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

更新时间:2023-03-26 21:00:10 阅读: 评论:0

剩米饭怎么做好吃-男生生日送什么礼物

教学勇气
2023年3月26日发(作者:在人间读书笔记)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15篇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1

当读这本书的时候,让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我深

深的被书中通透教师心灵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启迪所震撼。作者用

自己的阅历和思想带领我们进入教学工作最深奥的领域,并以他足以

永远改变我们的洞察力和勇气给我们以心灵的启迪,整合了严谨与典

雅、热情与精确、智慧与人性、热爱与勇气、以关注教师心灵为基础,

从智力、情感和精神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如沐春

风,如有醍醐灌顶之感。

面对教师以及教育,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里从

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很多观点都给我震撼的感觉,加之

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

心去读,去体会。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

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教师只

能在面具后隐藏,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

离……此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离”。所以,帕

尔默呼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共

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

只有克服恐惧,继而努力寻找改变的源头,一而再,再而三,不

断的拼搏、努力、奋斗、终于,一定会有小小的收获……我惊叹作者

从自己做教师的角度出发,将他几十年教学生涯中获得的心得通过许

多真实的教学故事,生动地为我们一一展现。身为教师的我也进行了

一次认识自我的心灵旅程。而且读到一些地方,我心中就会不自觉地

产生一些共鸣:“教师的内心有一个警卫,守护着自己的个性,把有

损我们自身完整的任何东西拒之门外,把有益于我们自身完整的一切

东西拥入怀中”,“教师需要找到各种可能的方美丽岛事件 式来倾听来自心灵内

部的声音,并认真的接受内心的指引,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

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

成功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不是一定要当什么“家”、什么

“长”才算成功。内在的成功是凡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符合

自己的性格,满足自己的兴趣,让自己高兴和快乐。以这样的标准看

待成功,成功才有意义,也容易获得成功,包括实现外在的成功。深

刻的认识我们自己,知道我们自己所需要的,认识自己的心灵,让自

己的心灵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不断地向前迈进,这样才是我们的根本所

在,才能让我们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如同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所以,只有我们自身的心灵强大,我们才能走得更

远,才能到达更广阔的天地。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2

我们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于某些学科、

乐于帮助人们学习等愿望的激励而成为教师的。但是,教学上的种种

要求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我们能不能也

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

注入鲜活的情感?在本书中,作者帕尔默带领教师们进行一次心灵之

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

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

对我来说,读书之美妙不仅在于书本身的好,还在于我是在一个

适当的时候遇上了它。在已经历了五年的教学实践,开始对教育教学

问题自觉思考之时,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相遇,看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

育,让我有豁然开朗,重获教育生命之感。当初刚刚走上讲台,面对

让我棘手的课堂,我总喜欢这样安慰自己:等我再多教几年书,多一

些经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而如今,已上了快三个月的课程,每每

走进课堂时,却并不如我当初所想的那样游刃有余。我依然困惑,依

然茫然,依然是每节课后,我都能找到一大堆存在的问题,以致于我

有时都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一名教师。我常常为教学而痛苦,为

教学设计时无法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为课堂上无法激起所有学生

的学习热情,为教学时不能作出迅捷的明智的引导,为苦心孤诣的教

育却看不到相应的效果……

以上的感受,相信很多老师都有,我们热爱教育,同时为教育痛

苦。我们不辞辛苦,我们乐意学习,我们希望自己的教学生涯充满成

功。但现实往往是不尽如人意。有时,我们甚至想放弃,失去了继续

努力的勇气。

为什么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中呢?是学科知识的浅薄?是教育

方法、技巧的缺乏,还是对反腐论文 学生的研究不够?我们自我反思着。反思

中,唯独缺少了对自己内心的关注。然而,帕尔默告诉我,核心问题

是“认识自我”,是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他说:“当我还不了解自

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

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优秀教学需要教师的内心世界资源,因此,

我们要去探索教师的心灵世界。这是帕尔默独特的眼光,崭新的视角。

在阅读《教学勇气》一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感动,

惊奇于这本书丰富的资源,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去探索其中的宝藏,共

享这美妙的教育经典,倾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能够注意、

尊重和默契地回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

学生的心灵导师。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3

一晃教书已将近六年,不觉有了一些倦怠,加上课改和应考中的

迷惑,“勇气”这样的词在我心中已经渐行渐远了。直到看了《我的

教学勇气》,似乎又有了一点沸腾的感觉,或者说,重新点燃了一份

从教的激情。

喜欢这个书名——《我的教学勇气》,它表明了一种心态,一种

教育生活的态度。也许看它,正是为了唤起自己内心深处的创造需求。

这本书讲述的是美国教师的教学故事,或真实有趣,或充满智慧,

或深切感人。故事中描述了教师为学生成长付出的努力令人敬佩,他

们爱学问、爱学生、渴望将自己热爱的学科与学生建立牢不可破的联

系,总是千方百计点燃自己的教育激情,积极与同事合作,探讨和研

究,创造更好的教育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最美好的品质。一个

个故事、一段段感言,真实而有趣、深切而感人。

在“说出心里话”这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艾米西蒙斯曾

在多所学校任教,一直坚持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可是现在她的这种

热情已经烟消云散,心情特别糟糕,不懂道理的家长、嘁嘁喳喳的课

堂、迟到懒散的学生令她筋疲力尽。喊吗?不顶事。哭吗?真想哭!

逆来顺受,撒手不管吗?还真有点忍不下去。种种念头在她脑海中闪

过,最终还是低沉而平静地对学生提出了问题:“你们知道我为何到

这儿来吗?为何每天站在这里吗?”停顿片刻后说出了心里话:“我

站在这里是出于爱——爱你们,认为你们应该从学校得到比过去更

多、更有人生价值的东西;我站在这里是出于爱——爱教育,我乐于

看到教育对你们起到的作用,教育为你们铺就的前途。你们许多人说

想上大学,我希望能帮助你们实现这个目标;我来这儿是出于爱,因

为我爱教学、爱我的工作、爱读书、爱和你们在一起,爱帮助你们的

学习。

但我不愿意你们受教育的时间白白荒废,不愿意你们花那么长的

工夫才走上正轨。学习是你们的生活,是你们通向大学的道路,我想

尽力帮助你们,但你们也得上心。”这些情真意切地话语让学生从哄

堂大笑到嘲讽再到沉默无语。在孩子面前真情的表露感动了学生,让

学生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真正的艾米西蒙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

效果。正如学生对老师的选择:学生在私下的议论中把教师分为两类:

用心的教师和不用心的教师。用心的教师热情、亲切、活跃、真诚、

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学生喜欢这样教师的课,因为他们挚爱自己的

教学和学生。故事中正是艾米西蒙斯说出心里话,用心和学生交流

才让学生接受,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优质教学和教师的内心世界”这章中对优质教学的评价是:

“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心灵,源于内心深处对学科和学术的热爱。一

位拥有如此完整而诚实内心的教师,用任意一种教学方法都可能非常

有效。”如此,教师的心灵是关注的焦点。因为,”教学得失与其说

是取决于教师,是采用的具体方法,不如说取决于教师奉献的仁爱之

心,取决于用仁爱之心穿针引线,将自己、学生、学科编织在一起,

使三者之间进行面对面、声对声、心对心的沟通和互动。”

想想自己,站在学生面前,越是满怀希望,越是脆弱的不堪一击

——我们不堪学生在角落里打盹,不堪学生在课堂上令人分心的窃

笑,不堪学生通过他们的语言,漫不经心地或不屑一顾地无视我们的

到来、我们的方法。此时我们甚至怀疑当初为何而从教,呵护教师自

我心灵真是很艰难的事情。“教学奇妙迷人,好不枯燥乏味,在各行

各业中,这是一种你可以真正称之为‘品尝人生百味’的职业。“我

们感到待遇不公”、“我们感到信念被毁”、“我们感到负担过重”、

“我们感到孤立无助”、“我们感到底气不足”。然而,并不是艰难

就不做努力,并不是心灵受损就放弃心灵。心灵是属于自己的,心灵

的寻找和召唤也好,心灵的缝补与弥合也好,心灵的维系与呵护也好,

终归都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是无法代替得来的。

因此,教学中我们需要足够的勇气,需要来自心灵的爱来完成教

师的使命,需要我们要“用大爱做小事”,虽然反复的说教和劝导使

我很疲惫,虽然我们第N次教育学生改正缺点的时候需要找一些理由

给自己打气,我们承认我们在找理由让自己爱学生,我们也承认我们

对学生的态度可能过于严厉。

可是我们仍旧没有理由不爱学生。如果某个学生身体不舒服而我

们未曾发现,如果某个学生最近上课有些心不在焉而我们未曾察觉,

如果某个学生学习或是生活困难而我们未曾发觉,如果某个学生某个

学生上课时常偷偷看课外书而我们未曾警觉如果我们发现了这些问

题,却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忘记询问、劝导、批评或赞扬学生,他们如

何感受我们的爱呢?爱的表达常常不在言语上,而在辛苦的批改、严

格的检查、亲切的劝慰和耐心的说教中。如果教师不肯把主要精力和

时间都放在学生身上,做细致的工作,发现和观察他们,陪他们一同

成长,那么我们的爱多半是美丽的说辞而非真性情的流露。因为有爱,

就会用心,用心的人不会缺乏教学技巧和实践经验,有爱的人也不会

缺乏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开创事业的激情。

正如第一页中所述“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心灵、意志、精神不断的

更新,以获得力量和勇气。尽管这个工作经常给教师带来疲惫、无助,

甚至伤害,但优秀的教师不会放弃”。

《我的教学勇气》唤醒了我沉睡的激情,使我对教育教学,对教

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感悟,让我明白了“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我

认同和自我完善,来自于心灵”。教学的真谛就是爱,“教师就是怀

揣大爱做小事的人类工程师”。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心去打动

学生,去获得学生的共鸣。同时,我们要做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的教师,永远保持着对教学的热爱和兴趣,勤于创新。我想:我既然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我就要从小事做起,我也要重新找回我的教

学勇气,重新点燃我的教学激情,忠实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托起明

天的太阳。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4

时间在眼皮底下流过,只留下感动的心,在忙忙碌碌中,感受努

力带来的收获,在初秋时节感受生活带来的阳光。我有幸拜读了帕

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帕尔默是一位体现教师一词最真意义的

导师,他的《教学勇气》极富灵感地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

痛苦与喜悦,热情洋溢,引人共鸣。正如在导言中所说:“这本书适

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

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

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这本书通过

相互渗透的三个方面,即智力、情感和精神,来处理一些教育中存在

的问题。全书的思想轨迹以教育观为指导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解释,从

内容到叙事风格,都是有关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教师个性,所以

读此书较有感触。

“那堂课有30名学生,可能有29位是想学的吧,但我无从得知。

在最后一排的远远的角落里,有一位‘来自地狱的学生’没精打采地

坐着,像个幽灵。”帕克如此地描述着他曾被人请进一个要上政治课

的班级时的感受。虽说时间只有一小时,但那位“来自地狱的学生”

的一举一动完全打乱了教学思路,帕克的心思与教学注意几乎都投向

了这个年轻人,竭尽全力地想把他从僵化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但所有

的努力,好像都没有效果,甚至帕克越努力他越后退。就这样,帕克

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需要,使得其他的学生都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在作

者的表述中是如此诉说他的感受的:“那天我知道什么是黑洞——黑

洞就是物质的密度太大以至于光线都消失了的地方。”

这无疑是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地方。在我的教学中,我不也是这

样时常关注着那极个别走神的同学,竭力地想让他回到课堂教学中

心,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记得有一次,我在给学生排列队形,她不

听我的讲解动作,还故意和旁边的孩子吵闹。她的“与众不同”不仅

搅扰了我的教学情绪,也影响了整体教学策略。虽说,这样的事往往

不为他人所觉察,因为毕竟课堂上绝大多数同学的表现还是让人满意

的,更何况我们对课堂纠正个别同学的“走神”与“开小差”是司空

见惯的事,谁不会怪罪于教师的“多此一举”。事实上,这样的学生

是常常被忽视的社会边缘的人。

《教学勇气》震撼我的还有它对恐惧文化的诠释。和作者所言相

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

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

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

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终于,有了

小小的收获,然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

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

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

略不计了。于是忍不住感叹:人是多么渺小,以人个体之柔弱真的根

本无法和那些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叹过后,很多人

会选择再战,当然也有人会选择逃避,丧失斗志,从此消沉。

在这本书中,帕克同样提到了教育使命的两个核心问题的回答:

我们以何种方式获得知识?我们根据什么说我们的知识是真实的?

面对学生渴求的双眼,我苦苦寻求能解释得清的答案。我总以为自己

胜他们一筹,不断告诫自己不用去担忧自我的“权威”性质的动摇。

而在客观主义者看来,主观本身就是最令人恐惧的敌人。所以帕克说

客观主义是这样描绘真理的:真理是只有通过把我们自己、把我们身

心与我们要认识的事物相分离才能获得的东西。如果我能走出我的空

间,把认识作为一种爱的形式,也许我就能放弃我控制的幻想,而与

学生以及世间万物形成良好的协作。

《教学勇气》恰好是引领教师进行心灵之旅的导航图,阅读《教

学勇气》就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但由于自

己的理解不够,认识比较肤浅,感受也比较琐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

之余,还要认真阅读,认真实践,从中获得教学勇气,提高自身的素

养,从而在教学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5

1、教导自已认识自我

“然而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

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

是敌人远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

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想不到名人

也有这种情况出现,我还以为就是我们这些平庸人才会出现毫无生气

的教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知遇到多少次是这样的情

况,多么沉闷的课堂而又那么无耐,以致我们有时会厌卷教学,怕给

学生上课。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

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

望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

涯。”那是肯定的。不“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根

本不会想认真读这种书,不会去想改变自我,这样的书不会引起读者

的共鸣。

在这里帕尔默讲了引起教师困惑的三个主要原因:认识学科、认

识学生、认识自我。“首先,我们教授的学科是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

杂的,因此我们有关学科的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自己如何致

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我们难以把握。其次,

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全地认识他们,对他

们快速作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

智慧。”第三个原因:“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而就优秀教师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的重

要的”。同时阐述三者的关系,强调了认识自我的生要性。“当我不

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是谁。我只会在我经受不了检验的

生命阴影中,透过重重的墨镜看学生——而且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

学生时,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

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次、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

生科。”

2.教师的内心世界和外部景观

”教师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为他们是如此普通且无反击

之力的群体。”的确如此,教师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没有金钱,更

没有权势。特别是当今的中国,教师的地位和权利受到前所未有的挑

战。

“在匆忙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我们

继续让称职的教师所如些依赖的意义和心灵缺失,仅仅依靠增加拨

款、重组学校结构、重新编制课程以及修改教科书,改革永远不能成

功。”怪不得我国的数次教学改革都不能达到好的效果,看来是我国

改革方向错了,我们重视的是教科书、教法的改变,“不能珍惜以及

激励作为优秀教学之源的人的心灵”

一切教育改革都是徒劳的。

帕尔默批出:教学的自我内部景观是智能、情感和精神的三者的

有机结合,“它们应完美地交织在人的自我中,给合在教育中。”我

理解为智能的是我们教学所需的专业技术;情感的是我们对学生、对

教育、对学科的爱,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精神的

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的追求。

接着讲到了本书导言的开篇诗,“里尔克以其感人隐喻提供给我

们一幅自我的整体图画。……虽然本书立足教师的内心世界,但也不

失时机地探索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对心灵沟通的内在渴求成为

外部联系的需求:我们的心灵舒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

无间。”也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学习和探索,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

的是在于探索教师的内心世界。

在这里我就有一个迷惑:“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应是智能

的,是属于教学的内部景观。又是内部又是外部,这不是矛盾着吗?

是不是“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应完美地交织在人的自我

中,结合在教育中”,“对心灵沟通的内在渴求成为外部联系的需求:

我们的心灵舒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内外交融

在一起了。没文化看不懂。

3、少人踏足的小径

“我也毫不质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以绝妙的方式学习,包括

有的学生另辟蹊径、越过上课的教师、既不靠上课也不靠教师,一样

学得不错”在这里我是第二次看到这种观点,李镇西也说过,学生成

绩好跟我们教师无关,学生教育是主要教育学生做人,具体的说法我

不记得了,大概意思是如此。但是“教师是有力量创造条件使学生装

学到很多很多——或者也有本事弄得学生根本学不到的多少东西。”

看来教师对学生的作用还是有的,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

识,也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少的知识。

“所有年级的教师具有的共同点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多,我们不应

该就所谓的‘更高’年级水平而炫耀。……在每个教育阶段,教师的

自我是关键。”现实中高年级的教师看不起低年级的教师的现象还是

比较普遍的,我自己也有这种思想,看来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思想了。

“但是我执著于‘谁’的问题,因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问题中显

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径,一种优秀教学永远需要的重获内心世界资源的

小径。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强烈地需要它……。”再次提出了真正的教

育改革需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和教师的自我。

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

“30多年来,我努力探索教学技巧,……我掌握了的教学技巧

虽然能应付,但是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当学生面对面交流时惟一能

供我立即用的资源是: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的个性,还有身为人

师的‘我’的意识——如果我没有这种意识,我就意识不到学习者‘你’

的地位。”也就是说“真正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的教学

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第一次接确“自身认同与自身完

整”这两个名词,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在网上查到礼物包装方法 一些别人的解释:

“何谓优秀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好的教师有一共同的特质:

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好的老师具有联合

能力,联合方法更趋于深化的联合心灵,那就是——人类自身中整海藻球怎么养 合

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还有的是:“那么,教师如何能

够唤醒自我内心的力量,以找到自身的认同与完整呢?简言之,就是

要通过再学习来获得学科专业的主动发展,实现生命价值的愉悦提

升。通过阅读,与思想大师的对话,与自我意识的深层对话,让心灵

智慧不抗美援朝英雄 断的上下求索。通过讨论,使自我心灵真谛加强与外部心灵力

量的联系”。

在后面的篇幅中作者详尽阐述了“真正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

认同与自身完整”。他说道:“在我所教的每一堂课里,我与学生建

立联系、进而引导与学科建立联系的能力,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

法,而更多依赖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并愿意使其在教学中运用且敏

于接受其响的程度”;“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

生联合起来”;“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

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

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

他们的心灵——这里的心灵是取它古代的含义,是人类自身中整合智

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在这里我解开了我有前面的一个不懂的问题——“外部的教与

学的组织形式”应是智能的,又是属于教学的内部景观。一个是“外

部”与“内部”并不矛盾。“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被人类自身

整合就是属于教学的内部景观了。

进一步讲述了“真正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的意义:“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时,那么

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

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毫不奇怪,教学

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

的教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

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

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保护心灵的开放不断的整合智

能、情感、精神和意志达到自身的完整。

“当今教育中,处处感受到这种痛苦: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

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迫屈从于不属

于他们自己的标准”。有人听了魏书生的报告,马上就把他的方法运

用到班主任的管理中,可惜效果不佳,就抨击魏书生,说他是骗子,

还批评魏书生道,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大批的“魏书生式”的人物。在

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原因了,教育教学方法与各人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

整有关,世界上没有完全两个相同的人,别人的方法对你不一定有效,

需要各自自身去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形成各自的教学内部

景观,源于各自的心灵。

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与真我

“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作者再次提到

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并用较多的语句对这两个名词下定义,却

还是让人费解,不太明白。从作者的定义看自身认同是我们自身的先

天因素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我们自己的能

力,这种能力还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凭着这个能力我们不断的完善

自我,达到自身完整。

作者用艾伦和埃里克两位教师的故事,对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进

行论述。两人有共同出身、共同的成长环境人形成了共同的自我意思;

共同的天赋,共同走向了大学、考上了研究生、获得了博士学位,又

走上共同的教学这条。之后,两个人却走出了不同的人生之路。艾伦

将以手工业者出身为荣的自我意识融入了自己的大学学习和教学中,

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埃里克在一进入大学就把以手工业者出身为荣

的自我意识与大学的学习生活分离开了,走向工作岗位后还继续这种

分离,成为一个态度粗暴、行为武断、专横霸道之人,不能成为一个

优秀的教师。

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教学要“基于一个完

整的、不分裂的自身认同”。

“在完整的、不分裂的自我中,编织一张如此具有凝聚力的网,

用于把学生、学科和自我统统编织在一起,每个人生活经历的每个重

要线索都得到尊重。这样的一种内部整合的自我,才能够建立优秀教

师所依赖的外部联系”。在这里作者再次点出了本书的中心“教学的

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

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

中”。

作者进一步阐述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艾伦那样能把自身认同与

工作融合到一起呢?“但是自我的神秘性部分地表现为这一个事实:

一种尺度未必适合所有的人,对一个人具有整合性的东西,对另一个

人却缺乏整合性。”这里了说明成就事业跟我们的先天性有一定的联

系,并不是想成就什么就一定能成。埃里克“可能换个职业是他恢复

已经失去的自身完整的惟一出路”了。

那我们如何知道哪些东西对我们具有整合性呢?“体验就是真

理”,“我们在生活所承受的复杂的力量场中体验,就是更多地了解

自身完整。……我们通过选择赋予我们生命与活力的那些联系提高我

们的自身完整,而不能赋予我们生命与活力的那些联系则摧毁我们的

自身守整”。

这种寻求自我完整又会让我们走向另一个困惑。“所有真实的生

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对新的相遇保持开设的心

态,试着去区分自身完整和自身不完整的人,这是一件让人厌烦、有

时甚至令人恐惧的任务。我时常试图在地位和身份的屏障之后保护自

我意识,不让我的自我接近同事、学生或者观念,也时常试图让自我

躲开我们肯定会遇上的冲突”。

“当我屈从了这些诱惑,我的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就削弱了

——从而,我失去了教学的心灵。”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6

每天周而复始重复的工作,早已让教师忘记了最初的教学理想,

冷却了教学的热情。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

《教学勇气》一书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生物学、心理学、甚

至物理学、化学、宗教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很多观点都给

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

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听,去体会。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

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

自内心的恐惧,教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藏,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

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离……

此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离”。所以,帕尔默呼

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共同体”

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

1、“但是我执著于‘谁’的问题,因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问题

中显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径,一种优秀教学永远需要的重获内心世界资

源的小径。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强烈地需要它……”我是谁?这里我想

起古希腊神庙“我是谁”的刻字,太阳神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的神

谕:认识你自己。弗洛伊德说:“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当一

个老师如此真实的了解自我是谁时,才会了解他的学生们是谁。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对“我们自己是

谁”的认识。好的老师,正如作者所说,具有联合的能力,他们能够

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

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基于这样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

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

自身完整。

2、“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

应以主体为中心”

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而今已步入

“学生中心说”,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重要,教师的

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转换。而帕尔默认为这

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么教师成为

权威,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他提出应该以“第三事物”成为课堂

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

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

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它就是一个五

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响”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里,真正的教学和

教师的自我完善也就产生了。

《教学勇气》如同一位深刻的挚友,让自己在思考与追问中卸去

去满身的浮躁和疲乏!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7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部书,就仿佛跟着作者进

入到了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进行一次旅行。美国教育家帕克.

帕尔默在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和说服力且充满激情的著作中,加深了我

们对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理解。

帕克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这样说: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

能就越伤心!很多教师非常热爱教学,但他们却时常遇到很多困难,

并因此感到无助和恐惧。是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初上讲台时

如履薄冰的紧张,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时的烦恼,满腔的热忱

得不到理解时的苦闷,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的无奈。有时,

那热爱教育的心会怀疑、会动摇、会退缩。

作为一个教师,该如何在热爱教学的同时又不失勇气呢?这种勇

气又来自哪里呢?帕克以他的实践经验给出了我们答案:他提出了作

为一个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之外一个特殊的、不被人重视的领域

——教师的内心。他指出了好老师与不好老师的区别:他认为,好老

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

识;而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学科之外——在此过程

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学科和学生联合起

来,也就是说,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

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

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

心灵——即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所在。帕克是这

样生动地描述这种联合能力的:“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

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

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

织伸展。”他进一步阐述,对热爱教学的教师来说,教学牵动着教师

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

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

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

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所谓的“联合力”,每

一个教师,不论他优秀与否,肯定都过几节自己满意的课,这些成功

的课是他把自身、学科和学生结合得最完美的。帕克认为:好的教学

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

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问题比技巧更重要。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8

本书的作者是帕克帕尔默。曾有人这样评论过《教学勇气》:

他的作品罕见地整合了严密与典雅、热情与准确、智慧与人性。他的

书是给所有热爱教与学的人们的一份厚礼,特别是那些挣扎于痛苦中

的教与学的热爱者。书中提出的问题是普遍的,但又是个别的,从教

师对于自身完整的探索到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计划,都有所涉猎。这些

问题是再迫切不过的了:我们怎样增强教与学的能力?我们怎样保持

对教学的乐趣与热爱?作为教师,作为人,我们怎样成长?我们怎样

满足对加强彼此间联系的渴望,我们怎样发展能够支持教与学的共同

体形式?

《教学勇气》通过相互渗透的三个方面,即智力、情感和精神,

来处理这些问题。全书的思想轨迹以教育观为指导对这三个方面进行

解释,这是本书令人满意的地方。

有没有这种感觉?与刚刚走上讲台时的我们相比,现在我们的心

慢慢地变得硬起来了?那时候,在办公室看到有些老师很严厉地批评

学生,甚至体罚学生,心里总是替学生委屈,觉得老师太过分了。什

么时候,我们也加入了对学生厉声呵斥的行列?想象一下,再过几年,

十几年,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觉得可怕。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身

边有很多不快乐的老师,教师这个职业,给他们带来的是压力,是痛

苦,是无可奈何的谋生手段。“著书只为稻粱谋”,又谈何快乐。他

们把这种不快乐写在脸上,传给学生,传给同事。

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模仿。看到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就

不顾我们自身的特点,也想照样子去做。这也许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但如果一直是模仿,就有问题了。我们要学会寻找,寻找那与自己的

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这段路肯定很漫长,要走很多弯路。但我们

必须去寻找。怎么寻找?重要的是去认识自己。我想起现在很多教育

研究者都看重的教育叙事,想起刘良华、刘铁芳教授们写自己的教育

自传,从中去探求“我”之所以成为“我”的原因,从而深入地了解

自己的心灵。斯科特-马克斯韦尔说:“你仅仅需要申明你生活中的

事件造就了属于你的你自己……”

“我”是什么样的?先认识自己,再谈教学。听从自己的的心灵

呼唤是那么不易。也许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折磨”,才能找到自己的

心灵所在。还记得《时代广场的蟋蟀》中的那只“蟋蟀”吗?只为选

择自己完整的独特的生命,而拒绝按世俗的成功标准歌唱与生活。作

为老师,你是否为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大可不必,在

“与学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时”,你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不要吝啬“赠

予”,在“赠予”的同时,你已悄悄收获。在没有体验之前,你也许

会觉得这是老生常谈,这是一种道德说教。只有自己充分体验之后,

在真正获得自身认同后,你才知道此言不虚.有些老师,他们只顾一个

劲儿地责怪学生。他们的话听上去像医生在说:“不要再把有病的病

人往我们这儿送——我们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给我健康的病人,以

便使我们看上去像医生。”我们假定学生的大脑是死的,这种假定导

致了一种使他们的大脑麻木的教学。我们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教室里可

能会死气沉沉,因为我们用一种不当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来教他

们。在课堂上看上去沉默和表面上忧郁的学生,他们的大脑不是死的:

他们充满了恐惧。他们的沉默不是由于天生愚蠢或才平庸,而是出于

一种想保护他们自己生存的愿望。那是一种对成人世界的恐惧所驱使

的沉默,在这个成人世界里,他们感到疏离、无力。我们的学生在恐

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

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

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我们很少这

样去观察发现学生,很少这样去设身处地地设想学生,在一些老师的

眼中,学生不是具体的“人”,而只是抽象的物体。只有站在学生的

角度,去观察他们,去倾听他们,去了解他们,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宽

容和理解,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只有认清了我们自己的恐惧

才能够洞察到学生的恐惧。

教书的工作会让我们承认许多的恐惧:我们的工作不受赏识,没

有足够的报酬,在一个不错的早上突然发现我们选择了错误的职业,

把我们的生命都耗费在琐事上,到最后感觉自己像骗子。但是我们还

有另外一种自己极少识别的恐惧:我们对来自年轻人的评判的恐惧。

那些对学生如此恐惧的教师选择了停滞状态。他们把自己关在他们的

资格、他们的讲台、他们的身份、他们的研究之内,不许别人接近。

如果我们明白了我们会像学生害怕我们一样害怕他们,我们会更有可

能走过灾祸到达幸福——然后就会为了服务于年轻人的创造力而学

会解读他们的恐惧,学会解读我们自己的恐惧。认识自己,认识学生。

认识自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学生。从“恐惧”的这一角度来谈对老

师自身的认识,来谈对学生的认识,应是首创吧。

第五章前面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要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

要看到一朵野花中的天堂;

将无限紧握于你的掌心,

将永恒捉住在片刻之际。

和大多数新老师一样,我一直被教导去占领空间而不是去开放

它:毕竟,我们是知者,因此,我们有义务把所知的一切告诉别人!

内心一个很大的声音坚称:如果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填满所有的空间,

我就是在混饭吃。……事实上,许多的老师都被这样一个神话扭曲了:

我们以自己努力学来的权威知识占据全部空间,就是在对客户提供最

好的服务。开放学习空间比填满它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权威……

当我们学会问好的问题时,我们发现我们需要具备另一种能力:

把一个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变成能在房间内到处反弹的

复杂的公共对话。当我把学生的眼睛从只看着我转向彼此互相注释

时,学生会学到更多。

在创造力的混乱过程之中,老师一定要知道何时和如何在我们的

意见之间拉一条直线,显示出验证我们已知的事情和把我们引向新天

地的探究轨道。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一定要注意听学生所说的每一句

话,将其刚发表的意见跟20分钟前发表的意见联系起来。……一旦

我聆听了并顺势前进,我就准备好再建构,把我们所学的与我们的过

去与未来联系在一起。开放课堂,是一种冒险。我们要有愿意冒险的

精神。然后我们要磨炼开放课堂的技巧。

对我来说,读书之美妙不仅在于书本身的好,还在于我是在一个

适当的时候遇上了它。在已经历了几年的教学实践,开始对教育教学

问题自觉思考之时,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相遇,看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

育,让我有豁然开朗,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当初刚刚走上讲台,面对让我棘手的课堂,我总喜欢这样安慰自

己:等我再多教几年书,多一些经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而如今,

已上了快半个学期的课程,每每走进课堂时,却并不如我当初所想的

那样游刃有余。我依然困惑,依然茫然,依然是每节课后,我都能找

到一大堆存在的问题,以致于我有时都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一名

教师。我常常为教学而痛苦,为教学设计时无法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

点,为课堂上无法激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时不能作出迅捷

的明智的引导,为苦心孤诣的教育却看不到相应的效果……以

上的感受,相信很多老师都有,我们热爱教育,同时为教育痛苦。我

们不辞辛苦,我们乐意学习,我们希望自己的教学生涯充满成功。但

现实往往是不尽如人意。有时,我们甚至想放弃,失去了继续努力的

勇气。为什么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中呢?是学科知识的浅薄?是

教育方法、技巧的缺乏,还是对学生的研究不够?我们自我反思着。

反思中,唯独缺少了对自己内心的关注。然而,帕尔默告诉我,核心

问题是“认识自我”,是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他说:“当我还不了

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

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优秀教学需要教师的内心世界资源,因

此,我们要去探索教师的心灵世界。这是帕尔默独特的眼光,崭新的

视角。读书也如作者谈的教书一样,是需要“自身认同”的,只

有我们内心认同了的书,才能对我们发挥作用。“一切阅读都是以自

身底色作基础。”能够进入心灵的阅读才是愉快的有效的阅读。在阅

读此书的过程中,最令我愉快的是,时时都有美丽的风景。如作者关

于“恐惧”文化的论述,对教学实践中六大悖论的诠释,对教育改革

计划的论证等。在反复阅读《教学勇气》一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有新

的发现和感动,惊奇于这本书丰富的资源。我会继续阅读,继续发现,

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去探索其中的宝藏,共享这美妙的教育经典。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9

《教学勇气》在书中,25位美国教师坦陈真实的心路历程,讲

述了他们自己超越职业中的恐惧、重拾对教育的敬畏、再次点燃教学

激情的心灵故事。

在还没有成为老师时,就读到了这本书,读完非常感动。如今几

年过去,再翻阅这本书,有一种很安慰的感觉,那些充满沮丧和挫折

的故事的确有疗愈的作用。

这本书中涉及到的教学理论很少,更多的是从心灵的角度来看教

师职业,作者一直强调这样的观点:“真正好的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

术层面,真正好的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全”,但

是,这种“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全”多么难啊,特别是对刚刚走上

教师岗位的我们来说,当感到信念被毁时,当感到负担过重时,当感

到孤立无助时,当感到底气不足时,要如何重拾教学勇气呢?书中并

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透过那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还是可以得到

一些启发。

在“体验真理:一个教师的道路”的故事中,小学教师莱斯

利扬分享了在她对教学工作感到不安后决定暂时停职,学习不相关

的专业,静下心来观察世界,重获快乐的故事。再回来时,在教室之

外接触的新知识让她恢复了在教室之内创新的力量。这不是全书最感

人的故事,但却是我印象最深的故事,莱斯利扬是一位很注重内心

感受的老师,教师职业对于她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她更在意教

育的意义,所以才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和,当她对专业前途的迷

茫得不到疏解时,她毅然跳出本职,寻求更开阔的视野。不论是做什

么职业,人都应该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不偏离初心,才能得

到真正的快乐,一个快乐的人,做任何事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在“说出心里话”这个故事中,艾米西蒙斯面对学生的不专

心,也曾苦恼过,但最终,她选择了向学生说出心里话。这是一个很

走心的故事,因爱而教,艾米因此赢得学生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但

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表白,好像并不容易。从这个故事中,我对师

生关系有了更多的自信,不要害怕向学生表明心迹,有时候,他们也

许比我们想得更懂得体谅和尊重。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从这些教师的心路历程中,我看到了他们

对教学的热情,只有对教学还有热情,才会在困惑迷茫的时候去寻找

出口。大多数教师在就职时从来就不乏理想、热忱和决心,只是在岁

月的消磨下,无可避免地职业倦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保持清

醒的头脑,不放弃,不逃避,才能重新找回教学的勇气。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10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中心在暑假里推荐给我们阅读

的一本书,作者是美国知名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由北京师范大学

吴国珍、余巍等学者翻译,是“大夏书系教师教育精品译丛”之一。

其实,几年前就留意过这本书,怎奈粗粗一览感觉生涩,终究没

有勇气看下去。这次一方面是出于“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

肖主任对本书的无比推崇,终于带着勇气,兼带着些许的好奇,开展

了阅读之旅。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给经典著作下了几个定义,其中两个,我

觉得很到位。他说,经典著作就是你初读的时候就觉得像是重读的书。

你有重温的感觉,好像你曾经读过,为什么呢?因为它谈的问题是你

关心的问题,是你自己灵魂中的问题,你对这问题是熟悉的。他又说,

经典著作是你在重读的时候好像是初读一样的书。无论你读多少遍,

你都有新鲜感,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独特而

开放的,它的独特之处在你的眼前不断展现,不断和你交流,和你对

话。

说实话,要读懂这本书,说易不易,说难不难。由于国外作者表

达的习惯和方式,文章的一些句子、段落的确有点晦涩,需要你静下

心来、心无旁骛地阅读,有时一个段落、一个章节需要来回反复几遍;

但浸入其中,你就经常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感觉,历经坎坷,眼前豁然开朗,你的思想与之呼应,你的心灵与之

共鸣。这本书,我是漫读加精读,内心一次次被作者所描绘的“源

自心灵的教学”所感动,原来居于头脑中的有点混沌的理念得以梳

理,很多地方都似曾相识,亲切感扑面而来,跟随它,逐渐走进少人

涉足的领地——“教师自我”。我想,用卡尔维诺的经典标志来衡量

这本书,它绝对是堪称经典,只遗憾我与它交臂错过这几年。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

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

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

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这是本书导言中的一段话,多么

的震撼人心!为什么有的教师能有这种美好的享受?正如作者所言,

因为教学是一项充满复杂性的工作,除了学科、学生之外,还存在第

三种解释教学复杂性的理由,那就是“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

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在这面镜子中,

智能的、情感的和精神的——三者无一可以忽略。如果教师缺乏一种

对生命的爱和对工作的渴望,尤其是对教学工作的渴望,那么再好的

教学技术,那也只是一堆没有生命气息的工具而已。现实中,这样的

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很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也采取了很多的方

法和手段,讲座培训、教学观摩、实践反思、写日志做案例,忙忙碌

碌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有时候教师是“迫于外在的压

力”而做,少了一种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对

教学的强烈憧憬。

“那天,我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感激有一个教书的机会,

因为教学滋养着我的心灵,在我所知的任何工作中,教学对心灵最有

益。”作者把教学看成了滋养教师心灵的鸡汤,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

遇。他把自己和学生、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编织到学习和生活

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周国平先生曾说过:“严格地说,只有素质教育才配称作教育。

若不是着眼于素质,仅仅传授一些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就只可叫作

培训,不可妄称教育。若挂着教育之名而实际上对素质起了压制、扭

曲、摧残的作用,那只能说是伪教育和反教育了。”我们也可以用这

段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和解读帕克帕尔默的观点——教师自己

千万不能失去心灵,也千万不能失去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引导。“经

师”传授知识技能,“人师”引领心灵成长,这就是“经师”和“人

师”的区别。

教学空间中的六大悖论

教学空间一方面是指师生共有的物理空间,又指围绕学生和教师

真正探索的主题建构的感念框架,以及期望达到的情感气氛、引导师

生探究的基本规则。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有助于教与学设计的六大悖论

原理:

1.“这个空间应该既是有界限又是开放的。”这个界限由手边

教材中的问题、文本、资料等来确立,在界限内,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但又围绕主题;同时,教学空间又是开放的,如果说界限是让我们意

识到我们的旅程有个目的地,那么开放则是提醒我们会有很多条路可

以让我们到达终点。

2.“这个空间应该是既令人愉快又有紧张气氛的。”开放的空

间是一种解放,但同时又增加了在未知方向中迷失的恐惧,适度的紧

张可以防止我们在空间中迷失方向。

3.“这个空间应该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欢迎团队的意见。”

在团队中,需要个人的声音,只有当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教育

才有机会产生。但同时,团队不应只是个人表达意见的论坛,它应该

也是一个团队意见被综合、完善的地方,也就是说,应该有团队智慧

火花的迸发。

4.“这个空间应该既尊重学生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关乎传

统与原则的‘大故事’。”学生的“小故事”是鲜活、灵动的,教师

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同时,教师应该从小故事中拓展

出有关规律、原则的大故事,引领学生用一种尊重的态度留心聆听

“大故事”。

5.“这个空间应该支持独处于用集体的智慧做充分的支撑。”

学习需要独处,学生需要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单独空间去静静地思考和

吸收。学习也需要交流,集体的智慧是个体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

6.“这个空间应该是沉默和争论并存的。”很欣赏这句话,“沉

默也是一种表达。”沉默和争论是教学中应有的一段旋律,一种节奏,

教师应该耐得住暂时的沉默,因为有时候,沉默是深层次学习的前奏。

这六大悖论充满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庸之道,与先圣孔子的教学

之道不谋而合,值得品味和推敲。

伟大事物的魅力

本书直面教师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共同体的无限魅

力。在这个共同体中,谁是主体呢?既非教师和学生,也非学科或关

于它们的课本、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伟

大事物”。那么,怎么来解释这个伟大事物呢?作者做了如下的例举:

“我所指的是生物学的基因和生态系统、哲学和神学的隐喻和参

照系、文学素材中背叛与宽恕以及爱与失的原型。我所指的是人类学

的人为现象和族裔,工程学的原料的限制和潜能,管理学的系统逻辑,

音乐和艺术的形状和颜色,历史学的奇特和模式,以及法学领域里难

以捉摸的正义观等。”

这个“伟大事物”也许难以定义,但通过这么多的例举我们应该

都能理解。当我们都关注于这个“伟大事物”,为这个“伟大事物”

深深吸引和着迷时,教育的共同体就会处于最佳、最优的状态。比如,

围绕“伟大事物”而产生多元的观点;对一些现象采用多重含义的解

释;欢迎有创见性的争论,没有愤怒和偏见;彼此间真诚相待;体验

谦卑,心存敬畏,等等。

就我的理解,教育共同体中的“伟大事物”,其实也造就了所有

卷入者的共同愿景和目标,大家专注于“伟大事物”这一主体,彼此

尊重,坦诚相对,教师既不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也不会永远不犯错误。

为了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共同体,作者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场

景:一位优秀的教师与一群五岁的小孩围坐在地板上,一齐读一个关

于大象的故事。透过那些孩子的眼睛,几乎可以看见圆圈的中央真的

有一只大象!而且以那件伟大事物作为媒介工具,其他的伟大事物也

进入房间,例如语言和传达意义的符号。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11

记得当初让选读的时候,自己选择了这本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心灵”。帕尔默把教师心中深处的想法和做法以及心中的矛盾阐述

出来了,而且剖析的非常深刻。

曾有人这样评论过《教学勇气》:他的作品罕见地整合了严密与

典雅、热情与准确、智慧与人性。他的书是给所有热爱教与学的人们

的一份厚礼,特别是那些挣扎于痛苦中的教与学的热爱者。书中提出

的问题是普遍的,但又是个别的,从教师对于自身完整的探索到大规

模的教育改革计划,都有所涉猎。这些问题是再迫切不过的了:我们

怎样增强教与学的能力?我们怎样保持对教学的乐趣与热爱?作为

教师,作为人,我们怎样成长?我们怎样满足对加强彼此间联系的渴

望,我们怎样发展能够支持教与学的共同体形式?……

而反思,自己缺乏的就是心灵的沟通,缺乏与自己的心灵沟通,

缺乏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缺乏与同事的心灵沟通。

还曾记得自己刚入职时,满腔热血,想把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学

生,而当他们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想好好学习的时候,没有取得好的成

绩的时候,自己就在想:要把自己的命运交到这帮学生手里吗?有的

时候自己会想不通,但是帕尔默却告诉了我答案:作为老师,我们大

可不必为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实际上,在“与学生的生

命重逢时”,我们便有了新的发展机会。在教学中,我们已经收获了

许多。有时候,停下来,自己和自己的心交流一番,自己的教育理想

是什么?有没有实现?我的不足在哪里,到底该怎样教学,我了解学

生吗?什么在支撑着自己?自己就会豁然开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

观察他们,去倾听他们,去了解他们,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书中告诉我们: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

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

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

编织出一个世界。自己要做的,就是与学生交流。因为我们清楚地知

道,课堂不仅是教师的课堂,更是学生的课堂,我们应该听听孩子们

的心声,就像书中说的,可以让他们提意见,参与学习活动,单独与

老师交流,或者彼此之间交流学习的看法,教会孩子们热爱学习,学

会学习,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待垦之路》中“它始于你说‘我们’,而你清楚‘我们’是何

人,且你一心要天天壮大‘我们’”告诉我们志同道合的共同体的重

要。所以,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关起门来造车,而是

同教研组的其他老师交流,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运用集体的智慧共

同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共同进步,解决教学困难,加深个人友谊,在

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追求教育的真谛。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

它充实着你的思想。”相信自己在作者的引导下,也有勇气在教学中

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12

读了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的确是带给

我一次心灵的精神之旅,虽然其中有些章节让人颇难读懂,但此书还

是让我受益非浅。

教学需要勇气,需要保持自己心灵开放的勇气,这是我在此前所

没有认识到的。

我们有没有这种感觉?与刚刚走上讲台时的我们相比,现在我们

的心慢慢地变得硬起来了?那时候,在办公室看到有些老师很严厉地

批评学生,甚至体罚学生,心里总是替学生委屈,觉得老师太过分了。

什么时候,我们也加入了对学生厉声呵斥的行列?想象一下,再过几

年,十几年二十年,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觉得可怕。我们很容易发

现,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快乐的老师,教师这个职业,给他们带来的是

压力,是痛苦,是无可奈何的谋生手段。

和大多数新老师一样,我一直被教导去占领学生的空间而不是去

开放它:毕竟,我们是知者,因此,我们有义务把所知的一切告诉别

人!内心一个很大的声音坚称:如果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填满所有的空

间,我就是在混饭吃。……事实上,许多的老师都被这样一个神话扭

曲了:我们以自己努力学来的权威知识占据全部空间,就是在对客户

提供最好的服务。开放学习空间比填满它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权威……

另一个感觉是现在的学生教起来怎么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

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

高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

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

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去理解我所教的

学科,去认识我所教的学生。在帕尔默看来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去简

单的复制这个世界,而不是在改造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

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

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

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

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

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

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减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

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

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

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而亲切的款待经常是

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的行为。我们要学会去倾听我们的学生。我们的

学生香芋的功效与作用 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

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

声音---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

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深圳春节限行 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

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这样有一天学生

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容许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表”这个

才是真勇气。有多少人,敢于去面对“意想不到”呢?教学设计从四

平八稳出发,是多数国人的天性。这个当然也是保护自己的自尊,未

知的事物,发生在课上,极其考验人的课堂机智能力。而这一切,都

和什么有关呢?除了教学常识,更多的是还是教师在精神方面不断超

越自身从而让学生更好发展的机遇,也就是说,那些敢于让“意想不

到”的事情发生的教师,是具有生命弹性的人,成全自己生命过程,

是以成全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为根本前提的。而这样的课堂,才具有永

恒的魅力。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有三章讲到共同体:第四章认知于共

同体中,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

“共同体”这个术语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一个制冷的东西,把那三

章变成了三个冰柜,从里头取出来的东西都冷冷的,冒着冷气,一直

冷到我的心里。因为,在这个大冰柜里,我发现了很新鲜的东西。随

着新鲜的事物越来越多,我发现“共同体”不是冻结万物,而是孕育

万物的。

有时候,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有时候叫学生记笔记他们还不记,

是不是他们很懒?是不是他们在开小差?难道他们不觉得这个很重

要?但是,事实上我也知道,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比让他们记录我

们的笔记更重要。这里的矛盾其实就是我自己内在思想的矛盾。如今,

被帕尔默一语道破,我们完全可以让共同体发挥教育的力量,但这一

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的基础上。

何谓真正的共同体呢?帕尔默这么描述:“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

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

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帕尔默提出课

堂应以主体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

这个观点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

帕尔默有一位导师是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教授。他博学多才,

他总是讲很多内容,以至于不给学生留一点提问和评论的时间。因此,

他的课基本上是独角戏,而他的学生只有扮演听众的份儿。倘若按照

我们的教学评价,这样的课怎么可以?倘若单独以是否以生为本来判

断,那真绝对是失败的课。可事实上,学生是那么喜欢听他讲课。他

的课堂魅力在哪里呢?请看帕尔默的记录:

“在他的社会思想史课上,他不停地演讲,而我们成排地坐在那

儿记笔记。但是那些课并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虽然我们几乎没说话,

但他的演讲没有把他自己,而是把主体置于我们的注意力的中心,而

且不知何故,我们聚集在那个主体周围,而且开始与它互动了。”

“……我们几乎亲眼看到马克思孤独地坐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

馆里写《资本论》。透过动态的想像,我们不单与思想家本人建立了

关系,也跟激发他思想的个人和社会背景建立了关系。”

这位教授的授课,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效果,关键是他“用一种深

切地结合他本身独特气质的方式”把这些学问介绍给学生。当教师把

自己自身独特的优势整合于教学中,在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

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教育力量,甚至发挥出改

变现实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呼唤

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帕尔默提出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对话的共同体,认为这是教学人

员应尽的专业义务。

帕尔默对教师职业的分析非常精辟,他指出这么一个事实:教学

也许是所有公共服务中最个人化的专业。“虽然都是在学生面前进行

教学,但是我们的教学几乎总是像独奏一样,永远在同事的眼光以外;

相比之下,外科医生或法庭律师经常要在对他们的行业了如指掌的同

事的眼皮底下工作。律师在其他律师面前争论案件,在那里,所有人

都能清晰地看见他们的技巧和知识的差距,水平高低一目了然。外科

医生在专家的注视之下操作,要是手在做手术时颤抖一下就会马上被

人发现,使这种失当行为不大可能发生。但是教师可以在人体内遗下

海绵或错误地切断人的四肢,而除了受害者以外,并没有别的目击者。

当我们走入这个名为教室的工作场所时,我们把同事关在门外。”

这样的职业比较让人非常清晰地看到教师职业的与众不同。我突

然明白了为什么参与教学对话的共同体对教师来说是那么重要。但

是,我们平时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没有经常去听其他同事的课,还

有,交流的时间也不是很多。在我们这样不需要坐班的单位,很多老

师上完课就回家了。而且,大部分老师也不喜欢被听课,一部分老师

是因为缺乏自信,一部分老师是因为害怕竞争,或者其他什么原因。

不过,交流应该还是非常必须的。

但是,教研室作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体往往被忽

略。倒是网络教研蓬勃兴起。现在,教育博客也欣欣向荣起来。这些

网络上的教育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现实生

活中教育共同体的不足。教师专业成长毕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一个

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谁给你规定年限,似乎可快可慢。但是,学生的

成长是不等人的,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变得特别迫切。因为,我

们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职业负责。

同事的共同体中有着丰富的教师成长所需要的资源。我们从个人

化的框框中跳出来,在网络教研这个共同体中建立持久不断的教学对

话,这样既提高了我们的专业实践,也从中提高自我认识。

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当我们寻

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

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

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

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当我们把自己自身的独特优势整

合于教学中,教学于共同体中,在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

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发挥出有效的教育力量,体现出我们教师应有

的价值。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13

春花秋月总能引发诗人的感怀,而寒来暑往却能激起老师的惆

怅,在周而复始的疲惫、迷茫、失落中,我们能否可以再一次鼓起教

学勇气,像优秀教师那样——把心灵献给学生吗?

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

书里四芯网线接法 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生物学、心理学、甚至物理学、化学、

宗教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很多观点都给我震撼的感觉,加

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

用心去聆听,去体会。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

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教

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藏,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

伴隔离??此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离”。所以,

帕尔默呼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

“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

气。

1、“但是我执著于?谁?的问题,因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问题中

显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径,一种优秀教学永远需要的重获内心世界资源

的小径。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强烈地需要它……。”

我是谁?这里我想起古希腊神庙“我是谁”的刻字,太阳神阿波

罗神庙的门楣上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弗洛伊德说:“人分为本我、

自我和超我”,当一个老师如此真实的了解自我是谁时,才会了解他

的学生们是谁。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对“我们自己是

谁”的认识。好的老师,正如作者所说,具有联合的能力,他们能够

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

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这些编织者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讲授法、苏格拉底是的对话、实验室实验、协作解决问题、有创造性

的小发明。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

——即人类自身在整个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基于这样的

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

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2、“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

应以主体为中心”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

说”,而今已步入“学生中心说”,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

程更重要,教师的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转换。

而帕尔默认为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

题,要么教师成为权威,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他提出应该以“第

三事物”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

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

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

者,它就是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响”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

里,真正的教学和教师的自我完善也就产生了。读到这里,帕尔默为

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实现它,真的还有很远

的路要走,不过,我们已经上路了,不是吗?

3、“除了问一个诚实而开放的问题外,‘明确委员会’成员禁止

以其他任何方式与焦点人物对话”

帕尔默认为“要想在实践中成长,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

界,一个是由教师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对于后者,我们现行的教

育体制非常重视,我们通常称其为“同伴互助”,在“同伴互助”中

许多老师走出孤独和封闭,在互帮互助中迅速成长起来。但帕尔默的

“明确委员会”与我们的“同伴互助”相比,却是别有一番洞天。需

要帮助的人被称之为

“焦点人物”,“明确委员会”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帮助他

——“没有忠告、没有过量确认、不会把问题转移给他人,不用提建

议。共同体的成员只会提焦点人物诚实而开放的问题(如,这样的事

情以前发生过吗?你有什么感觉?)??”读到这里,我的好奇心被极

大的激发——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

终于陷入了另一种沉思。帕尔默认为,如果“明确委员会”成员不能

走进另一个人的心灵,其实根本无从知道另一个人所问问题的答案。

而且除非这个人发自内心的领悟,否则任何的建议也会收效甚微。所

以,只问问题好了,需要做的其实只是帮助焦点人物发现内在的智慧。

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帕尔默不浅的心理学造诣。他的观点甚至

对于我们“帮助学生”也有同样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真心地充分地

聆听学生的声音,在那开放的空间里,接受学生也接受自己。

《教学勇气》如同一位深刻的挚友,让自己在思考与追问中款款

掸去满身的浮躁和疲乏!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14

在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开始对教育教学问题自觉思考

之时,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看作

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有

豁然开朗,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最吸引我的:本书最吸引我的是作者陈述个人教学的案例时对个

人心灵挣扎的描述,这种描述能让人感觉是发自作者内心深处,是基

于对自己心灵的彻底体察,以及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整体洞悉,并结合

对教育对象的换位思考,几方面的交替进行,夹叙夹议,陈述观点。

这种论述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和巨大的说服力,让人感觉到作者对

教育工作的无比热忱,对人性的反思,对教育同行的热情激励,以及

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关心。这种叙事探究的方法,比起层层的逻辑的论

证说服力更强,更能关照到深层的现实的问题。帕尔默教授的《教学

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带领着我,逐渐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

拨开迷雾,认清自己的内心。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

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

最无法释怀的:最令我无法释怀的是蕴含在《教学勇气——漫步

教师心灵》中的那份源自作者心灵深处的自我剖析情怀。我们承认:

教学的根本是学习的学生,而非教学的教师。学得好的学生未必就是

教得好的教师最美好的成果。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以绝妙的方式方法

学习,包括有的学生另辟蹊径、超越上课的教师、既不靠上课也不靠

教师,一样学得不错。然而,我们更应该清楚:教师是最有力量创造

条件让学生学到很多很多——或者也有最有本事弄得学生根本学不

到多少东西的人!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成为天使——引领学生获得最

大限度的发展;也可以堕落为魔鬼——扼杀学生的天性,阻碍学生的

成长。如此说来,教师操控学生生命成长的权力远大于其他各行各业,

因此,我们更应该做一个用心的老师,用心研究与教学相关的自我内

部景观,不但要有解剖自我的勇气,更要有解剖自我的行动,在解剖

中认识真正的自我,变回自我!惟有如此,才会真正对学生的生命负

责!

最有同感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最令我有同感的

是作者对教学恐惧的诠释。作者揭示了这种恐惧的根源在于教师自我

认同和自身完整方面的缺失,以及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自我和教学工作

本身的分离状态,甚至是教师和所教的学生之间的分离状态。作者认

为教学是由一系列教与学的悖论组成的整体,由教师、所教学科和学

生共同组成的整体,这个整体要求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它,任何

分离或片面强调其中之一的做法,都可能使教学陷入困境。这就是教

学的共同体。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

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

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

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

努力、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经典名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

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你的思想。”读了《教学

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相信自己在作者的引导下,也有勇气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15

寒假期间精心阅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教学勇

气——漫步教师心灵》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

生动鲜明、充满感情、热情洋溢、引人共鸣。它是任何一位教师的必

读书,令人信服地激起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心。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共有七个章节,它的导言是“源

自心灵的教学”;第一章是“教师的心灵”;第二章是“一种恐惧文

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第三章是“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

论”;第四章“认识于共同体中——为伟大事物魅力所凝聚”;第五

章“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第六章“学习于共

同体中——共事切磋”;第七章“不再分离——心怀希望教学”。

在本书中,作者带领着教师,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进行

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

之旅。同时也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强调

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

实的优秀品质。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

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作者还帮助教师建

立了对教学的共同认识,号召有关的教育机构在这方面支持教师。作

者认为教育是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学会用更真实的方式来看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存。要有鼓励

和引导来探索内心世界,才能完成教育、学校赋予我们的任务和使命。闻一多

读这本书,丝毫感觉不到“阅读”的累,也许得益于译者语言的

晓畅吧,看着看着,我就好像进入了情境,一切都像是自己置身在那

个课堂里;也像正在与身边教师向我娓娓道说着他心中的困惑与反

思,无疑也让我产生共鸣。我在教学中,时常关注着那极个别走神的

同学,竭力地想让他回到课堂教学中心,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他的

“开小差”不仅搅扰了我的教学情绪,也影响了整体教学策略。虽说,

这样的事往往不为他人所觉察,因为毕竟课堂上绝大多数同学的表现

还是让人满意的,更何况我们对课堂纠正个别同学的“走神”与“开

小差”是司空见惯的事,谁不会怪罪于教师的“多此一举”,甚至在

“为了一切学生”的幌子下,这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堂而皇之的正常教

学行为。可这恰恰是我恐惧的地方,面对课堂上那些学生,我的自尊

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我表现出令人惊讶的无能,原来是自己不能敏锐

地读懂这些学生的行为,更谈不上去感受他们面对我时的内心的恐惧

了,我也从来就没有按照他们的状况来解读他们,我是以我自己的观

点来剖析他们,看来我要拓展教与学的能力,否则复杂、混淆、冲突

缠身的快速变化将会最终消磨我,于是我转向踏实与坦诚,我将教与

学等同视之,并循序渐进地发展自我。

《教学勇气》一书的思想精髓,是认为要实现从人的心灵内部引

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命的最高教育理念,就必须先让教师大写

自己,认识教师的真实身份,唤醒教师的内心定力,源自教师的心灵

引出优秀教学源泉。鲜活的生命教育和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必须依靠

教师自己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而教师要成为心灵导师,首先需要自

我意识的唤醒,成为探索内心世界的主人。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清醒

地与自我意识深层对话,倾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才能够注

意、尊重和默契地回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才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

深处,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不仅要深刻感受到心灵联系产生的巨大

教育力量,而且在观念上认识到要建立心灵联系和提升内心力量,在

关键时刻接受挑战,获得自主专业成长的契机。现在我们正处在二期

课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首先应该发展自己的专业自觉,就是教师应

该了解自身现状,包括对自己职业特点的充分了解。应该明确,要改

变教育对象,也要努力改变自己,从而产生改变自身的动机。其次教

师专业思维的发展,就是教师在从事专业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走通

“思维的两条道路”。思维的“第一条道路”是指教师要能够“由完

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思维的“第二条道路”指教师能够

“将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也就是教师由教育

教学实践通过思考将经验转化为理论能力,教师在学习了教育教学理

论之后,通过实践、思考转化为经验的能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单一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重视自己的专

业发展,教材的新内涵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勇气》告诉我们:教师需要心灵之旅,这是出于教师天职

的神圣!教育的最高理念是从心灵内部引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

命,引发出学生的鲜活生命潜能。教师在这种心灵之旅中,可以真正

体会到自我反省获得的增能过程,从而真正感受到用心灵联系心灵、

互通智慧能量产生的巨大力量,真正体验到用心灵联系课程和教学产

生的无穷魅力,这就是《教学勇气》告诉我们的真谛。热爱学生、热

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这也是《教学勇气》给与我们的启迪。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21:00: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8356103997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学勇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学勇气.pdf

上一篇:三宁化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教学勇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教学勇气
    剩米饭怎么做好吃-男生生日送什么礼物2023年3月26日发(作者:在人间读书笔记)教学勇气读书笔记15篇教学勇气读书笔记1当读这本书的时候,让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我深深的被书中通透教师心灵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启迪所震撼。作者用自己的阅历和思想带领我们进入教学工作最深奥的领域,并以他足以永远改变我们的洞察力和勇气给我们以心灵的启迪,整合了严谨与典雅、热情与精确、智慧与人性、热爱与勇气、以
  • 0℃三宁化工
  • 0℃绩效改进
  • 0℃成都雪山
  • 0℃餐厅菜单
  • 0℃国际禁毒日是
  • 0℃风险抵押金
  • 0℃搞笑队名
  • 0℃鼻子下面
  • 0℃幼儿文学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