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人民体质

更新时间:2023-03-25 15:41:36 阅读: 评论:0

安全工作方案-印章管理办法

增强人民体质
2023年3月25日发(作者:荞麦面做法)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文及制定目的

全民健身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直接关系到大家的健康水

平和生活质量,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

各级政府需要关注的民生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全文及其他相关知识,欢迎阅读参考!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文及制定目的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文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一、面临的形势

(一)建国40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群众性体育

活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体质与应征入伍 健康状况

有了很大改善,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群众性体

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

到提高,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

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

更高要求。但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需要。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够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

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

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全民

健身工作的科学技术和监测管理还比较落后,有关的法规制度还不够

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

在探索之中。这些问题,应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加以解

决。

(三)为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

要,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群众体育。

二、目标和任务

(四)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

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五)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要求,积极发

展全民健身事业。到本世纪末,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程度不同的各

类地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都应有所增长,人民体质明显增强,

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逐步加大,群众体育健身活

动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的改善。

(六)依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体育改革。到本

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

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满发展活力的运行机制,建立起社会

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对象和重点

(七)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

点。

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要发动

全社会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

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继续搞好升学考试体育的试点,不

断总结完善,逐步推开。盲校、聋校、弱智学校要重视开展学生的体

育活动。要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学校体育师资、经费、场地设施

等问题。

(八)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职工体育工作,因人、因时、因地

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

(九)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

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

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

(十)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和各级农民体育协会的作用,并与文化站协同配

合,做好农村体育工作。继续开展评选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推动农

村体育的发展。

(十一)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一步发展部队体育,增强体

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培养部队体育骨干。部队在搞好自身体育工作

的同时,要积极支持和帮助驻地附近的居民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十二)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

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少数民族体育协会,

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十三)重视妇女和老年人的体质与健康问题,积极支持他们参加体

育健身活动。注意做好劳动强度较大、余暇时间较少的女职工的体育

工作。加强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

(十四)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

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培养体育骨干,

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

(十五)积极为知识分子创造体育健身条件,倡导和推广适合其工作

特点的体育健身方法,重视对中高级知识分子进行健康检查和体质测

定工作。

四、对策和措施

(十六)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纳养猪管理 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普遍增强人民体质为重

点,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切实抓出成效。

(十七)加强宣传工作,形成全民健身的舆论导向,增强全民体育健

身意识,提高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全社会认识到,身体素

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全民健身工作是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体育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

与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十八)加强群众体育的法制建设,认真执行现有体育法规,有计划

地制定并实施社会体育督导、群众体育工作、体育社团、场地设施管

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

逐步完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制度,加强对工人、农民、少数民族、

残疾人以及各类学生运动会等的组织和管理。突出群众体育运动会和

竞赛活动的群众性、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和科学性。

(十九)充分发挥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中

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行业、系统体育协会和其他群众体育组织,逐

步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二十)体育部门要改善资金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群众体育事业费在

预算中的支出比重。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体育健

身活动。提倡家庭和个人为体育健身投资,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

拓宽体育消费领域,开发适应我国群众消费水平的体育健身、康复、

娱乐等市场。

(二十一)实施体质测定制度,制定体质测定标准,定期公布全民体

质状况。

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加强社会体育骨干队伍建

设。

(二十二)推广简便易行和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与体质状

况的体育健身方法。挖掘和整理我国传统体育医疗、保健、康复等方

面的宝贵遗产,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

(二十三)加强人民体质与健康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要发挥体育

科技队伍的作用,体育科研单位和体育院校要以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

的科学研究为重点,要增加对群众体育科学研究的投入,加快科技成

果向群众体育健身实践的转化。

(二十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落实国家关于城

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

人不得侵占体育场地设施或挪作他用。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

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并且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

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五、实施步骤

(二十五)本纲要采取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从现在起到2010

年分为两期工程。第一期工程自1995-2000年,分为三个阶段:

1995-1996年为第一阶段,进行宣传发动和改革试点,初步掀起一个

全民健身活动热潮。1997-1998年为第二阶段,通过重点实施、逐步

推进,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1999-2000

年为第三阶段,全面展开全民健身计划的各项工作并普遍取得成效,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期工程自2001-2小学生日记200字 010年,经过十年的努力,把全民健身工作提

高立二拆三 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二十六)本纲要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门、各群

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国家体委负责组织实施。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体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本

地区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各部门、各系统也应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实施

方案。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可根据本纲要的要求,结合部

队实际参照执行。

拓展阅读

一、制定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目的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

要》),提出全民健身工作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确定了以全

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系统地加强全民健身工

作的对策和措施。《纲要》实施15年来,“全民健身”已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逐步增加,人民体质逐步增强,全

民健身运动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改善,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基

本形成。实践证明,“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已经成为发展我国群

众体育事业的成功经验与宝贵模式。

当前,由于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工作和业余生活

中的体力活动不断减少,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已成为我

国居民常见的健康问题,亚健康群体不断扩大,各种心理疾病发病率

迅速攀升,人口健康问题令人担忧。改善健康状况,关键是改变不健

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最经济、最简便易行、最有效的办法是动员和

组织广大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全民健身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直接关系到大家的健康

水平和生活质量,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是各级政府需要关注的民生问题。高素质的人是综合国力的核心组成

部分,国民体质是综合国力的塔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有利于提

高综合国力。全民健身活动还有助于人际交往、发展社会关系,排解

不良情绪,促进社会和谐;有助于促进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的发展,

拉动内需,引导消费,增加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推动我

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

进的进程。

2010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即将结束,需要制定新的

全民健身计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民健身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

施,继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研制《全民健身计划》的依据

《体育法》第二条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

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第十一条国家推行

全民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条例》第八条国务院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明确全民健

身工作的目1995属什么生肖 标、任务、措施、保障等内容。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

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

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

(中发[2002]8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

三、研制《全民健身计划》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把全民健身事

业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形成

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为目标;从国情出发,坚持实施《全民健身

计划纲要》的成功经验,学习借鉴国际发展大众体育做法;加强全民

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推进改

革,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市场机

制作用;解决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既有宏观

指导性又具有可操作性。

四、研制《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

2009年2月,针对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将于2010

年底实施周期结束的情况,为提早谋划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规划,体

育总局启动了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的研制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

起草小组和专家咨询组。经过材料收集、主题研讨、集中起草,于6

月形成《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1—2020)》第一稿,在专家组范围征

求意见。

2009年8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对制定与实施《全民

健身计划》做出了专门规定。《计划》研制工作按照《条例》要求,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做了较大调整,于11月形成《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第一稿。经过多次讨论修改,《计划》于2010年3月

下发各省区市体育局征求意见,并提交全国群体工作会议讨论。根据

各地意见进行多次修改后形成征求意见稿,于7月发送国务院26个

部委,各省区市体育局、各行业体协,体育总局各司局、直属单位征

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再次修改后,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

五、《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

未来5年,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工作重点确定为建设和完善全民健

身公共服务体系。主要理由是:第一、2020年要实现建设全面小康

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奋斗目标,比较完善的全民

健身体系的主体部分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工作重点放到建设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上来,从而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

标。第二、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力发展公共体育

事业”。公共体育事业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全民健身事业。最近,温家

宝总理明确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重点建设覆

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

求。第三、目前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严重短缺并且很不均衡,迫切

需要通过重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来解决我国全民健身事业

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第四、我国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包括担负奥运争光的竞技体育事业,都已经基本建成或者正在进一步

完善,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严重滞后,难以适应广大人民

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在提高城乡基层全民健身公共

服务能力。我国城乡基层公共体育服务能力薄弱,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体系覆盖面不广,距离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目标差距相当大,严

重制约着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因此,需要着力建

设城乡基层体育健身设施、发展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扩大城乡基

层体育健身指导队伍,加快改变城乡基层公共体育服务薄弱落后状

况。

六、关于目标和任务

(一)《计划》的目标体系:1、体育参与水平进一步提高,表现为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增加;2、体育锻炼效果进一步体现,表现为

身体素质增强;3、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表现为体育锻炼的

条件改善和保障水平的提高。

(二)基础数据的来源主要:1、2007年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

查。全国范围抽样调查,对象为16岁以上非学生中国居民,总样本

量8.86万;2、2005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全国范围抽样调查,对

象为3~69周岁的中国国民,总样本量49.4万。3、2004年第五次

全国体育场地普查。

(三)主要指标说明:

1、关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

数比例”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大众体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各国具

体标准略有不同。目前,我国确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具体标准

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三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锻炼强度

中等以上。据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我国2007年经常参加

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28.2%。按照全国平均水平年增长0.5%计算,8

年增长约4个百分点,确定到2015年达到32%以上。进一步细分,

对在校学生按中央7号文件要求每天体育锻炼达到一小时,16岁以

上(不含在校学生)分别城市、农村,在2007年13.1%、4.1%的基础

上增加到18%、7%。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原则性提出要求。

2、关于身体素质明显提高。目前评定体质的标准有两个:一是针

对在校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由教育部门组织各学校每

年进行测试;二是针对城乡居民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通过日常的

体质测试活动和国民体质监测进行测定。目前,城乡居民体质测定达

到合格标准的占87%,达到优秀标准的占13%(城市16.9%,农村

9%),2015年分别达到90%、16%(城市20%,农村12%)。学生标准按教

育部有关要求提出。

3、关于体育场地发展指标。体育场地总数量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是评价体育场地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2003年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

据表明,我国有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

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十一五”期间,仅国

家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已在全国农村地区新

增了20多万个体育场地,新增体育场地面积约2亿平方米。“十二

五”期间将“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

将组织实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加大对基层公共体

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体育设施数量和面积将继续有大的发展。

4、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数。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两支队伍:

一是志愿、无偿为群众体育健身进行服务的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二

是在体育经营场所以体育健身指导服务为职业的职业社会体育指导

员。前者实行的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分为国家级、一级、

二级、三级,由体育部门组织培训并按照标准授予相应等级称号;后

者执行人力资源部颁布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经相应

职业资格鉴定中心考核认定后颁发资格证书。《社会体育技术等级制

度》1993年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已实施16年,近年来发展速度很

快,目前已有约65万多人获得等级证书。《计划》提出的2015年达

到100万人,是指排除不同等级重复统计和流失人员,经过年度注册

的实有人数。《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2001年由原劳动和社

会保障部颁布,2004年起开始启动鉴定工作,现有2万多人获得资

格证书。随着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对高危险性项目经营活动管理

工二胡怎么调音 作的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将会有大的发展。

七、关于措施

分为“工作措施”和“保障措施”,从不同角度提出对实现所定发

展目标所采取措施。

“工作措施”共10条,主要是针对全民健身工作的主要方面,提

出主要工作思路、工作要求,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指导。

“政策措施”共9条,主要是从加大各级财政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

入,完善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政策,健全体育健

身设施体系、组织体系、技术指导体系、科研与法规体系等基本建设

提出支持和保障的措施。

八、有关名词解释

1、全民健身体系。全民健身体系是指能够不断满足全体公民体育

健身需求,改善全社会体育健身环境条件,为体育健身提供服务的相

对稳定的社会系统,它由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两大部分构成。包括:

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组织、活动、技术指导、信息,法规制度、资金

投入、宣传、教育、科研等内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到

2010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2、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服务功能是全民健身体系最根本、最直接

的功能,体现全民健身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决定全民健身体系的最终

质量和效果。全民健身体系中的服务体系,是全民健身体系的主体部

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由体育健身活动密切相关因素构成的相对稳

定的社会系统,它为群众健身全面提供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组织支持、

丰富多彩的活动、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各子系统紧密联系、互为支

撑,使服务体系各要素能够充分发挥效用。由政府办与社会办相结合。

200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

作的意见》提出:努力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

3、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指各级政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

权益,满足日益增长的体育服务需求,投资兴办的以公共体育场地设

施、公益体育组织网络、群众性体育活动系统、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

队伍、健身指导及信息服务系统为支撑和运作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

全社会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它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是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4、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中以各种指导方

式为健身者提供科学健身宣传、体育技能传授、健身锻炼指导和组织

管理服务并被确认相应资格的专门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制度是

我国一项重要的体育制度,分为公益和职业二类,1993年国家体委

发布《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8年社会体育指导员被列

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1年劳动部正式颁布《社会

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落实“全民健

身计划”、体现公共体育服务、推动人民群众科学健身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

5、终身体育。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

体育的含义包括:一是坚持在整个人生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体育

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

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

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

6、《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为指导国民科学健身,促进全民健身活

动的开展,针对3至69周岁国民个体的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测

试与评定的标准。按年龄分为幼儿、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4个部

分,其中青少年标准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倡国民在经常参加

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定期按照《标准》进行体质测定,同时与开展国

民体质监测结合进行。

7、《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家制定的一项体育制度。它的主要任

务是激励广大青年、少年和儿童经常地、持久地锻炼身体,促进他们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最初称《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于1954年颁布全国试行。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文及制定目的]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15:4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7300953827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增强人民体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增强人民体质.pdf

上一篇:笾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增强人民体质
    安全工作方案-印章管理办法2023年3月25日发(作者:荞麦面做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文及制定目的全民健身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直接关系到大家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各级政府需要关注的民生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文及其他相关知识,欢迎阅读参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文及制定目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文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
  • 0℃笾豆
  • 0℃景一
  • 0℃读后感英文怎么说
  • 0℃打硪歌
  • 0℃海鲜乌冬面
  • 0℃河北唐山市
  • 0℃平板输入法
  • 0℃怎样叠纸盒
  • 0℃彩绳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