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上,张爱玲是格外引人注目的。她以无尽苍凉的笔调对女性进行叛逆的书写,通过对一群徘徊在“死世界”边缘的女性的描写,深刻地揭露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当时女性生存的困境。她作品中的女性是可怜的、可恨的、可悲的。纵观张爱玲所有作品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典型形象的塑造。
1 、丧失母性的母亲形象
俗话说母爱大于天,母爱是众人赞赏的。惟有张爱玲笔下的母爱是一反常态的,她把人世间最美丽的母爱作了叛逆的描写,她们或自私、或冷酷、抑或是无情,都是身受环境的抑制。在她的笔下曹七巧、顾太太、白流苏的母亲、川嫦的母亲她们的爱冷的让人不寒而栗!
其中,曹七巧这个形象是张爱玲笔下刻画的“最彻底的人物”。曹七巧,是个麻油店主的女儿,原本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她洋溢着青春气息,是个讨人喜爱的大姑娘。然而,在“存天理,灭人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制社会中,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了残废的姜家二公子。门第上的悬殊,使她很不适应姜家人的生活,她的粗俗遭到了姜家上上下下的鄙视,虽然生活的衣食无忧,但是这种幸福并不是她想要的。她心理的不平衡导致了她人性的扭曲,导致了人性恶的发展。姜家人在情感上对她的排挤是她人性扭曲的第一个因素。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应该过正常人的生活,而曹七巧嫁给的是一个骨痨患者,畸形的婚姻不仅使她情感空洞,同时也无法满足她正常的情欲,虽然对小叔子季泽有爱慕之情,但是那是近不得身的。情欲上的饥渴和压抑感是导致她人性恶发展的第二个直接因素。
无性无爱的婚姻不仅使曹七巧正常的生理欲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也渐渐发生扭曲变形。这时候她意识到只有钱,只有金钱不会鄙视她,而她也只能靠金钱来拥有立身之本。金钱的枷锁是导致她人性蜕变的主要因素。
长期心理生理上的压抑使曹七巧感觉“人生在世,还不是那么回事”而后,当她的小叔子把那份家产挥霍地所剩无几的时候,便到她面前倾诉起爱情来了。她不能相信小叔子的爱纯粹的是因为钱,强烈的绝望感使她的精神世界扭曲了。当她失去爱情的时候,她失去了一切。她的心里只剩下了怨恨。她嫉妒所有人的幸福,以制造别人更大的不幸来获得快感。迫于当时的环境,她所接触到的只能够是她的儿女,于是她不惜一切的对自己的亲生骨肉进行残害。曹七巧对儿子长白的婚姻的破坏,主要出自变-态情欲。她望着长白,“……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横竖都是他的。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这个人还抵不了半个……现在,就连这半个人她也保留不住了,他娶了亲。”就是对女儿长安的幸福,她百般地加以破坏,则是出自金钱和情欲的共同作用。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舐犊情深”,然而,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母爱,在曹七巧身上已经泯灭殆尽。从真实的生命轨迹我们看到“母爱不是‘直觉的’,‘天生的’,在任何情况下,‘天生’这两个字眼均不适应于人类。母亲对儿女的态度,完全定于母亲的处境以及对此处境的反应。”曹七巧之所以从一个讨人喜爱的少女变成一个疯狂占有金钱,扼杀子女幸福的“疯子”,是因为畸形的婚姻、卑微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剥夺了她作为一个女人对情欲的渴望和满足,使她的灵魂因压抑而扭曲变了形。
在张爱玲的笔下,并不是只有曹七巧一个人是没有感情的,还有诸多麻木的形象。在《十八春》中,在顾太太心中,金钱的力量足以抵消母亲的义务、良知、爱心。内疚是难免的,不安也是有的,但那只是暂时的,是不能解决生计问题的。在《倾城之恋》中,丧父的白流苏离婚后在娘家居住,受到哥嫂的欺负,她所乞求的母亲与她真正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这个人是现实的人。再看《花凋》中,川嫦的母亲怕证实自己存有私藏,宁可贻误女儿的病也不肯出钱为她求医,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骨肉一寸寸的死去。川嫦的母亲是人性缺失的母亲。
“文学来源于生活”是切身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张爱玲,以至影响了她的性格,她的观点。从张爱玲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方面来看,他的弟弟和她之间,她的父亲和她姑姑之间就无所谓的亲情,他们之间是冷酷无情的,是家庭的影响造就她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之所以,在她的笔下生存是冷酷的、苍凉的。在她看来,“人性是自私的”。张爱玲的小说里,她将母爱放在真实的人性和社会去观望,还母亲为“人”的本来面目,表现出了母亲在家庭中那种卑微的从属地位,冷峻地剖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对母性的异化,从而说明“母爱是有条件的,往往取决于母亲具体的生存事实,什么样的生存状态,造就什么样的母亲角色!”
2、 为了更好的生存而出卖肉体的.女性
在张爱玲的笔下,并非仅母亲的形象是叛逆的,张爱玲对其他女性角色的叛逆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她们的悲惨命运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一再向读者展示旧社会的女性生存的艰辛!
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就是一个彻底被婚姻、被社会而伤害的女性代表,她不是为了爱情而结婚,而是为了从对方获得实际利益而结合,她对待婚姻的态度是明显的世俗化的。
白流苏仅在物质和生存上形成了依赖性,而张爱玲所描写的女性在更高层面的爱情领域也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依赖性。《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是女性为了追求异性的爱而将自身毁灭的一个悲剧典型。青春少女葛薇龙嫁给了自已深爱的却明知不爱自已的浪荡子乔琪乔,天真地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而乔琪乔却是玩弄薇龙的感情,使她丧失了对人生、对异性的自信,从而无法离开目前的生活,更无法离开他。最终,薇龙为了保住乔琪乔对自己的爱,只得向环境妥协,以青春换取金钱,牺牲人格和自尊,自愿沦为“高级***妓”自贱成“造钱”的交际花以取悦并不爱她的丈夫。在她的爱情毁灭过程中,世俗人性的破坏作用是关键。
更可悲的是《连环套》中的霓喜,张爱玲给霓喜安排的求生之路是***居,每一次都费劲心机想巩固自己的地位,每一次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深入到更深一层,我们嗅到某些类似的充满悲剧意味的气息——那就是同是身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的女性——不管她是破落世家的大户小姐,抑或是粗俗荒蛮的广东乡下下等养女,她们作为传统意义上毫无生存能力的个体,为了维持自身基本的生存,而不得不作出各种费劲心机,饱含苦痛的艰难努力。她们或借助机巧,或倚仗金钱,或凭靠肉体,方式不同,却都在为着同一个人类最原始的愿望——生存而苦苦挣扎。
3 、寻求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形象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并非所有的女性都是灵魂扭曲的,在她以无尽苍凉的笔调诉说着悲剧女性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的同时,也在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描述了一些具有女性觉醒意识的女性生活。像《十八春》中的顾曼桢,《多少恨》中的虞家茵,她们有自己的个性、理想、有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热情。
曼桢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全心全意养家,她虽然完全不赞成姐姐曼璐的生活方式,却也理解她的苦衷,并且深知姐姐不得已的缘由。她在那个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地活着是张爱玲笔下一个始终自立自强,从自立中获得自由的典型,可是终究因为太多的无法抵挡的因数而使属于自己的幸福破灭。
《多少恨》中的家茵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女性,同样对爱情和自己未来的命运满怀着憧憬和向往。因家庭贫困,无钱求学,自己出来找事做,到某工厂厂主宗豫家当了家庭教师,相处中与宗豫相知并相爱了。她的父亲认为她找到了依靠,不时地以未来岳父的身份来找宗豫,家茵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悄然出走。这实质上表达出女性***的人格意识。
由此类形象可以看出,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意识状态,她们的命运都是大同小异的。妥协也好,抗争也好,她们最终逃脱不了悲剧命运的结局。在张爱玲笔下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她们就没有完美的结局,不像是童话故事中所讲的那样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总结
纵观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除了曹七巧以外,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没有太大的恶也没有太大的善,她们共同的命运是生活中充满着悲剧色彩。有人曾经说过“各自家庭有各自的幸福,幸福都是一样的,而各自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各自的不幸却是千差万别的。”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然而,她们各自上演着不同的悲剧。她们不寻求***自主的生存方式,或通过男人获得金钱;或通过男人获得幸福;或通过男人寻求进一步的精神上的追求。正是因为她们骨子里与生惧来的依赖性,贪婪金钱的劣根性,导致了她们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真正幸福,最终在自卑、自贱的泥潭越陷越深。在当时的社会,“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显然,生存是至观重要的。所以会有那些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存而死死地与命运作抗争的人。张爱玲没有直接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而是通过对一些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心理进行细致深刻的刻画,通过她们艰辛的生存状态,控诉社会的不公。由此向社会呼吁:“关注女性、***人性”由此警示所有的女性:走出历史的沼泽,别渴望别人施舍给你一丝爱与温暖,暗示女性只有也只能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撑起一方属于自己的晴空。现代女性意识的内涵应该是“自信、自尊、自立、自强”。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女作家,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
她,就是张爱玲。一个最富才情的女作家,将才与情融为一体,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脱俗。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这些活脱的形象,反复提醒着我们的文明终将逝去,唯有人性的弱点长存。对于张爱玲及其笔下女性形象分析,我们可有有这样的思考。
张爱玲的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她和胡兰成的爱情,不管孰是孰非,但他们对待这份感情的态度足以令人感动。或许,只有这样传奇的人才能写出这样传奇的一生。从“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很喜欢,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到“我想到,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从“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到“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也正好爱着自己”从这些经历,显然可以看出,张爱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于爱情,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超出世俗。但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又是那么无奈,似乎都带有些她的影子与折射,带有世俗的不羁。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白流苏,用青春做赌注的拜金女。虽然白流苏受过西洋教育,但骨子里仍是浓厚的封建意识。把寻找经济靠山作为择偶的目的和标准。在我看来,这无疑是悲哀的。如果仅以一个人的外贸作为评判,那么终有一天他会容颜苍老;如果以金钱来衡量爱情的价值,那么他能给的,别人同样能给,甚至十倍百
倍。在作品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一个女人再好,得不到异性的爱,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这点贱”,“一个不吃醋的女人.多少有点病态”等,张爱玲以这样的方式真切的剖析着女性的心理,或许有些偏颇。范柳原向来“把女性看成他脚底下的泥”。而白流苏则是想通过范柳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是自己有一个归宿。“真正的中国女性是世界上最美的,永远也不会过了时”,白流苏改变了自己,开始了所谓的爱情。但我们回过头想,如果没有战争,两个人很难有结果。或许正是战争成全了他们,让两颗自私的心最终走到一起。白流苏表面***自由有地位,实际她的女性地位是自卑和虚荣的。不过在我看来,他也是幸运的。至少,她用三十岁的青春做赌注,保住了她的“淑女”形象和物质生活。
到后来,不管是《沉香屑:第一炉香》,还是《小团圆》等,女性无不令人震撼。
综观张爱玲的一生,再联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她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将自己对待爱情的态度与偏执加之于自己创造的女性形象中。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遭遇,截然不同的个性与经历,展现着不同命运,却都痛诉着女性的悲剧。
对于张爱玲的传奇,一言以蔽之,恐不然也。对于这一传奇,我们更多的影视慢慢思考、品味,慢慢审视。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1:02: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7354396275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