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

更新时间:2023-03-24 22:18:16 阅读: 评论:0

飞鹤奶粉排行榜-红烧豆腐鱼

开平
2023年3月24日发(作者:油焖虾仁)

开平的民风习俗和习俗的来历特点

悬赏分:

0|

解决时间:

2007-8-1215:15|

提问者:輫輫侳

最佳答案

孔雀开平的春节习俗

碉楼之乡----开平市。它比邻港澳,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全国著名侨乡。

开平的碉楼潭江、苍江相会,穿流而过,水深河宽,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所以

又名孔雀开平。

如大多数人一样,开平人很注重新年的团聚,本来大散四地的家人朋友们,

一到新春佳节都会如潮水般回笼到自己的大家庭里,一起忙活气氛浓重的节日,

很是热闹。我们这里的新年应该从年廿五就要开始准备了。

准备新年是一件很烦人的事,但这种烦人的事情能跟至亲至爱的家人一起分

担的话,却变成了一副祥和的画面,画面中众人的笑容告诉你,他们只是在进行

一个快乐而兴奋的游戏罢了。年廿五到年廿七这几天里,就要准备年货过年。这

里没有年夜逛花市的习惯,所以一盆桔子和几盆鲜花都会在年廿九之前买好,图

个大吉大利、花开富贵的意思,过了年廿八就不会再买这些了。

广东就有句“年廿八,洗邋遢“的俗语,就是说在年廿形容情绪的词语 八那天要把家里弄得干

干净净的,好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这样的大扫除通常都得全家总动员,女的负

责洗唰唰,男的就要发挥他们的男子汉精神---搬重的,洗高的。

到了年廿九,就是要准备最后的努力了,贴春联、对子,是每家每户都要做

的一道工序。跟所有的广东人一样,比较注重“意头”,门口上、墙上都得贴上写

满吉祥话的对子、春联,把家里帖的红红的,增加喜庆气氛。有钱一点的人家还

会买上灯笼、闪灯之类的装饰品,把家布置的象春节晚会那样子,煞是隆重!还

会准备一些橘子、新鲜蒜苗以及小红包,将这三样东西用红线扎在一起,挂在门

楣、床头、车上等等地方,寓意吉利和辟邪。

年三十,是女人们最繁忙的时候,准备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啊。现在城市人都喜欢在饭馆上订上一桌,乐得清闲自在。但是遵循传统的还是

大部分人的选择,特别是在农村就更不用说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呗!!鸡

和鹅是年夜饭必备的菜肴,还有的就是其他应节又有意思的菜式,如蚝油生菜(生

意兴隆)、发菜干蚝(发财好市)、焖猪手(横财就手)、白灼猪舌(顺顺利利)

等等。会一边吃一边说上这些吉祥话,挺有意思的。女人们虽然说烧菜弄的自己

焦头烂额的,但是看到家人们相聚一堂、欢声笑语的,相信心里除了说不出的高

兴外就没有他感了吧,毕竟一家人团团圆圆,开开心心才是最重要的。

吃过年夜饭,年轻一辈就喜欢在外面转转,或者放放烟花爆竹什么的(只有

农村那里可以)。在晚上,只要你愿意仰起头来,你都能看到黑幕上绽开的一朵

朵或大或小的烟花。炮竹声不断,锣鼓声不断,喜庆音乐不断,当然笑声更是不

断,这是农村新年里晚上的一大特征。而叔叔阿姨辈的就喜欢晚上打打小麻将,

或者开个棋局对战开杀。老人家就喜欢围在一起聊聊家常,嗑个瓜子这样子。在

村里一路走过,每个画面都会让人会心恩慰地露出笑脸。不禁说上一句“新年真

好!!”

到了年初一的凌晨,就是12点一过,如果你还没睡的话,就会听到由

远到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不断,一声声囔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如果你还在街上的

话,看到的将是一群群的孩子拿着一大叠卡片大小的红纸条挨家挨户送财神的画

面。他们会停在一户人家门口,大声喊着“财神到,接财神”,然后那家主人就会

出来,拿出红包去换那些写着财神二字的红纸条。有些有毅力一点的孩子,会从

晚上12点送到早上的7、8点。当然那收入对一个孩子来说,还是挺可观的!

新年初一是最热闹的一天,开平人初一都不会去探亲的,要等到初二才去。

年轻的早上一起来去跟爸妈拜了年,讨了红包。就会出去玩了,周围走走。看到

年长的结婚了的,拜个年,说上几句吉祥话准没错,都会收到大大小小的红包,

走一圈回来,口袋通常都会满满的,不亦乐乎。早上还会有醒狮贺岁,就是村里

的或者是其他村的青年舞动狮头,打起锣鼓,给每家每户拜年,这样的活动会一

直持续到初三。妇女们早上就忙这拜东拜西的,祈求新的一年里家宅平安,风调

雨顺。早饭一过,大家就会各找各的乐子去了。

初二开始就要去探亲拜年了。拿着个篮子,装上礼品水果之类的,去亲戚家

去了。逗留的时间很短,现在家长都会把探亲交给孩子们去,孩子只要接到红包

就会走人了,有时快的话,一天可以走十多处亲戚,平均每家坐上15分钟左右。

很形式的一种拜年方式。

开平的习俗是必须要开了年才能在家里洗头发,才能扫地。所以如果要到初

五初六才开年的人家,他们的孩子的发型都会很前卫的。年轻人的话就会去发廊

洗高价头。

春节活动在十五才会结束,但很多人在开了年,吃了开年饭就会转入正常的

生活状态去了。

开平婚嫁习俗

(一)旧式婚嫁

旧式男婚女嫁,都是奉父母之命,凭媒妁之言,一般经过相亲、文定、迎娶等

过程。男女婚嫁一般花16岁对全世界宣布爱你 左右。

l、相亲、文定

共和国成立前,礼教森严,男女青年很少有自已的择偶机会,大多都托媒相亲。

在这种清况下,社会上出现了专以撮合男女婚姻为业的媒人,他们平时走东访西,

对许多未婚男女的出生时辰、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都了如指掌,一旦谁家子女相

亲,就可以为其提供情况,穿针引线。相亲后,如果男女双方都满意,男方便择

日把礼金、礼饼送到女家,女方收下便是正式答应男方的婚约。共和国成立后,

"相亲"仍然存在,但内容和形式都有所改变。

2、嫁娶

嫁娶,根据不同的俗例要经过以下几种仪式。

匿阁姑娘出嫁前一个星期左右要上阁,由姐妹轮流陪着,不让别人看见,这就

是匿阁。所谓阁,就是在屋内一角用床板搭成可容若干人坐卧的平台,四周围上

布帐。匿阁期间,主要是反复练习出嫁时唱的“女哭歌”(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养

育之恩、兄嫂教导之情和嘱咐弟妹要听长辈的话等),每次练习哭唱时厅里都挤

满听唱的亲人。

上头新郎在成亲之日的早上要行“上头”礼,市内水口龙塘地区的“上头”礼最具

代表性:新郎成亲之日,天末亮,长辈在家中摆设一个圆形大簸箕,并在其上面

放一小木斗,斗内放一些谷、一枝柏和若干个铜钱;新郎坐在木斗上,臀部将斗

口封严以示保住钱物,再由多子多孙或有名望的长辈为新郎梳头,边梳边唱为新

郎祝福之歌,然后戴上插红插花的礼帽。

出阁上轿结婚之日,新娘沐浴洁身,梳装打扮,待花轿一到,由择定的人背

着出阁上轿;花轿抬至闸口时,弟妹上前“嘱轿”;随花轿而行的,有送行的姐妹,

有挑嫁妆的人。新娘从离开娘家直到被抬出村外都唱女哭歌。

坠轿当新娘乘坐的花轿抬到男家的村口时,花轿要停下来,由同来的一名妇女

撑开纸伞,由另一名同来年长妇女手捧谷斗把“爆谷”撒向花轿,取落地开花、谷

米满地之意,此时新娘就要和送行的姐妹一一道别,当轿夫起轿时姐妹们突然上

前把轿杠压一下,这叫“坠轿”,以示依依不舍之意。

踢轿古时,男的不用前去亲迎,待花轿到了男家巷口,新郎披红簪花在伴郎陪

同下用纸扇在花轿门上轻叩一下,这叫做“踢轿”。接着,由一名妇女打开轿门把

新娘背出,另由两名妇女撑开纸伞遮护新娘;新娘被背到男家门口时,由男家人

丁兴旺的亲属中选一男孩给新娘递上门匙,意思是要新娘从此应照顾好男家门

户。

跨禾竹一些地方,在新娘人屋时,还有“跨禾竹”俗例,其做法是:由男家的

司礼人预先把扁担(禾竹)横搁在门槛上,在门前堆放些黄茅草,待新娘来到家

门口时就把茅草点燃,让新娘跨过。此时,伴娘高声提醒新娘把脚抬高,不要踩

中禾竹,否则,会给家姑“带来不幸”。

拜堂新郎、新娘共行拜堂之礼,仪式较严肃隆重:由司仪赞礼,新郎、新娘

依唱礼顺序行礼,共同跪拜天地、祖先、家长,最后行互拜鞠躬礼。

宴客新婚宴客,一般人家都重视,富裕人家还到酒楼大摆筵席。

乱房(也叫闹新房)当新娘进入新房时,先让一群孩子爬在床上,由一名妇女

把糖果、橙桔、炒米糖等撒在床上,让孩子们争抢,以取“满堂子孙”的意头。接

着,一大群伴郎和看热闹的乡亲走进新房,先看新郎新娘在龙凤烛案前按司仪人

赞礼进行交拜,随即开始闹新房。闹新房,主力是那班伴郎,他们各出“奇招”要

新娘解答各种难题或做各种为难动作,若被难倒就要受罚,即使有时玩得“过火”

一点,新娘新郎也尽量忍让,目的是令大家高兴。

这套旧的迎娶方式,到共和国成立以后已逐步加以革除。虽然拜堂、宴客等活

动仍保留,但是其封建迷信的内容已基本摈弃。

(二)新式婚嫁

新式婚嫁的主要特征,是男女间通过自由恋爱而结合,即使有些是经过介绍相

识、“相亲”活动也离不开最终自由恋爱而结合。

市内新式婚嫁始于民国时期,那时有少数上层文化知识界人士提倡男女婚姻自

由,并在这基础上举行新式婚礼;而政府当局,亦藉此新风举办过新式集体婚礼,

以图改变旧式婚俗。但是,在旧观念、旧制度没有多大变动的情况下,新式婚礼

始终难以形成风气。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制定了《婚姻法》,用法律形式规定男

女婚姻自由,简化结婚手续,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提倡婚事新办,还不定期举办集

体婚礼,从而形成新式婚嫁的新风尚。近十多年来,新式婚嫁又出现了一些新中

有旧的现象,在婚姻自主的前提下,一些家庭又复兴“礼银”、“礼饼”,一般农村

家庭又复兴旧式“拜堂”、“送礼”和宴客等仪武。

(三)特殊婚俗

1、童养媳

贫苦人家无力抚养女孩,将女孩送与有男子人家童养,待长大后就让其男子择

日拜祖圆房。此俗,到共和国成立后已由政府明令禁止。

2、用公鸡代新郎举行婚礼

不少在国外谋生的男子,到了当婚年龄,自已希望在家娶个妻子以代他侍奉父

母,或者父母希望为在海外的儿子成家立室以完夙愿,但由于侨子收入不多,且

交通不便而不易远归,或者因为侨子业务缠身而抽不出时间远归,回乡结婚便成

了难题,于是人们想出了用活公鸡代替新郎举行婚礼的方法。其做法是:用活公

鸡代新郎“上头”,就如真新郎一样,由长辈执梳在公鸡头上梳理,也边梳边念诵

好意祝词;用“上头”的公鸡去迎接新娘,行“踢轿”礼,把新娘引进屋里,让新娘

与公鸡一起共拜天地祖先,随即将公鸡缚在新娘房里以示与新娘共度“良宵”(到

第二天天亮才将公鸡捧走)。

这种特殊的婚俗,其发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婚后妻室留在乡下,以代侍父母,

甚至还收养一子以增添家中天伦乐趣;一种是婚后托人带新娘出国团聚。前一种

情况较多,其出现的时间较早也较长。这种特殊婚仪,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

(四)其他婚俗

守切未婚丧夫,女到夫家与神主牌或公鸡拜堂成亲,夜则与木主同卧,行守

孝之礼,这叫“守切”,女则被人们称为“切娘”;如不愿守切,要待亡夫举行冥婚

之后才能改嫁。此俗,在民国期间已渐渐消失。

冥婚为夭折的少年男女举行婚礼,叫冥婚。此种婚礼举行之日,女方将女儿

灵位、年庚及彩纸制作的嫁妆送到男家,在男子灵前或门前焚烧成礼;男方家,

一般置薄酒宴请亲友。“结婚”之后,双方家庭以亲家礼往来,俗称神亲戚。

入赘男到女家落户结婚,称为入赘,除行谒祖礼外,农村一般不举行仪式。

寡妇招夫男子被称为“入门郎”,又称“返生某某”。

续弦丧妻再娶称续弦,后妻以父母礼事前妻的父母前妻父母亦以女相待,俗

称此女为“返生女”。

“两龙”舞动开平中秋民俗风情

2009-10-1411:41江门日报第7319期C3版

赤坎大梧村舞火龙

百合虾边村舞草龙

“两龙”舞动开平中秋民俗风情

大梧村八月十六日摆了45桌“龙饭”。伍安平摄

大梧村舞火龙现场。伍安平摄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凡是华人,无不对中秋节看得很重,而各地过

中秋的习俗,则各有各的精彩。在开平,过中秋节除了亲人团聚、外出烧烤、燃放烟花等习

俗之外,乡间还有舞龙的习俗。赤坎镇灵源村委会的大梧村、樟村、虾村,每逢中秋,必舞

“火龙”,而百合镇厚山村委会的虾边村在中秋之夜,则舞“草龙”。两地中秋舞龙的习俗,延

续了数百年之久,既是一种民俗的延续,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

民安,五谷丰登,以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开平市文化部门将大梧村舞火龙和虾边村舞草龙都列入了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正在积极引导和保护,两地的舞龙习俗将进一步发扬光大。

今年中秋,大梧村、樟村、虾村的舞火龙活动,虾边村的舞草龙活动,是近年来规模最

大的一次,让当地的群众享受了一场国家翻译 热闹而又精彩的文化盛宴。

1舞龙习俗传承数百年

赤坎镇灵源村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关锡柱告诉记者,每年的中秋节当晚,该村委会的

大梧村、樟村、虾村都有舞火龙的习俗,而其中以大梧村最盛,除了中秋节当晚舞龙之外,

八月十六的晚上也要舞龙。舞火龙的时候,由穿统一服装的村民举着龙身下的30多条竹把,

在村场和村巷中游舞,还伴有醒狮,敲锣打鼓,燃放“山炮”,龙拜社坛,看者云集,热闹非

凡。

关锡柱说,大梧村是开平关族始祖荣公的故村,当地舞火龙的习俗是随着当年荣公南迁

从中原带来的,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除了文化大革命时期间断过之外,数百年来年年都舞火

龙。之所以叫做“火龙”,是因为舞龙的时候,龙身上要插满点燃的香,而且龙头、龙身、龙

尾都以灯饰作为装饰,舞动的时候,整条龙遍体火光和灯光,甚为醒目和威武。火龙的龙头

和龙尾是从别处定做的,而龙身是用稻草扎成的,舞龙之前扎好,舞过之后,则又将龙身的

稻草卸下,龙头和龙百合组 尾则收藏在祠堂里,等来年再用。

百合镇厚山村委会虾边村,在每年的中秋节,则有舞草龙的风俗。开平市文广新局社会

文化、艺术、演出管理科科长廖卫民向记者介绍说,虾边村的村民,每逢中秋,便用150

多公斤的稻草,用麻绳扎成一条40多米长的大草龙,以两支手电筒点缀为龙眼睛,并在草

龙身上插满点燃的大香,龙身下用竹枝丫托住,在中秋节的晚上由30多个青壮年男子托着

竹枝将草龙舞动,同样伴有龙珠醒狮,敲响锣鼓,燃放鞭炮,而且还游村穿巷,极为热闹。

虾边村舞草龙的习俗,同样已有数百年历史。当年,从中原一路南迁而来的先民们,在

虾边村定居下来,开发了这一带的荒地,种植了水稻,同时亦带来了中原地区流传了数千年

的龙文化。虾边村的龙之所以叫做“草龙”,是因为制作龙的主要材料都是当地出产的稻二年级语文生字 草。

虾边村的舞草龙活动,与大梧村的舞火龙有所不同,除了在本村村场、村巷中舞龙之外,还

要到周边的四条村庄和百合墟游街串巷,舞龙之后,随即将草龙烧化,俗称“龙上天”,这样

舞草龙活动便告完成。

2舞龙活动广受追捧

记者了解到,今年大梧村、樟村、虾村舞火龙活动和虾边村舞草龙活动的规模,是近年

来最大的一次,观看和参与的群众数量非常之多。

关锡柱告诉记者,今年大梧村舞龙,吸引了大量在外地工作的人回乡参与和附近数千名

群众观看,八月十五日当晚从8时多至晚上11时多,整个大梧村成为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八月十六日晚的舞龙,则更加盛况空前,当晚吃“龙饭”时,村场上摆了45桌,比去年多了

15桌。吃完龙饭舞龙时,临近村的村民群众也都前来观看,村场和村子周围停放的小车就

有四五十辆。今年的舞龙,大梧村还请来了专业的摄影师拍摄录像和照片。

虾边村舞草龙的传承人关泽超告诉记者,中秋节当晚8时多,虾边村舞龙开始了,“草

龙”沿村子游行,拜过社坛,拜过村庄,穿村过巷,然后再经过永安村、治安村、东社村、

西庄村等村子,周围家家户户的村民纷纷出来,摆上供品,点燃炮竹迎龙。到了晚上11时

左右,舞龙结束,村民们将火龙烧化,“龙上天”了,一年的美好愿望也寄托出去了。

关锡柱告诉记者,舞龙活动深得民心的表现,不但在于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观看,还在

于群众的“热心”。每年的舞龙活动是需要一定经费的,但这笔钱根本不用村干部操心和发愁,

大部分钱由村民们自发筹款,也有海外华侨踊跃捐资,比如今年大梧村舞龙活动就收到了

16000多元的捐款,已够今年的开支。同样,一直以来,虾边村舞草龙也得到了群众和海外

华侨的热心支持。

3舞龙习俗传承的价值

中华民族是“龙”的民族,“龙”,是数千年来中国人心目中永远的图腾。舞龙,既是一种

民间习俗,更是一种崇拜图腾的精神活动和传统文化。不论是舞火龙还是舞草龙,都是对中

华民族“龙文化”的传承,都具备了吉庆、祥和、祝福、许愿等方面的深刻内涵,都能凝聚人

心,鼓舞斗志,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大梧村的舞火龙,虾边村

的舞草龙,所承载的历史价值之重可见一斑。

廖卫民指出,大梧村的舞火龙和虾边村的舞草龙活动,都是从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出来

的农民艺术,是农民思维与物质观念的产物,它不但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龙文化,而

且还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和地方特色。两地的舞龙活动,举办于中秋喜庆场合,张灯结彩,

舞龙击鼓,祥和热烈,表达了侨乡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狮龙共舞亦鼓舞着人们要团结一致,

锐意进取,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共同奋斗。

另外,舞龙活动在祈求美好生活的同时,还大大增添了中秋节的热闹欢乐气氛,为歌颂

盛世升平,社会和谐,振奋人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锡柱告诉记者,大梧村每年举办

舞火龙活动,为海内外游子和长居该村的村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大大减少

了村民之间的各种矛盾,让大梧村民风纯朴,和谐美满。

廖卫民还指出,两地的舞龙活动,不但龙的造型美观、色彩艳丽,而且具备了运动、娱

乐等多方面的功能,舞动的时候更是具有动态美,是独具特色的岭南民族艺术精品,因此还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4保护舞龙习俗正在进行

舞火龙、舞草龙,两种习俗都延续了数百年,今与昔比,都遭遇了一个同样的境况——

如今的规模大不如前。

关锡柱告诉记者,据村里的长者回忆,舞龙的规模在以前非常之大,那时候,由于村民

群众长居村里的多,参与的人数也就更多,气氛也更热闹,而且龙也做得特别大,要四五十

人才能舞动,几乎是如今的两倍,而且,除了大梧村、樟村、虾村有舞草龙的习俗外,以前

附近五龙村委会的个别村子也有舞火龙的习俗,如今却只剩下大梧村、樟村、虾村3个村

子了。以前,除了中秋节当晚舞龙之外,中秋前后都有舞龙活动,而且还有其他地方请他们

去表演,如今,大梧村的火龙已经很多年没有“外出活动”了。关锡柱说,这种变化,主要是

在于如今社会发展了,村民群众外出工作的多了,即使是中秋这样的重要节日,外出工作的

人也不一定能回家过中秋,所以,人气已经没有以前旺了,规模也就越来越小了。

开平舞火龙和草龙的民俗,既然遭遇了“今非昔比”的事实,那么,就应该具有居安思危

的忧患意识。可喜的是,开平市文化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种“忧患”,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

以保护,以期能永远发扬光大。

去年,开平市文化部门将大梧村舞火龙以及虾边村舞草龙都列入了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并广泛搜集了历史资料,拍摄了VCD,并在积极向上级申报更高层次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下一步,开平市文化部门计划成立“舞火龙”、“舞草龙”历史研究会,并计划联合该

市教育局第二课堂开展“舞火龙”、“舞草龙”兴趣小组活动,请老师傅给学生讲课,派出学生

代表到现场参观、学习;对符合相关条件的老师傅给予大师的称号,给予精神、物质方面的

奖励。

好评率:57%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

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

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

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

的乡村。

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自明朝(1368—1644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

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

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2001年06月25日,开平碉楼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

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作用

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开平设县,希望从此开始太平,故取名“开平”。

自建县后,“社贼之扰”有所收敛,治安较以前安定,故清朝碉楼数量不多。到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时期是开平碉楼发展的初期阶段。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美国、加拿大等国实施排华政策,在海外恶劣的生存

环境迫使开平华侨只能将传宗接代的愿望寄托在家乡。他们把建房、买田、娶亲

看作在外拼搏的最高人生目标,不断将自己积蓄的血汗钱寄回开平,从而为开平

碉楼与村落的建设提供了充实的经济基础。在匪风炽盛的日子里,为防贼患,开

平的父老乡亲和华侨们纷纷集资在村中兴建碉楼。中西合璧的碉楼大量兴建是这

一时期开平村落最突出的变化,林立的碉楼从此成为开平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以前便成为开平碉楼与村落发展的兴盛时期。

特点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

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

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

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

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

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

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根据上部造型,可以将

开平碉楼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多种式样。

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着楼主人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

的程度,是开平碉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砖

楼、混凝土楼。

石楼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在当地又称为“垒石楼”。墙体有的由加工规

则的石材砌筑而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石块自由垒放,石块之间填土粘接。目前开

平现存石楼10座,占碉楼总数的0.5﹪。

夯土楼分布在丘陵地带,以赤水镇、龙胜镇为多。当地多将此种碉楼称为“泥

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现存100座,占碉楼总数

的5.5﹪。

砖楼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平原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一是明朝土法烧制的红

砖,二是清朝和民国时期当地烧制的青砖,三是近代的红砖。用早期土法烧制的

红砖砌筑的碉楼,目前开平已很少见,迎龙楼早期所建部分,是极其珍贵的遗存。

青砖碉楼包括内泥外青砖、内水泥外青砖和青砖砌筑3种。少部分碉楼用近代的

红砖建造,在红砖外面抹一层水泥。目前开平现存砖楼近249座,占碉楼总数

的13.6﹪。

混凝土楼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又称“石屎楼”或“石米楼”,多建于二十

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华侨吸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造型最能体

现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整座碉楼使用水泥(一般由英国进口,当时称为“红毛

泥”)、砂、石子和钢材建成,极为坚固耐用。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国外进口,

造价较高,为节省材料,有的碉楼内面的楼层用木阁做成。目前开平现存混凝土

楼1474座,在开平碉楼中数量最多,占80.4﹪。

回答人的补充2009-05-1622:49

按使用功能,开平碉楼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众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

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的装饰少,防卫性强。在

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碉楼的26﹪。

●居楼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

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起居方便。居楼

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建

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居楼数量最多,现存1149座,在开平碉楼

中约占62%。

●更楼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河岸,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多配有探照

灯和报警器,便于提前发现匪情,向各村预警,是周边村落联防需要的产物。更

楼出现时间最晚,现存221座,约占开平碉楼的12%。

回答人的补充2009-05-1622:51

开平无人村

这条11年前最后两户心惊胆颤的人家撤离后,就完全变为人去村空的村庄,

流水将村隔成田野阡陌中的一座小岛,高大的老树和穿插其间的藤蔓又构成一道

10米左右厚度的绿墙,看不出一点象征村落的标志,逝去的岁月给它抹上了一

层神秘的色彩。村落四周被水沟和水塘环绕,村边被杂草树木丛生的荆林完全

包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好奇者进去探险。走在从开平市区到三埠石海村委会

的乡间小道上,如果不是有人带路,大家不敢相信这里曾经是一条辉煌过的村庄,

更不敢轻易走入这条许多年前就令胆小者毛骨悚然的无人村。无人村原名叫<邓

边村>,在100多年前就开始有人居住,住过58户人家,村民是甄、伍两姓其

中大部姓甄。上世纪20年代,侨乡开平兴起漂洋过海创业风,村里的青壮年相

继到西方国家淘金,赚了钱的就把部分寄回来。由于战乱频繁,土匪多次趁火打

劫村庄,村人便集资在村的南面修筑了一座七层高的碉楼。碉楼虽然给村庄带来

了稳定,但并不能给村人制造财富。于是村人在“金山伯”的影响下,纷纷再度搬

迁到国外。到解放初期,无人村<邓边村>只剩下十多户人家。土改时这些留守

户出走后,分布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1956年,无人村<邓边村>只剩下五户人家留守。在1997年香港回归后,村里

只有两户人居住。村庄杂树遮天蔽日,几乎密不透风,处处充满着空虚、孤寂和

恐惧。到了晚上,两户人家大门紧闭,村里时不时响起像人也像乌鸦的惨叫和悲

鸣,小偷常常出现使人转辗难眠。两户人家心惊胆颤,无法忍受恐惧的长期折磨,

在1998年最后两户人家搬到开平市区置业安家。带不走的房子和家什只好被遗

弃在岁月里了。

回答人的补充2009-05-1622:54

神秘的开平无人村

不知是怎样传开的,开平市有个神秘的“无人村”。于是,三五成群的人从

全国各地赶来开平,都想一睹这个传说中的“无人村”的真面目。这条8年前最后

两户心惊胆颤的人家撤离后,就完全变为人去村空的村庄,长不过800米,宽

不过600米,流水将村隔成田野阡陌中的一座小岛,高大的老树和穿插其间的

藤蔓又构成一道10米左右厚度的绿墙,看不出一点象征村落的标志,逝去的岁

月给它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村落四周被水沟和水塘环绕,村边被杂草树木

丛生的荆林完全包围,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好奇者进去探险。走在从开平市区到

三埠石海村委会的乡间小道上,如果不是有人带路,谁也不敢相信这里曾经是一

条辉煌过的村庄,更不敢轻易走入这条许多年前就令胆小者毛骨悚然的无人村。

无人村也叫邓边村,在120多年前就开始有人居住,住过58户人家,是甄、

伍两姓的“天堂”,其中甄姓人家占了90%。上世纪20年代,侨乡开平兴起漂洋

过海创业风,村里的青壮年相继到西方国家淘金,赚了钱的就把部分存到多个国

家和地区。

1956年,邓边村只剩下五户人家留守。在香港回归的1997年,村里只有两户

人居住。偌大的村庄杂树遮天蔽日,几乎密不透风,处处充满着空虚、孤寂和

恐惧气氛。白天,这里听不到外面半点喧嚣。到了晚上,两户人家大门紧闭,村

里时不时响起像人也像乌鸦的惨叫、悲鸣和啜泣,使人转辗难眠,神经高度紧张。

两户人家心惊胆颤,无法忍受恐惧的长期折磨,想尽办法在1998年急急搬迁到

4公里外的开平市区置业安家。在搬离的村民中,也有迁居至大都市广州的,带

不走的房子和家什只好被遗弃在岁月里了。

无人村的建筑颇有清末时期的文化品味。门眉、大厅的墙壁上,教父经典台词 多雕有壁画,

以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或景象为主。无人村每座住宅的建筑风格都是一样的,都

是使用青砖、水泥板、地砖和木板作为建筑材料。在结构上均为两层,底层中间

是大厅,前面是厨房,左右各有一至两间房。楼上中间设置木屏风,有的在其上

搁置神台。屏风前面有一个长宽各1米左右的方洞,据说是为了方便楼上与楼下

通风用。屋顶除了少数后来更换成水泥板外,其它的都是瓦盖。大厅前面没有

正门,左右侧各开一个门口出入。

回答人的补充2009-05-1622:54

户与户之间的距离很窄,仅可容纳一个大人行走。外墙用双砖砌成,并参考了碉

楼的模式,双砖之间留有一个青砖大小的空心,据说一是为了隔热,二是为了均

衡支撑力量,比实心墙更坚固耐用。从一楼左侧的房间,有一梯可上二楼。二楼

地板几乎全是木板铺设,连楼梯也是如此。在上面走动,数米可闻脚步声。

在村的北面,有一间名叫“光东书屋”的文化室,是专供村人读书看报的。进入任

何一座住宅内,都会明显感觉到一种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氛。走进这条被无情

岁月尘封了不知多少年的无人村,只见到处长满了树木、杂草、藤蔓和荆棘,100

多种植物由于多年无人打理,便疯狂地“见缝插针”,遮天蔽日,将整个村庄隐藏

起来。许多植物已爬上屋顶开花结果。在村中行走,与在大森林中泼涉没什么两

样/无人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生态园林。龙眼、芒果、洋桃、黄皮等果树,在杂

树中长得非常茂盛。一些珍贵花卉散发出阵阵幽香,国家级保护植物椤莎也随地

可见,还有许多不知名的中草药让人惊叹不已。身处无人村会感受到一种阴森

恐怖的气氛。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22:18: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6674963736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开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开平.pdf

上一篇:大理旅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开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