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县

更新时间:2023-03-25 16:22:40 阅读: 评论:0

日照景点-酱油的做法

山西临县
2023年3月25日发(作者:王老凿)

临县

一、临县县情概况

临县位于山西西北部,吕梁山西侧,西临黄河与陕西佳县、

吴堡相望,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80公里,县域总面积2979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万亩,总人口64万人,农业人口56.84

万人,辖23个乡镇631个行政村,人口总数和国土面积均为山

西省第二位。

临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呈37

度的倾斜坡面,其状如簸箕,地貌比例大致是五山四沟一分平。

全县海拔最高点城庄镇柏榆庙山为1924米,海拔最低点南部碛

口镇657米。县城位于全县中部偏东,海拔1050米。

临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一年内四季分明:冬

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凉湿润。年

均日照时数2807小时,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降水量

528mm,年蒸发量为2149.8mm,无霜期160天。

临县为古老文明之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

息繁衍。西汉置临水县,唐为临泉县,元为临州,明洪武二年降

州为县,始称临县,一直沿袭至今。建国后属兴县专署,1952

年划归榆次专署,1959年改为晋中行署,1971年划归吕梁行

署,2004年隶属吕梁市。

临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7年就建立了地下党组

织,1939年解放,1940年建立人民政府,为全国最早的解放

区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临县人民出钱、出力、出军工物资支

援革命,被誉为“晋绥边区支前模范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

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贺龙等都曾在临县工作和生

活过。

临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铝、钾等17种。

其中,全县含煤面积达2570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86%,

预测储量311.75亿吨,探明储量150.28亿吨,具备建设大型

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含钾岩石矿床面积达5.13平方公里,已

探明储量4.74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为全国三大富钾矿之

一;煤层气储量达4000多亿立方米,顿煤含气量平均在10立

方以上,甲烷含气量达到95%,是我国目前少有的煤层气商业

性开发地区。此外,还有丰富的高岭土、紫砂、霞石等陶瓷原料,

储量达100亿吨。全县红枣林面积83万亩,年均产量3亿斤,

是全国以县为单位最大的红枣生产县。

临县是人力资源大县。是全省人口第二大县,全县农村剩余

劳动力十分充足,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5万人,遍布全国及全

省各地,是我省的劳务输出大县。

临县名胜古迹较多,人文景观瑰丽。尤其是碛口风景名胜区、

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集晋商文化、黄河风情、民清建筑、革命

遗迹于一体,极具开发价值。多年来,影视界、摄影界、书画艺

术界将碛口誉为“艺术家摇篮”。此外,紫金山、汉高山等名山峰

峦叠嶂,曲峪乡正觉寺的“十二连城”古柏郁郁葱葱,均为罕见

的自然奇观。

临县交通运输便利。距省城太原260公里,距孝柳铁路73

公里。太佳高速公路由东至西横穿全县,与陕西榆林市高速公路

连接,直通大西部;苛大线二级公路由北至南纵贯全境,与青银

高速相接可直达全国各地。全县已实现乡镇通油路、村村通水泥

路,省道、县道、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公路网络齐全,物流畅通。

临县经济状况实现明显改善。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40.58

亿元,比上年增长18.8%;财政收入13.3亿元,增长102.7%;

一般预算收入4.46亿元,增长9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3.87亿元,增长7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60元,

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2658元,增长29.9%。

二、文化习俗

临县岁时节日风俗独特,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龙

抬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腊八等。

临县春节民俗大致为,进入农历腊月后,人们就开始沽酒买

肉、置办年货、添置新衣、蒸年糕、擀豆面筹备过年。到了腊月

二十三,家家户户翻箱倒柜大洗涮、大扫除,夜间祭灶神,祈祷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腊月三十为除夕,家家担水、扫

院、贴对联、挂灯笼、垒“塔塔火”,上祖坟送年食,傍晚全家

团聚吃年夜饭,给孩子“压岁钱”,燃竹放炮,灯火彻夜通明,

小孩枕头底下压红枣、核桃、葱、蒜、火柱、菜刀,脚上拴石锁、

铜锁或铁锁,老年人通夜不眠,谓之“守岁”。正月初一,俗称

“过年”,家家起四更、穿新衣、放开门炮。早晨吃“宽心豆面”,

中午吃饺子,即“翻身饺子宽心面”,小辈给长辈拜年磕头,长

辈给“岁数钱”。大年为一年之首,忌口舌,忌说不吉利的话,

意为开头吉祥,四季通顺。

临县婚嫁民俗地域差别,各地稍有不同,自古流传下来有七

个程序:提亲、相亲、定亲、送彩礼孕妇羊水少怎么补 、娶亲、成亲、拜亲。

三、特产及特色小吃

1、特产

临县地处黄河岸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

气候条件使得临县红枣高产质优,营养保健价值高,在全国红枣

市场占绝对优势。全县红枣林面积100万亩,年均产量2亿斤,

是全国以县为单位最大的红枣生产县,素有“天下红枣第一县”

的美称。“天渊”、“碛口红”、“鸿潮”等红枣品牌产品畅销

全国各地,并打入东南亚国际市场。

此外武家沟铜器、招贤瓷器、曹家峁柳编、碛口布老虎、胡

公木艺等土特产、手工艺也很有名。

2、特色饮食

临县饮食风俗为夏秋一日三餐,春冬一日两餐。在数千年的

漫长历史中劳动人民创造了一系列细粮精制、粗粮细作的手艺,

即使家常便饭也各有千秋,如白面蒸馍、画卷、苜合斜子、揪片

子、手擀面、水饺、蒸角、包子、豆面抿尖、包皮面、擦尖、发

糕、米疙瘩、枣糕、油糕、莜面栲劳、荞面圪垛、糊子饭、山药

擦擦、家常凉菜、大烩菜、酸菜捞饭等。

特色小吃中最有名的有豆腐、家常凉菜、碗脱、枣糕、油锄

片饼子、大烩菜等。

临县豆腐是用大豆去皮,水浸软,再磨成豆浆,煮熟,加卤

水,后空出水分,在木器容器内压硕果是什么意思 制成型。滑嫩适口,如再加辣

酱为佐料,口感更好。

家常凉菜是将熟土豆丝、绿豆芽、细粉条、莜面条和油炸豆

腐配以大蒜沫、葱丝、黄瓜丝、熏胡芥等佐料后调匀,还可加入

切成薄片的猪头肉,别有一番味道,是聚餐下酒的上等菜。

四、民间艺术

伞头秧歌、道情戏、大唢呐、三弦书等是临县影响较大的民

间艺术。

1、伞头秧歌临县伞头秧歌俗称闹秧歌、闹会子、闹红火,

是中国北方众多社火秧歌中的一种。因以手执花伞者领头舞蹈和

演唱秧歌,故称伞头秧歌。其主要流行在黄河流域的晋西和陕北

黄土高原,具体指山西省吕梁市的临县、离石、柳林、方山、中

阳、石楼和陕西省榆林市的吴堡、绥德、佳县、榆林、米脂、子

洲、青涧等十几个县、市,以及延安市,其中尤以临县最盛,因

此又称临县伞头秧歌。

临县秧歌虽与全国流行的秧歌同属一类,但又有自己的风

格,故独树一帜。大体可分为两类:即上川秧歌和下川秧歌。上

川秧歌以县城为代表,其特色是以伞头为领队,以即兴演唱为指

挥,迎来送往、赞颂答谢也用秧歌徕表达。秧歌的主要表演形式

是“促鼓子”,鼓子对由三四十名青年小伙组成,前边有好多副

大鼓、大锣、大钹、大铲、丁头锣组成的锣鼓乐队助威。鼓子队

后面还有杂会子,如东峁村的跑竹马等秧歌表演形式。下川秧歌

以碛口为代表,除伞头带队外,最大的特点是大唢呐伴奏,小会

子奇特,阵容庞大,形式多样,细吹细打,扭步优雅。

改革开放以后,秧歌形式也逐步改革创新。一方面有一些传

统节目被丢弃,形式几乎都是男女老少穿彩衣、舞扇子,非常单

一。另一方面,有的也新旧结合,参与者有三四百人,形成庞大

的阵容。其中有鼓子队、扇子队、花伞队、花束队,还有传统的

骑驴驴、舞狮子、跑旱船等。遗憾的是不少专门按摩XXx 用于秧歌的大唢

呐曲牌和传统形式的小会子已经失传。

2、道情戏

临县道情戏是吕梁地区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被群众

誉为“吕梁山上一枝花”。它主要盛行于临县,分布于方山、

离石、柳林及陕北佳县、米脂、吴堡等地。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临县道情的形成与金元时期北方全真教盛行有很大的上英语 关系。

临县地处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与道教发源地终

南山所在的陕西省只有一河相隔,故从汉唐到宋元,这里一直是

道教最兴盛的区域。临县境内至今保存着许多道家的文物古建

筑,有“十三观寺九厦院”之说。在临县道情的传统剧目中,反

映道家思想的戏占了很大比例,说明临县道情的兴盛与道教的活

动紧密相连。

临县道情属于道情系统中的北路系统,地方色彩浓郁,红、

黑、生、旦、丑行当齐全。演唱方式以坐唱为主,兼有站唱、背

唱、边唱边舞以及帮腔等多种形式。表演行当以小生、小旦、小

丑为主。

临县道情音乐婉转缠绵,曲调开朗而流畅,节奏明快而活泼,

艺术风格柔美而典雅、浪漫而抒情,充盈了浓郁的乡野生活气息,

为当地及吕梁地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

临县道情语言通俗,接近日常生活用语。其唱词和说白均由

民间艺人自创而成,口语化极浓。同时衬字虚腔利用得当,避免

了衬字虚腔淹没唱词的缺陷,唱出来明快热烈,巧夺天工。由临

县道情“七字调”、“十字调”创作的著名唱段《翻身道情》便

是巧妙应用衬字虚腔的典型范例。

临县道情的兴盛与发展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只能根据民间

歌谣和老艺人的介绍进行推测。临县群众中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歌

谣:“炒鸡蛋,烙烙饼,弹起弦子唱道情。宁看道情《小姑贤》,

不去方山做巡检。”巡检是清代以前的官职,这个顺口溜说明道

情很可能在清代以前就在当地有一定影响。

清末民初,临县道情发展到鼎盛时期,艺人辈出、班社林立,

道情之声遍及城镇乡村。其活动范围,除临县外,遍及方山、柳

林、中阳、离石以及陕北的榆林、延安地区。据民国初年的粗略

统计,当时仅道情班社就有100多个。同时,也涌现出大批著

名的道情艺人。

民国初年到抗日战争前,半农半艺的道情戏班演出活动较

多。随着中路梆子的发展壮大,道情艺人开始兼学唱大戏,出现

了一批“风搅雪”班子,即既唱道情又唱梆子。由于两个剧种的

结合,临县道情在表演程式、伴奏乐器、艺术风格、班规习俗上

均受到了中路梆子的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晋西与陕北隔河相望,这里在抗日战争

后期成为人民革命的根据地。晋西道情较早地与革命文艺工作实

现相结合,运用固有的艺术形式,演唱新编的现代剧目,作为宣

传政策、宣传革命、教育人民、发动群众的手段,从而成为人民

革命的文艺武器。

解放后,临县道情艺术有了新的发展。1960年春,临县正

式成立了地方国营性质的临县道情剧团。在恢复和上演大批传统

道情剧目的同时,又挖掘整理和改编了不少民间戏曲,并移植了

一部分现代戏。在音乐、舞美、表演上也作了不少改进,为这一

古老的艺术增添了新的魅力。1967年,临县道情剧团与临县晋

剧一、二团合并为临县晋剧团,临县道情发展遭到停滞、破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临县道情剧团得到祛老人斑 恢复,重新购置了乐器、

服装、道具,培养了一批有较高艺术水平的道情演员。

进入新时期,处于市场经济中的临县道情发展前景不佳。临

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受经济发展的制约,以临县为主要演出市场

的道情剧团收入极低,资金短缺,剧团难以自养,演员流失严重。

随着老艺人逐渐远离舞台或离开人世,道情剧团出现了人才断

层,面临传承断绝、后继无人的状况。经典剧目无法演出,道情

戏整体演出水准下降,造成市场进一步萎缩,并产生恶性循环。

3、大唢呐

临县大唢呐是临县地域文化的一种形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大西北黄土风味。唢呐音量宏

大有力,音色高亢明亮,常用作室外演奏,是民间婚丧仪仗和吹

打合奏中的主要乐器。同时,在地方戏曲、说唱音乐和民族乐队

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用它伴奏的戏曲和说唱音乐,具有浓厚的

地方色彩。

临县大唢呐音乐属吹打乐类,以吹为主,打击乐伴奏。旧时

主要采用唢呐、号筒、大鼓、硬铰子、疙瘩锣等。唢呐音色高亢,

情绪激昴,特别讲究字正声满,洪亮高昴。唢呐一般多用两支,

一支在高音区吹旋律,俗称“靠字”,一支在中低音区衬托主旋

律,俗称“拉筒”两支唢呐音乐融合,清浊有别,在整个演奏风

格和曲目上分为:大家伙吹打、小家伙吹打、细家伙吹打。

因西隔黄河与陕北相望,东依吕梁和晋川连接,所以“临县

大唢呐”不仅传承了陕北大唢呐粗犷、豪放、音色激亢的一面,

又吸纳了晋川小唢呐清秀、明快、委婉细腻的特征。排街则威武

雄壮,坐场则幽雅宛转,哀则凄切缠绵,喜则喧闹红火。

临县大唢呐有传统曲目100多首,这些曲目多系古曲牌传

承下来,是研究民族文化的珍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临县大唢呐师传的“腮振音”、“气哄音”与“死曲活吹”

等吹奏技艺独具特色,打击乐鼓点“合愣则”、“大得胜”、“小

得胜”等传统配器合奏形式非常罕见,对研究中国音乐史和民族

音乐结构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

4、临县三弦书

三弦书俗名“说书”,即瞎子说书,属曲艺的一种形式。因

主要道具为三弦,故得名。

旧时因人民生活贫困,医疗条件落后,不少儿童因天花。麻

疹等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幼小的孩子坏了眼,给他的父母带来无

穷的忧虑,于是在孩子十二三岁的时候,家人设法让其拜师学艺,

去老盲艺人那里学说书、算卦,以谋求终身的生活出路。

盲艺人说书主要道具是三弦,另外,左下腿绑着“书板”,

又秋天的四字成语 上腿绑着小铲铲,边弹三弦边敲打。说唱时前面放一张桌子,

桌上放着“惊堂木”,动情时“啪嚓”一声,显出几分威严。

临县盲艺人的演唱曲调虽大同小异,但也有不少流派。三交

一带为以樊呈瑞为代表的行腔唱法;招贤、碛口一带为以高积明

为代表的行腔唱法,这些流派有一个共同点,即有各种板式,用

来表现喜怒哀乐。如叙事时用的平板,悲痛时用的哭板,打仗时

用的武打腔等,再加上道白,就能把书文表达的活灵活现、淋漓

尽致。

三弦书原为盲艺人的专利,明目人不能参与。原因之一,说

书是盲人的吃口,明目人不能争抢他们的饭碗;其二,盲艺人不

收明目人为徒。于是,在很长的时段里,三弦书这门艺术被盲艺

人所垄断。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有

不少文艺爱好者从事三弦书创作工作,大量或见诸报端,或流传

于民间。比较著名的有康云祥、张林峰等。

五、民宅特点

临县属于黄土高原地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狭窄的

地形特征决定了民宅多以依势而建的窑洞为主。

窑洞又分为土窑、砖窑、石窑等几种。在改革开放之前,人

们大多选向阳处依山而凿,劈坡为壁,挖壁成窑,安置门窗,即

可居住的土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

提高,砖瓦机构、砖石结构的日益增多。生活在丘陵沟壑地区的

人们建造的窑洞是砖窑。砖窑即拱窑,在平地夯实地基,用石头

砌窑基,用砖垒墙壁,高约3米,墙中间填土,砌成拱形窑顶,

垒实后再将土挖出。另一种做法是在墙中间支撑上用木头做的半

圆形楦子,用砖砌好碹顶后将木楦撤出,再将窑背面用砖石砌严,

用白灰抹内壁,窑前面安置门窗。生活在石山区的居民,采集石

料比较容易,因此那里的窑洞全部用石头垒砌。窑面用打凿好的

石块碹砌,用白灰勾缝,格外坚固耐用。窑洞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越来越

舒适美观了。

窑面是展示窑洞个性和主人的标志。各地居住窑洞的人们不

管经济条件差别多大,都力求将窑面精心装饰一番。从简朴的草

泥抹面到砖石砌筑窑脸,再发展到木构架的檐廊木雕装饰,直到

现在共形成明柱厦檐高圪台窑洞、无根厦檐窑洞、接口窑洞、一

柱香窑洞等类型。明柱厦檐高圪台窑洞典型的就是临县碛口镇李

家山、西湾及三交镇孙家沟等村落的民居。无根厦檐窑洞是人们

为了挡风避雨、保护窑面而在窑面上方搭建檐厦,这种类型的比

较普遍。接口窑洞是旧时家境好的在土窑外壁垒贴砖墙或石墙的

窑洞。一炷香即单独的一孔窑洞,挖时开口较小,伸进去再扩展,

门窗合一,上为窗,下为门,在较为偏僻的农村目前还存在。

窑洞的室外装饰还体现在门和窗两个部分。门上要有门顶

窗,外调研方法 面钉一层窗纱,里面装有开合或启吊的窗扇,糊上白麻纸,

空格中贴剪纸,窗户的窗格上也糊以白色麻纸,贴红色剪纸窗花,

纹样多喜庆吉祥色彩,有喜鹊登梅、蛇盘兔、年年有余、鹿鹤同

春、抓髻娃娃、龙凤呈祥以及老虎、狮子、牛、羊、猪等。

室内装饰主要体现在墙面、家具及饰件上。炕墙上白灰泥抹

一米高作油漆彩画,画上炕围子画,有山川草木、民间传说、虫

鱼鸟兽等。炕墙上挂泥彩人物,室内大型家具有平柜、立柜,上

有帽盒等。

六、历史名人

临县历史名人有赵中元、张从龙、吴命新等。

赵中元(1702—1750),字正公,号酉古,临县寺家塔村

人。自幼敏而好学,过目成诵,10岁尽读乡里藏书,20岁赴京

求学,尽通诸子百家,少负才名。乾隆二年(1737)中进士,

御批“即用浙江知县”,辞而不受,后传作嘉庆皇帝老师。传世

作品有临县东岳塔碑刻《文塔铭记》。

张从龙(1797—1870),字子云,临县玉坪村人。少有膂

力,喜弓马,幼随父读书兼习武功。道光二年(1822)中武举,

道光三年会试,名列榜首,继经殿试,擢一甲第一,钦占状元及

第,深受道光皇帝器重。张从龙先后在海口、厦门、定海、台州

肩负海防三十余年,官至台州副将,志在卫国,直到晚年致仕返

乡。

吴命新(1856—1928),字敬夫,中年后号敬命,临县上

西坡村人。吴命新以书法负有盛名,并兼通篆刻,其书功力遒劲,

笔势神逸,其墨迹存世的有篆书《石鼓文》、《千字文》;篆刻

《雪窗偶录》等,吴命新被著名画家吴昌硕称为“北国之名笔”。

七、旅游景点临县有碛口古镇、黄河水蚀浮雕、义居寺、

正觉寺唐柏十二连城等景点。碛口古镇融黄河、黄土风情与明清

古建筑群为一体,旅游景观独特,是“山西省风景名胜区”、“全

国历史文化名镇”,碛口西湾村、李家山村均为全国历史文化名

村”。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将碛口公布为“2006年世界百大纪

念性建筑”之一。碛口古镇旅游开发方兴未艾,市场潜力巨大。

黑龙庙碛口古建筑群之黑龙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占地面积1353平方米,雄伟壮观,它是碛口镇的地标,始

建于明代,后进行了维修彩绘,飞檐斗拱,金碧辉煌,成为碛口

风景旅游区的一个亮点。黑龙庙戏台还有一个特点是音响效果

好,在当时没有扩音设备的情况下,夜戏十里之遥可以清晰可闻,

故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说。

西湾民居西湾民居是碛口商人陈氏家族的“家属宿舍”。

现成为碛口风景名胜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

村。

李家山民居李家山民居是碛口商人的“家属宿舍”。现代

著名的大画家吴冠中赴李家山后写道:“这里从外面看非常荒凉,

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

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很难找到!“人

们不看它的高楼大厦,就是要看它的依山就势、风格殊异的窑洞

式明柱厦檐高圪台。

毛泽东路居处与碛口镇仅有湫河水之隔的寨子山村,最高

处有一豪华的窑洞式四合院,依山而建,明柱厦檐,雕梁画栋,

设计奇巧,是碛口巨商陈懋勇家的豪宅。1948年3月23毛主

席东渡黄河路过碛口时在此住过。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16:22: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7325603831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山西临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山西临县.pdf

上一篇:腾讯网络游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山西临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山西临县
    日照景点-酱油的做法2023年3月25日发(作者:王老凿)临县一、临县县情概况临县位于山西西北部,吕梁山西侧,西临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相望,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80公里,县域总面积29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万亩,总人口64万人,农业人口56.84万人,辖23个乡镇631个行政村,人口总数和国土面积均为山西省第二位。临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呈37度的倾斜坡面,其状如簸箕
  • 0℃腾讯网络游戏
  • 0℃自我介绍面试
  • 0℃信托
  • 0℃古镇西塘
  • 0℃黄金买卖
  • 0℃战争女神出装
  • 0℃儿童涂色游戏
  • 0℃韩都衣社
  • 0℃金克丝符文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