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精选)

更新时间:2023-08-20 17:13:24 阅读: 评论:0

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精选)

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精选)

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精选11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收集整理的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 篇1

近来,我开始接触金庸的武侠小说。越看越觉得精彩无比,爱不释手。

记得刚开始,爸爸、妈妈热烈向我推荐金庸的武打小说,还说他们小时候看得入了迷,很晚还打着手电躲在被窝里看。

我听了心生疑惑,金庸的书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魅力,让爸爸、妈妈如此着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品读《飞狐外传》这本金庸的作品。

哪知越看越放不下手来,金庸笔下与众不同的江湖故事,让我如痴如醉。这本书里江湖豪杰的行侠仗义,主人公胡斐的精妙刀法和几分顽皮耍赖,深深触动了我心底那一份“斗志”,我真希望我也是个武艺高超的江湖女侠。把奸诈的坏蛋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我从不巴结自认清高的浑官,和江湖上的豪义汉子在一起比武论剑。晚上做梦,我都在练轻功,在塔墙上飘来荡去。一会向下投射暗器,一会向上摇甩银鞭,可以从指甲里弹出毒粉,有程灵素做的七心海棠蜡烛。我的身子灵巧如燕,神不知鬼不觉已来到敌人的马前,喝道:“哪里逃!”。有时却心里一软,放了他过去。

一次,我猛地发现自己一要看课外书,就往装着金庸武打小说的柜子跑。胡斐的聪明机智、诡机多端、精练刀法、大侠作风让我好生热爱。我觉得自己好像爱上了胡斐,想和他在江湖上结婚。我真的觉得自己好象就是他的妻子,他就是我的丈夫,我们一起到处行侠仗义,结识江湖好汉。有时候我看见胡斐好象在眼前向我招手,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看完《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我意犹未尽地又把胡斐所经历的各种事情在脑海里温故了好几次。忙不迭地又开始看《射雕英雄传》。我看了《飞狐外传》因为是第一本印象极好,满以为金庸的书不可能本本都好,《射雕英雄传》肯定差了一大截,哪知《射雕英雄传》里的故事仍是让人一时惊心动魄,一时哈哈大笑。故事的情节变幻莫测,怎么也猜不到结果,好看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飞狐外传》,硬是叫我不看到晚上十二点罢不了手。渐渐地我又喜欢上了郭靖,我赶忙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喜欢上他,你可不能做个“花痴”妻子。可是,郭靖叫我就是不能不喜欢。

《射雕英雄传》里的一件事叫我笑得气都喘不过来。一位称作“铁掌水上飘”的裘千仞大师一日顶着一口看似生铁做的大缸,约摸四、五百斤重,里面盛满清水,从一条非常深的河上漂了过去,水只没到他的小腿。这事正好给黄蓉、郭靖碰着了,两人都甚是惊讶,均诧异这人的武功怎如此了得。好奇心起,在裘千仞练功的房间窗上挖了个小洞,向里偷看。只见裘千仞盘腿坐着,嘴里吞烟吐雾,两人更加惊异。

晚上,黄蓉、郭靖、裘千仞因都是陆庄主请来的客人,同在一桌吃饭,又见到裘千仞手一挥竟把一只金酒杯的杯口平平整整削了去,还把一块砖头捏成了粉末。于是,更对裘千仞敬佩不已。哪知,江湖七怪中的老二――妙手书生朱聪却揭开了裘千仞“功夫”背后的秘密。朱聪从裘千仞口袋里搜出了一束有燃烧痕迹的干草。原来,裘千仞在房里吞烟吐雾是将这束干草藏在袖中点燃,做出吞烟吐雾的样子。还有那捏砖成粉的功夫,其实砖头是裘千仞自己备的面粉砖。把杯口削去一截,却是他手戴戒指上的金火石划去的。至于他“水上漂”的功夫,黄蓉一审问,才得知水缸是用薄铁皮做的,缸口封住,上面仅放了三寸深的水。从水上漂过去嘛,则是他事先在河里钉了桩子,踩着桩子过去就是,只是桩子离水面还有那么六、七寸,岸上的人自然看不到。看到这,我不禁捧腹大笑。

自打看了金庸的武侠小说,我对金庸便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每一本书都那样的吸引人,那样散发着诱人的光芒,叫人难以抗拒。在他笔下,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地性格突出,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我立志好好学习课本知识,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长大了当一名想他一样的作家。

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 篇2

金庸先生的小说,有时如潺潺细流平平静静,似乎平淡无奇,然而随这情节的深入,人物纷纷涌现,场面越发波澜,又如同江河湖海,波澜壮阔。

金庸的小说可谓本本经典,而我自认为《神雕侠侣》是金庸小说中最好、最感人的!它把一对世上最最痴情的情侣的一段荡气回肠、至死不渝的爱情,刻画的如此真挚而动人!他们的爱远远超过了生死,超过了时空,让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情感!

小龙女似乎是个中心人物,冰清玉洁,长于古墓之中,不懂人间礼节,但她的纯真完美构造了这爱情故事的凄美。

杨过身世凄苦,父母早丧,沦为流浪儿,既失父母亲情,又缺旁人关爱,小小心灵倍受创伤。他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情与爱,因此他对每一份感情都格外珍惜。

这对有情人的情感之路似乎并不那样平坦。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甚为凄苦,他们曾三次分分合合,每一次的分别却又都是为了对方。最后一次离别,让杨过苦等了16年,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仿佛两人之外世界万物都没有了颜色。

读到这里,心中充满感动,只能在心底默默为他们祝福……

又敢问,世间又有多少这般荡气回肠的爱情呢?

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 篇3

屈指算来,我读金庸小说已9本了,这算不少也不多,因为金庸作品才14部。对于爱他作品的读者,这未免残酷了些。“金庸作品本本名著”虽不尽然,然而一半为名著,也不是夸大的。由于爱他的作品,不禁对他也敬佩起来。特别是看完香港电视台一辑介绍金庸的电视后,对他更是佩服。金庸办《明报》成功,这是众所周知,至于他中学时就出书供自己念大学,更令我骇然,然而这只是我以小才之量大能者罢了,我觉得他最成功之处还是小说的成就。

我有很多同学对金庸作品都爱不释手,有的甚至着了迷。金庸作品无论男女,很多人已看过,因为他的作品大都搬上电视,有的甚至重播了好几次,几乎人人都认识金庸,近年似乎更受欢迎。他的作品历几十年风靡一时,可见他作品受欢迎的程度。至于他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受欢迎呢?原因有二:一是故事好看;二是文学价值。前者是一般用来消遣的人认为的,后者是爱好文学的人认为的。而我属于后者。我认为看金庸作品不要只看里面的内容,还应细心地琢磨。所谓,要寻字中字,须得百年思。

武侠小说虽是通俗小说,但金庸作品却在通俗中见不平凡。他的文笔新,介乎于古文与白话之间,这不但使人容易明了,还可以使读者由此而奠下古文的基础。

除此外,金庸作品的布局结构也经一番细心思虑过,往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绵延了全本书,令人看了毫无夜里捉苍蝇――不着边儿的感觉。因此“金庸作品自成一个武侠世界”。《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是他作品中的三部曲。《雪山飞狐外传》又是相连的两个故事。此外还有许多的作品如《书剑恩仇录》、《鸳鸯刀》和《飞狐外传》两部又有关连。金庸的作品虽都***成书,但都是互有联系的,恰似“藕断丝连”。因此金庸的武侠世界绵延千年。

金庸的精心杰作我们无不赞叹,然而他的真情更动人心弦。金庸常在作品中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由爱、恨、憎、厌而起,有憎恨,有喜爱,有同情。憎恨的是谁?是那些追名逐利,残杀同门,为害世界的人,如岳不群、左冷禅、任我行、东方不败等;喜爱的是什么?是隐逸,与世无争,知足的人,像张无忌、令狐冲等;同情的是谁?是狄云、是林平之、是慕容复。他的作品反映时世,描写人性――一个尔虞我诈,互相残杀,互相利用的武林世界。

金庸的写作手法多变,不拘于一格,或倒叙、或插叙、或补叙、或布悬念等等,使得奇峰迭起,引人入胜,复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侠客行》中就运用了很多悬念,特别是石破天与石中玉对换角色一事,最易使人“头晕眼花”,若非看完全书,读者可能始终会“糊涂不醒”。

他的作品有很多伏笔。其中最突出的是独孤求败,此人从未出现,不知年代,不知何人,武林中从未传闻,但他却占了金庸作品一个重要的席位。在《神雕侠侣》中,杨过所得的玄铁剑和剑法就是间接受益于独孤求败,而他找到玄铁剑时所不见的“独孤九剑”剑谱,却原来早已被人拿去,谁知却到了《笑傲江湖》的风清扬那处。金庸的伏笔足见他思虑远到,在小地方创新天地,可见非凡之功,难怪有“金学”,“金庸作品是个宝藏”这句话果然不虚。

对于那些轻视武侠小说的文人,不看金庸小说是他们的一个损失。

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 篇4

张无忌和周芷若拜堂成亲时,赵敏独自一人前来抢亲,我记得范遥曾委婉劝阻,说到: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赵敏回道:我偏要勉强。张无忌曾答应赵敏三件事,这第二件便是不能和周芷若成亲,她勉强了,是以也赢得了自己的爱情。

不是人人都这般幸运,也不是人人都这般选择。勉而不强,当是郭襄。杨过曾送郭襄三枚金针,说道:我见此金针,如见你面。你如不能亲自来会我,托人持针传命,我也必给你办到。郭襄第一个心愿是看杨过的容貌,第二个心愿是生日那天希望杨过到襄阳一见说说话,第三个愿望绝情谷中求杨过不要轻生。郭襄真是让人不得不爱啊。

杨过绝情谷中跳崖时她毫不犹豫跟着跳下,那时她就清清楚楚的明白自己和杨过是永不可能在一起的。只是深情不寿,是以寻寻觅觅,始终落得个冷冷清清。终南山古墓常闭,万花坳花落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冷月冥冥。终于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于峨眉出家为尼,从此青灯古佛相伴一生。

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十六岁时多么耀眼绚烂,十六岁后就多么凄绝冷清。所谓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一辈子如此深爱一个人也是幸运了。

风陵渡口初相遇,容颜俊秀芳心许,十六岁时的烟花绚烂永恒,以致从此青灯黄卷仍旧念念不忘。

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 篇5

虽说滚滚红尘千人千面,可是见的人多了,也不免会发现他们彼此之间也会有相似之处,区别只在于相似度罢了。不只是人与人之间会相似,事与事之间也会相似,连历史都会重演,何况岁月呢,突然想到那句俗烂街头的“恍如隔世”,很多时候,某个场景会忽然蹦到脑海里,连自己都不知道它是真实经历过的,还是梦里出现过的。当梦境和现实太过相似的时候,还真是不好分辨,比如,你朝思暮想的人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真的会傻傻一笑,然后走到ta面前,痴痴地问一句:“我这是在天上,还是人间?”,我承认,我又在想念惜朝了。太美好的现实让人目眩,不敢相信它会真的发生,太残酷的现实让人惊悚,不愿相信它真的会发生。

最近除了读了一部《金陵十三钗》之外,一直在读武侠。《温柔一刀》已经读完,但是不时还会想起里面的一些场景和情节。《天龙八部》正在进行。《金陵十三钗》读后感一直没有写完,果然是很久不写东西之后,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了,就这么拖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彻底放弃了,本来打算看电影的,可不知为什么,总是不能静***下来安心看,还是以后再说吧。接着说武侠,这是近期去***书馆搜寻的重点目标。武侠小说看得也不算少了,我指的是小说,好像是小学的时候看了那部《白马啸西风》,家里书橱有很多书,分类也很多,当时读这部书,是因为它是武侠小说中最薄的一本,后来很多情节都忘了,只记得这部书的主角是个女子,名叫李文秀,还有一个对她很好的计爷爷,很多年后,应该是大学里,看到有关这部书的评论,才想起来李文秀喜欢的那个男孩子叫苏普,然后,想起了整部小说的大致情节。苏普最初是喜欢李文秀的,他将猎物放在了李文秀的帐前,李文秀也是喜欢苏普的,可是她鉴于自己汉人的身份不被当地人认可和重视,就把苏普的猎物悄悄放在了草原上那个美丽女孩的账前,那个女孩被赞为“会走路的花”。然后,他们长大,苏普和那个女孩在一起,李文秀独自回到了江南。里面两句句话印象很深刻,“你深深喜欢的人,深深喜欢着别人,你有什么法子?”,还有一句,“江南的景色是很好,可我偏偏不喜欢”,大致就是这个意思了,这是我第一次看武侠,这个寒假,我该复习复习。

武侠看多了,也会发现其中很多相似之处。之前看过一些整理的武侠定律,比如,悦来客栈是江湖最大的连锁机构,还有一个让我喷笑的,大侠套餐——二斤牛肉,一坛女儿红。对于《白马啸西风》的印象实在不深刻了,之后,还翻看过《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当时觉得胡斐好帅。另外还有几页《侠客行》,不经意翻到结尾,看到有尸体一类的字眼,吓得至今也再没有碰过。这都是多年前的事了,如果当年这些都被记在日记里的话,又有了一句俗烂大街小巷的话“打开泛黄的日记本@#¥%……”。到大学之后,读了古龙先生的《边城浪子》和《天涯明月刀》,大爱傅红雪。继而读了温瑞安先生的《温柔一刀》,这本书是从张瑾那里借来的,她是一个武侠迷,最爱的是古龙,从去年就说一起讨论讨论《边城浪子》和《天涯明月刀》,到现在还没探讨,如今我又转战《天龙八部》了。终于把前提交待完了。

在这么长时间对武侠的`品读下,也逐渐发现了读武侠小说和看武侠影视的相似。前几天看黄日华版《天龙八部》,看过的人都知道,香港那个年代的电视剧都喜欢在播放一段剧情之后,中间加播一段这部电视剧的宣传,看到其中一个宣传片段是这样的,屏幕左边是竖排的四个字“天龙八部”,右边是乔峰、虚竹和段誉三兄弟,背景音乐是那首好听难学的《难念的经》,突然,我就想起了另外的三兄弟,你可不要以为是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哦,我在说武侠呢!我想起了苏梦枕、白愁飞和王小石。电视上的画面是,乔峰在中间,虚竹在他左边,段誉在他右边,目光都是看向前方,颇有一番同仇敌忾的气势。而在《温柔一刀》中,苏梦枕、白愁飞和王小石走入三合楼时是这样描写的:苏梦枕优雅地拾级上楼。白愁飞和王小石落在他一个肩膀之后,不徐不疾地跟着上楼。他们这样一起拾步上楼,心里有一种特异的感觉,仿佛他们这样走在一起,便不怕风雨、不畏险阻,普天之下,已没有什么拦截得了他们的并肩前行。尽管一个是电视里的影像,一个是书本上的文字,然而神韵和感情,在我感觉来是一样的。

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 篇6

武侠小说现在不行了,不但作者在说,读者也都这样以为,就连一半的许多朋友也都不再写武侠,转行写都市和言情去了。

真的吗?也许确实是的,最起码近十几年来,武侠小说就再也没有兴起过。

虽然现在改编金庸的影视作品一再热卖,改编的游戏网游风起云涌。

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自从金庸封笔,梁羽生封山,古龙仙去,司马翎驾鹤,真正能够没有较多争议,和稳定读者群的武侠名家还有几许?

可能您要说了,温瑞安算不算?沧月算不算?步非烟算不算?萧鼎算不算?等等等等。也许还有很多,一半不敢回答,这些名家都是有一些铁杆粉丝的,注意一半所说的是一些。可能您会有些不同意见,不要紧,一半就喜欢抛出问题,百家争鸣才是春吗!有争议是好事,一半一直以为。

但事实呢,不管您承不承认,武侠小说真的不行了,关注的人群明显在逐年显著下降。这里既有作者的问题,也有读者的问题。

精品的减少,尤其是武侠名家大家的缺失,都使武侠界缺少了一个领***人物,没有领***人物这不重要?这太重要了,要知道多少人是在金古梁等人作品的熏陶下,才去关注和阅读其他作家的武侠作品,从而形成从作者到出版商到读者的整个生物链的繁荣。

而实际上古龙进而是温瑞安对武侠小说是一种摧残作用,这个观点放在十年前,一半是不敢说得,现在的读者对以上两位已经没有那个年代人的狂热,一半现在说说应该无妨吧!

为什么这样说呢,一半自有一半的道理。

如果硬要摆理由,一半可以说上几十条,但时间有限,你的还有我的,一半仅仅说一条,以小见大:一个经典的说法,古龙的笔下最厉害的大侠到金庸的世界里比试,走不了一个回合。

这不是一半的说法,是著名评论家的品论,一半借用而已。

古龙讲究以新求变,为变而新,试***重振武侠大业,无奈受自身写法的束缚,到了后期反而陷入了为新而新的死胡同,温瑞安在这条路上就越走越远了,竟将古龙小说的悬疑感,直接变成了名捕小说,以至于他最好的作品反而只是说英雄系列的第一部《温柔一刀》,而这刀比起《风铃中刀声》的叶开的“小李飞刀”可就差远了。

武侠小说,什么是武侠小说。首先要有武功,才有侠客。一个个侠客都变成了讲求快字取胜,无有技术含量的快刀又或是快剑,首先就失去了一半韵味。一个个行走江湖的儿女都泯灭了侠义之心,任性妄为,视法规为无物,侠之何在?

大师的缺失,带来的是市场的真空,古温的影响力又将武侠带入了不归路,至于现在的武侠作者谁又能真的称得起“大家”,武侠的衰败在十几年已成必然。武侠小说真的完了吗?实际上一半在这里和大家开了一个玩笑,本身这篇小文就是一篇伪命题。

为什么?武侠小说起源与民间最底层,从来都是实实在在的老百姓的最爱,快意恩仇,热血江湖,强列的底层文化色彩决定了武侠小说广大深厚的生存土壤。

一半在这里不想引经据典,一半很懒,找东西太麻烦。不是武侠小说没人看了,而是武侠失去了他赖以传播的载体,是什么,实体书籍。

不信,到任一个城市的盗版书市场看看,卖的最火的还是武侠哎,当然现在即使是盗版能够买到的市场也不多。

有人反对,一半就知道。没关系,是不是信息时代了,网络传播才是第一载体呢。

一半不想分辨,这只能说明您已是精英或者是略微优势的群体,您已不在那大多数的武侠读者之中了?

遗憾吗?不遗憾,不要以为有了金庸,就把武侠摆在了纯文学的地位,那不是他应该生存的地方,一半也是写武侠,也是武侠的读者,这里毫无贬低武侠之意,也知道会招致骂名,没关系,仁者见仁,喜山乐水,而且您现在写得武侠早已不在武侠的范畴,争有何来?

如果这篇小文能够引起您对武侠的又一次关注和喜爱,一半受些,也值了。

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 篇7

记得哪本武侠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一武林高手在一次生死决斗中败在敌人的诡异绝招之下,九死一生,落荒而逃,隐匿于雪山古洞,开始面壁十年***破壁。日日夜夜,他的眼前,总是闪现着对方的刀光剑影,回放着自己的一招一势。他洞察,他思忖,他顿悟,他与自己演练。终天在一个月白风清的秋晨,他明白了,明白了自己的弱点,更发现了对手绝招中的软肋。于是出山,于是另一场对决开始,敌人求败之后,又请教他的破解之术来自何方,他平静地说:“拜君所赐。”

是的,因为有了敌人的虎视眈眈,一个有志气有尊严的人就不可能苟且偷安,就无法玩物丧志,更不会半途而废。敌人,成了他的卧床之薪,日尝之胆,如一把高悬头顶的利剑,让他的心底时时刻刻都有着一种千钧一发间不容发的紧张警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敌人成了他的心腹之患,无情地撕扯着他,炙烤着他的勇毅,冲击着他的心智,刺激着他的品格。在生不如死的折磨中,他只有两条路:一是认命而死,一是化敌为友。何谓化敌为友?就是用对方的威慑、逼迫与毁灭来熔铸自己的坚韧,来升化自己的才艺,来剔除自己身上诸多顽劣的痼疾。敌人让一个人生于忧患。

有些成长中的暗疾,温情的朋友无从寻觅,更难以助力,只有冷酷敌人才能发觉,才可针对该项不足设计出化解的妙药。敌人,与我们一起成长,我们也与敌人一起升级。敌人就如电脑中的病毒,最擅长发现程序中的空隙,好乘虚而入。换个角度看,病毒成了程序最冷峻最客观最凌厉的检验员,它引导着计算机技术日臻完善。敌人,让一个人健壮成长。每一次与敌人的决斗固然是一次生死考验,但每一次胜利都意味着又一层天高海阔。

最近电视剧血豹热播,剧中日本武士竹下俊对中国***人周卫国说,你将我看成敌人,时时仇视着我。可你了解我么?你们中国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知道日本么,会日语么?懂得日本刀法么?对呀,面对敌人,仅仅仇恨无济于事,最关键的就是要从心智上接受他,融合他,参透他,从而最终在道义上战胜他。剧中周卫国就是学会向竹下学会了一口纯正的京都口音的日语,学会了日本的刀法,善于捕捉敌人的心理思维,才会在后来的抗日战场上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了解敌人,研究敌人,不要让忧愤与仇恨代替理智与尊重。平静地向敌人学习,引他为知己,为严师,为畏友。

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个人如此,国家如此,要朋友肝胆相照,更要敌患生死与共。这里的敌,不仅指人,可以指事,指境工,甚至于指自己的心。因为更多的时候,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哪。

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 篇8

武侠看多了,也会发现其中很多相似之处。之前看过一些整理的武侠定律,比如,悦来客栈是江湖最大的连锁机构,还有一个让我喷笑的,大侠套餐——二斤牛肉,一坛女儿红。对于《白马啸西风》的印象实在不深刻了,之后,还翻看过《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当时觉得胡斐好帅。另外还有几页《侠客行》,不经意翻到结尾,看到有尸体一类的字眼,吓得至今也再没有碰过。这都是多年前的事了,如果当年这些都被记在日记里的话,又有了一句俗烂大街小巷的话“打开泛黄的日记本”。到大学之后,读了古龙先生的《边城浪子》和《天涯明月刀》,大爱傅红雪。继而读了温瑞安先生的《温柔一刀》,这本书是从张瑾那里借来的,她是一个武侠迷,最爱的是古龙,从去年就说一起讨论讨论《边城浪子》和《天涯明月刀》,到现在还没探讨,如今我又转战《天龙八部》了。终于把前提交待完了。

在这么长时间对武侠的品读下,也逐渐发现了读武侠小说和看武侠影视的相似。前几天看黄日华版《天龙八部》,看过的人都知道,香港那个年代的电视剧都喜欢在播放一段剧情之后,中间加播一段这部电视剧的宣传,看到其中一个宣传片段是这样的,屏幕左边是竖排的四个字“天龙八部”,右边是乔峰、虚竹和段誉三兄弟,背景音乐是那首好听难学的《难念的经》,突然,我就想起了另外的三兄弟,你可不要以为是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哦,我在说武侠呢!我想起了苏梦枕、白愁飞和王小石。电视上的画面是,乔峰在中间,虚竹在他左边,段誉在他右边,目光都是看向前方,颇有一番同仇敌忾的气势。而在《温柔一刀》中,苏梦枕、白愁飞和王小石走入三合楼时是这样描写的:苏梦枕优雅地拾级上楼。白愁飞和王小石落在他一个肩膀之后,不徐不疾地跟着上楼。他们这样一起拾步上楼,心里有一种特异的感觉,仿佛他们这样走在一起,便不怕风雨、不畏险阻,普天之下,已没有什么拦截得了他们的并肩前行。尽管一个是电视里的影像,一个是书本上的文字,然而神韵和感情,在我感觉来是一样的。

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 篇9

家中书柜里放着母亲买来的全套的金庸的书,于是乎,从小我就看遍了那十四本“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然后再大一点,从书店里买了几本古龙的小说,对江湖更是心驰神往。

武侠是每个男孩的梦,这一说法未免有点以偏概全,不过大多数是一定的了。不过现在的物价飞速上升,书店里的小说也飞升到了三十多元一本,而且是“现代武侠”居多。

“现代武侠”,怎么说呢,有些情节让我觉得很不真实。有一些小说的主人公每一次遇到的敌人总是那种主人公爆发一下小宇宙就能搞定的角色,形象的说,主人公当时是LV.50的话,他遇上顶多是LV.5556的,主人公这种神装,道具,禁术一用上,这种小角色也就灰飞烟灭了,当然这时候我们亲爱的主人公也会受一点伤,像吐几口血啊,肋骨断几根啊,神志不清啊神马的,这些都无妨,反正等我们亲爱的主人公一醒,突然间就升级了!功力倍增!之前那些小角色现在居然就能一口气解决了!!

这TM也太坑了吧!不过,心目中,诛仙是本另类,当然,这是题外话。抱歉,我又扯远了。金大侠和古大侠的作品让人感觉好很多,但不是没有区别。有人把金庸比作诗圣杜甫,古龙比作诗仙李白,不无道理。金庸厚重,古龙轻灵,这一点最能表现在打斗场景的描述上。

古龙一般是这样的:X站在一边,对O说:出手吧。O笑了笑,没做应答。然后X沉不住气,抢先进攻,然后亮光一闪,X倒下了,O幽幽的叹了口气:其实我左手比右手更快。然后是金大侠,一板一眼,武功招式要多详细就有多详细,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觉得金大侠真的是大侠,这个世界真的是有江湖的,要不,他的想象力未免太天马行空了。不过,这两个人都是我的挚爱,实是无法割舍。

有一点金大侠和“现代武侠”很像,那就是他们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从Lv.0开始的,不想古龙,出场就带着Lv.99的光环,然后秒杀一切。

以上,就是我一点小小的连读后感都算不上的读后感,一点小小的吐槽,一点小小的感想。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

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 篇10

如果没有读过《青崖白鹿记》,你就无法想象,那些水墨般淡雅缱绻的文字中,能蕴藏多么深的欢喜和忧伤。我非常喜欢《广陵剑》。写青崖的时候我看了好多梁羽生小说,广陵剑可能是看的最后一部,它简直深深的伤了我。------沈璎璎刚刚读完沈璎璎的《青崖白鹿记》。这篇武侠小说的故事曲折,扑朔迷离。一个接一个的谜让我不断追读下去。沈瑄和蒋灵骞的爱情更是离多聚少,一次又一次地错过对方。一直都没有哭直到读到第24回的尾声的一段:这一生都已经快要走完,就这样也没什么不好。所以,她永远不会知道某一日,凤箫歌里,他曾路经,隔水相看,怅然而归。这八个字“隔水相看,怅然而归”让我难过了好久。

那时的沈瑄已经是双鬓白发的老人。和蒋灵骞已经分开很多很多年了。我难过又为的是什么?细想,也许是因为遗憾,遗憾两个人爱得那么深那么刻骨铭心却不能在他还是翩翩少年而她还是美丽少女时携手然后白头偕老。到了人生要走完时,还要隔水相看,怅然而归。而在隔水相看的沈瑄,吹着箫的蒋灵骞或许已经不再心痛了可是却始终没有相忘。也许我是为他们不甘心吧。忘不了的仇恨,放不下的歉意,变成一道道无形的墙,阻碍了有情人成眷属,看似荒唐却那么逃避不了。所以隔水相看。就因为这样这两个人(如云瑚和陈石星一样)将会烙在我心里。

故事的结局是大团圆,他们终于经过万水千山在一起了,一起度过已剩下不多的岁月。当一切阻碍都不在时,爱情不能只是随性,爱情也须要努力。然后想到丹枫和云蕾不禁莞尔,他们还是幸福的。

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 篇11

今天实习,上午做完事就闲的很,于是把倚天看完了。

第一,觉得金庸是个很崇尚佛法的人,天龙八部里的大恶人到最后都被无名无姓的扫地僧收了,倚天里的大恶人谢逊也被僧人收了。想必金庸觉得这是恶人最好的归宿吧。不过这几人也不是本性恶,只是有业障放不下,待到生死关头就明白其实自己在乎的之于生死也是太过不足道了,于是在生死之间顿悟佛法。成昆却是十足的恶人,没干过一件好事,这样彻彻底底的恶人在金庸那里也是不多见,当然我尚未读全而且读了又忘,只记得好事好人,这等恶人我总是不想记得。

人总是要到失去才明白珍贵,等到险境一过又兀自快活了。这也许本是适应坏境的好方法,但难免会使眼见幸福却总不满足。人的欲望总是在不断膨胀,看到身边人穿的好了,便也想有身华服,有了漂亮衣服又想吃点山珍海味,吃完了身边的又想去看看洋人那里有什么新鲜,总是不能满足。有时真想当个和尚,眼不见这世事繁华也就不为所动,各种光怪陆离也就视若无物了。只是自己不过是个凡夫俗子,放不下的太多,羁绊太多,欲望也太多。而且当今专心修行的和尚怕也不多了,班上有信佛法的同学,但打起交道来比一般人还阴险狡诈,尽干些背后捅刀子的事,不知怕不怕报应。

第二点感受来自于后记,金庸写说把无忌对张翠山,谢逊对无忌的父子之爱写的太浅薄了,只是当时不明白。这一句“只是当时不明白”让我读来心下一凄,世间很多事当时都是不明白的,等到明白了也只能如此叹息一声。这一声叹息比几万字的千回百转还让人揪心。生活是最好的编剧,所以无从猜想金庸究竟何出此言,但这一句却道中了许许多多平常人的心事。与“当时只道是寻常”余韵一致,时间是最让人无奈的东西,只能眼睁睁看它从指缝溜走。小时候读《匆匆》只觉得写的轻快有趣,现在长大了重读,满满的无奈,梗的说不出话。

总想着现在是长大了,当年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转念想这人生才不过刚开始,想想未来还有多少想不到的危险困难,以后看现在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呢。

实习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阿姨头发养护的很好,心想不知我到了她这个年纪会是什么模样。人生好长,太多未知等着我探索,一步一步走吧,就像无忌,做完一件事便有另一件事逼着往前走了。人生就是这样,永远不知道下一步踏下去是万丈深渊还是柳暗花明。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0:43: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522804608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精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精选).pdf

标签:读后感   武侠小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