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内容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
诵全诗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重点难点
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了解诗经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为学习《诗经》选篇《蒹葭》作铺垫。
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杜国 的的歌曲优美吗?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
字?
明确:是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在水一方》(琼瑶
词,邓丽君演唱)。
进一步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是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而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蒹葭》。这首诗,
主要是通过美读来感受先人的热门电视剧 情感美,美容小窍门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
元前东方文明辉煌”)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初读诗歌,感受诗的音乐美。
注意读准字音,节奏,韵脚。然后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听同学朗读课文。
大家拿好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作标记,第二个要求就是请同学们注意这首诗的
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
明确:第一章应该是苍、霜、方长、央;第二章是萋、晞、跻、坻;第
三章是采、已、汜、右、坻。
结合下面注释,分章描述画面内容(县自学后小组合作代表发言),分别请
三个同学讲述。
1.请概括诗的内容
明确:叙写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涨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愫。
2.三个章节之间有什么特点?
《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的章加强财务管理 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表示层层
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句《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
反复中深化意境。板书章叠唱句
三.以第一章为例赏读
1.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有啥作用?学生自由谈
芦苇——苍苍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
中更添凄凉。
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
伊人
道路——阻长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一汪秋水
作用点明季节,渲染萧瑟冷清的环境气氛,烘托主人公凄婉忧伤的心
情。板书借景起兴。
2.主人公为什么忧伤?伊人在哪里?怎么追求的?有没有追到?主人公的
心情怎样?
明确:想念追求意中人,引出伊人并板书。
二个“从”:反复突出道路的险衬托手法 阻艰难。方中央阻长(板书)
没有找到“宛”仿佛的意思,给人以难以捉摸,飘忽不定的感觉。
主人公心情:怅惘失望
一起把这一章朗读一遍
四.接下来看下面两章,与第一章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
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
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
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白露“为霜”、“未浠”、“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
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面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
滨,直呆到太阳东升。
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
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
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
“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技术员工作总结 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伊
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小结重章叠句作用:不仅增强了音韵悠扬的和谐,更使得表达的情感越来越
浓烈.
五.探讨主人公形象: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25用英语怎么写 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
贞不渝的人
小结: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难阻意重重,一片痴心,一份执著,主人公追
寻的脚步从未停歇过。也许他会继续“从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也许他会愁肠百结,相思无尽头,“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也许他终于得见伊人面,抱得美人归,然而无论结果怎样,我们更看
重的是主人公追寻的过程以及在那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无悔,那是一种至
真至纯至美的人性。
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样的?
教师准备:①美丽?外在?内在?气质高雅温婉动人
②“伊人”一定是美丽的,然而诗歌没有直接描写,我们却感觉出来了,这
叫什么写法?侧面烘托
诗中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
如此深深吸引主人公的“伊人”一定是内外皆美的;二是秋水白露晓雾朦胧这美
丽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来的。
③“伊人”是美丽的,然而这种美又是朦胧的,在主人公的视线中若隐若僵蚕 现,
时有时无,似水中月,雾中花,这种美是怎样产生的呢?距离产生美。
六.主题的探讨.
1.小结此诗主题: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失望之情.
2.拓展:这是作为爱情诗我们所理解的“伊人”形象,实际上“伊人”
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执著追寻和向往
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爱情事业亲情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
美的境界。
小结: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追寻者,而伊人就是我们的目标,它指
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前行,上下求索,不论成败与否,只要执著
地追求,我们的生命就会因此而诗意精彩。
七.再次背诵整诗
八.机动: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意境画面.如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
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
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
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
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邓稼先事迹 可
言状。
九、作业:背诵并自默
《蒹葭》教学反思
1.这堂课,我首先是注重了朗诵。诗歌教学就应该是以朗诵为主,不能作烦
琐的分析,不能上成练习课。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诵,
让学生细细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诗歌的艺术之美。在教学时我努力使学生通过美
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看电影的日记 族文化。2。又用优美的《在水一方》设
置情境,课堂气氛好,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了师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3.学生深入地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感
受诗歌的结构美(重章叠句的作用)。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叹的手法学生教容易理
解和接受了。4.教学方法上采用自读法、朗读法、探究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综
合方式,效果不错。
存在的问题:对于大意的理解可以不需要讨论,毕竟是初三学生了,而且书
下注解比较全面;关于诗歌的主题探讨还可以深入丰富;最后画面想象环节最好
放在前面感受意境,理解诗意的时候.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23:4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8453964011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蒹葭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蒹葭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