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1--
江西婺源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近年来,旅游之风愈演愈烈,而乡村旅游在我国由南至北遍地开花,成为我国旅游业
的一个新亮点。在婺源,这个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成为拉
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的"朝阳产业",但也伴随着出现许多问题:景区建设缺乏规划,
管理混乱,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节假日游客人满为患。……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婺源的发
展,亟待解决,以期婺源乡村旅游的发展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解决办法
一、江西婺源发展的背景、意义
(一)婺源发展的背景
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具有非常明显和强大的现实意义,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扩大就
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加强各地文化交流。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需要,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发展迅速。而婺源,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因境内优美的生态环境
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深厚潜力。
(二)婺源发展的意义
1.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为农村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乡村旅游使广大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
伐;旅游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使传统农业增添了附加值,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各地的实
践证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以把农业变成快乐高效的产业,把农村变成美丽和谐的家园,
把农民变成富裕而有尊严的群体,旅游已成为拓展农业功能和拉动内需的新引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
就业增收的新途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丰富旅游资源和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新
场所。
2.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国农业仍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等是
国内农业的普遍现象。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加工业等相应
产业的发展,还推动了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加速发展,农村产业结
构得到优化和调整。婺源围绕“山上建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的目标,山上山下统筹发展,以市
场为导向,全力培育以茶叶为龙头的绿色食品产业。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2--
3.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完善。
乡村旅游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使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思想观念和文
明程度明显提高,为农村人和农产品走进城市提供了基础。婺源是省级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该县以彰
显山水文化为特色,不断提升建设水平和品位。五年来投入城建资金10.25万元,城市绿化率达到
43.4%;共筹措公路建设资金5.86亿元,改造路基480公里,两条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4.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旅游业是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明显的新兴产业,充分依托和利用“三农”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
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极大地促进了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和
谐社会的建设。乡村旅游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可能。世界旅游组织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
业人员,能为社会提供6—8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极大。而发展乡村旅游会促使农民利用农村现有的空
间和自然资源,实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就能挣钱梦想启航 ”、“既不离乡,也不离土”,以地生财,使就业竞
争力弱的农民,通过一定的就业职能培训,便可以承担起乡村旅游所需的接待、服务、导游、卫生和管理
等工作。
二、江西婺源发展的现状
(一)婺源的发展进程及经济现状
十年之前,婺源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山多田少,许多人不得不常年
外出谋生解决温饱,发展十分缓慢,“三省交界边穷形容搞笑的成语 县,山清水秀路难行。”则成了当时婺源的真实写
照。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破解发展瓶颈,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的一道“应用题”。
2001年,婺源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大打“文化与生态”两张牌,提出了“优
先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该县先后编制了产业总体规划、景区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等四个层次规划;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
若干意见》、《加快旅游商品开发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举措;制定了景区开发建设、景区管理等8个《管
理办法》,推进乡村旅游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乡村旅游自发经营、资源整合等两个阶段后,实现“一个集团、一张门票、一大品牌”,全县先后
开发出江湾、李坑、卧龙谷等20多个精品景区,其中4A级景区7个,创全国县级之最,形成“伟人故
里古村游、山水奇观生态游、古洞古建古风游”的东西北三条精品线路,融入“名山、名村、名镇”国
际旅游黄金线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相通、客源互送。全县接待游客由2000年的12万人次飚升到
2010年5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3亿元,全县各类旅游从业人员7.5万余人。
(二)婺源的旅游资源优势及风土人情
1.简介
婺源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它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浙江两省交界,刚巧处于黄山、庐山、三
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区域。
2.自然资源
婺源县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幢、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
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三十多个溶洞,这一带自唐宋以来就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3--
是游览名胜,各个溶洞内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处,公园内的鸳鸯湖内有上千对鸳鸯。
3.文化及风土人情
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有“书乡”的美称,从宋代以来,婺源出了文学
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
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其中汪口俞氏宗祠气势雄伟、工艺精巧,被专
家誉为“艺术宝库”;紫阳古街上保留着朱熹祖居;建于隋代的詹氏一世祖墓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的台
湾詹氏后裔前来观光、祭祖。民俗文化绚丽多彩,有起源于缘故的傩舞,历史悠久的徽剧,还有别具风
情的抬阁、灯彩、地戏等。
4、特产
婺源特产可以用四色概括:绿、红、黑、白。
绿:即绿茶,以“颜色碧而天然,回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著称的婺源绿茶,中外驰名。早在
1915年就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35年被美国《茶叶全书》赞为“中国绿茶品质的最优者”。1999
年又荣获“99昆明世博会”金奖。
红:即中华荷包红鱼。集食用与观赏于一体的中华荷包红鱼,早在1985年就已被列入国宴,受到外国
元首的赞赏。目前,婺源的中华荷包红鲤鱼已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受到保护。
黑:即龙尾砚。享有“砚国明珠”、“石冠群山”等盛誉的龙尾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婺源古隶歙州,
故又称“歙砚”。
白:即江湾雪梨。因产地江湾,且果白如雪而名。江湾雪梨不仅体大肉厚,皮薄核小,而且松脆香甜,
汁多味美,入口消融,属果中珍品。
三、江西婺源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一些景区的管理者和开发商无视规划的重要性,将景区的“精品化”建设误解为多盖建筑物,结
果造成了很多景区“城市化”,原有生态环境的安谧却被破坏了。文公山景区增加水上游乐项目,在山
脚建起一座人工湖,蚊虫大量滋生,使游客望而却步。鸳鸯湖本是鸳鸯冬季来婺源栖息生活的乐园,自
开发后游客和快艇的喧闹,使鸳鸯生活的环境质量大大降低,数量急剧减少,由原来的每年4000对锐
减到每年2000对。
(二)乡村文化受到冲击
文物古建遭到破坏。婺源村落里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但由于年久失修,这些经过岁月
洗礼的古建筑都存在着坍圮的危险,而且许多古建筑还遭到人为的破坏,许多婺源人借着旅游这股东风,
发了财,然而,他们发了财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扒掉那些令游客心动的祖屋,反而建起了小洋楼。这
样做不仅毁坏了古建筑,而且还破坏了村落的整体得和谐美。
(三)景区村民与游客之间的矛盾。
举个小白兔画法 例子来说,婺源的江岭景点是婺源看油菜花的必经去处。但油菜是要靠当地村民去种的,游
客去看油菜花,也很喜欢在油菜花地里拍照,但却经常有意无意的去采油菜花或者踩到村民种的地。这
样一来,村民就以客人破坏农作物为由,在田地里拦着客人不准客人下田拍照,有些客人采了花或踩了
菜地,村民就会要游客赔偿,且赔偿的价格都比较高,个别狡猾的村民学会了“钓鱼执法”,专门等客
人采了花再上前拦着客人进行勒索敲诈,可以说这种做法完全破坏了婺源的旅游形象。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4--
(四)旅游基础设施滞后。
每年的三四月份婺源都会迎来旅游的高峰期。每年的这个时候,所有县城宾馆的入住率基本上是
100%,乡村农家乐也是异常红火,可是尽管如此,婺源所有的宾馆还是接待不了那么多的游客。由于供
不应求,宾馆的房价更是一路狂飙,比平时上涨2到3倍。许多游客不得不住宿在婺源周边的县市或取
消赴婺源旅游计划。由于景区停车场面积较小,在近景区的公路两边,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旅游车和私家
车。在加上通往景区的公路路面并不是很宽敞,所以塞可可戚风 车现象十分严重,不得不排起长龙。
四、江西婺源的发展前景、对策和措施
(一)发展前景
近年来,婺源县全面落二手车合同 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市委、市
政府打造“一个枢纽”,建设“四个基地”的战略,坚持走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把婺源建设
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和著名绿茶之乡。
(二)婺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要科学定位,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要合理规划、科学开发,打造自己的品牌。把握几条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尽量做到“一
村一品”,避免程式化;贴近自然,保持乡土特色,避免城镇化;注重人文与自然地和谐融合,传承产
铜民族民俗文化,避免过度现代化;做好规划建设管理,确保乡村旅游的原味性。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
展的首要任务是重视环境保护,提高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协调好农村产业发展与保护原生态的矛盾。
2.要进一步做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大到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小到旅游公厕、旅游标识等,都要加强配套,满足游客需求。大力发
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的乡村旅
游活动项目中把各种乡村民间娱乐艺术及各种民俗表演推广,形成系列和规模。
3.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协调各方面利益冲突。
制定《旅游管理条例》,为发展旅游经济创造更优良的条件,使保护和利用古村资源发展旅游业
有法可依。强化政府作用,政府必须对利益冲突做出有效地调整。所谓有效地调整,就是通过道德、行
政、法律手段是利益冲突保持在社会有序运行可接受的范围内,均衡各方面利益,使利益达到一致性,
实现利益最大化。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存、享受和发展才能得到更高层次
的满足。
4.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的内部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旅游与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提升旅游税收,努力实现富民富县。
由经济粗放型发展向节约型转变,研究开发旅游的延伸产品,提高农特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改善当地的
产业结怎么戒烟最有效 构。婺源乡村旅游要朝着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组团花的产业化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07:03: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7854403915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江西婺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江西婺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