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是自我效能感的提出者,也是自我效能感研究的权威人物之一。据2007年美国心理学会的统计,班杜拉的文章被引用量世界第一。他于2007年去世,享年95岁。本文旨在纪念这位大师,其中部分内容来源于彭凯平的混沌演讲和陈祉妍在B站上的直播。
自我效能感是个人主观评估自己完成某项工作能力的能力。
这种评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果预期,即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二是效能预期,即相信自己之所以能够实现目标,不是因为运气好或环境优越,而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因此,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体如何应对困难和挫折。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将把压力、挫折和打击视为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持续努力直到成功。
积极主动、挺胸抬头、精神饱满的形象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发言、点赞,发表高质量的文章,通过积极分享和每日坚持打卡等方式,展现出信心十足、专业能力突出的状态,从而逐渐提高自信心。
进化的选择是合作基因,与积极的人合作,向榜样学习。我加入了很多社群,积极与大佬链接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认知。
在电影《飞驰人生》中,沈腾多年不开车,但在比赛中却获得了冠军。这是因为他在大脑中模拟了无数次开车的场景。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训练了很多射击运动员和篮球运动员,他说在比赛前,这些优秀的运动员会在大脑中模拟成功的过程和场景。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这种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
要发现自己取得的小小成功,并将其不断扩大,从零开始逐步积累。自我效能感是针对不同领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应该勇于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过分关注自己的短处。
这一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意思是指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能够达到的程度来提高自我效能感。如果我们一直处于舒适区,只做自己已经熟悉的事情,那么自我效能感就不会有太大的提高;而如果学习的内容过于困难,超出了我们的潜在水平,那么学习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结论是:为了提高自我效能感,我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需要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而不是盲目追求高手的水平和标准。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领域,找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再去学习那些更高级的内容。这样积小步快跑,最终能够取得积累成果。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23:5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826114345994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