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现代学前教育产生和发展的背景,谈谈陈鹤琴、张
雪门、张宗麟的特色及价值,并谈谈对学前教育的改革的借
鉴意义
自1903年以来,我国幼儿教育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的教育家。其中,张雪门、
陈鹤琴、张宗麟三位浙籍教育家无疑是三座丰碑。尽管这三人的经历不同,观点也不尽一致,
但三人有相近的文化底色,均矢志于中国化学前教育的探求,由此构成了中国现代学前教育
史上的“浙江学派”。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我国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阔者和奠基人。
1923年在南京创办了鼓楼幼稚园,提出了“活教育”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幼稚园课程
的改善与发展。
陈鹤琴认为,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
“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学
前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学前儿童的发展也是整个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也是以整体的方
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所以为儿童设计的课程也必须是整个的、互相联系的,而不人体艺术写真集 能是相互
割裂的。游戏法是整个教学法的具体化。
陈鹤琴认为,课程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应促进学前儿童整体的有机发展。为此,他以
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他说:"五
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他又说:
"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
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
"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
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
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陈鹤琴指出:"小孩子能够学的与应当学的东西,本来是
很多的,但是我们不能就这样漫无限制的毫无系统的去教他。总必定要有一种组织,在相当
范围内,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并使各科目中间互相连接起来发生关系。"自然和社会这两种环
境是儿童天天接触到的,应当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中心。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
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张雪出纳的工作 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人,是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与
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他一生潜心研究学前教育,
特别是幼稚园教育。他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则集中地体现在他的“行为课程”的理论与思想。
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是风味茄子的做法 中国幼稚教育第一代本土化的课程体系,其最大的特色就在
于“生活化”、战争手抄报 “行为化”、“本土化”。
那什么是课程?行为课程又是呢?
1929年,张雪门在《幼稚园的研究》中就提出:“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
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同
时明确指出:“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这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欢喜做的
经验的预备”。
在1966年的《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中,他正式提出了行为课程,说:“生活就是教育,
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因此,行为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就
是“生活”,同时张雪门先生所说的“生活”概念不是抽象且不可捉摸的,他把“生活”与
“行为”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
从行为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张雪门遵从幼儿发展的身心规律,尊重儿童的主体性,
承认儿童的xiji 能力。要求教师在在雨中的主导地位,而并非是权威的。这是一种理想的师幼关
系,也是当今的幼儿教育中所一直追求的目标。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思想
张宗麟(1899~1976),浙江绍兴人,我国三十年代的知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是我国幼儿
教育史上第一位当幼儿园教师的男大学生。他在幼儿教育、乡村教育、师范教育、高等教育、
教育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张宗麟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关于幼儿教育方面
的著作,其女张沪编为《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由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
张宗麟在30年代出版的《幼稚园的社会》一书中,提出了他的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思想。
他认为,幼稚园课程中应增加“社会”科目,因为幼稚园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社会性,幼稚园的儿
童之间也进行社会性交往。而且,“幼稚园的一切活动,由广义说来,都是‘社会’。其中最有
独立性的只有‘自然’,但是幼稚园的‘自然’决不是‘纯粹的的自然研究’,必定是‘与人
生有密切关系的自然元件。’
在《幼稚园的社会》中,张宗麟认为,社会化的幼儿园课程与社会领域是作为一门独立
的课程的。
他指出,幼儿园应该建立社会化的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的一切活动,从广义上讲都是
“社会”。他指出,“我们需要的孩子,决不是只会吃,只会个人享受的孩子。我们需要的
是能为孩子们共同享受,能注意他的四周事物的孩子。为着这种关系,幼稚园里都应该含有
‘社会’的意味。”然而,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具有“社会”的意味,并不等于要抹杀社
会领域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存在的必要性,也无法掩盖社会领域课程的独特性。
那什么是“社会”?
“社会”既指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是指幼儿的社会生活、社会学习或对社会学科的
学习。
在《幼稚园的社会》一书中,张宗麟身上有红痣 指出,“社会”包括最广,凡历史、地理、家庭、
职业、卫生、风俗人情、伟人事迹、各国人的生活等都可在内。幼儿园的一切活动,由广
义来说,都是“社会”。
张宗麟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内涵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越了儿童“社会性”发展这一心理
学范畴,而指向更广阔、更自由的社会生活学习。
关于社会领域课程的价值取向,张宗麟认为,幼儿的自由生活应与成人社会生活的协调
统一。
张宗麟倾向于尊重幼儿的自由生活。但他也强调,教育要在尊重儿洗鼻器的正确用法 童自由生活的基础上,
帮助儿童适应成人的一些社会生活。因此可以说,张宗麟的思考和探索凸显了儿童本位、
个人取向的价值观。但同时,他也很好地处理了儿童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之间的关系,力
求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和互补。
三人在长期的学前教育实践探索中,所要寻求的是中国化的学前教育之路,在理论方面
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在实质内涵上是相似的。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要求以社会生活中的活材料、活方法,来培养“活学生”。体现在
幼儿园课程上,主张以“整个教学法”的思路,按照“五指教学”的模式,整合幼儿的生活经
验。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的学前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就是幼儿的经验“生活就
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简言之,行为课程就是要用幼
儿的行为、经验来构建幼儿园的课程,这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异曲同工。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理论构建与陈鹤琴的活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紧密相联,颇具特色
的是他的幼儿“社会教育”思想。
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些思想在幼儿教育之路上始终引领着我们,为我们指明方向。
在幼教改革之路上,他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学会主编《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文集》1987年11月
2、《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3、吕静,周谷平.陈鹤琴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6.
4、戴自俺主编,《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下卷),间接胆红素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
5、《张雪门先生纪念专集),台湾1974年版。
6、张宗麟《幼稚园的社会》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18:05: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8251373980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张雪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张雪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