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精选6篇

更新时间:2023-08-24 13:25:04 阅读: 评论:0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精选6篇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精选6篇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1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煤炭工业,经济

 

0.引言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在系统分析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之后,提出了为克服危机、保障安全和实现未来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主张。

矿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95%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70%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矿业。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矿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能源矿业是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煤炭又排在能源矿产之首,是我国最优保障和最主要的能源。有第一能源之称的我国煤炭工业,由于特殊的行业地位,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着极强的典型性。

针对我国煤炭工业地位和状况的复杂性,如何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煤炭发展领域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1.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煤炭隶属矿产资源,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煤炭生产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策的引导,另一方面依靠着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统配煤矿是我国煤炭工业的主力***,其技术进程代表着国家整体的技术发展水平。我国的能源结构一致以煤为主,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

1.1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征

①成煤时期多,但主要成煤时期集中

②煤炭资源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衡

③煤类齐全,但数量分布不均衡

④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类储量少、煤质差

⑤煤炭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低

1.2国内外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内容或方向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原理;可持续发展的测度理论及方法体系;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型构建于解析;煤炭资源评价及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煤矿区的生态环境与保护等。

(1)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既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哲理精华,又富蕴着人类活动的现代时间和理念。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就应经有朴素的持续发展思想,而西方则把持续发展思想的最早研究上溯到马尔萨斯和达尔文。对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史,周德群教授将其归纳为: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人地关系认识的发展、对可持续问题的全面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四个阶段。

(2)煤炭是不可再生且可耗竭的天然资源,又是矿区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因此积极开展煤炭资源评价与管理的研究,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煤炭资源,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展了煤炭资源价值、煤炭资源经济评价方法、煤炭资源资产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批重要结论和研究成果。煤炭属于矿产资源范畴,其价值问题在国内外一直存有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对矿产资源价值构成及来源地认识。当前,国内多数学者支持矿产资源本身具有价值的观点,而对于矿产资源的价值构成现仍处于认识统一之中。。

2.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矿区为基础的

煤炭工业的能源基础产业地位,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在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来20年不会改变,煤炭作为最安全可靠和最主要能源的地位难以动摇。煤炭工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长期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的效果,也必然影响着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部门性质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又是以众多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即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要落脚在以矿区所在的具体区域和空间,矿区发展的可持续自然成为真个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点要求。

3.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3.1矿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策

⑴完善矿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⑵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实行更加严厉的环保***策;

⑶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公众参与度;

⑷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行应用清洁开采和洁净煤技术;

⑸推行多元综合治理的土地复垦模式。

3.2矿区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策略

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矿区内的企业具有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市场扩张能力,这既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宏观管理要求,也是推动矿区这一特定区域全面发展的力量源泉。矿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增加国家财***收入的同时,必然为矿区内环境保护、社区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形成资金积累,这是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依托和保证。为此,针对我国煤炭矿区的实际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与对策,努力改善和提高矿区经济的运营质量和效益。

⑴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步伐;

⑵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实现煤与非煤协调发展;

⑶依靠智力支持,永续经济增长动力;

⑷完善现代营销网络体系,提高营销管理水平;

⑸努力提高煤炭企业的资本和国际化经营水平。

3.3矿区城市化发展

矿区城市化发展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城市是城市的特殊类型,其成长演化有其特定的规律性。在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煤炭城市,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影响并制约着矿区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基于对矿业城市成长演化规律和我国煤炭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认识,现提出矿区城市化发展的有效对策如下:

⑴遵循矿业城市生命周期规律,正确实施阶段对应发展战略;

⑵适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煤炭城市经济的平稳转型;

⑶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战略,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有效的转型途径;

⑷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增大煤炭城市的战略空间吸纳力;

⑸国家制定援助煤炭城市的产业***策。

4.结语

在我国,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要经济特征的资源型区域,是区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主流区域。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还需我们付诸实践,投身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当中去,为推动我国煤炭资源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耿殿明.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周德群.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与模型[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3]朱训.认清形势增强信心为振兴矿业而奋斗[J].中国矿业,1997

[4]谢和平.中国能源发展趋势与能源科技展望[J].中国煤炭,1998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2

 

关键词:林木资源 营林工作 可持续发展 建设

 

 

0 引言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林业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示出来,国家开始从***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林业以较大的倾斜和扶持,林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但仅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国家又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显著。当前林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正在由主要是一项产业转向主要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由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向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建设的主体;造林方式和结构正在由基本以人工造林、造乔木为主转向按经营目的而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和植被组合。可以说,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传统林业的影子正在日趋淡化,现代林业的轮廓正在逐步显现。 

 

1 营林工作建设要素及内容 

 

1.1 建设要素包括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林业安全体系建设;林业基础建设。 

 

1.2 营林工作的内容 

1.2.1 严把质量关,加强造林检查验收工作,加大迹地更新工作的力度,在以“质为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组织造林质量“回头看”。 

1.2.2 克服重造轻管思想,加强抚育管理当前造林工作存在重造轻管,抚育管理中存在重项目造林轻一般造林的现象,幼林抚育的投入不足,检查督促的力度不够。 

1.2.3 搞好调查,建立迹地更新长效机制。各地要集中力量,对因采伐、火烧和病虫害形成的连片1公顷以上的迹地,进行全面调查,彻底摸清底数,建立迹地档案。 

1.2.4 早动手,认真做好造林的规划和准备工作,造林的重点项目、迹地更新造林工作的规划要早作安排、早落实,同时,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 

1.2.5 充分发挥绿委作用,加强城镇周围山体绿化工作城镇山体绿化是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各地要充分发挥绿委的作用,把城镇周围山体绿化与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结合起来,加快城镇绿化的步伐。 

1.2.6 加快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工作,事关林业部门和***府的信誉,社会的关注度很高,人大、***协已多次督查。 

1.2.7 切实采取措施,全面完成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任务。 

1.2.8 使林***管理进一步规范有序。 

1.2.9 切实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2.10 继续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一要抓好采伐限额管理。 

1.2.11 不断改进木材流通和经营加工管理木材流通管理,重点是加强对木材检查站的***管理。

1.2.12 切实把握林地征占用管理的要求。

   1.2.13 高度重视山林纠纷调处。

2 营林工作需要完善 

 

2.1 加强营林、造林基础。营林造林是补充森林资源、保持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保证林产工业原料供给的基础。我国***府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多次发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并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但我国林业的高税赋却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一基础,长期以来过多依赖精神鼓励促进植树造林,忽视物质利益刺激。林业基础的加强,营造林积极性的调动离不开物质利益。

2.2 实施林区综合开发与多产业协调发展,提升林业系统发展功能。系统思考林业的发展,把发展林业同森林绿色食品、花卉园艺、特色加工业、森林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 

 

2.3 全面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我国林业竞争力低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技术水平低。在今后的林业建设与发展中,必须把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水平放到突出地位。 

 

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森林是有用的资源,森林给当今和未来世代带来了多种好处,同时它们也是可更新资源,因此所有的世代都有可能享用——但前提是它们必须得到持续的维护。如果这些资源得不到持续地维护,当今世代就会在享用他们的同时把未来世代排除在外,所以,我们要通过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福利,这也符合粮农组织林业战略计划,也就是所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建设,先后修改了《森林法》并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林业***策,投入了大量林业资金,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法律问题,制约和妨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林权结构模式受约束 我国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但是这种产权结构完全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经济制度在林业产权设置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体现的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公有制经济)和***治意愿(社会主义制度)而非林业可持续发展。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3

【关键词】 水资源 水工业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Water resource in north area of china is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Major issues of water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north area of china are also involved while combi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Therefore, it has important meaning in guiding water industry in north area of China.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 Water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我国北方水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水资源的突出特点是其分布的不均衡性,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仅为南方的四分之一,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成为了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

根据国际通行的水资源紧缺指标衡量,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属于重度缺水地区。在北方17个省级行***区中,除宁夏和***由于水资源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巨大外,大部分地区存在着水资源开利用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潜力极低等问题。

为了维持日常供水,多数北方城市都被迫超量开采地下水,从而造成了地下水地面沉降,并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在全国七大水系污染当中,北方地区五大水系位居前五,参见表1[2]。因此,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危机已经成为了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何尽快找到解决这一危机的办法,使该地区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2 水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经过长期反复思考探索逐渐形成的一种新思想,其本质是改变目前靠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维持经济

发展的传统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尽量减少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消费行为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平衡。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正式列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强调能源使用的集约化,利用高技术创造低能耗的工艺与设备。强调节约资源,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3][4]。

3 我国北方水工业发展状况

水工业是以城市及工业为对象,以水质为重心,从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求的水量作为生产目标的特殊工业[4]。它是随着水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生产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新兴工业,是有关水处理工艺技术、工程建设、技术装备,水的开采、加工、输送、回收及利用的综合产业。

3.1 水工业工程建设状况

我国给水事业发展较早,1879年就建立了第一个自来水厂,但整体上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落后地区从水质和水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5][6]。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总体水平很低,很多城市污水未进行处理就排入天然水体,据1998年统计,全国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共计398个,日处理能力达1538.28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仅为29.56%。北方地区17个省级行***区中,仅天津、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安徽、***7个地区的污水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2 水工业技术设备水平

我国在水处理工艺技术方面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在给水工艺技术中,国内已推广使用了高效混合和絮凝技术,沉淀池、澄清池设计技术,移动罩滤池[7]、双阀滤池,微污染水源和含藻水源的预处理技术,高浊度水处理,低温低浊水处理,除铁、除锰技术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系列先进工艺,从以往偏重解决供水水量的不足向注重水质方面转变。

在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方面,我国近年来开发并推广应用了吸附生物降解(AB)法污水处理工艺,间歇曝气式(SBR)工艺,厌氧—好氧(A/O)污水处理工艺,厌氧—缺氧—好氧(A2/O)脱磷脱氮污水处理工艺,各种生物膜法处理系统废水的厌氧污泥床技术,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艺,从以往偏重SS、BOD的去除向N、P的去除方面转化,并由粗大污染物去除向细微溶质的去除方面转化。

目前我国水工业设备的生产虽然已初具规模,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水工业通用、专用机械设备、水工业器材、自动化仪表各个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与我国水处理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

4 北方地区水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

4.1 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

京、津、华北地区是我国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但却是极度缺水的地区。我国的矿物资源大多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也是严重缺水的地区。缺水必定会导致这些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受阻,严重的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水量的丰缺、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水工业的发展。由于按照传统的给水排水工业的发展,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从水量和水质上都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必须改造传统的给水排水工业,大力发展水工业以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使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4.2 水工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北方地区的供水设施不足,供水能力有待提高。同时,现有的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府资金困难不能及时改造,管道漏水及管理不佳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水源水质恶化,传统的净水工艺很难满足供水水质要求,供水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我国北方地区的排水设施相对供水设施而言,更是大大滞后于城市发展,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一些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由于资金缺乏,基本上处于停运半停运状态,使得本来就很有限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多数城镇和农村几乎没有任何排水设施,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水污染加剧,所用管材、仪表、机械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

4.3 水工业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水工业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仍较低,普遍存在成果实用性差、转化率低的问题,缺乏新工艺、新技术的综合开发和工程化经验及能力。以单项技术发展为主,缺乏集中统一的综合性、群体性技术。由于集成化水平低,纵深发展不够,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需求,难以实现总体优化。水工业科技水平的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北方水工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4.4 水工业材料加工和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偏低

我国的水工业材料加工和设备制造业虽然已初具规模,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自改革开放后,水工业制造业市场已被西方商人入侵占有了相当份额,把微弱的民族的水工业制造业逼到了困难的境地。

在水工业工程设施的自动控制和运行管理系统方面,国产仪器仪表在品种、规格、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上还满足不了需要,大量的水处理工程所使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和软件仍主要依赖进口,国内尚未形成成套生产给水厂和污水处理厂自动化装备的能力。在水工业设备、器材、仪器仪表方面,国内从无到有,已在工程建设中大量采用,但存在质量差、能耗高、产品品种不齐全、设备不配套、可靠性差、自动化程度地等问题。工艺、技术、制造和规模化生产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

4.5 水工业管理欠佳

近年来,水工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但水工业的管理体制还停留在管理传统的给排水行业的层面上,极不适应水工业的发展。主要问题有:(1)多龙管水,各自为***;(2)水价偏低,负债经营;(3)经营过分集中,水市场未形成;(4)法制不健全,处罚不严厉;(5)水资源价值观念淡薄。

5 结论

我国北方地区是我国重工业的集结地,在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水资源的逐渐减少和水质的不断恶化,该地区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针对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必须强调对该地区传统给水排水工业的改造,大力发展水工业。但由于目前北方地区水工业的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加工制造业等方面都比较落后,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水资源与水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以“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为发展战略,强化管理,建立科学的法律、经济体系,加大水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鼓励高新技术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应用与产业化,使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和水工业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参考文献:

[1]许保玖.试论中国水工业,给水排水,Vol.22,No.2,1996.

[2]石颖,崔福义,王玉梅.中国水工业经济***策体系初探,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Vol.32,No.6,1999.

[3]王凯***,王晓惠.中国水工业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产业化分析.给水排水,Vol.25,No.6,1999.

[4]张大群.我国水工业设备产业的状况与发展对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Vol.20,No.6,1999.

[5]力.中国二十一世纪的水工业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自然辩证法通讯,Vol.22,No.3,2000.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4

关键词:人造板 工业发展 结构材料

国外人造板工业发展动态  

人造板工业是高效利用木材资源的重要产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当前世界可采森林资源日渐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和人工速生丰产商品林等资源发展人造板以替代大径级木材产品,对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环境,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不同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不同国家、不同人造板品种发展情况不同,但从总体上看,近年来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欧洲,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正部分取代刨花板的市场。定向刨花板,特别是中密度纤维板,继续成为人造板强势产品,但二者的发展速度将下降。            

与上年相比,欧洲2002年人造板消费量增长1%,达5790万立方米;俄罗斯人造板消费量增长10.7%,达到470万立方米;北美人造板消费量增长4.7%,达到5960万立方米。其中,主要是建筑业的需求增加。            

在欧洲,其目前的***策支持发展木材能源,这构成了人造板行业与能源行业争夺木材原料的局面,致使木材原料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了一些人造板工厂的关闭。因此,欧洲人造板联盟目前正在积极行动,争取使木材先作为原料用于生产优质人造板,待树木生命周期结束时再将其用于能源生产。             

由于经济不景气,预计今年年底前欧洲和北美的人造板工业将面临需求不旺、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的局面。但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的国内需求旺盛,人造板工业将继续增长。             

欧洲刨花板工业在2002年因有数家工厂关闭而受到影响,刨花板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都低于2001年的水平。2002年欧洲刨花板产量2990万立方米,比2001年下降0.2%;刨花板消费量2720万立方米,比2001年下降2%。但其出口量有所增加。随着生物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欧刨花板工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原料竞争。由于需求不旺,原料供应短缺,西欧刨花板工业重组势在必行。              

与上年相比,2002年欧洲定向刨花板继续迅速增长,产量增长17%,达160万立方米;消费量稍有下降,为160万立方米;出口翻番,增加到110万立方米。但定向刨花板工业开工不足,价格也未达到2000年的水平。75%的定向刨花板用于建筑,如墙板、地板、屋顶板、包装和家具等。              

2002年,欧洲中密度纤维板产量超过850万立方米,市场需求旺盛,库存减少。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强化木地板工业的拉动。与上年相比,中密度纤维板消费量增长0.7%,达590万立方米;进口量增长9%,出口量增长24%。但中密度纤维板的价格在2003年初有所下降。胶合板产量持续增长,产量达到340万立方米。这主要是欧洲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国芬兰的产量增长了8.8%。2002年芬兰针叶材胶合板生产能力增加,产量占胶合板总产量的58%,但其桦木胶合板却面临爱沙尼亚和俄罗斯的竞争。芬兰也是欧洲最大的胶合板出口国,其产量的90%供出口。其热带材胶合板生产主要集中在法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从2002年开始遭遇到来自

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对策  

我国已成为世界人造板大国。建国55年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造板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实现我国木材和木材制品的生产从主要依靠天然林到主要依靠人工林的重大转折、促进木材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成人造板厂3000余家,2003年人造板总产量达4553.36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产量2102.3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5.19%;纤维板产量1128.3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7.03%;刨花板产量547.4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8.23%;其他人造板产量775.27万立方米;胶合木产量173.14万立方米,木地板产量8642.46万立方米。我国人造板产量自2000年超过2000万立方米以来一直居于世界第2位,其中纤维板则高居世界榜首。             

近3年来,我国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能力每年平均增加217万立方米,新增生产线49条,预计到2005年我国将建成投产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450条,总生产能力达到1850万立方米。              

我国人造板工业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木材资源短缺,资源培育、加工利用和流通严重脱节;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品和特殊用途产品比例小,应用范围窄;企业生产规模偏小,多数企业技术水平低,缺乏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及环保标准落后,在产品质量、能耗、劳动生产率、自动化程度及对粉尘、噪音、污水的控制等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缺乏国际竞争能力。             

今后,我国人造板工业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我国人造板企业应朝着信息化、重组集团化、人员知识化方向发展,不断开发和创新,以更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和对海外投资的质量和水平,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坚持以质取胜,扩大出口。             

二、建立企业、研究所、高等院校科技合作网络,培养高素质人才,支持创新技术发展。企业、研究所、大学和***府主管部门应考虑合作制定人造板长期研究发展计划,确定优先领域,避免重复研究。设备制造和胶粘剂厂商在技术开发方面可能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在从事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提供开发技术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知识以及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5

依卡化学品(Eka Chemicals)是阿克苏诺贝尔公司(Akzo Nobel)下属的纸浆及造纸行业用化学品业务部门,总部设在瑞典。目前依卡化学品拥有3000名员工,在纸浆漂白和造纸用化学品领域居于世界领导地位,其生产厂网络遍布30多个国家或地区,2005年其营业额达8.93亿元欧元。

依卡化学品(苏州)有限公司是依卡化学品在中国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于1999年10月开业,11月正式投入生产,主要生产内部施胶剂。主要产品为:阳离子松香分散液和AKD***液,目前年产量达24000吨。2006年11月,为配合中国造纸业蓬勃发展的需要,作为在中国的又一大生产基地,依卡化学品(广州)有限公司正式投入使用,该工厂总投资超过400万欧元,与苏州工厂的年生产能力相同,预计年产值为1.5亿元。

防污、治污是造纸工业发展的关键

近几年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外贸出口连年攀升,专家预计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仍将持续下去,因此中国对于纸张和包装用纸箱的需求等将会持续不断地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市场对纸浆和造纸化学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然而人们也已经充分的认识到,造纸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气、废渣、毒性物以及噪声,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造纸工业全过程的污染问题进行控制、防治或消除处理,就成为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内容。

产业链条上的共同责任

依卡化学品是专业从事纸浆及造纸行业用化学品的生产者,深知纸浆及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关乎其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作为整个造纸工业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依卡化学品通过对造纸工艺深刻而完全的理解,牢牢把握客户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准确而迅速地应用先进的技术来帮助客户推动业务的增长,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卓有成效的创新和研发工作

依卡化学品以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而着称于世,并以此为客户创造了巨大的利益。依卡在欧洲设有4个科研中心,在美国设有一个研究中心,全球共有200名的全职科研人员从事着有关造纸工业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工作。2005年依卡在研发中的投资高达销售额的3%,当年依卡取得20项专利并加以应用。特别是,依卡在中国投入的研发资源不断增加,目前依卡已经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针对非木材纸浆及造纸技术、符合环保要求的漂白用化学品等展开研发。同时依卡还就造纸厂的废水处理技术开展了大量创新和研发工作。

以二氧化氯在漂白工艺流程中的应用为例,依卡化学品拥有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SVP工艺和在常压条件下进行的HP-A工艺来产生二氧化氯的专利技术,该产品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0%。以二氧化氯控制微生物,对各种微生物和孢子都有明显效果,提高产品质量――无腐浆和生物粘膜,即有效驱散纸浆中的粘液及无机沉淀物,从而消除了纸浆中固体块状的形成,不会形成有毒有机卤化物,对设备无腐蚀性,有效消除异味等众多的优点,不仅为漂白工艺流程更加环保带来了***性的变革,也为其客户带来从浆料到成纸利润的全面提升。

目前二氧化氯漂白工艺与氧气和过氧化物的结合使用几乎在全世界大部分范围内全部取代氯气。此工艺不仅是当今世界上纸浆厂改选的标准方法,而且也成为新建纸浆厂的标准工艺。

通过在脱墨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创新,依卡向各大纸厂推广其皂类和表面活性剂类的脱墨产品。通过脱墨技术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各造纸企业废纸回用的进程。在我国新闻纸和包装用纸领域,目前均不同程度的采用废纸作为主要原料,进一步达到了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目的。在助留和助虑剂方面,依卡针对客户的不同纸种和不同纸机的特性来选择产品系列下的不同型号,以其为客户“量身定制”的服务,来确保客户进行高效的造纸生产活动。

针对高增长的市场策略

凭借其多年来在纸浆和造纸工业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分析,针对新兴市场地区和传统市场地区不同的需要,采用了不同的发展策略。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成为造纸及纸板的高需求增长市场,自1999年底依卡在苏州建立生产基地,全面的满足了江苏和浙江两个最主要的市场需求。2006年末,在华南地区造纸行业迅猛发展的势头下,依卡化学品又在广州开设新厂,依据该地临近珠江三角洲港口区域的卓越地理位置,依卡可以直接从本地采购主要原材料,同时和主要客户只距咫尺之遥,使得依卡可以牢牢地把握成本优势,同时还为依卡把产品出口至其它亚太地区市场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

一流服务和高质产品的保证

依卡化学品的目标是确保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领先的应用技术及一流的技术服务。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依卡化学品对自身生产过程的严格管理和精密的安排。2002年1月,依卡化学品(苏州)有限公司全面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1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佼佼者。2006年作为公司业务的进一步扩展,依卡在广州开设新厂,项目投资总额达442.5万欧元,承建商均来自国内公司,并在国内采购主要的承建材料和设备,全部工程按期完成,并未对周围环境造成任何损害。依卡一直以国际先进的、一流的标准来布局和规划在中国的发展和壮大。

作为提供一流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其本身也必须在各方面达到一流的水平。依卡在纸浆和造纸流程中的科学应用,保证了依卡本身的生产过程没有任何的废弃物产生,通过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产品支撑,不仅高效利用资源,还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参见以下示意***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6

【关键词】:绿色施工;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中***分类号:TU-0 文献标识码:B

一、充分认识绿色施工在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全面准确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策。

1. 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 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3. 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

(二)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

***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积极承担这份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建筑活动一直是自然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性活动之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建筑材料的加工、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和对周边的污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

(三)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施工的提出,对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以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要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型设备,应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加强数字化工地等信息技术应用,并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重,从而有利于构建密切联系生产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推广机制,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重视并加强工人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对一线农民工的培训教育,保证绿色施工的实施,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扬尘、噪音振动、光污染、水污染、土壤保护、建筑垃圾、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控制措施到位,将有效改善建筑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一)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二)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此外,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05: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8547026344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精选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精选6篇.pdf

标签:可持续发展   工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