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特征

更新时间:2023-03-24 17:13:29 阅读: 评论:0

电脑加装硬盘-微信红包限额多少

蝴蝶的特征
2023年3月24日发(作者:绞股蓝作用)

蝴蝶随海拔变化分布特征

摘要:本研究立足于穿过小龙门林场的国道,分析国道生境上的蝴蝶类群随

海拔变化的分布特征。1.蝴蝶数量在750—1250米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增加趋势;2.

优势种为蛱蝶,粉蝶和灰蝶次之,弄蝶、凤蝶和喙蝶只在特定海拔发现;3.各个海

拔段间均匀性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优势度指数在750米时有较大突出,只

要是因为凤蝶的影响。

关键词网页q :蝴蝶海拔特征指数

小龙门林场(4000′—4002′N,11526′—11530′E)距北京市区

114km,地处太行山脉北段,海拔1000—1763m,面积70514hm2,属于温

带季风气候,年均温418℃,年均降水量约500—700mm。主要植被为次生落叶

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有山杨(Populusdavidiana)、青杨(P.

cathayana)、绢柳(Salixviminalis)、黄花柳()、核桃楸(J

uglansmandshurica)、白桦(Betulaplatyphyl2la)、棘皮桦(B.

da汉族起源 hurica)、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和元宝槭(Acertruncatum)等,针叶

林的主要树种有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2rup2prechtii)、日本落叶松

(eri)和油松(Pi2nustabulaeformis)等。林场内动植物资源丰

富,生物多样性稳定。小龙门林场内的蝴蝶资源十分丰富。因为蝴蝶类群在生物多

样性中的特殊性及其在环境评价和监测中的指标性作用,各地区针对蝴蝶的研究很

多。研究小龙门林场的蝴蝶随海拔分布特征有利于对林场中蝴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

护,也可以预测公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样地概况和研究方法

1.1样地概况

本研究着重蝴蝶随海拔变化的分布特征,所以变化因子只能是海拔,尽量减

少生境差异性。经过实地考察,确定蝴蝶研究区域为海拔变化为700—1200之间的

区域,此区域有盘山公路通过,且整段公路旁都有溪流,公路两侧的生境较相似,

一面是离森林较远的开阔区域,另一面是高耸且光照充足的岩石壁。

1.2研究方法

调查时间选择在7月,此时正值盛夏,昆虫活动活跃。调查周期为5天,共

用8个捕虫网,每天在中午11:00到下午14:00用捕虫网捕捉公路沿岸能看捕到

的蝴蝶。捕到后就地处死并记录海拔高度,捕捉时间和生境特征,装到临时标本袋

带回实验区进一步识别种别和统计分析。

采用Shannonwiener的多样性指数公式反映蝴蝶多样新:

H′=-PilnPi

Pi=Ni/N(i=0,1,2,成功的例子 3美女姐妹 ,……,S)

式中:Pi是群落中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Ni

为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量,S是群落中物种数,N为群落个体总数。

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公式表示不同昆虫物种的多度分布的均匀程度:

J=H′/H′max

H′max=lnS

采用Simpson指数的计算公式表示昆虫优势度:

=[Ni(Ni-1)/N(N-1)](i=0,1,2,3,……,S)。

2结果与分析

2.1经过五天的捕捉,将不同海拔段的蝴蝶统计如下表1.

表1.小龙门公路蝴蝶随海拔变化统计数据

种类/平均海拔801200

灰蝶科

春型灰蓝蝶2122

蓝灰蝶1

绿燕灰蝶1

无尾洒灰蝶1

蛱蝶科

长眉闪蛱蝶34

重环蛱蝶251

网蛱蝶4222

单环蛱蝶4

灿豹蛱蝶1

秋型黄钩蛱22

黄钩蛱蝶1

大闪蛱蝶1

猫蛱蝶1

粉蝶科

小菜粉蝶1222

白绢粉蝶2

绢粉蝶1

花斑云粉蝶1

凤蝶科软尾亚凤蝶9

弄蝶科黄斑弄蝶1

喙蝶科朴喙蝶2

眼蝶科

珍眼狼字成语 蝶121

矍眼蝶11

莎草眼蝶1

总和161416246

2.2小龙门林场蝴蝶群落随海拔变化的特征分

2.2.1各类蝴蝶分布比例与海拔的关系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蝴蝶群落数量特征随海拔变化的数据和各项指数,将结果

汇总于表2,3。表1明显看出蛱蝶科的蝴蝶分布范围广,数量多,是整个调查区域

内的优势种,其次是粉蝶科,虽然数量不及蛱蝶科,但分布范围广泛。此种蝴蝶类

群可以被某些景点引入或某些蝴蝶已消失的区域引入,作为适应强的蝴蝶类群,可

以起到建群的作用。

表2从横向比较分析,即比较不同海拔段内的蝴蝶数量和分布差异。每个海

拔段内的蝴蝶科的总数基本接近,分布比较均匀。但是每个海拔段内的蝴蝶科别相

差较大,有些特殊的科,如弄蝶科、凤蝶科和喙蝶科只在特定的海拔段内发现,且

数量上较少,说明该种类的蝴蝶分布不广泛且不均匀,适应能力较弱,同时说明该

海拔段的生境适合该种群的生存。从表的最后一列并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各

海拔段内的蝴蝶数量差别较大,在高海拔和低海拔的地域蝴蝶数较少,最适生存区

域是在海拔为1050—1250段内,且包含特殊种弄蝶。蛱蝶和灰蝶在最适生境中分

布最广。从分布比例可以看出,从低海拔到高海拔,蝴蝶数量呈现单峰趋势,即先

增加到最高的水平,再降低如图3。

表2从纵向分析,即比较同种蛱蝶在各个海拔段内的分布差异和不同种蝴蝶

在同个海拔内的分布特征。蛱蝶是分布数量最多广度最宽的蝴蝶,在各个海拔段内

都有分布,在每一个海拔段内的分布数量都明显的占较大比例。眼蝶科和灰蝶科在

各个海拔段都有较均匀的分布,虽然分布数量不及蛱蝶。而凤蝶科、弄蝶科和弄蝶

科只有在特定的海拔段内才分布,而且分布优势较明显如凤蝶,只在750—850米

分布,且数量较多。说明不同蝴蝶的适应能力不同,分布范围较广且数量占优势的

蛱蝶科适应能力强,其次是灰蝶科和眼蝶科,也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但是凤

蝶、弄蝶和喙蝶只能分布在特定的区域,说明其适应能力弱,同时也说明该类蝴蝶

与其生境有较紧密的联系,一旦破坏或消失都会对该种类的蝴蝶造成很大的影响。

表2.蝴蝶的科别随海拔变化分布特征

海拔灰蝶蛱蝶粉蝶凤蝶喙蝶弄蝶眼蝶数量比例

750-85021391160.21

850-9501922140.袁克定 18

950-1.21

112240.31

1150-1250221160.078

数量1

1

比例0.1310.4730.1440.1180.0260.0130.092

图1.不同种类蝴蝶占总数的比例图2.不同海拔蝴蝶数量

所占比例

图3.数量比例随海拔变化趋势

2.2.2蝴蝶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与海拔的关系

经数据统计分析,将各个海拔段的蝴蝶特征指数反映在表3中。

表3.蝴蝶特征指数分析

海拔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度

750-8506161.360.760.32

850-9507141.850.950.11

950-105010162发言稿作文 .220.960.058

12.210.920.09

1150-1250561.630.990.13

总2376

图4.蝴蝶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变化

如表3和图4所示,各个海拔段的蝴蝶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

势,即单峰值的波形线峰值出现在950至1150米之间的海拔段,与表1中和图4

中的数据相关联,在这个海拔段上,蝴蝶种类较多且多样性指数较高,此海拔段形

成的生境适合大部分的蝴蝶种类,特别是分布较广的蝴蝶。

如图5,在海拔为750至850米,优势度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海拔段。这主要

因为在这个海拔段中,凤蝶的种类占了较大的比例,分析可能与该海拔段中特定生

境相关,凤蝶只在这个海拔段发现,且数量占有绝对优势比例,该海拔段形成的特

定生境适合凤蝶的生存,当然也有其他物种生存。优势度最低的是在海拔段950至

1050米之间,在这个海拔段内,多样性丰富,物种数量多,没有明显的优势种

群,群落分布稳定,在这个海拔段内没有发现特属于这个海拔的蝴蝶物种,更加说

明了改海拔具有一般的生境特点。其他海拔段的优势度指数差异不大,说明在该类

海拔段中蝴蝶群落分布还是很均匀的。

图5.优势度随海拔变化

图6.均匀性随海拔变化

如图6所示,均匀性指数海拔变化没有较大差异,低海拔段750至850米的

均匀性指数较低,与图5中的优势度指数和图4中的多样性指数相关联。一般情况

下,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相参花消渴茶 互影响,通常情况下,均匀性指数与

优势度指数正相关,与多样性指数负相关。低海拔段750至850米的数据指数广西习俗 变化

说明此关联,但是高海拔段的1150—1250的均匀性比海拔段在950至1050的高,

而多样性指数却是后者的高。除了750至850米的海拔段均匀性指数有较大差别

外,其他几个均匀性指数差别不大,所以造成950至1050和115至1250间均匀性

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不是正相关的原因可能是采集标本数据不足造成的。

3结论

(1)蝴蝶的种类和数量因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在本次调查中蛱

蝶和灰蝶数量较多、分布广泛,生存于整个调查海拔段内,而凤蝶只在750至850

米海拔段内,喙蝶在850至950米海拔段内,弄蝶只在的海拔为1050至1150米段

内;蝴蝶数量和丰富度随海拔高度从低到高呈现单峰增长的趋势,即数量随海拔变

化先增加到最大值再降低。

(2)蝴蝶分布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先增加再降低,但幅度不大。

(3)优势度指数因海拔高度不同而有差异,在调查区内低海拔地区的优势度指

数显著高于其他海拔区域,因为此区域有明显的优势种——凤蝶。

(4)低海拔段内的均匀性指数与其他海拔段的均匀性指数有较大的差别,与

该海拔段中的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相关联。

(5)最适蝴蝶生存生境为1050至1150米的海拔段,适应性最强的蝴蝶为蛱

蝶科。弄蝶、凤蝶和喙蝶对特定生境的依赖性很高,需要特殊保护生境。

参考文献:

1.杨自忠,毛本勇,杨增胜,云南8种蝶类新纪录[J]大理学院学报,2002,

1(4):52.

2.毛本勇,杨自忠,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及其分布格局

[J],2009,8(8):49-52.

3.刘桂,庞虹,周昌清,东莞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多样性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4):571-574

4黎璇,袁兴中,邓合黎,横断山区蝶类的垂直分布及其多样性[J],生态学

杂志2009,28(9):1847-1852

5.徐中志,和加卫,杨少华,云南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蝴蝶区系结构及垂直

分布[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3):847-856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17:13: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6492093715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蝴蝶的特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蝴蝶的特征.pdf

上一篇:小会议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蝴蝶的特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蝴蝶的特征
    电脑加装硬盘-微信红包限额多少2023年3月24日发(作者:绞股蓝作用)蝴蝶随海拔变化分布特征摘要:本研究立足于穿过小龙门林场的国道,分析国道生境上的蝴蝶类群随海拔变化的分布特征。1.蝴蝶数量在750—1250米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增加趋势;2.优势种为蛱蝶,粉蝶和灰蝶次之,弄蝶、凤蝶和喙蝶只在特定海拔发现;3.各个海拔段间均匀性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优势度指数在750米时有较大突出,只要是因为凤
  • 0℃小会议室
  • 0℃狗狗不爱喝水
  • 0℃沙发颜色
  • 0℃番禺博物馆
  • 0℃劫夫
  • 0℃车辆过户协议
  • 0℃晚好
  • 0℃萨摩耶掉毛吗
  • 0℃火焰红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