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威后问齐使原文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3-08-23 23:48:20 阅读: 评论:0

赵威后问齐使原文及赏析

赵威后问齐使原文及赏析

赵威后问齐使原文及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整理的赵威后问齐使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译文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因而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注释

1、齐王:战国时齐王建,齐襄王之子。赵威后:战国时赵惠文王妻。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立,因年幼由威后执***。

2、发:启封。

3、岁亦无恙耶:年成还好吧?岁,年成。亦,语助词,无义。无恙,无忧,犹言“平安无事”。

4、说:通“悦”。

5、奉使使威后: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

6、苟:假如。

7、处士:有才能、有道德而隐居不仕的人。钟离子:齐国处士。钟离,复姓。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8、食(sì):拿食物给人吃。

9、衣(yì):拿衣服给人穿。

10、不业: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工业。

11、叶(shè)阳子:齐国处士,叶阳,复姓。

12、鳏(guān):老而无妻。

13、恤:抚恤。独,老而无子。

14、振:通“赈”,救济。

15、息:繁育。

16、北宫之女婴儿子:北宫氏的女子婴儿子。北宫,复姓。婴儿子是人名。

17、彻:通“撤”,除去。环:指耳环、臂环一类的饰物。瑱:一种玉制的耳饰。

18、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这些都是带领百姓行孝的行为。

19、不朝:不使她上朝。古时夫人受封而有封号者为“命妇”,命妇即可入朝。此句意即,为什么至今不封婴儿子为命妇,使她得以上朝见君呢?

20、子万名:以万名为子女,犹言“为民父母”。

21、於(wū)陵子仲:齐国的隐士。於陵:齐邑名,故城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

22、索:求。

赏析

文章记叙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者的.一次谈话。

文章之奇,在于通篇只是记言。既无一句人物外貌、举止、行为、心态之类的描写,也无任何环境烘托或细节刻画,只紧扣题目中一个“问”字,主要写赵威后的七次提问,就鲜明而传神地勾画出一位洞悉别国***治民情、明察贤愚是非、具有高度民本主义思想的女***治家形象。写七问又非一气连问,而是笔法富于变化顿挫。开始会见齐使,尚未拆开齐王来信,就连珠炮似的连发三问:“年成还不错吧?百姓也平安无事吧?齐王也还健康宁泰吧?”活画出她的坦率爽直,不拘常规的气度以及她对问题的关切。

赵威后首先关心的是年成和百姓,而不先问候齐王健康,以致使者不高兴:认为这是先问卑贱者而后问尊贵者,所问失序;而且自己是奉齐王之命来问候赵威后的,那么赵威后也理当先问候齐王。但赵威后却反驳他说:“假如没有好的年成,靠什么来养育人民呢?假如没有人民,又怎么能有国君呢?哪有舍弃根本而问末节的呢?”两个假设反问,以前句结论为后句前提,逐步推理,正确而又简明地论证了“岁”、“民”、“君”三者的主次本末关系。这种鲜明的民本思想,上承孔子“载舟覆舟”、孟子“民贵君轻”之说,下开郦食其“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之论,体现出赵威后***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开明态度。

以下四问,又以“乃进而问之曰”一句过渡领起,其间,赵威后拆书展现的过程、使者对后四句的问答,都省略了,因为他们与刻画赵威后这一主旨无直接关系。剪裁之高妙和语言之精练均于此可见一斑。在以下四问中,从内容上看:钟离子、叶阳子皆贤德处士,但前者是帮助齐王养育百姓的人,后者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得到生息蕃衍的人,“养其民”,是就民之处常者而言;“息其民”是就民之处变者而言,故有细别。而北宫氏则是一位带领百姓奉行孝敬父母的孝女典型,与前二人又自有别。但因这三人都属于封建社会有德的贤者,故皆以“无恙耶”热情询问,而以“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三句小结,作一顿挫。然后再问於陵子仲,因他是个不忠不孝、带领百姓无所事事,而对国家没有用处的人,故所问用“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作结,与前三人形成鲜明对照。这四问代表了正反两类四种典型,虽各有侧重,但都属于“民”的范围,故是篇首“民亦无恙乎”这一问的具体化和进一步,而又与“苟无民何以有君”的思想首尾呼应。可见通篇所问皆以问民为主,显示出她重视民心向背的***治远见。因为年成好坏在古代非人力所能左右,故前面问后,无须再加申述;而人民的治乱却是可以靠人为的力量左右的,故是关键,须“进而问之”;至于国君,人民治理好了,国君自然“无恙”,故下文只间接与国君行“王法”相关。

这是后四问何以单与前三问中“民亦无恙耶”一问发生逻辑结构联系的关键,也是从结构上理解全文主旨的关键所在。再从对这四个人“其为人也”的评述中,刻画出赵威后对齐国***治民情的了如指掌,洞察入微;从对这四人“何以至今不业”、“胡为至今不朝”、“何为至今不杀”的不同询问感叹中,又可见赵威后对贤愚是非明察秋毫的眼光和赏罚分明的态度。从语言章法上看,虽然对四人都是用先询问、继评述、再叹问的形式,但句法却各自不同,错综变化:问钟离子时,是用“有粮者亦食”等四个五言句作正反排比铺叙;问叶阳子时,是用“哀鳏寡”等四个三言句作并列铺排;问北宫女时,则用“撤其环瑱”等三个四言句构成因果倒装变句来评述;问於陵子仲时,又用“上”、“中”、“下”三个两短一长的“不”字句构成连续否定的排比。而且,又分别用“何以……不业也”、“胡为……不朝也”、“何为……不杀乎”等不同虚词组成的感叹性反问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连写七问,有错综变化之妙,无呆板枯燥之感。《古文观止》评曰:“通篇以民为主,直问到底;而文法各变,全于用虚字处著神。问固奇,而心亦热,末一问,胆识尤过人。”的确颇中肯綮。

作品背景

赵威后是赵惠文王之妻、赵孝成王之母。公元前266年.惠文王卒,孝成王立,其年幼,故赵威后执***。赵威后清正廉明、洞悉***治民情、明察愚贤是非,是一位优秀的女***治家。这篇文章就是记叙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者的一次谈话,通过双方的问答,委婉地批评了齐国***治失当,赞扬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名家点评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四:章法越整齐、越参差;越参差,越整齐;真可谓奇绝之文!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五:篇中直问到底,意庄而词甚婉,读之,惟见威后灵心慧舌满纸飞动而已。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四:通篇以民为主,直问到底,而文法各变,全于用虚字处著神。问固奇,而心亦热。末一问,胆识尤自过人。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三:益民为邦本,必得休养生息,趋于善而勿流为无用。王万可以无恙,然则威后之重民,非不以重王耶!至行文之妙,纯是一片灵机缭绕,飞舞团结而成,故笔调之参差,局阵之严整,气韵之萧疏,丰神之超逸,迥异寻常,其殆入化境矣。

清高嵣《国策钞》卷上:民为治本,岁关民,君恃民。此前三问意也。后四问,皆有关于民事者,故连及之,晋人假清疏以长傲。其弊中于伪儒,於陵一问,其识尤远。通篇俱叙问词,共七问,凡三法。错落疏古,自成局段。俞桐川云:亦英雄,亦道学,亦风流。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三:前一问深得民惟邦本意,后一问深得为***在人意。不料战国时母后有如许大学问。

文集介绍

《战国策》是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最初有《国策》《国事》《短》《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武帝时,刘向进行了整理,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次序,编订为33篇,取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治主张和斗争策略,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和人生观主要艺术特色是叙事生动形象,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说理论辨精辟犀利,善用比喻、夸张、寓言。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1:58: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8057006309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赵威后问齐使原文及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赵威后问齐使原文及赏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原文   赵威   后问齐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