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的创业故事(精选)

更新时间:2023-08-20 06:44:18 阅读: 评论:0

温州人的创业故事(精选)

温州人的创业故事(精选)

温州人的创业故事(精选10篇)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升,技术创新为互联网革新带来了契机,创业活动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创业活动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参与到创业活动中的创业者越来越多。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温州人的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温州人的创业故事 篇1

2011年阳春三月,第六届“中国青年创业奖”在北京隆重颁奖,36岁的温州小伙子王贤俊,成为浙江省唯一一个获奖者。此时,距他辞去某事业单位高管职位选择***创业不过8年。

对于王贤俊来说,这8年,是他真正意义上放飞青春理想的8年,用他的话说,也是“痛苦并快乐着”的8年!在鲜花与掌声的簇拥下,王贤俊笑而坦言,其实创业并不难,难的是你认准了就必须坚持到底永不变心,就如同谈恋爱,一个朝三暮四的人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吗?

温州人也能做高科技?

在温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勤劳聪明的温州人创造了一番番令人惊叹的业绩,众多的企业家把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然而,勤劳也好,聪明也罢,在一般国人眼里,至少,在这个一手创办了温州维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让其产品横空出世的王贤俊出现之前,温州商人给人印象深刻的无非两大“代表作品”:其一是遍及海内外的鞋帽服装制造大业;其二是以到处“炒房”为标志的资本运作。至于有什么高科技产品,似乎没听说过。

历史把一个改变温州传统产业模式的机遇,选择给了王贤俊。

1975年6月出生的王贤俊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或许是从小就耳濡目染医生治病救人,1994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王贤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医之路,1998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专业。他刚跨出大学校门,就被国内一家大型生物技术企业录用,而王贤俊也以他的知识积累和踏实肯干的优良人品,赢得信任,不长时间就担任了公司副总经理。

前程如花似锦,春风正得意,可王贤俊不经意间却陷入了痛苦不能自拔。正是在为公司“打工”的商海扑腾中,他了解到全球生物市场情况,看到了生物科技行业蕴藏的无限商机――在我国制药行业,生物技术一度被认为是“离国际先进技术最近的产业”,而诊断试剂领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国内的发展还处在起步期。拥有最大药品市场的美国对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需求每年都提高约20%,而国内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市场90%均被国外如“拜耳、Roche”等著名大企业垄断经营,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仅低端,且市场份额仅占微不足道的10%。

所谓体外诊断试剂,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可以让疾病在没有病发之前就事先预警或是在病发早期就能确诊,并得到及时有效***”的产品,这种体外诊断试剂,可对冠心病、心血管病、肿瘤、肝病、肾肺疾病和艾滋病抗原等多种高发疾病和传染病及早发现、早期诊断提供精准检测,这无疑将会为减少病患,预防保健做出重大贡献。

王贤俊自信自己有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储备,在那些茶饭不思的日子里,无形中已有一蓬产业报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理想之火,在他胸中腾腾燃起。他感觉这就是他要做的事业。然而,他的想法首先遭到来自父母和朋友们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很充分,也很实际――生物行业是个高风险、高投入、技术要求又相当高的行业,你小子一无资金,二无人脉资源,三无专有技术,只是空有一腔热情,你凭什么办这个高科技公司?简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

王贤俊还就是不知天高地厚。2003年,痛下决心的王贤俊不声不响,辞去待遇优厚的副总职位,将自己这些年的全部收入共约200万元倾囊拿出,注册创办了温州市维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仅有的200万元启动资金和4名员工,加上租用的温州市留学生创业园的一个简易场地,王贤俊的公司在一片怀疑和反对的气氛中悄然开张了温州人励志创业故事温州人励志创业故事。

营业执照一拿到问题就跟着来了,200万对于一个生物企业的运作简直像开玩笑,仅够在当时购置一台必须要有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那还有公司的运作、原材料的购销、人员工资及其它辅助仪器设备呢。怎么办?愁死了的王贤俊始终没有要求家里人资助,买不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他就买半自动的,虽然耗时会是前者的3倍,可也能节省下一大半的钱;暂时没钱发工资,他就找朋友们借,或是跟这帮创业伙伴们“赊欠”,关键是尽快做出产品,这才是公司的立身之本!

那段时间,王贤俊自任公司老总兼研发中心主任,一头扎进实验室,几块面包加几瓶矿泉水,没了白天黑夜,没了日落日出,废寝忘食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每一个片断、每一个环节,反复改进、重复验证……

这种昏天黑地的日子长达半年之久。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贤俊领导他的研发团队终于试制出第一个产品。

产品是有了,可怎样才能把产品卖出去,又成了王贤俊日思夜想的难题。总不能拿着自己的试剂一家家医院逐个去游说推销吧,再说人家正规大医院凭什么就轻易相信你的游说呢?这动辄是人命关天的事,又不是小孩过家家。急中生智,王贤俊突地来了灵感,决定先将产品拿到上海医科大学等一些权威机构,请那里的教授试用,帮助做个评价,若能得到他们的鉴定评价,产品打进医疗单位自然就方便快速得多。

想法是美好的。可到了大上海,人家听说他是温州来的,且还是自己研发生产的产品,那些资深的教授压根就不相信:“做鞋、做衣服的温州怎么可能研发出体外诊断试剂来?笑话。这种项目,原材料、技术都被日本垄断的,目前根本没有国产化,再说我们也找不到国产试剂对比的。”

多次吃闭门羹,几次被打发,反倒激起了王贤俊的倔脾气,不是说找不到国产试剂做对比嘛,那好,我就买日本的试剂给他们做对比。我就不信自己的试剂不行,而且有一天我还要日本人买我的试剂,把挣我的钱再挣回来!王贤俊不依不饶地每天都守在教授门口等他们下班,这种“坚守”简直成了教授楼前的一道风景。最后,为了“打发”他快离开,一位老教授答应试用他的产品。王贤俊担心只是一次敷衍,在交出试剂后还是继续守在门口等结果。试剂的稳定性实验最少要七天,时值夏天,那个等的滋味让王贤俊刻骨铭心。到第十天的时候,楼里面走出那位老教授,他一把拽住王贤俊的手,很激动很兴奋地告诉王贤俊:哎呀小伙子,你的产品很不错!快,快请进办公室……

产品很争气,评价很给力,因为这些教授在医疗界有很高的权威性,他们的认可评价,使王贤俊的产品很快打入多家医院,迈出了创业的成功第一步。

创业要永远不变心,坚持住!

王贤俊研制出的第一个产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试剂盒,填补国内市场空白,他也从中掘得了第一桶金。他丝毫不敢稍加喘气,紧跟着的便是乘胜前进,立即对自己的公司进行全面布局升级,从研发、技术、管理、生产、销售等各个层面,立体开始整体推进。包括生化检测试剂、免***血清学检测试剂和基因诊断试剂等一系列新产品陆续进入研发阶段,产销及技术咨询服务逐步加强并扩大,公司如拔节的竹笋,直上高竿,终于开始引起地方***府和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当年7月,公司被有关方面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重点企业”,这也意味着,王贤俊从此开始不会缺钱了,可以向各方争取到科技扶持资金了,至于那些跃跃欲试等着王贤俊狮子大张口的投资商们,也都开始大眼瞪小眼地紧盯着王贤俊的一举一动了,只待王贤俊振臂一呼,他们立马就要加盟其间。

但王贤俊很清醒,他深知自己干的不是一般的传统企业,也不是短平快的一锤子买卖,既然是高新技术,那么企业屹立不倒永立市场潮头的唯一支柱,就是自己的技术核心竞争力,无此,一切将不复存在。因此,他的主要精力仍一如既往放在产品研发上,“研发中心主任”看来他会一直“兼”下去。他率领他的研发团队,通过规避项目国外专利技术要点,整合自行研发技术关键,将其核心部分抓紧申请了发明专利。后来的实践证明,此举充分显示出王贤俊超前的眼光和睿智。或许,这也就是作为一个温州人与生俱来的与众不同之处。

果然,正当王贤俊走过了最初的艰难,顺风顺水地在商海中开始乘风破浪高歌猛进之际,突然之间阴晴不定,风向有变,根据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最新精神,体外诊断试剂被归入医疗器械类,所有产品需进行注册登记后方可销售。这等于说,王贤俊以及他的公司此前的一切努力成果归了“零”,重新要另起炉灶按新的体制要求再打造一个公司。

检点进入市场经济后的改革开放之路,几乎国家每推出一项重大改革都意味着一次重新“洗牌”,也就意味着一轮新的突破――或淘汰一批短命的既得利益者,或应运而生一批更加规范的更有生命力的公司。幸运的是,王贤俊有惊无险地属于了后者。个中原因就在于他的技术优势,也在于此前他未雨绸缪地相继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他的产品申请了专利,包括与***府、与权威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并获得认可等等,当然更包括他在短时间里既能不断推出新的研发产品,又苦练内功,使自己的公司同步得到健康而稳步的发展。2004年初,公司如愿以偿成为全国第1543家获准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企业,以后又陆续取得了30多个国食药械注册证。

王贤俊把一场“考验”变成了公司发展的转折点,这以后,在更加规范化的旗帜下,公司如涅磐之凤凰,浴火重生,再塑魂魄,以更加雄浑之势,蓄势待发直飞云天!

创业艰难百战多。任何一次创业对创业者自身来说,都是一次次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一次次不断学习再加以总结完善的过程温州人励志创业故事投资创业。其中最要紧的就是要做到 “矢志不渝”,恰如王贤俊所言,矢志不渝就是要不变心,谈恋爱要永不变心,创业同样要永不变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在王贤俊所从事的生物行业中,国内试剂自主创新能力弱,质量不稳定、批间差大等现状是始终萦绕在他心头的警戒线,这促使他丝毫不敢有任何懈怠,千方百计要突破国内技术瓶颈,让国产试剂在这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环境下生存。为此,他只能本着“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质量理念,遵照没有不合格品的产品才能流入市场的原则,严谨工艺,不断提高创新成功率,大力发展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突破。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全球经济一片萎靡,面对如此恶劣的经济环境,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实现了45%的业绩增长,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20%的增长比例。

王贤俊认为,研发新产品时要永远做到抢占先机,如果项目别人都有了才开始做,最多喝点市场的剩菜剩汤,他以“肌钙蛋白检测试剂盒”为例,目前国内只有两家单位可以生产,而王贤俊就是其中之一,产品市场前景相当广阔。从中带给王贤俊深深的启迪和思考,也更加坚定了在产品研发上始终注意寻找现在未被关注或者推广,而将来必会被普及的项目,这就是公司能顺利、高速发展的有利保证

面对市场不断变化,王贤俊在企业已经成功扩张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战略决策,向其全资子公司温州市维基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资逾千万元资金用于工业空气、果蔬残留农药检测试剂开发,用制备体外诊断试剂的先进技术和严谨的工艺要求和理念,生产工业空气、食品检测试剂等,这将为诊断试剂行业又一次抢占了市场先机。

成功属于矢志不渝的创业者。经过8年的发展,王贤俊的公司在温州娄桥工业园建起了总建筑面积27000多平方米的维日康生物科技园,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科技部基金项目、国家规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规划项目的研发工作,被国家人事部命名为“温州高新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核心单位”。他个人获发明专利 6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6篇,其主持研制的多个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其中他主持研制成功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试剂”,获得国家专利 “发明奖”二等奖,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基因诊断试剂系列与中国科学院进行合作,成为“中国科学院生物芯片实验推广示范中心”;“总胆汁酸酶循环速率法检测试剂研制”等多个高科技项目,先后被列为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等,企业跻身浙江省“五个一批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中小企业创业新星等行列。

温州人终于也能做高科技产品了!面对骄人的业绩,王贤俊却谦虚地说:生物医药行业浩瀚如大海,我才刚走到海边,前面的路任重而道远……

温州人的创业故事 篇2

他叫李守望,内蒙古自治区温州商会副会长,内蒙古亚西亚眼镜公司与内蒙古金色年华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1969年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他高中毕业就去内蒙古大草原创业。第一年就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现在他已成了千万富翁,分别经营着眼镜、服装、休闲娱乐等不同的行业。在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内蒙古亚西亚眼镜公司、内蒙古金色年华娱乐有限公司以及意大利“阿玛尼”、日本“伊发”等许多世界眼镜名牌的全国总代理。现在,事业有成的他,将回笼资金荣归故里,买地办厂再次创业。

创业之初 苦苦打拼

1990年,高中毕业、年仅21岁的李守望带着父母东拼西凑的三万元,与自己的同胞兄弟离开了家乡,到当时生活环境还非常落后的内蒙古自治区创业,以做眼镜、钟表生意为生。那时候,内蒙古呼市店面租金便宜,李守望靠自己的诚心,说动了内蒙古呼市民族商场经理,一下子包了六间柜台。有了店面的李守望,马上雇来6位员工,做起了钟表、眼镜生意。每天要起早贪黑,十点钟下班回到那不足9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继续磨镜片,因为当时的镜片全是手工磨的,所以每晚他都磨到半夜三更,每天睡眠不到5个小时。而且,每次他都要亲自到上海、广州等地去进货,坐不起飞机,又舍不得买卧铺票,只能坐火车的硬座,一坐就是两天两夜。晚上,实在困得受不了,就拿报纸铺在走廊里睡。由于受资金限制,他只能小批量进货,这就意味他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去一趟。跟记者提起在内蒙古创业的艰辛,李守望说,只能用“很苦”来形容。但付出就有收获,在往后短短的四年时间,李守望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大小小20多间店面,员工达到40多位。

几度改行 酸楚自知

不满现状,勇于抓住商机是李守望的商道特点。但几度改行的酸楚,也只有李守望自己知道。1993年,就在“博士伦”隐形眼镜非常风靡的时候,李守望觉得自己有那么多间店面,小本经营做不大,于是大胆决定,从事制造隐形眼镜的行业。因为投资大,他心里明白,风险肯定是有的。

引进国外技术,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从台湾进材料,不久李守望就做出了质量好的隐形眼镜,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眼镜品牌。马上去联系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地的客户,批发隐形眼镜,由于价格便宜,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以102元/副的价格每天平均能批出5000副左右。但因为制造隐形眼镜,要有知识产权与产品专利,李守望只能退出制造隐形眼镜的行业,开始从事超市批发零售业,经营意大利名牌“阿玛尼”、日本“伊发”、“苹果”、“露雪莱”等世界眼镜品牌的中国大陆总代理,并搞起了批发眼镜行业

把批发销售网络逐渐扩大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现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

回乡办企 甜蜜荣归

1995年,李守望又筹集800多万元资金,在好朋友亚洲摔跤冠***呼日嘎和著名歌手腾格尔的支持、帮助下,包下了内蒙古自治区当时两个五星级酒店“内蒙古饭店”和“新城宾馆”,做起了娱乐生意。生意经营得非常火爆。现在两个宾馆每天的营业额是12.3万元,年收入达到3000万元左右。

温州人的创业故事 篇3

都说温州人聪明,都说温州人精明,他们天生就是会做生意的人,其实并不是如此,只是他们中做生意的人多了,成功的人多了,所以就能带动更多的温州人做生意,就有了更多的温州成功的商人。

“历史给东北一个很好的机遇,也给了大连一个很好的机遇。我认为在大连有很好的第二次创业机会。”作为2004大连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物,大连百年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云前在作客大连天健网与中外网友聊创业话题时,信心十足地表达了对大连的钟爱。

由于此次聊天正值2004大连年度经济人物评选的关键时期,中外网友非常关注,短短的2个小时,页面点击量达到21万人次,共有5200多中外网友***参与,提出的问题近百条,这也是天健网成立3年来嘉宾聊天活动点击量和***人数创的双新高。众多网友对吴云前董事长的创业经历和东北振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网友“小节”在留言中说:“在网上与城市创业精英交流,分享他们的创业体验,即快捷又轻松。”

目前在大连的温州商人有2万余人,其中有1000多人组建了自己的公司。他们有的从事工业电器、阀门、服饰、五金工具、印刷、路灯、钢铁贸易、货运等行业,成为大连市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有的从事房地产、服装、食品、商贸、眼镜、灯具、家具等行业,为方便群众,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贡献。据测算,温商在大连购置房产或租赁经营场所的投资额在20亿元以上。尽管如此,雄心勃勃的温州人心中仍然酝酿着一个又一个大计划。

吴云前,1971年出生,浙江省乐清市人,现为大连百年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88年8月,年仅17岁的吴云前只身来到大连,如今,他领导下的百年城集团已成为业界瞩目的商业地产新秀。

吴云前是一个讲憧憬和梦想的人!“我最早来大连做服装生意时,那时我就看青泥洼桥的学校是不合理的,我就说:‘以后我一定要在这里盖大商场’,闯荡一年后,吴云前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第一次说出了自己的梦想,可迎接他的却是“痴人说梦”的嘲笑。但吴云前认为人应该有目标和憧憬,心和梦想格局是一样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我没有什么秘诀,我只是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情!”

在大连的15年,吴云前成就了一个温州青年神奇的财富成长故事。

“我没有什么秘诀,我只是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情!”吴云前说。这些年来一直在大连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也走过不少弯路。但他说,温州人做生意有一个理念:不怕赔,就怕停!因为赔了可以赚回来,而停了就意味着赚钱的机会没了。

“温州人从来不认为什么生意小,纽扣小吧,打火机小吧,但是温州人就把这些小生意给做大了”,吴云前说。他曾开过服装店,做过纺织品贸易、经营过服装、餐饮,现在从事商业地产开发。这些年他跨越了很多行业,他总是在熟悉一个领域后,突然又去尝试进入新的领域。保持创业的激情,不断尝试新的领域,可能就是他所说的“一直坚持的一件事情”。

商业地产:要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进入商业地产领域是吴云前最冒险、也是最成功的一个尝试。在大连,商业地产曾一度成为大连各行各业投资的热点,业内人士在评价大连商业地产“存在局部过热的问题”的时候,吴云前投身到了这个新的行业中来。

吴云前选择在大连最繁华、商业竞争最激烈的青泥洼桥,开始了第一个商业地产的项目――百年城。“当我看到很多世界顶级品牌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将专卖店开到富丽华和香格里拉时,我看到了机会。”吴云前解释他决策的原因时说,他瞄准了那些最具消费能力的消费者。

时隔不久,百年城集团选择在二七广场建成了温州城,他说,这次他是将目光瞄准了普通老百姓。事实证明,吴云前的这两个项目都获得了成功,成为大连为数不多的商业地产行业的赢家之一。“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吴云前说,“现在大连有些商业地产项目的失败,原因在于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专业的事情让专家来做

吴云前说自己是一个比较教条的人,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经历和时机都是一样的。“今天你有商业机会和经营能力是不够的,你是否有一帮专业的人才,还需要有社会资源,也就是现在讲的人脉资源的结合。”吴云前曾用5000万投资一个主题餐厅,很漂亮,也很到位,当时还从从台湾请了很多人来帮策划,可最终以失败告终。“之所以失败,因为当时在大连不适合做这种主题餐厅,我们可能是太超前了,所以失败了。”经历了这件事情,吴云前开始试着给自己的公司定战略,其目标就是要做专业化的公司。

吴云前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明确,他说,专业的事情要由专家来做,他的工作就是广交朋友,发现和组织专家,然后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后一起达成共同的目标。在他眼里,他最佩服的就是真正的专家,最欣赏的是坚持学习,不断进取的人。

应该学习狼 懂得如何等候机会的品质和它的团队精神

我从小出来做生意到现在,我觉得在逆境成长是最锻炼人的。我非常欣赏李嘉诚的一句话,这句话对我感触很大,李嘉诚说:“前十年,创业非常艰辛,后十年,我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我要继续锻炼自己。

吴云前很欣赏狼的品质,最近他正在看一本名为《狼***腾》的书。“狼懂得等候机会,它的团队精神和忍耐力是非常强的。”吴云前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可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他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的同事称,“吴云前一天就能成为半个专家”。当他谈起楠溪江、叶适墓等等记者从未听过的800年前的永嘉学派时如数家珍。他说,永嘉学派当年提出的“义利说”,正是温州人今天经济活动的写照。温州人奉信朋友就是财富,有义就有利。但是,和朋友间的利益并不是直接金钱的交往,而是相互帮助。比如,在朋友的相互交流中会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变成钱,也就实现了朋友间的利益。温州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市场接轨的地方。

温州人的创业故事 篇4

“就业与创业”已经成为禾城近期的热门话题,记者发现很多人在面对“找工作难”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资金、技术、场地、人员等,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

偶然的机会,记者认识了90后温州姑娘小夏,别看她年纪小,她早已经是一家美甲店的老板了。从与小夏的交流中不难发现,这次开办美甲店,让她深刻体验了一把“创业难”。

发动亲朋好友体验禾城“美甲”

2013年4月创办美甲店之前,小夏是温州一家美甲培训学校的一名老师。“我男朋友嘉兴的,所以就和他一起过来了。”

小夏,大名夏娜,1991年出生,平时就爱打扮,喜欢捣腾自己。这份“美甲”事业可谓既满足了她爱美的需求,同时也使她感受到努力后取得成果的喜悦。

小夏高中毕业就进入了社会,在社会上打拼4,5年了,但她毕竟还是一个才20出头的小姑娘,这么年轻创业可以吗?

小夏说,她之前在温州一家美甲培训学校当了两年的老师,她对着这一行很熟悉,所以才敢大胆的往这一行发展。“先去培训学校当学生学习美甲这块的专业知识,然后去美甲店做了一段实习生后,后来培训学校的校长找我去当老师。”

美甲老师的经历成为小夏开美甲店的一大资本,接下来她还要考虑店面地理位置、租金、客源、招工等问题,还要做市场调研:嘉兴人喜欢什么样的美甲,嘉兴的美甲和温州的有什么区别,如何让自己的美甲店在同行中更具有竞争力等。

为此,她跑遍了嘉兴大大小小的美甲店,从市区到偏远地区,她都要跑去看看,中间过程虽然很累,但也有很多令她感动的地方。“我发动了这边所有亲朋好友,包括我婆婆一起帮我跑嘉兴的美甲店,她们体验好之后,就把她们的感受告诉我。比如这家店优势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要怎么改进。”

老师和老板的角色转换

经过前期的准备,小夏的美甲店开在了中和街。她选择这个地点也是有考量的,“市区的租金有点贵,偏远的地区客源量有点少,所以结合我目前的经济状况,中和街这边的店面综合条件还不错。”

不过,开了店就不代表可以完全松一口气。小夏一开始还真不能一下子适应从“老师”到“老板”角色的转变。

小夏说,当培训老师的时候,只要自己基础扎实,把学生教会了就行。可是自己当了老板,有两个问题就直接浮出了水面,一个是人员管理,另一个就是与顾客沟通。

“与顾客沟通,和给学生上课,是两码子事,完全不一样。”小夏举例说了一个区别,“给学生上课讲的都是专业术语,那给顾客讲,她也不一定想听,就要用最直白的话向顾客讲清楚一些美甲知识。”

“勤能补拙”,小夏说,自己在慢慢摸索里面的窍门,去适应这个角色的转变。

自主创业首要条件:自信

从去年4月到现在,小夏的美甲店开了还不到1年,不过已经有一些成效了,很多年轻朋友都成为了她固定的客人。记者问小夏,“从这次自主创业经历来说,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她的答案既不是“技术”,也不是“店面地理位置”或者“客源”,而是简单的两个字“自信”。

为什么呢?小夏说,在创业过程中她曾想过放弃,因为她从来都没有尝试过。“我经常给自己加油,告诉自己可以的。如果一开始害怕失败了,不敢尝试,那我的美甲店估计就永远开不出来了。”

小夏也给出了自己的创业经验,“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行业,学习这方面的技能,勇敢的踏出那一步,然后用努力去实现创业梦。”

温州人的创业故事 篇5

80年代初的内地小镇,随便走过一条小巷,总能听到“铮—铮—铮”的弹棉花的声音;也常能看见修鞋的小铺子里,鞋匠们正叮叮当当地敲打着手中的鞋。各式发廊里的橱窗上,贴着正在流行的发型***样,青年男女操持着略带浙西口音的普通话,热情地招呼你进去理发。

那时无论是弹棉花、修皮鞋,还是开发廊,总逃不过“温州”二字。二十年后,他们早已走出了手工作坊时代,创出的业绩让中国以至世界刮目相看。

最新的统计,仅在昆明经商创业的温州人就有6万人,创办的数千家企业年商品销售总额突破百亿元。在美国的温州人已有23万,据不完全统计,仅曼哈顿至少有56家温州人经营的礼品批发商店。温州购房团的“炒房旋风”更是从国内开始席卷纽约地产市场……

无疑,他们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典型群体。

在接受记者的专访中,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王春光研究员用“很有意思”来形容温州人现象。

三个“M”和一个“I”成就了温州人的商业理念。

从商,温州人是成功的。用王春光的话来说,“他们一开始没有资本,也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却能够成群地影响着一个城市。”

“有美国学者,用三个‘M’和一个‘I’来总结温州人成功的原因。”他说。

所谓的三个“M”指的是大众模仿和创造性(mass initia-tivess)、流动性(mobility)和市场(markets),而‘I’是指空隙(in-terstices)。王春光解释到,这是说温州人很早就走出温州到了各地,并且进入了市场。当别人还没有市场意识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各地的市场上奋力打拼了。尽管那时候他们经营的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鞋、服装等商品,但是当其他人开始参与市场,他们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市场经验。“这是一种空隙,温州人打了一个很好的时间差。”

“温州人善于模仿。”王春光把模仿称为是另一种创新。让温州人做一件产品,一开始他们模仿、“抄袭”、“复制”人家,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创自己的名牌。很多温州人在外面经营的时候,观察市场、观察新的产品。一旦市场上有新产品,他们很快就开始制造,“而当时知识产权的概念并没有深入到人们的理念当中。”

善于利用地缘关系结成彼此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

在王春光看来,美国学者的3个“M”和1个“I”并不能囊括温州人成功的`所有原因。

“他漏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温州人的成功,还有一个‘S’。”王春光如是说。他提出的这个“S”就是“social net-work”,即社会网络。

在中国,像过去温州那样教育水平低、贫穷的地方有很多,可是为什么偏偏温州人就能够“闯”出来?“这个原因就是能产生群体效应的社会关系网。”

社会网络使得很多温州人借助地缘关系和环环相扣的信任,在白手起家的时候通过相互之间的借贷,凑到了“第一桶金”。“第一桶金”是来之不易的,它必须依托于足够的信任。王春光分析认为,这种信任切入到了社会关系中,并与社会关系相互促进。“社会关系对于维持相互之间的信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同样是这种社会网络,使得“什么生意赚钱”、“哪里有做这种生意的机会”等等市场信息能够在这群温州人之间相互传递;而他们关注的市场,往往突破了一个城市,“他们能够知道北京、天津、广州,甚至国外市场的信息。就是通过这种社会网络去收集。”

温州商人总是一团团、一群群地出现,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在哪一个行业。

正如王春光所说,一个陌生的城市,当出现了第一个“闯生意”的温州人,那么,很快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随后,这个城市的这个行业便会有一群温州人。

温州人都想自己做老板,努力抓住每一个发展机遇。

也许,温州人永远都不甘心打工。王春光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法国的一段见闻。

“一次,出差到法国,几名法国学者告诉我,对于温州人,有一点尤其令他们佩服———那就是吃苦的精神。这些温州人来了,什么技术都没有,甚至连法语都不懂。就凭着那种勤劳、孜孜不倦地干活、赚钱,不断积累财富。攒够了‘第一桶金’他们就自己开店,他们都觉得自己要当老板,不甘心打工。就这样,他们竟然在法国能够成为百万元、千万元富翁。”

“我问过一个在法国的温州人:‘你怎么问路?’‘这样———这样———这样!’那个温州人一边说一边比划。”

说到这里,本是温州人的王春光也爽朗地笑了。

温州人的足迹遍布天下。这也给了他们种种生存本领和技巧。王春光认为,温州人善于流动。而只有流动,才能够碰到机会,才可以创造机会。“流动中,会跟不同的人交往,会有不同的经历。可能是流动一百次;但是,只要抓住一次机会就成了。”

突然想起“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名言。温州人该是时刻都在准备着吧。

温州人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努力了解社会情况。

王春光是一个上过温州人当的温州人。1986年,一双“漂亮的”温州皮鞋在一周后就彻底退出了职业生涯。

“当时整个市场并不是有序的。(温州人)没有技术,自己无法发明出一种产品。这种情况下,怎么用最小的成本来达到最大的收益?就想到假冒。”

“温州人从经验教训中发现,经商需要诚信,吸引消费者,就必须提高质量和服务。”这是一次要彻底改变人们成见的困难转型。温州人开始了诚实生产、诚实交易,再创品牌。王春光看来,那时的温州人也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去完成这样的转型。

他告诉记者,今天的温州人影响着他人,也在改造着自己。他们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不断地了解着社会的情况。

提起下一代的温州人,王春光颇为自信。

“温州人是重视教育、重视人文的。年轻的温州人,要是都能继承父辈的创业精神、吃苦精神、市场拼搏精神并提高自身素质的话,温州的持续发展没有问题。”

那么,“温州模式”是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发展之路呢?

“完全模仿肯定成功不了。”王春光表示,“这是一个历史过程。温州走这条路,有很多机遇。这些机遇并不是会重复出现的。”

据他介绍,温州自古有着商业传统。早在唐朝时期温州就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在温州,“仕农工商皆平等”。这些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

不过他同时认为,从温州人身上至少可以获得些启示。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社会网络。温州的发展模式,是“民间主导”的。凭借社会网络,可以较好地实现一些民间机制,如民间借贷和互助。

“温州模式说明了一个道理:只要把民间力量发掘出来,整个地方就能够发展起来。中国每个地方的社会关系都存在,这需要挖掘。”

温州人的创业故事 篇6

从简单传统行业到液晶移动电视等高科技产业,从一个最底层的打工者到亿万富翁的行列。吴晓斌在日本创造了温州人的财富神话。最初日本国内某些人曾对他不屑一顾,但他用事实证明了中国人的自尊和荣耀。在日本肯定了中国人的能力。

一个温州小伙子,在日本打工11年,白手起家到如今已拥有10多家公司,资产过亿。他就是日本忠成株式会社董事长、日本温州总商会会长、中国对外贸易协会副理事长吴晓斌。

吴晓斌说,来日本这么多年,感慨很多。我打工的时候,酒店老板说中国人是垃圾,我选择留在日本,就是要向日本人证明,中国人以前不是东亚病夫,现在也不是垃圾。回忆起当年情形,吴晓斌说,他留在日本创业的动力就是,为中国人争气。

从一根天线起家

吴晓斌1965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他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份大事业。25岁时,他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实业公司,开始创业历程。

公司发展顺利,利润日益提高,但吴晓斌并不满足于现状,而且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为更好地吸收国外的高新技术及先进管理模式,1995年,他放弃了国内安定的生活,前往日本留学。在日本他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做烧烤、摆地摊、洗公厕……并时常受到日本人的歧视。为实现心中的信念,他坚持了下来。

1998年的某一天,吴晓斌留意到,日本青年对手机这一日常用品追逐标新立异,于是产生了开发手机天线的灵感。于是他在日本创办了日本忠成贸易有限会社(2004年更名为忠成株式会社)。之后,他回到温州,动用所有资金和借来的20万元,只用3个月就开发出手机闪光天线。至1999年底,他的手机闪光天线已占据了日本市场的70%,且利润巨大。

至今没有加入日本籍

在完成一定的资本积累后,吴晓斌开始寻求做大做强之路。2001年下半年,吴晓斌成立以开发、生产、销售黑色家电产品为主的日本ZOX株式会社,在日本市场低迷的环境下迅猛发展,受到传媒和业界的高度赞誉。日本电视台,WORLD BUSINESS对吴晓斌进行了专访,日本经济财***大臣和财务副大臣也对吴晓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2年,吴晓斌又先后进***日本时计市场与室外用品及汽车用品市场。之后,他又闪电式收购了专门从事电子配件生产的株式会社——太***机,并在9月份成立以营运游乐设施为主的有限会社SEEDS。2004年11月份,他又成立了以玩具销售为主的株式会社AXCEL。

至此,吴晓斌的公司产品已涵盖了视听、数码、通信、电子电器、汽车用品及网络等领域,集设计、生产、贸易为一体,达到6000万美元的年销售额,自己也已是过亿的身价,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中国心。他说:我妻子和小孩全部是日本国籍,但我至今都没有加入日本国籍,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也会为我的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在日本开公司做生意的生存环境与国内有何不同。

吴晓斌: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中国这几年的崛起也让海外媒体和外国人对中国另眼相看,但在日本这种经济发达国家,还是从骨子里看不起中国人。由于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科技实力还有一定的差距,日本对华合作以二三线产品较多,日本真正的技术对华是封锁的。日本人认为中国强大对其是一种威胁,所以在日本开公司你不可能得到***府的支持,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勤奋和实力说话。

记者:你所在的地方如何评价温州商人?

吴晓斌:温州人在日本很有名,特别是在金融界的人士。他们非常关注温州商人、温州经济和温州人,日本的几大知名银行对温州及其相关事物都有专门的研究报告。他们认为温州人经济实力强,温州商人是经商的天才,具备很强的创业精神、开拓精神,有很强的销售网络。

记者:您认为形成中日企业的运作模式差异与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有何关系?

吴晓斌:中国国内的企业研究自己较多,从国内实际发展出发;日本企业国际视野较为开阔,这与日本本身的固有资源有关。日本是一个岛国,它在寻求加强经济贸易的同时,也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一些真正的顶端技术严格保密,***府和企业在这方面有高度的默契。

日本目前是一个经济大国,这些企业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国际市场,日本企业的国际化、市场化运作也满足了这种市场需求。中国要加强对外贸易,一些研究国际贸易和经济交流的智囊机构需加强。

记者:您团结了许多海外精英华人组成社团,你认为日本这些社团对华人的发展有何作用。

吴晓斌:海外华人近几年到日本的人数剧增,但华人进入当地主流社会很难,一些遗留问题在日本国内根本没有解决。日本对侵华的历史在教科书上一字未提,提到太平洋战争时把自己树立成***东南亚的英雄,并且最终成为受害者,受到美国的轰炸。

海外华人只有抱成一团,相互支持,才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现在温州商会全世界都有分会,商会之间都有信息交流,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

记者:如今你在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您认为海外华人企业家应如何为祖国作贡献。

吴晓斌:我觉得信息服务是最主要的,如温州商会经常向温州经贸局提供商务信息。我以前在日本做传统行业,现在做高科技行业,如我在浙江投资的数字液晶电视机生产项目,已经获得省***发文立项。该项目总投资额3100万美元,可年产液晶电视机20万台。数字电视在日本很成熟,但中国可以说尚未进入数字化时代,未来几年真正的数字家电会替代传统家电。

由于在海外接触这种前沿的科技多一些,通过信息沟通和交流,也便于祖国招商引资,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更好地宣传和推销自己。创业网

记者:您认为日本华人精英对日本***府、机构和企业的影响有多大?

吴晓斌:日本和中国对历史问题不可能达成共识,所以留日华人参与日本***府决策可能性很小。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中国人在日本开发软件等行业的科技人才很多,这些人会慢慢进入日本企业的核心机构。日本企业对华***策与日本***府十分默契,如在高科技开发方面,日本企业不会为眼前的利益将真正的科技转让给中国企业,中国在日企业也只能靠收购一些公司等较大的成本,才能获取某方面的信息。所以在日华人精英对日本决策影响不大,这种影响力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温州人的创业故事 篇7

从弹棉郎到“钮扣大王”,王永铮,永嘉桥头沈绛村人,1940年出生,18岁当兵,退伍回来为谋生当了弹棉郎,一干13年。13年的弹棉郎生涯自然是千辛万苦,但这千辛万苦成就了他日后的人生和事业。因为有过弹棉郎的资历,他后来在村办厂当了供销员,作为“十万供销大***”中的一员,几年间他走南闯北跑遍全国31个省市,并在浪迹天涯的行走中捕捉到了机会。1979年他从外省买回一批处理的纽扣在镇上摆摊叫卖,从此,桥头开始崛起,并使这个小山村成就了“东方第一大纽扣市场”和温州30经济强镇之一的风光。王永铮也在桥头的崛起中一步步成长,从弹棉郎成长为温州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被称为“纽扣大王”:先是桥头白云鞋服钮扣厂,之后是到北京承包西单商场柜台,再后是挟西单之势南下全国攻城略地,建立了遍布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的钮扣销售“王国”。这之后,他又走出国门,在美国洛杉矶创办了康永钮扣公司。

温州人的创业故事 篇8

53岁的江桂兰,创业25年,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杰出创业女性”“浙江省优秀***员”“浙江省第二届十大女杰”“浙江省首届魅力女浙商”等荣誉。

江桂兰凭什么能登上APEC演讲台?

以“六分之一摊位”起步,打入美国市场

江桂兰生于1963年,30岁不到就下岗了,于是决定创业。她说服丈夫并得到他的支持,向亲朋好友借款20万元,在自己家里办起塑料加工厂。一开始做的是洗脸盆、衣架等简单的塑料制品,在本地市场销售。

为了开拓市场,江桂兰只身跑到舟山、义乌等地推销。1995年,江桂兰赶到广交会,寻找更大的市场。当时,参加广交会的都是大企业,根本轮不到小企业摆摊位。江桂兰在广交会开始前赶到广州,花了两三天时间,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问过去,最终以4万元的代价,从一家企业手中分得了六分之一的摊位。

尽管打开了外贸之路,但因为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同质低价竞争激烈,企业经营一度陷入困境,但江桂兰没有放弃。

直到2002年的广交会,江桂兰终于等来了机会。

当时,美国肯德基的一个供应商找到江桂兰,要他们帮忙代工生产塑料一次性餐具。江桂兰的厂里只有13台机器,对方到厂里看了后,觉得规模太小了,转头离开。

江桂兰说,塑料行业里,生产新的产品需要打样,费用较高,一般情况下,生产厂家要收取打样费后才开模具。对方谈了几家生产厂家后,都因打样费而未谈拢,最后又找到了江桂兰。

江桂兰迅速抓住了这一机会。她决定先不收取打样费。接着,一边试制样品,一边向银行贷款了300万元,扩大了厂房,购买机器设备,并按照食品生产企业GMP的标准培训员工。

最终,江桂兰的企业通过了肯德基的检验,由此成为我国第一家为美国生产餐具的企业。

从贴牌代工到深耕市场,转型迎来新跨越

继肯德基之后,美国餐具巨头SOLO公司也找到了江桂兰。之后,江桂兰开始细分市场。经过实地调查,江桂兰决定专门生产餐具。

到2006年,富岭的年出口额达2000万美元,已是一家像模像样的外向型企业。

当时,江桂兰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安于现状,沦为代工工厂和贴牌企业;另一条是自己开拓国际市场,在国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网络,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和文化内核。

江桂兰知道,后一条道路充满了风险,有可能将十多年积累起来的客户资源全部丢失,但她依然坚定地选择了自己开拓国际市场的道路。“因为在我心中,始终有一个梦,就是让每一个消费过我们产品的终端客户都记住,哪怕是一根小小的吸管,也带着富岭独有的人文印迹。”

江桂兰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开启了公司发展的新征程。首先,她在美国高薪聘请业内优秀的销售人才,并先后设立了3家销售公司,同时在美国的新泽西州、洛杉矶和加拿大的温哥华、多伦多设立仓库,建立了完整的配送体系,使国内生产的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客户。

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老客户纷纷离去,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江桂兰没有因此后退半步。她依靠自己的销售团队,寻找新的客户群。

顶住压力,坚持自我,阵痛之后,富岭终于迎来新的回报。8年前,富岭成为赛百味的供应商,7年前成为汉堡王的供应商,5年前成为温迪的供应商,4年前成为麦当劳的供应商。去年,富岭得到了失去长达10年之久的肯德基生产订单。至此,美国的五大快餐连锁企业全部成为富岭的客户。

“永远快一步”

普通的塑料原料有较大的环保压力,为此,富岭在2010年专门组建了新材料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一起建立院士工作站,从事降解材料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绿色、环保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富岭秉力前行的终极方向。”江桂兰说,“我想经过若干年后,富岭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将贴上绿色的、可降解的、零污染的标签。”

近年来,尽管工资每年都呈两位数上涨,但富岭的劳动力成本反而不断下降。富岭成立了自己的自动化研究所,结合公司的生产流程,研发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尽量减少生产线上的工人,降低劳动力成本。

富岭的产品90%销往美国市场,运输成本是一项很大的负担。为此,富岭挑选运输成本高的吸管放在美国生产,同时选用了自主研发的高度自动化机器。

总结自己的创业之路,江桂兰说,她比别人快走了一步。当别人做内销时,她已通过外贸公司做外销;当别人通过外贸公司做外销时,她已在国外成立销售公司;当别人在国外成立销售公司时,她已在国外建厂……

2015年11月4日,富岭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江桂兰说,这是公司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公司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她将抓住企业上市这个契机,布局全球市场,拓展富岭版***,迎接新一轮的超越与腾飞。

目前,台州富岭塑胶有限公司已拥有4个生产基地,在建生产基地1个,美国分公司2家,研发中心1家,连续12年成为台州市塑料行业出口龙头企业,在全国9162家同行企业中排名前三。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浙江省绿色企业等荣誉。

“我们不能预判未来,但我们始终紧搭着时代的脉搏,从一次次挑战的律动中摆正自己的方向,寻找和际遇的相逢。”江桂兰说。

温州人的创业故事 篇9

作为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会长和温州民营经济的研究者,周德文经常被各个大学邀请去演讲,他认为现代的大学生毕竟掌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肯定比温州那些农民出身的企业家有着更好的素质,大部分大学生创业的条件比当年温州创业者们的条件好得多,温州商人在那么闭塞的地方都能够创业,掌握着信息和技术的大学生应该更容易创业成功。

在周德文看来,温州人创业敢冒风险也是一大特色:"温州人认为没有风险是最大的风险,他们首先要想明白这件事情敢不敢去做,值不值得去做。如果值得做,风险最大,利益也就最大,温州人就敢去做。"周德文建议,为了能创造效益和财富,大学生创业者应该丢掉一些面子,"我的一位朋友让我给他的孩子在民营企业里找个工作,我就把他安排到一家最好的民营企业去,企业要求员工要从最基层做起,要先到车间去当工人,但是他不到3个月就给我打来电话,希望我能够帮他调到企业的行***部门去,我问他原因,他说因为跟同学说起来在车间工作很丢面子。"

大学生创业还应该不怕失败,要善于总结经验,这也是周德文的经验之谈。温州人为了追求财富和幸福生活,即使失败了也会义无反顾地再走出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周会长举例说:"北京的章光101,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赵章光在研究这个产品时失败了100次,直到第101次成功了。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哪经得起失败100次啊?不怕失败,这是大学生应该向温州人学习的。"

温州人的创业故事 篇10

休闲的男式凉鞋、精致的商务礼品……日前,8家崭新的网店正式进驻温州商贸城,成为温州市示范园一期商户。这些网店全都由温州市在校大学生创立,将尝试走电子商务与实体经营相结合的创业之路。

温州市示范园以温州商贸城为基地,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由温州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温高校合作设立的平台。在两年的扶持期内,温州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将向创业的大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办公场地及装修,统一对外宣传,推荐实体供应商,提供市场网络交易平台建设支持。

温州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苏晓磊介绍说,这个示范园将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创业环境。同时,大学生在示范园利用现代电子商务营销手段,可以开拓温州市商贸城的网上交易市场。

据了解,目前在创业园一期进驻的八支团队,主要从事商务礼品、软件、园艺和汽车环保用品、鞋服和箱包等商品的网络销售。

温州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根据创业团队的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创业园二期建设。有意向进驻园区的团队,可向所在高校申请,经该中心审核后即可入驻。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0:39: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924850586047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温州人的创业故事(精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温州人的创业故事(精选).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温州人   创业故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