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作者简介:
张萌(1977— ),女,汉族,浙江余姚人。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黄宗羲(1610~1695),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
冲,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
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
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黄宗羲是中国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他生活在明末危机
四伏,异族入侵,宦官专权的动乱年代。终其一生,对留存了几千
年的封建政体及其腐朽的思想体系作了无情的剖析与深刻反
思,提出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政治见解,其影响之大,范围之广,
充分展现了博学多才的大家风采。他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
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
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其中,《明夷待访录》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部系统地阐发民主主义思想的纲领性著作,在晚清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中成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其中,在教育领域,他的思想和论述开创了中国教育改革
之先河,可以说,黄宗羲在理论和实践上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作为教育家的黄宗羲,他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在历史上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培育了清代浙东学派
黄宗羲很早就开始教学生涯。明天启六年(工作自我鉴定怎么写 1626年),其父
黄尊素被害时,他年仅17岁,便担负起了教育两个弟弟的重任。
在武装抗清斗争失败后,他避居余姚化安山,一面从事学术研
究,一面进行教学活动。自康熙六年(1667年)后,他更是先后在
绍兴、宁波、海宁等地,进行大规模的讲学活动。甚至在80高龄
时,仍不知老之将至,兴致勃勃,重登姚江书院讲学。黄宗羲从事
教学活动,前后历事60余年,这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实不多见。
而清代浙东学派的形成,又和黄宗羲在浙东的讲学活动密不可
分。所谓清代浙东学派,指的是在浙东宁波和绍兴地区形成而逐
渐扩展开去的一个学术流派。
我们知道,一个学派的形成都离不开创始人的教育活动。
譬如,春秋时代孔丘创立的儒家学派,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后
来宋明时代出现的“心学”、“闽学”等都是如此。同样,清代浙东
学派之所以在浙东的宁波和绍兴地区形成,其根本原因是因为
黄宗羲在绍兴证人书院,尤其是在甬上证人书院的讲学活动。换
句话说,正是由于黄宗羲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清初宁波、绍兴
地区培养了一些史学、经学、旅游记 文学等方面的人才,他们继承发展
了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风格,转相传授,终于形成了一个颇
具特色的学术流派。同时,浙东学派主张学术研究应该以经世致
用为宗,其源头在于黄宗羲。在黄宗羲看来,无论是研究经学,还
是研究史书,目的都是为了经世致用。可以说,经世致用既是黄
宗羲开展学术研究的宗旨,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方针。他的这
一思想,为他的学术所继承和发扬,成为清代浙东学派最重要的
特色。
二、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起了启蒙作用
黄宗羲民主启蒙思想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在清末光绪
年间,由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思想家宣传,秘密翻印,广为散
发,“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实际的
重大影响。
事实上,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不仅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活动,受到黄宗羲民主思想的启蒙,而且,他
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也同样受到黄宗羲思想的深刻影响。
而对于后者,却一直鲜为人道。我认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在他的教育论述中,坚决反对束手究谈,提倡经世致用,倡
导教育改革,把矛头直指封建科举制度。他认为八股取士,妨碍
人才培养,使学用车申请 术日衰,学风日坏,为此他以其民主思想为指导
设计了一套学制体系。他还主张扩大学校的职权,认为学校不仅
应主管教育,培养人才,注意文化风俗等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工
作,而且应变成议政的机构,民意的风向……
在中国教育史上,黄宗羲并不是一位一般意义上的教育
家,而是一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他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和多方
面的理论探索,都是立足于批判和改革封建主义教育思想、教育
制度,倡立民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这是他的教育实践和
教育理论的立足点与归宿,也是他在教育史上最具本质意义的
贡献。黄宗羲将教育观念的更新、学校使命的变革,作为教育改
革的首要目标和主要任务,如今思之,仍以为然。
在《明夷待访录
学校》中,黄宗羲提出了“天之生斯民也,
以教养托之于君”的观点。其实质就是:人人都享有天赋的受教
育权。依据这个观点,他阐述了立学的新宗旨:“养士”是“学校之
一事,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学校除了培养各方面的专门人
才,同时还应该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改革种种陈规陋俗作为迈克尔杰克逊死亡
自己的责任。他还从当时的实际国情出发强调了后者。
依据新的教育观念,黄宗羲提出:“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
学校。”这就为教育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的社会职能。为此,他提
出了一项极具胆识的改革主张:“公其非是于学校。”用现代的话
来说就是要求学校和学生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
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做的目的还在于不但使国家大
政方针的确立向民主化迈进,而且力图加大国家大政方针决策
的科学化含量。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具有开创性的,是其改革腐
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众所周知,没有教育观
念的根本变革,不排除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层次
的教育改革。时隔300多年的今天,这一观点,仍是我国当前国民
摘 要:
黄宗羲是中国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和论述开创了中国教育改革之先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和多方面的理论探
索,立足于批判和改革封建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倡立民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他提出了一项极具胆识的改革主张:“公其非
是于学校”,力倡“学贵创新”与“学以致用”。本文就黄宗羲教育改革思想,谈谈自己的拙见,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黄宗羲;浙东学派;学贵创新;经世致用
浅论黄宗羲教育改革思想
张 萌
(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浙江 余姚 315400)
64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在教育原则上,黄宗羲力倡“学贵创新”与“学以致用”。他
以为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墨守陈规,拘泥于“不二法门”,导
致抱残守缺,思想僵化以至抑煞个性创造的不良学风。他在教个人委托书的简单写法 育
上主张“积思自悟”,“发先儒之未以”,反对“墨守先生之言”。他
深恶教育上空谈性命的时弊,以为“空腹游谈,终无捞摸”,尤其
在“天崩地解”的时代,置国家兴衰、民族危亡于脑后,抱“茫然无
与吾事”的态度有可能论落为“假其名以欺世”的无耻之徒。他竭
力主张学用结合,提倡“学贵履践”。因此黄宗羲告诫人们:“为学
不实,无可据之地,人于实之一字,当念念不忘。”实践出真知。当
我们齐步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以致用和创新精神已至关
民族的兴衰存亡。可见其先知之明。
在教学内容上,黄宗羲是重视经史之学的,他认为“人不通
经,则立身不能为君子;不通经,则立言不能为大家”。这也是人
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所在。在注重经学的同时,黄宗
羲尤其关注史学,以为学者不可不通史,只有借鉴于史,方能得
古今纷乱之辩。如果说将“经史之学”当作教学过程中的必修课
尚不脱封建士大夫的思想窠臼,那么黄宗羲将自然科学领域中
的各类知识视为教育的内容,则是一种崭新的有别时俗的教育
观念的反映。他在自己长期的教育生涯里,将天文、数学、地理等
科技知识与经史之一样认真传授给学生,他认为社会教育应当
培养出对诸如历算、乐律、火器、占候、水利等有专长的士人,他
们也是国家建设的人才。在西方科技开始传入中国之时,他高度
重视科技知识的观念与实践,是时代对于教育提出新要求的积
极反映。“洋为中用”,“中西贯通”。黄宗羲“实开浙人研治西洋天
算之风气”。以致日后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影响深广久远的大
学派,弥漫着人类进步的理性磁场。
在教育功能上,黄宗羲既肯定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培养人
才,即所谓“养士”;但又认为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还应当起
到政治上的“清议”与对世俗民风的改造作用。他强调学校教育
首要任务是造就“治天下之具”。鉴于封建教育往往孳生出引章
摘句的迂腐之士与沽名钓誉的利禄之徒,他希望学校教育能培
养出可以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豪杰之士”,他们既有匡时救
世之志,又具明道通经之术,教育也就有可能达到“必使治天下
之具皆出于学校”的目的。同时,黄宗羲认为教育功能的发挥还
在于政治上的“清议”作用;教育功能的健全应当包括建时俗世
风的积极改造。这充分体现了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大教育观。他的
诸多论述,显明地刻划出教育功能上三个不同层次。这些无疑是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教育地位上,黄宗羲认为必须改变当时各级学官社会地
位低下的现状。学官的地位与教育的地位关系紧密,没有学官的
地位,又何谈教育的地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教师作为人类
灵魂的工程师,应当让他成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没有教师的
地位怎么会有教育的地位呢?大家之言,润泽千秋。
此外,当时的朝廷还惯于委派“投闲置闲”的中下级官吏去
担任上至京城“太学”,下至郡县“县学”的学官,教育自然难以提
升到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之上。为改革教育地位落后的状况,黄
宗羲提议“太学祭酒(国家高等学府的首脑),推择当世大儒,其
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对于“郡县学官,毋得出自选除,
郡县公议,请名儒立之”,而且充当学官的名儒尚须具民主意识,
若“稍有干于清议,则诸生得起而易之”。由此可见,黄宗羲对传
统封建教育体制的大胆挑战。时至今日,我们在全面提高教育和
教育工作者地位的同时,大力提倡“依法办学”、“以德立教”和培
养人民教育家办教育等,是多么的相近和相似。仰望先贤,令人
深长思之。
三、结语
黄宗羲是一位博大精深的学术大师,在很多学术干部个人自传 领域均有
开创性的非凡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文化人之一;其影响也
是十分深广久远的;他的教育思想和他对旧的封建教育体制的
大胆挑战,同样奠定了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不朽地位,推动并改
变了明末清初中国教育思想发展的整体格局,成为具有世界影
响的伟大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因此,诚如冯契先生所指出
的,黄宗羲“是一个立足于当时的现实而又一脚跨进了未来的伟
大思想家”。
参考文献:
[1]李洁非.天崩地解黄宗羲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07.
[2]金林祥著.教育家黄宗羲新论[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03.
[3]朱祖益.云山文集[M].宁波:宁波东海岸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03.
(上接第62页)
文化底蕴和最深刻的价值追求,是中华儿女引以
为荣的精神标识。高层次人才作为新时代四有公民的杰出代表,
是先进文化创造传播的润滑剂,使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
文化软实力的齿轮贴合有序运转。
先进文化的创新发展,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不
断巩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高度认同,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的生动展现。高层次人才投身于社会主义
建设实践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其自身凝结成的高层次人才勇
于拼搏、冲锋向前的精神和文化创新的发展成果,是使新时代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基础,是各类创新有序
开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先
进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的新文化,是中国精神之源,“它统一人们
思想、维系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每到重大历史关头,先
进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
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关于母爱的文章 ”它为中国精神的弘扬发挥了先导
功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障。创新是文化的生命
力,社会主义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开放的文化体系,高层次人
才面对各种文化的多重冲击和输入,去粗取精,取精用宏,成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忠实创造者和传播者,为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7:64.
[2]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8-03-08(01).
[3]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
报,2020-07-31(01).
[4]习近平.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
15(02).
[5]习近平.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03-18(02).
[6]姚巧华.先进文化是精神之源——五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
“能”[N].解放军报,2018-09-17(07).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19:37: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6578613725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思想僵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思想僵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