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

更新时间:2023-08-23 04:04:11 阅读: 评论:0

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

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

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

李白的《蜀道难》袭用乐府旧题,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呢?

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 篇1

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历来颇有争议:

(1)写于安史之乱时,是为奉劝唐玄宗滞留蜀地而写的。

(2)是为房琯、杜甫担忧。因此时房、杜均在剑南节度使严武手下办事,严武为人粗暴,是为劝说他们小心从事的。以上两种说法,都是安史之乱后的事,而《蜀道难》作于天宝初年,故二说不能成立。

(3)有人认为李白在长安期间,曾写过《剑阁赋》,在题自下自注说“送友人王炎入蜀”,内容与《蜀道难》相似。故可推断《蜀道难》是为王炎入蜀而作。这几种说法比较下来,第三种说法比较合理。不管哪种,有一点可以肯定,《蜀道难》是以蜀道难行,危途难行为主题的。它是用乐府旧题,即事成篇,为送友人入蜀而作;它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又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形势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也抒发了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的感慨。

《蜀道难》属乐府古题,即(相和歌辞·瑟调曲)。在乐府古题乐解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铜梁、玉垒都是蜀中山名。李白袭用了这个古题,仍然写蜀道之艰险。但无论在内容、形式上都有新意。由此可见李白不仅善于吸收,更善于创新,他是在继承中有革新、有创造的。

蜀道难 李白

噫(yī)吁(xū)嚱(xī)⑴!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⑵,***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⑶,

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⑷,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⑸,

然后 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⑹,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⑺。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⑻。

青泥何盘盘⑼!

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⑽,

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⑾。

问君西游何(几)时还,

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⑿,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⒀,

砯(pīng)崖转(zhuàn)石万壑(hè)雷。

其险也若此,

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èi)乎来哉⒁?

剑阁⒂峥(zhēng)嵘(róng)而崔嵬(wéi),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⒃。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shǔn)血(xuè),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⒄,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⒅。

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 篇2

李白的《蜀道难》,不但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也是整个唐代诗歌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李白的前辈诗人贺知章,对它一见倾心,赞不绝口,因此称李白为“谪仙”——相当于文曲星下凡。唐代著名诗歌选集《河岳英灵集》编辑者殷璠称赞它“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历代著名唐诗选本,无不入选《蜀道难》;唐代以降,对《蜀道难》的赞美之声不绝于耳。可以说,这是一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作品。

但是,这也是一首有歧义、不容易理解的作品。想要真正读懂它,下边这些问题,不能不有所了解。

来 历

殷璠说李白的《蜀道难》“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很多读者会觉得,这首诗非常特别,跟自己读过的所有古代诗歌都不一样。没错,李白的这首诗,与众不同。说它新人耳目,说它震撼人心,丝毫都不为过。

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它并非天外飞来,并非泡沫孕诞。至少,它的形式是渊源有自的。

首先,诗题《蜀道难》,不是李白自创,而是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类。因此,唐写本作《古蜀道难》。既然借用乐府旧题,说明李白在创作时,势必受到乐府诗歌的影响。这跟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诗体“三吏”“三别”之类作品,是不一样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收了唐张文琮(贞观年间人)一首《蜀道难》。全诗如下:“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其次,李白之前,已经有诗人刘孝威、梁简文帝萧纲、阴铿等以《蜀道难》为题写诗的了。这说明,李白在创作时有可能受到前代诗人的启发。请看:

玉垒高无极,铜梁不可攀。

双流逆巇道,九坂涩阳关。

邓侯策马度,王生敛辔还。

敛辔惧身尤,叱驭奉王猷。

若悋千金重,谁为万里侯。

戏马吞珠界,扬舲濯锦流。

沈犀厌怪水,握镜表灵丘。

禺山金碧有光辉,迁亭车马尚轻肥。

弥想王褒拥节反,更忆相如乘传归。

君平子云閴不嗣,江汉英灵信已衰。

(刘孝威《蜀道难》)

建平督邮道,鱼复永安宫。

若奏巴蜀曲,时当君思中。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萧纲《蜀道难二首》)

王尊奉汉朝。灵关不惮遥。

高岷长有雪,阴栈屡经烧。

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

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

(阴铿《蜀道难》)

对比李白和前代诗人的这些作品,可以看到:词语使用上,明显有相似之处。名词:山、峦、猿、栈;动词:攀;形容词:高;等等。夸张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相似。其间的传承关系,是很清楚的。

要准确理解李白的《蜀道难》,不能不知道这些前代(辈)诗人的《蜀道难》。最好是,先认真阅读、仔细品味一番这些前代诗人的作品。

与此同时,还应该了解,李白本人的作品中,《蜀道难》也不是孤立存在。《送友人入蜀》和》、《剑阁赋》跟它有相通、相似之处。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送友人入蜀》)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向)对酒而相忆!(《剑阁赋》)

跟这些作品联系起来,就很容易看出李白的感慨所在。比如《送友人入蜀》中的“升沉”就是个关键词。再联系到《剑阁赋》,我们就不难理解,李白《蜀道难》为什么像是通篇都在描摹、刻画蜀道之险峻形势。众所周知,兴盛于汉代的赋有个特点:因为过分铺排渲染,往往掩盖作者真正的思想,出现“劝百讽一”的效果。李白的《蜀道难》也是这样,原本是为了发表对于人生功名难求、理想不易实现的感慨。但是,进入创作时,用来比喻的蜀道,反而喧宾夺主,仿佛诗人极尽所能,只是为了表现蜀道之难。

李白为何写作此诗?

关于李白为何写作《蜀道难》即创作意***,历来众说纷纭。著名文学史专家詹锳先生把前人的观点归纳为如下四种:

一、罪严武;

二、讽章仇兼琼;

三、讽玄宗幸蜀;

四、即事成篇。

罪严武,范摭《云溪友议》、《新唐书》等文献持此说法。指的是,杜甫醉酒后冲撞时任成都地方******长官(曾任成都尹、川西节度使等)的世交老友严武,严武愤怒之下,差一点杀了杜甫。另外,他们共同的朋友、房玄龄裔孙、曾经官至宰相的`房琯也因为曾触怒严武,差点遭其毒手。李白写《蜀道难》诗,谴责严武的暴戾,对杜甫、房琯的安危表示关心。讽章仇兼琼,宋人沈括《梦溪笔谈》、洪刍《诗话》等有这种说法。说的是,章仇兼琼(做过剑南节度使)镇守蜀地时跋扈暴戾,为害一方。讽玄宗幸蜀,萧士贇《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有这说法。指的是,李白因为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间逃往成都避难,而作此诗。所谓即事成篇,指的是,李白作《蜀道难》,并没有任何特别的用意,就是一次即事名篇,有感而发。

上述四种说法,詹锳先生均进行了严密的驳论,并提出了他自己的意见:李白的《蜀道难》,跟阴铿的《蜀道难》,跟他自己的其他作品《剑阁赋》、《送友人入蜀》,都是关于功名难求的感慨和对热衷求取功名的友人提出告诫。詹锳先生的说法,比较合理,可信。

好在哪里?

可能是人类记忆容量的限制,也可能因为多数人一生阅读诗歌作品的时间都集中在青少年阶段,因而传诵千古的诗歌作品,以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易懂者居多。李白的许多绝句小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其二、《独坐敬亭山》、《春夜洛城闻笛》等等,都属于这一类。而《蜀道难》以三百多字的超长篇幅、中间夹杂不少生僻字眼、不乏佶屈聱牙句法等诸多不利于朗读、记忆的因素而能跻身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歌行列,殊为不易。实在是因为,它拥有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李白的《蜀道难》,虽然跟乐府诗、跟若干前人同题作品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但是,其创造性是不容忽视的。它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有大胆的超越。句法的长短变化,词汇的华丽秾艳,内容的博大丰富,情感的真挚深沉,想象的变幻莫测,都是前人作品所无法相提并论的。总之,李白的《蜀道难》是古今同题作品中最优秀的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中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这样的语句,跟宋代李清照【声声慢】词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跟现代鲁迅散文《秋夜》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等等一样,都是只能使用一次的句法。谁照搬它们,都将被认为是东施效颦。

李白《蜀道难》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历史神话与社会现实、山水形势与人间情怀相互交织,构成一个亦真亦幻、具有魔幻色彩的神奇世界;二是写蜀道之险,极尽描摹、夸张、渲染之能事,把“难”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不给后人留余地;三是全诗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语句,一唱三叹,使得读者身不由己地被他感染、感动、震撼,跟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李白的《蜀道难》走的是跟绝句小诗相反的审美道路,以繁富艳丽为美,以循环往复为美,以嘶喊淋漓为美,就像当今一首歌曲所唱的“不淋漓尽致不痛快”“不哭到微笑不痛快”“不天荒地老不痛快”,“感情多深,只有这样才足够表达”。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含蓄、斯文、典雅,统统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可以说,李白的《蜀道难》是我国历代诗歌中,最具有反传统精神的一首作品。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1:0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7346516275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pdf

标签:李白   要写   蜀道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