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宋辽时期无上瑜伽密教的流传
第一节五代和宋朝的密教一瑜伽密教的传持1,凤翔道
贤及志通的传持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战乱频仍,佛教的流传和发
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密教仍不绝如缕,各地都有流传,不少印度僧人来
华弘密,开坛灌顶,传法授徒,大都代有传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凤翔
阿阇梨道贤。据《宋高僧传》道贤本传载,道贤弘传密教,“陇坻道俗,
皆禀承密藏,号阿阇梨也”。?该书还记载说,道贤曾夜梦佛携其游行
五天,步云乘刚,指示某国,及至梦醒,冥解五天梵音,悉昙语言。凡
西域僧到歧下伪称五印人者,道贤以接其语言,便能指出其为某国人,
于是“北戎南梵,无敢绐之”。本传称不知其何许人,初持诵《孔雀王
经》以为日计,后受瑜伽灌顶法,持明之功愈多应验。其实,道贤并非
梦游天竺而顿解梵语,他本来就是西域人,《册府元龟》称他为胡僧
阿阇梨,记载: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七月,遣供奉官郑延遂往
凤翔,诏胡僧阿阇梨。初帝在藩,屡与僧言:阿阇梨行高知前事,帝深
重之”。“及镇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凤翔,僧知数者数言,帝有
金轮之位,歧僧阿阇梨言事多从。”?可知此胡僧阿阇梨与末帝关系密
切,为末帝预言能当皇帝,并为之出谋划策,深得末帝尊崇,故即位之
后便派专使诏慰,请他到洛阳。《道贤传》记载:“迨长兴末(934),
明宗晏驾,立从厚为帝,凤翔清泰不恭其命。遣王思同帅师伐之,清泰
乃婴城自守。清泰问贤曰:'危甚矣,如何?'
对曰:'召窦八郎,可逆知胜负也。'清泰出,乘城抚众,其窦八介甲持
戈来马前,作迎斗之状。跳跃已,解甲投戈而走。贤曰:'此外敌必降
之象也。'果如斯说。清泰乃拥兵而东,召贤俱行,人洛,即帝位欤,改
元曰清泰。贤奏曰:'年号不佳,何邪?水清石见,至二年(935),
敕移并州,晋高祖(石敬瑭)为天兴高采烈什么意思 平军,乃阻兵自固,潜连契丹,长
驱人洛。清泰自焚,果'石见'之应矣。”?显然,两处记载说的都是同
一件事,此道贤即是歧僧阿阇梨。本传又载:“晋兵未至,贤先终于
洛。”?《佛祖统纪》亦载:“清泰初(934),随末帝人洛而终,塔
于龙门。”③而〈册府元龟》记载,清泰二年(935)十月,“凤翔言僧
阿阇梨卒,帝嗟惜之,命翰林学士为志石”。④三种记载,一在洛
阳,一在凤翔,但灭寂的时间一致。〈册府元龟》载帝命翰林学士作
碑铭,则其说必有根据,道贤并未同时人洛。至七月,遣使征诏,或应
诏至洛阳,不久返回,或没有应诏,终于凤翔。〈宋高僧传》大概根据
传闻作了记载,故把道贤当成了通晓梵语的中国人,并由此引
出梦游五天的神话。说道贤“尝夜梦佛携贤行,步步蹈履浓云,若乘
刚焉。每行不知几百里,而指之曰:'此摩竭陀国,此占波国,南印度、
西印度、迦湿弥罗等国。'且行且记,喜跃不胜。及寤觉,冥解五天梵
音,悉昙语言”。⑤《佛祖统
纪》有类似的记载,当来源于《宋高僧传》。《册府元龟》
的记载表明,道贤是胡僧,所谓胡僧就是指西域诸国的僧人。历史上中
国人往往把分布于中亚以及阿富汗一带的各民族称之为胡人,以与印度本
土的梵僧或婆罗门僧区别开来。
其实,分布于这一带的许多民族包括最近的于阗,与印度
雅利安民族同源,操北方雅利安语的方言,故他们对印度的梵语很容易
掌握。道贤当是属于操北方雅利安语的胡人,加之他可能遍访印度各
地,受学密教,因而熟悉印度、西域各地的语言,能识破伪称印度人的西
域胡僧。道贤在凤
翔弘密,影响很大,陇坻道俗,都从他禀受密教。又得到当地节度使及后
来的皇帝的宠信和支持。末帝时有功德使奏请每年佛诞节置佛道诸科,
其中就有持念科,当由密教僧人组成。道贤何时人中国,并在凤翔一带
开坛弘密,缺少史
料三年级语文 记载,但可推想梁唐之时即已有弘传活动。道贤所传的密法,《宋传》
称瑜伽灌顶法,宋代及其后,瑜伽密教与无上
瑜伽密教不再分别,实际上无上瑜伽也可以由瑜伽密教将其包括在内。按
道贤所处的时代,此时的瑜伽密教当已发展到大瑜伽及无上瑜伽密教时
代,其所传当与唐代流行的有
所不同。《佛祖统纪》说道贤“传粉坛法于世”,人称凤翔阿阍梨法。粉
坛法已见唐代,有三色粉坛法,但多见于宋译仪轨,有五色粉坛法。其
名虽就建坛用料而言,实则统指密教坛法仪轨。道贤传法授徒,影响很
大,他的弟子代代相承,一直传到宋代,赞宁所记载的可能就是从道贤
的后世弟子那里听说的。他记载说:“今两京传大教者,皆(道贤)法孙
之曾玄矣。”说明道贤之后已传了几代人,道贤至赞宁,相间半个世
纪,电脑黑屏开不了机怎么办 传承四五代是合乎情理的。又其后世弟子同时在汴京和洛阳弘传,
赞宁称其为“大教”,则当时弘传的规模和影响不小。与道贤同时,有
嘴日啰(金刚)三藏在洛阳弘传瑜伽密教,并意欲传译密典,无奈变乱
多事,不获成译。他有弟子志通,禀承其法,闻名当时。据《宋高僧
传》本传记载,志通俗姓张,出身扶风大姓,法门寺僧。据载他“早知
遗世,克务净门,选礼名师,登于上品。诸方讲肆,遍略留心”。?后
唐之际,巡游洛下,值嘴日啰三藏在洛弘密,便投其门下,禀受瑜伽教
法。后来他想游行天台、罗浮等胜迹,囀日啰三藏便请他带去梵夹,有
机会翻译出来,说:“吾比求翻译,属中原多事。子议南征,奈何路梗
何?”志通回答:“泛天堑其如我何?”三藏便说:“苟去吴会间,可
付之梵夹,或缘会传译。”志通应答:“已闻命矣。”③后晋天福四年
(939),志通附海舶达浙中,时文穆王钱氏崇信佛教,迎志通入府
廷供养,并于真身塔寺安置,施赐丰厚。志通在吴越是否完成了他师
傅的遗愿,已不得而知,估计没有什么结果。按记载,他后来因阅览
《西方净土灵瑞传》,便变行回心,倾意净土,更欲投崖往生,默修净
业而已。
2汴京守真与智林的传持1守真宋朝汴京之地,弘传密教最
有名的先后有守真和智林,还有日本真言宗僧人俊蓓传演密教。开宝寺
守真是最早弘传密教者,据《宋高僧传》记载,释守真,俗姓纪,永
兴万年(今西安市)人,唐末举家亡蜀。守真弱冠之岁,事圣寿寺修进
律师,后来谒从郎师,学《起信论》,次依性光师,受《法界观》。再
后礼演秘阇梨,“受瑜伽教,并得心要,咸尽指归”。?可知守真在蜀
先修华严,再后习密教。但守真礼演秘阇梨受瑜伽教,是在四川还是来
汴京之后,尚不确定。守真在汴京,住开宝寺,得赐“昭信”师号。他
在讲《起信论》、传《法界观》的同时,开灌顶道场5遍,约度僧尼
士庶3000余人。又开水陆道场20遍。可见其弘传密教,极一时之
盛。据载:“常五更轮,结文殊五髻教法。至夜二更轮,西方无量寿教
法,称阿弥陀尊号,修念佛三昧,期生净域。”?本传记载,守真“自
明
达诸佛,宣畅妙典,四十年间略无怠矣”。他传《起信论》、《法界
观》共70余遍,皆以灯传灯,用器投器,嗣乎法者有20余人。但其
密教付法弟子情况,不得而知,本传记载有弟子缘遇,董理其后事。
守真灭寂于开宝四年(971)八月九日,俗寿七十八,僧腊五十三,焚
葬于北永泰门外智度院侧。2智林在宋朝汴京弘传密教最有名的是智
林,据张方平《上都故左街僧录知教门公事宣教大师塔铭并序》的记
载,智林(1000—1071),俗姓阮氏,番禺(今广州)人,18岁受
具足戒,即拜广庆阿阇背上有痣好吗 梨为师,禀受密教,自是“传秘密教,正勤四十
年,不虚一日”。④广庆阇梨,史籍缺载,此疑或与道贤一系有关。智
林弘传密教,得到皇室崇信,影响一时。其碑铭说:“师于本教陀罗尼
门受持精制,国有祈祷,感通多应,故尤见钦礼。”宋真宗时即已人内应
奉,尤得仁宗崇信。碑序说智林道行素修,咨访梵学,酬答句偈,得仁
宗恩眷最厚。初任右街僧录,后迁左街僧录,知教门公事,主持佛教事
务。按《佛祖统纪》载:皇祐二年(1050),“诏左街净因禅寺怀琏禅
师人对化成殿升座、右街僧录智林等问话,奏对称旨,赐号大
觉”。?知智林升任左街僧录是在皇祐二年之后。史载智林“迄今四
朝,历迁两街,主教门事,天下僧籍为之统首”。②有宋一代,朝廷组
织翻译密教经典,敬事来华密僧,与智林主持佛教事务不无关系。智林任
职统首,得赐宣教大师之号,不仅其地位崇高,影响也大。碑称“内由
宫省,以至宗室贵戚,莫不厚为之礼,道俗钦向,搢绅景重”。其中就
有当朝宰相张方平,?亦奉事请益,自称弟子。据载张方平潜心内典,
曾从智林问梵学,智林“为启发隐奥,科指条畅,张于言下了然,益深
敬事”。④智林传持密教,仁宗为其在右街开宝寺西北隅增葺精舍,设置
密教道场,赐名宝生院,并亲笔题额,篆书成道释迦之殿,草书继昌之
阁,金书宝生佛号。道场内精制宝生佛像,珍宝庄严,供养道具,均出
内宫。请智林为香火主,命其上足主持道场,可见仁宗对密教道场之重
视。唐代不空曾给肃宗进奉虎魄宝生如来像,并说按《金刚顶经》一切
如来成等正觉,皆受宝生灌顶。仁宗在开宝寺设置宝生院,精制宝生佛
像,亦当有此意,可能从受宝生灌顶。熙宁四年(1071)四月十二日,
智林圆寂,报龄七十一,僧腊五十三,葬于开封县褒亲乡东原,毗荼起
塔。上首沙门宝印大师、惠聪等,请张方平以智林之有道缘撰书碑铭
并序。智林的弟子很多,其碑铭记载弟子有百余人,其中得赐紫衣方袍者
达15人之多。智林所行持密教,以瑜伽教法为主,兼持陀罗尼、持明
诸部。其瑜伽法,侧重修持不动明王法和焰曼德迦法,与宋辽时期传人
中土的密教教法一致。持明法,修持不空羅索,佛顶尊胜。其碑歌德名言 铭称:
“不动明王,焰鬉清浄,惟师总持。获是尊胜,金刚宝印,如令之行,
祇承四朝,善利群生。”而将密法亦与显教义理会通融涉,张方平评
论说:“师深得般若究竟,诸法空相,非但严净毗尼.专精观行而
已。”张方平所谓深得般若究竟,实指瑜伽密教之空智说。张方平“尝
问师《婿索》诸部坛轨仪种种庄电热水壶 严,不离四谛,无上正等,诸佛心印,
其用如何?师云:'坛有多名,空智为上;一念净圆,同法界性;住无
所住,如空无依。彼诚之至者,犹可以动天地而感鬼神。妙湛总持,一
相三昧,具足神力,岂思议所及!佛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有二
法,惟一乘道。至于随缘立教,应物利生,百泌乳素高的原因 千法门,等为妙用。
'”?所谓坛有多名而以空智为上,是说密教派系众多,各自的密
法不同,其中以无上瑜伽密法之空智观法最为精妙。智林所谓:“空智
云者,第一义谛也。”可作两层理解,一就诸部密法而言,诸部注重坛
仪事相,是为俗谛,无上瑜伽密法内涵空智不二之义,是为真谛。一就
仪轨内涵而言,坛场仪轨不过是表象俗谛,其表征之空智内涵则是真
谛。在无上瑜伽教理中,空智与不空智二而不二,称大悲空智。空智又
与大乐同理,空乐不二。宋代翻译胜乐、大乐为大悲空智。法护译《佛
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万寿果 仪轨经》,其序品说:“空智者,谓即大悲空
智。”?在仪轨中表现为忿怒金刚抱持相,表示智慧与方便不二,空智
与不空智不二,空与乐不二。智林所谓一念净圆,同法界性,是就瑜伽
密教观法而言,净,即净心,指一念净心相应。圆,即圆满,指菩提心
满月相。《诸佛境界摄真实经•金刚界大道场品》说:“一念见净心,
圆满如秋月。”③一念净圆,就是对这两句偈颂的最
好概括。按《大乐理趣释》所说:“由瑜伽法,一念净心相应,便证真
如实际。”?同法界性,即是证真如实际。《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
记》也说:“今从意密谛观瑜伽,本尊真如无生无灭,从觉向觉不间修
持,一念相应,凡圣同也。”同法界性,凡圣同者,即是瑜伽密教之现
证菩提,即身成佛。
住无所住,如空无依,则继承了真言密教的住心思想,如《大日经
疏》所说:“此教诸菩萨真语为门,自心发菩提,即心具万行,见心正
等觉,证心大浬槃,发起心方便,严净心佛
国,从因至果,皆以无所住而住其心。”?无所住而住其心,即如虚空
无依。《疏》说:“以如是净菩提心,出过诸观,离众相故。于一切法
得无挂碍,譬如虚空之相亦无相故。万象皆悉依空,空无所依。如是万法
皆依净心,净心适无所依。即此诸法,亦复如菩提相,所谓净虚空
相。”?住心如虚空无相,即如智林所说之一相三昧。智林以一念净圆
来表达密教扎心文案 思想,亦与当时的显教诸宗义理契合。判释教相,智林亦调
和诸家,强调共性,尊重他宗。智林认为“佛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
世,无有二法,惟一乘道”。一乘道即是诸宗诸教之共同性,唐代密
宗所谓一乘、一道、一大圆满教。“至于随缘立教,应物利生,百千法
门,等为妙用。”显密诸教,百千法门,平等一法,均佛道之妙用。张方
平曾就陀罗尼请教智林,说“问师诸陀罗尼,佛秘密藏,华竺异音,
类不翻译,其旨云何?师为仆发明隐奥,科指条畅,《愣面点花样 伽》所谓义
句、形身并序,三和合相,师悉开解,实通其妙”。张方平曾出钱30
万嘱苏轼印施《愣伽》流传,因有前身为僧写经的神话流传,?对《愣
伽经》有所研究,智林针对《愣伽》义理
来解释密教陀罗尼,以密教之三密相应会通《楞伽》之三事和合,故言
“师悉开解,实通其妙”。3赞宁的密教观及其史学赞宁是宋代著名的
佛教史学家,以奉敕撰《大宋高僧传》和《大宋僧史略》闻名。他系统
记述密教在中国的流传史,尤其阐释密教的性质及其在中国佛教中的地
位,代表了宋
代佛教史家的密教观。赞宁(919
999),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13:46: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6367713702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瑜伽的来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瑜伽的来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