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秦汉时期民间相和歌的形式与结构
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音乐上成立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乐舞管
理机构——乐府,乐舞风格以先秦时期的楚声、楚舞为基调,同时融
汇其鹧鸪养殖 他民族及外域民族的乐舞艺术而成。同时民间相和歌艺术形式得
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兼有歌唱、舞蹈与乐器演奏的“相和大曲”,代表
作品有《广陵散》、《东门行》、《白头吟》等。乐律上出现了京房六十
律,以及在相和歌基础上产生的“相和三调”理论。
一、相和歌的发展主要经历
(一)“徒歌”(或称为“谣”),是没有伴奏的清唱曲,它是相和歌
的最初形式。秦汉时期徒歌在民间十分盛行,它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和
习尚。《后汉书五行志》中就保留有一些用徒歌形式演唱的童谣、歌
谣等。
(二)“但歌”,这是一种在“徒歌”基础上,加上和声即帮腔而形成
的演唱形式。演唱时虽然仍然没有乐器伴奏,但由于它保留了远古先
民集体劳作时彼此唱和的音乐特点,主唱者先唱一段,伴唱者再和一
段,因此在声音音量与声音色彩上都较“徒歌”更加丰满。“但歌”曲式
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大都是由单个的“曲”组成。“曲”保持着民歌“有声
有辞”的本色,辞就是歌诗,声就是衬腔部分,如羊、吾、夷、伊、那、
何之类。
(三)“相和歌”,这种艺术形式是“但歌”的进一步发展。《宋史乐
志》上说:“《相和》,汉旧曲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乐府诗
集》卷一十六载:“凡《相和》,其器有笙、笛、节、歌(鼓)、琴、
瑟、琵琶七种。”可见,这时的相和歌,无论是从形式、声音效果还是
从音色的变化上都更加地丰富了。
二、相和大曲的艺术结构
汉魏时期的相和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
种兼有器乐演奏的歌舞曲,网名女生可爱 其中也包括部分声乐曲和专称为“但曲”的
曲乐合奏曲。《宋书,乐志》中记录有十五首相和大曲的歌辞,它们
分别是《东门古词》、《折杨柳行》文帝词、《艳歌罗敷行》古词、《西
门行》古词、《折杨柳行》古词、《煌煌京洛行》文帝词、《艳歌何尝》
(一日《飞鹊行》)明帝词、《步出夏门行》武帝词、《艳歌何尝行》古
词、《野田黄雀行》东阿王词、《满歌行》古词、《步出夏门行》(一日
《陇西行》)明帝词、《棹歌行》明帝词、《雁门太守行》古词、《白头
吟》古词。其中重復出现的有三曲,因此《大曲》实际上只有十.一曲。
在这些大曲中除了《满歌行》不知属何调,《白头吟》属楚调外,其余
的均属瑟调反光墨镜 。相和大曲的曲式结构一般包括“艳、曲、趋或乱”三大部
分:
“艳”是乐曲的序曲或引子部分,一般用在乐曲的前面,也有用在
乐曲之后的,是乐曲中一个华丽而婉转抒情的乐段,多为乐器伴奏,
有时也可用于歌唱。
“曲”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由分为若干“解”的中小型声乐曲构成,
这些声乐曲有吟叹调和诸调曲两类。“解”是每两节歌曲之间的器乐演
奏或舞蹈部分,相和大曲中的“解”可多可少,没有定规。诸调曲有“辞”
与“声”两个不同的部分,辞即歌词,声即衬字,一般都有器乐伴奏。
作为声乐曲的相和歌,一般由单个的曲组成,个别的则由“艳一曲”或
“曲一乱”联称。
“趋”或“乱”是大曲的高潮部分,速度较快,多出现在乐曲的结尾
处。相和大曲的这种曲式结构,对隋唐时期的歌舞大曲产生了非常重
大的影响。
但在实际的音乐结构中,形式是多样的,有的乐曲只用“曲”构成
最简单的形式,有的乐曲由“艳一曲”或“曲一乱”两个部分组成。如《白
鹄》,只用“趋”;《白头大曲》只用“乱”;《陌上桑》除了“乱”外,“解”、
“艳”、“趋”均用;《东门》、《西行》、《洛阳行》等大曲出了“解”之外,其
余部分都没有用。
三、相和歌的内容与演唱形式
从现有的少量资料来看,相和歌的曲目一部分来自战国楚声的旧
曲,一部分是根据汉代“街陌谣讴”予以加工高一英语教学反思 整理或另填新词,另一部
分则是文张择端 人自己创作的。内容反映出了秦汉人民爱情、战争、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宋书乐志》上说《相和曲》本为十七曲,清商署乐
家朱生、宋识、列和等将其复合为十三曲。《乐府诗集》卷二十六引
《古今乐录》中有这样的说法:
张永《元嘉技录》,《相和》有十五曲:一曰《气出唱》、二曰《精
列》、三曰《江南》、四曰《度关山》、五曰《东光》、六曰《十五》、七
曰《薤露》、八曰《蒿里》、九曰《觐歌》、十曰《对酒》、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十一曰《鸡
鸣》、十二曰《乌生》、十三曰《乎陵东》、十四曰《东门》、十五曰《陌
上桑》。十三曲有辞:《气出唱》、《精列》、《度关山》、《薤露》、《蒿里》、
《对酒》,并魏武帝辞;《十五》,文帝辞;《江南》、《东光》、《鸡鸣》、
《乌生》、《平陵东》、《陌上桑》,并古辞是也。二曲无辞:《觐歌》、
《东门》是也。《陌上桑》,歌《瑟调》古辞《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
隅篇。……古有十七曲,其《武陵》、《鵾鸡》二曲亡。”
从文献的记载中分析,朱生、宋识、列和将原有十七首《相和曲》
中除去的《武陵》、《鹃鸡》两首已亡曲以及《觐歌》、《东门》两首无
辞曲复合而成为十三首。其中《江南》与《乌生》特别值得注意: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
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首非常质朴、自然、大方
的民歌,表现了鱼儿在江南长满莲叶荷花的田间自由嬉戏的生动画面。
乌生:喑我!一九即发中乌身,乌死魂魄飞扬上天。阿母生乌子
时,乃在南山岩石间。喑我!人民安知乌子处?蹊径窈窕安从通?这
是首带有预言和讽刺意味的禽言诗,作者假借鸟类的口吻来述说被伤
害过后的痛苦感受。
相和歌在演唱时由于有由丝弦乐器组成伴奏乐队伴奏,为了协调
演唱者与演奏者之间的关系,便由一歌唱者手里拿着一种叫“节”的乐
器,一边击打拍子,一边歌唱,同时统一乐队的演奏。相和歌可分为
《相和曲》、《四弦》、《六引》三小类。汉代相和歌由于历史的久远,
除琴曲中尚存有少量相和五指毛桃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旧曲遗响和《乐府诗集》等书中保存的部分
歌词外,绝大部分均已失传。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17:0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7348903835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头吟歌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头吟歌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