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控制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轨道交通伴随着城市发展快速扩张。迄今为止,我国已有30余个大中城市初步建立了轨道交通,部分城市新建,大量城市拟建规划中。大量投入使用的轨道交通一方面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另一方面也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自我国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以来,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及不足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企业,其对于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探索均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绝大部分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都是单向的、观点性的,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也就难以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和实际价值的操作方案。从现阶段我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层面看,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基本都设有三级安全管理模式,即设立一级安全管理委员会,隶属于地铁公司总部,设立二级安全领导小组,由车辆、维修、车务等专业部分管辖,设立基层安全员由车间、班组管辖。其中,安全管理委员会是最高领导机构,地铁公司总部的安全管理网络包括总部领导、部门领导、车间领导、安全监察员,车辆、维修、车务等生产部门设置专职安全监察员岗位,并指定安全监察室为常设部门。2.我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虽然很多城市实行了轨道交通三级安全管理,但仍然不能避免轨道交通事故的发生。就目前来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故主要有两类,即一般性事故和险性事故。一般性事故的起因主要是乘客,乘客若未能按照安全乘车规则乘坐就有可能引发一般性事故,险性事故的起因则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疏忽。本文将人、设备、环境作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将管理缺陷作为事故的间接原因,以布尔代数原理为基础,借助事故树的条件或门,得到如下公式:T=X1(X2+X3+X4)=X1X2+X1X3+X1X4式中,T——事故;X1——事故的管理原因;X2——事故的人为原因;X3——事故的设备原因;X4——事故的环境原因。在上述四个因素中,任何一项因素都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所联系。但观察得出,管理因素同其他三项因素不同,其能够制约其他因素,人为原因、设备原因、环境原因三项因素中的任何一项同管理因素相结合都会导致事故发生。也就是说,即便其他因素没有问题,只要管理存在混乱、缺陷、失误,同样会导致事故发生,使人与设备均暴露于不安全状态下。由此可见,管理问题是各项影响因素中最关键的,其直接关系到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在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产与安全脱节。个别员工以及部分一线生产部门对安全工作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总认为安全管理是安全员、监察员、领导层的事,这使得地铁运行无法同安全管理紧密结合。轨道交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安全管理对于生产运营的意义重大,企业理所应当将其作为生产管理的重要部分,使其同生产运营一同发展,即实现系统安全管理。(2)对安全问题的处理不全面、不彻底。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安全管理部门不能按照既定的系统、结构、功能追溯原因,也不能将安全问题与管理工作相统一,轨道交通安全管理长期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3)没有抓住信息流进行安全指导工作,安全管理的总体思路仍然以静态管理为主,这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在变化的环境中,安全管理需要依靠信息流,其不仅能够反映以往重大事故的信息及历史经验资料,还应包括及时收集的运营过程中的安全信息,这样才能方便安全管理人员对轨道交通运营实现全过程动态控制。(4)安全管理日常工作的重心仍停留在“事故处理”上,缺乏“事故预测”。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应从“事故处理”转向“事故预测”,即更加注重事前的安全因素评估、预测上,而非事后的原因追查。(5)近年来,轨道交通路网规模越来越大,这也使得安全管理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规章制度、人员的变化也陆续发生,这些变化如果不能拿出应对措施,极易产生管理漏洞。就目前来看,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仍存在安全考核不到位、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安全标准和制度进行修改、补充或重新制定。
二、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行机理
建立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树立正确的认知,即澄清以往的错误认识,抛弃安全管理系统属于运营管理子系统的理念和思维。事实上,安全管理系统是针对生产运营系统本身而言的,其目的是解决安全问题,并非是由生产系统分离出的子系统。我们要在这一认知前提下,对与生产系统密切相连的安全系统进行改造,对其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处理。这里的安全系统同生产系统是有机整体,其是由与生产系统相关的若干因素共同构成的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中心任务在于对生产运营的安全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控制论理论下,安全管理是多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中,事故属于被控制对象,本文的研究重点即为事故的控制。整个安全管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生产系统安全系数,减少因安全因素不稳定造成的事故。从安全管理系统的角度来讲,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系统需要在获得安全信息和影响安全管理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管理目标,并将目标按照管理层次进行分解,从而制定出分层实施计划和整体计划。计划制定后,要由安全执行机构予以落实,***门需要对生产管理系统中出现的信息进行监督和反馈,并依据其具体情况对安全状态进行评估、控制。一般来讲,安全管理系统对生产运营系统的功能主要反映在以下两条路径:一是微观控制反馈回路。这一功能路径由“安全状态检测”、“安全状态调查”、“隐患处理”、“组织实施”等一系列环节组成。其中,“安全状态检测”和“安全状态调查”能够对当前生产运营的实际安全状况进行反映,“隐患处理”和“组织实施”能够控制人、设备、管理、环境等因素。二是宏观控制反馈回路。这一功能路径包括“安全状态检测”、“安全状态调查”、“原始信息收集”、“安全状态综合评价分析”、“人员安全培训与教育”、“设备更新改造”、“环境改良”、“管理制度与方法完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等环节。这一路径能够评价、预测整个生产运营系统现在或未来的安全状态,并针对其安全状态调整安全计划以及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
轨道交通安全体系包括保证系统、控制系统、信息系统,这三项系统是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前提和根本,能够为整个体系提供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1.保证系统。保证系统具体包括组织保证、制度保证、教育保证。1.1组织保证。安全管理需要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积极有效的配合,这样方能实现管理制度、管理计划、管理决策的落实。这种配合不仅需要部门间的横向配合,还需要纵向上的承接与联系。1.2制度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其体现了全面管理的思想。具体到轨道交通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以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实施细则的,这能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每个岗位都有一个明确的安全责任。该责任制的横向涉及每个生产运营与安全管理部门,纵向涉及最高管理者到基层作业人员。1.3教育培训。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能够科学开展的重要保障,积极有效的安全教育能够使职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掌握与环境有关的工作常识,避免产生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值得引起领导层的重视。2.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按照预先计划和标准,对被控制过程中发生的实际值和计划值进行比较、检查、监督,并对差值进行引导和修正,以确保主体在变化的环境下实现目标。就目前来看,我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仍处于事后管理阶段,即单一反馈控制,其是一种“问题型”的管理方案,管理者只能在出现事故或有事故苗头后采取防范措施,这远不能适应当前轨道交通路网规模的扩大化需求。因此,构建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就需要将前反馈和后反馈相结合,做到超前控制,针对运营系统本身的属性和变化制定管理方案,在出现可能影响安全运行之前就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干预,并采取必要措施。具体来讲,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目标确定、安全涉及、过程控制、事故处理四部分。2.1目标管理。安全目标值的确定应当根据轨道交通的建设时间、使用情况、安全状况等统计数据或指标,同时也要参照国际同行业标准,尤其是先进企业的安全目标值。目标值一旦确定不可随意更改,且要下放分解到公司、车站、中心枢纽等各部门,落实到岗位。2.2安全设计文件。控制系统所包含的安全设计文件主要有:(1)员工信息、事故资料;(2)安全管理目标;(3)安全管理组织;(4)安全生产策划;(5)安全保证计划;(6)运营现场与安全控制;(7)事故隐患控制。2.3过程控制。生产安全是由一系列过程组成的,过程控制能够通过生产管理各个阶段的安全检查结果反映全系统的安全状态,帮助安全管理部门根据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对安全进行评价,做出决策,制定改进方案。2.4事故处理。事故处理事控制系统的最后分支,事故调查、分析、处理中形成的经验是安全制度设计、安全计划更改的重要依据。3.信息系统。建立性能良好的信息系统能够为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辅助管理活动。3.1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内容。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信息系统应当包括如下内容:(1)利用生产管理信息网络对安全信息进行准确收集并传递到各级管理层和各部门;(2)建立安全统计分析、事故档案管理、隐患控制系统、安全责任系统等子系统;(3)建立计算机分析辅助系统;(4)建立安全管理办公自动化平台;(5)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3.2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中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1)隐患子系统,功能为收集隐患情况,对风险进行分析、分级、归类;(2)安全责任子系统,功能为记录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统计和评价安全监察员反馈的各种信息;(3)安全统计分析子系统,功能为收集日常运行报表,建立安全生产计划表;(4)事故管理子系统,功能为归纳、整理事故的数据、文字以及轨道交通相关***纸、法令、技术规范,方便随时调用;(5)安全档案子系统,功能为收集各级安全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情况,记录安全教育情况。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由保证系统、控制系统、信息系统组成,保证系统是安全管理的前提,控制系统为核心,信息系统则是保障。任何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理念或是模式的推行都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改进中,人们将继续探索,新的理论也将不断完备、充实。
参考文献:
[1]崔艳萍,唐祯敏,武旭.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5):95~98.
[2]李毅雄.应用系统原理提高地铁安全管理水平[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地下铁道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81~483.
[3]王德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地下铁道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84~486.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性,初步危害分析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设计建造时采用了许多安全措施来保障安全运营,但由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复杂性,在实际运营时涉及安全方面的问题仍然非常多。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具体实践层面,均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处于零散状态[1]。本文采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管辖的轨道交通系统进行了安全性分析,为开展系统安全管理、事故预防、项目改造的时间与资金计划等提供决策依据。
1 安全性分析与评价方法
系统安全性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也是安全性评价的基础[2]。系统安全性分析方法目前提出的有数十种之多。我国应用较多的是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类型影响分析、因果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等。系统安全性评价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风险评价、层次评价、模糊评价等,及一些分析方法附带的评价功能。采用这些方法进行系统安全性分析和评价的主要是采矿、化工等行业。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分析,由于缺乏可借鉴的资料和规范的统计数据,并且目的是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采用初步危害分析对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和评价是比较合适的。
初步危害分析通常是系统安全性大纲中所执行的第一种安全性分析方法[3],它包含了危险源的分析和评价。初步危害分析最好是在系统进行技术设计时就开始进行,这样才能减少系统建成后因为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或各类事故频发倾向而必须进行改造的费用。但由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设计、建造和运营时,没有编制和执行系统安全性大纲,也没有进行过各种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评估,所以对已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初步危害分析也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
2 初步危害分析
初步危害分析(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简为pha)也可译为预先危险分析,是一种事前归纳方法,是从各种局部单元的危险状态归纳出最终的潜在事故和事故的严重性。pha的主要目的是:①确定系统中危险单元、危险状态和潜在事故;②确定潜在事故影响的危害性;③建立初步的安全规范要求,以减少或控制所确定的危险状态和潜在事故[2]。由这种分析得到的数据和信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预测硬件、规程和系统接口问题区域;②为进一步制订安全性大纲提供信息;③确定安全性工作进度的优先顺序;④确定安全性试验的范围;⑤确定进一步安全性分析的范围。
pha的原理基于事故因果连锁链理论,即认为:事故的发生首先要有危险状态的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并且危险状态的产生有其原因;危险状态并不一定会导致事故发生,须在某个或几个触发事件的作用下转化为事故(见***1)。根据危险状态发生的频率和触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推算出事故发生的频率,再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级别和事故发生的频率推算出各个危险状态(或对应的事故)的危害等级。
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初步危害分析
3.1 确定系统危险源
进行pha必须先建立一系列危险源清单,通过对各清单的分析确定系统危险源。危险源清单通常有:通用危险单元清单、危险能源清单、危险的获取功能清单及危险的任务功能清单等。以上清单有些是针对单项任务(如导弹发射等)而设立的,不一定适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分析。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特点设计了3个危险源清单,如表1~3所示。
对表1~3进行分析,将有可能产生的事故按事故类型进行分类和编号,然后制定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用危险状态清单,如表4所示。
3.2 建立初步危害分析表
对表4列出的危险状态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逐条分析,将不必考虑的情况略去,然后进行pha。pha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复杂程度用一个或多个分析表来反映,每个分析表的内容可根据具体的分析对象和分析目的有所不同和侧重。本文设计的分析表参考了英国***标准[5]和美国***用标准[6],并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进行了栏目改变。共设计了5个分析表来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初步危害分析(如表5~9所示),分别为系统初步危害分析(pha)、子系统初步危害分析(ssha)、子系统界面危害分析(iha)、操作与支持危害分析(o&sha)、安全评价项目列表(scil)。
将pha、ssha、iha及o&sha表中的项目进行集中,并按危害等级进行项目编号和列表,即为scil。scil显示了初步危害分析的结果,其中越靠前的潜在危险状态越是需要在安全管理中特别注意的项目。
4 算例
笔者采用pha法对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管辖的轨道交通1、2、3号线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得出的结果为:危害等级为b级的潜在事故有3项,c级的有31项,d级的有14项。其中涉及到车辆子系统的有24项,通号子系统的有2项,供电子系统的有5项,线路与车站子系统的有28项,监控子系统的有2项,乘客子系统的有11项;有20项涉及到2个以上子系统;有33项与工作人员的行为有关。
需要说明的是,危害等级的高低并不是单指事故的严重程度或发生的频率大小,而是事故严重性与频繁程度的综合考虑结果。
5 结语
采用pha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可以系统地发现各种潜在的危险状态,并可定量确定危险状态发生频率、触发事件发生概率、事故发生频率及其危害等级。通过对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管辖的轨道交通进行的初步危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分析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可以为研究和开发各种针对性的监控系统、检测技术、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以及制定防止不安全因素转化为事故发生和事故发生后减少损失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提供定量化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 铁,管旭日,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1):16.
[2]沈斐敏.安全系统工程基础与实践[m].第2版.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
[3]曾天翔,杨先振,王维翰.可靠性及维修性工程手册(上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
[4]施毓凤,杨 晟,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2):26.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门系统;安全性分析
中***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总所周知,轨道交通地铁日均客流量非常大,较高的客流量导致车门系统故障频发。如何才能对现有车门系统状况进行合理的预判,以保证在最大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尽量降低车门系统的故障发生频率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1. 车门系统及故障
按照车门的运动轨迹以及与车体的安装方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门一般分为塞拉门、外挂门和内藏门三种。
1.1塞拉门的特点
塞拉门区分为内塞拉门和外塞拉门。城轨客车一般采用外塞拉门。塞拉门在开启状态时, 车门移动到侧墙的外侧; 在关闭状态时车门外表面与车体外墙成一平面, 这不仅使车辆外观美观, 而且有利于减小列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和降低空气涡流产生的噪声。
塞拉门系统优点:1) 由于车门在关闭状态时, 门页外表面与车体侧墙成同一平面, 所以使列车外观平滑, 整体和谐美观,列车在高速运行时空气阻力小,也不会产生空气涡流而产生噪声;2) 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对传入客室内噪声有较好的屏蔽作用, 同时可降低客室空调的能耗;3) 采用塞拉门能使车内有效宽度增加,载客量也会增加。缺点:1)由于塞拉门多了一个塞紧动作,结构比较复杂,价格比外挂门约高20%。2)故障率高。
1.2外挂门的特点
外挂门的门页,车门悬挂机构以及传动机构的部分部件安装于车体侧墙外侧,电子门控制单元和驱动电机装于车体侧墙的内侧。外挂门主要由门页、直流驱动电机、车门悬挂机构、丝杆/螺母机械传动机构和电子门控单元等组成。此外,车门还装有车门关闭行程开关S2,锁闭行程开关S1,切除开关S3以及紧急解锁开关S4。车门关闭后触发限位开关S2和锁闭开关S1,给出“门锁闭”信号。如果车门出现故障,可以通过方孔钥匙作用于行程开关S3将该车门切除。当紧急手柄动作后,触发限位开关S4,门被紧急解锁,当列车静止或者输出零速信号时,车门才可以手动打开。系统通过电机驱动丝杆和螺母机械传动机构实现门叶的开/关动作。
外挂门的优点:与其他形式的车门相比,采用外挂门形式的列车的车内空间相对较大。缺点:外挂门由于门翼始终位于车体侧墙的外侧,因此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运行阻力,其次密封性较差,车厢内与隧道间易产生窜风,噪声大且舒适性差。
1.3内藏门的特点
内藏门对开式滑门简称内藏门。车门开/关时,门叶在车辆侧墙的外墙板与内饰板之间的夹层内移动。内藏门主要由门叶、车门导轨、传动组件、门机械锁闭机构、紧急解锁机构、气动控制系统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车门关闭后,锁闭系统动作,保证车门安全可靠地锁闭。车门系统装有车门锁闭S1、车门关闭行程开关S2,车门切除开关S3、紧急解锁行程开关S4,实现车门的电气控制。系统通过中央控制阀来控制压缩空气的流向和流量,实现双作用驱动气缸的前进和后退,再通过钢丝绳、绳轮和驱动支架等组成的机械传动机构完成车门的开/关动作。
内藏门优点:驱动机构相对较为简单、质量较轻、手动开关/门所需力量较小、实用,可以抵抗大客流,故障率低;缺点,密封性不好,美观性差些。
限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以内藏门为例对本文所提算法进行说明。内藏门的故障因素统计表如表 1所示:
表1 内藏门故障因素统计表
2. 车门系统安全性模糊聚类算法
2.1. 模糊聚类决策变量的确定
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实际运行中,并不是所有的车门故障因素都对车门拥有相同权重的影响。为了简化计算,我们一般选取适当的阀值来简化车门系统故障的制约因素。本文中我们将阀值选为 10%。因此,内脏门故障因素的模糊聚类决策变量为尺寸配合、锁闭开关、S钩、门槛条和驱动气缸。其中,门槛条和驱动气缸为定性决策变量,其他为定量决策变量。
2.2. 计算模糊聚类决策变量的标准值
2.2.1. 定性决策变量的标准值的计算
对于门槛条和驱动气缸为定性决策变量的处理是利用语言模糊评价来衡量的。比如,门槛条的五个语言标度分别是“优”,“良”,“中”,“差”,“废”,相对应的模糊语言描述如表 2-1 所示,其中表示该因素的阀值且从而将定性变量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如公式(1)。
2.2.2. 定量决策变量的标准值的计算
由于因素尺寸配合、锁闭开关、S钩采用的量纲是不一致的要对其进行标准化计算。具体如公式(2)
2.3. 车门系统安全性模糊聚类算法步骤
循环遍历待检测数据组 A 中影响车门系统安全性的全部因素,建立模糊相似矩阵,通过计算模糊相似矩阵来实现车门系统安全性模糊聚类算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任意一个事故聚点数据,输入模糊相似矩阵 L,初始化聚点数变量 j=1;
步骤二,初始化循环变量 i=1;
步骤三,任取检查数据组 A 中因素开始循环,删除模糊相似矩阵 中与检查数据组 A 相关的行;
步骤四,若所有待检测数据组因素都被检测,则程序停止;反之,j=j+1,,返回步骤二。
3. 基于模糊聚类的车门系统安全性预判算法
输入:检测数据组 A(因素 1 标准值,因素 2标准值,…,因素 n 标准值)
输出:预判还能使用的次数(100的整数倍)
4. 实验
本文的实验数据来自 2014 年某市地铁二号线内藏车门故障及日常维护中的检测数据。其中,将全年的 103 次车门系统故障后的检测数据做为聚点,日常维护中的检测数据做为分析数据,选取 6 组距离较为典型的数据进行预判分析。这6组数据分别为:甲组和乙组与事故聚点的距离,丙组和丁组与事故聚点的距离,戊组和已组与事故聚点的距离。分别对这六组数据进行车门系统还能使用的次数的预判,结果如表 4-1 所示:
表4-1六组数据预判结果
5. 结束语
从实验结果中,不难看出本算法的预判结果与实际值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本算法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一方面,模糊聚类的阀值需要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而本文的选择的数据量偏小导致阀值的选取存在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本文在预判现有车门系统还能使用的次数,是在假设不在发生其他事故因素的前提下,采用线性拟合的方式计算,这中假设与实际情况存在着差异导致实验结果存在着偏差。这两方面正是本文今后工作中要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朱小娟.上海地铁车辆客室车门可靠性技术研究 [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
[2] 郑丽英,贾海鹏 . 全局搜索聚类的多车场多车型调度算法研究[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28(6):19-2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模型,评价
中***分类号:U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4-3520(2014)-02-00207-02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系统内外存在着众多的关系互动,影响系统的安全因素有很多,且各个因素之间错综复杂。我国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定性、定量分析工作还处于研究初始阶段。
可拓学是以物元理论和可拓数学作为基础,通过研究事物的可拓性,结合定性及定量的方法来处理矛盾及不确定性问题。它的核心思想是物元理论,物元就是以事物、特征及事物关于被评价事物间映射关系的思想是一致的。本文采用拓评价模型来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分析。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在时间、空间上分布很广的封闭动态系统,其安全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面很广。从城市轨道交通事故产生的基本原因来看,可以归结为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四个因素。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乘客人为因素和工作人员人为因素两大类。恐怖事件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一大安全隐患。在列车运营期间,供电系统、车辆系统、排水系统、信号系统等设备方面也都可能出现故障。自然灾害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也是事故因素。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可按以下分层次构成:
1、目标层(N):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水平N;
2、准则层():组成指标体系的各子系统;
3、指标层():分别与各子系统相关的指标。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影响其运营安全的指标因素多种多样,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层构建,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决出这些指标的权重值,为下一步的可拓评价提供依据。
第一步:深入研究问题,将各个因素进行归纳分类,从上到下分成若干层,构建一个有层次关系的模型。
第二步:对于从属于上一层因素的同一层各个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成比较矩阵。
第三步:计算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对应的特征向量,并检验一致性。若通过检验,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就是权重向量;若没有通过,则需要重新构建比较矩阵。
第四步:求解最底层的组合权向量,并进行组合一致性检验,如通过检验,所得的权重向量就可以用来进行评价,若没有通过,就要重新构建矩阵,并再次做一致性检验直至通过为止。
(二)评价模型的构建
可拓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是可拓集合理论,其中经典域、节域、关联度、关联函数是可拓集合理论的重要内容。根据可拓学理论和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可建立基于可拓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模型如下***所示。
***1-1 基于可拓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模型
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可拓评价的主旨是通过建立风险等级域和评价因素集,明确各个指标的经典域和节域,然后通过关联函数反映各评价指标及评价对象对应于各风险等级的关联度,最终得出被评价对象的风险等级。
五、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给现代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一种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关系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威胁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研究方面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成果、文献资料较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徐田坤.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陈巨龙、战学秋.可拓方法综述[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2.(1).
[3]吴勇、曹林、代后建. 基于FLEX技术的交通应急指挥系统[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轨道交通车组检修用新型地坑式架车机
西安地铁2号线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接口分析
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供电系统简析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电话解决方案
石太客运专线G***-R弱场解决方案
车载视频系统及其应用维护
地铁电梯可视对讲管理系统设计
重庆跨座式单轨车辆架车装置及其改进
城轨交通轨道减振设计分析
袖阀管注浆加固在高架桥桩基础保护中的应用
跨座式单轨道岔锁定装置翻转板受力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全封闭声屏障工程设计
广州地铁嘉禾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设计
桥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简论城轨交通车站防爆安全检查
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ATO子系统设计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BT模式应用研究
浅析地铁车辆项目RAMS管理
国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标志》的修订与技术要点
日本轮轨关系研究现状综述(下)
城市轨道交通中通信系统传输技术比较与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调度中心的设置方案分析
在地铁建设、运营中屏蔽门系统与相关专业的接口分析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瓷绝缘子防污闪新途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整流变压器安装容量的确定
车轮轮缘及踏面修复工艺与装备
大连快轨车辆接触器和继电器故障分析与改造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参数对地表沉降影响的试验研究
肇庆大桥岩溶区大直径嵌岩桩的施工技术
涵洞基坑降水方案比选与参数分析
单轨线路PC轨道梁铸钢拉力支座锚固螺栓断裂浅析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内线路的布置
铁路混凝土的现状、发展及思考
地铁通信电源电磁干扰分析及其抑制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及事故分析
浅析轨道交通业“以人为本”的旅客服务体系
城轨交通列车运行延误影响及其减缓措施
地铁乘客导向标识的探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交通保障准备就绪
国内城轨交通发展动态点滴
企业发展动态消息
北京地铁车辆电传动系统的国产化研究
日本轨道交通考察观感
车站屏蔽门与列车车门联动优化控制方案研究
城轨交通TJWX-JD型信号监测诊断系统
城轨交通直流牵引馈线DDL保护及其功能分析
通信传输系统取消低速接入设备的整体解决方案
具有电气火灾监控功能的地铁配电监控系统
地铁列车车门外部警示灯故障对策
北京地铁5号线暗挖区间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
盾构穿越砂卵石地层建筑物施工技术措施
地质层析超前报警技术及其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泥水盾构掘进速度的影响因素及数值分析
沥青水泥砂浆车在无砟轨道施工中的应用
苏州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施工质量监理控制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提高运营速度和运营安全已经成为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点。本文用一些现代化的安全管理理念作指导,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一些改革措施。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现状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很多城市已经大力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工作。“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城市轨道交通视为我国优先发展的领域,并指出在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未来发展规模扩大的需要,要进行超前规划。现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如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大连、武汉等。按照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轨道发展的情况,我国已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涉及到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给排水系统、车辆工程系统、售票系统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必须要对这些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协调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这就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是从1969年开始的,至今发展也不过40多年的时间。正是因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导致我们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点,其技术设备十分复杂,仪器十分精密,在城市运营中不仅客流量很大,而且受时间段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有很大的难度。
2.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的因素
2.1人的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
提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人的因素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具有极大的影响。客观因素的优劣只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才是重中之重。很多人在乘车时往往忽略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摔倒、踩踏事故等时有发生。而一些工作人员缺少相应的职业素质,例如,地面有积水却不及时清扫,从而导致人员滑倒;在客流量高峰期不及时进行人员疏导等。很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工作人员缺乏发生安全事故时的应急意识,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往往手足无措,导致伤者不能及时得到救治。
2.2设备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
除了人的主导作用外,设备因素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质量优秀的设备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得以安全运营的基础,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将是十分巨大的。例如,供电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就很容易导致火灾和人员触电等安全事故;电梯以及自动扶梯一旦发生故障,就很容易使正在使用电梯或者自动扶梯的乘客发生生命危险。
2.3环境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
环境因素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第三大因素。环境因素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自然环境包括其内部建筑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建筑中的安全提示以及建筑外的天气状况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人员的整体素质、社会风气、法律状况等。这些因素都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
3.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措施
3.1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来讲,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迫在眉睫。首先,企业可以定期开展相应的安全培训,指导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能够及时和灵活的采取恰当的方法,排除车市轨道交通系统常见的安全隐患。其次,安排技术人员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和仪器进行定期的检修,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现有的系统安全水平。最后,向来往的乘车人员进行适当的安全意识宣传,并及时制止其不安全的行为。除了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外,还应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意识教育。这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通过广告、广播等手段在候车大厅不间断播放乘车注意事项,时刻提醒乘客注意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人们的日常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在平时的生活中将安全意识灌输给人们,使其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
3.2合理设计设备的分布,对设备及时检修和更新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中,最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供电线路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漏电和火灾。如果线路排放过于密集,当电路高负荷工作时很容易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引起火灾。对于设备安全的管理,必须从设计上加以改进,对设备和线路进行合理的排放。除此之外,设备在使用中往往产生老化和磨损,一些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经常导致设备损坏。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过程中应当及时安排技术人员来进行系统的检修,对于老化的零件和仪器进行及时的更换,对于新型设备可进行适当的购进,保证城市轨道交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
3.3改善乘车环境因素
对于自然气候因素,天气因素是我们很难有办法进行改变,但是却可以通过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减少建筑的安全隐患。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改变社会因素对安全管理的影响,例如可以对乘车环境进行适当的改进,在上下车时引导乘客排队,维持车站秩序,禁止追逐打闹,禁止吸烟,贴上安全提示标语等,这些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乘车环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总结
总之,根据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从人、设备、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形成一套高效、全面的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十分重要,同时也有利于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吴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4):2917-2917.
[2]朱沪生.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10):1-5,16.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2:05: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8521596341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分析精选6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分析精选6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