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的性质
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
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
的社区效劳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水平、增强社会责任
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使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开展实践水平、增强
社会责任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水
平,使学生的人格不断臻于完善.
(一)实践性
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是中小学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参与社会生活领域的有效途径.社
区效劳和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参与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之中成为某一社会生活中的一
员进行实际的社会湖南警察学院分数线 活动,亲身参与和经历社会领域的生活或活动.
(二)社会性
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是学生以社会成员的身份,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各种
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效劳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
(三)效劳性和体验性
社区效劳学习活动主贾包括为社区成员进行的生活效劳、家政效劳;学校或
社区治理效劳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治理活动,成为学校治理者或社区管现者,直接参与
学校治理或社区治理;集体参加社区或地方的各种公益劳动、各种义务活动等.
二、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的目标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局部,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
目标.同时更为注重对学生的对会适应水平、社会参与意识、社会实践水平以及社会责
任感的培养.
(1)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社会适应与创新水平.
(2)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3)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4)自觉效劳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
(5)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6)促进自我了解,确立自信,开展兴趣与专长.
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是,学生应该:
(1)通过进人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了解社区开展状况获得对社会的正确认识;熟
悉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和作用,以及我国社会开展对自己的客观要求,增强社会责
任感;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考察等活动,了解我国的根本国情,理解我国的优秀文
化,了解家乡、社区、地方的实际,形成爱家乡、爱社区、爱国家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
豪感,以及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
(3)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增进社会参与和文化参与水平,形成社会参与意识、社会效劳
意识和奉献意识、民主意识.并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
(4)开展关心他人的意识和情怀,具有同情心.主动地关心特殊社会群体,自觉地为他们
效劳,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5)开展社会交往水平社会活动的组织水平、自我治理水平与自我教育水平.学会在社
会情境中与他人、与社会机构进行交往的技能;学会社会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与治
理;开展在社会情境中的自我治理和自我教育水平;
(6)开展社会实践水平,运用所学知识和水平,处理实际问题,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
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小学阶段目标(3~6年级)
(1)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社会经验与水平.
(2)学会交往与合作,遵守社会标准与公德.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关爱自然,逐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水平.
(5)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6)初步了解自我,开展兴趣,展示才能.
(三)中学阶段目标(7~9年级)
(1)统整各科知识,增进思考、判断、应用与创造水平.
(2)扩展生活领域,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3)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增强民主法治观念与互助合作品质.
(4)乐于效劳社会,具有效劳意识和奉献精神n
(5)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升环保水平,养成环保习惯.
(6)逐步了解自我,充分施展才能,合理设计末来.
三、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的根本特点表达在活动的社会性上,是在实际的社区或社会情景
中开展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因而,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的活动形式是社会调查、社会考
察、社区公益性效劳活动,其根本内容是在特定的社区背景和条件下,以主题的形式开展
的各种效劳性活动和实践性活动.
〔一〕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内容主题的根本特点
l.主题性
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的课程内容以一个或多个主题的方式呈现出来,打破传统学
科课程内容的是现模式,有助于把教学与学生生活和现大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从而激
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开放性
课程内容不受课堂教学的局限,开放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之中,开放到历史
的、社会的和道德的背景之中.课程内容考虑的是长远的效益,对学生〔和教师〕都应该
是经验的不断扩展,要使学生摆脱被动、封闭的学习环境的禁锢,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在大
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去学习和开展.
3.跨学科性
课程内容沉稳的反义词 向学生呈现关于个人自然、社会及其相互作用的整体世界,注重统整各学科教
学,融贯整个学习内容,消除学科之间的隔膜,增强学科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学生扩展认知
视野,锻炼综合思维技能,完整地认以世界,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本上性
课程内容关注社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综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表达地方特色,引导学
生在社区生活中提出活动的内容主题.
5.社会性
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是学生进行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是在特定社会或社区情境中展
开的活动.社会性是本领域的根本特点之一.学生参与社区情境和社会活动,体验社会成员
的生活和活动,获得对社会的理解和体验,增进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水平.
〔二〕内容领域和目标
1.走进社会
通过进人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柳树醒了 动等途径,通过社会参观、社会考察、
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理解社会根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根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
验;理解社会标准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标准与公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
并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在实践中开展社会参与水平,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
识.懂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开展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通过接触不同国家、
不同民族的文化,懂得理解、尊重和欣赏世界多元文化.
2.效劳社区
通过效劳社区的活动,引导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
方面的特点,懂得爱惜、保护它们;引导学生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
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根本的效劳社区的本领,形成建
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效劳的过程中学会交在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
形成团结意识和归届感,增强效劳意识和责任感.
在社区效劳活动中,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
职业情况.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
个人牛存与开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被关心的温暖,对他
人的帮助心存感谢.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
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眼务,掌握志愿效劳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使学
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
得深远意义的体验、感受和满足.
3.社会实践
通过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参与社区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使学生不断增强参与
社会实践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体验,开展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实践水平.在社会实践中养成尊
重自然、关心生命.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完善自我的意识和水平.
(三)内容主题的选择维度
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主要以主题的方式呈现活动内容.主题的选择可依据以下几个维度:
(1)围绕人类的根本活动或社会运作的根本方式选择活动主题,如社会的生产、交换.
消费等,政府机构的政治功能、经济机构的经济功能、家庭的功能文化教育机构的功能等.
(2)围绕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选择活动主题,如环境污染、
能源危机、人口增长、全球化趋势、宗教和民族纷争以及战争与和平等.
(3)围绕社区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选择活动主题,如耕地减少、用水困难、交通堵塞、
住房紧张、迷信抬头、少年儿童活动场地少等.
(4)围绕主要的社会角色选择活动主题,包括公民、生产者、消费者、家庭成员、朋友.
社团成员、自找等.
(5)围绕不断扩大的社区范围选择活动上题:家庭一邻里一社区
一乡镇一县市一省市一国家一全球等.
(四)内容选择与组织的根本要求
l.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在选择内容时,应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学生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主题,
把学生所学的学科别识与外会生活联系起来、由于中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选
择的内容可从日常生活扩展到地区、国家乃至世界范围的一些问题,从而进一步拓展学
生的学习领域和开展空间,增进学生的经验积累,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
2.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中小学生身心开展迅速,但未完全成熟;对周围世界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但往往比拟片
面;对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感兴趣,但乂缺乏持久性等等.选择内容时应考虑中小学
生的各种身心特点,适合学生开展需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初中生已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与自主水平,在选择内容时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引导学生
适应课程目标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去选择和设计内容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
选择,教师可帮助和指点,但不能包办代替.
4.充分反映学校和社区特色
每所学校、如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选择内容时应根据课程目标,尽可能就地取
材发挥优势把握特色.注重量力利用社区资源,组织活动主题.
5.注重与综台实践活动各学习领域的融合
选择的内容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乂要突出社区效劳于社会实践领域的实践性,既要
保证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的落实乂要尽可能考虑综合实践活动的三大指定领域内容(研究
性学习、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贯穿,使各学习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
有机整合.
(五)可供选择的活动主题
尽管社腾云李白 区差异突出但中小学生的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依然有相似的活动主题.这
些根本的活动主题有:
l.了解社区或社会的活动
(1)社会参观活动.
学生深入实际的社区情境、社会机构或部门,对有关的社会运作进行参观.促进对社会的
熟悉.
(2)社会考察活动.
社会考察的内容一般涉及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如考
察某一社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开展状况、地理、建筑和人文景观、商
业设施,以及文化古迹和文化遗产、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阶
层等.
(3)社会调查活动.
就学生自主提出的社会问题在现实的社区情境中进行调有研
究.社会调查活动应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2.社区效劳活动
(])为他人进行的生活效劳、家政效劳n如导盲效劳活动、其他残疾人的家政效劳活动
筹.
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效劳活动一般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按.学年确定效劳
对象,定期进行.
(2)学校或社区管部效劳.中小学牛参与学校或社区的治理活动,成为学校管理者或
外区治理者,直接参与学校治理或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涉及的部门比拟复杂,各学区的社区
治理效劳涉及的机构包括社区图书馆、社区健身场所、公园、养老院、绿化机构等.
3.社会实践活动
(1)公益活动.有方案地组织学业集体参加社区或地方的各种公益活动.主要有公益劳动、
各种义务活动.
(2)经济活动.学生直接参加商业活动如学生卖报小组、学生银行.学生用品商店,使丰
富学生的生活积案和经验,增强实践水平.
(3)政治活动.初中生开展国家政策宣传、政策调研等活动,如通过创办社区
墙报或宣传栏、组建宣传队等方式来进行宣传活动;学生组织的建立与自我治理.
四、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的实施过程
(一)活动的设计
(1)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活动应根据本课程的目标进行设计,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注重学生生存体验的获得与增进,有助于学生全面、
和谐的开展.
(2)活动设计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课堂、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时机,为
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与开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
(3)活动设计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升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水平,使学
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
(4)活动可直接从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这一领域切入,但要注意把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
研究性学习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他指定领域的内容融合起来加以设计.表达综合实践活
动的宗旨.
(5)设计出来的活动应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提升
他们活动的兴趣.
(6)活动设计应考虑课程资源的特点、学校现有帅资、设备、场所以及当地社区的其他
条件,要充分利用或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
(二)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的根本过程
1.社区效劳的一般过程
(1)明确社区效劳的活动工程
学校和教师结合社区背景,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在社区调查或考察的根底上,
确定社区效劳的活动工程
(2)确定社区效劳的目的和活动对象.
具体提出社区效劳活动的目确实定社区效劳的活动对象或活动领域.社区效劳的
对象可以是社区特殊的社会群体(如孤寡老人、残疾人、幼儿等),也可以是社区的经济机
构(如商场、农场)、政府机构(如环保部I]、宣传部门)、文化
机构(如图书馆、电影院).
(3)与社区效劳对象或机构取得联系,制定具体的活动时间和活动方案.
(4)实施社区效劳.根据社区效劳活动方案,展开具体的社区效劳活动过程.
(5)社区效劳活动的总结.总结并交流社区效劳活动的体验和感受.
2.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根本过程
(1)提出或选择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的主题,提出活动目标,确定社会考察、参观、访
问的地点、对象、时间,并由学生自主地制订考察、参观、访问的活动Zuo
(2)与考察、参观、访问的对象(人或机构)取得联系,通过交流和磋商,确定活动的具体
时间表.
(3)准备必要的活动设备.
(4)进入实际社会情境,展开实质性的考察、参观、访问活动,收集资料.
(5)撰写考察、参观、访问的活动报告.
(6)相互交流考察、参观的体会,分享不同的感悟,进行活动总结.
3.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实施过程的根本要求
(1)与多种社区效劳对象或机构建立比拟稳定的联系,保证社区效劳对象和机构的多样
性和社区效劳活动的连贯性.
(2)引导学生深人社会活动情境,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学校和教师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4)引导学生对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使学生有所体会,形成各种社会
实践水平.
(三)课程的组织与要求
(1)应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尽量采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
宣传、郊游、野曾、义务劳动、公益效劳等方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2)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等,应根据课程
内容、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安排不拘泥于形式,注意活动的实效
(3)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
实施、自己进行评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判断、分析、反思和创造,将活
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的过程.
(4)要高度注意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平安问题,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平安.
(5)在活动中应多给学生提供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相互交流、分享成果的时机,
培养学生的交往水平和合作精神.
(6)应重点关注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熟悉、水平、情感月经量多是什么原因 、态度和价值观等领域的进步
与开展,尤其是个体相对于以前所发生的变化,而不是急于展示某种成果.
(7)如果活动中有多方人员参与指导,教师应注意协调各方人员的关系,与之互相配合,
共同发挥作用.
(8)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必修的学习领域,有根本课时的保证,但学校可以灵活使
用这些时间,可以与伊东遥 地方课时结合起来使用每次活动的时间和活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
调节既要讲求实效,乂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
案例参考:
(一)社会宣传(美国)
一、活动目标
这项活动的根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有关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法律知识,考察了社区的环境
保护状况后,组织学生举行一次社会宣传活动从而加深他们对有关法律知识的理解,熟悉
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每个公民应尽的环境保护责讲文明懂礼貌手抄报 任,并且培养学生进行此类活动的
实际水平.某所中学经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协商,决定进行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社会宣传
活动.然后根据有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和程序,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自己准备并实施活动.
二、活动步骤
(1)在学习有关公民宣传表达自己主张的权利和义务后,教师在讲解的根底上组织学习
讨论,并且提出进行一次真正、合法的社会宣传活动.
(2)通过对社区的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状况进行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讨论,提出关于环境
保护的社会宣传活动主题,抗议污染环境的种种行为.
(3)教师引导学生参照有关法律条文,考虑社会宣作的具体实施方案.例如,应当提前多
久向有关部门提出进行社会宣传的申请?申请中应当说明哪些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活
动时间、进行宣倍活动的线路、宣传的口号等等.
(4)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如何撰写、提交申请.为此,要根据本地区地图,画出路线圈,并
考虑到什么地方应该进开?比方交通要道,预防阻碍交通,比方医院,以免影响病人休息.
什么地方应该多作停留?比方商业区附近的空地、居民区等,以利于更多的人受到宣传的
积极教育.
(5)学生自己讨论如何宣传自己的主张,考虑使用什么样的宣传品.例如宣传单、建议
书、标语、环境保护演讲稿等.
(6)学生分工.宣传小组中的每个人承当不同的任务,并分别完成.
(7)在活动批准后根据申请所规定的时间和路线,携带宣传品,师生一同走出校门,进行
关于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保护行为的宣传活动.
(8)活动结束后,安排时间进行总结,相互交流,提升熟悉;总结经验.
(二)资源和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一、活动主题确实定
我们住在长沙市开福区排刀河改1998年我国遭遇了白年难遇的洪水,就连我们学校前面
的马路上也积满了两尺多深的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由此,同学们产生了了解积水的原
固和解决该问题的想法.大家通过讨论觉得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向
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之解决.于是我们决定让学生以“资源和环
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为题,开展系列社会实践..
二、活动方案
围绕“资源和环境是我们的家园这一活动主题进行社会调查.
1.调查时间:2-3周,每周半天.
2.调查内容:马路积水的原因;积水对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不合理开发和
利用水、土地资源带来的影响.
3.调查方式:
(1)实地考察本地区的地形、工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
(2)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土地和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
(3)问卷调查.
4.初中三年级6班学生自由组合,构成不同的小组.
三、活动实施
1.访谈.走访当地居民,了解这里建小城镇掩坦了多少条水渠和堰塘.
2.实地考察.实地考察当地的地形、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情况.
3.社会调查.调查有关治理机构,了解地方对水资源的治理.土地治理的情况..
4.学生小组撰写社会调查和考察报告.
5.得出解决水患问题的对策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并讨论.
6.集体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并提交给政府部门,同时张贴在社区,提升居民的熟悉水平和
环境保护意识.
调查表
〔一〕调查表的根本特点
1、调查范围较广,调查对象多是某一教育群体或者某一地区教育现状.
2、偏重于事实资料搜集,包括某教育群体的概况、开展现状等根本数据资料.
3、由被调查群体有关承办人依据实际情况填写,具有可靠性.
4、调查表简明,便于统计.
〔二〕调查表的种类及根本格式
调查表可分为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将研究对象按一个标志分类的调查表称
为单一表〔单项表〕,按两个以上标志分类的调查统计表为一览表〔多项表〕.
调查表格式多样,总的要求是,方便适用,工程内容要具体、确定,形式要
整洁划一,经济美观.
组成调查表表格的根本要素是.
1、总标题.总标题是对本表根本内容所作的简要的概括说明.
2、横行与横标目,纵栏与纵标目.分别写在表的上方和左方,说明调查表所要研究的
问题各具体组成局部的内容.
3、数字资料.
4、表尾.
5、附录,填表说明,数字资料的来源,特殊项的注释等.如说明,事业费栏中,〞地方
投资〞指市县财政拨款,基建投资栏中〞地方投贫〞指地区拨款.
〔三〕调查表的编制
如何编制一套较科学适用的调查表,不仅要掌握编制表格的根本技术要求,更重要的
是要抓住以下两个关键环节,以保证表格的质量.
1、根据研究课题拟定研究的具体问题,从而界定表格涉及的内容范围.这就是从研
究的课题出发,先要提出一个研究涉及哪些方面问题的根本思路.
2、要对每一根本方面工程的具体内容有准确的把握,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全貌
及蕴含的特性,并便于分析和比照.
〔四〕编制表格的根本要求
1、表的标题应简明醒目.
2、表的大小必须能容纳所有有关研究主题的调查工程,便于携带保管.
3、表中各工程排列应有系统,简明活晰.
4、为预防答案有误,宜有相互参证的工程.比方入学率项,可设〞适龄儿童数","入
学儿童数〞.
5、表尾应注明调查单泣,调查员或填表人姓名,填表日期.
6、表内数字的上下位置要对齐,如有相同数字仍须全部写出,不得填"同上"字样.暂
时末获得的数字,栏内用删节号〔……〕表示;如果数字根本不可能获得,那么用短线标
明〔一一〕;如果数字由推算得出来的,应在表下注明.
访谈
〔一〕概念和特点
访谈,就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
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拟复杂的问题
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适用范围:访谈法收集信息资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实
现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访谈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求职、咨询等,既有事实的
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访谈的类型:访谈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有逐一采访询问,即个别访谈
〔individualinterview〕,也可以开小型座谈会,进行团体访谈〔groupint
erview〕.
访谈研究法的优点: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团
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作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
响,有利于促进问题的深入.
缺点: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无法限制
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
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
〔二〕访谈的艺术与技巧
1.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厅,预防只凭主观印象,或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
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关键是要准备好谈话方案,包括关键问题的准确措辞以及对谈话
对象所做答复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要事先做好如下准备:谈话进行的方式,提问的措辞
及其说明,必要时的备用方案,规定对调查对象所做答复的记录和分类方法.
目前往往出现的问题是,访谈时总想跳过制定谈话方案这一步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事
先准备不充分,因而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一个不愿思考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在研究
工作中是很难有成功的希望的.
2.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对其经历、个性、地位、职业、专长、兴
趣等有所了解;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
合作.另外,在访谈时要掌握好发问的技术,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善于随机应变,巧
妙使用直接法一一开门见山,间接法,迂附法等.
3.关于访谈所提问题,要简单明白,易于答复;提问的方式、用同的选择、
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记录也可以
用类似以下表格整理谈话材料.
4.研究者要做好访谈过程中的心理调控.如,为了使被访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善于
沟通,消除误会隔膜,形成互相信任融洽的合作关系.研究者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其
中关键是以诚相待,热情、谦虚、有礼貌.有时访谈的失败正是在于沟通不够.如有人想对
师范生职业理想状况进行调查,采用访谈法.问:“你为什么报考师范?〞答:“喜
欢.〞“你爸爸妈妈支持你报考师范吗?〞
“支持.〞“周围亲戚朋友是什么态度?〞“不反对.〞结果谈话进行不下去,真实材
料没有收集上来.
为预防被调查者出现反响效应,可先用非正式谈话沟通感情.
至于如何开好调查会,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好对象.参加调查会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参加人数以6至1
2人为宜;参加成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参加者在学历、经验、家庭背景等各方面情
况尽可能相近.事先要了解一下与会者的个人问题,预防触及个人隐私而造成被动局面.
第二,拟订好问题.问题设计要具体,如有可能,可事先发给每人发言讨论提纲,让他们
事先做好准备,并约定好开会时间和地点.临开会前应追发一个通知.
第三,要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气余.座谈会要按方案进行,目的明确,中央议题要集中.
现具体情况,也可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临时提出提纲上没有的问题,让与会者作答.重要的
是要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气余.讨论中假设发生争执,如果争执有利于课题的深入,支持争
执下去;争执与结论无关,要及时引导到问题中心上来.主持人一般木参加争论,以免堵塞
与会者的思路.主持人应以谦虚平等的态度,诙谐至尊保 亲切的语言,争取与会者的合作.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18:35: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7405173845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社会行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社会行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