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母墓

更新时间:2023-03-26 11:52:10 阅读: 评论:0

面部松弛-如何去铁锈

蒋母墓
2023年3月26日发(作者:塘朗山)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蒋介石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探究中国近现代史一座无法退避的高峰。蒋介石一生始终

着迷于曾国藩的处世态度和王阳明的心学,且很有研究,造诣颇高。同时,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对佛教的那份缘份,

壮年时期与宋美龄结婚后的皈依基督教,同样丰富了他的精神榨菜 世界。“曾国藩”、“王阳明”、佛教和基督教这四个要素,

构成了蒋介石精神世界的基色,不断影响着他的社会政治观。

蒋介石的社会政治观,实质是一个交织着进步与守旧,积极与消极,理智与感情的极其复杂的矛盾体。长期以来,

作家和史家们对蒋介石社会政治观的研究,对包括佛教信仰在内的他的精神世界的探悉,往往偏颇于做定性工作,大都

流于概念化、简单化,而对具体对象,即形成基础和产生根源,分析和挖掘相对较少。鉴于礼佛是影响蒋介石社会政治

观的要素之一,本文从蒋介石礼佛之缘起着墨,并真实表述了他三次下野归里的礼佛行踪,试图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佛境

法海边的蒋介石。



礼佛之缘起

缘起之一:佛山圣境,溪口特殊的地域环境。

雪窦寺坐落于“秀甲四明”的雪窦山山心。它肇创于晋代,兴起于大唐,鼎盛于两宋,素由禅宗执帜,代有创获殊

荣,南宋被敕为“五山十刹”之一,明代列入“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民国一度跻身“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唐灭后,雪窦依凭东达普陀,南连天台的有利地域环境,多位饮誉海内外丛林的禅师,纷纷登临雪窦山主持寺事。

禅宗法眼宗第三祖、净土宗第六祖知觉延寿禅师,还有云门宗四世法孙、“支门中兴之祖”明觉重显禅师,这两位法中

大龙先后主持雪窦打骂孩子 寺,使得雪窦寺如日中天,走向盛极。于此同时,北宋时期的公元1006年,雪窦山下、剡溪之湄,

溪口开始大规模建村。溪口“倚山而兴”、“缘佛而盛”,到南宋人口已近8000之众。雪窦山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对山

下的溪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文化成为古代溪口地域文化的核心;一代又一代溪口信众,被富有活力的禅宗思想所

浸润,并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清末,蒋介石出生于佛山圣境的溪口古镇,命运似乎注定他要成长在充满佛教因子的

土地上。

雪窦山佛教文化历经元明两朝的式微,入清后,振衰起疲,规模有所扩张。清道光年间,雪窦寺慧智禅师在朝廷资

助下,重修了殿宇、山门、亭舍、池沼。清光绪年间,光绪帝对雪窦寺宠幸有加,御赐玉印、玉佛、龙袍白木棉 、龙钵和为数

甚众的经籍。清末,蒋介石出生前后这个时期,千年古刹雪窦寺已经依稀呈现复兴迹象,山下的溪口民间信众空前骤增,

而蒋介石祖父蒋斯千、母亲王采玉,恰恰是这支崇佛队伍中出了名的信徒。成长于这样的家庭环境,蒋介石产生对佛教

的信仰,也就决非偶然了。

缘起之二:出身于礼佛色彩浓厚的家庭。

蒋介石祖父蒋斯千,资禀超脱,不为物羁,年届知天命之年,就把玉泰盐铺交付给儿子蒋肇聪经营,自己开始坐享

清福。蒋斯千是阅读日记 位忠实的佛教徒,他把专心修行这种生活,视为晚年最大的快乐,却每每乐此不疲。蒋介石的儿童时代,

多在祖父身边度过。崇佛的祖父常携蒋介石去雪窦寺和自家竹山中的法华庵等寺庵礼佛诵经。祖父无意间对蒋介石的佛

教文化熏陶,使年幼的蒋介石对佛教产生了最初的兴趣和朴素的认识。

蒋介石母亲王采玉,初婚夫亡后,受信佛母样影响,曾入娘家葛竹村外的金竹庵带发修行。1886年7月,23岁的

王采玉还俗再嫁,做了溪口玉泰盐铺老板蒋肇聪继室。嫁到溪口后,她经常上雪窦寺礼佛,且拜方丈果如为师,以后又

在寺里设有佛堂,是雪窦寺出了名的“护法婆婆”。随母上山的蒋介石,不知不觉中成了雪窦寺的小信士。

王采玉不仅能念金刚、弥陀,并且会熟读法华、楞严,具有较深的佛学功底。为求更高境界,她曾多次渡海去普陀

山进香,多住于天福庵。蒋介石34岁那年,曾专程陪同病中的母亲去普陀进香祈求,母子也留宿于天福庵。1949年8

月3日,蒋介石督查舟山防务,是夜下榻于条件优越的普陀山文昌阁。为纪念慈母当年的朝山行踪,第二天他执意住入

了条件很差的天福庵。

蒋母王采玉无疑是蒋介石学佛修行的引导人。这一点自有佐证。蒋母墓庐“慈庵”,刻有蒋介石自撰的《先妣王太

夫人事略》一文,其云:“先妣于楞严、维摩、金刚、观音诸经,皆能背诵注释,尤复深明宗派。中正回里时,先妣必

为之谆谆讲解,教授精详。”又云:“中正尝治宋儒性理家言,而略究于佛学者,实先妣之所感化也。”

缘起之三:蒋氏先祖蒋宗霸,蒋介石心仪的居士楷模。

据溪口《武岭蒋氏宗谱》排列,溪口蒋姓原籍江苏宜兴,后迁浙江台州,五代时期,蒋氏始祖蒋光为避战乱再迁至

明州,二世祖蒋宗霸(字必大),由明州迁入奉化境内的三岭村。元末,十三世蒋仕杰,由奉化三岭迁至武岭发族,乃

成武岭蒋氏始祖。蒋宗霸曾任明州评事,离任后笃信佛教,是位虔诚的居士,并募资建造了鄞县天童小盘山弥陀寺,被

尊为开山祖师。蒋宗霸与奉化城东岳林寺的布袋和尚时有往还。他见布袋和尚出语睿智、行踪不凡,遂拜其为师。蒋宗

霸曾有三年时间,与布袋和尚朝夕相随,云游四方。当时,布袋和尚向蒋宗霸教念的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日课,蒋

宗霸便自号“摩诃”。

历史上敬慕蒋宗霸的溪口信众不乏其人,溪口蒋氏后裔尊称蒋宗霸为“摩诃太公”。蒋介石从小就对这位身为布袋

和尚嫡传弟子的先祖十分崇拜。为纪念这位太公,1931年,蒋介石在原先的溪口养松院,特建了“摩诃殿”,殿内供奉

蒋宗霸塑像。蒋介石元配夫人毛福梅和蒋家众女眷,常在此念经做佛事,是故人称摩诃殿为“蒋氏家庙”。显赫后的蒋

介石,曾三度亲临鄞县小盘山弥陀寺附近的摩诃太公墓地,探访参拜。1949年蒋介石第三次下野,自感耽留故乡的时日

不多,曾带蒋经国祭扫了摩诃太公之墓,并送弥陀寺当家和尚白米五石,嘱其代为供奉香火。



三次下野归里的礼佛行踪

第一次下野:与三位禅师的佛缘。

1927年8月12日晚,因迁都之争和兵败徐州,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不久即回奉化溪口。抵家次日,他径上雪窦山,

以期雪窦寺菩萨大显神威,寻求早日复出的精神慰籍。当时的方丈朗清法师为蒋推排八字,最后的释义是:“正在行运,

后福无量,决无妨碍。远则两年,近则一年,定然东山再起,且到时的地位要比现在高。”这次下野,蒋在雪窦寺住了

十一天之久,深刻领受了朗清法师对他佛理方面的诸多教益。期间,蒋为感恩和褒扬故乡的这座禅宗名刹,欣然手书“四

明第一山”,制直匾悬挂于山门。

对当时中国佛教界领袖太虚大师,蒋介石仰慕之久。趁下野归里休养机会,蒋特电邀太虚来溪口为其讲经。9月9

日,大师抵雪窦,与蒋氏长谈竟日。翌日恰遇“中秋”,太虚客寓溪口文昌阁。是夜,宾主们除了相与赏月,主要事项

是请太虚为蒋氏夫妇(经国之母)等人略说《心经》大意。太虚还细心的英语 写了一首归隐诗赠与蒋介石,循循劝慰和引导。太虚

的讲经、赠诗,令正徬徨于前路的蒋介石茅塞顿开。从此,蒋对太虚礼遇有加,引为知音。

信奉佛教的蒋介石,一直对两位禅师推崇备至,除了太虚大师,另一位便是明末清初雪窦寺方丈石奇禅师。第一次

下野期间,蒋介石在雪窦山妙高台营建别墅,其址却有石奇禅师的一座舍利塔。蒋一反常理,既不迁塔,更不毁塔,而

是让石奇舍利塔完好无损地保留在自己别墅的庭院内。以后蒋每次上山入别墅,必先向石奇之塔恭敬地鞠躬,然后才开

始正常的起居生活。

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在乡期间,径登雪窦山问禅,电邀太虚大师讲经,保护禅师舍利塔,所有这一切有其两方面的考

虑:其一,作为一位佛教信徒,他深谙奥秘无穷的佛理,尽可排遣失意下野的烦恼,并通过向内反省等途径,明心见性,

为自己的复出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历史上,中国士大夫在政治上失意时,总是“逃禅”,寻求精神抚慰。蒋介石所履行

的这个方式,恰是一个生动的“人证”。其二,作为一位政治风云人物,他十分明白佛教拥有为数甚多的僧徒和信众,

也是中国社会一个不可轻视的界别,欲在日后的政治舞台更有作为,自己首先应有切实的崇佛信佛之举,才能赢得佛教

界对自己的广泛支持。蒋介石第一次下野的崇佛之举,事后也确实在佛教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太虚弟子印顺法师所编

的《太虚大师年谱》,对1927年中秋夜,蒋氏亲聆太虚讲经之事给予很高的评价:“国民政府下之佛教,得以从狂风暴

雨中复归安定,得以泄沓混日,确与此夜此人有关。”同样的,原地保留石奇舍利塔于私人别墅之内,也广受佛界僧人

和信众所称道,并成为蒋介石崇佛尊祖的一个物证。

第二次下野:入山静读《宗镜录》。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发表通电,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和陆海空军总司令之职,第二次下野归里。

12月22日下午离开南京返乡前,他特致函于右任、何应钦、孙科:“此去须入山静养,请勿有函电来往。即有函电,弟

亦不拆阅也。”12月23日他抵达老家溪口。故乡的佛山禅境,再度接纳了这位忠实的信徒。

蒋介石这次下野时间不长,直到次年1月13日离开溪口去杭州,滞留故里仅20多天。期间,除了在溪口镇内迎来

送往,谋划东山再起;赴葛竹外婆家,拜谒外祖父母坟墓,他仍然没有忘记“入山静养”。

第二次下野,他的“入山静养”时间很短,最大的收益莫过于接触了佛学名著《宗镜录》。史称宋朝有两部千古不

朽的巨著,一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还有一部便是五代末北宋初由永明延寿禅师所著的《宗镜录》。永明延寿(904

—975年),被时人称之弥勒菩萨化身。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他应请至明州雪窦资圣禅寺传说。住持雪窦寺期

间,延寿个人的佛学修养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他辑录、引证了印度和中国二百多位圣资之说,编著出佛学名著《宗

镜录》。据《雪窦寺志》记述,雪窦山中峰为延寿《宗镜录》的撰写初稿之地,以后修改成书于杭州永明寺(净慈寺)。

蒋介石接触了《宗镜录》之后,对早年熟悉的雪窦山中峰,产生无限向往之情。这一次由于时日所限,无缘探访这处圣

地。

时隔多年,直到第三次下野时期的1949年2月28日那一天,蒋介石跋山涉水来到了中峰,终于了却了当年研习《宗

镜录》所引发的那份情结。

第三次下野:遍访家乡佛庵庙宇。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第三次下野,次日即抵溪口。这一次,他在溪口居住了3个月又2天,为三次下野中在乡

时间最长的一次。即便在时局变幻莫测,江山行将易手的形势下,虔诚佛教的蒋介石,依然抽出许多时间,不顾费时劳

顿,遍访了家乡一带的大大小小佛庵庙宇,有记载可考的就达15处之多。这些佛庵庙宇,有的是蒋介石年少时就进过

香拜过佛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有的却是多年景仰但一直无缘实地参拜的。

下野问禅于雪窦寺,几乎是蒋介石的必修课。这一回他先后去了两趟。他在外婆家葛竹探亲时,曾对其两位娘舅诚

恳地流露出“要到五台山修静”的念头。他两访奉化县城,第二次还是专程去参拜传说中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出家和圆

寂之地——奉化岳林寺和下塔院。布袋和尚被奉化民间信奉为吉祥如意的“欢喜佛”,蒋似乎是为了祈求故乡的这位五

代高僧,在冥冥之中保佑他度过劫难,摆脱困境。地处宁波郊外的江南名刹天童寺和阿育王寺,蒋介石一直十分熟悉,

这次下野,他分别在2月和4月一访再访,进香、拜佛、用膳,滞留了很长时间,朝佛的恭敬态度令众僧大为感动。溪

口的法华庵,建在蒋氏祖业周坑岙的竹山之中,蒋介石年幼时常随崇佛的祖父和母亲到该庵礼奶油玉米 佛。1947年4月4日,他

曾携宋美龄等家人,来到这处儿时的纪念地合家野餐。这回下野,他又想到了法华庵,进了香,吃了中饭。

从1927年8月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到1949年1月第三次下野,时间跨度长姜子牙坐骑 达22年。通过上述蒋介石三次下野归

里一系列的崇佛行踪,足可窥见蒋介石礼佛之全豹。自唐以来,蒋介石故乡一带的佛门以倡导禅宗宗风居多。历史上,

佛教禅宗最能吸引在家信佛的人们,尤其是士大夫和达官显贵。禅宗最终向信众强调的是内心顿悟,而所谓聪慧的“上

根人”,往往很容易向内反省,直觉顿悟。如此看来,佛境法海边的蒋介石诚然是颇具典型意义的“悟得不必修行”的

那一类信徒。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11:52: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8027303943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蒋母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蒋母墓.pdf

上一篇:物业服务中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蒋母墓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蒋母墓
    面部松弛-如何去铁锈2023年3月26日发(作者:塘朗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蒋介石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探究中国近现代史一座无法退避的高峰。蒋介石一生始终着迷于曾国藩的处世态度和王阳明的心学,且很有研究,造诣颇高。同时,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对佛教的那份缘份,壮年时期与宋美龄结婚后的皈依基督教,同样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曾国藩”、“王阳明”、佛教和基督教这四个要素,构成了蒋介石精神世界的基色
  • 0℃物业服务中心
  • 0℃有爱的句子
  • 0℃路由器端口
  • 0℃红茶奶茶
  • 0℃软件清理
  • 0℃大横琴
  • 0℃键盘坏了
  • 0℃中考阅读理解
  • 0℃交与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