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归

更新时间:2023-03-26 07:52:43 阅读: 评论:0

天鹅湖在哪里-清汤鸡

湖北秭归
2023年3月26日发(作者:自己定制彩铃)

湖北秭归兴滩二叠系沉积及演化特征

万秋;李双应;丁宁;孔为伦

【摘要】湖北省秭归兴滩地区,地层出露良好,特征明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

野外剖面实测,运用沉积相分析,结合微相及古生物学研究,对湖北秭归兴滩地区的二

叠系进行了岩相及沉积划分,对沉积演化做了初步研究.岩相分析表明,研究区中一上

二叠统主要由生物碎屑颗粒灰岩、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硅质岩等组成.

沉积相分析表明,中一上二叠统主要为碳酸盐斜坡、台地沉积,其次为滨岸和盆地沉

积.中二叠世发育两个海进-海退旋回,分别为栖霞期和茅口期,晚二叠世吴家坪期主

要为开阔台地沉积,总体为2个半旋回.

【期刊名称】《安徽地质》

【年(卷),期】2011(021)001

【总页数】5页(P14-18)

【关键词】岩相分析;沉积相分析;沉积演化;碳酸盐岩;湖北秭归

【作者】万秋;李双应;丁宁;孔为伦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合肥

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1

湖北秭归兴滩二叠系剖面位于中扬子地块中部黄陵背斜西翼,地层出露良好,沉积

特征明显,生物化石丰富,岩相以碳酸盐岩为主,其次为硅质岩和碎屑岩。前人的

研究表明研究

区主要发育碳酸盐台地相沉积[1~4],层序地层学研究将本区划分为1个半Ⅱ级层

序[2~5]。王小娟等[6]、王立亭等[7]认为研究区构造发展和沉积体系的形成,受

控于扬子地台的大地构造演化,二叠纪为稳定广泛的持续沉降阶段,沉积了大套碳

酸盐岩,并持续至晚二叠世。本文根据野外资料、岩相及沉积相的研究认为研究区

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及斜坡相沉积,其次为盆地相及滨岸相沉积,中二叠世发

育两个海进-海退旋回,分别为栖霞期和茅口期,晚二叠世吴家坪期主要为开阔台

地沉积,总体为2个半旋回。

研究区中-晚泥盆世接受滨岸碎屑相沉积,早二叠世末的云南运动使得本区下二叠

统缺失,栖霞组马鞍段不整合于石炭系黄龙组之上,自下而上可以分为栖霞组、茅

口组、吴家坪组,长兴组缺失,吴家坪组与下三叠统大冶组为假整合接触(图1)。

栖霞组厚156.8m,主要由生物碎屑灰岩、砾屑灰岩、含燧石结核及条带的灰岩及

砂屑灰岩组成,底部发育一套砾屑灰岩,向上渐变为中层状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

夹砂屑灰岩,上部为砾屑灰岩与燧石条带灰岩的互层,含沥青质。生物化石主要有:

类:Nankinellasp.,des,erica,腕足类:Schuchertellasp.,

珊瑚:Yatngiaasiatica,ris,介形虫:Shleeshahouae,Ensis

polygonalis,metrica。

茅口组厚317.5m,可以分为三段。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砾屑灰岩,有沥青气味,

夹少量硅质岩,含腕足类:Neoplicatiferahuangi,Tyoplectanankingensisi,

Spirigerella,类:Verbeekinagrabaui,Schwagerinahenbesti,珊瑚:

toma,Paracaniniaminor等。中部由生物碎屑灰岩及含燧石条带灰岩

组成,上部由硅质岩、含燧石条带灰岩及团块状灰岩组成,生物化石包括腕足类:

Spirigerella,类:Schwagerinahenbesti。

吴家坪组由深灰色厚层状到块状含燧石结核条带状生物碎屑灰岩(图2E)、生物

碎屑灰岩,层厚75~95cm,层面起伏不平,燧石呈不规则的条带、薄层以及团

块。生物化石由腕足类有孔虫组成,含类Gallowiinellasp.,

Waagenophyllum,Spinomarginifera,腕足类:Hemiptychinasp.,D.

sinoindicus,Leptodussp.。

2.1生物碎屑颗粒灰岩

生物碎屑颗粒灰岩是分布最广,也是最多的岩相,颜色呈灰色、灰黑色,生物碎屑

含量变化于40%~90%,种类繁多,主要有腕足类、珊瑚类、藻类、腹足类、介

形虫等,见完整形体或碎片,基质多为泥晶或亮晶方解石,除生物化石外,岩石中

还可见少量球粒,颗粒之间主要由灰泥充填,含有泥质成分(图2A)。本剖面的

生物碎屑灰岩主要形成于两种环境,一种生物碎屑破碎强烈,碎片无定向性,生物

碎屑含量小于60%,基质为泥晶,生物碎屑多为亮晶充填,有泥晶化作用,孔隙

不发育,形成于开阔台地环境;另一种生物碎屑含量较多,含量约为80%,破碎

发育,裂隙发育,裂隙为有机质和泥质充填,生物碎片呈定向排列,胶结物为泥晶

及有机质(图2H),形成于碳酸盐岩斜坡环境。

2.2砂屑灰岩

灰色,深灰色,成分以粉晶方解石和亮晶方解石为主,粒度约为0.05~0.1mm,

有微亮晶化作用,在栖霞和茅口组中广泛分布(图2G)。在镜下多为灰黑色,似

流动状,方解石定向排列,含有少量泥质成分,生物碎屑含量20%~40%,化石

碎片主要有腕足类、有孔虫、珊瑚、腹足类、介形虫、深水有孔虫等,粒径0.2~

0.4mm,颗粒分选中等,破碎强烈(图2F)。砂屑灰岩分为两类:一类为成层的

砂屑灰岩,生物碎屑中以浅水藻酒类营销 类、腕足类、菊石为主,主要呈中厚层状,层面较

水平,另外一类发育于砾屑灰岩中,为灰岩砾石的胶结物,呈流动状分布于灰岩砾

石周围,主要为泥晶粉屑灰岩,广泛发育于栖霞组中,沉积环境为缓坡相。

2.3泥晶灰岩

由0.001~0.005mm的灰泥组成,仅含少量异化粒,小于10%,它在结构上相当

于陆源粘土岩,重结晶作用发育,常重结晶为微晶-微亮晶灰岩,形成于低能环境

(图2F),常见于两种环境中,浅水区的泻湖、潮上带及浪基面以下的深水区。

浅水区的泥晶灰岩常呈中-厚层状,含较多的有机质而呈深灰色,无层理构造,含

少量生物碎屑,主要为腕足类和藻类;深水区的泥晶灰岩因为含较多泥质呈浅黄色、

浅棕色,薄层状,含少量钙质海绵及浮游类生物碎屑。本剖面发育的泥晶灰岩重要

分布于栖霞组和茅口组中,深灰色,薄-中层状,为碳酸盐岩缓坡相沉积。

2.4砾屑灰岩

研究区发育的砾屑灰岩有两种,一类砾屑灰岩由乱的浅灰色砾石灰岩和黑灰色的基

质组成,基质<5%,偶夹燧石结核,化石多且分布广泛,生物化石主要有藻类、

棘皮类,单层厚50、109cm,砾石大小8~30cm,砾石分选不好,磨圆不好,

大多成半棱角状,胶结物为灰泥和砂屑灰岩,充填于颗粒之间,以灰岩砾石的杂乱

堆积和充填于其中的灰色砂屑灰岩为特征,称为碎块状灰岩(图2C),广泛分布

在栖霞组和茅口组中,台地边缘沉积。

第二类砾屑灰岩呈浅灰色透镜状,偶夹燧石结核,大多顺层排列,单层厚35~

79cm,砾石分选中等,磨圆不好到中等,形状为次圆状至次棱角状,大小不一,

粒径10~32cm,胶结物为灰泥和砂屑灰岩,含有较多的暗色胶结物,主要为钙

质砂屑灰岩或灰泥灰岩,层面

起伏不平,砾石主要是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含钙藻类、腹足类、棘皮类等生物化石

(图2D)。关于砾屑灰岩的成因,争论颇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先期

的沉积差异,后期差异压实形成的[1],主要形成于浅海台地,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等深流沉积作用在碳酸盐缓坡下部形成,为深水相沉积[8-9]。本文认为砾屑灰岩

为外缓坡相沉积,首先从形态上看,灰岩砾石具有一定磨圆,而成岩压实作用往往

没有磨圆,其次,灰岩砾石中的生物碎屑化石往往较完整且颗粒较大,而胶结物中

生物化石破碎较强烈且化石个体较小,形成于较深水环境。

2.5硅质岩

黑色或灰黑色,呈层状分布,或者为条带和结核状,单层厚度一般小于10cm,

少数可达15cm,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条带状和结核状,燧石结核形态不规则,

一般小于10cm,燧石团块较大,可达20cm,交代作用明显,产藻类、腕足类等

化石,是大规模海进和上升流形成的浅海缺氧环境的产物[10],在剖面中分布广泛

(图2D),与灰岩形成互层或夹于灰岩之中,形成于开阔台地和斜坡环境;另一

类为薄层状硅质岩,层厚5~10cm,硅质岩的层面平整,水平层理和水平纹层发

育,主要发育在茅口组中部,为盆地相沉积。

2.6海相陆源碎屑岩

本区的碎屑岩发育较少,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和炭质页岩夹煤层、钙质页岩,分布在

栖霞组马鞍段中。泥质粉砂岩呈深灰色,表面有砂质感,层面连续,厚度为薄-中

层状,未见生物化石碎屑,薄片下为深褐色、黑褐色,含有大量的泥质和铁质成分,

风化较强烈,产高岭石,碎屑物质主要为硅质。碳质页岩呈灰黑色或黑色,薄层状,

夹有煤层,生物化石以菊石类为主。梁山组上与栖霞组灰岩段呈整合接触,为滨浅

海低能环境沉积。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野外测量、岩相及沉积微相标志的综合分析,认为

二叠纪中期发育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晚期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开阔台地沉积(图3)。

3.1碳酸盐岩台地沉积

本剖面的台地沉积相可进一步分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2种类型,开阔台地相

主要发育在茅口组中、上部及吴家坪组,台地边缘相主要发育在茅口组中部及栖霞

组上部。

开阔台地相水深从几米到几十米,宽度较大,岩性主要由浅灰色、灰色中—厚层

状泥晶灰岩、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组成,生物碎屑以有孔虫、双壳类和藻类为主,发

育在茅口组中、上部及吴家坪组中。茅口组中、上部主要为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灰

岩、生物碎屑灰岩组成,岩性和厚度均较稳定,岩层较水平。吴家坪组为中-厚层

状生物碎屑颗粒灰岩,含燧石结核及条带,化石分选不好,颗粒大小不一,大的约

有1mm,泥晶含量较多,生物碎屑以藻类、双壳类、为主,少见苔藓虫。

台地边缘相在正常浪基面以上并且在透光层之内,能量较高,颗粒分选较好,研究

区主要发育台地边缘滩,主要分布在栖霞组上部及茅口组中部,由生物碎屑灰岩、

碎块状灰岩组成。

3.2碳酸盐岩缓坡沉积

缓坡最初由Ahr提出,其原定义为“浅水的、平缓的坡地(通常<1)上缺乏显著

的缓坡坡折,颗粒岩常分布于沿倾缓向上的部位,沿倾缓向下的部分可局部建隆,

缺乏生物礁,建隆也常常是断续的;下缓坡缺乏包含有浅水台地碎屑的重力流沉

积”。与缓坡相反,“陆架的外部边缘带具有一个坡度显著增加的缓坡,进入深水

区,陆架边缘上以砂屑灰岩、或连续分布的礁为主,缓坡带有丰富的重力流沉

积”[11]。

碳酸盐岩缓坡是一个发育在小角度倾缓海底上的沉积作用面。这些相带主要由水动

力条件(晴天浪基面和风暴浪基面)、缓坡地形的变化类型以及由风暴、波浪、潮

水所搬运的沉积物所决定。从浅水滨岸或泻湖到盆地底部的沉积缓坡具有没公里仅

几米的梯度,坡度通常小于1。近滨、激浪浅水区的碳酸盐岩逐渐从滨外逐渐变

化到深水区的低能量沉积,然后再过渡到盆地沉积。

研究区缓坡相主要由砾屑灰岩、砂屑灰岩、薄层硅质岩,其次是泥晶生物碎屑灰岩、

泥晶灰岩组成,主要分布在栖霞组及茅口组下、中部中,可以分为中缓坡相即外缓

坡相。中缓坡相主要由砾屑灰岩、砂屑和粉屑灰岩组成,砾石大小不一,杂基含量

少,主要中条山战役 为颗粒支撑,层间夹砂屑灰岩,层面起伏不平,夹硅质结核、团块和条带。

砾屑灰岩杂基中以及砂屑灰岩中的碎屑破碎强烈,长条状颗粒排列具有明显的优选

方位,反映了平行于缓坡牵引流的特征。外缓坡碳酸盐岩相也被称为深水缓坡,主

要由含泥晶粉屑灰岩、薄层硅质岩及碳质页岩等组成。泥晶粉屑灰岩中常常见到散

布的灰岩团块和硅质岩团块,与泥晶粉屑灰岩的接触界线清晰。

3.3海相陆牛顿第一定律公式 源碎屑岩沉积

陆源碎屑滨岸相处于海洋与陆地交汇处的海岸地带,位于正常浪基面以上至最高涨

潮线之间的滨海区,主要由海陆交互相的碳质页岩、砂岩及灰岩透镜体组成。本剖

面的栖霞组马鞍段由灰色粘土岩夹炭质页岩和劣质煤、深灰色页岩夹灰岩透镜体组

成,为前滨沉积。

研究区在经过广西运动后抬升为陆,直到晚泥盆世才接受五通组砂岩沉积,早石炭

世抬升为陆,早石炭世晚期接受泻湖-潮坪沉积[12],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受拉

张作用影响,中国南方地区整体沉降,广泛发生海侵,沉积了台地相的碳酸盐岩。

石炭纪末-二叠纪初,受云南运动影响,沉积大被剥蚀,使得梁山组假整合与石炭

系黄龙组之上。

在经历了云南运动的抬升之后,海水从东南、东北方向侵入,研究区东侧的黄陵古

陆尚未完全夷平,沿古陆沉积了一套滨岸沼泽相的含煤碎屑岩,风化较强烈,而在

鄂东地区发育较薄。

栖霞期开始后,海侵加剧,陆地全部消失,形成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研究区为台地

坳陷,受区域拉张和海侵的影响,台内坳陷加宽、加深,栖霞期的沉积序列为较深

水的碳酸盐岩缓坡-台地边缘沉积。栖霞组下部灰岩呈深灰色,富含有机质和燧石

结核,U/Th>1.29,V/V+Ni为0.52~0.9,为缺氧沉积环境[13],反映了海平面

的变化和区域上的坳陷-裂谷作用,未发生明显的沉积分异,同时厌氧的沉积环境

与较高的生物生产速率有关[14]。

茅口期开始后,海平面上升,茅口早期为以生物碎屑灰岩和碎块状灰岩为特征的台

地边缘沉积,中期发育砾屑灰岩、少量硅质岩、微晶灰岩为特征的中缓坡沉积,总

体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晚期发育盆地及盆地边缘沉积沉积,岩相主要为硅质岩和

钙质页岩。茅口期中国南方进入强烈拉张期,基底活化,同沉积断层发育,出现台

-盆格局分异,研究区以新华断裂为界,在断裂以西的建始地区发育孤峰组硅质岩

的盆地沉积,研究区渐变为硅质、泥质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较深水斜坡沉积,自

西向东灰岩分布增多,硅质岩分布较少。茅口晚期发生了东吴运动,研究区大范围

抬升,进入海退阶段,茅口组顶部沉积被剥蚀,茅口组和吴家坪组呈假整合接触。

吴家坪早期由于受东吴运动小时候的故事 影响,普遍抬升为陆,在经历了短暂的抬升后,扬子区

沉积了滨岸沼泽相的陆源碎屑,研究区碎屑岩段缺失,吴家坪组含燧石结核灰岩假

整合于茅口组上部生物碎屑灰岩之上。吴家坪中租凭合同 期为燧石结核灰岩-厚层砾屑灰岩

-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沉积,沉积序列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开阔台地,总体

为开阔台地沉积,富含有孔虫生物碎屑化石,从研究区向西的建始-恩施地区,发

育硅质岩-泥灰岩为特征的台盆沉积,富含腕足类、菊石类化石。研究区长兴组缺

失,吴家坪组与下三叠统大冶组呈假整合接触。

(1)通过野外剖面测量和室内微相分析,二叠系主要由生物碎屑颗粒灰岩、泥晶

灰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硅质岩等组成,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和碳酸盐岩缓坡

相沉积,其中,中二叠世主要发育碳酸盐岩缓坡相沉积,晚二叠世发育开阔台地相

沉积。

(2)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是二叠系重要的沉积,具体可分为中缓坡和外缓坡,主要

发育在栖霞组和茅口组,由砾屑灰岩、砂屑灰岩、硅质岩和深灰色泥、粉晶灰岩组

成,发育受盆地演化控制。

(3)从沉积演化上看,中二叠世发育两个海进-海退旋回,分别为栖霞期和茅口

期,晚二叠世吴家坪期主要为开阔台地沉积,总体为2个半旋回。在经历了云南

运动的抬升后沉积了栖霞组马鞍段的含煤碎屑岩,栖霞期主要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

栖霞晚期为台地边缘相沉积,茅口期发育与栖霞期同样的旋回,茅口中期,海侵达

到最大,为盆地及盆地边缘沉积,晚期发育开阔台地沉积,茅口末期的东吴运动使

得茅口组与吴家坪组呈假整合接触,吴家坪期为开阔台地沉积,一直持续到三叠纪。

【相关文献】

[1]冯增昭,何幼斌,吴胜和.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2]张克信,刘金华,何卫红,等.中下扬子区二叠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

报,2000,27(4):357-365.

[3]周雁,陈洪德,王成善,等.中扬子区中二叠统层序地层研究[J].地层学杂志,2005,29(3):270~

274.

[4]陈洪德,王成善,刘文均.华南二叠纪层序地层与盆地演化.沉积学报[J],1999,17(4):529~5357.

[法国蓝带厨艺学院 5]田望学,张汉金,李雄伟,龚志愚,李正华.鄂西南二叠系层序地层与盆地演化[J].资源环境与工

程,2007,21(2):95~100.

[6]王小娟,廖卓庭,严惠君.鄂西香溪地区中二叠世地层新观察.地层学杂志,2003,27(4):352~357.

[7]王立亭,陆彦邦,赵时九,等.中国南方二叠纪岩相古地理与成矿作用[M].北京:地质出版

社,1994.

[8]李双应,岳书仓.安徽巢湖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斜坡沉积.地层学杂志[J],2002,20(1):7~12.

[9]李双应,孟庆任,万秋,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叠纪碳酸盐斜坡沉积及其成矿意义[J].岩石学报,

2008,24(08):1733~1744.

[10]雷卞军,阙洪培,胡宁,等.鄂西古生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J].沉积与特提斯地

质.2002,22(2):70~79.

[11]ErikFlugel如何做帐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解释与应用[M]马永生译.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12]牟传龙,丘东洲.湘鄂赣二叠系层序岩相古地理与油气生储盖空间配置[J].海相油气地

质,1999,4(3):13~19.

[13]颜佳新,徐四平,李方林,湖北巴东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J].岩相古地理,1998,

18(6):27~32

[14]颜佳新.华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碳酸盐岩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04,22(4):571~

586.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07:52: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7883633920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湖北秭归.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湖北秭归.pdf

上一篇:雁荡山住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湖北秭归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