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放炮的传说

更新时间:2023-08-20 19:42:18 阅读: 评论:0

关于过年放炮的传说

关于过年放炮的传说

关于过年放炮的传说

我们都知道很多地方过年都会放炮的,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炮吗?下面请看给大家分享的关于过年放炮的传说,供大家阅读参考。

过年放炮的传说1

关于过年放炮的传说

还是在上古的时候,传说中南方有一个恶神,他的名字叫蚩尤。他能够呼风唤雨,但是常来侵犯中原骚扰百姓。中原的部落首领名叫黄帝,他就派火神祝融去和蚩尤作战。蚩尤请来风伯雨师,瞬时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想把火神祝融制服。可是,火神祝融非常聪明,你下雨时我就收住火不放,你雨一停我就放火放烟,风再一吹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把蚩尤烧得焦头烂额,大败而去。

蚩尤回去还不死心,等他再来时便星云作雾,想迷住祝融的眼睛,再趁机打败祝融。谁知道祝融早有准备,他把竹竿点着,四处乱扔。竹竿一烧,那竹节噼啪乱响,不但把云雾崩散了,还把蚩尤的眼睛给崩伤了,吓得蚩尤扭头就跑。这时候黄帝的大队人马紧追不舍,他们赶过黄河,碾过长江,一直追到蚩尤的老家,把他逮住。自此以后天下就太平了。

黄帝心里明白,这次打败蚩尤,全是祝融的功劳,就重重奖赏了他,并且派他住在衡山,镇守南方。

再说祝融来到南方住在衡山上,经常下山来教南方的人们如何使用火,教他们煮饭,教他们照明。所以,他非常受人爱戴。但这一天祝融来到了一个地方,看到当地人他们天天还在太阳没有落山的时候就躲到家里去睡觉了。第二天太阳升得老高,老高了,才从屋里出来进行一些活动。

他很奇怪,就问当地的百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当地人就说,哎呀,你可不知道,不是我们懒惰,而是,这里有一个大怪兽,非常可怕,每天晚上都会去各家各户捣腾一阵子。大家吓得在被窝里面直打颤,所以只能早早的睡觉,又不敢早起,怕遇到这个怪兽,只能晚起床了。

祝融一听可气坏了,他就砍来了一大堆竹竿,把他们截成了两头有节的不透气的竹筒。到了晚上那只怪兽果然又来了,这时祝融就赶快把竹筒点着向四面抛去。只听到村子里到处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把怪兽吓得晕头转向,赶快逃走了。

从那以后,这个地方的百姓过上了非常快乐的日子。可是人们不放心,于是让祝融教他们到底怎样做爆竹,以便怪兽来袭的时候,他们可以用爆竹把他吓跑。

从此以后,他们还用浸透了油的棉绳,把这些竹筒拴起来,挂在房檐上随时燃放,就变成了现在一挂一挂的爆竹了。

再后来,等到四大发明之后,人们就使用了火药来制造爆竹了。再再之后之后,又在爆竹的基础上制成了烟花,带给了我们非常非常美妙的享受。

过年的习俗

1、祭灶

春节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腊月二十七、二十八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腊月三十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等,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拜年

正月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这一天里的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和邻里家祝贺新春,旧称拜年。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以前一般是挨家挨户地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在现在信息时代了,大都采取短信、微信等形式拜年。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舞狮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9、看春晚

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

古代人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过年的时候,光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知道新年要到了,春节为何要放鞭炮呢?

过年放炮的传说2

关于放鞭炮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时常来糟蹋庄稼,还伤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年兽怕火,点起了一堆篝火,然后将大量的竹子放在火里烤。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年兽听到这些响声后,吓得六神无主,开始在村子里乱窜。可是人们早就拿出自己家已经糊好的红色灯笼挂在门前,这让年兽更加慌乱,赶紧跑到林子中消失不见。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关于放鞭炮的由来,《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这个习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找到答案,就是辟山魈恶鬼。打西汉开始,人们就认为放鞭炮可以驱赶瘟神,并将之当成一个过年必不可少的习俗,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到了唐朝,挂一串竹子烧起来,称之为“爆竿”,这种鞭炮比之前的爆竹声音更大一点,随着时代的发展,鞭炮就变成了我们现在见的样子。 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中华民俗万年历》

此书内容全面,语言通俗易懂,囊括了天文历法,民俗文化,人情世俗,生活必备四个方面,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结合。读完这套书,有助于我们掌握老辈人的传统习俗,人生路上少踩坑。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0:43: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5317376091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过年放炮的传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过年放炮的传说.pdf

标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