育以儒学伦理为主体,同时突出民族精神的培养,并力求将儒学思想融入人们的观念以及民族的潜意识之中。
(二)***治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韩国的***治教育在推进本国社会民主进程中,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为西方***治制度论证及辩护这点始终未变。韩国的***治教育的中心是内容是维护资本主义民主的信念,***治色彩和***治立场十分鲜明。韩国***治对学校教育的干预很大,因而韩国大学的***治教育内容始终是以维护和传播西方民主***治制度为核心的。
(三)国民精神教育。韩国大学突出国民精神教育的作用,将其作为思想***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历届***府都强调学校思想***治教育必须把国民精神培养作为思想***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任务而实施。国民精神教育是韩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中韩两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内容比较分析
第一,关于内容的主导性。中韩两国都比较重视强化思想***治教育内容的主导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和灌输。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韩国的意识形态则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思想***治教育主导性与国家性质、***治制度及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相关联的,因为这些方面的差异,中韩两国思想***治教育在主导性上也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第二,关于内容的***治性。韩国总体上是追随西方民主***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参与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但同时又在抵制西方思想对本国、本民族的侵袭。而中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在内容上,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思想***治教育在内容上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并为之服务。总体上来说,两国都在思想***治教育的内容上强化***治性,但是因为两国的基本国情不一样,所以在***治性的方向上差异明显。
第三,关于价值多样性。中韩两国思想***治教育内容价值多样性的表现是:由只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价值转变为注重价值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韩国大学通过开设公共必修的国民伦理课,教育青年以国家和民族为重,处理好个人与国家及社会的关系,在中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内容的主旋律。而中韩两国思想***治教育内容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这同时也导致了中韩两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内容在多样上的差异。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韩两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内容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有必要对它们的异同加以认真的区别和分析。随着世界***治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两国的思想***治教育理论基础必然还会出现更多的相互交融,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的对别国的优秀理论进行吸收,扬长避短,对中韩两国思想***治教育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王荪瑞.比较思想***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耀灿.思想***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思想***治工作司.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论文摘要: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新阵地。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治教育内容较为单一,可以采取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网络主体性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等途径来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治教育内容,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治教育的工作水平。
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都和网络密不可分,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及其衍生的网络文化在给广大大学生学习、生活带了一系列效率和便捷的同时,又引发了一系列思想道德新问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治教育施行主体应密切关注这些新问题,努力改变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治教育内容较为单一的局面,积极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治教育内容,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治教育。在当前,尤其要突出加强以下几个方面新内容的教育。
1.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要制定网络道德规范、推广网络行为规则。从某种角度看,大学生网络思想***治教育属于行为教育范畴。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要求我们尽快制定网络道德规范。使每一个大学生网民都认识到在网上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其次,使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虽然,目前国内各高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但其中基本上还没有与网络道德有关的内容。因此,网络道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工作十分紧要和迫切。
2进行网络主体性教育
在网上,一些大学生网民自身在一定程度上被网络异化,这也正是大学生网民一系列上网失范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因此.还必须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网络主体性教育。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性的论述出发,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网络主体性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一是进行网络自主性教育。由于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反差十分巨大,许多大学生网民迷恋网络虚拟空间,不愿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来,患上了网络上瘾综合症。例如,南京林业大学“水杉园”网站首页关于打游戏的问卷调查显示,每周打游戏四小时者占31%,七小时者占160k,十五小时者占11%,三十小时者竟然达到42%。大学生网民上网成瘾,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m。因此,必须首先要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网络自主性教育。二是进行网络能动性教育。正如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所说:“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社会里并不构成资源,相反,它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冈。”我们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网络能动性教育。就大学生网络主体能动性教育而言,主要是指要加强对大学生网民的信息选择能力的教育。三是进行网络创造性教育。网络传播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些经常在网上“遨游”的大学生,由于在现实中采取的是一种“消费主义”的网络生存方式.其知识面可能宽了,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却明显降低了。因此,必须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网络主体创造性教育。
3进行网络心理教育
在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网络道德的网络主体性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网络心理教育。针对大学生网民网络心理上存在的问题,网络心理教育突出表现为这样一些内容:第一,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发展到现在,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生理机能的正常与否。心理是否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和过度上网,在大学生网民中较为普遍地存在诸如信息焦虑、情感冷漠和自我认同混乱等心理疾病和障碍。在实践中,我们应突出抓好这样儿项工作:一是要培养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的主体,包括网络心理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网民两个方面;二是要制定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标准;三是要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体系,包括开设大学生网络心理学选修课、建设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网站与主页以及开辟网络论坛、举办网上征文等网络心理教育活动等;四是要针对虚拟和现实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网络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进行积极而又切实的引导。第二,要进行网恋心理教育。据一项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近三成的学生相信网恋,进而由上网聊天发展到网恋的占36%。热衷于网恋给一些大学生网民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必须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网恋心理教育。一般来说,应突出抓好这样两项工作:一是要对大学生网民进行正确恋爱观的教育。应通过教育使大学生网民能够正确的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二是要对大学生网民进行性教育,即通过网络对大学生网民进行性生理、***、生育、性生活等具体知识内容的教育。这有利于打破性神秘,使大学生能以科学的态度去学习、理解,即可以帮助大学生抵御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第三,要进行网络人际交往心理教育。互联网的网络化结构打破了人类受制于社会阶段和地理区域的人际互动模式,创造了全新的人际交往空间和人际交往关系模式。在网络时代,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像,为青年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由于学校的、家庭的和就业的压力的存在,加上有些学校的课外活动不丰富,大学生们觉得生活极其枯燥乏味。为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他们找到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那就是上网聊天和上网交友。但由于一些大学生网民迷恋于网络且乐此不疲,大大减少了他们参加现实社会的交往活动,疏远了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有的甚至还患上了“网络孤独症”。因此,大学生网络思想***治教育施行主体应加强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网络人际关系交往的心理教育,要通过教育使大学生网民明白过度上网“非但无法让我和其他人更接近,反而疏远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家人、朋友、邻居等”,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治教育内容;说服力;结合
高校思想***治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的输送给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信息。思想***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它不仅体现思想***治教育的性质,而且是实现思想***治教育目标与任务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治教育内容是否具有说服力,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如何增强这些内容的说服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思想***治教育内容的特点出发,提出要增强高校思想***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就要做到“六个结合”。
一、***治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治性即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的思想***治教育的内容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明显的***治性、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思想***治教育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思想***治教育正是适应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思想***治教育的内容明显的带有统治阶级意志的烙印,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正因如此,很多大学生都偏激、狭隘地认为:中国的思想***治教育就是为中国***服务的,它反映***的要求,响应***的号召,而忽视了思想***治教育的其他特征。
思想性是指思想***治教育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包括一定的思想观念、***治观点、行为规范等。思想性是思想***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特征,它是思想***治教育帮助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并最终形成自己关于外部事物正确认识的重要前提。由于个体的差异,难免会导致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不同。在思想***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治观点、行为规范等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从而帮助他们形成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当今的高校思想***治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很容易在教学过程或学习过程中强调思想***治教育内容的***治性,忽视其思想性。这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偏差,学生在学习认识上的偏差。少数学生可能片面的认为,思想***治教育是单纯的为中国***服务的,而于己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思想***治教育内容从而失去了一定的吸引力、感染力。因此,高校思想***治教育内容的设置要处理好***治性与思想性的关系,既要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又要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既要响应***和***府的号召,又要满足受教育者思想发展的需要。思想***治教育内容的阶级性与真理性是相通的。
二、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思想***治教育内容是一个内涵丰富、全面的理论体系,有着鲜明的理论性。从结构上看,思想***治教育内容包括***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具体来看,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等。思想***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的,思想***治教育内容都有其科学的理论基础,因此,思想***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性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思想***治教育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与其他很多学科相比,它更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思想***治教育内容也具有实践性。这种实践性首先表现在它是建立在长期的思想***治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的。从内容的建构来看,它不仅仅是思辨的产物,而且是建立在对大量的经验材料的科学分析研究基础之上的。其次,思想***治教育内容作为思想***治教育过程的介体之一,对实践有着指导意义,它的最终目标也是在实践中得到实现。再次,思想***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必须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思想***治教育的实践不断发展完善。
高校思想***治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效性的问题,思想***治教育内容往往没有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思想,这种现象提醒我们要正确处理思想***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思想***治教育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还要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一方面,高校思想***治教育内容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建构合理的内容体系;另一方面,也要以实践为立足点和归宿,既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增强对大学生实践的导向功能。只有如此,才能增强思想***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改变在学生心目中“大而空”的传统印象,从而增强其应用价值,帮助实现思想***治教育的目标。
三、社会性与人本性相结合
思想***治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的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信息。由此可见,思想***治教育内容建构的重要依据包括“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这体现了思想***治教育内容两个重要特征;社会性、人本性。
在大学思想***治教育中,“社会性”指思想***治教育内容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的根本要求,表现在:思想***治教育内容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治品德要求,是教育阶级属性的鲜明反映,是合格社会成员的素质条件。“人本性”是指思想***治教育内容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思想***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然而现实中,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内容在“人本性”上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思想***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二是思想***治教育内容的人文内涵薄弱,人文底蕴贫瘠,往往照本宣科,机械的照办上级精神,过于空乏。三是思想***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正因如此,大学思想***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而言失去了吸引力,对他们而言这只是社会强加给他们的认识,他们不愿意从内心深处去接受这些思想信息,自然无法实现这些思想认识的内化。
为了增强思想***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的可接受性,要把思想***治教育内容的社会性与人本性相结合,不仅要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更要满足大学生发展的需要。第一,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信息灵,这都迫切要求思想***治教育内容多色彩,多容量。第二,准确、充分地反映大学生成长的需求,从学生最关心的思想、***治、生活、工作、学习和就业的问题入手,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同服务结合起来,做学生的贴心人。如果思想***治教育内容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那么它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自然会增强。
四、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
思想***治教育内容既有现实性又有超越性。现实性是指:首先,思想***治教育内容要符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治品德基础和发展需求;其次,思想***治教育内容源于现实,寓理于历史之中、寓理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现实性是决定思想***治教育内容说服力的关键因素,思想***治教育内容只有真实、可信,才会有说服力。超越性是指,思想***治教育内容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在以现实为基础、以受教育者思想实际为基础的前提下,思想***治教育内容要适当的超越受教育者原有的基础,体现社会思想***治品德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在大学思想***治教育中,如果不处理好现实性和超越性的关系,就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强调现实性忽视超越性,那么思想***治教育就失去了本质的意义,无法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二是强调超越性忽视现实性,那么思想***治教育就成了喊口号,脱离现实的教育目标也无法实现。所以,要增强思想***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必须处理好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关系。
第一,思想***治教育内容要处理好“适应”与“超越”的关系。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又要超越原有水平,体现社会思想***治品德要求。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对象多是18-22岁的大学生,他们身理和心理发育已基本成熟,而且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定型。但是在如今这个崇尚个性的年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实践经验,涉世不深,也存在着很多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例如情绪性强、***治立场不坚定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思想***治教育内容要积极地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治品德水平这一目标服务。但是,切忌片面的强调超越、拔高,走向形式主义。
第二,思想***治教育内容要处理好“一面性”与“两面性”的关系。所谓“一面性”,即在思想***治教育内容中,仅包含正面的题材或有利于正面开展教育的事实材料。而“两面性”则是指在展示有利于教育者观点的正面内容的同时,也揭示反面事例。传播学研究认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多少能自己分析出事物的“两面性”,如果传播者(教育者)回避与其观点相反的事实与论据,人们便会怀疑传播者(教育者)的专业知识与动机,从而怀疑其说服力。因此,“一面性”对于大学生来说收效甚微。如果教育者能尊重现实,正视反面观点的存在,并据理批驳,才有可能使大学生信服。正面的说教固然是思想***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但相对于一味地正面说教而言,对学生进行正反“两面性”的分析,更有利于增强思想***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五、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思想***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一是指思想***治教育内容是有机的组合,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结构体系;二是指这些内容的实施是一个精心组织、系统施教、长期持续的过程。思想***治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协调性、持续性。思想***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是指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思想状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
大学生群体作为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对象,有着一定群体性特征,因此从宏观出发,高校思想***治教育内容要体现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具有系统性。同时,从微观出发,由于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特征,思想***治教育内容要有层次性,切合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的实际思想觉悟水平,因材施教的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如果不问教育对象的情况,不分先进与落后,用单一的内容对教育对象进行“一刀切”的做法,不仅不能达到思想***治教育的预期目的,反而易造成反感。思想***治教育内容要将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具体来说:
第一,努力建立严密而完整的内容体系,突出系统性。思想***治教育内容要做到科学、合理,具有说服力,首先它必须是一个结构清晰,逻辑思路明确的科学系统。
第二,区分层次性,提高针对性。高校的思想***治教育要注重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科学的划分学生的不同层次,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增强对个人的说服力。
六、确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关键词:微文化;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创新;路径
一、微文化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点
微文化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种新形态,具有表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独特的特点。微文化的主要特点:一是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微文化信息的和接收不受地域、时间、内容的限制,信息量囊括全世界范围,大家只需登录微博、微信、微APP等微媒体,随时随地就可以获取、、关注和评价海量的微信息。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微文化的传播采用视频、***片、文字等形式呈现作者的意***,不受数量、内容、地域的限制,还可以实现微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三是实效性。微文化成为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创新平台,可以使信息传递及更新突破时空限制,增强高校思想***治教育的效果。
二、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影响
微文化借助网络技术传输信息和网络资源,能够打破传统高校思想***治教学的空间限制,使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微平台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拓宽思想***治教育的渠道。微文化采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媒体等新型传媒形式不断拓展思想***治传播的方式,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治教育资源。微文化能够打破高校思想***治教育的时间限制,大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及时消化吸收知识,可以在课下借助网络查询相关资料或运用微平台跟教师互动交流,也可以灵活地运用微文化作为载体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效果。微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提供了数字化的网络空间,优化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标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向数字化方向不断发展,微文化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思想***治教育素材、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的道德准则、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弱化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权威性。传统的思想***治教育教学内容较为单一,高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全部依赖于教师课堂讲授,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单纯接受者,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思想***治教学环境比较单调,高校通常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大学生传授思想***治理论知识或者是通过思想***治辅导讲座、报告会、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增强大学生***治素养和道德修养。虽然传统的思想***治教育模式在教育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思想***治教育的权威性却得到重要的保障。2.微文化冲击传统思想***治教育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高校一直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始终坚持以教学大纲为统领,以教材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育形式,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都是固定的,缺乏灵活性。同时,其还存在着偏离时展的客观要求、不符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等弊端,教育理念落后,教育形式机械,教学内容缺乏开拓性和创新性,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没有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先进的思想文化等融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效果。3.干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过程。思想***治课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不利于大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传输量大、速度快、更新效率高,具有时效性、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等特点,但国家在信息内容和质量的监管上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极易导致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歪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干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过程,影响高校思想***治教育效果。4.增加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管理难度。目前高校存在着德育与教学科研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思想***治教育工作组织力度不够,工作抓得不实,存在停留在表面、消极懈怠等问题,高校在思想***治教育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上还有待于健全和完善。由于微文化和传统文化相比,具有时效性、独特性、不可控性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管理难度,给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带来困难。
关键词:试论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治教育内容创新
前言:
在上文摘要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到了我国当代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治教育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即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也就是说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专业水平的高低,对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也非常重视。因此,在我国逐渐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治的发展主流,即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对各大高校学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治素质并不容我们乐观,这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环境中,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日益增多,大多都局限于物质思想中,所以,这一问题就在警示我们,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在当今时代下,着重分析和探讨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治教育中不良问题的应对措施,创新改进高校学生的思想***治教育方式与方法,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逐步探讨。
1.高校学生思想***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概况
1.1.首先,我们来谈一谈思想***治教育的内容,这是我们高校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基础与前提,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治教育的目标与根本任务。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符合思想***治教育内容的根本任务和要求。第二,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高校思想***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其具体内容与时俱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所学专业等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简单的来说,思想***治教育的内容就是为了实现其根本任务和目标,在思想***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教育客体)传递的思想***治观念、社会道德规范等知识系统。
1.2.我们作为教师都知道,我们当今在思想***治教育过程中主要面对的是90后学生,由于这些学生生长在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所以,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发展日益成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他们一般都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是这不代表全部学生,所以,还有一些学生在人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存在错误认识的现象。所以,在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在思想上既有追求思想***、重视自我价值在社会中实现、强烈爱国情感等良好的品质,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以自己为中心,集体精神、大局意识不强等思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良好条件的影响,产生一些注重高消费等享乐思想,并且严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在当今时代下,大学生思想的多样性给我们高等院校的思想***治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所以,我们在应对我国当今高校思想***治教育的滞后性、单一性、缺乏实践性等问题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对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内容的创新。
2.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内容创新的依据及具体要求
2.1.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内容创新的依据,第一,就是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唯物关系的要求。其所揭示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等科学理论,所以,我们高校在进行思想***治教育的内容创新的工作中,要做到理论教学联系实践教学,做到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第二,就是高校学生思想***治教育内容创新的实践依据。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国内方面,即在当今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治教育已经渗透到了经济、企业管理、综合业务、服务行业等活动中去,也就是说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思想***治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传统的高校思想***治的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并且逐步与社会的发展出现脱节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对思想***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创新。从国际层面上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治多极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使思想***治领域更加错综复杂,思想***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面对世界发展提出的新课题,我们要有理论勇气回答这些现实问题,不断突破传统框架,勇于创新,使思想***治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
2.2.其次,就是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内容创新的具体要求。第一,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内容要贴近社会现实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发展的滞后性,即思想***治教育内容滞后于经济发展,滞后于国内、国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内容选择上,要深入研究与现实相适应的思想***治工作内容。第二,就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内容要贴近专业要求。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由于长期存在的把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思想***治教育的学习人为地***开来的习惯,使得高校思想***治教育在大学里不受欢迎和重视,同时,经常的、大量的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相联系的思想问题和矛盾却得不到解决。这一矛盾如果解决不好,后果是严重的。因此,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内容也要密切结合学生的专业选择、专业学习、专业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海.袁琳.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读本[J]. 中央团校哲学研究室.2010.03.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05: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8548816344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精选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精选6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