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
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下面是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希望您喜欢!
“形、神、劲、律”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们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一个成熟的古典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正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
一、形
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众所周知,通过对传统艺术在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行”上必须首先解决体态上“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噘臀”、唐代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碾、拧、转、韧”,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掌握体态及造型的曲线美,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素质能力。因为它也是一种技法。人体的“拧、倾、圆、曲”是整体的形象。从局部来看,“头、颈、胸、腰、胯”,“肩、肘、腕、臂、掌”,“膝、踝脚、步”都有其特定的要求。
二、神
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中国文艺评论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无论谈诗、论画、品评音乐、书法,都离不开神韵二字。在古典舞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被认识和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了生命力。
在“心”这一概念中,神韵强调内涵的气韵、呼吸和意念,强调神韵与内心情感。在行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此意念情感造化了神韵的“韵”。可以说,没了神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谓“心、意、气”,正是“神韵”之具体化。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说明了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准确的解释了形和神的联系及关系。
三、劲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的“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往往和有规律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有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结束动作时的劲更加重要。无论戏曲、芭蕾、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也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做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除此以外,还有“刚中有柔”、“韧中有脆”、“急中有缓”等劲的区别。
四、律
“律”这个字包含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动作只有通过“顺”才会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反律”也是古典舞律动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如“双晃手”,当臂向左晃时,身要有向右拉之势,才能显示动作的圆润与韵味。“不顺则顺”的“反律”,可以产生奇峰迭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一个动作和动势的走向分明是往左,突然急转直下往右,或者由向前突变为向后等等均是。这种“反律”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从每一具体动作来看,古典舞还有“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右、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的精妙之处。
中国古典舞
一 动律元素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腰为轴的动律元素,在实际运用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尤其是提、沉两个元素是贯穿一切动作始终的,也可称为“元素之本”。“冲靠、含腆、移、旁提”都离不开“提沉”。每一个元素都需要一定的动作能力和充分的内涵,因此就要不断地练习,运用自如后才能产生身体的韵律感。练习身韵的目的就在于动作连贯,在于内涵要贯穿始终,因此要特别强调“动中有静,线中有点”。在元素练习中应特别注意,如同基本功中的“把杆”动作一样,这类元素联系需要反复练习,经常练习。而且练习的方法是多样的,在坐的练习基础上,站立、起立和各种脚的位置配合训练。
此外,这类练习要特别注意音乐节奏的多样化。对不同音乐节奏可以如下处理:对于连贯性的,在平均而舒缓的节奏中进行。练习气息的连贯感,各种元素连接时“线”的延伸感;对于是顿挫性的。在每一种元素到位时给以“点”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长短性的,如“慢提快沉”“快冲慢靠”“长含快腆”“长腆快含”,以及快速的左右“移”等,变化是无限制的,只有在多变的节奏处理中才能表现肢体的韵律感。同时,眼睛的“聚、放、凝、收”都能得以训练。
手在元素训练中的配合极为重要。它的规律是:开始不要加手,如双手搭在膝上或背于身后,这样能帮助真正训练腰部感觉。当腰的上下、前后、斜线、左右、弧线等感觉基本找到后,就必须配合以手的姿态处理,形成元素训练的艺术性要求。手臂的配合十分丰富,一般的规律如下:“提沉”可与手臂的一位至二位,二位至三位,外旋变内旋,内旋变外旋等相结合练习。“冲靠”可与“扬掌”、“提襟”等结合。“腆”可与“四位屈臂”到“二位外旋直臂”动作结合。“含”可与“四位屈臂外旋”经“内旋盘手成三位圆臂”结合。“移”可与“穿手扬掌”、“四位到二位圆臂”(山膀)结合。“旁提”的手臂要强调长线条的结合,在过程中手臂要从一位到二位,完成经旁到上弧线的全过程。
二 动律元素的训练价值
舞蹈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在任何一个舞蹈动作中,呼吸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舞姿是相融在一起的。“提、沉”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它是将自然气息艺术化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提沉”所带动的身体中段和头部的上下运动是呼吸与外部动作相配合的第一步,在配合以不同的节奏及身体方位的不同变化,可以使学生逐渐对呼吸与身体的关系有了体验和认识,并掌握呼吸与外部形态相结合的方法,赋予动作以生命力,形成古典舞特有的“神韵”。身韵把动作动态与内涵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使身韵元素自身也达到训练的目的,也使审美性和训练性相统一。
这些元素概括了身韵动作的运行规则,它对演员的上肢表现力尤其是腰部做了深层次的开掘,学生们对这种形式复杂而构建方式简单的元素训练法感到即新鲜又不陌生。例如,身韵的主干动作“云间转腰”,其中就包含了以上多种元素,这使学生在练习时就有法可依,有迹可寻了。这些动作元素遵循着“拧、倾、圆、曲”的动律规格,进行重组、再创后便会产生一些新的舞蹈语汇。
以完成上肢的平圆运动为例,必须经过“移、靠、含、冲、腆”的过程,而“含、腆、冲、靠”等又必须由“提、沉”来带动,这就说明要完成平圆这个轨迹,一定要扎实地掌握“提、沉、冲、靠、含、腆、移”这些基本体态特征和动律元素。
再以“立圆”为例,上肢首先必须有“旁提”“仰敞”的感觉和能力,而这一切的根本发力都在于如何运用腰肢(腰又必须带动胸),所以有人称“身法即腰法”。我们可以理解这正是为了强调腰部动律在身法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有人做动作时显得特别“僵”,其主要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的方法。因此,我们在身韵课中不但要重视它,而且在训练上也要强化它。正如太极拳中所说的“熟练身法”,即“善于行意,巧于运气,控制用力”。这里的“意、气、力”就是指在每一细小的动作过程中都有呼吸的内涵及内蕴到外形。
在古典舞的训练中,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身韵练习中的一些因素,身韵在总结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的动作规律基础之上,确定了以腰为核心,强调中段训练的重要性。而“提、沉、冲、靠”等几个动律元素无论是对人体中段的肌肉训练或是呼吸训练,都各有其独到而不同的训练价值,突出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其具体表现为强调对中段肌肉,尤其是后背肌肉的训练。而背阔肌的强化,更是身韵元素在训练上的一大突破。而元素中的“含腆”从形态和规格上看比其他元素的幅度要大运动范围有一定的延伸性,而它的发力点主要就是背阔肌,当含腆交替运动共同扩大范围时,使背阔肌随着交替曲伸,反复强化,达到背阔肌真正曲伸自如,能够随意控制的目的,从而充分利用阔肌这一表现区域,加强中段的表现力。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1:02: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7409086280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