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尾饭

更新时间:2023-03-26 08:04:40 阅读: 评论:0

四川内江市-喝绿茶的好处

脚尾饭
2023年3月26日发(作者:结婚喜宴)

漳浦县佛昙镇新安村民俗文化

(一)岁时节日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零时刚至,家家开门鸣炮迎接新年,寓意

“发”。拂晓,全家人即起穿戴新装,主妇操办祭祖礼品。早餐,

素菜加糖,韭菜、菠菜俱不用切,称“长年菜”,忌喝饭汤。饭后

出门相互拜年,见面多为“新年好”和“恭喜发财”的好彩头语言。

客至,便端出糖果请客“吃甜”,携孩者则互赠“红包”。

忌用刀器,故多素食或干、冻菜肴。全日不作任何工作,连

水缸里没水也须挨至申时才能去挑。

初二日,女婿有带“锅仔肉”之例,是早送至岳父母家并接受

午宴(请囝婿)。新女婿“锅仔肉”岳父母只收意思,此后可酌情留

“压篮”,现多以款或送干料代之。

初五日,俗称“更光”,生意开市,农家投入新一年之伊始。

初九日,俗称“天公生日”,均于初八日要备牲礼菜碗敬奉“天

公”。

“扛尪”,又称“椰尪”、“走尪”。自初十日起各村轮流“扛尪”跳火,

户前点稻草候尪跳火过后夹草灰入灶堂,称“兴旺发达”和“过火无

事尾”之意。凡新婚和新得子者,均须备火烛(大竹劈成十字形,

然后用玉扣纸搓扎缠成,再用煮沸花生油浇灌。)一支在神前照

道,正月十三日子时以后结婚、生子的统纳为来年火烛。

2、元霄

正月十五日为元霄节亦称上元。家家门斗上高悬“龙眼、荔

枝、大麦苗”(意为吉祥长寿),各宗祠均张灯结彩“搭灯棚”(出丁)、

“扎灯尪”和“办丁桌”祭祖,凡做内公(有内纹身和文身 孙)或已满六十岁男

人俱可赴宴。入夜,新娘及新得子妇人怀抱子在长辈老妇陪携下

“穿灯脚”。天空上银花火树通霄达旦,射竹鼠,放焰火鞭炮互比

排场。悬贴灯谜吸引众多文人墨客,社戏清曲悦耳动情……。十

六日倒灯棚俗忌外出,有“十六倒中篙,十七好七(走之底和日字,

打不出来)迌(玩耍)”之例。

3、清明

每年阳历四月五日(闰年四日)为清明节。古例新婚者必夫

携妻到祖坟“压纸钱”(现废),民谣“清明花开未过,尪仔行某仔兑

(随)”。在一月之内长辈率子侄上祖坟追祭祖先散银纸“压纸钱”

(按房放一小迭纸钱于碑上压上小石块)故又称清明为“压纸”(底

纸)。新丧之家则称“焙坟”,备较厚祭品重祭,与旧坟一样可修整

除草添土,开沟引水。有做“包仔馃”,“青草龟”(掺一小撮青草)之

俗,唯杨氏家族因“羊仔不吃清明草”(杨与羊谐音)之忌而不做

清明节。

4、端午

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亦称端阳

节,俗称五月节。

家家户户有裹粽和祭祖之例(丧家须由亲家门风送粽米来

裹),门楣上插菖蒲艾叶,壁上贴田里拔来的一部水稻禾,小孩

手腕上带五色条线扎成的角此曲只应天上有 粽,胸前佩着装有香末、雄黄的香囊

籍以辟邪趋吉。午时至,汲井中的“午时水”,撒入雄黄,香末用

艾株沾擦全家大小身上,称“洗午时水,肥和美”。又把酒加午时

水依次沾唇,谓饮雄黄酒能清热解毒。最后,用酒水洒遍住宅的

任何角落作祛湿除秽之用。

5、六月半

农历六月十五日为“六月半”节,每家每户须磨糯米搓红圆敬

神祀祖,故亦称吃“半年圆”(即古之“亚岁”)。

6、七月初七

农历七月初七日为”七夕“,又称”七巧节”,有焖米糕、油饭之

俗(用糯米焖甜咸两种),早上祀祖敬神,晚间坐于葡萄棚下听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妇女们则用针和水“丈针卦”预卜婚姻和运

途。

7、普渡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普渡”,自七月初一日“开鬼

门”起至当月最后一天“关鬼门”止。

8、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又称“土地公”生,俗用糯米糍、

月饼(中秋饼)敬神祀祖,农家还要到田头敬土地公,此为古时

“报秋”遗意。晚上围坐月下饮酒、吃中秋饼和放“孔明灯”,现在,

青年人多到沙滩赏月、饮酒、唱歌、跳舞。

9、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俗称“九重阳”。古时文人多乘此

日携友登高饮酒、吟诗作对,赏景怀旧,儿童则借“九降风”放风

筝,老者乘高秋进补增阳,女孩穿耳寄意“重阳”,近年来多举行

老年人运动会和老年人书画展活动。节日之趣有板有眼。

10、冬至

每年阳历十二月廿二日(闰年廿一日)为冬至,又称“冬节”,

乃古制春秋二祭“秋祭”大祀之期,宗祠须备五牲全礼。家家户户

均磨糯米搓圆敬神祀祖,并把红圆分粘“灶君公”头两边祈求六畜

兴旺。(丧家圆搓好用鼎盖“鼎敢”压扁称不圆)民间称吃过“冬至”

圆就多一岁。

11、除夕

腊月最后一天为除夕。节前要“清屯”(打扫卫生洗刷皿具),

廿四日下午备牲礼、糕饼“送尪”。接着,采办年货、做糕馃、宰

鸡鸭、互赠牲馐。门后要倚圈红纸的“带尾甘蔗”、神龛前要放插

红纸花的“年饭”、“发馃”,灯火要彻夜长明寓“甜蜜、团圆、发财、

添丁”之意。除夕凌晨备办牲礼、菜碗、大香、带尾甘蔗、长钱

敬“天公”,焚“特大天公金”(寿金)。下午备丰厚礼品祭祀祖先毕方

可进晚餐“围炉”(餐桌下放置圈红纸火苗正旺的烘炉)。“蛤”与“和

连豆”是围炉绝不可无的菜谱,围炉者必食之,俗有“南蛤炒豆,

放炮烧灯猴”之例。聚餐离席时要放鞭炮,谓之“辞岁”。主妇要及

时把蛤壳扫到门后藏至初五方能倒掉(怀古代贝币之旧)。围炉

后,子女要给父母送红包,大人给小孩分“过年镭”(压岁钱),此

夜子孙要坐以待旦给长辈添福寿(守岁)。

(二)婚丧喜庆

1、婚嫁

古时婚嫁均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礼仪极繁。

托媒俗称“丈媒人”,男孩长成,父母便托媒人特色儿媳

妇,亦有女方年大或中意“反托媒人”定亲。

求神根据媒人提供对方属相、长相去求神问卦,同时探

听“厝边头尾”询问对方是好是坏。

圈项俗“汗项”,实为“定金”,皆合者则送银给女方(款额

不等),也有相亲之约,传有“三人共五目,日后无长短脚话”的掌

故。

小定候“圈项”十二天内平安(特忌打破用具)方选“三合”

日送点糖果、客饼给对方敬奉神和分送亲人吃甜以示告知。

求庚也叫“开生庚”,要求女方出具生辰合日,最少二趟,

均须带糖果去求,否则,叫开“空庚”不吉利。

婚书亦称行聘,俗叫“担肉”、“大定”,是婚事大礼。备金帛、

衣饰、糖果、猪肉等许诺礼物和一对酒瓶剪瓶花送达女方,(篮、

篓要放在神桌前),由送礼方掀、方可敬神宴客,发回一部份礼

品,还要炒花生或糖果给男方“押篮”回家分送亲朋戚友。

送日把择定婚期送给女方,俗婚书礼已行就不能越年迎

娶,女方请相师审核“日课”称“复日”,如有异议须从速调和。(男

方将按日课进行开剪做男女两套“上头”衫裤(白布)安床和贴门

联。女方也应备办嫁妆、“幸肉”接添妆、“挽脸”等婚前事项。)

迎娶俗称娶新娘。男方备好“大舅龟”、“舅仔圆”、“花轿”(新

米筛结松枝竹青绑在后面)“镜箱”、“红裙”、“雨伞”、“猪脚”(后腿)、“长

明灯”(两盏点在篓上一边一包红包)、“静香”及礼物和鼓炮去迎娶,

但轿夫、客仔均不得进入女方家中(寓抢人)。女方拜辞神明与

父母后盖上红头帕哼哭新娘歌(惜别的俗句),抱镜于怀由父亲

或由男长辈牵携出门,上轿起身(有嫁女婢者则随轿同行)。花

轿一到,停在“胶掠”(大筛)中,燃鼓炮,由弟侄辈捧桶盘请新

娘出轿(新娘给红包),父亲(大官)须拿大笠遮住新娘头顶步

踏“胶掠”、跨“烘炉火”进厅堂,新郎揭新娘头帕,“上头”后双双同携

一篮白米进房(又称“牵城仔米”,如遇进房时辰未到,则要坐等),

接着“吃桴靴肉”(韭菜、猪心、猪腰、猪肉拌红糖)、“吃新娘圆”、“吃

合卺酒”、“坐会面桌”称“对新娘”,请长辈福妇人(唯姑字不请,因

姑与孤谐音),谢神,俗呼“拜天公”,要置猪羊牲礼和菜碗糖狮象

于双层八仙桌上敬奉“三界公”(特忌属相克冲),候上例礼俗完成,

方能设宴请客。舅父为首席贵宾,鸣炮后由他挟倒宴桌上的鸡头,

大家才能动筷子,宴毕鸣炮散席,才去闹洞房。

婚事的筹备与实施俱在伴娘(俗称“姐歌仔姆”)的安排与礼

唱之下进行,大体吉利语言是“成双成对”、“生查埔”、“有头尾”、“发

财”、“做大官”、“得人疼”、“荫家”、“饲大猪”……。

隔天,新娘闻鸡鸣出房煎“四果汤”敬神祀祖和拜请公婆,并

用“牵城仔米”煮干饭、喂六畜。天亮与全家围坐再行“拜茶”之礼,

由最高辈依序进行,长辈要给“红包”互显阔绰,所得“红包”俱归

新娘。

第三天,由小舅或新娘之侄用新小竹篮装“石榴春”、“客饼”到

新郎家做客,俗称“汗花”,实为引新娘回娘家做客,新郎家要备

盛宴请小舅坐首席(现改为小舅与新娘同来)。

古之归宁为第四天,俗称“做四日客”,(现改为第二天就去“做

客”)。婿亦偕弟或侄及伴、客仔、轿备办送“鸡”、“鸭”、“猪脚”、“带尾

蔗”、“房头红包”、“宴桌上礼物”等项和新娘、小舅回娘家做客。岳父

母要盛意款待邀长辈会面,并赠“腰兜布”十二尺,“发馃”、“米糕”上

插石榴花、“两颗连召”(连招弟弟)、“娶路鸡”一对、“鸭”一只(称押

来押去),夫妇及众客要在未烧晚饭前赶回。新郎家晚餐又需宴

客仔(俗称扛轿仔吃双头)。

新婚为期四个月极忌丧事,对方新娘亦互不往来探亲,

更不准入新房。新娘未做“满月客”、“四个月客”之前也不能随便回

娘家。娘家须在新婚期间来做客称“探房”(全来女客人)。

童养婚俗称“等对”。贫穷人家无力负担婚事费用,采取

抱养幼感冒宁 小女童,长成后既添人手,又可省钱为儿子办婚事。

招赘婚亦称“叫囝婿”,“招接”。女家乏子或惜女不忍远离,

招男进赘女家接代养老送终。进赘有“养祖”与“养老”之分,养祖

者,所生子女均姓女家姓氏;养老者,则所生子女归男就姓男姓,

归女要姓女姓,婚事一切从简。

顺孝婚指直系长辈亡故,为不拖延子女婚年。特别已订

婚因守孝期间不能嫁娶,便于长辈弥留之际不择日期撮合,俗有

“脚尾直,免找日”之例。

孝期婚直系长辈逝世,按例守制期不能嫁娶,但为了不

拖三年,便择丧事办后四个月内从简举办婚事,又称“孝头婚”。

借亲婚直系长辈丧失,子已有订亲,行丧要女方来送葬

就需借婚,礼仪“红绫披肩,又给红包”(未娶儿媳妇者更兴此俗);

女方需向男方“借婿”放纸钱,亦须此例。

水米婚孕妇在妊娠期内和女孩生下以后,连续发生患疾

或发生其他不顺心事情,女方父母就找较知心亲朋噗子女订亲,

向男方索取水缸及一把米煮饭就称订亲长大迎娶。

指腹婚双方父母怀孕期间当面明言,若怀中之孩是一对

男女者,长大自成夫妻,两胎同性别者则为兄弟或姐妹,

丧偶婚男方丧偶须候原妻墓土干燥方可再娶,不搞大型

婚礼,更不准“上头”(人生“上头”唯有一次)。女方再嫁则找凌晨

与傍晚时分,顾轿需加倍价格。

冥婚多因订婚后丧失一方,男要娶神主进门方可续娶,

女则被迎娶进门守寡。

三十年代始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但佛昙仍依古礼。

1949年后,实施婚姻法,土地改革时期自己同意婚事也特简。

有的连三块钱都不用花就“同意”(结婚)。八十年代后,生活水平

提高,不少人家婚礼依旧俗,一般均购高档家具、金饰品,攀比

嫁妆、讲排场、摆阔气,大办宴席。近年来,政府提倡婚事新办,

亦有在领取结婚证书后,开个茶会,请亲友吃甜就完成婚礼的,

甚至,也有很多青年只作旅行结婚和举行集体婚礼等简单、现代

流行的新婚礼仪式。

2、丧葬

本村丧葬习俗俱为土葬,现改为火葬,然旧俗依然。有搬铺、

报丧、服丧、浴尸、小殓、辞生、入殓、出殡、进葬、巡灰、小

祥、大祥诸礼仪。

搬铺父母或直属长辈亡故,子孙要及时给换穿“殓衣”,

俗称“贴肉衫裤”,已婚夫妇换“上头衫裤”,其余换白衣服,迅速拆

掉死者床铺,尸体由长孝男或长孙背负和另一人拿大笠为死者遮

头,又一人拿米斗给死者伸脚,一起移到厅堂停放,堂上神明与

祖先神主均须事先遮罩住,此即称为“搬铺”。

报丧撕下对联,贴上白纸条,父母单丧只贴一直白条,

双亡者要贴两条成X状。向族亲报丧,女丧者,须赶快派人通知

娘家(俗谓“外家”)和女儿、侄女来奔丧(俗谓“哭路头”),有权势

者则印发讣告。

服丧守孝者的丧服论辈穿戴,孝男身穿麻衣,头戴麻孤

帛(俗叫“草盔”,用稻草伴麻编成圆圈,中间又编一直条),腰扎

结铜钱麻丝绳,脚穿草鞋,右手执“哭丧杖”(俗称“窗烫”)。父竹

母桐,杖头裹红布,左手提“红灯仔”(用竹扎糊红纸的小灯笼),

已婚孝男于麻孤帛两边扎两粒小稻草团。男长孙除穿黄色麻服

外,余者俱同孝男穿戴。长孙媳妇除身披黄色麻衣外,其余均同

孝儿媳妇穿戴。侄儿、男孙儿俱身穿白衫裤、头裹白布、脚着较

深色鞋,腰扎串铜钱麻丝绳。孝女、侄女头戴“苎布帕”(苎仔敢

头),身穿白衫裤,素鞋头缝“苎布”块。孙女白头帕、白衫裤、素

鞋。曾孙头戴兰色布帽,额上缝一块红布,着兰布服。五代孙则

穿红戴红。女婿头裹白布,身穿白长衫,腰扎系有红包的黑红花

布带(称财带)、素鞋。女婿与孙婿公区别于腰间的白底红布带。

尚未娶媳妇的男人丧,妻子不分年纪老与年纪轻,一概披麻带孝,

以媳妇之礼仪祭送亡夫。除女、侄女服丧期一年外,余者三年。

浴尸长孝男或长孝孙着孝服,双手捧一瓷制小沙锅(内

放十二枚铜钱)率全体男孝者到溪河边先投钱入水,再用小沙锅

盛水(曰向“土地公买水”,故民间忌说“买水”两字)。回家后由儿

媳妇为死者作象征性沐浴,谓之浴尸。

小殓死者自搬铺后就需全身盖上“殓被”,烧“脚尾纸”、点

“长明灯”、供奉“脚尾饭”,一日三餐哭祭,称为小殓。烧脚尾纸的

沙锅俗叫“钱炉沙锅”,此沙锅一直作为死者藏银钱的用具,千万

不能打破,打破了要用竹蔑箍紧续用至三年满才端出门去藏于荒

野“官仔林”边。(全年烧的银纸灰要倒在对年纸屋内)。

辞生备饭一碗,生肉一条,生鱼一条、生鸭蛋一粒排列

于小椅子上向尸体致祭,祀毕把祭品及小椅子一并拿到江边弃

掉。

如死者生前久病于榻,惯例延请僧人“净尸”,遇“坐月”逝者更

须此习。

入殓在完成“接板”后,(由女婿侄婿“放纸钱”在前引道接

棺木,婿遇沟桥均需压一小叠纸钱称“牵沟过隙”,孝男孝妇着孝

服随后,无婿以侄代)。若因“无日出山”(地理师择日择奉献爱心 地后)就

要以桐油灰、细布塞入夹缝,贴上寿金,棺木再加油漆,称为“打

桶”。棺内放置死者生前爱好的东西和生活中所必需的缩物作象

征。又依“套衫”、“梳头”、“穿鞋袜”、“口含寿金”之序,由“土公”(或称“拾

仔”)逐项完成,此则“入殓”着孝服均需肃立两侧不出声,候时刻

一到,“封钉”声响皆痛哭。母丧,长孝男率众男孝者跪接“外家”(舅

父或娘家亲属),封钉时届又须手捧放置“红包”、“斧头”、“红布”,“铁

钉”的桶盘跪请“外家封钉”(俗例“死父自己埋”,“死母外家来”),初中新学期寄语 时

常有因女方自杀或子孙不孝“外家”有异议,故意挑剔和要求“做和

尚”(净尸、三昼、七昼),“厚殓”、“厚葬”。“转棺”进三圈退三圈。

出殡有“祭车”之仪,把棺柩从灵堂移至空旷之地停放,

用凳垫高(故民间忌“高椅”与棺谐音)。孝男、孝妇等人需随棺从

灵堂跪着爬行至停柩地,不管多远路程或污泥粪土均不得匐行,

而且还须“泪涕满脸”不能擦掉,有“跪爬行进”与“涕喃哭泪”之俗。

棺前备牲礼与内外香炉两个。单丧食桌碗十一碗,双故十二碗,

内亲燃香扦内炉,外戚燃香扦外炉,必备“黄豆炒红糖”、“菲菜”、“圈

猪肠”、“芝麻馃”、“文头”(糯米炒制如云片龟,视做公以上为七层,

以下只能五层,意为误人,(俗有“文头要吃,麻衫不穿”)和猪头、

五牲、发馃、白米龟、红龟(敬土地公)、白酒以及四屏盘“真鸡”、

“碰蹄”、“虾丸”、“燕肉”等祭品举行拜谟祭奠之仪。外客朝拜礼俗需

备饯盒、银库、酒酌、杯盘、水果、杯筷礼品。作揖,摺毡、拈

香、哭拜、奠酒大礼(无备饯盒就免奠酒)候礼生唱读祭文毕,

再由孝男、孝妇复拜一遍即“起车”(古有灵车,现呼“大龙”用杉木

架穿,接成笼状缚住棺木,外罩兰色有图案之布,称为“棺罩”,

男丧在上面中端处插一只纸糊扭头狮子。女丧则插白鹤。粗工须

踢倒棺凳,女婿侄婿在前放纸钱,香亭(像亭)铭旗、铭旌引路,

宝铜鼓随后(沿途庙宇要放下门帘,鼓亦不能打),挽联视不同

辈序地位排列,中为棺木,孝男要分两边扶柩而行,“魂桥”、内侄

与八音紧跟灵柩后面,再者是送殡的亲戚朋友,孝妇、孝女及族

亲“助白”(俗称赞白,五世之后按房头由长房各派一名妇人参送)

的妇女走在最后。中途,孝男需守“叩谢”之仪三次,俗称“辞客”,

至路口,妇女哭回。

俗例“外家”不送姑亲,祭拜后即避之,候进葬毕,队伍归来

时要赶去参入接主队列,即示“接姑入、不送姑出,无人送姑去

落堀”之俗。

丧家各户门俱敞开,灯不能熄,地不能扫,搬铺时拆下的床

不能洗,死者用过的杂物要雇人拿出扔在江边。

进葬灵柩护送至墓地之后,候时到即雇人捧“烘炉火”下

墓穴“暖炕”亦称“暖矿”(烘炉火按孝男几个再加长孝孙每人备一

支)方可进葬(吊柩下墓穴),再请长辈福命人“司土”、“灵幢”盖棺,

孝男长孝孙捧土压于灵幢上四方,粗工始可填土培墓(此时,上

山的人均不得呼唤对方名字,特忌喊“先生”两字,叫人要呼“龙

仔)。粗工填土至略具坟墓之状时,孝自制海苔 家将备办的牲礼龟馃由司

土拈香进行敬奉“土地公”,(墓要扩建或竖碑者可连续建造,另日

“谢土”,若不续建则就此仪)。接着,重复排到“祭车”桌上的祭礼

于新墓前,唱读祝文的仪式,有邻墓欲需备牲礼之称“厝边”,孝

男孝孙等先朝拜“土地公”、“拜饯盒”后祭墓,请福命人为长孝男或

长孝孙背神主跪于墓前举行“点主”大仪(此神主自点主后要放于

米斗内),候祝文唱罢,便焚烧银纸祝文、银库和取一碗墓土返

回,众人下山时,粗工两人要肩扛“大龙中轴”称“龙心”绕环墓沿

先左三圈,又反转三圈方可全部离开。

队列一反送序,由长孝男或长孝孙手捧斗(内竖神主先行),

全体上山之人依序随后,可免哭。妇女按出殡路线和地点跪接神

主,尾随而回。到家后,致神主于厅堂中下压一摺寿金,备饭菜

奉祀(称“安位”)其香炉要放山上带回的那碗墓土。

自出殡起七日内,孝男等直系人众绝不能登别家门槛,不能

理发和换衣服。

巡灰出殡后第七天早晨,备米糕、黄豆em用法 炒红糖和搓一条

草龙点燃着到墓地巡山(又称“做七”孝男免哭,孝妇、女侄“助白”

则需哀号)到坟墓地,先敬土地,后祀新墓。有邻墓者亦奉米糕。

奉毕,祭品必须全部吃掉,吃不完要请牧童帮吃,再者粘在石头

上给飞鸟吃,然后找山塘洗手和洗净一切用具。回家忌走原路,

到家餐罢,男人更衣理发,女人更兰色衣服,挽面、插花(“助白

红花”、“女侄水红花”、“媳妇兰青白花”),接着,媳妇率全体上山妇女

到庙宇用炒黄豆敬神明(称“落庙”),女儿、侄女、“助白”每人给一

双“木屐”(木拖鞋)俗称“假脚”实则“落山红”。女儿、侄已出嫁者

要及时赶回家,儿媳妇则带“客饼”、“米糕”、“炒黄豆”去娘家“走孝”,

须当天赶回。

小祥俗称“对年”实为一周年,(近年已有七天起孝做七之

例)。逢闰年亦不闰(例为“死人无闰”),须备猪头、五牲、食桌

碗、四屏盘、七或八大盘(单丧七,双亡八)、发馃、红龟、祭

礼上插松枝。又要请糊纸师傅扎一座纸屋,通常糊“六壁前后落”,快乐的成语

尚未三代和经济差点的则“三间两伸手”,屋内陈设需糊有纸制的

生前生活用具和佣人。女儿做四十九个红龟(“灶仔龟”)糊贴寿金

和银的“金山”、“银山”,(俗称“灶仔山”),并备猪头、五牲、发馃、

食桌碗、饯盒等一整桌祭品,每种祭品上插竹青,祭毕。各色祭

品留一半给娘家隔天请客,遇侄女备祭品来祭者,一点都不能收

(俗例“灶仔桌收一半,查媒侄办来看”),亲家门风备饯盒银库,

族亲备牲礼银纸。丧家须提前七天由孝妇,“助白”于每天早晚二次

祭祀(备饭菜),俗为“起孝”。需用“蛤壳”二个向其神主问卦曰“饱

否?”遇“尚杯”(一反一笑)方可收泪和收拾祭品。要克三顿饭,

以茶代之。入夜由司仪按序举行祭仪,外客的礼节和唱读祝文在

此晚最讲究。亥时至,妇女们全部换上兰色衣裤请出神主进“纸

厝”(举行接交仪式),由“姆婆”、“是大”引导进行“敬轿夫、纸人四

仙”。“撒麦豆种子”(站在厝前向屋后撒绿豆、铁丁、铜钱、黄豆),

边撒边喊“有否?”孝妇孝女用衣角接之,要大喊“有”再接出神主

于椅中,坐观烧厝。最后,用二十四条竹篾接成大圆环围住纸厝,

全体孝众拉白羊男和天蝎女 紧“桶箍”,纸厝架下倒上银纸点火燃烧。草鞋、麻丝

绳、哭丧杖、红灯、鞋前麻、麻孤帛也趁此烧掉。(麻衣正常都

是公厅的公物借用的免烧)焚罢,孝众要从圆形缩小“桶箍”直径

至一尺二寸后才收场(此桶箍各房分去箍桶),丑时结束。“神主”

安放于该置之位。隔天,早晨就要把祭牲备成丰盛宴席请外客、

族长、“助白”,特别要请“吊板”的八个人(俗称“抄板”,买棺木由八

个人用白布穿吊肩上),门联可贴青色无字纸条。

大祥俗称三年,(实为二周年),根据孝男数加上长孝孙

每人减一个月之孝期,一般一周年多就可再做三年。按“勒月”日

期而定,备猪脚(因猪头总数要单为不能双)、牲礼、红龟、食

桌碗等祭品,是夜致祭简单,唱读祭文毕则进行烧银纸。第二天

早上贴上“变红”门联,打扫厅堂,洗孝衣,理发,“挽面”,完成守

制三年之礼仪。

如子女(媳)先于父母丧亡者,其礼甚简,出葬前父母要用

手杖击棺木咒其“不尽孝”,“任意先去”,“可恶”等语。出葬时,不配

乐,须棺木先行,谓之“溪水颠倒流”。就连做爷做婆的也不能配

以“大龙”全礼,要掀翻棺罩一角以示“倒丧”。

丧事礼仪繁琐,故有“死人路(礼仪之意)特别多”之说。

古时,父母葬后,孝男“结庐守孝”之俗极盛,民国时期则有“做

七变红新例”,穷家唯有薄板代棺与芦席裹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倡议丧事从简,但尚有接受“纸仪”及工作单位敬献花圈、

挽联之例。参加送葬者俱佩上黑底红之小布条,中途孝男“辞客”

接受叩谢返回时弃掉黑布条,换佩红布条称“落山红”。

基督教徒丧事则是:凡亲属死后视为灵魂荣归天堂,与主同

在,不须悲哀,不须恸哭。真耶稣教丧礼颂唱“人生不老”诗和吟

颂“安葬”诗,出葬时,不择时日,棺木盖有棺罩,中端插一白十

字布,牧师率众教徒和亲属围棺吟颂“天堂是我家”等圣诗后,则

出殡,不置任何祭祀品,周年忌日,仅集家属追思。

1949年后,政府提倡丧事简办,以召开追悼会的形式寄托

哀思,此俗已逐渐形成。近年实行火葬,丧事简办,其俗渐简。

3、生子

婴儿出世,煮蛋酒给产妇吃俗称“压腹”(空腹的第一餐),再

则吃鱿鱼干稀粥。“坐月子”以鸡弃“五尖”与内脏炒酒加红糖为滋

补“鸡酒”,家中来客人要以酒敬请。第三天至第十二天内娘家要

送“酒与鸡”(即“担鸡酒”),生男用雌鸡,只数为双,生女则相反,

并须改用陶锅装酒,一条红丝线双头扎两粒龙眼干结于锅嘴。女

婿回礼用糖果、糠饭团,上插鸡毛。

首胎男孩者,第十二日要“焖油饭”又称“鸡酒饭”(糯米、大油、

绿豆、生姜、葱头为原料)上置熟鸡一只,送给岳家,以便分给

亲友邻居。又要以盘装分送亲戚朋友,对方要回以红包,故俗谓

“串”字。如不要对方红包者,则以蕉叶盛之便意免压红包礼,唯

用小把米回礼就可以。产妇忌出门外,婴儿极忌见星星,所以,

晚上外出则须用裙围或包袱蒙头,亦忌属虎与服丧者入房内。

满月,男孩有磨糯米搓红圆之习(俗称“满月圆”),备牲礼敬

神做“满月”,晚上宴请亲朋。

四十天,产妇至此日方可晚上自由出门,备糖果敬神,晚餐

较盛(中餐产妇再吃最后一次鸡酒)。自此后逢初一、十五晚均

须备小碗饭菜敬“姐姆”。

四个月,须备牲礼(富有人家猪头五牲),做红龟、发馃,

剃发,做“四月日”,送红龟、发馃、糖果给娘家分送亲族。娘家

备送衣服(上衣领后和裤头均要用红丝线绣上“卐”字,俗称“开脚

裤”)、鞋帽、银牌、手环、脚环等礼物回送给外孙。又须把红龟

以双数分送亲戚朋友,受礼者要回以“红包”,故有“串”之戏称。巳

时至,敬奉“神明”,抱子朝拜并挂“客饼于孩子胸前,又以饼擦嘴

称为“收唾”,然后,抱游屋前屋后,巡视畜舍、探井、坐碓、摸

磨等寄意活动。候奉神毕,宴客,客以“红包”贺之。

周岁,俗称“暝际”,亦称“肚际”,备牲礼、红龟、发馃“敬神”

宴客。近年来此俗从简。

4、寿庆

民间自五十岁起多有举行寿庆之俗。富有与豪绅,寿庆前多

“放请柬”,邀请亲戚朋友、各界名流赴宴。应邀者及借此迎合奉

承者皆送银物或赠字贺画,多为祝寿文词。是日,寿堂装饰一新,

寿诞者夫妇备“香仔桌”、“三界公”桌、菜碗、猪头五牲、红龟发馃,

糕饼果品(亦有“全猪羊”)奉敬“天公”、“土地公”和祭祀“祖公”。然后

鼓乐齐鸣,再端坐厅堂接受子女亲戚的拜寿大礼。拜毕,午餐吃

“寿面”,以甜加葱油为主兼之咸食,晚上开席宴客(亦有请戏做“三

出头”、“郭子仪拜寿”凑热闹)。

1949年后,排场过度的寿庆均被禁止,民间尚保留小孩子

生日煮两个自产鸡年夜饭的做法 蛋给孩子吃表示祝贺,或煮一碗面汤给孩子

吃,再以安慰之词宽解曰“大人”生日吃肉,“囝仔”(小鬼)生日着

打。条件许可者再做件新衣给小孩穿。

闰年,已嫁女儿须各自择日买一个猪肚、二斤赤肉,也可打

制有福禄寿字样的黄金或白银的戒指,又要出钱合做一件上衣

(俗称“灶仔袄”)送给父母“添福寿”,有祖父母者则要多送一件,“灶

仔袄”也是父母百岁必究之寿衣(遇第二个闰年就不用再做“袄”,

改买别的礼物),此习自古沿袭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做寿的人家有所增加,特别是小青年们,他

们仿效外来礼俗,购买“生日蛋糕”、上插小蜡烛。亲友(主要是

学友)纷纷事先买好礼物祝贺。这天晚上,欢聚一堂,点燃蜡烛

后由寿主一口吹熄,大家合唱“祝您生日快乐”歌。唱毕,切开蛋

糕共尝。然后设宴请客。此俗较盛于知识界,亦有知识分子家庭

的子女们以此形式为父母举行寿诞之仪。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08:04: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7890803921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脚尾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脚尾饭.pdf

上一篇:室内装饰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脚尾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脚尾饭
    四川内江市-喝绿茶的好处2023年3月26日发(作者:结婚喜宴)漳浦县佛昙镇新安村民俗文化(一)岁时节日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零时刚至,家家开门鸣炮迎接新年,寓意“发”。拂晓,全家人即起穿戴新装,主妇操办祭祖礼品。早餐,素菜加糖,韭菜、菠菜俱不用切,称“长年菜”,忌喝饭汤。饭后出门相互拜年,见面多为“新年好”和“恭喜发财”的好彩头语言。客至,便端出糖果请客“吃甜”,携孩者则互赠“红包”。忌用刀器
  • 0℃室内装饰画
  • 0℃神龙架
  • 0℃打卤面的各种卤的做法
  • 0℃北京路
  • 0℃绿豆
  • 0℃颐尚温泉
  • 0℃象山影视城门票
  • 0℃海拉尔地图
  • 0℃pottermore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