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艺术院校 科研平台 建设 管理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11
On Art College Rearch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U Xinzhu
(Sichuan Conrvatory of Music,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cultural reform, China's art schools become not only artistic talent and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ulture, but also for scientific rearch requirements are also ris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hift from extensive development to intensive development. Promoting artistic innovation institutions greatly enhance rearch capacity, it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but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institutions of art rearch platform still deficient, need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art academies rearch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ssues were discusd, and som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n how to strengthen scientific rearch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arts institution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arch platform to promote China's art schools, enhance the artistic innovation capability p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 art college; rearch platfor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广义的科研创作平台,是指教育或研究机构相关研究人员开展艺术科研创作的平台,是其施展科研创作才华、实现科研创作目标的特定空间和舞台。狭义的科研创作平台,则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进行科研创作的平台。目前艺术院校的科研平台主要有:与艺术学相关的重点学科、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艺术产品研发中心等。尽管从总体上来看,艺术院校为国家的艺术创新与开拓做出了诸多有意义的探索,为国家的艺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艺术人才,而且我国各级各类艺术院校都高度重视科研创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推动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艺术院校科研创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普遍存在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科研成果不够丰富、科研体系不够完善、科研人才相对缺乏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艺术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科研平台的建设、管理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院校的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进而使艺术院校在我国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实现科学、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点应当引起艺术院校的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1 艺术院校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科研平台的建设对提升高校科研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科研平台是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的基础,科研平台的建设整合了学校资源、打破了学科界限,成员之间学术、技能互补相辅,有共同奋斗目标,共同投入、共享成果,特别是针对艺术院校长期以来重表演轻科研的种种积弊和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氛围不浓厚的现状,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更应该引起艺术院校的高度重视。
(1)有利于优化艺术院校科研布局。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科研平台建设高度重视,但从总体来看,涉及艺术类科研平台还不多。在国家大力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艺术院校应当发挥自身的特别优势,加快建设科研平台,有利于艺术院校对科研工作进行更加有效的布局,特别是对于凝聚科研力量、推动艺术科研平台整体发展水平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艺术院校要从推动我国社科研究基础建设的战略高度,大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2)有利于推动艺术院校科学发展。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越来越深入人心,特别是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入,对于艺术院校来说,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制高点”,但目前我国艺术院校普遍存在“重表演、轻科研”的问题,而且也存在“重展览演出、以理论研究”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艺术院校在“新常态”下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院校只有大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才能使艺术院校形成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研究和创新基地,进而能够使艺术院校变成“人有我强、人强我专、人专我新”的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才能得以提升。
(3)有利于推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强化文化的继承、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同时要求高等院校要加强与文化生产创作单位的作用,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艺术院校作为艺术培养和创新的阵地和摇篮,必须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只要我国广大艺术院校都建立更多、更好、更具创造力的科研平台,能够使我国艺术院校形成科研创作的竞争力,进而能够使更多的优秀创作脱颖而出,这也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广大艺术院校应当在创建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推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科研创作人才。
2 艺术院校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重视不够。一些艺术院校对科研创作缺乏足够重视,导致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工作管理不规范。一些艺术院校对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工作还没有健全和完善的运行模式,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导致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工作无法深入开展。比如,个别艺术院校尽管也建立了科研平台,但由于教学、科研、创作的***书资源以及相关设备不足,导致无法形成有效的科研创作能力;个别艺术院校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导致科研平台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尽管有一些创作成果,但质量和影响力相对较小,无法体现科研创作的先进性。
(2)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缺乏支撑。艺术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主旨是学科内涵建设,不仅包含科研创作的建设目标,也包含创新型高级艺术人才培养的建设目标等。对于艺术院校来说,要想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工作,必须有强大的支持,目前一些艺术院校对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特别是从目前艺术院校科研队伍建设来看,很多艺术院校对科研队伍建设缺乏足够重视,对科研人员的管理仅仅局限于“校内”,缺乏“开放式”的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必然影响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的整体水平。
(3)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相互分隔。科研平台与科研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将科研平台与管理紧密结合,才能使科研水平上台阶。就目前我国一些艺术院校科研工作情况来看,科研平台建设与科研平台管理存在着相互割裂的问题,个别艺术院校尽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科研平台,但在管理方面缺乏持续性,导致科研平台是个空架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还有一些艺术院校没有正确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花了很多钱、很多精力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但由于科研力量比较薄弱,同样无法使科研创作取得良好的成效。这就需要艺术院校必须正确处理好科研科台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把握好投入产出,这样才能使科研平台发挥应有的作用。
3 艺术院校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1)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工作。由于艺术院校的特殊性,其科研与创作的是“艺术产品”,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艺术院校科研平台建设必须给予更多的重视,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这就需要艺术院校要把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布局中,制定相应的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规划,使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艺术院校要加大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的投入力度,既要建立相应的科研机构,又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保障,为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领导也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搞科研、出成果,形成全校积极搞科研的良好发展势头,进而促进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2)提高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支持力度。艺术院校的科研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科研平台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为科研平台发挥作用提供支持。在硬件建设方面,艺术院校要根据自身特色,将科学研究、艺术创作、艺术成果研发紧密结合,购置科研设备,把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对科研平台建设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同时还要把“资源共享”作为重要的模式,加强与兄弟院校院校的科研合作,尽可能做到“校校联合、校地联合、校企联合”,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资源作用。同时要大力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开放式”的人才观,对科研队伍的合理配备、资源的优化整合做出相应调整,以形成具有强大师资力量、拥有较高综合实力的艺术院校科研队伍。
(3)提升科学平台建设与管理的协调性。艺术院校要把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又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这就需要艺术院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科研平台管理模式,着眼于推动科研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可以实行“第三方”管理,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使更多的优秀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得以展现;还要高度重视管理制度建设,要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发挥艺术创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重大课题可以探索实行“项目领办”的方式。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艺术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但目前一些艺术院校在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方面还存在重视不够、投入力度不足以及相互割裂的问题,制约了艺术院校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这就需要艺术院校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原则,针对解决艺术院校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动改革、创新与发展,通过卓有成效的科研平台建设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娜.艺术院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4(1).
[2] 金立波.高等院校科研平台承载作用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8).
[3] 宋洋.高等艺术院校科研管理体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美术,2014(3).
[4] 尹海燕.艺术院校科研平台与学科建设融合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4(25).
[5] 张健.关于艺术院校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建设的思考[J].新美术,2014(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发达国家已越来越注重构建城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培育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并以科技创新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科技类应用系统不断投入使用,对于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提高科技管理效率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各系统建设时间不同、系统架构不同,系统相互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与共享,使之成为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的对现有应用系统进行整合,统一原有异构系统的数据,让数据流动起来,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整合平台,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1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背景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知识***,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着重大的转型,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创造和利用方式的优劣,日益成为决定国家科技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发达国家普遍把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的优化与加强作为强化竞争优势的一项国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把科技创新服务基础条件建设当作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科技创新服务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滞后与薄弱,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科技界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科技界一致的呼声。
2003年7月国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体系,2005年7月,国家科技部、***、***、***联合印发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在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和指导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得到了各级***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已有三十多个省、市***府的相关部门结合地方实际联合制定方案下发文件,启动了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许多地方***府也在科技计划中设立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并且还列入地方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2005年各市地也相继出台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相关***策,根据国家“十一五”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精神,各地市平台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国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务网络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又迎来了新的机遇。
2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科技创新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主要由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研究实验基地、自然科技资源保存和利用体系、科学数据和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等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以及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三方面组成。平台建设就是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的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1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是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渗透、交叉与综合的态势,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科研方式与创新模式。随着区域性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和科研手段的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对科技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科技基础条件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支撑科技创新的水平,是提高地市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前提,是确保科技能力持续积累和科技资源高效利用的客观要求,不仅对于支撑当前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将由于科技资源的不断积累,对未来竞争实力产生深远影响。
2.2 地市科技基础条件现状不能适应科技创新需求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企业会更多地涉及到科技文献、科技信息、共性技术和大型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的使用,并且这些科技资源在研究开发初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地市级科技基础条件比较差,无法满足这一方面的需求,影响了科技事业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多年来缺乏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专项资金,科研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和补充,科技基础条件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及试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布局,无法实现有效的共享。因此,整合现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加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开放共享的基础公共平台,是地市级科技创新工作的当务之急。
2.3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科技情报服务工作的基础,是科技情报部门服务科技创新的基本保障。科技情报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创新科技情报信息工作,服务地方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改变了情报信息服务部门过去传统落后的服务模式,使科技情报服务工作走向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和国内外科技资源,开展科技情报服务工作的新时代。
3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
3.1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指导思想。根据国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和各省市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相关***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以资源系统整合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市地级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和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有效改善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实现科技、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持续的、强有力的支撑。
3.2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原则。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重点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需求相结合,重点支持优势技术领域科研基地建设;发挥***府主导作用和调动各方积极性相结合,建立有利于多方共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机制;平台建设与其他科技计划相结合,加强平台建设计划与科技攻关计划等科技计划相互联动;统筹规划和阶段推进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特点,确定不同阶段的建设重点,积极稳妥、分步实施。
4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
根据国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市地级实际,平台建设分两步走,第一步主要以软平台建设为主,包括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研究实验基地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五大平台建设;第二步主要是利用前期软平台建设所提供的资源建立具有科技培训、科技成果孵化、科技成果交易等功能的硬件设施。
4.1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以科研单位、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为基础,组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开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数据采集,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4.2 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是按照“统筹采集、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分布服务”的原则,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整合集成科研机构、高校、公共***书馆、大型企业等单位现有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在互联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群。是机关团体,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知识仓库和数字***书馆。
4.3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按照“统筹规划、分散自建、集中检索、数据共享”的原则,开展科学数据资源调查,对在气象、测绘、水文水资源、地震、地质与矿产、医药卫生、农业、林业、资源环境、科学研究、科技统计等领域的科学数据进行整理、汇集和数字化建库,整合集成相关单位、部门、行业长期积累的科学研究、科学测试、科学监测、科学普查、科技统计等基础数据资源,加强各类科学数据的管理,构建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4.4 研究实验基地共享平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科研机构为依托,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聚集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的,在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遗传育种等优势高新技术领域,新建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形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流动开放、共建共享、高效运行的市级研究实验基地。围绕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重点科技攻关,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基础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科学技术问题提供科研保障,为提升支柱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4.5 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培养,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科技企业孵化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科技信息、成果转化、技术交易、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科技评估、科技咨询、风险投资和人才中介等方面的综合性、全方位服务。
5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效果和社会效益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项目实施后,可建立覆盖市地级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向社会传播科技信息和现代文明,为经济发展提供现代信息资源服务。
5.1 ***府机关单位可享受到免费的全文期刊、文献资源检索功能,可以在办公室或家中通过互联网***使用7000多种期刊和专利、论文等数据资源,为***府各部门提供***策信息、法律法规,调查研究、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等数据资源辅助服务。
5.2 为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成果、专利、以及找文献、找仪器、找项目、找资金、找***策、找专家、解难题、科技项目申报、企业技术需求信息等服务。为科技人员提供免费的期刊、技术资料、专利技术检索、***服务。给科研院所和企业减省了订阅大量期刊、资料的费用,同时也方便了科技人员,为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提供了技术资源保障。
5.3 通过平台建设可打造大型的网上公共***书馆,利用万方数据、同方知网、重庆维普等提供的海量数据资源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学习场所,为打造“学习型城市”,提高市民素质,创建文明城市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宁宁.搭建全新的科技创新平台.化工管理.2006年12期.
关键词:中小城市 科技创新 服务平台 建设 思考
中***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c)-0246-02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科技平台)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是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支撑。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发达国家越来越意识到加快构建科技平台的重要性,科技平台已经成为支撑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战略制高点、争夺人才、增强和保持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物质保证。
1 国内外科技平台建设现状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表明:发达国家都是科技基础设施强国。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府都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技平台建设。美国、英国、日本***府分别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了加强科技平台建设的重大举措。促进科技资源共享,为科技发展改善基础条件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大多数国家***府的共识。
我国***府自“九五”以来,进一步重视科技平台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平台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从局部试点到专项实施的历史性起步和发展。中央财***累计投入科技平台专项经费约29.1亿元,启动了42个平台建设项目,在国家层面推进了1.7万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的共享共用,面向社会开通了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初步建立起跨部门、跨区域、多层次的资源整合与共享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了重点科技资源的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带动下,各地已纷纷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平台建设措施。这些平台充分整合了离散在***府、科研机构、企业的各类资源,对构建科技保障体系,优化专业服务供给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效应。
2 中小城市科技平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小城市科技平台建设起步较晚,现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以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为代表类型的企业类科技创新平台;二是以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各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而以行业为代表的行业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则建立的较少。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整体水平相对薄弱,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全市层面的整体建设规划。科技平台建设没有形成整体部署,缺乏科学化决策程序,导致面上缺乏规划,盲目重复,在资源配置上多头管理,资源浪费。各主管部门批准组建的研发机构没有充分优化。
第二,缺乏高水平的研发机构。研发机构作为科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一般研发机构水平相对较低,缺少部级的高水平研发机构。
第三,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保障机制。通过法律法规保障科技资源共享和发挥最大效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而中小城市普遍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一方面,制约了已有科技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无法有效防止建设中不断发生的分散、重复行为。
第四,缺乏技术人才支撑机制。技术人才对于科技平台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他们在平台的持续运行中,从事着大量基础性工作,是当代科研团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对于科技创新平台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而中小城市缺乏技术人才的支撑保障机制。
3 中小城市科技平台的建设思路
3.1 建设原则
中小城市与大中城市相比科技资源相对匮乏,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府的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府引导与社会参与、资源配置与资源共享等各种关系。重点坚持以下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共享。加强对科技平台建设的统筹规划,各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协作,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打破部门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资源分散与封闭状况,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
(2)***府主导,多方共建。发挥***府在科技平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通过***策引导、资金补助等方式,积极引导和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对科技平台的建设热情,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技平台建设的合力。
(3)综合集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大学、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依托现有的企业研发机构、园区创新中心等资源,通过有效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科技资源的整体配置。
(4)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实际需求,立足产业发展特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体现地方区域特色,突出重点,试点先行,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有重点有步骤积极稳妥推进。
3.2 重点内容
在科技平台建设中应依托当地高校及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建设以下三大科技平台。
(1)科技研发平台。以提升相关领域建设水平为发展目标,组建和完善提升一批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由地方***府牵头,联合名牌院校、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加强集成配套能力和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形成具有带动性和辐射能力的共性技术开发推广技术支撑体系。
(2)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充分整合科技资源,以资源共享为原则,以重点骨干企业为成员单位,建立集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产品检测分析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探索实行***府主导,企业运行、市场运作的开放式公共服务模式。
(3)科技基础条件保障平台。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构建覆盖重点领域、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基础条件保障体系。对现有科学仪器设备及相关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科技信息共享数据库,科技成果、专利与技术标准等科技文献资源库,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4 对策与建议
科技平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基础。中小城市科技基础条件相对滞后、科技资源相对匮乏,无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还是新兴产业发展培育都需要有科技平台的强力支撑,科技平台建设对中小城市显得尤为迫切。为切实推进中小城市科技平台建设,建议如下。
(1)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平台建设的协调、咨询机构,建立部门之间有效的协调机制。建立由市***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平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科技平台建设办公室,负责对平台建设进行总体协调、统筹规划。
(2)科学规划,优化整体布局。充分发挥***府在宏观调控上的优势,站在各市高度整体统筹科技平台建设规划,建立有序分布的资源配置格局,有效协调不同方面的科技管理部门,进行科技平台建设。从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科技平台建设,推动跨部门、跨领域的科技条件资源整合和系统优化。
(3)加大投入,增强资金保障力度。在市财***预算中设立科技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统筹安排科技平台建设资金,建立稳定的财***资金投入渠道,使平台运行得到稳定的***府支持。在发挥***府投入主导作用的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激励机制,运用市场力量吸引社会团体、企业、个人以及国内外投资者共建共享科技平台,形成以***府投入为引导的多渠道投入格局。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4)评估监测,完善***策法规体系。加强平台建设的科学决策和监督管理,建立评估监测机制和相应的保障系统,确保平台高效运行。宣传和弘扬科技平台共建共享的理念,提高社会公众享有使用平台资源和参与科技创新的意识,促进科技平台的开放共享。针对不同平台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完善和健全平台建设与运行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平台评价制度、建立评估监测信息汇集与分析系统,逐步形成评估监测信息工作网络。
平台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科技平台对中小城市挖掘科技资源潜能,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科委.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Z].
[2] 国家科学技术部,等.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Z],2004-06-02.
科技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科技平台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科技创新能力增长的载体和基石。依托于现有科技平台,热科院在项目申报、成果产出、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良性循环,平台在体制及运行机制的管理上成效显著。但从总体上看,热科院科技平台建设仍然相对滞后,整体水平还相对不高,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1高层次、高水平科技平台数量不足。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热科院部级科技平台有7个,而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部级质检中心和部级科学观测实验站等部级平台均空缺。2平台发展目标、定位、研究领域和方向需要进一步明确。虽然绝大多数的平台定位清楚,发展目标明确,但部分平台定位模糊,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等方面,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导致一些低水平研究重复。例如,热科院天然橡胶加工科技中心与海南省天然橡胶加工重点实验室,热科院热带微生物研究中心、热科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研究中心与海南省热带微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筹存在部分研究内容重叠现象。目前,在热科院现行的考核评价机制中,有大部分内容针对的是单位、个人,奖励的是个人、科技成果、科技论文、学术专著等,而涉及科技平台的考评机制较少,导致依托单位和平台的负责人、平台的科技人员的责、权、利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重申报筹建,轻运行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运行效率低下。最根本的理念是开放、共享、合作和交流。但从目前科技平台运行情况来看,总体偏弱,如许多科技平台没有开放课题,与其他科研单位合作的研究课题较少;在学术交流上,针对平台的特定研究领域、研究方向邀请高水平专家来作学术报告的也较少。即使同一个平台的科技人员,学术交流或共同研究科学问题的也较少,没有形成团队力量。
加强科技平台建设的建议
1系统化布局科技平台,进一步完善平台体系建设。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组织专家或院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分析研究,科学化、系统化地进行科技平台布局,提出在哪些学科、哪些领域里要新建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支撑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使科技平台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科技平台体系,在热带农业研究领域处于优先地位,进一步提升热科院的影响力[7-8]。2积极申报部级科技平台。围绕热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立足热科院现有的人才队伍、学科优势和科研积累,通过整合各种科技资源,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根据部级质检中心和部级科学观测实验站的要求,对照现有的质检中心和观测实验站的条件、研究基础和水平,找出差距,有针对性地提升质检中心和观测实验站的条件和研究水平。同时,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孵化出部级质检中心和部级科学观测实验站。3拓宽平台申报渠道,提升平台研究水平。对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观测站,要积极谋划,确保现有实验室和观测站的建设,提高研究水平和核心竞争力[9-10]。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建设有潜力的省级、院级的科研平台,提升条件和研究水平,使其在下一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观测站申报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尽可能争取更多的部级重点实验室和观测站,使热科院热带农业科技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对其他各部委和地方***府设立的部级平台,积极组织各单位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申报书、建议书,尽可能争取更多的部省级平台。1根据各级各类平台的属性,制定科学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通过调研、引进、集成其他科研院所的平台评价机制中的有益元素,针对热科院科技产出的特色,建立科学的评价原则、评价框架和评价指标,选择适宜的评价模型,综合各指标权重,尽快确立适合热科院科技平台的评价机制[11]。2根据现有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平台考核纳入单位、科技人员的年终考核。一是通过明确各平台“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确定“十二五”期间各级各类平台需要完成的量化指标和年度指标,依据这些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二是明确各平台科技人员“十二五”期间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年度任务,依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3优先支持以科技平台为依托的项目和奖励申报。在项目立项、项目申报过程中,尤其是在申报较大的项目时,优先考虑依托科技平台,按平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整体打包申报。以项目带动科技平台建设,以项目促进科技平台合作交流,提升科技平台的研究水平。此外,在成果报奖、奖励等方面,优先支持依托科技平台申报的科技奖励,促进科技人员为科技平台建设发挥作用;在条件建设和配备方面,也要重点向科技平台倾斜,尤其要保证省部、部级重要科技平台条件建设。根据热科院科技平台的科学评价体系,在各级各类科技平台中评选出2~3个优势科技平台,对其进行重点支持。这些优势科技平台的设立,将起到示范标杆作用,使各级各类平台形成良性竞争,促进科技平台的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升。整合现有各类科技资源,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共享共用,提高利用效率;建立学术交流的促进和激励机制,如根据各平台的研究领域(方向,有针对性地制订年度学术交流计划,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依托平台实行人才聘用制,引进高水平人才,不仅是高质量完成科研任务的需要,也是提升热科院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际合作交流的需要。可以以设置流动编制的方式,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客座研究员和访问学者,支持有相关研究的优秀学者以博士后的方式进入科技平台开展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合作研究、特聘研究员等方式大力引进在相关专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依托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凝聚国内外领先或特色鲜明的学科群体和科研团队,为优秀学术团队的成长和不同学术背景的高水平学者之间的交流提供支持,为国内外合作和交流提供广阔的平台,不断提高热科院科技平台的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
本文作者:黄华平王家保陈卫***魏玉云李海亮徐兵强工作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开放实验室 实验平台 科技创新
0、引言
迈普公司是中国主流的路由器供应商和网络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全系列路由器产品和IP语音、信息安全、综合接入、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在网络核心交换设备领域具有优势,是重庆邮电大学的董事单位之一。重庆邮电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特色突出、优势明显。
(1)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建设能同时提高迈普公司和重庆邮电大学网络技术领域的科研水平。网络技术是重庆邮电大学特色优势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迈普公司合作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共同进行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在网络技术领域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与迈普一起加快科研成果的产品化进程,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2)平台的建设能有效提高迈普公司在信息产业领域的声誉。作为重庆邮电大学的董事会成员,迈普公司在重庆邮电大学建设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对于迈普公司及其产品在当前的信息产业领域都会产生一系列较好的影响,并以高校资源作为公司业务拓展的一个重要渠道。
(3)平台的建设对重庆邮电大学网络工程领域的核心教学能力和创新实践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建设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教师可以和一流的网络设备厂商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跟进国际上最新的网络技术,提升网络工程创新实践和教学能力。
(4)平台的建设将改进网络工程专业的就业能力。平台的成功建设,将在网络工程专业领域持续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人才,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随着培养学生工作的开展,毕业后的学生将为学校和公司带来很大的潜在发展动力和市场。
(5)平台的建设将促进双方横向课题的合作和纵向课题的申报。平台提供的基础环境,将为学校和公司在网络行业提供更多的机遇。通过横向课题的深入合作和开展,其中遇到的问题也可通过申报***府对应的项目资助,以进一步推动平台的研究工作。
1、实验室建设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技术成为了人们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应面向本科和研究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实验环境,开展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
1.1 建设目标
为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学校现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与迈普合作,在网络核心路由器和交换设备等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培养并锻炼一支人员结构合理的网络工程领域专业研究队伍,为迈普公司培养对应的网络工程师。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充实学校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培训,增强学校与业界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地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与发展。
将平台建成一个高水平的综合科研开发、创新实验、专业实验和专业实训的平台,在平台上运行多种研究应用系统,使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成为满足不同层次教学需要的、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成为迈普公司新产品研发、科技攻关、技术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等的核心依托。
平台将在网络工程实验平台现有的基础上,建设以高速核心路由器和交换设备为基础的网络技术研发环境,形成带动研究生、本科生创新实验的创新平台,丰富部分网络基础实验环境,提高学生在网络方面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可利用平台的相关设备和形成的科研成果等进行实践教学,避免以往教学过程中的原理化、抽象化的教学形式。另一方面,在深入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相关的网络知识基础上,学生可通过在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提供的创新实践环境,进一步培养网络工程的核心设计能力、管理能力和安全部署能力。
1.2 建设计划
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研究平台、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队伍3个方面。
1.2.1 研究平台建设
联合实验室将建设网络协议安全和优化技术研究、高速(万兆)网络系统测试、网络行业应用解决方案3大平台,针对高端网络路由器、交换机、网络接入等目标产品,设置路由器配置、高级网络组网、网络设备研发等研究模块。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总体架构如***1所示。
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作为企业与学校的共建科研基地,一方面作为企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基地,具有如下功能:
(1)作为计算机网络方向的研发中心,围绕迈普的研发需求,组织团队开展技术攻关研究,通过与企业合作,服务于地方。
(2)作为创新实验室,支持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特别是网络工程专业)在组网技术、流量分析、协议分析、网络管理、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创新实验和实习实训。
(3)可以结合迈普公司的产品、系统,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对外技术培训和服务,支持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认证考试。
(4)以导师制方式,完成对选拔学生在本领域的创新类实践活动的辅导和参加各种网络大赛,争取创建“MAIPU杯”网络技术大学生挑战赛等。
1.2.2 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依照“强化基础训练、着力能力提高、实现综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总体改革思路,建设和完善以综合设计、工程实训和创新拓展为主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实践内容主要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科技活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培训。
(1)综合设计类实践:提供主干网络和核心网路中的路由器和交换机部署和配置、IPv4和IPv6、MPLS、***等网络互联、网络安全方案设计和部署、路由算法设计验证等,训练网络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
(2)工程实训类实践:提供无线环境组网、VoIP系统应用、网络系统测试、网络应用程序开发、项目管理等实习实训环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面向迈普公司提供订单式的培训服务。
(3)创新拓展类实践:提供个性化创新实验环境,结合网络发展和实际应用,以科技活动、课题研究等形式为主,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该类实践主要采用导师指导团队形式[4]。
1.2.3 专业队伍建设
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不仅有利于指导学生完成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迈普重庆邮电大学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的建设,在现有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和引进,促进科研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勇于创新、人员稳定、能实现优质教学和高水平科研的教师队伍。
1.3 建设内容
1.3.1 科研平台建设
平台面向网络核心交换设备以及IP语音、信息安全、综合接入等方面,主要包括3个部分:网络系统研发平台、高速网络(万兆)系统测试和实验平台、网络应用开发。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架构如***2所示。网络系统研发平台主要提供高速核心路由器和交换开发和网络设计的基础设备,支撑科研和研究生创新实验。网络系统测试平台主要解决在高速网络环境下,完成流量、稳定性、安全等测试实验,也包括无线测试、网络运行测试等。网络应用开发可以提供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平台需主干路由器8600和主干交换8900两套构成主干网络结构,MP7500核心路由和MP6800核心交换机两套构成核心层接人,MP7200接人层路由器两套和$3000/$4000系列接入层交换机3套,WA2000无线路由l套,FE21智能机架根据实际情况配置,2700/3700系列路由完成最后用户的接入层路由,并配置适当的网络安全设备(网络防火墙等)2套。为了更好地完成创新实验,将配置VoIP协同通信软硬件2套,MP2100一体化路由器2套。作为学生和教师的研发和实验场地,将另外配置若干不同类型网络工作站。
1)网络系统研发平台。
网络系统研发平台侧重于围绕迈普的研发需求,组织团队开展技术攻关研究,解决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同时将科研成果公开部分转为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支撑研究生和本科的创新实验需求。网络系统研发平台结构如***3所示,网络系统研发平台需要的主要设备清单见表1。
2)网络集成测试平台。
网络集成测试平台就是在已经有网络实验室的基础上利用专业网络测试仪器等专业网络测试设备搭建各种实际的网络测试环境,让学生和研究人员通过在实验室内对设计的线缆、网络拓扑、网络设备配置等进行测试分析,从而直观、全方位地了解各种网络设备的操作及其应用环境,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理解,提高网络故障维护与诊断实战技能,并可在此平台上进行科研开发。
网络集成测试平台侧重于部件、设备和网络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和调优,训练学生的组网和网络系统测试能力。网络集成测试平台所需的主要设备清单见表2。
3)网络应用开发平台。
网络应用开发平台通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语音模块、服务器、网络存储等网络设备提供真实的网络环境,可以让学生亲自搭建网络、亲自动手调试、配置网络,从而让学生直观而全方位地了解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环境,真正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通过实验室中的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而且在网络实验室中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些都会成为他们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网络应用开发平台旨在提供开放的创新实验环境,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意识,并且具有一定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力的全面发展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在网络上可以开发许多应用和服务,如视频点播、可视电话、电子邮件、web浏览、地***服务、上网卡、机器人、移动商务、即时信息、游戏等。学生可以结合网络通信、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和服务需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选题并制订实验计划,提出设备需求,***分析和实现,并撰写技术报告,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技术运用、团结协作和攻关能力。
1.3.2 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验室将围绕网络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系统测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等实验模块的建设,改造和新增实验项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拟增设或改进一些主要综合、设计型实验内容。
1)本科实验。
本科实验要求掌握有关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互联技术、协议工程、网络管理、信息安全、多媒体通信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原理和技术,具有对信息网络进行实际操作和维护的能力。拟增设或改进的主要综合、设计型本科实验内容见表3。
2)研究生创新实验。
研究生创新实验要求学生能够全方面地熟悉网络技术,并掌握当前先进的前沿技术,成为技术全面型的网络专家。拟增设或改进的主要综合、设计型研究生创新实验内容见表4。
3)面向研究的实验项目。
面向研究的实验项目以研究为主,通过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进行跟踪和研究,并应用在所搭建的网络上。拟增设或改进的主要综合、设计型面向研究的实验内容见表5。
1.3.3 专业队伍建设
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的建设实施对教师的学术、教学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地跟踪技术前沿,参与实验教学改革。为了进一步提高团队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我们将充分发挥团队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提高,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渐形成一支凝聚力强、层次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团队。
同时,加强与电子信息、软件产业领域知名企业的联系,与惠普、富士康、甲骨文、IBM、Intel等企业紧密合作,了解产业动向和企业用工需求,聘请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建设和实验指导,通过校企共建,补充教学资源,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成果
平台建成后,在网络协议,设备外观,网络功能等方面每年产生专利2~5个,产品雏形1~2个,专利和产品通过双方协商,可共享或独享;5年内争取联合申报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1项;联合申报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每年1~2个,提升了迈普公司在***府和市场的影响,学校在网络工程领域的影响力度;每年针对迈普公司需要,为不同行业的网络应用提供有针对性的网络解决方案2~5项,培养对口的具备高级应用和设计能力的研究生3~5名,培养对口的具有基本网络部署和管理能力的本科生20~40名。
2.1 服务社会
通过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的建设,能够发挥重庆邮电大学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和人才优势,促进产学研合作,适应国家和重庆市战略信息产业发展和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对信息人才的需求。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不仅服务于重庆邮电大学的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还为迈普公司在信息产业领域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提供了直接有效的帮助。
2.2 行业影响
重庆邮电大学和迈普公司通过该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的建设,可以各自发挥在科研生产平台、测试试验环境、研发团队、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共同提高在行业内的影响,促进重庆邮电大学和迈普公司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推广,争取建成重庆市重点网络工程技术中心。
2.3 人才培养
通过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的建设,将面向学校计算机、通信、控制、管理等学科的22个本科专业,同时服务于研究生培养和社会培训。当然,该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将承担迈普公司的员工培训和科技项目实验研究等一系列的工作。在软硬件设施和实验内容上给学生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空间,改进和新增综合性、设计性、创新型实验项目200余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协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建成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关键词:科研创新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状;重要作用;展望
为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家提出建立创新型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哈兽研”)响应国家号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这一重要途径实现目标。科研创新平台从广义讲,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和实现技术变革的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1]。近年来,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扩大,覆盖领域不断扩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科研设施与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前提下,以及增加对科研经费投入的背景下,哈兽研利用科研创新平台聚集先进的实验设备、优秀的科研人员、精湛的创新团队、良好的科研项目、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开放的学术氛围为孕育科学灵感、催生原创成果提供了无法替代的优越条件。研究所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本单元,是国家科技创新任务承接和创新成果实现的核心骨干。研究所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基地,新产业培育发展的源泉,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是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主要力量[3]。哈兽研作为兽医学科的“国家队”,从战略高度、体制层面统筹布局,促使资源合理建设和布局,实施并建设一系列重大的科研创新平台,在此平台上已向国际、国内不断展示和增强哈兽研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哈兽研实现转型升级,让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产生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效益。
1哈兽研科研创新平台发展现状
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布局、管理和运行不仅需要前瞻性、全局性和观念性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各级部门给予的系统性、持续性经费支持。目前,依托哈兽研的主要科研创新平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下简称“生物安全实验室”)
世界各国纷纷加快争夺烈性传染病病原研究的制高点,不断增强科技实力,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先后投巨资建设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哈兽研一直致力于有效地控制烈性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病防控研究,2013年,在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大力支持下实施并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原则,在201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能够研制储备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拉沙热、尼帕病毒性脑炎、裂谷热和西尼罗热重组***苗,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动物***病与公共卫生的防控能力和水平,提高哈兽研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1.2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于1986年批准建设,1989年对外开放,是兽医学领域最早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及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3]。重点实验室在发展的26年间,以兽医领域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为导向,增强动物***病诊断、***苗创制科技储备和病原学原始创新能力,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在科学前沿探索中具有创新思想,满足国家重大动物***情预警预报国家安全需求,尤其在禽流感研究关键技术创新方面成就突出,在畜禽疾病流行病学科学数据、资料和提供共享服务方面为国家动物***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3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其利用哈兽研具有的先进技术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破除了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把具有完整、***知识产权并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科研成果用合理的企业组织化形式实现产业化,把不断进步的技术成果连续地变成产品,激发科研人员紧盯市场需求开发并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研制适合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动物用诊断制剂[4]。
1.4国际联合实验室
哈兽研建立了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哈动物传染病研究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14年,实验室依托单位与国内4家单位联合承担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与哈萨克斯坦塞夫林农业技术大学共同建设“中哈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及教学示范基地”。2014年12月,实验室依托单位与哈萨克斯坦塞夫林农业技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启动联合实验室建设,以此平台为载体,开展人员培训、教学示范与合作研究等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实验室开放交流、对外合作的职能,为中亚国家动物***病防控提供支持。
1.5CNAS认证动物***病诊断与技术服务中心
哈兽研动物***病诊断与技术服务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成为我国动物***病检测领域首个获得认可的国家检测实验室。该中心现经CNAS授权检测的项目有14项,涵盖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等方面。据了解,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制度已经融入国际认可互认体系。此次获得认可,标志着哈兽研动物***病诊断与技术服务中心具备按有关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所获得认可项目的检测工作,同时,也将得到与CNAS签署互认协议的国家与地区认可机构的认可。
2哈兽研科研创新平台在研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1汇集了一批优秀人才
哈兽研科研创新平台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和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开展学科前沿研究,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在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又为兽医领域培养和孕育了具有创造力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的青年学术骨干,培育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国家自然基金优秀创新团队1个,享受***特殊津贴1人,“杰青”1人,“优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2013年“Nature十大科学人物”1人,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人。这些人才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实验室近年人才建设取得的成效,提高了实验室的学术、社会影响力。
2.2培育了一批优势学科
优势学科建设是一流研究所建设的重要指标,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5]。哈兽研坚持建设科研创新“硬”平台,培育了兽医研究领域的优势学科,建成了禽流感、禽病、猪病和人畜共患病优势特色学科,承担重大项目的攻关,进一步发挥了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这些优势学科的科研人员,研制了阻击禽流感大暴发的禽流感***苗、畜禽高效快速方便的诊断制剂,以及小反刍兽***、布氏杆菌病的******苗和诊断试剂等自主创新成果。在中国工程院开展的我国20世纪重大工程技术成就的评选活动中,我国动物医学领域评出的四大成就(“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苗”、“猪瘟兔化弱毒***苗”、“牛瘟绵羊化山羊化弱毒***苗”和“牛肺***兔化弱毒菌苗”)均为哈兽研研制。
2.3组建了一批创新团队
根据科研创新平台发展目标、方向和任务的需求,组建了优势突出、组织高效的创新团队,如禽流感创新团队、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创新团队等,形成了高水平的兽医领域科技智库,为促进国家发展进行了高质量的咨询工作,并使科研内容、研发产品差异化战略得到不断优化。今后将从基础研究服务应用研究的实际需求出发,以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这一高端科研平台的作用,使其有效地支持研究所的发展壮大,为产业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2.4产出了一批重大成果
强调:“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的资助下,消灭了牛瘟、牛肺***,控制住了马传染性贫血病的蔓延,在“***”攻关、禽流感阻击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另外,承担多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任务,造就了一批勇挑重担、攻关创新的团队;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国家自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同时,利用生物安全实验室对国际上出现的新发行传染性病原进行操作,摆脱了国外技术垄断与控制。哈兽研科研平台的科学建设和经费投入,使科技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为核心技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保障[6]。
2.5积累了一批宝贵经验
利用科研设施平台积极开展前沿问题探索,促进学科交叉与应用研究融合,进一步推进平台的开放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7]。哈兽研运行的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和动物***病远程诊断平台,可以在关联单位内访问,并能预约使用大型仪器,还能进行动物***病现场的远程诊断,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在其他方面,鼓励科研人员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流动和跨地区流动,摒弃狭隘利益观,对科技创新给予最有力的支持和资助。
3研究所科研创新平台发展展望
3.1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运行水平传统观念
认为,科研活动是科研人员进行的创新活动,科研管理人员只是为科研活动提供一些服务性质的行***事务工作,殊不知,只有加强科研管理,才能促进科研活动健康地发展,其效益比简单地增加科研投入更具有现实意义[8]。哈兽研运行了多个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实现网络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定期举办操作培训,提供技术指导,尤其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严格监管和规范处理。同时,行***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培养,转变工作方式,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协同工作意识,坚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不断提高对科研活动规律的认知度。
3.2强化评价体系建设,完善科学评价方式
目前,存在评价指标简单量化,评价主体单一、体系不完善,科技评价的监督手段欠缺等问题。建议在评价体系中,不能过分注重科研人员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级别,应重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成果转化对社会的贡献,采用第三方评价机制,扩大社会公众参与和科技评价的范围,避免一些科研人员出现急功近利乃至科研不端行为。
3.3注重人才团队建设,激发创新活力
探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加强科技领***人才、拔尖人才培养,确立“领***人才+骨干群体”的建设模式[9],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创新拔尖人才引进机制,把一批中青年拔尖人才放在关键岗位和重大任务中磨炼,培养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骨干队伍,带动团队发展。探索和发现是现代型研究所的强大动力,要保持科研的领导地位,不仅需要创造性科研人员也需要杰出的行***人员,必须承认行***人员的重要作用并给予其充分的支持。行***人员可以独自或与人合著发表成果、参与实施实验和调查、管理实验室、培训学生和研究人员、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开发网站和其他工具等[10]。
作者:张艳禾 刘 爽 刘益民 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2.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
参考文献
[1]崔君红.进一步加强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思考和建议[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5(1):2-6
[2]高建芳,方萍.现代科研院所科技条件建设需求及发展趋势分析——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5(4):21-24
[3]熊明民,刘建安.加强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3(3):17-21
[4]张金凤.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促进学科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8):236-238
[5]郝新保,苏群豪.从中美两国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我校科研平台建设[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99-101
[6]徐仕刚.重点实验室管理创新初探[J].科学与财富,2015(6):367
[7]胡远艳.科研创新平台在开放实验室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17):140-141
[8]马先明.基于开放实验室平台提高工科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2):100-102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05: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8545376344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精选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精选6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