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音色

更新时间:2023-03-25 11:46:59 阅读: 评论:0

班委申请书-喊数抱团游戏规则

古琴的音色
2023年3月25日发(作者:员工入职培训)

古琴

摘要:古琴,亦称“七弦琴”,史籍之中多称“琴”。唐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

名句,“泠泠七弦”指的就是古琴。春秋擂鼓墩墓与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琴”更证实了它的

历史之长久,《诗经》、《尚书》等古籍和唐宋诗词也常常见到有关“琴”与琴乐的继续。古

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

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

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

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键词:古琴,历史悠久,乐器

正文:

一、古琴的结构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的构造比较复杂,由面板、底板、音梁、音柱、弦轴板、弦轴、琴

弦和琴脚等部分构成。

面板又称琴面,是一整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呈方形,并开有穿弦孔;琴

尾一端呈椭圆形,在项、腰处两旁各有月牙形或显方折凹入。

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的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

板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圆形出音孔,一为龙池,一为凤沼,腰中近边处开有两

个小方孔,为足孔,上安两足,叫雁足。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琴身,在琴的首部里面,粘有

舌形木板,造成与琴腹隔开的空间,叫作舌穴。

音梁又称项实,是一根位于面板背部的长木条,用以调整琴音。音柱是琴腹中的两个木

柱,一个呈方形,叫地柱,在琴腹中部;另一个呈圆形,叫天柱、靠近琴首。

弦轴板位于底板的首部、开有安装弦轴的轴孔。改良的古琴,因琴首处另有共鸣箱,弦

轴则镶嵌于面板首部。

弦轴又称琴轸,为圆形或瓜棱形,是用木制成的中空体,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

轴上。

琴弦多用丝弦,一弦最粗、音最低、靠近徽位最近,依次渐细,一至四弦用缠弦,靠近

演奏者的第七弦最细、音最高。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中间开有穿弦孔,琴弦从孔中穿过架

于岳山上。

安装在底板上的4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月牙形缺口处的两个叫焦尾下贴,

起系弦和使琴身垫平的作用。在面板上镶嵌的13个螺钿做的小圆星叫徽,用以标记琴的音位。

近岳山的是一徽,中间较大的是七徽,近琴尾的为十三徽,徽位是根据琴面的长度分成若干

等分来排定的。

二、古琴的定弦

古琴调式有35种,按五声音阶定弦,音域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演奏时,

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投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

古琴定调复杂,调式有35种之多。琴弦最低的一条空弦音为大字组C音,定弦

由第一弦至第七弦依次按五声音阶排列,分别为C、D、F、G、A、c、d。古琴音域宽

广,由C—d3,共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

古琴表现力特别丰富圆润,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

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泛音透明如珠,丰富多彩,由于音

区不同而有异。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磬。

按音发音坚实,也叫“实音”,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

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按音中的各种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细致的表现力。

古琴造型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连珠式、落霞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

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

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冰裂断、龟纹等。

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代名琴有、焦尾、冰清、大圣

遗音、等。

古琴的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

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鹤鸣秋月式。其中最著名的九

霄环佩就是伏羲式

三、古琴的流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虞山派和清

代的广陵派。各个琴派之间差别主要决定于地区、师承和传谱等条件。

浙派:南宋著名琴派。奠基者为郭楚望。他的代表作品为《潇湘水云》。经刘志

方授与毛敏仲和徐天民。毛、徐两人编纂《紫霞洞琴谱》。徐天民祖孙四代都是著名

的琴家,明代尊之为“徐门正传”。后人称浙派传谱为浙谱。

虞山派:明代琴派。虞山地处江苏常熟,当地有河流名琴川,所以又称“熟派”

或“琴川派”。“浙操徐门”中的第三代徐晓山,曾在常熟传琴,致使当地名手辈出,

陈爱桐即其中之一。传至严徵,结“琴川琴社”,传谱辑为《松弦馆琴谱》。

广陵派:清代著名琴派。江苏扬州古称广陵,以此地为中心形成的琴派为广陵派。

最初由徐常遇在虞山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子二子继承家学,什么是冠状病毒 晋京献艺,一时争传

“江南二徐”。所辑《澄鉴堂琴谱》为本派最早谱集。继起者徐祺吸收名地名曲加工

整理,编成《五知斋琴谱》,为近代流传最广的谱集。

川派:又称蜀山古琴派,简称蜀派。川派源远流长,至少有2000年历史的古琴

派,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一支古琴流派。汉代蜀山琴

派名家有:司马相如、扬雄、诸葛亮、姜维等。近代川派的知名琴家有:张孔山、杨

紫东、李子昭、吴浸阳、龙琴舫等人。《天闻阁琴谱》和《沙堰琴编》收有川派作品,

其中以《流水》和《醉渔唱晚》等曲最为流行。我国著名川派古琴演奏家顾梅羹,将

减字谱翻译成简谱配在减字谱下,又完成了三十余万字的《琴学备要》一书的修改整

理工作。

闽派:近代琴派。祝凤喈为代表。著有《与古斋琴谱》继其学者有张鹤,编有《琴

学入门》,陈世骥,编有《琴学初津》。

岭南派:广东琴派。源于道光年间的黄景星。他继承先人的《古冈遗谱》,又向

香山何洛书学会十余曲。辑五十首为《悟雪山房琴谱》。近人郑健侯传其学。

诸诚派:近代琴派。王溥长、王作祯、王露,祖孙三代以虞山派为基础,两

者汇流,又结合当地民间音乐风格,形成具有山东地方风格的诸诚派。辑有:《桐荫

山馆琴谱》、《梅庵琴谱》。代表曲目《长门怨》、《关11的英文怎么写 山月》都是现代流行琴曲。

四、古琴的历史:

古琴: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无码弹拨乐器。传说原始时代神农氏曾“削桐为琴、

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据说有五弦。后文王、武王各增一弦,琴在唇妆 西周时期已广泛流

传,当时它经常与瑟或加上鼓等乐器在祭祀时演奏,《诗经》中有“琴瑟友之”“琴瑟击鼓,

以御田祖”就是指此而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的琴家,在《吕氏春秋》里,第一次记述了伯牙鼓琴,钟子期解

音的故事。春秋时著名的古琴家有师旷、师襄和师文等人。孔子不但会弹古琴,而且技艺娴

熟,他教授的“六艺”中的乐,即有弹琴诵诗的内容。

曾候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是最早的古琴实物,长67公分,面板呈曲线状,琴头微上昂,腰

部下凹,尾部上翘,下仅一足,其形象与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图腾——夔龙相似;继十弦琴

之后有马王堆出土的西汉七弦琴,该琴面板较平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面板与底板组成

匣式结构,尾部为一实木,音量较小,共鸣效果也不太好,面板上没有音位的标志“徽”,演

奏技巧侧重右手,表现性能有相当的局限性。

在西汉中期到三国之际,琴开始与笛、笙、筝、琵琶等合奏,琴的形制有了重要的改进,

此时的琴有七弦,面板完全平直,尾部实木部分已改为与主体相联的共鸣箱,音量扩大,左

手可自由移动演奏滑音,面板外侧有十三个标志音位的小圆点“徽”,按纯律构成四个八度

大三和弦的泛音列,因此,音域较宽,表现性能高。

汉以前,琴曲的传授全靠口传心授,到汉魏之交,创造了初期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

汉魏六朝是我国琴曲创作的全盛时期,制作亦有相当的经验,此时的琴不仅是一种独奏乐器,

而且是相和歌乐队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在文人士官中大大流传,把琴作为必学的“六艺”之

一,并创作了大量的琴曲。如《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古风操》等。

琴在唐代继续发展,唐初至“安史之乱”,琴家主要是整理旧曲,创作方面以董庭兰的

《颐真》为代表;“安史之乱”到晚唐,是琴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中以陈康士的《离骚》最

为突出。此时琴已传入日本,在日本宫廷中十分盛行,《幽兰》的乐谱——唐卷子本《碣石

调.幽兰》谱至今仍在日本保存。唐琴体大、身圆、漆色富贵喜伏羲式,北京故宫珍藏的盛唐

开元时期的“九霄环佩”琴。此琴形体饱满,上髹紫漆,间杂朱砂后补之色,声形俱佳,为

传世之极品。

宋时琴大大发展,宋太宗将古琴的七弦增为九弦,并为之改旧曲,创新调。宋徽宗赵帕夫林 佶

曾搜罗天下名琴藏于万琴堂,其中最为出色的莫过于雷威的杰作“春雷”。因此,宋文人大

夫偏爱古琴音乐,琴乐在社会昌行一时。范仲淹、欧阳修等均善琴,琴的演奏技艺大有提高,

形成众多流派,如京师琴派、江西琴派、两浙琴派等。宋琴体扁身薄,黑色髹漆,多为连珠、

仲尼式。

金章宗时非常珍重“春雷”,临终还用“春雷”殉葬。这张名琴被人掘出,由耶律楚材

赠与当时著名琴师万松老人,流传于民间。

元琴外型基本仿照唐宋琴所斫,但出现了方额、深舌罗汉腿漆色出现了斑剥色。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收录唐宋之前艺术珍品40多首,主持撰辑了《神奇秘谱》,

并于1425向上英语 年刊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琴谱。明琴,线条流畅造型秀美,并出现了不少前

代没有的琴式,其中最负盛名者是弘治嘉靖年间的著名斫琴家祝海鹤所创的蕉叶琴,形态旖

旎秀逸,蕉叶卷边优雅生动,音色圆润透净,为琴器中难得一见的珍品。

清末民初,古琴走向衰落,弹琴人怎么腌制烤肉 渐少。

参考文献:《诗经》、《尚书》、《潇湘水云》、《澄鉴堂琴谱》、《琴学初津》、

《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古风操》、《神奇秘谱》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11:46: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7160193802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琴的音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琴的音色.pdf

上一篇:kongbupian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古琴的音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古琴的音色
    班委申请书-喊数抱团游戏规则2023年3月25日发(作者:员工入职培训)古琴摘要:古琴,亦称“七弦琴”,史籍之中多称“琴”。唐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名句,“泠泠七弦”指的就是古琴。春秋擂鼓墩墓与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琴”更证实了它的历史之长久,《诗经》、《尚书》等古籍和唐宋诗词也常常见到有关“琴”与琴乐的继续。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
  • 0℃kongbupian
  • 0℃ipad如何截图
  • 0℃萝卜来了
  • 0℃深圳野生动物园
  • 0℃心情郁闷
  • 0℃天翼宽带路由器设置
  • 0℃绞车房
  • 0℃感人的歌
  • 0℃玉虚洞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