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8-21 19:53:42 阅读: 评论:0

认识线段说课稿

认识线段说课稿

认识线段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认识线段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线段说课稿1

我说课的题目是 《认识线段》。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三、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课件、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学具准备: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四、教法和学法:

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配合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五、教学程序的设计

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六个部分:

流程一、曲直对比,情境导入:(2分钟)

课件出示情境***:小明家和学校两点之间很多条路,只有中间一条路是直的,用红色的线段表示;其它路线都是曲线。

启发学生思考:小明从学校回家,走那条路最近?为什么?

这一环节充分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这条路因为直,所以近。使学生直的概念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同时,在情境中渗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流程二:反复体验,认识线段(8分钟)

这个流程分三个层次教学。

首先是直观感知:请学生把桌上的棉线拉直,观察棉线的形状。

第二层次,通过讲解和变式练习,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由直观形象到抽象概括。

先讲解:像刚才的那条路,和我们两手之间的这样直直的一段线就是线段。手捏住的棉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

在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线段有几个端点?你认为线段的特征主要有哪些?线段的端点是怎样表示的?

改变棉线的方向和形状:这样是线段吗?为什么?

通过变式训练,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线段的本质特征。

第三个层次:回归具体,找线段。

请学生在身边找一找有哪些线段?摸一摸线段的特征,和同桌说一说线段在哪儿,端点在哪儿?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曲直对比和变曲为直,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通过感知实物,再由抽象回到具体,学生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从而对线段形成清晰的理性认识。

这个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辨认线段的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件出示练习: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这个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辨认线段的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件出示练习: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略)

流程三:动手折纸,深化认识:(6分钟)

首先,出示长方形纸片,激励学生:你能折出一条线段吗?

启发学生思考,有多少种不同的折法?

让学生先***动手折一折,再小组合作交流不同的折法,最后展示各小组不同的折法,比比那个组的折法多。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折痕,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有长有短;通过小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折出的线段有很多条,适当渗透无限的概念。

流程四:自主探究,学画线段。(10分钟)

画线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分三步教学:

第一步,先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对线段的认识,尝试画线段。

在此基础上,给出两个方面的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

第一个议题: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为什么?通常用什么工具画线段最多?

第二个议题:你是怎么画的,画线段需要注意什么?

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学生画线段可能出现的错误:缺少端点,线段不直。针对错误进行评讲。

这里的难点是,二年级的孩子,双手协调能力还不太强,常常因为左手尺子没压紧,右手握笔用力太大,导致尺子移动,线段不直。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画***方法。

第二步,总结画法。针对孩子画***的难点,我自编了一首儿歌:左手压尺用点力,右手握笔轻轻移,画上端点别忘记。

第三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再画线段,进一步体验线段的画法。

流程五:练习巩固,深化拓展(10分钟)

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

(一)基本练习:

第一题:连一连

先后出示两个点,三个点,问: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第二题:数一数

课件出示:下面的***形分别由几条线段围成?(***略)

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完成,统计错误人数和错误原因,并集体订正。

(二)拓展练习:

出示四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问:每两点画一条线段,可以画几条呢?

学生先在书上***试画,再展示做好的作业,学生互评。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评。

教师主要讲解两种画线段的方法,在讲解中配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第一种画法,分类画线段:先顺次连接四点围成四边形,再完成四边形里面的线段。

第二种画法,先画出过一个点的所有三条线段,再画出过第二个点两条线段,再画出最后一条线段。向学生渗透有序思想,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做好铺垫。

流程六:全课小结(4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3、自我评价:这节课学得怎样,用什么方法学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总体评价:

本节课,通过比较去学校的路的长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生动的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表象,和“直”这一本质特征。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让学生以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经历认识线段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概括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顺利掌握线段的画法和数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认识线段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包括48和49页。《厘米和米》本单元教学量长度,包括与之相关的线段、度量单位等知识。“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量长度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面积和体积的重要知识准备。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

2.教学目标

我以《新课标》为依据,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知道线段是直的,线段是有长度的,学会将一些物体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够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能在一些简单平面***形中识别线段,会数出简单***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点拨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基于这些我采用了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教法;倡导自主合作、自我探究等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展生活”,我将这个理念贯穿整个课堂。

1.***片导入

我用几幅***片的引入初步感知线在生活中的问题也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新授

我将全过程分为拉一拉、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4个环节。

(1)拉一拉

请学生观察随意放在桌上的毛线,看看是怎样的?在学生说出是弯的之后,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毛线变直,学生动手操作,拉一拉将毛线变直。让同桌两人交换着摸一摸,两手之间直直的一段在数学上叫做线段。(板书:线段,直直的)两只手捏住的地方叫端点。(板书:端点)在数学上我们用小竖线来表示端点。让学生来指一指、数一数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我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摸一摸、指一指、数一数直观感知线段,从中抽象出线段这个概念,知道线段是什么样的。为了巩固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画的是线段吗?指名判断并说出为什么。在学生判断出是线段后,我在此基础上做了拓展,一条拉长,一条旋转,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不管是长的还是短的,朝哪个方向,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都是线段。

(2)找一找

我让小组讨论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摸一摸、指一指。学生发现直尺、黑板、课本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生活中有线段,平面***形中也藏有线段。找一找这些***形有几条线段围成的?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多边形,能很快说出线段的条数,这即是在旧知识上的拓展,也是新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平面***形中,相领两条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找一找是让学生从身边事物着手寻找线段,发现生活中的线段,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的特点。

(3)折一折

借助上一环节中出现的长方形,让学生用折的方法创造出一条新的线段,摸一摸并指出端点。和同桌比一比,谁的长谁的短,并想办法折出比刚才的折痕更长或更短的线段。在折一折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课学生创造的欲望,训练了发散性思维。

(4)画一画

在画之前和学生讨论画线段的工具,有的选择直尺,有的选择文具盒,有的选择书本等,经过对比,学生发现最佳的画线段的工具-直尺。请学生自己尝试着画线段。在画的过程中说说怎样才能把线段画好。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工具,自己画,而不是老师给定工具,示范画,将给与式、模仿式转变成自我探究式,将课堂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学生会画线段后,出现2个点,连接2个点可以画几条线段?学生动手画,理解连接2个点只能画一条线段。接着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连接每两个点可以画几条,重点理解每2点的含义,再动手画。4个点时,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自己动手试着画。学生有的画4条,有的画6条,让画6条的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画的?怎样才能有序而又不遗漏的画出线段,进一步理解每两点的含义。5个点时可以画几条呢?请学生猜一猜,课后动手画一画。这是一系列有序但又具有不同层次的数学练习,力求达到学生课堂学习的趣味化,活动化与生活化,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想法,深化对线段的认识。

3.总结

最后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介绍下线段,从而巩固对线段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立足《新课标》,抓住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但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强烈的表现欲这些特点,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改变传统授课模式。这是我对这节课的设想,敬请指导,谢谢!

认识线段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形、立体***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维互补,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数学源于生活,从身边常见的两根吸管(一直一弯),和跳绳与拔河时绳子的不同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感受曲和直在生活中的存在。再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毛线(随意摆放),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弯曲的毛线。为操作把毛线变曲为直打下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感受知识,最终认识、掌握知识。因此我通过以下的活动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拉一拉:组织学生把毛线拉直,说方法,强调要捏住线的两端再拉直。顺势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在数学王国中有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引出线段。接着再进一步从拉直的这条线认识线段的两个端点,辅助多媒体在课件上抽象出线段的***形,闪烁端点,加深认识。

指一指:组织同桌一人把毛线拉直,一人说说哪里是线段,并指指端点。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

辨一辨:在对线段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通过自己的描述再次感受线段的两个特点,并及时通过想想做做第1题创设“小法庭”的情境,进行辨认和说理,加深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在学生对线段有初步的认识后,引导学生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用手摸一摸,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再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例子来加深理解,加深对线段的感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接着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交流并引导发现几边形就由几条线段围成。从实物迁移到***形,加深对多边形的认识。

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画好线段后,先在小组交流汇报。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线段,交流画法和步骤。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化。

三、游戏巩固,拓展延伸

结合书中的练习,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深化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1、闯关“画线段”。

第一关: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先猜测,再画,评价。

第二关:三个点。猜猜画完是什么***形?

第三关:四个点。***画,交流。

在第3关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魔术“变线段”。

线段不仅可以画出来,还可以变出来,你们会变吗?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尝试,引导学生发现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让同桌之间互相指指说说,巩固线段的特征。

接着让学生试着在纸上折出比这条线段长或短的线段,直观感知线段的长短,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孕伏和渗透。

利用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比赛的特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四、全课总结,质疑延伸。

课的最后,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拓展:你们还想知道线段的哪些知识呢?增强他们的探索意识。

认识线段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形、立体***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形象化的教学。形象化的语言,比如线段的两个端点就像两个小人儿立在两端,线段躲到了***形队伍中去了等等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维互补,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数学源于生活,从身边常见的毛线入手,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毛线(随意摆放),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弯曲的毛线。为操作把毛线变曲为直打下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感受知识,最终认识、掌握知识。因此我通过以下的活动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

1、感知线段

拉一拉:组织学生把毛线拉直,说方法,强调要捏住线的两端再拉直。顺势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引出线段。接着再进一步从拉直的这条线认识线段的两个端点,辅助多媒体在课件上抽象出线段的***形,闪烁端点,加深认识。

辨一辨:在对线段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通过自己的描述再次感受线段的两个特点,并及时通过想想做做第1题,进行辨认和说理,加深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2、找线段

在学生对线段有初步的认识后,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例子来加深理解,加深对线段的感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观察课本的边,数一数有几条线段,引导孩子观察这几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形。

接着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2”,交流并引导发现几边形就由几条线段围成。从实物迁移到***形,加深对多边形的认识。

3、做线段

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尝试,引导学生发现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让同桌之间互相指指说说,巩固线段的特征。

接着让学生试着在纸上折出比这条线段长或短的线段,直观感知线段的长短,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孕伏和渗透。

利用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比赛的特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4、画线段

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画好线段后,先在小组交流汇报。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线段,交流画法和步骤。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化。

三、游戏巩固,拓展延伸

结合书中的练习,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深化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闯关“画线段”。

第一关: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

第二关:三个点。猜猜画完是什么***形?

第三关:四个点。***画,交流。

四、全课总结,质疑延伸。

课的最后,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

《认识线段》评课记录

朱月萍:今天朱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形象生动的低年级的数学课,整节课体现了形象化的教学风格,下面请各位老师围绕“形象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 燕:

1、形象化教学语言的运用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形象化的语言不仅有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记住线段有两个端点这一特征。

2、形象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开始,由生活中的实物毛线引入新课,再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特征,最后抽象成线段这一***形。由生活到数学,由形象到抽象,充分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的理解。

游晓霞:教者从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兴趣,重点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教学手段。采用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教者能引导学生发现注重指导学生观察操作。

孙 亮:画线段时动画出现的是先画直线,再画两个端点,是否可以展示先画两个端点,再画直线,或先画一个端点再画直线和另一个端点。

胡万进:关于四个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学生容易定式思维连成4条线段,可以在出示3个点连成线段之后再在连好***形旁边再加一个点,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对角线连成的线段了。

周 建:

1、联系生活实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逐步认识线段的本质特征。

2、课堂结构合理,过度自然,语言形象化突出,教学效果好。

建议:连接4点,可以结合学生握手的情境

周文进:儿童化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性的语言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自然得体,富有启发的无声语言带动课堂教学。

郁 平: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这两个特征来教学。活动中通过实物的操作,例如拉一拉摸一摸找一找折一折更形象和直观的让学生找出线段的特征。比较线段长短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出比价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让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每个教学内容的重点。

认识线段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是空间概念的范畴。它是教学量长度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度量单位。《直线、线段》这一块内容被安排在现行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第六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而这套教材是1994年人教版的,一直沿用至今,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编排还是理念都与现行的特殊教育与素质教育实际相脱节。对此,我在教学设计中,补充了大量与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关的元素素材,以此丰富教材内容。元素的选择依据数学的生活化原则。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体验“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在情境漫游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线段的观念,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具:毛线、直尺、吸管、筷子、长方形纸片、课件等;

学具:毛线、直尺、铅笔、文具盒、长方形纸片等

在授课过程中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原则和实施素质教育“三要义”原则,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智残情况和思维能力我把他们分为A、B、C三组:

A组:初步认识线段,能初步借助工具画出线段。

B组:能辨认日常生活中的线段。

C组:快乐学习的情感体验。

IEP(个别教育计划):小组合作,以强带弱

三、学情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一课时是培智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他们的知识基础薄弱,生活圈狭窄、生活经验零碎,在他们不完全的概念中,有弯与直之分,却没有线段、直线等等之分。

培智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知识掌握比较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但他们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强等孩子的共性,这些都是课堂上需要充分利用和捕捉的闪光点。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来弥补他们的缺陷,以此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教法,学法预设

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根据学生对概念认识得到一般规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抽象概括,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能力,得到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为此我预设了如下教法学法:

预设教法有:直观演示法,谈话启发式,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预设学法有: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索法等。

五、教学流程;

基于《新课标》:“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展生活”的理念,必须通过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得到体现和实施。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预设了五块流程:

1、曲直对比,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跳绳、拔河、田径场一角)感受生活中有数学。通过课件的直观展示,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中,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概括、体验线段的两大特征;曲直对比强化了线段的表象特征,为下面的概念深入做好知识铺垫。

设计依据: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习与已有经验相联系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数学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2、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需要学生亲身体验。通过指导学生去拉、指、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从而抽象出线段。

设计意***:由于培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所以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我引导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突出线段“直”的特点,再进一步观察线的两端,明确手捏住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让学生通过这一动态操作活动,获得对“线段”这一抽象概念直接而真实的体验。

3、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

①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再让他们分别去摸一摸,指一指。(摸一摸是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直;指一指是感受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再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线段,并举例说明,进一步感悟线段的特征。

③再次创设情境“漫游上海特奥会,火眼金星找线段”。在多媒体辅助情境展示和与智障同类人的比较下,在特奥会场境中找线段,以此作为故事情节串连,使学生一边趣味性地开展学习,进一步巩固线段的认识;一边感悟同为残疾人,如何身残志坚地生活学习,树立“你行,我也行”的自信心。此举为起到“一石双鸟”的作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这个环节中,从身边找到生活情境中找,到特奥会情境中找,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说出生活中的线段,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用。这一系列的设计,是符合从近到远、从熟悉到陌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是一个知识不断扩展、丰富内涵的过程;同时以体育为主调的设计和我校已经取得特奥成绩实际相结合,突出强调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体验。

4,根据线段特征,自建线段模型(为A组学生的要求准备,本课选学)

这一部分教学要求学生从已形成线段的表象中,抽象出线段。在前面摸一摸,指一指的,找一找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用身边的工具尝试画一画线段,先自己建构线段的模型,再通过讨论交流完善这一建构过程。

教师示范画法的同时,还可以放开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工具画线段,所谓“不管白猫、黑猫,只要会捉老鼠就是好猫”,即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有效率地达到目的,并说明: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来画线段比较方便,美观。

5、可行性操作活动体验,深化线段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内化本节课的知识,我设计了以下练习形式:

①基本性练习

拉线段(毛线):以不同位置的变式操作来巩固学生对线段特征的理解。

找线段:书后“练一练”的第一题,让学生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让学生通过变式、对比、判断并作出解释,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数线段:先让学生数出下面***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然后让学生指一指线段的端点,初步感受公共点。

②拓展性练习

折线段:在一张纸上折出各种各样的线段,指出线段的特征要素。(小组合作,以强带弱,呈现形式多样的线段形态,如横线段、竖线段、斜线段、长线段、短线段等)

连线段、画线段:P80练一练1、2

让学生拉一拉、摸一摸、指一指、找一找、连一连、画一画等一系列可操作活动全方面、多角度地体验、巩固对线段的认识。对A组的要求是会拉、会找、会数、会折、会连;B组会拉、会找一些;C组能跟着小组成员快乐地学,尽可能找出身过的一二个线段。

练习设计意***:采用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有不同程度的收获。练习时学生们可针对自己的程度或在老师的提示下有选择地进行,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智障学生快乐学习的理念。

③开放性练习(课外选做)

A组:用各种线段试着设计一幅漂亮的画,看谁是个小小设计师。

B组:在我们生活周边再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是线段?看谁是火眼金星,找得多

C组:在父母的帮助下在生活中找一二个线段。

在本节课整体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快乐学数学;从实物感知入手,通过动手动脑,在不自觉中建立线段的空间观念,最终达到训练抽象思维的目的。

认识线段说课稿6

以《认识线段》为例谈谈数学课的说课

数学课的说课。一般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二、目标制定

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学法预设

五、教学流程六、板书设计。下面就以《认识线段》为例谈谈数学课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量长度》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部分:认识线段,认识厘米,认识米,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

"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量长度的基础,因为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学好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度量单位。

二、目标制定:

以《新课标》为依据,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我预设了本节课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线段,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线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境中,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和线段的特征。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根毛线,一把尺子,一张长方形纸和长短不一的游戏棒若干。

三、学情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一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可以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零,有的是朦胧的生活经验,是幼时父母说过的什么是直的,曾经在生活的玩耍中接触过的什么是弯的。在他们不完全的概念中,有弯与直之分,却没有线段、射线、直线之别。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注意力不够集中。但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强烈的表现欲,这些都是课堂上需要利用和捕捉的闪光点。

四、教法,学法预设

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根据学生对概念认识得到一般规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为此我预设了如下教法学法:

预设教法有:直观演示法,谈话启发式,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预设学法有: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索法等。

五、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展生活"的理念,必须通过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得到体现和实施。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预设了七大版块:一、曲直对比,情境导入新课;二、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三、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四、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五、活动体验,深化线段认识;六、全课总结,抽象线段特征;七、当堂检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版块一、曲直对比,情境导入新课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有别于语文等其他学科情境。这种情境是一个一步步地纵向深入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主动认识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本节课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1、出示两根小棍一根是直的,一根是弯曲的。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根小棒有什么不同之处?

3、让学生根据这些线的特点分为两类。(曲线和直线)这一环节的设计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探究欲,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良好基础。

版块二、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点,你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学生把线分为曲线和直线后

1、首先追问: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弯线变直吗?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毛线动手试一试,再汇报演示: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捏住毛线的两头,拉紧毛线;另一种是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此时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哪一种做法使毛线更直?

2 、然后告诉学生: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让学生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互相指一指手中的线段。

3、教师演示并说明: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追问: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

4、让学生回忆刚才的`操作,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线段有哪些特征。

5、在数学上,线段也可以用()的***形表示让学生指一指这条线段从哪开始到哪结束,两个端点是如何表示的。

这一版块的设计意***是: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所以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我引导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突出线段"直"的特点,再进一步观察线的两端,明确手捏住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获得对"线段"这一抽象概念直接而真实的体验。

版块三、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1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再让他们分别去摸一摸,指一指。(摸一摸是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直;指一指是感受线段有两个端点。)

2再让学生想象一下生活中的线段,并举例说明。进一步感悟线段的特征。

3、折线段比较长短

让学生拿出圆形纸先对折,再展开,然后观察折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折痕就是一条线段)再让学生折出一个比它长或比它短的线段,对比你折出的的条线段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观察得出线段是有长短之分的。)

4、比较身边线段长短,揭示线段有长有短。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这个环节中,有上一个寻找身边的线段到想象生活中的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说出生活中的线段,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

版块四,根据线段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此时学生已经经历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并会描述线段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作了如下设计:

1小组讨论:你准备用什么工具画线段,怎样画?

2学生用不同的工具,不同方法尝试画线段?

3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

4教师示范画法,并说明: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来画线段比较方便,美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通过探索,操作,尝试等方法主动建构,而不取决于学习者机械的模仿和记忆。这一部分教学要求学生从已形成线段的表象中,抽象出线段。在前面摸一摸,指一指的,找一找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用身边的工具尝试画一画线段,先自己建构线段的模型,再通过讨论交流完善这一建构过程。

版块五,活动体验,深化线段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内化本节课的知识,我设计了基本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和开放性练习。

基本性练习

书后"想想做做"的第1题,让学生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学生通过判断并作出解释,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数线段"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数出下面***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然后让学生指一指线段的端点,初步感受公共点。最后再提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发现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形就是几边形。

拓展性练习

连线段

想想做做第3题,先出示两个点,问:你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吗,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三点,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先猜一猜画出来会是什么***形?再***练习,事物展示,让学生体会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形。

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四点。先猜一猜你最多能画出几条线段?再让学生画一画。让学生在画一画,议一议的过程中体会两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的规律。

版块六,全课总结,抽象线段特征

通过总结,让学生回答我们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线段上升到理性认识线段,从直观认识线段上升到抽象认识线段。更加明确线段的三个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有长有短。

版块七,当堂检测,反馈学习效果

这样做的目的,教师能很好的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以便进行因材施教,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六、板书设计:

把线段的特征总结为三点板书出来便于学生记忆掌握,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认识线段

1、直的

2、有两个端点

3、有长有短

在本节课整体的设计意***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从朦胧到清晰,从感知到抽象。以上设计源于,以下认识:(1)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习与已有经验相联系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数学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所以首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感受生活中有数学,接着去摸,指,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从而抽象出线段。(2)荷兰数学家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突出线段"直"的特点,再让学生摸一摸、指一指、画一画。最后通过数线段、折线段等一系列活动巩固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认识线段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形、立体***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并逐步形成思考、探究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思考:能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和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后继学习的情感与积极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维互补,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

师:是什么呢?

师:毛线!真聪明,恭喜你们猜对啦!

师:线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可别小看了这条普通的线,它的身上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了解?

【设计意***:课伊始,通过猜谜语,毛线的原型引入既有趣又自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探究欲。】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线段。

(1)曲直对比。

老师这里也有一条毛线,你们看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弯弯的)

(2)变曲为“直”,揭示课题。

老师想把这条弯弯的毛线变直,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

你们的学具袋里也有一根弯的毛线,动手试试,想办法把它变直,然后同桌互相看看。

学生操作。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把线变直的?上台演示。

小结: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可以看作线段。(揭示课题:认识线段)

【设计意***:“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中,感受线段的特征。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直观操作与概括交流,引导学生感知线段的特征,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到了新知识,这种体验是在活动中产生的,是无比深刻的。】

(3)认识线段。

师:现在老师把这条线段请到黑板上来,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线段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直的)用吸铁石固定的这两端,在数学上叫做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完整地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老师变换位置,这样是线段吗?这样呢?

小结:不管是竖着还是斜着,只要两手之间的一段是直直的,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线段。

【设计意***: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引导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由此体会“直”是线段的一个基本特征,并得出线段的完整特征。】

2.建立线段模型,进一步认识线段。

(1)现在老师想把这个线段画下来,你觉得应该用到什么工具呢?(尺子)师示范在数学上,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形《认识线段》说课稿 来表示。

(2)闭眼想象线段的样子。

(3)现在你认识线段了吗?老师这里有道题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出线段。

出示想想做做1.交流讨论。

【设计意***:通过想象线段的样子,引导学生再次内化,进一步强化线段的特征。】

3.找一找,强化线段特征。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条边就可以看成线段。(边说边摸)它的端点在哪里?师带学生指出。

(2)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呢?同桌合作找线段。

要求: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找到线段后先摸一摸,再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可以看作线段,最后指出端点在哪里。

(3)集体反馈。

(4)接下来,咱们到***形王国中去找找线段。出示“想想做做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4、折线段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白纸,老师把它对折,这条折痕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线段。它的端点在哪里?指一指。

(2)、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折痕更长的线段吗?比这更短的呢?

(3)、小结:线段是有长短的。

(4)、你想自己画一条线段吗?在纸的反面画一条线段。

【设计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这个环节中,从身边物体中找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说出生活中的线段,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想想做做3

提问:小兔子回家,走哪条路最近?其实,小兔子走的这条路就是一条线段。

追问: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动手画一画。

2、想想做做4

谈话:又来了两个小伙伴。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画一画。

追问:画出的是什么***形?

3、想想做做5

谈话:小老虎也来了。现在有四个点,每两个点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呢?

小结:可以先连外面的线段,再连里面的线段。也可以从一个点出发按顺序连。

【设计意***:通过几只小动物将“想想做做”的三道题目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得原本枯燥的练习题充满了童趣,更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探索,去发现数学王国中的奥秘。】

四、***片欣赏,总结全课

1、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来欣赏几组照片。

2、提问:今天认识了哪个新朋友?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设计意***:通过欣赏生活中的***片,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美,感受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再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0:5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6188206171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认识线段说课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认识线段说课稿.pdf

标签:线段   说课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