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的价值和发展路径论文

更新时间:2023-08-22 17:46:56 阅读: 评论:0

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的价值和发展路径论文

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的价值和发展路径论文

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的价值和发展路径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的价值和发展路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的价值和发展路径论文 篇1

摘要: 

音乐活动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从当下实际来看,多数幼儿园都对音乐活动的重要性有着明确认识,并结合实际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幼儿园要注重音乐活动开展的情境化、生活化、特色化,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使其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发挥。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活动;价值意义;可持续发展;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一)推动核心素养的培育

核心素养是新时期下素质教育的新目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都是以审美、实践、创意、文化等为关键词的。从音乐欣赏、创作到表演的全过程,都是与兴趣引导、审美体验、创意生成、文化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为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性是音乐艺术的基本属性,也是音乐教学的核心。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正值审美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在音乐活动中,他们可以亲耳听,亲眼看,亲身参与,知道和感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并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以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三)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是当代人必备的基本意识。一个人只有善于和乐于与他人合作,才能使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和发挥。但是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长期以来,幼儿的合作素质都是较为欠缺的,尤其缺少锻炼的机会。而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则可以给幼儿提供锻炼的平台。比如在合唱、舞蹈中,每个人都要保证自己的正常发挥,还要与他人形成良好的配合。这个过程可以让幼儿逐步认识到什么是合作,什么是集体,自己应该怎样做,并且使幼儿能够心系集体,乐于和善于帮助他人。

(四)丰富幼儿园文化建设

幼儿园文化是指整个幼儿园呈现出来的物质和精神状态。其中精神状态又称为隐性文化,包含校风、班风、师生关系、精神风貌等,在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有力补充,学生在实现兴趣、发挥特长、展示成果和实现价值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营造出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一)融入生活

音乐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倡导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生活化,不仅可以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幼儿学到生活技能,养成生活习惯,而且可以让他们以个性、自主的方式去探索和体验音乐,真切感受到音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他们终身喜欢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需要从内容和时机两个方面予以完善。首先,在内容方面,可以从自然、日常生活和地域文化三个方面选取音乐素材。自然界的各类声音,如鸟鸣、雷声等,都会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他们会主动关注和模仿。

日常生活中的汽车喇叭声、桌椅移动声、开门关门声等,同样也是重要的音乐资源,这让幼儿感到音乐是无处不在的。而在地域文化方面,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幼儿与地方音乐文化有着天生的亲近性,通过对一些代表性民歌、器乐曲的学习,可以从小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所以生活中的音乐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次,在时机方面,音乐渗透时机也是十分丰富的。比如清晨入园,如果可以播放一些曲调欢快、节奏活泼的乐曲,可以让幼儿感到心情舒畅,缓解紧张情绪。午睡对于幼儿心理和生理都是十分重要的,午睡前可以选择一些曲调优美、婉转的音乐,帮助幼儿快速进入梦乡。唤醒时则可以选择轻柔舒缓的乐曲,像是妈妈在耳边将孩子轻轻唤醒一样。此外还有离园、洗手、喝水等环节,也都可以播放契合的音乐。通过内容和方式上的丰富,真正让音乐贯穿于幼儿的生活中。

(二)创设情境

所有的幼儿音乐活动都是在一定情境下展开的,这个情境越逼真,氛围越浓厚,活动开展的效果也就越好。所以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要尽可能营造出相适应的情境,以充分激发起幼儿的参与热情,带给他们身临其境的体验。比如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如演唱、演奏、舞蹈活动中,可以事先制定出相应的比赛规则。可以效仿一些选秀类节目,鼓励幼儿全员参与,由多位教师担任评委,优胜者可以晋级到下一轮,直至评出最后的总冠***,不仅要给予幼儿明确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还要广泛进行宣传,让获奖者感受成功的喜悦,并起到相应的带动作用,营造出人人关注、喜欢和参与的氛围。

又比如在音乐鉴赏上,很多音乐作品都是有着明确内容的,如果教师能够对作品描写的场景、事件等进行再现,则可以给幼儿以真实之感。而且当下,多媒体设备早已成为了幼儿园的标准配置,有海量的网络影音资源可以使用,教师可以轻松营造出一个声情并茂的视听环境。比如在欣赏一些有关草原、大海等内容的作品时,教师就可以先播放一些大草原或大海的视频,幼儿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心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再进行作品欣赏时,自然也会更加投入。再比如在一些主题类舞蹈表演中,教师应该精心准备服装和道具,看似费时费力,其实不然,服装和道具会在无形中形成一种仪式感、情景感,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不能将音乐活动与情境割裂,而是要尽可能地创设真实、丰富的情境,让音乐活动充满活力。

(三)依托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从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来看,其最终目的并非是让幼儿掌握多少音乐知识与技能,而是重在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喜欢音乐。所以游戏是各类音乐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换言之,就是要尽可能地将各类音乐活动以游戏化的形式展开,这才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首先,在导入方面,要先创设契合的情境,如扮演角色、通过服装道具再现情境等,让幼儿动起来,参与进来。

其次,在内容方面,要选择趣味性强的音乐活动,避免单纯的知识讲述。不仅要有敲敲打打、蹦蹦跳跳,还可以是韵律感知、配乐表演、儿童戏剧等。比如在打击乐器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将幼儿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配以不同的乐器,如响板、沙锤等,让幼儿感知不同乐器的声音。然后再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以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声响来模仿不同的小动物,并编排一个小故事。表现好的小组会得到奖励,表现不好的小组则会受到小小的“惩罚”。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真正让幼儿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表达、合作、想象、创造等多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四)激发联觉

所谓联觉,是指一个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的交融和沟通。音乐虽然是以听觉为主的艺术,但是在各类音乐活动中,则可以使幼儿的多重感觉得到有效的培养,所以需要教师对此有充分的重视,通过联觉的激发,使音乐教育、音乐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彰显。首先,幼儿教师要树立起联觉的意识。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音乐活动是具有联觉功能的,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显着成效。在音乐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如何以合适的形式激发幼儿的联觉。其次,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对不同的类型的音乐活动有针对性的安排。比如在歌唱活动中,可以利用肢体动作去感受和表演乐曲的力度、节奏等;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则可以通过身体的模仿对人物或场景进行再现。另一方面,则要加强音乐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如美术、舞蹈、戏剧等,不同的艺术门类在感受方式上各不相同,却又可以有机组合为一个整体。如音乐表演活动,就涉及到音乐、戏剧、舞蹈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它们融为一体,让幼儿自然地感受和创造。

(五)突出特色

当下,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是十分丰富的,幼儿园之间也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特色的彰显就成为了关键所在。通过彰显特色,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也代表着某种文化的关注和实践,对于文化传播来说也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以地方音乐文化为例,近年来,伴随着非遗保护和传承力度的加大,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各类音乐艺术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非遗传承和发展的角度来说,幼儿正是最佳人选,引导他们从幼儿阶段就了解和接触非遗,对非遗传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对此可以组成专项课题组,对地方舞蹈进行系统梳理,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引入到音乐活动中,打造出全新的作品,使之成为幼儿园的特色所在,不仅可以使音乐活动本身得到丰富和扩展,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并且宣传和普及了非遗,可谓是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通过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从本质上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更可以为幼儿终身喜欢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音乐活动应该也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当下,很多幼儿园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了多项特色音乐活动,这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继续努力,真正让音乐活动成为幼儿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翁丹枫.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J].亚太教育,2015,000(031):1.

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的价值和发展路径论文 篇2

古人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简单地说,就是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但是这样的自我安慰也是一种想象的过程,即通过某一事物对自我需求进行想象。在我们的学前教育中,让孩子进行自我想象也是一种幼儿所需要掌握的情感能力。而这样的情感能力在艺术教育中显现得特别明显,理论上,我们把这种情感体验称为“通感”。

一、关于通感

当我们聆听一首动听的音乐,当我们欣赏一幅精美的***画,当我们倾听一个美妙的故事时,许多生动的画面会不期而至,从而带给我们生活中无数的意外,让我们感到生命中无数的惬意,这是因为有“通感”的存在,让整个生命绽放得如此绚丽。

(一)通感的内涵

通感又称通觉、联觉、移觉或连带感觉,是指某一感觉系统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不仅引起自身直接的、相应的反应,还能触发其他感觉系统共鸣的一种心理现象。从通感角度来说,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不是各自***的,而是相互沟通的。在日常生活中通感也经常出现,如闻到满屋的饭菜香,即使还没有食用,就能想象出美味的佳肴;闻到沁鼻的花香,就能联想到满满的一大片花田,这就是通感。

(二)艺术通感的内涵

艺术通感是通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体现,指的是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能对各种艺术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从而在创作时感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进入幼儿园,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和自然.有了更多的审美感知对象。此外,幼儿的语言系统也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且视、听、触、味、嗅各感官的功能也开始得到完善。他们已经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的感知和审美情感,并且也开始接触一些特意安排的艺术教育活动。

二、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早期音乐能力的开发与发展,依赖于系统的音乐教育,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取决于成长的环境以及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结果。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外界的认知是不同的,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同样,对音乐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幼儿往往需要借助自己的身体动作、语言、绘画、表情等各种感官形象个性化地自然表达出来。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幼儿韵律活动、幼儿歌唱活动、幼儿音乐节奏活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笔者将就这四个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浅析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音乐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一)艺术通感在韵律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幼儿阶段已掌握了基本的走、跑、跳等动作,并喜欢随音乐做一些轻松而有节奏感的动作。翻阅幼儿艺术教育的教材,韵律活动的比例在音乐活动中越来越多地体现,如在大班上学期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中,在32个音乐活动中有11个活动是韵律活动,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韵律活动?如何才能让幼儿真正地体会到韵律活动的内涵?在以往的韵律活动中,教师往往是让幼儿根据音乐自己创编各种动作,由于幼儿经验有限.经常出现动作简单、缺乏美感或创意,甚至不会创编动作等现象。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我觉得执教韵律活动的老师首先必须具有非常好的舞蹈功底和音乐感受力,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经验,充实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节奏的把握,让幼儿感觉美,发现美,体会美。并且将“通感”运用到活动中,利用***画、语言或多种方式,可以让幼儿多方面地感知,激发幼儿进行想象和得到情感的体验。

如,在大班韵律活动“熊和石头人”中,在第一课时学会“熊和石头人”这首歌曲以后,第二课时重点就是玩同一个韵律游戏。

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教师就让幼儿感知什么地方是小朋友,什么地方是大熊,因此孩子们根据音乐能够比较好地感知,知道轻快的音乐是小朋友,重重的声音是大熊。在对第一课时进行复习后,就要和孩子们开始进行韵律活动了。

活动过程:

①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②播放音乐,启发幼儿随音乐自由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③教师将幼儿自主创编的动作进行整理,带领幼儿听音乐进行动作表演。

④分角色扮演玩游戏:熊和石头人。

怎样才能更好地记住歌词的内容呢?教师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就回答可以做一些动作,因此有了第一部分,我唱歌,请孩子们根据我的歌声来创编动作,大家想出了很多的动作,在唱“小鸟喳喳叫”时,大多数孩子做出了小鸟飞的动作,在唱“小兔蹦蹦跳跳”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做出了小兔跳的动作。而其他的歌词孩子们也能根据歌词进行动作的创编,在幼儿表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通过语言指导和必要的动作示范,鼓励幼儿结合乐曲做出多种有趣的动作。当幼儿能够用动作表现歌词后,我就请小朋友随着音乐来进行表演,让幼儿得到听觉、动觉的刺激。最后的游戏中,幼儿在音乐伴奏下,用动作、姿态、表情等来表现音乐的内容、性质和音乐形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审美感受,反应能力、创造能力也由此能够得到提高。

(二)艺术通感在节奏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灵魂,是音乐的生命所在。因此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也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园艺术教材中,专门的节奏活动是不多的,但是培养和训练幼儿节奏感的方式多种多样,利用打击乐是非常好的表现方式。

如在大班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

活动过程:

①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教学挂***上的***谱学习相应的节奏型。

②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学习将音乐与***谱相匹配。

③教师引导幼儿倾听A段音乐,在每一句的句末随节奏念“恰恰恰”。

④教师请一个幼儿指***,其他幼儿拍节奏,并在A段音乐每一句的句末随节奏念“恰恰恰”。

⑤幼儿学习看指挥分声部拍节奏。

⑥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

⑦幼儿看教师指挥,用打击乐器演奏。

在这样的活动中,又要让幼儿学打节奏,又要让幼儿感受音乐,又要让幼儿配器演奏,如果没有其他途径的帮忙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活动中,我利用了***谱,并且***谱均用了水果表示,能够更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后面的配器演奏中,不同形象水果的方式也能使幼儿借助视觉上的刺激分清自己演奏乐曲的内容。并且在活动中教师的身体动作、指挥等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的眼、手、身体、耳朵等感官感知并表现音乐。在活动最后,我发现,虽然幼儿既要用眼睛看,也要用耳朵听,同时还要操作手中的乐器,但是通过多种感官的运用却能让幼儿掌握得比较好。

(三)艺术通感在歌唱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弹琴,幼儿学唱,在反复的学唱与练习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歌曲。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幼儿都会感觉到枯燥,幼儿的兴趣也会在一遍遍重复学唱中渐渐消失。在歌唱活动中,旋律是音乐表现情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人们在听音乐时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旋律。不同的歌曲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如《大中国》表现的是比较振奋人心的爱国场面;《甜蜜蜜》表现的则是邻家女孩般细腻的情感。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幼儿掌握好歌曲旋律,把握好音高,往往会借助一些直观教具、***片、手指动作等来促进幼儿掌握和理解,通过建立的视觉、动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一致起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旋律感。

如在大班音乐活动《羞答答》。

活动过程:

①幼儿通过游戏理解“羞答答”的意思。

②幼儿学习歌曲。

③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歌舞表演的动作。

④幼儿一边演唱一边完整地做动作,表演时结合表情,与同伴做对应动作时配合默契。

这个活动是非常清晰的,第一部分理解,第二部分学唱,第三部分创编,第四部分表演。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首先借助游戏让幼儿对活动的难点“羞答答”有很好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唱歌并创编动作。由于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在歌唱活动中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歌曲。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不是仅仅让听一听、唱一唱,而是动起来,因此歌唱教学也会变得趣味盎然。

(四)艺术通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可以使幼儿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情感,并使他们初步养成倾听、理解、个性化表现音乐的能力。我们要培养幼儿从小就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及音乐听觉,使幼儿有一个艺术的头脑、一双音乐的耳朵、一颗美好的心灵。

作为一个一线的幼儿教师,我觉得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最难上的,因为要让这么小的孩子理解音乐之中的内涵,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借助幼儿的各种感官(动作、视觉等)来一起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大班音乐《森吉德玛》表现的是草原上的宁静悠远和欢腾热烈两种不同的意境。

活动过程:

①幼儿边倾听音乐,边观看***片。②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③教师配乐诗朗诵。④幼儿根据两段音乐的不同情绪创编简单的动作,随音乐即兴起舞。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通感是体现得最明显的。从活动过程里可以看到,在每个环节中,视觉、听觉、动觉都很好地有效运用了。在第一环节中,通过结合***片倾听音乐的方式能够给孩子们带来视觉刺激,从而更好地让幼儿了解音乐的情感色彩,发现两个段落的区别。在第三环节中,两种声音的听觉感受又给幼儿带来了不一样的音乐感受。而第四环节则是幼儿对音乐感受力的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而在音乐的教学中,我想,上好一次音乐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通感”,让音乐打开所有孩子的心灵。

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的价值和发展路径论文 篇3

摘要:音乐是精神的载体,其价值只有通过音乐表演活动的形式才能与客体的欣赏活动和审美观联系起来。究竟以什么评价标准评判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呢?本文将从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标准,音乐表演活动艺术价值的评价,以及音乐表演活动艺术价值的充分展现等方面,探讨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音乐表演艺术;艺术价值;评价标准

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应根据什么标准评价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评价是否存在客观标准,如何看待评价结果呢?因此,研究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对音乐表演艺术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

艺术界普遍认同的关于音乐价值的研究成果表明:音乐价值实体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音乐是精神的载体;另一方面,音乐的价值表现于其形式上的直接价值和依靠某种非音乐因素的“派生”作用而呈现出来的精神内涵价值。即从价值的角度来看,音乐是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的双重性载体。格伦。海登认为,通过音乐表演活动“派生”出来的精神内涵是音乐的间接价值,是音乐真正的内在价值。因此,我们认为针对某音乐作品的音乐表演活动,其艺术价值主要取决于该表演活动所呈现的音响特征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二、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标准

根据马克思主义音乐价值观,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应该有一个确定的标准,这一标准以社会对音乐表演活动的合理需求为依据。这一合理需求对音乐表演活动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社会发展对音乐表演活动的需要,即音乐表演活动要满足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需要,二是先进人民群众对音乐表演活动的需要,即音乐表演活动要满足先进群众对音乐表演活动的`需要。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标准以社会发展和先进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为依据,从这一点看,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标准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不同,先进人民群众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处的地位不相同,不同的认识主体的认识水平和审美需要也不同,这就赋予了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标准相对性。因此我们认为: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标准的本质特性是客观性和确定性,其中包含着相对的主观的因素;其客观性和确定性就是,无论社会如何变革和发展,其价值标准总是以社会发展需要和先进人民群众需要为基础。

三、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评价是认识主体根据评价标准,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进行主观判断的过程。这一过程以认识主体对音乐表演活动的科学认识为前提,以社会发展需要和先进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为客观依据,是评价主体的主观意识与音乐表演活动艺术价值客观标准啮合程度的鉴定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纯粹的评价者的主观判断,而是评价者主观意识与客观评价标准的统一。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评价的尺度:应用两杆标尺来量度,一杆标尺是世界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一杆标尺是先进人民群众对音乐表演价值的内在需求。在前面论述中我们已提及,因先进人民群众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内在需求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其中包含着相对的主观的因素,因此,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评价还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评价,通常以评价主体的经验判断为基础,因为音乐表演活动是通过音响组织,对音乐作品所蕴含的“内在秩序和复杂结构”直观地表现出来,大多数欣赏者(专业人员除外)无暇也根本不具备对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技巧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往往凭直观的经验作出判断。另一方面,对音乐表演活动艺术价值的评价离不开评价主体的想象,因为音乐表演活动呈现的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情感、被唤起的形象,评价主体必须依靠想象,通过重构才能获得。

四、音乐表演活动艺术价值的充分展现

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进行评价,犹如齿轮的啮合,音乐表演者呈现的音乐作品样式与评价主体理想的样式吻合得越好,评价主体对其评价就越高,反之则评价就越低。而音乐表演活动,对作品的处理位于评价主体的“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时,犹如齿轮啮合时添加了润滑剂便啮合得更好一样,其艺术价值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一)音乐表演活动中的“情理之中”

从人类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来看,音乐表演活动是通过音响形式,将作曲者创作的书面曲谱与听众的音乐审美价值标准建立联系,因此针对某具体音乐作品的音乐表演活动,应符合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成为对音乐表演活动审美评价是否符合“情理”的标准之一。由于人类共有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动,人们对音乐表演活动的组织与审美评价存在着共性。其一,音乐表演者在组织音响感性样式时存在一定的共性,正如亨德米特说的:“音乐无他,张驰而已”,在音乐表演活动中,不论是整体安排,还是音色组织都离不开对比;其二,评价主体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评价中,存在客观的共性,比如,紧张与松弛是音乐审美体验中主要的心理现象,在音乐审美中形成一对相互依存的范畴;第三,在音乐表演活动中,不论作曲者将创作意***隐含在乐谱中,还是隐含在背景资料中,审美主体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都存在共性的普遍的认识,例如人们可从肖邦《***练习曲》中感悟到苦痛、悲愤、抗争等风格。这些共性成为对音乐表演活动审美评价是否符合“情理”的又一标准。总之,我们认为,从音乐表演活动的音响特征来说,“情理之中”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符合音乐作品的内在规定性,即要符合乐谱和音乐背景资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二是音乐表演活动所呈现的音响样式要符合人们心理活动的认识规律。

(二)音乐表演活动中的“意料之外”

音乐表演活动中的“意料之外”就是指表演者呈现的音响样式超出评价主体的审美预期,其对音乐作品的个性化处理让评价主体始料不及,或者说音乐表演活动呈现的音响样式是超常规的,甚至是“偏离”的。“意料之外”是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评价的重要考量因素。由于音乐乐谱文本的标记具有空缺性,音乐表演的音响特征因素与乐谱标记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而且有的乐谱标记还具有多义性,许多音乐符号标记在转化为音响过程中可能有多种的含义,在进行表演活动时还需表演者根据其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音乐作品的音响特征进行个性化构思、设计与呈现。音乐表演活动的个性化特征主要表现在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速度、力度、音色等因素的把握与处理上。因此,音乐表演活动在追求“情理之中”效果基础上,还需要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如果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缺乏“意料之外”的音响处理,而始终处于评价主体的预期之内,就会让人感到平淡、枯燥、乏味,难以激发继续欣赏的兴趣,音乐表演活动的创造性就难以展现。因为乐谱对于音色及其变化等问题的标记,“无论作曲家把乐谱写得多么详尽,用了多少表情术语,都没有办法记录出音乐的内在律动和微妙变化,更没有办法记下蕴涵在音乐作品中的种种情感和情绪。”为充分展现音乐表演艺术行为的创造性,音乐表演者必须在对曲谱文本充分理解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即表演者应根据自身的个体因素(包括个性、时代特征、地区差异、审美情趣、审美经验、审美理想等因素)理解音乐作品,通过音色、速度、力度等表情因素所做出个性化的处理,让音乐作品呈现出具有独特意味的音响样式。例如:对于一个上行的音级,随着节奏的不断密集和低音声部同向进行的加强,一般的评价主体可能做出最高点应属最强音的预期,然而,如果音乐表演者反其道而行之,而采用渐弱的力度进行,在最高点变为最弱,创造一种飘然而去意景,这一力度处理就超出了评价主体的审美预期,达到“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新奇的感受。

五、结语

本人通过多次参加武汉音乐学院组织的音乐表演艺术实践活动,在研究大量关于音乐表演活动艺术价值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十多年学习音乐表演知识的感受和经验,对“音乐表演活动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不足之外恳请阅读到本文的诸位大师雅正。

[参考文献]

[1]王次炤.价值论的音乐美学探讨[J].音乐研究,1986,02:21.

[2]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艺术论稿[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3.

[3]蒋存梅.情理之中意料之外[J].音乐教育与表演,2007,02:57.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0:59: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6976166243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的价值和发展路径论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的价值和发展路径论文.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路径   幼儿园   价值   论文   音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