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其一原文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3-08-21 09:27:39 阅读: 评论:0

新城道中其一原文及赏析

新城道中其一原文及赏析

新城道中其一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整理的新城道中其一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城道中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译文

春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

漂浮的晴云好似给山岭戴上一顶棉帽,初升起的太阳像挂着一个铜钲挂在树头。

矮矮的竹篱旁野桃花含笑绽放,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

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是最快乐,煮葵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注释

东风:春风。

吹断檐间积雨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

絮帽:棉帽。

钲(zhēng):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时敲打。

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

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赏析

这首诗主要写景,景中含情,反映了作者当时欢乐心情,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清晨,诗人准备启程了。东风多情,雨声有意。为了诗人旅途顺利,和煦的东风赶来送行,吹散了阴云;淅沥的雨声及时收敛,天空放晴。“檐间积雨”,说明这场春雨下了多日,正当诗人“欲山行”之际,东风吹来,雨过天晴,诗人心中的阴影也一扫而光,所以他要把东风视为通达人情的老朋友一般了。出远门首先要看天色,既然天公作美,那就决定了旅途中的愉悦心情。

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高的山顶,仿佛山峰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仿佛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穿山越岭,再往前行,一路上更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再加上那正在田地里忙于春耕的`农民,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

雨后的山村景色如此清新秀丽,使得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有增无减。因此,从他眼中看到的景物都带上了主观色彩,充满了欢乐和生意。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起舞,十分快活自在。

而诗人想象中的“西崦人家”更是其乐无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田间小憩,妇童饷耕;春种秋收,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这些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卷》《古木怪石***卷》等。

拓展:新城道中赏析

新城道中①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②。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③。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④,煮芹烧笋饷春耕⑤。

【注释】

① 新城:为杭州属县,今属富阳。

② 积雨:久雨。

③ 铜钲:古代打击乐器,形如盘子。

④ 西崦:西山。

⑤ 饷:送东西给人吃。

【语译】

和暖的东风知道我将要到山乡去旅行,特地把乌云吹散,停歇了那檐间响了多日的雨声。清晨我行进在去新城的路上,远近的山岫,飘浮着白云,似乎戴上了一顶顶白色的絮帽,衔在树梢上的初升的太阳,犹如挂着面铜钲。乡村人家短短的竹篱笆里,桃花含笑怒放;小溪边杨柳飘扬,倒影在水波中荡漾,是那么轻盈。那西山住着的农民想来今天最为高兴,天晴了,赶快为春耕的家人备饭,烧煮些芹菜竹笋。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熙宁六年(1073)二月,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视察各属县,经过新城。

诗人要出门公干,可是连天阴雨,心中自然感到烦闷;到了出门这天,天忽然放晴了。老天爷如此垂青,他心中非常高兴,所以诗首联就赞美久雨初晴,说东风有意作美,为全诗定调。由于心情好,兴致高,眼中所见便分外亲切,分外觉得赏心悦目。于是他见到那山岭上缭绕峰尖的云彩,便童真地把它想象为山戴上了顶白絮帽;见到早晨初升的太阳挂在树梢,他又把它想象为一面铜钲。这两句形容别致,想象奇特。韩愈诗有“晴云如擘絮”句,说晴天的云彩像扯散了的棉絮,而苏轼见云朵凝结在山峰,便进一步说它如同棉絮帽;又因为古人有把太阳比作盘子的,苏轼便由初升的太阳的颜色与光度,认为像只发光的铜钲。这一比,便使诗充满新鲜感。这联诗虽然曾被人认为用字过俗,说得过实,实际上这正体现了苏诗随意挥洒的特点,同时与全诗风格吻合。诗中以“晴”字关联上联,“树头”句写早行也很得神采。

五、六句承接上联,由远景、大景改为近景、小景,拈出野桃、竹篱、溪柳、沙水,描摹农村景色,工巧新鲜,得自然的妙趣。清汪师韩评云:“铸语神来,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诗结尾写农人饷耕,表明了是春耕时,与自己巡察各地,关心民间疾苦的职责联系起来。而农家之乐,也就是作者自己的乐,又呼应了首句的喜晴。

全诗写的是一个早晨的事,四联又分写日出前、日出及日出后的事,次序井然,依行程循循展开。又充分利用拟人化手法,写东风理解人,野桃、溪柳也具备人的特性,把景色与理趣融为一体。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0:4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5812596137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城道中其一原文及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城道中其一原文及赏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新城   原文   道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