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文学精选6篇

更新时间:2023-08-24 13:23:40 阅读: 评论:0

传统经典文学精选6篇

传统经典文学精选6篇

传统经典文学范文1

>> 从传统到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元素 从传统到现代的涅 从传统到现代的衍变 从传统到现代――谈声乐演唱方法的嬗变 英国农业,从传统到现代的突破之路 从传统农户到现代农户的分化与变迁 普育: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 绿色产业: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 中国商法的轨迹:从传统到现代 从传统农夫到现代农民的角色转变 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农民:教育的角色转变 从传统到转向现代:中国“海派”绘画的现代性取向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与新闻经典的建构 从传统到现代:实现***的执***理念与模式的根本转变 从传统农庄到现代城市社区转型的曲折历程 从传统到现代:《赵氏孤儿》当代阐释中情与理的转换 从传统到现代:农村基层***权公信力的生成与变迁 英语听写:从传统模式到现代课改的蜕变 孙瑞哲:重构从传统到现代的体系化优势 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5}王彬彬:《文坛三户――金庸・王朔・余秋雨:当代三大文学论争辨析》,大象出版社2001年版,第3-22页;王朔:《我看金庸》,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71-78页。

{16}赵勇:《什么时候读金庸》,《文学自由谈》2006年第3期。

{17}{19}{22}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5-166页、第160-162页、第160页。

{18}{20}赵勇:《为什么喜欢读路遥》,《书里书外的流年碎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2页、第83页。

{21}赵勇:《今天我们怎样怀念路遥》的网络跟帖,http:///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362739&Post

ID=11806739.

{23}戴锦华编:《书写文化英雄――世纪之交的文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36-137页。

{24}黄书泉:《文学消费与当代文学经典建构――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扬子江评论》2013年第1期。有关“恒态经典”和“动态经典”的论述可参见[加]斯蒂文・托托西著,马瑞琦译:《文学研究的合法化》,北京大W出版社1997年版,第43-44页。

{25}{26}赵毅衡:《两种经典更新与符号双轴位移》,《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

{27}[英]约翰逊著,李赋宁、潘家洵译:《〈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见杨周翰编:《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8页。

传统经典文学范文2

[关键词]经典诗文;现代方式;传统文化;指导行为

[中***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05-02

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与思想。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现代的学习方式学***典、感悟经典、践行经典,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一、坚持诵读,启迪思想

在学校的经典诵读计划基础上,我制定具体的教学活动计划,明确诵读篇目,保证诵读时间,引领学生诵读经典、感悟经典、践行经典,让优秀的中华经典陪伴于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的思想。

第一,落实每天晨读和每周一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每周的经典诵读交流分享课中,我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诵读活动,师生共同诵读经典、分享诵读心得,吸收精华,传承民族美德。

第二,依托小组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悟读中华经典,引导学生领悟中华经典文化中的道德和智慧。

第三,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华经典文化的育人作用。我组织学生开展以仁爱、孝道、诚信、礼仪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展示经典诗文的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

二、选好教材,落实目标

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古诗文,为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供了基本保证和训练平台。但是光靠语文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在认真落实课程标准、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经典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选编符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建立经典诵读的长效机制,更好地落实中华经典教育的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的学情与年级特点,选定教材和制定诵读计划

根据学生的学情,我选定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必读教材: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二年级《声律启蒙》《朱子家训》《必背古诗75首》;三年级为《大学》和《论语》两部其中的片段;四年级《论语》《千家诗》;五年级为《中庸》和《诗经》两部其中的片段;六年级为《孟子》《春秋》《道德经》三部其中的片段。

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在诵读经典教学中,我把学校的经典诵读教材与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诵读内容有机结合,制订了一至六年级的诵读计划。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材,落实育人目标

除了按照预定的诵读计划选择经典诵读教材和落实教学目标之外,我还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灵活选择教材,落实育人目标。例如,当学生文明礼仪不够好时,低年级的经典诵读教学除了读《弟子规》之外,我还提前选择《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诵读。如,子曰: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过此类诵读活动,来规范学生的礼仪行为。

三、创新载体,激发兴趣

在吟诵、吟唱、小组合作诵读等经典诵读活动中,我发现学生诵读热情最高的是自己选择富有童趣的诵读方式。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论语》时,在“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环节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展示学过的内容,结果学生想出了各种有趣的方式:有的小组学古人摇头晃脑地吟诵;有的小组根据歌曲《新年好》的旋律填词吟唱;有的小组边表演武术边吟诵;有的小组根据孔子弟子的特点扮演子路、子贡、颜渊进行诵读……活泼、有趣的诵读形式,让学生学得开心,从中获取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整合资源,融入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将课堂和传统经典有机结合,那些蕴含丰富哲理、发人深思、有灵性的国学经典,都会植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影响学生的言行,熏陶学生的情感。

1.以现代方式,悟读经典

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优秀的中华经典诗文,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记录了我们民族的感情和精神,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方式多为教师讲解分析,学生被动理解背诵,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果用现代的教学方式,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领悟会更加深刻。

例如,教学《短歌行》一课时,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诵读、交流,有联系上下文、联系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体验、理解诗歌意境等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除了能说之外,还能用画、用文、用歌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给予适当的点拨、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为学生主动赏析古诗文插上了奋飞的翅膀,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2.运用于课堂,指导行为

学生诵读大量的古诗文后,还需要有复习的时间和运用的时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古诗文进行调控,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古诗文,又能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课堂上有学生不尊重别人或发言不文明时,我就背“亲师友”,让学生对背“习礼仪”,以此来提醒学生,引导学生端正课堂学习态度,尊重他人。

3.围绕单元主题,拓展经典名篇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其鲜明的学习主题。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单元主题选择相关的经典诵读内容,将经典诵读内容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阅读相关主题的古诗文,并与现代诗文进行同步阅读。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时,我选择了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融入单元导读课、阅读教学课和单元阅读分享课中,引导学生诵读古诗名篇,有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谢灵运的《初去郡》、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望岳》、王维的《汉江临泛》、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让学生把现代文和古诗文融合起来进行阅读,进一步领略祖国的风光,从中感悟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由此可见,把国学经典有机融入语文课堂,既让国学经典学习常态化,又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经典文学范文3

一、传统文化经典不存在“重回”的问题

现行的中小学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也不少,但是重视程度不够,开掘利用的效果不好。 以高中段语文必修五册为例。人教版选文共98篇,古诗文44篇 ,占总数近45﹪,平均每册8.8篇;鲁教版平均每册6篇;苏教版每册平均7篇,此外,在选修课上还有单独开设《论语》《唐诗宋词》《史记》等。

遗憾的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客观上,基础教育已经变成升学的选拔教育,使中小学教育的工具性、功利色彩浓厚,人文内涵淡化,实质上近似于一种缺乏人文精神的纯粹的重复性的职业训练。语文课某种程度上更像古代汉语课,这些经典的古诗文以词句串讲、翻译等形式被分析得支离破碎,而对于人文思想内涵老师不求甚解,学生不甚了了。

作为一个语文一线教师,我的理解是,如何开掘、利用好我们课本现有的传统文化材料,如何能让学校、老师、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都有所提高,这应该是我们首先最应该重视、解决的问题,然后再及其他。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再多的传统文化经典进课堂,也只会变成形式上的多发几本书、徒增学生负担而已。你就是把那些先哲们重新推到课堂上亲自去教,效果也不值得期待。如果上面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那么,顺理成章,课堂内外传统文化经典只是多少的问题,不存在“重回”的问题了。

二、更多的传统文化经典进课堂的操作性值得认真思考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卷帙浩如烟海,经典汗牛充栋。那么,哪些经典进课堂,进多少,什么标准,经典中历史性的与时代相矛盾的内容和思想怎么看待。这些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又一个大问题。儒、墨、道、法等家先哲们的主张,或是传统技艺上琴、棋、书、画等,各有所长,很难说那家、那种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同理,我也不认为那一部经典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传统文化经典”的思想在课堂上“百花齐放”才能引领学生形成全面、健康的语文素养。当然,应充分考虑基础教育、学生时间和知识面需求等方面的特点,尽量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精选篇目学习,而不是抱着一派、一家、一本学到底。

其次,“让传统文化经典‘重回’中小学课堂”的理由很多,诸如“用先民的智慧给莘莘学子打下精神的底子”,传承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等不胜枚举,也都很有说服力。正如陈思和老师所说的,语文是关涉到“人之为人”的理念的灌输和启发,是关注人性之爱和心灵健康的对其他学科有“支撑”意义的母亲式的教育。当前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要让我们的孩子勇敢地走上社会,他们也很需要接受掌握竞争技能的父亲式的教育,而这在当前教育的大背景下,你不得不承认是占主导地位的。 所以,摩罗老师提出的“至少应该有一半课时用来学习中国古代传统经典”的建议,如果你了解当下语文学科在学校、学生心中的地位的话,你会失望;如果你了解当下语文写作教学和学生白话文习作水平的有多差的话,你会近于绝望。过去的已经过去,正如现在常有什么食品安全问题,但我们也无法回到那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纯天然的时代了。“传统文化经典”的文言的表达方式再好,现在或将来也不会是我们社会的主要表达方式了。我们更需要做的是领悟和传承传统经典的思想内涵,切实提高白话文的阅读表达能力,这毕竟是现在社会也是面向未来的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

最后,宏扬传统文化不只是学校的责任。“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没有问题。但喊口号是一回事,实践又是一回事。因为现代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如果传统文化不能成为社会风尚,不能成为全民共识,仅靠中小学课堂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回到家里、社会,看到的却是“尔诈我虞,营私舞弊”,其成效就不值得期待。正如有学者提出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强化传统文化的学校教育,其实是将传统文化遗失的责任,转嫁给了无辜的孩童。恰恰相反,当前最需要学习传统文化,需要强化其意识的,应是决策者和执行者,应是整个社会”。否则,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可能将是镜花水月,看上去很美!

传统经典文学范文4

【关键词】中学;传统经典教育;现状;对策

1 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提倡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十报告中再次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文化全球化的现代背景,更多的教育者认识到中学阶段积极开展传统经典教育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而且能够有力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和平侵略,对于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学阶段传统经典教育呈走热之势。各地中学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传统经典教育实践活动。部分学校在活动中积累了实践经验,产生了积极效果,但同时更多的学校在活动中也遇到许多问题,如:传统经典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内容随意、教育方法单一等。那么,当前中学阶段传统经典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以原州区中学为例对中学传统经典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中学经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课题研究的传统经典是指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淘涤而沉积下来散发着思想醇香的历史典籍,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调查选取了原州区的四所中学为样本学校,在样本学校随机选取部分教师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选取的调查对象包括教学一线的教师和教学管理教师,其学历、年龄、学科各不相同,具有代表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8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96%。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学校开展传统经典教育的目的

根据回收的96份有效问卷显示,认为学校开展传统经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办学特色的教师占50%,认为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占27%,认为是为了民族与社会发展的教师仅占15.6%。

3.2 学校开展传统经典教育的途径

在对学校开展传统经典教育途径的调查中,选择“自习时间诵读”和“课堂讲授”的比例分别为89.5%和94.7%,而“家校合作”和“参观学习”仅为7.3%和4.2%,明显偏低。

3.3 教师进行传统经典教育内容的选择

对传统经典教育内容主要来源的调查显示,90.6%的教师选用的是学校推荐或编制教材的内容,仅3.2%的教师选择的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而对选择教育内容的首要依据调查中,认为“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比例分别为31.3%和39.6%,而“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的仅为5.2%和9.4%,明显偏低。

3.4 教师进行传统经典教育采用的方法

在对教师进行传统经典教育采用的方法调查中,选择“课堂讲授”的教师占94.8%,远远高于其他选项,而选择“讨论、评议”和“配乐、情景互动”的教师仅占28.2%和7.3%。

4 中学传统经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数据分析,中学传统经典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4.1 教育目标不明确

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决定教育方法,只有在教育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才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学校对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师对传统经典教育目标的关注不足,影响教育效果。

4.2 教育途径单一

中学阶段学校传统经典教育的主要途径依然表现为自习时间诵读和课堂讲授,但基于应试教育的缘故,分配的时间并不充足,导致教育效果并不显著。同时忽视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很好利用主题班会、家校合作等多元教育平台推进教育活动。

4.3 教育内容随意

传统经典教育内容的主要来源是学校编制的校本教材或推荐教材的内容,而自主选择明显不足,显现出教师在教育内容选择上过于被动,缺乏主动性;而对于传统经典教育内容的首要依据的选择则明显注重道德和文化素养培养,其他价值培养重视度不足。

4.4 教育方法单一

教师进行传统经典教育的方法不够丰富,依然以诵读和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要方法,作为已经具备一定理解力和思维力的中学生,简单的诵读和理论讲授会使其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并不能真正意义上传承文化精华,当然也就不能实现传统经典教育的教育目标。

5 加强中学传统经典教育的对策分析

5.1 明确中学传统经典教育的教育目标

明确的教育目标能够有利的促进教育实效。作为中学阶段,传统经典教育的目标主要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扬弃继承,传承文化。民族存在的根本在乎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对世界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今伴随着对技术教育的过度重视,中国文化开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本土文化,在中学“哈韩”、“哈日”已成为普遍现象,而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了解却知之甚少。因此,中学阶段以传承民族文化为教育目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而且能够有力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和平侵略。

(2)道德养成,健全人格。中国传统经典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生命个体价值的实现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传统经典内容的“仁、义、礼、智、信”不仅包含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尽忠报国的爱国情操还包含着大爱为仁的人道主义。中学阶段依此为教育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实现健全人格。

5.2 构建中学传统经典教育的教育途径

***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计划、周课时数有着明确规定。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合理利用学校教育平台,构建多元教育途径,有力推进中学传统经典教育实践活动。

(1)优化学校教育平台。结合学校教学计划,诵读应化整为零,每天选择晨读或下午自习中的10-20分钟坚持进行,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积极利用课堂教学,构建专题教育与学科渗透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专题教育每月依据教学计划设置一到两节,由专任教师承担,每节课教育目标明确,内容精心设计;学科渗透教育则是利用其他学科,如地理、音乐、美术等课程,在教学中融入传统经典知识,提升教育实效。

(2)积极倡导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校外时间,自主多渠道的学习传统经典。利用寒暑假布置传统经典教育主题作业,如阅读部分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参观游览名胜古迹了解传统文化,开学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推荐优秀学习视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5.3 梳理中学传统经典教育的教育内容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经典,中学阶段不可能全部学习。因此,教育者在教育内容上需做出合理选择。依据传统经典教育目标和传统经典自身特点,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考虑以下方面。

(1)儒家学派为主流的各学派经典著作。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文化的精华包含着中国文化太多的思想内涵。而“四书五经”作为核心代表著作,应是学习的首选内容。除此之外其他学派的思想,如道家的逍遥、墨家的兼爱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教师可选择这样一些核心经典著作作为教育内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实现民族文化传承。

(2)美轮美奂的经典古诗文。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璀璨的明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美的语言,脱俗的意境,借景抒情、寄画寓意无不体现出民族文化的魅力。作为中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其对语言的运用技巧,更重要的是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可选择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字数不多,朗朗上口,易于识记的篇章指导学习。

5.4 丰富中学传统经典教育的教育方法

中华传统经典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以课堂为载体,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填鸭式”,面对多元的传统经典教育显然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丰富中学传统经典教育的教育方法是提升教育实效性的有力手段。

(1)稳步实施诵读法、抄录法。诵读法、抄录法是目前中学阶段学习传统经典教育采用的主要方法。诵读、抄录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不高,通过反复诵读和不断抄录使学生形成知识积淀,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该方法,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

(2)积极倡导指导法、读议法。指导法通过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目标指导进行。要求教师需掌握较高的理论素养,每周应抽取固定时间(至少一节课)进行集中问题答疑,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读议法,即通过学生自学,创造平台让学生自主评议,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可以结合指导法共同进行,在自学基础上,先由学生相互交流、自主评议,最后由教师做出方向性指导,实现教育目标。

(3)有条件采用配乐、表演、展示法。古代礼乐不分家。因此,条件成熟应当在教学中结合游戏模拟、配乐情景剧、演讲讨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经典内涵,把握经典精神。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名人故居、博物馆、历史古迹等,通过实地体验式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

传统经典教育肩负着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伟大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经典教育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天瑜.中国文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解艳.试论传统经典和现代启蒙教育[J].辽宁教育行***学院学报,2010(2).

[4]钱淑云.浅议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其现实意义[J].观察思考,2010(4).

[5]顾之川.中小学经典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学院学报,2010(3).

传统经典文学范文5

关键词:诵读经典;传统文化;文化底色;语文素养

中***分类号:G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44-02

著名的特级教师黄玉峰老师说:“一个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怎么能算得上是一个中国人。”那么该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呢?经三年来的研究,我认为诵读经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诵读经典的意义深远,特别是在学生时期,诵读经典,更是意义深远。因为初高中时期,正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在这关键期,让学生诵读经典、诵读名篇佳句,能让学生感受文化内涵之深厚,领悟人生哲理之睿智,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养。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诵读经典的意义。

一、诵读经典,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生价值观

新加坡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实验。比较新加坡学生中偏好汉语的和偏好英语的华裔的价值观的,结果发现那些偏好英语的大学生,他们更注重现代性的价值观,而偏好汉语的华裔大学生,他们传统的价值观特点比较明显。这个实验非常有说服力——说明我们学习的语言,除了语言外,语言里包含的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因此,学哪个国家的语言,实际是在学这个国家的文化,接受这个国家的价值观。而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诵读经典能在诵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生价值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选入教材的课文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和人生价值观。学生在诵读这些经典课文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更重要的是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生的价值观。如《寡人之于国也》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曹刿论战》中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生于忧患?摇死于安乐》中的忧患意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的爱国精神;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洁洒脱形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精神;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这些民族文化精髓滋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奠定了学生的人生根基;正是这些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诵读经典,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青少年时期,正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能提高学生记忆力。如果这种记忆潜能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同样,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选择记忆内容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常要思考,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我们该让学生记住什么呢?难道就让学生记些流行歌曲、网络流行语吗?让学生记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不是更有意义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怎能把自己的阵地转让了呢?我主持《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后,自2009年提出的一个做法是:每天背一句古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七~九年级的文言文课文及诗歌。另外,要求实验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增加《三字经》、《论语》、《孟子》、《诗经》和唐诗宋词的部分篇目让学生背诵。刚开始实验教师带着疑虑说:“学生怎么可能背完?”经过一年多来的实验,老师们就惊叹学生的记忆力之强,一首古诗,学生用不了多长的时间就能够熟读成诵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学生的记忆力的提高了,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生对背诵产生浓厚兴趣,对背诵不再视为畏途,而是当作精神享受。诵读经典,

在学生的记忆黄金时期,在记住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典同时,提高了记忆力。

三、诵读经典,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五四时期诞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鲁迅、胡适、蔡元培、郭沫若、茅盾、沈从文、巴金、钱钟书、老舍、陶行知……这些大师都接受过严格的传统的私塾教育,大师们在儿童、少年时期诵读了大量经典著作,从而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他们大多又都在青年时期远渡重洋,接受了西方文明的熏陶。传统文化的扎实根基,西方先进思想的启蒙,二者融合,造就了三四十年代这样一批大思想家、大学者、大作家、大教育家。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我们为什么说“学贯中西”,而不说“学贯西中”?“中西”和“西中”同的是字,不同的是语序。语序不同,内涵却大不相同。因为只有有了深厚传统文化根基,有了深厚的本民族的文化底蕴,对外来文化(西方文化)才能融会贯通,才能把外来文化化为己用。大量的事实证明,少年时期没有打好文化经典的根基,就难以培养出第一流的人才。诵读经典,正是让学生像大师们一样,在脑中存储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为学生打下深厚的文化根基,积淀文化底蕴。

正因为如此,我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中开展了多样的诵读活动:(1)传统节日活动固定化:春节猜谜,端午诵读屈原,中秋诵读中秋。(2)用《弟子规》上班会课。(3)读“经”时间。“经”即经典。这些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诵读经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年来,实验学生诵读了不少的作品,在诵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陶冶,更重要的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诵读经典,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传统经典文学范文6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①   而经典诗文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经典诗文作品记载着中华儿女的人格与情感,是华夏文明的记录与写照。经典诗文中有真挚的友情与爱情,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有深邃的人生哲理,有淡泊洒脱的胸襟,有炽热的爱国心,有浓浓的思乡情。学***典,诵读经典,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的文化水平与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经典中感悟美好人生,养成优秀习惯,培养健全人格。

一、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研究的意义

(一)有利于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积极意义。指出:“领导干部要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促进人格完善、促进社会和谐的经典思想,是历经检验而流传下来的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保持民族性和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而经典诵读在引导青少年亲近经典的过程中,发挥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让高职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与古圣先贤直接对话,是我们探索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二)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新的角度、方法和策略

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高职学生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华经典历经时间考验,是中华文化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部分,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个人修养。经典诵读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提供了新角度和新方法,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与开展,也势必会促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进步。

(三)为高职学生健全人格、提升个人修养与道德水平提供支持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和谐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中华经典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对青少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升广大青少年的道德素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净化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在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研究,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全人格,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及道德水平。

(四)为高职学生就业以及职业生涯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而较强的创造精神、创新能力,良好的个人修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必不可少的,后者在学生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提高了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养成了良好的性格,培育了人文精神,在择业就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并能在职业生涯中受用一生。

二、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研究的方法策略

(一)将经典诵读教育纳入课堂

在高职专业中开设经典诵读课程,将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考核方案,这是高职经典诵读教育的基本保证。

首先,该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差异和独特体验。其次,必须面向高职学生,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渗入到高职学生的教育、就业和发展上来,使学生在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的高素质要求。再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该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根据以上要求,经典诵读课程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借鉴了高职专业课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整门课程设置了若干训练任务,比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展示诵读表演,每位同学***制作诗文手抄报一张,每节课要有学生展示诵读的环节,学习送别诗的时候创作一首送别诗,学习爱国诗歌的时候,制国主题板报等等。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小组共同完成任务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兴趣,教学方法上也是多种多样的,课堂上通过音乐伴奏来提高经典诗文诵读的美感;通过配乐演唱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诗文的记忆;通过场景描述来加深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情感体验;通过各种游戏和比赛来巩固和加强经典诗文的背诵和书写等等。在考核方式方面也做了一系列的革新,开始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和积累,重视学生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期末成绩也不再是一张试卷,而是由诵读技能和书写两部分组成,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整体水平。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这门传统的课程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形成教师爱教、学生爱学、师生共同诵读、共同探讨的教学场景。

(二)将经典诵读教育纳入社团活动

以课程为依托组建学生社团,学院先是组建了经典诵读社团,社团有自己的章程、每学期都有活动计划和方案,每周都有相关活动,将热爱经典诵读的同学团结在一起。或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或举办读诗会、或邀请知名专家讲座、或开展经典诗歌进社区宣传活动,社团的创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在诵读经典、传承文明方面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累计受益人数已达上千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国学经典辩论社、书法社团、国画社团等等,社团定期开展活动,使学生在读经典、说经典、写经典、画经典的过程中,让经典深入人心。

学院每年都会在“推普周”期间举办大型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有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诵读比赛,有以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诗文诵读表演赛,每年都有学生从中脱颖而出被推荐到省里参加诵读比赛,每年省里的比赛中都有学院学生获奖。此外,学院及各系部配合每年大大小小的传统节日组织各种诵读经典活动,把诵读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诵读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此外,诸如书法比赛、话剧表演、诗词接龙、“诗情画意”创作大赛等活动的开展,也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将经典带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经典诵读的学习过程变得自然灵动、活色生香。

(三)将经典诵读融入校园文化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05: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8546206344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传统经典文学精选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传统经典文学精选6篇.pdf

标签:传统   经典   文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