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内涵对我国博物馆教育的启示
摘要杜威“猴子的英文单词 从做中学”的理论内涵是关注儿童在经
验中积累知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和水平,主动探究,
启发心智,积极创新而获得智慧,全面发展。本文就博物馆
的特色教育、参观场所、观众需求来阐释“从做中学”理论
对博物馆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从做中学”理论;博物馆;发展
中图分类号G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
(2011)38-0064-03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
哲学家和教育家,是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融欧
美思想于一炉,如卢梭的儿童自由观,裴斯洛泰齐的儿童发
展能力观,福禄贝尔的儿童自动发展观等促使杜威建立起适
应美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杜威用这思想
利器批判了旧教育的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针锋相对
提出了现代教育的概念。在世界教育史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
用,指出前进的方向。“从做中学”(learningbydoing)是他
全部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其理论的生命力在当代重新焕发
出熠熠的光辉,即使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依然具有不
可低估的价值。研究并借鉴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当代博物馆
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应重视的一项工作。
1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内涵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一种在经验的情境中思维的
方法。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从经验中积累
知识,从实际操作中学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
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亲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杜威教育理论植根于实用主义教育论的土壤,经验是他
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他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
造”。他的哲学基本点是“属于经验、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
的”,[1]杜威认为,经验不再是通过感官被动获得的一些散
乱的感觉印象,而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机体不久
受环境的塑造,同时也对环境施加若干改变,理性是一种“实
验的智慧”,一种使经验(或做、行为等)更富成效的智慧,
“是要施诸,以验其对指导我们目的的经验是成是败而可以
随时加以修正、补充或撤消。”[2]理性不是凌驾于经验之上,
而是寓于经验之中,并在经验中不断修正,经验的过程就是
一个实验的过程、运用智慧的过程、理性的过程。实际经验
中包括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主动的尝试和承受所成的结果。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
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的本质在于
人的社会属性,依赖于环境的存在,与环境融为一体,才有
可能产生尝试的实际行为,承受所成的结果,形成经验。
2“从做中学”对博物馆教育的启示
下面从3个方面阐释“从做中学”对博物馆教育的启示。
1)“从做中学”更符合博物馆的特色教育
博物馆是有别于学校课堂教育的非正规教育,具有很大
的教具资源。没有规定完整的课程任务和学习进度,是自愿
参观学习的,所接受的教育是随时随处即在的。其教育活动
目前主要由博物馆的教育部门来举办。是以自我为导向,由
内在本质的兴趣、好奇、探索、操作、幻想、与社会互动而
产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一种经验基础、进一步活动或学习动
机。一般经过感知过程、模式认识、性质推理,可以达成学
习目标明确、经验累积感悟等亲历躬行的教育成效。
整个过程是“从做中学”开启心智,在参与中强化体验、
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使外在的知识转变为其内在的认识和
自觉的行动。博物馆为每一位受众提供了手脑并用、独立思
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观众在愉悦的体验中留连
忘返。他们不仅看到各种各样的实物、标本、科技电影,还
亲自动手考察有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触摸、体验实物,
观察所要发生的现象,听到仿真物体发出原本物体的声音,
探求一些奥秘„„,这样,通过模拟在邮局寄包裹来让儿童
了解邮政知识,通过镜子走迷宫来让儿童认识镜面反射原理
等。自然科学类博物馆配合展示播放各种具有知识性、教育
性、趣味性的影片、录像带及幻灯片,如按钮听口述历史、
童谣、戏曲或故事,让人如临其境体验科学现象的“闪电剧
场”,“太空剧场”等方式,给儿童提供一个形象生动的情境
来感知经验。上海儿童博物馆的天象馆就是这样一个提供形
象经验的展馆,通过掀钮孩子们可以观看和收听天象知识,
同时孩子们也可以走进中间的大暗房里――大型穹幕影院,
观看模拟天象的电影。孩子们观看后,对星象的知识有了初
步的认识,也有进一步了解星象知识的兴趣。在北京自然博
物馆动物展厅,孩子们看到“谁是最危险的动物”展示时,
径直站在四面由不同形状的哈哈镜组成的立体式镜面,竟然
看到不同镜面中可怕、丑恶、扭曲的自己,或拉伸、抽扁、
或扩大、缩小,孩子们乐的前仰后合,他们在寓教于乐中找
到了答案:人类自己是最危险的动物,是那么恐怖无比!这
种奇妙的展示效果,寓意深刻,可以让观众自己去思考,从
而增强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代表着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潮流。
“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一直是其主导方向,在国外已创造
了许多成功的经验。香辣小鱼干 美国科技馆很是发达,每个大、中城市
都有多处科教场馆,不仅展览内容丰富,讲解生动,而且鼓
励观众动手参与,是进行科学教育的最生动、直接的场所。
如旧金山探索馆及拉维莱特科技馆,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为
特色,以体验为重点,以试验、表演等为手段,强调参与,
注重互动性。法国巴黎发现宫是探索奇妙科学的殿堂,其展
览活动区有59个,以开放式、参与式及实验性的展示手法
呈现,鼓励观众动手操原油是什么油 作,每天由年轻科学家举行50场以
上的演示活动,还让观众上台共同体验探索科学之乐趣。伦
敦科学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科技类博物馆。博物馆内
设有独特的动手操作展区,如针对3岁~6岁幼儿开设的动手
操作区名为“花园”,是一个幼儿进行探索和发现的游乐场,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体验水、建筑、声音和光的活动。
在“玩水区”,孩子可以用泵或者转动水轮来观察水的波浪、
瀑布、气泡和漩涡;在“建筑区”,孩子们饶有趣味地搭建
各种结构,从而形象地领悟到平衡的规律,并通过调整各个
部件增强了动手能力。在“眼睛与耳朵区”,孩子们能感受
“噪音隧道”,体会手影学习动作,或者自己制造出悦耳的
音乐。韩国是亚洲地区博物馆事业较发达的国家。韩国博物
馆是以展厅为阵地,依托陈列展览而设计体验式项目。韩国
国立中央博物馆、国立民俗博物馆、国立扶馀博物馆、三星
美术馆都附设了儿童博物馆或儿童文化教育中心,各馆根据
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和心理感受特点,设计了供
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体验的各类展项,通过亲眼观察、亲手
触摸和亲身感受,了解历史,增长知识,进而体验到在博物
馆轻松学习的乐趣。
2)“从做中学”更吸引孩子们走进博物馆
孩子们生性好动,渴望探求未知世界的秘密。当前,多
数博物馆的常设陈列仍是以馆藏文物为依托,展陈设计刻
板、单调,文字说明简单、枯燥,很难激发孩子们参观的兴
趣,孩子们看上一会就失望地穿堂而过,这就是目前我国一
些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中面临的尴尬局面。博物馆通过不断改
进展览内容和展示模式,迎合孩子们的口味,兼顾他们的求
知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点,针对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
在展示中应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多引入互动内容,
让他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体验参与的乐趣,成为孩子们的
学习乐园,这样的博物馆无疑是最吸引孩子的。
科技博物馆为青少年创造了自由探索、体验与领悟的空
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极度轻松自如的心境下,自
主探索与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才是最富创造性与开拓性的,
也就是说当人处于自由放松而又专注的神神驰状态时,人的
创造性是最高铁提前多长时间检票 强的[4]。中国科技馆新馆“华夏之光”展厅内,
就是依赖科技自身的魅力紧紧吸引观众的眼球,几乎每个展
项都需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青少年急不可待地融入到探索、
体验新的知识模块中。在中国古代的技术创新展区中,“深
井开采井盐”是北宋发明的先进小口径钻井技术,孩子们转
动辘轳,完成竹筒入水、提升、拉水等动作,体验古代采汲
盐卤的工艺。配戴3D眼镜,将“耧车”扶手前后左右轻轻
摇动进行模拟耕作,观看其工作状态;孩子们坐稳,手扶栏
杆,脚踩踏板,转动石磨,体验提水过程。他们在思考和探
求新知识过程中,真正体验科学的思维方式,亲身经历的探
究和发现过程,领悟力也更强了。这样获得的知识就变成能
够自由支配的智慧。新馆“科学乐园”展厅,是专门为3岁
~10岁儿童设计的目前国内最大的儿童专项展厅,展厅开设
9个单元,如科学城堡、山林探秘、欢乐农庄、戏水湾、认
识自己、安全岛、创意工作室等。展厅设施和布置都考虑到
儿童的身体、心理、认知特点,每个展项的体量、高度、空
间大小、运动强度等都符合3岁~10岁儿童的身材和体能。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玩自己喜欢的项目,在体验飞翔模型处,
孩子们排着长队,家长也参与其中,孩子们次第紧张兴奋地
钻进大鸟模型中,张开双臂,像鸟一样展翅翱翔,俯瞰科学
乐园的每一个角落,好不惬意。像科学家探索、挖掘岩层中
的化石一样,在铺有“岩石”的土地上,用小铲、刷子细心
地剔剥浮岩,把岩石中的古生物化石慢慢剥离出来。在欢乐
农庄,奋力拔萝卜,小孩子力气不够,家长帮忙,一同把大
萝卜拔出来。一群孩子围着大奶牛(模型)挤牛奶,体会农
庄的和谐快乐的氛围。更吸引观众眼球的是“雏鸡孵化”的
圆型展示,圆心是大母鸡,圆周开立几个橱窗,每扇橱窗里
是一盘装有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窗框上标示孵化天数,最
后一道窗口是刚脱壳而出羽毛尚未干爽的小雏鸡,生动可
爱,现场就感受到生命诞生的神奇。空难逃生中的“紧急迫
降”展项设置两层楼高的充气滑梯,孩子们顺序排队从飞机
舱门口按规定要求迅速做好脱鞋准备,一跃而下,亲身体验
迫降的真实感觉。孩子们都渴望并且珍惜因领悟探明自然界
事物而产生的那种兴奋之情和自我满足感,博物馆为观众提
供了这样的机会。
博物馆“从做中学”最典型的活动就是DIY活动室。
DIY的英文全称是DoItYourlf。有条件的博物馆结合自身
特色,开展一系列DIY活动。北京自然博物馆“探索角”是
专门开辟的DIY活动室,吸收国外一些博物馆的先进经验建
立的青少年活动场所,以科学体验、主动探索为宗旨。活动
项目不断翻新,三叶虫化石模型、恐龙化石模型、彩陶宝贝、
多彩T恤、香皂作坊、彩绘小恐龙、鲁班小木匠等动手制作
项目。如彩陶宝贝制作,五颜六色的彩泥,精心构思巧妙加
工做成可爱的小动物,如机器猫、喜羊羊、灰太郎等;或变
成一朵朵美丽的花,又是如何变硬,永远保持我们做好的模
样。让孩子们在快乐动手中掌握知参军报名 识、发现及解决问题,培
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中国科技馆新馆科学乐
园,精心开辟一处“DIY手工制作”,并附加手工作坊展示
柜,以科技创新为理念,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呈现独具
魅力的小朋友手制工艺品,如孔雀开屏、乡野小屋、智慧之
树、火箭发射、梦幻城堡、新式挂瓶;颇有创意彩绘“梅花
傲雪”图案的折扇;纸杯上悬挂着刻有几种生肖图案的太阳
伞;以猫头鹰为头部、青蛙抵腹部、绿色荷塘为两翼、跳跃
的螳螂为两足而巧思绘制的风筝;在软泥做成的托盘上,独
有心裁地绘有机动车驾驶的信号标志;不禁感叹小朋友的思
维力、想象力是多么丰富。故宫博物院“朝珠DIY”是近
年来面向社会公众推出的第一项课堂互动式动手教育活动。
朝珠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被分解成为小学生比较容易识
记的知识点,由讲师为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及介绍,如通过识
别颜色辨认佩戴场合及通过识别不同种类的珠子数量了解
构件含义等,是学生学习效率及动手效率最高的活动之一,
深受广大观众青睐。“霓裳彩绘”是2008年故宫宣教部为配
合“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精品展”特别开发的公众动
手教育活动,以清代宫廷服饰元素彩绘帆布包的环节,选用
中国红配以中国传统吉祥文饰的题材进行创作,颇有创意并
获得好评。儿童在发现物品的结构特点时,动手动脑,充分
发挥创造性思维,展示自己的能力,“体验是读者在观赏和
享乐美时产生的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
特殊的内心感受,伴随着紧张,剧烈的内部活动,丰富活跃
的想象,热烈欢乐的情感。”[5]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一
个形象的说法: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
做了,于是我明白了[6]。
3)“从做中学”更是观众参观博物馆的迫切需求
博物馆主要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其
教育职能,这一观念的提出要求博物馆树立起一种积极互
动、启发引导式的教育理念,这也是中国博物馆教育工作较
为薄弱的环节。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实践中,社会教育
也依然是博物馆服务的核心内容。在国外,博物馆与学校教
育的配合十分普及。如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为三至九年级学
生准备的《我们居住的世界》系列讲座;法国的博物馆对儿
童开设博物馆入门教育班,对学生开设实物教育班等[7]。美
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除了它傲世的艺术收藏,最令人骄傲的
是可以为5岁儿童到博士学位设计艺术史课程。这不仅是他
们的骄傲,也是全世界博物馆人的骄傲。博物馆的主题是创
建一种吸引受众的途径,来提升他们的品位,影响他们的兴
趣,创建引人入胜的教育中心,为业余时间的求索提供新的
主题思想。
多媒体展示手段被广泛应用到陈列展览中。其中,多媒
体触摸屏应用的最为普遍。多媒体触摸屏是一种极富吸引力
的全新多媒体交互设备。在展陈中应用它,可以辅助解读展
陈内容,把与展陈内容相关的文字信息、历史图片、技术表
达等,进行有机结合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传递展览信息,多角
度诠释展品内涵,满足观众的参与需求,促进观众与展示内
容互动交流的作用,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利用动态
的触摸屏对静态的模型进行辅助展示,给观众一种超越时空
的现场感,对静态文物的动态和趣味解读,有助于观众特别
是青少年观众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中国科技馆新馆的
科学乐园处,设置红、黄、绿、蓝、粉五种色彩交织图案的
音乐墙,底下有几个按钮,分别注释着孩子们熟悉的儿童歌
曲,像“小小世界”、“字母歌”、“雪绒花”等,按住其中的
一个按钮,音乐墙上的图女性发型 案就会此起彼伏地亮起,拍下亮灯
的一处图案,乐曲就会悠扬响起,反应灵敏的还能依次顺利
做到,有时还需几个人的有效配合,一般都是亲子协作配合,
孩子及家长玩得其乐融融。
有的博物馆还通过多媒体触摸屏,实现了民间工艺品的
实物与动态演示的链接,观众既看到了民间工艺品绚丽多姿
的外形,又在现场了解到独特的制作工艺。展陈中触摸屏之
所以能调动观众的参与兴趣,给观众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展陈中的多媒体触摸屏与展陈内容真正
融为一体,展示软件的内容设计构思巧妙,编排合理,针对
性强,知识含量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多媒体触摸屏
的引入,就可以利用其信息存储量大、图文声像并茂和人机
交互直截了当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实展示内容的不
足和遗憾,增强陈列展览的表现力和吸引力,为观众增添参
观学习的乐趣,甚至留连忘返。
3结论
博物馆作为传承文明的载体和媒介,在发挥博物馆固有
文化传播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突出
参观者与展览的高度互动性是各大博物馆的共同特色,观众
从做中学,体会到博物馆特有的文化氛围的教育和熏陶。蓬
勃发展的博物馆文化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仍
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与国外先进的博物馆相比,国内
博物馆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教
育服务方面,还存在着认识不够,实践不多;注重收费,内
涵不足;跟风仿效,缺乏创新;不以创收为目的,应多关注
教育实效等。因此,深化认识,发挥各馆的文物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教育,开展各类富有创意的互动体验式活动,以多
样的服务手段,不断创新,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理想教育
模式,尽管任重道远,还是大有可为的。正确对待发展中的
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博物馆的时代发展中,付出较
小的前进成本,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赵祥麟.杜威理论著作选[M].王承旭,编译.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52,161.
[2]杜威著.哲学的改造[M].英文版,1920:51-5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18.
[4][美]理查德.格离格,菲利普?津巴多著.心理学与生活
[M].16版.王垒,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5.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436-437.
[6]董建冬.把孩子们吸引到博物馆中来[N].中国文物报,
2005-09-2316.
[7]孟庆金.学习单: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合作的有效工具
[J].中国博物馆,2004(3):19.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02:51: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7702973893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做中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做中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