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
第一篇: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豆角种植 节是课
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主题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质
量。
就总体而言,新课程实施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朝着素质教育的
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有目共
睹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
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
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因此,提升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的颁布,提高质量和减轻负担被列入国家的战略教育主题。提高课堂
有效性是解决这一战略主题的不二选择。各地教育教学改革都因此把
重心聚焦于课堂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
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
有效教学究竟是什么样的教学?当前实施有效教学究竟要从哪里
切入?为了引领有效教学的健康发展,当前“有效教学”研究和实践
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有效性与道德性两对关系,同时还要从教学目
的观和教学质量观重建的高度反思和检讨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篇:教师是权利主体
教师是权利主体
团结民族中学
康学敏
在教育工作生活中,教师是权利的主体,因为教师具有一下权利:
(一)教师的公民权利
教师的公民权利是指教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相关法规赋予公民的
基本权利。依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教师的基本公民权利主要包括:
政治权利、宗教信仰权、平等权、人身权、文化教育权、社会经济权
以及监督权等。在这些基本权利中,人身权利和人格权利是教师一般
公民权利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人身权利和人格权利受到侵犯的情况时有
发生,如教师遭受来自家长、学生的殴打,遭受到侮辱和性骚扰,等
等。
(二)教师的职业权利1教育教学权
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二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
权利的核心,也就是说,教师作为组织教育活动的主体,可以依据国
家的教育方针,针对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基本状况,自主地安排教育
教学活动,创新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
验,是教师主动性发挥的基础,也是教育实践有效进行和发展的必然
要求。教师只有拥有了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权利,才能够更好地组
织教育教学活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也不能随意侵犯教师的教育教学权。2学术
研究权
(1)教师在专业领域内,有权从事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著
书立说和从事技术开发等。
(2)教师有权参与合法的学术交流活动,加入专业学术团体,并
兼任工作。(3)教师在学术活动中有权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争鸣学
术思想。3管理学生权
教师管理学生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教师是已经取得教育资格并具备相应技能的专业人员,不仅
精通教育技巧和方法,而且熟悉政治理论学习 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教
师有权且能够运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依据学生的
具体情况,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并合理地启发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的道德、品行具有评定权。也
就是说,教师有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学习、劳动等方面给予
客观、公正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要如实地、客观地、
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
产生深远影响。教师的管理学生权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专业性较强
的一项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教师管理学生权的行使。
教师也应当珍惜、并以公正的态度行使这项权利。4报酬待遇权
教师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
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就当前自己的状况来看,我的职业权利实现程度较高,基本实现
教育教学权和学术研究权,但管理学生权这一块实现的不理想,作为
老师,当发现学生出现种种不利于身心发展,学习提高的问题时,必
然会及时教育,也会采用不同办法,有时,却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配合,
反而因此引发老师家长之间的一些小矛盾。
第三篇: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已经成为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共识。但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落实得并不
理想。这里面有认识层面的问题,也有技术层面的问题。本文试图将
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结合起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谈些看法。
一、学生主体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
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学,有个性地学,在参与中、
活动中养成习惯,进而获得科学知识和能力。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
相对,这叫“学生主体观”。学生主体观就是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一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精神实质。主体性,是人
的本质的最深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强的人,就
是自觉能动性强的人,在客体面前有主动和自由的人。这一观点也是
教育规律的体现。教育教学过程,根本上说是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
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去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这是一个能动的反
映过程。反映是学生的反映,思维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学生的活动。
满堂灌之所以为素质教育所不取,就在于它取消了学生能动地、自主
地思考、探索、参与的资格。一句话,它取消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
资格。从不参与就不是主体的角度说,课堂教学中如果有一位学生心
不在焉,那么教学对于他就是名存实亡的东西。所以主体观认为,学
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要确保他们在整个教学
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主体参与的原则主要是:①“引而不发”原则。《学记》上说: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
动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让学生开动脑筋而不替他得出结论。②总体
性原则。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从参与过程
看,由身入,到心入,到神入。引而不发原则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是主体观的基础;总体性原则突出了学生主体的地位,是主体观的核
心。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无具体的学习活
动。具体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的学习实践。实践出真知,活动出成绩。
只有具体活动,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讲解可多可少,但
学生的活动不可或缺。
学生的活动要具体。这有两个含义:
一是活动时间要具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必须将学生的活
动设计为具体的教学步骤,并认真加以落实;教师的指令,要改“一
定要”为“现在就”,改“课下”为“课上”。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
到主讲老师这样说:“这一点一定要记住”、“这个问题课下大家一
定要好好想一想”。老师们以为这样一说,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自
己的责任就尽到了——反正我是说了,能不能做到就在你自己了。其
实,这里面就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上课是干什么的?上课就是叫学
生通过听讲、思考、讨论等学习形式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记住知识、
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如果课下再让“记”、再让“想”,这不但
不好控制和监督,而且从根本上说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老师这样“安
排”,一般出于这样的目的——赶进度。殊不知,这个“进度”的很
多时候是老师自己“表演”的进度,而不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的
进度。老师表演的进度与学生学习掌握的进度是很难同步实现的。而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学会”,而不是老师“讲完”。老师讲
完了,学生并非就一定学会了。学生会不会应该是教学进度有效性的
唯一标准。从这个角度说,只管自己能不能讲完,从学术的角度说,
是不懂得什么是“教学”;从态度上说,是不负责任。但遗憾的是,
我们的老师总是害怕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了,有的干脆不给他们
时间。实际上,这还是没有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中解放出来。所以,
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活动时间是学生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我们的老师,
必须在备课时给以专门的设计。
二是活动的形式要具体。所谓具体,就是可观察、可控制、可量
化。“听”与“思”严格说来,不能算是具体活动,因为它们是否在
进行、进行的效果怎样,很难观察得到,也很难控制和测量如何下载软件并安装 。学生在
课堂上的具体活动形式常见的有以下9种:说、读、评、议、练、记、
背、忆、结等。
1、说。主蛇豆 要指学生的口语活动。“说”与“想”相对。想是内部
思考,说是外部表达。思考的结果准确与否、清晰与否、全面与否等,
通过“说”的活动可以得到验证。“说”的活动包括“问”与“答”。
让学生发问,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重要手段,而回答问题,不但可
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打造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
生心理的素质,提高其非智力因素。关于“说”,老师应该努力做到:
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善于发问,敢于回答、善于回答,培养“说”的
能力,养成“说”的习惯。为了保证落实学生课堂上“说”的地位,
可以在起步阶段搞个定量的指标:例如每个学生每周保证在课堂上提
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每主动回答一次老师的提问等。
2、读。主要指学生的阅读活动。从形式上看,阅读有朗读、默读、
精读、快读、泛读等不同形式;从内容上看,阅读可以读文,读图,
读表,读题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阅读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如何指
导学生针对不同阅读材料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既可借鉴别人的经验,
也可自行实验研究。另外,我们所说的阅读,不仅指语文学科的阅读,
而且指数学阅读、英语阅读、政治阅读、物理阅读等学科的课堂阅读
活动。每一个学科都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阅读:在读中认知,
在读中理解,在阅读中丰富,在阅读中提高。
3、评。指评论、比较、鉴别。针对某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论、
比较、鉴别,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理解并实现正向迁移的重要
手段。评论、比较、鉴别等活动,一般安排在知识的关键处、疑难处、
联系处、细节处等;同时老师也要有一定的预案,以备出现特殊情况。
4、议。就是议论、讨论。课堂讨论是教师指导学生以班级或小组
的形式围绕某一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最难的话打一成语 行争论、磋商,以提高
认识、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方法。课堂讨论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
心,可以集中大家智慧,实现多项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突破难点疑
点,共同提高。讨论也是一种“说”,所以它也是培养学生集中注意、
深入思考的有效方法。一个人思考常常易于走神,但两个人讨论就不
容许走神了。讨论的最高形式是辩论。课堂讨论是在老师的具体组织
和指导下进行的。对于一般问题,同桌交流一下即可,这种简单的讨
论,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但对于特别复杂的疑点、难点、重
点问题,必须进行认真组织和准备,写在教案上,作为具体的教学步
骤:(1)教师在讨论前要提出需要讨论的具体课题;(2)规定讨论
的时间和反馈时的具体要求(发言者、补充者、评论者;发言顺序、
发言人次、发言方式、发言时间等);(3)进行分组指导,安排各组
召集人和讨论地点;(4)学生发言后,要进行总结。课堂讨论的误区
是:(1)无组织、无指导、无要求,只有空头号召,讨论有名无实;
(2)组织不严密,指导不具体(不定量、无思路),讨论流于形式;
(3)讨论后不反馈、不总结,讨论半途而废;(4)讨论不值得讨论
的问题,小题大做;(5)一节课内讨论次数过多,形式单调,课堂结
构松散;(6)讨论前不铺垫,不发动,不创设情境,学生缺乏讨论的
欲望;(7)讨论的时机选择不当,有的一上课就讨论或者要下课才讨
论——学生的讨论、反馈阶段,应是课堂教学的高潮阶段。
5、练。指课堂练习,它是消化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明确的目的性、难度的适中性、
技巧的单一性等特点;它一般是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是综合训练的
基础。课堂练习的类型常见的有:(1)铺垫练习。为引出新知而进行
的练习,目的在新旧知识间架桥铺路。(2)强化练习。即帮助理解新
知识的练习,目的在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常用的形式有对应性练习、
比较性练习、变式练习等。(3)巩固练习。在新知学完后,学生对新
知要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这时的练习有一定的综合性,作用在形成技
能技巧。
6、记。指做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有
一项实验,在开始讲课后九个星期,对听课者进行一次测验,做笔记
的人获得65%的分数,不做笔记的人只得了25%的分数。课堂笔记有
助于提高听课效率,强化所学知识,有助于永久记忆。关于课堂笔记,
现在的情况是:多数学生缺少记录胳膊用英语怎么说 习惯,不少老师也常常忽视对学生
笔记的指导。所以,这就要求老师:(1)及时提醒学生记笔记,指导
学生记笔记——记什么、记在哪儿等;(2)老师的板书要有计划,要
做到“教材要点化,要点网络化,网络精细化”,有利于学生记录。
7、背。即背诵、记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的背诵和
记忆活动常被老师们安排在课下,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了。我们的要
求是:(1)对于比较重要的概念、公式、定理、规律、要点、词汇、
常识或基本材料等需要识记的知识,必须给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当
堂记忆;(2)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识记材料的规律,运用科学高效的
记忆方法指导学生记忆;(3)采取多种形式,对记忆的效果进行及时
反馈,例如提问、同桌互相检查、设计成练习题等。
8、忆。即回忆,包括讲授新课前的复习回忆、讲授过程中对旧知
的临时性回忆以及复习课上的集中回忆等。这种回忆,既是强化巩固
的需要,也是衔接连贯的需要。回忆是再现,是记忆的一个环节。不
能回忆即不能再现(面对试题中的知识点想不起具体内容)是常见的
学习失败事件。所以,回忆、复习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不能代替。
尤其是复习课,老师要精心设计复习回忆的方案,例如常见的复习形
式有背诵式、复述式、填空式、改错式等。
9、结。即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学习总结的一种,是课堂教学中
不可缺少的步骤。课堂小结的目的主要是:(1)回顾梳理知识;(2)
归纳清点知识;(3)记忆巩固知识。课堂小结要注意:(1)坚持以
学生为主体;(2)采取多种方法灵活进行;(3)妥善处理板书、教
材和笔记的关系。
以上是从一般的角度讲的学生活动。具体到某一学科,又有各科
的特殊形式的活动,如英语中的拼读、朗读、背诵、听读、听写、造
句、改错、回答、复述、改写、翻译、述图、对话、表演等。
二、教师主导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个主体是在老师的主导之
下存在的;落实学生主体的关键是学生的活动,但这些活动是在老师
的指挥之下进行的。学生活动了没有,活动得效果如何,责任在教师。
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要责任不在讲,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动”。
从这个意义上看老师的作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应该再加
上“导学”了。
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说:
“老师是统帅、是指挥”;“学生读不好,讨论不好,回答不好,
都是老师指挥不到位”;“谁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就不懂了,谁从
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学,学生就懂了”。因为:“你讲,跟难分辨他
听没听,懂没懂,可是你让他自己学,然后回答,要做出来,这样一
来就不容易产生差生了;”“过去上课,学生只负责听,听的效果如
何,多数要等到单元或是期中考试时才能看出来,有的问题会一天天
积累。现在则是课上的事情课上做,效率高了,效果好了,课后就不
需要沉重的作业负担。”
老师的主要责任不在讲,也是知识传授的规律决定的。知识不是
实物,知识的传授不像实物的传授那样是一种简单交接。知识的实质
是经验。它必须经过个人的体验、加工、建构,将外在的知识(社会
公有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个人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
老师讲懂的知识不是真懂,只有自己悟出的道理才是真懂。换句话说,
老师只能讲“懂”,但不能讲“会”。
如何教学生动?一曰发动;二曰组织;三曰指导;四曰调控;五
曰点拨。
1、发动。即动员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发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利用
演讲,从情绪上调动学生;利用设疑,让学生进入“愤”“诽”状态;
利用音乐、图像等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铺垫讲授,使学
生接近问题等。在这些不同的发动方式中,“演讲”是最常用、也是
最方便的方式了。只要有学生活动,就需要“演讲”——鼓动。例如,
需要学生思考时、需要学生讨论时、需要学生练习时、需要学生阅读
时、需要学生背诵时等,都需要“发动”。只是“发动”的内容、时
间、力度有所不同罢了。我在听课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发出
了指令以后,学生无动于衷,或者活动不到位、不充分,达不到预期
的效果。为什么学生需要发动?因为人的学习活动听人的其他一切活
动一样,都是在主观意识驱使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
么样的行动。学生没有活动意识,当然也没有活动欲望,所以当然动
不起来——不愿动、不想动。不懂发动的老师,学生必然缺乏激情,
课堂必然缺乏活力,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2、组织。即进行组织教学。一是管理性组织,即指导、监督、惩
罚、限定、奖励、操纵、安排、协调、维护等;目的在于促成课堂良
好堂纪律和学习习惯的形成。二是指导性组织,即组织学生阅读、观
察、实验、思考、讨论等,目的在于组织和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组
织教学要细致、周到。如要让学生朗读课文,规定某些同学续读、点
评;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规定同桌答、同桌评或者前桌答后桌评,或
者男生答,女生评等。再如课堂练习时,一人上堂,其余学生怎么办?
需要组织;小组讨论时,几个人一组,谁主持,谁是发言人等,更需
要组织。课堂组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无组织意识,组组织行为。
如走上讲台就讲,铃声一落就走;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听不听;
只管自己“指挥”,不管学生动不动。(2)指令软弱(声音小、无表
情、怯懦等)、含混不明(如用“可以做某事”一类话语),组织效
果差。(3)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走神、磕睡等非学习活动
或非正常学习活动视而不见。
3、指导。即在学生进行某项具体的学习活动时从学习内容、学习
思路、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以具体明确的引领,让学生能顺利进入学习
状态。正如上面引用的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的话:“老师是统帅、是
指挥,指挥的艺术可以写一大本书”;“老师指挥就是教学方法的锦
囊妙计”;“每一步都需要学生学,但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学
生读不好,讨论不好,回答不好,都是老师指挥不到位”。广义的指
挥包括组织,狭义的指挥专指指导,我们这里指后者。指导的原则是
具体——老师要学生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分几步学习等,都要
有明确的说法;指导中最常见的毛病就是空泛,学生思维无路,难以
进入状态,基础差、无思考习惯的学生更是如此。指导时不免要给学
生提出一些问题,这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向学生展示的学习目标。
空泛的目标陈述是这样的:“请比较下面的两段材料,看有什么不
同。”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是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
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能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并
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即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
2、行为动词;
3、情境或条件;
4、表现水平或标准。例如:请你(行为主体)在指定的阅读材料
的基础上(条件),比较(行为动词)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内容),
至少各举出五个特点(量和标准)。行为主体、行为动词、学习内容、
学习条件、学习指标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表述。陈述学习目标是教师的
一种高级职业技能,一份高水平、高质量的试卷或练习题,实际上就
是一组高水平高质量的学习目标陈述语言。
4、调控。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适时的调节,包括教学目标
的调节、教学难度的调节、教学进度的调节、教学组织形式的调节、
教学方法的调节等。调控是教师驾驭课堂所必需的教学机智。它有经
验的积累,也是一种责任。有的眼看着原来的计划落空而无
所适从,这是缺乏经验;有的看着原来的设计不合学情也不愿去
变换设计,这是不负油茶树 责任。例如同样的内容,在甲班讲的时候,用原
来设计的鼓动措施,学生被发动起来了,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
而在乙班的时候却没有出现,这时就应该变化发动的策略,进行及时
调整。
5、点拨。点拨教学法本来是安徽省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所倡
导的一种现代语文教学法,目前已被教学领域普遍吸纳。点拨的主要
内容是“点其要害,拨其迷障”;它的核心要求是“相机诱导,适时
点拨”;“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拨”就是“拨疑难、排
障碍”。“点拨”是对“串讲”的超越,成为“精讲”的代名词。点
拨的前提在“诱导”;点拨的条件是“适时”;点拨不是一种教学模
式,“该点拨时则点拨”。点拨,是对启发式原则的具体运用。它既
避免了教师“一言堂”,又防止出现“放羊式”。各个学科在课堂教
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点拨法,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地研究与探索。
第四篇: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临泽县平川初级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平川中学是临泽县规模较大的初级中学,现有学生1270人,30
个教学班,86名教师,其中本科学历32人,占37.2%,大专学历54
人,占62.8%,学历合格率100%;中级职称29人,初级职称57人,
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0%。
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
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因为教师素质的高低,不
仅直接制约了教育的水平和发展,也决定着教育的成功和失败。因此,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实践中,我们也深切感受到: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是一所学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所以,几年来火鞋与风鞋 ,我校一直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围绕“三三树”
(即三服务、三满意、树形象)活动,以转变教育观念为主线,以改
革师生关系为重点,以加强继续教育培训为切入点,紧紧把握时代脉
搏,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超前的思考与准备,形成了一支“师德
高尚、求真务实,业务精良、勇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正是这支队伍,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也正是这支队伍,
我校先后荣获了张掖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市中小学德育工
作先进集体”、“初级中学办学水平示范学校”、“信息化花园式示
范学校”和临泽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文明单位标兵”、“师
德建设先进集体”、“基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20余项县级以上
荣誉称号。下面我就近几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
报,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同仁的指教。
一、心存高远,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
首先我们客观地分析了教师队伍的现状,针对实际,提出重点解
决四方面的问题:①提高教师的职业意识,增强事业心,尽职尽责。
②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坚决制止体罚变
相体罚。③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书育人,
无私奉献。④提高教师的爱生意识,以人格培养人格,以情操陶冶情
操。先后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法》、《教师法》以及县教育局
《关于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等有关文
件,使教师明确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重大意义,
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学校领导班子就“如何建立新型师生
关系”多次进行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按照县教育局安排意
见制定了《平川中学师德建设方案》,每学年都扎扎实实开展了师德
建设十个一活动。一场场生动的报告,一次次语重心长的讲座,一次
次扎实有效的活动,全校教师明确了新形势对师德的要求,领悟了爱
生的真谛,接受了新观念的洗礼,深深地触动教师改变了在学生面前
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姿态,切实引导教师从“师道尊严”
的讲坛上走了下来,老师们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珍视自己的岗位,发
自内心地热情、和蔼、文雅地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
“学而不思则惘”,边学习边研讨,学研结合是我校开展“三三
树”活动的特色。我们围绕“三服务、三满意、树形象”这一主题设
计了一系列的子题目,如:新时期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形象;抓住挈
机,争做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领头雁;新世纪怎样做个好教
师;发展教育为什么?教育发展了做什么;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组织教师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研讨,我们召开了“率先垂范,
树新时期教师形象”研讨会,组织教师摆问题,找差距,从工作责任
心、对学生和家长的态度等方面寻找自身的不足,并推选出一批师德
高尚的教师典型,进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经验交流。在“树立正确教
育观念,争做素质教育领头雁”的演讲会上,教师们争先恐后地就
“严格与严厉”、“爱与迁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等问题阐述
了自己的观点,畅谈了自己的做法。在“做新世纪的教师,你准备好
了吗?”的研讨会上,教师们展望新世纪,先后进行了“新世纪呼唤
教师的心理健康”、“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等四十多项研讨内容的交
流。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的觉悟得到进一步醒悟,自我教育、自我
提高、自觉树立新形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我们先后自下而上制定了
《平川中学爱生公约》、《平川中学师德规范四字歌》及《新时期教
师形象标准》。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着重努力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爱生意识、
服务意识。责任重于泰山,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学校涌现出一批
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他们的事迹
在校园广为传诵。
爱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理念的核心。我们积极倡导:爱
学生要发自内心,爱的有感染力,有影响力,不要追求表面的形式,
达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扶贫帮困是我校的优良传统,学
校设立“阳光基金”,每学期全校教师都要为特困生捐款捐物献爱心,
学校都要为特困生减免学杂费。据统计,近两年来教师共为特困生捐
款一万余元,学校减免一万余元,加上一年来县长教育基金的一万余
元,救助特困生100余名。
我校教师的一大特点是:主人翁意识强。全校教师就是这样心往
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呼百应。“我是平中人,平中是我家”,已
经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位教师心中,在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服好
务已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这也正是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强有
力保证。
二、统筹规划,把教师的业务培训作为工作重点
1、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我
们从学校、教师的工作实际出发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在培训目标
和内容上特别强调针对性、层次性、实践性,培训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有:了解学科知识结构,掌握教材编写体系的能力;实施和组织课堂
教学的能力;说课、听课、评课及命题、分析试题的能力;了解和运
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理、化、生实验的能力;班级管理的能力;教改实
验和教学研究的能力;撰写工作计划、教育教学论文和总结教育经验
的能力等。培训形式上,除理论学习外,特别注意辅之以灵活多样的
活动形式。我们建立了“教师业务技能达标台”,制定了“教师业务
技能达标考核细则”,坚持开展业务技能达标活动,使广大教师提高
了教学基本功。组织开展“教学大比武”,给每位教师提供显露身手
的空间和尝试成功的机会,提高了教师的上课水平。我们以全员参与
备课研讨的集体备课形式,提高了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备写教案的水
平。我们还开展了“讲三课、练五功”(即青年教师过关课、骨干教
师示范课、名优教师教研课和备课功、讲课功、说课功、写课功、评
课功)活动,加大了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
2、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
师的培训。从源头抓起,提高青年教师培养质量。多年来,我校始终
把培养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作为关系学校末来发展和教改有无后劲
的大事来抓,坚持用“导、练、压、赛”,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一是
多方引导,帮新教师上路。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广泛开展
“师徒结对帮扶”,引导新教师起步上路。二是加强训练,促青年教
师入门。通过学“三法”(教材、课程标准、教法),上“三课”
(亮相课、追踪课、达标课),过“三关”(备课关、上课关、班主
任关),掌握教育教学常规要求,促其尽快进入角色。三是适时加压,
给青年教师添码。对一些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
我们适时加压,让他们挑起教学改革的担子,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
对逐步走向成熟的青年教师,提出双重目标,向“学有专攻,教有特
长”的方向发展;对有一定教学研究能力的青年教师,我们及时让他
们参与有关课题研究,使之挑起教学科研的重任。四是开展竞赛,使
优秀教师冒尖。学校推行“教学新秀”、“教学新蕾”、“学科标兵”
评奖授衔制度,创设竞争向上的氛围,促使青年教师在竞赛中脱颖而
出。截止目前,我校85%以上的教师能完全胜任初中教育教学工作。
开展骨干教师培训,造就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我们按照“分
层制定目标,明确工作方向;明晰培养规格,注意质量要求;强化工
作措施,保证工作成效”的原则,狠抓骨干教师培训。一是制定骨干
教师培训目标:在5年内,培养省级骨干教师3名,市级骨干教师5
名,县级骨干教师15名,校级骨干教师25名。二是明确具体的骨干
教师培养规格:要求骨干教师要有“敬定思想,勤业精神,精业能力
和创业作为”,为教师的自我提高指明了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三是健
全配套的工作措施:制订了《骨干教师评选标准和管理办法》,推行
骨干教师授衔制,设立奖立基金,对骨干教师进行命名奖励;在教师
工作考核和评优树模、晋升职务等方面给于特殊照顾;在全校教师中
大力宣传骨干教师的先进事迹,为骨干教师的成长创造机遇,营造氛
围。在业务方面,我们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
要求他们“做名师粥的做法 ”,上“精品课”,向名优教师迈进;在管理方面,
我们实行“严格把关,动态管理”制,按照《骨干教师评选标准和管
理办法》对骨干教师进定期考核,做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截
止目前,我们已培养省级骨干教师1名,县级骨干教师9名,校级骨
干教师18名,骨干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壮大。
三、心系改革,培养研究型教师
1、开展教育科研培训,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我们把“科研兴师”
作为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战略举措,引导广大教师走科研之路,
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
一是抓教育科研科普培训:我们通过理论讲习班,业务自学等形式,
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管理与方法、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科研
方法与应用、国内外教改信息、优秀教育教学案例等教育科研知识和
实践经验,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水平,使他们的教育
科研工作有了理论灵魂,揭开了教育科研的神秘面纱。二是抓教育科
研活动:我们把投身教育科研和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全员教师继续教育
的重要举措,开展攻关性、协作性、群体性的教育科研活动。攻关性
教育科研活动就是由市、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共同承担、参与
的重大教改项目和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协作性教育科研活动就是以学
校课题组为基本单位,领导挂项,骨干教师牵头,各学科连动协作而
开展的科研活动。群体性教育科研活动就是从省、市、县级课题入手,
建立子课题,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体性科研科普学术活动,组织广大教
师开展教育调查、教改实验等多种形式的研究与教育经验交流。
2、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大力开张实用性课题研究推广。我们
开展了课堂教学新方法的学习推广,“目标教学法”、“异步教学
法”、“阅读教学法”、“张思忠外语教学法”等先进教法有效的促
进了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开展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改变了过
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无活力的课堂,全校教师大胆尝试,标新立异,
“三单元教学模式”、“读写创教学模式”、“开放型教学模式”应
运而生,使课堂境况大为改观。我们开展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题的学习方式的改革实验,“自
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应运而生,使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我们还开展了新课程改革实验,
按照“边实验、边培训、边研究、边总结”的工作要求,坚持骨干教
师培训和教师全员培训相结合,抓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培训学习,
通过培训学习和实验教学实践,转变了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构建
了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过去三年,我校教师承当的省市县级课题已结题的均通过了验收
且均获得了奖励,教师在地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在今年县教
育局组织的新课改教学比武中,我校参赛的7名教师全部获奖。目前,
我校教师还承当着3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6项县级课题、10
项校级课题的研究。
大家深信:带领教师搞科研,是对教师一种高层次的培训和锻炼,
是引导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转变的必由之路。
四、放眼未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迈进信息时代
我们认为:三尺讲台一块黑板,远远承载不了信息爆炸带来的冲
击,教师的基本功不再仅仅是三字一话,它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扩充其
内涵,提高其标准,计算机教育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基本功之一。为
此,我校在巩固原有的继续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又把教师掌握多媒体
教学技术列为继续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于是硬件与软件双管齐下。
一方面,学校投入资金50余万元,与因特网宽带连接的全数字校园网、
卫星远程教育网、VOD双向交互智能点播系统、多媒体教室、电子备
课室和多功能演播厅迅速建成,实现了校园的信息化。另一方面,学
校采取“专题培训,过关检测”、“校本培训,岗位练兵”、“制度
引导,任务驱动”等措施在教师中积极开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目前,100%的教师能自制课件和电子教
案并运用多媒体手段上课。多媒体辅助教学,燃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的
火花,使学生尝到了学会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师
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育
教学研究。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我们立足现实,着眼
未来,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研究与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提高了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教育科研素质,培养了广大教师
敬业、勤业、精业、创业精神,优化了教师队伍,加快了学校名优校
建设的步伐。
五、明晰不足,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我们的工作虽取得
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许多不足:
1、农村教师进修机会少,知识的更新、观念的更新、高学历教育
还不系统。
2、教师专业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英语教师严重不足,制约了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骨干教师培养周期长,流动快,加之高中逐年选调优秀教师,
“后进教师”交流渠道不畅,造成骨干教师不足。
4、城乡教师同工不同酬,影响个别教师工作情绪。
5、教育公用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今后农村
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强对教师未来素质的思考。教育面临改革和入世的挑战,
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精深的才识,必须向一专多能发展;要求大部
分教师学历要提高一个层次,以使教育思想和知识得到尽快地更新。
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规律的探索研究,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科学
化;探索青年教师成才规律和骨干教师成长规律,为加强教师队伍建
设提供理论指导。
二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加大“四制”改革力度,深化学
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师评价办法,使教师队伍建设走上良性
循环的轨道。坚持把教师队伍管理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教师素
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上,修订完善胜任教师、各级骨干教师、名优
教师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做好考核认定工作。
三是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深化特长培训和学科基本功培训,鼓
励每一位教师做到学有特长,教有风格,富有教学个性,在素质教育
的探索中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初中骨干教师培
训工作,使之适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不断改革培训内容、方
式、手段与方法,把培训与考核、任用更加紧密地挂起钩来,促进培
训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四是以教师“发展性评价”为主要形式,不断促进教师综合能力
的提高。将传统的只注重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单科评价和由学校一家
进行的单元评价,变为从职业道德、教育理论、课堂教学、专业知识、
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由学校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多元评价,
引导教师按学校综合评价方案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五是强化依法治
教,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保证。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落实《教育
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依法执教,依
法育人,达到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让每一位教师明确法
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应尽义务的目的。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
修改完善工作目标,建立巩固各种规章制度,强化教师队伍管理体系,
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教师队伍建设在法制化的
基础上正常发展。
六是积极推动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健全同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能进能出、富有活力的教师交流制度。
流水不腐,勤耕不辍。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将
是明日的宝贵财富。只吟颂光明会孕育盲目的心灵,惟清醒反思,理
性总结我们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才能催化今日教坛众园丁更深
刻、强烈的使命感。我们取得的点滴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
的关心帮助。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强抓机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
养具有时代视野的、素质超群的教师队伍,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新型
的人才资源。
第五篇:教师是学校的灵魂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学会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学习《教师心理
问题的自我调适》的心得体会
张家界市桑植县淋溪河学校
朱伏龙
我们都明白了办好一个学校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所
以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兴衰。既然教
师的劳动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的劳动有赖于自己的知识、才能、
情感、理想和人格包括道德品质,那么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知
识的同时,学会做一个有责任的人。但教师也会有自己的心理问题,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适应不良。适应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个人与环境
方面的要求取得协调一致所表现的状态与过程。适应不良也就是个人
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也很低、工作
又繁杂辛苦,商品经济大潮的来临,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改变,给
教师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教师职业的相对稳定性还稍稍给人以
安慰,新时期许多政策不稳定,教师也随时面临着“落聘”、“下岗”
等考验,这种高付出与低回报的矛盾,造成教师心理的不平衡。
2、挫折感。中国有句老话“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也就是说
生活中冲突和挫折随时都会发生,心理专家为挫折下的定义是:“个
体的动机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而无法依从事者的愿望达成预定目标,
所产生的沮丧失意的心理现象”。引起教师挫折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观念对新时期的变化适应不良;二是本身的生理、能力、知
识结构与现实需要不符。
3、焦虑状态。焦虑是人类的一种平静心情受到威胁而被激起的状
态,是为了调适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每个人都有焦虑的经验,有时
适当的焦虑反而是发挥潜能、解决问题、渡过难关或有效学习的动力
之一。但若其反应在强度上过高或持续时间过久,就会引发精神或身
体的症状,形成焦虑症。它包括三种不同层面的症状表现:情绪层面,
包含紧张不安、压力感等不适的感觉;生理层面,包含颤抖、心悸、
冒汗、头痛、呼吸困难、泌尿道或胃肠道不适等身体症状;认知层面,
包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疏解压力的功能降低等。
4、人际关系不协调。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社会而独居,生
活在社会里,就必须与人接触和发生关系,这种人与人关系的存在与
建立,就是所谓的“人际关系”。人需要别人的关心,需要友谊,需
要别人的支持与合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彼此坦诚地沟通、接纳;
关心他人的幸福和成长;了解自己和客观地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自
由而不是企图控制他人,在此原则和基础上,才能建立和谐稳定的人
际关系,如果违背上述原则,过多地要求他人,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
不协调。
针对以上的心理问题,我认为,应用以下的方法进行调适:
1、将改变自我,自强不息放在第一位,从而达到了教育的自在境
界,提升了其人生的层次。生活中的压力可能并非来源于所陷入的生
活困境,而是来源于我们对这些生活经历所采取的反应。所以改变自
我是应对压力的首要途径。你无法控制生活降临于你头上的打击,但
你可以控制你对于这一打击的态度。在面临心理压力时,你一定要做
到:不要让压力占据你的头脑。保持乐观是控制心理压力的关键,我
们应将挫折视为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不要养成消极的思考习惯,遇
事要多往好处想,努力在消极情绪中加入一些积极的思索。与其将希
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
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爱向上攀比,总以为自己的生活不尽如
人意。别人的能力、水平与自己差不多,凭什么生活比自己优越,由
此而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态,常有一种失意之感。要调整这种心理的
失衡,就要尝试换个角度想问题,抽空去想一想或回味一下那些令自
己快乐的事情,也可采用找寻自己比较擅长的地方,这样就能以一种
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要学会并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蔡襄书法 自我暗示,选
择一个积极的心态介入生活,这是一种获得心灵平衡的极好方法。而
当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时,可用想像置身海边等优美景点的方法来消解
压力,千万不要把自己困在房间里独自烦恼,不妨多与好友会面,可
为你带来灵感和解决困难的启示。也可培养一项与几项健康的业余爱
好可以调节身心,增添生活情趣,缓解心理压力。
3、从我做起,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要保
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在目前教
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身
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应有的
位置,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有意识
地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
康的心态。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07:5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7018283779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师是个好学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师是个好学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