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6日发(作者:月子宝宝多久洗一次澡)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班研究生 林雯淑 摘要 介于汉、唐两大一统盛世的魏晋南北朝,处于分裂状态及整体秩序、价值遭崩解及破 坏阶段。在思想上,因此有了多样化的发展。在女教上也不同于传统四德规范,而有即兴 演出的局面。魏晋南北朝女教思想的表现,从个人层面而言,可分为审美观、贞节观、妒 性及才智观作探讨。本文先形塑此朝代的妇女生活,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以及 学术思潮对女教思想的影响,作一一的介绍。再以审美观为关注中心,试图厘清当时女性 在对待自身身体及容貌的看法,并以审美内涵与审美功能为讨论中心,分析魏晋南北朝时 期妇女的审美观。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女教思想、审美观、审美内涵、审美功能。 一、前言 魏晋南北朝这段长达三百六十余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其乃指从东汉末年世家豪族乘 镇压农民之机,扩张势力,割据一方,连年混战,直至公元220年,曹操统一北方,魏文 帝曹丕登基称帝,建立魏国,与南方的蜀、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在公元265年,司马氏 代曹魏而起,建立西晋,先后灭蜀、吴。公元317年,晋室被迫南渡,建立东晋,形成南 北对峙的局面。东晋于公元420年灭亡,继之而起的陆续有宋、齐、梁、陈。北方在黄河 流域先后有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国」,后统一于北魏,随之又分为东魏、西魏。继东监控安装合同
魏 而起的为北齐,继西魏而起的为北周。直到公元589年,杨坚灭陈建立隋朝,再次宣告统 一。 [1] 这段历史称之为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上错综复杂,形成了许多新的特点。 本文着重于在这时代背景下妇女的生活。 (一)政治与经济生活 妇女拥有参政权、政治上的权利乃在近代才产生,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特有的就是「女主 政治」 [2] 的情形,如:吕后干政、武则天、慈禧太后等。而女主政治是中国封建社会 所特有的,它是男权政治的权宜、补充,又是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宗法制度和尊母传 统)的产物,其普遍存在,却又在政治历史上受到漠视与歪曲。 [3] 由花心歌词
于太子年幼,太 后往往藉由辅政而拥有政权。在西汉时,吕后的干政,以及东汉末年窦太后、邓太后、阎 皇后等的临朝听政,促使了外戚专权与宦官把权的情况。女性对政治与权力的态度可分为 积极型与被动型。在政治上积极的态度影响政权的稳定与安和。如:北魏的冯太后;但亦 可能产生权力使人腐化的情形。如:晋惠帝时的贾后;而对权力的被动态度,而成为傀儡 女主。如:三国时期的郭太后。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主政治的表现主要有贾太后、冯太后、
胡太后。西晋贾太后擅政而引 起八王之乱, [4] 八王之乱乃因在晋武帝统一中国后,因鉴于曹魏王室孤立而亡国,乃 恢复「封国制」,大封宗室为王,给以军政大权,使得诸侯可自行任命文武官吏,设置军 队;又因避免汉末州郡擅兵的流弊,又裁撤州郡的军备,刺史只掌察举,不再领兵,于是 地方武力遂完全以王国为重心,而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加以武帝晚年,耽于淫逸,子惠帝 即位后,痴愚无能,皇后贾南风,遂乘机擅政。时杨太后(武帝妻)父杨骏以太傅辅政, 权势甚胜,贾后因苦为骏所抑,无法如愿,乃密约楚王玮勒兵入京,诛杀杨骏及其亲党, 并夷三族,杨太后同时被废为庶人,因而引起「八王之乱」。在这样骨肉移情于物
相残情形之下更 导致五胡乱华的局面。 [5] 在神州女子新史记载: 晋武帝平吴后,以为天下无事,尽撤兵备。鉴魏之孤立而亡,乃封其亲族子弟于要地,以 为王室之屏障。然以诈力取天下者,终不能深服人心,以专制治天下者,每不能制其家 族。故终晋之世,祸乱时作,而贾后及八王之乱,即起于帝殁之后,是亦武帝所不及料 也。初皇太子衷,性不慧,武帝为纳贾充女为妃,妃名南风,多权术,太子嬖而畏之。武 帝殁,太子嗣位,妃为皇后,遂专政焉。后淫悍好杀,弒太后杨氏及太子遹,晋宗室赵王 伦愤之,举兵杀后,因废帝而自立,而宗室诸王又假复帝为名,共讨杀伦,凡十六年间, 骨肉相残,前后八人,史称为八王之乱。 贾后的干政表现有别于一般社会所认可的女性形象,贾氏的滥用权力与专揽朝政,善妒 忌、不择手段的方式,使女祸之说根深柢固。徐天啸在<神州女子新史>中评论道:「汉之 初有吕后专权,而汉祚几移。晋之初有贾后专权,而晋室几危。吕后是侵夺其子惠帝之
x0c权,贾后是侵夺其夫惠帝之权,而两惠帝之所以丧失其权,不能恢复者,虽由于其母其妻 之强悍,亦两惠帝一幼一憨,有以致之也。呜呼,汉高晋武皆能取天下以传之子孙,而终 不能使其子孙之必贤。坏土未干,家庭变起,九京有知,不瞑目矣。」 [6] 对贾后干政 的宿命性与同情流露其中。 而除了贾太后的招揽全权之外,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还有临朝称制的北魏冯太后与北齐胡 太后。冯太后(北魏献文帝之母)借着皇帝年仅十二岁即即位,而乘机专权。《北史后妃 传》记载: 雅 有 母 德 , 抚 养 教 训 . 年 十 四 , 文 成 践 极 , 以 选 为 贵 人 , 后 立 为 皇 后 . 文 成 崩 , 故 事 , 国 有 大 丧 , 三 日 后 御 服 器 物 一 以 烧 焚 , 百 官 及 中 宫 皆 号 泣 而 临 之 . 后 悲 叫 自 投 火 , 左 右 救 之 , 良 久 乃
苏 . 献 文 即 位 , 尊 为 皇 太 后 . 丞 相 乙 浑 谋 逆 , 献 文 年 十 二 , 居 于 谅 闇 , 太 后 密 定 大 策 , 诛 浑 , 遂 临 朝 听 政 . 及 孝 文 生 , 太 后 躬 亲 抚 养 . 是 后 罢 令 不 听 政 事 . 太 后 行 不 正 , 内 宠 李 弈 , 献 文 因 事 诛 之 . 太 后 不 得 意 , 遂 害 帝 . 承 明 元 年 , 尊 曰 太 皇 太 后 , 复 临 朝 听 政 . 后 性 聪 达 , 自 入 宫 掖 , 粗 学 书 计 , 及 登 尊 极 , 省 决 万 机 . [7] 冯太后虽为女流,却能连续两朝「临朝称制」,主宰国事达二十多年。她固然专擅,有任 人唯亲之嫌,并且「私德有亏」,但是与某些男性君主相比,她掌权期间的政治未必更为 腐败。相反,若干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改革却正是在此期间进行,虽然后人多归功于猫眼美甲
孝文 帝,但是若无冯太后的有力支持,这些改革就不能付诸实行。 [8] 而北齐胡太后亦因目 睹丈夫协助常山王高演篡夺了废帝高殷的政权,一年多后又见丈夫高湛亲自入继大统,四 年未满却又见高湛做起了「太上皇」,将帝位传给儿子高纬。政权如此频繁和轻易地更 替,因而令胡太后动心。她结党营私、专擅朝政、宠幸宵小并肆意淫乱。 [9] 神州女子 新史云: 齐高帝既篡,宋数传而为萧鸾所篡,其子宝卷无道,屡诛大臣,所爱潘贵妃,名玉儿。帝 常凿金为莲花,贴地令妃步行其上,曰步步生莲花也。奢纵无节,萧衍遂起兵篡之,是为 梁武帝。时北朝魏孝文帝已崩,宣武帝立,魏正寖衰,及宣武帝崩,太子翊立,是为孝明 帝。年六岁,母胡氏为如何合并硬盘分区
太后,临朝,亲河王怿,美风仪,后悦之。然素有才能,辅政多所 匡益。后孝明渐长,后自以所为不谨,务为壅蔽,母子嫌隙日深,寻为后所酖死。高欢劝 都尔朱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至洛阳,迎立孝庄帝,执后而沉之河。 [10] 比较北魏冯太后与北齐胡太后,两者受权力的迷惑与专擅新分数
朝政的能力,充分发挥女性的政 治才能,虽在私德上不检,挑战了普罗大众认可的女性形象。然冯太后在政权上的积极作 为,故其下场可得善终,反之胡太后则不免有「沉河之惨」的悲剧了。 魏晋南北朝最独具特色的乃在于北魏的保母政治(如太武帝拓拔焘保母窦氏,文成帝拓拔 睿保母常氏)先后被尊为保太后、皇太后,并以保母辅政训政,太武、文成皇帝对保母劬 劳之恩的尊荣,并给予「观过知仁」 [11] 的评价;太武保母窦氏性仁慈,恬素寡欲,喜 怒不形于色,且好扬人之善,隐人之过,太武帝感其恩训,尊为皇太后,《北史》并评窦 氏「训厘内外,甚有声称」 [12] 的佳评,实说明对女主政治并非仅持正统思想的观点, [13] 一律否
定女性在政治上产生的影响力,而是客观以她们在政治上的表现及贡献上作 论断。 从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情势而言,可以看出一些现象:儒学文化氛围较浓或国事较弱甚 至偏安一隅的汉人政权,女主都较循规蹈矩,克己奉守,如:东晋。而在四裔少数民族建 立的政权和受少数民族风习影响较大的汉政权,女主多由于束缚与礼教习染较少,或果敢 坚毅,或放纵恣肆,自由自觉权相对大些, [14] 如:北魏、北齐,从此现象可得魏晋南 北朝女性行为表现的多样性,并不全然恪守传统礼教的规范。 除了女主政治的展现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爱国的妇女亦不少。「李秀之破夷,惠风 之骂贼,荀灌之乞师,朱序母之御秦兵,陶潜妻之依赖性
不忘故国,皆忠肝义胆、侠骨慈肠。」 [15] 一方面表达了她们爱国的情操,一方五险基数
面也一洗女性柔弱、依赖无能的印象。《晋书 列女传》记载: 荀 崧 小 女 灌 , 幼 有 奇 节 . 崧 为 襄 城 太 守 , 为 杜 曾 所 围 , 力 弱
x0c食 尽 , 欲 求 救 于 故 吏 平 南 将 军 石 览 , 计 无 从 出 . 灌 时 年 十 三 , 乃 率 勇 士 数 十 人 , 踰 城 突 围 夜 出 . 贼 追 甚 急 , 灌 督 厉 将 士 , 且 战 且 前 , 得 入 鲁 阳 山 获 免 . 自 诣 览 乞 师 , 又 为 崧 书 与 南 中 郎 将 周 访 请 援 , 仍 结 为 兄 弟 , 访 即 遣 子 抚 率 三 千 人 会 石 览 俱 救 崧 . 贼 闻 兵 至 , 散 走 , 灌 之 力 也。 [16] 荀灌的勇气及智谋,男性亦无所及啊! 朱序母韩氏的先见之明表现,更使襄阳城在当时有夫人城之名。《晋书.朱序传》说道: 「宁康初拜南中郎将梁州刺史,镇襄阳。是岁,苻坚遣其将苻丕等围序,序固守贼,粮将 尽,率众苦攻之。初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为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 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守新城,批遂引退襄阳 人,谓此城为夫人城。」 [17] 由于时代纷乱的影响下,女性亦存有对国家的使命感及兴亡之责。木兰从军的故事亦发生 于此时,不同于传统「不必才明绝异」的形象,木兰一肩挑起家庭的重责而代父从军,其 果敢坚忍的勇气及孝心,颠覆世人所构筑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女性形象。故妇女在政 治上虽不得正式管道参与,但她们仍对国家大事投以关注,而欲发挥一己之力量,不以卑 弱为职志的热诚,是与男性相同的。 在妇女的经济生活上,魏晋南北朝时代有封爵与授田的制度。但古代妇女无名无爵无 谥,到了汉代妇女有名且有爵赐邑。高帝封兄伯妻为阴安侯,高后二年封萧何夫人为酇 侯,樊瞺妻吕嬃为临光侯。列侯之妻称夫人,列侯死,子复
为列侯,乃称太夫人;子若不 袭为列侯,则不得称。又常有赐女邑的事。在晋代曾设均田制,男子占田七十亩,女子三 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女二十亩。次丁男二十五亩,次丁女则不课。东晋与南朝间,其 法不行,北朝又行之。北齐时丁男受露田八十亩,丁女课四十亩。后又改为成丁者授田百 亩,有室者出半。但这都是战乱后人少,而偶尔试行的,并非常法。 [18] 然妇女亦同男 性一般按丁征收税赋,且在魏晋南北朝时女子亦需担任徭役。《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注》:「太祖乃令妇人守陴,悉兵拒之。」 [19] 而《三国志.蜀志.杨洪传》记载: 「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伺疑。」 [20] 南朝梁也役及女丁。故妇女在经 济地位上与男子需负担相同的义务,但在权利上却有所别。男耕女织是农业社会的样貌, 不过妇女的女织只是农业经济的辅助和补充,虽有靠女性纺织而能独立支持家计, [21] 但在农业社会中粮食需求仍大于衣着的需要。再就妇女的财产所有权而言,妇女对自身陪 嫁的妆奁具有各人有限产权。而财产继承权方面,父母双亡,有女无子的家庭,妇女具有 继承财产的权利。 [22] 是故在魏晋南北朝妇女的经济生活上并非「子妇无私货,无私 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23] 的表现。 (二)社会生活及文化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政权,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而此时期形成的门第 制度,不仅在政治、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当时的妇女也产生一些影响。 门第制度的形成可追溯自汉代取士,以选举为主要途双子座的
径。当时的大族因做官者多、经济富 裕、教育程度高,故在选举方面占了优势。到了东汉,大族更形成一特殊地位。西汉设太 学,政治人才多出自太学生,而太学生则有寒门子弟列其中,世族与寒门尚无严格的阶级 分别。汉末天下大乱,衣冠世族,多离开本土,集于京师,郡国察举,无法推行。魏文帝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乃采用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其办法是政府 于每州设大中正,每郡设小中正,以各州郡在朝的达官充任,负责品评本州在京师的人 物,分为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先由小 中正就当地人才,评定其九品的等第,送呈大中正汇合评断,再送呈司徒核实,然后交付 吏部尚书选用,作为储才任官的标准。此制本在慎选人才,但实行结果,至晋末而流弊渐 着。当时任中正官的多属当地世家大族,且多受权门操纵,自不免徇私舞弊,往往所举 者,皆为本族或权门子弟,而寒门子弟虽有高才异
行,亦难获高品,成为寒门出身最大的 障碍,以致有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由于世族与寒门的界限日渐明 显,遂形成魏晋南北朝的门第制度。 [24] 门第制度的产生对妇女最直接的影响即在婚姻,因世族为保障其特权,而有旧门、次门、 后门、勋门之类,而防守阶级唯一办法就在不通婚姻,亦间接影响妇女在婚姻上具有自主 权,女子可以仗其家势,轻视其夫,产生妒忌心态,陈东原在《中国妇女生活史》云:
x0c「---东晋以后,时势纷乱,礼教的约束力极小,个性异常发达,妒的性能,遂得在妇女 的天赋中复活。---而其余门阀之相高,女子乃仗其家势,轻视其夫和声伎之盛为其原 因。」而婚姻重门第,流弊很多,婚姻重门第使妇女为标榜门第起见,而婚姻失时、早 婚、劫婚、溺女、婚嫁论财之情形。 [25] 为维持世家大族能永久不坠,垄断政治上的优势,及把握经济权力,世家大族特别注重家 庭教育的推行。一方面官学教育因时局动乱而时兴时废;一方面对学校教育的观念随着老 庄盛行而自然放任,无心于儒术,因此加重了家学的传承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世家大族 私自设立学馆,以教诸子,也连带注重女教,以培养良母教育稚子,并维持门户不衰。但 也因时代动荡、风气败坏,闺门无礼、宫闱之丑时有所闻,为了端正世风而特别重视。 [26] 就女性的角色而言,在魏晋时期有了一些改变。女性不再是一个屈从的角色。以婚姻现象 而言,特别重视门第的高下,而有因政治的协助及利害而联姻者, [27] 甚至因为门第清 寒而不予论婚,而门第富贵,愿与论婚者。在婚姻决定权上,已有自己选择、交往,再由 父母同意者。而在魏晋时代亦有离婚、重娶、改嫁的风气。横纹金蛛
(三)学术思潮 儒家思想在两汉时代,不论在学术、社会、政治、文学、艺术各方面,都居于唯我独尊的 支配地位。但发展到东汉晚期已渐渐衰颓,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开始僵化。六经刊石,经 文由此固定。马融、郑玄注经虽博采古今,但宗派式经传学说,却因此形成。一种行之已 久的文化或意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以来,不仅定型成为传统的权威,人们对它也只有接 受与不接受的选择,很难再作些微的调整与转变。于是这种经典定型的变化,由于定型而 失去弹性,因失去弹性而僵化,最后终于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解体。然而旧的权威已失 去原有的作用,新的秩序却又无法短时建立,自然就陷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中。于是过去在 传统的约束下的个人,开始对过去的偶像发生怀疑,经过自我反省以后,发现自我的存 在,最后个人终于从传统的束缚中
解放出来,这是汉晋间思想转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殊 景象。 [2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学术思潮有四:玄、儒、道、佛,产生四种迥然不同的学术,乃因 在文教政策上,一方面由于政治形势的不稳定,一方面由于儒学发展产生瓶颈,而造成儒 术独尊的破产。大一统思想非独一尊之后,而产生隙缝让佛教与道教能渗入中国文化,而 开启宋代文化之「新儒学」,呈现诸家思想融合之滥觞,并由此产生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家 学派之大概分工:「儒家主常,道家达变,佛家治心。」 [29] 玄学的思想是以老庄为主干,而儒学居于辅助地位,伦理观念为儒家所建构,欲以礼教规 范人的行为,而建立的一种群体意识。汉代的儒教对于维护汉代大一统的政治确实起了很 大的作用,但这却以扭曲人们的人性为代价,人们的正常情感被封建礼义所歪曲、压抑 了。儒学的衰落只不过为六朝人的觉醒清除了外围障碍。引导着六朝人建立一种完全不同 于汉代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念和人格理想是以老庄思想为骨干的玄学。 [30] 而以玄学为内容的清谈,其风气形成于魏正始年间,后世称之为「正始之音」。玄学的提 倡人是何晏和王弼,何晏着<道德论>,王弼着《周易注》和《老子注》;他们祖述老 庄,认为「无」是一切事物的根本。王弼提出「名教出于自然」的思想,认为封建社会政 治制度和伦理道德是自然的产物。所以魏晋玄学是揉合道家、儒家学说,为当时封建统治 阶级服务的唯心主义哲学。入晋以后,经过竹林七贤的提倡,玄学清谈之风更盛,以嵇 康、阮籍为代表,否定儒家的一切(主要指礼法)。他们饮酒赋诗、尽情欢乐,这种大胆 的举止,以及对礼法的冲击正是两汉尊儒的反动,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31] 玄学兴 起除了强调否定礼教的规范、「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之外,在才性意识的觉醒与审美 观念亦产生一些影响。 魏晋南北朝之前,对于德才之间的辨证,是将文才的位置列于仁义道德之后,如:所谓 「耻有其辞而无其德」、「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乃将文才的位置列于仁义道德之后,反映出中国重视德行甚于才智之民族性,且才历有 「才多妨命」、「才厚福薄」不祥之义。然汉末以来重才的趋势渐渐突显,刘备乃为诸葛 亮三顾茅庐,曹操求才若渴屡下求贤令,并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唯才是举」 的观念打破了西汉以来拘谨而守节重义的士风,也影响「才」的观念,以才为取录之标 准,而有将才与德并列为重要地位的时代意义。刘劭《人物志》说道:「夫仁者德之基
x0c也,义者
德之节也,礼者德之文也,信者德之固也,智者德之帅也。」乃将智提高为德之 统率。而又言:「夫智出于明,明之于人犹昼之待白日,夜之待烛火,其明益盛者所见及 远,及远之明难。是故守业勤学未必及材;才艺精巧未必及理;礼义辩己未必及智;智能 经事,未必及道。道思玄远,然后乃周。是谓学不必及材,才不及理,理不及智,智不及 道。」 [32] 乃以材胜学、以智胜理,加强了对才智的重视,也保留了对德的强调。女性 才德观的改变可在《世说新语》一书中对女性的记载:<贤媛>一篇看出。就《说文解 字》对贤的批注:「贤,多财也,财本作才。」故贤乃具有多才、多财、有才、德兼备之 义,实乃承袭魏晋之时代背景及刘劭《人物志》的品评标准而来。如<贤媛>中所述陈婴 之母教儿子应有进可攻、退可守的处世态度,以获取人生最大利益。 陈婴者,东阳人;少修德行,箸称乡党。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母曰:『不可。 自我为汝家妇,少见贫贱;一旦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 有所归。』」(贤媛1 条) [33] 充分显示才性意识的觉醒,而男子亦有对女子之才予以肯定。《世说新语》中写道谢道韫 文才的表现,「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广为后人称道。谢氏的「风韵高逸、叙致清雅」 [34] 是女子才性的极佳表现。 而在南朝陈时尚有一批妃嫔由于具有才识,而被称为「女学士」。陈后主叔宝宠幸张丽 华,而张氏的「聪慧有神采」,在文采上的表现有『玉树』、『□□花』、『临春乐』等 传于世,内容多述诸妃嫔之美,但诸贵嫔及女学士镇日与狎客共赋诗,也使政治堕落,紊 乱不堪。 [35] 玄学为何对才性意识的觉醒产生影响?乃因人的才智,是人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在 汉代,由于儒教的严酷统治,人的伦理道德的完善被当作自我价值的全部所在,于是,人 的才智也连同人的个性、欲望一起被压抑、毁灭。进入六朝,自然主义、个性主义的思潮 泛起,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时人肯定『人』时,对于人的才智 的肯定,也被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于是,人的才智在六朝又得以重展风采。重视人才, 文才逞才以表现自我,成为六朝的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 [36] 当社会焦点放诸于对群体 意识的认同与顺从时,人们的人才意识就会相较淡薄,魏晋南北朝群体意识的瓦解给予文 人学士个人意识的萌芽产生,重视才性的表现也促使魏晋南北朝才女辈出,迥异无才的四 德观。 在审美观念当中,魏晋南北朝嗜美的风尚与内容亦别于它朝。曹植的洛神赋,极力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