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民俗文化
在寿阳,冠、婚、丧、祭,简称“四礼”。全县境内东南西北、七镇七乡,大同小异。
一、冠礼
解放以前,寿北一带男童年满十二岁即举行“开锁”,以示童年结束,开始步人青年时
期。其形式是给十二岁的男童项带纸花架,并备供晶,到邻近寺庙供神像,焚纸花架,祈求
神灵保佑一生平安,财运亨通。如今,已无此举,但是,近年又兴起给十二岁的男女大过生
日之风。
二、婚礼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亘古至今,概奠例外。旧时多为父母包办、指腹为婚、买卖婚姻,
如今多为自由恋爱。当恋爱成熟后,一般依照看家、订婚、结婚、完婚、回门、叫闺女六步
进行。完婚前一个月,男方要由介绍人、新郎给女方家呈送对月贴,并商定完婚具体事宜。
完婚当日,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亲朋俱到,酒肉盛宴,甚是热闹。女方送亲人需给男方陪
嫁*L单。待举行完新婚典礼后即财务官 开席宴请宾朋。婚后第二天,要进行新婚归宁,俗称“回
门”。新娘返回婆家小住几日(一般不超过十天),女方父、兄将新娘叫回,至此婚事告毕。
三、丧礼
寿阳多为土葬,如今也兴火葬者。丧礼,旧时有两种:一为丧服,二为丧祭。
1、丧服,又名五服。服孝可分五等,即“斩口”、“齐口”、“大功”、晚安英文怎么写 “小功”、“缌麻”。
高祖以外不成服,谓之出五服。
2、丧祭。大致分“小殓”、“大殓”、“开吊”、“出殡”、“服三”、“尽七”、“百日”、“小
祥”、“大祥”、“樟祭”。
小殓:人在病危之际,预先洗脸、剃头,更换寿衣,其衣三、五、七件均可,但以棉布
为主,忌用皮毛,并束其袖口,俗称“缔襄”,如停止呼吸要口含钱及贵重金属,立即停放
门扇,铺褥盖被,脸盖白纸。
大殪:亡殁后三日(现多为当日),将尸体移人棺内,棺内先铺灰渣、谷草,次反铺褥,
枕以香,复以被。子女将死者生前喜爱之物置人棺内(如烟袋、拐杖、笔砚、眼镜等)。
开吊:即吊孝,人死后或三日或五日举行。届时至亲近族参加,除简单祭祀外,凭棺—
视以示告别。
出殡:又称引祭,出葬前一天,孝妇、孝女、孝子要到新坟内扫墓基。出殡之日所有亲
族、世友均需参加,亲戚需备祭食、包头、纸草、礼钱等。灵前供之祭品,家供在先,宾供
在后。宾供以娘舅主子在先、亲翁、甥男次子。出殡时孝子执绋,谓之“牵灵”,孙男肩扛
引魂幡,走在灵柩最前面。
现今葬礼大为简化,一般以开追悼会、戴黑纱、佩白花、行鞠躬礼代之。
服三:出殡后第三日鸡鸣前(现多为第二天),全体孝子及至亲到坟前祭奠,孝子翻过孝
服,取下魂幡宝盖,拿回家中置人缸内,归途不得回首,避视阴魂。
尽七:从去世之日算起,七七相乘,整整四十九天,谓之“尽七”,孝子至亲,近族去
坟前简单祭奠。
插旗:即从逝世之日算起,逢第七日适值七,为之“犯七”。如称“一七”、“二七”、“三
七”……,如过尽七则不需插旗,届时孝子从大门至坟前插旗若干根(一岁一根,加天、地
各一根)。每根需相互所见为宜,所余全部插入墓丘,行简单祭奠后而归。
百日:即死者逝世后一百天,仪式同“尽七”。
小祥:即逝世头周年。仪式同百日。
大祥:即逝世二周年,仪式同头周年。
潭祭:即逝世三周年,亦有另择吉日者。届时,早晨孝子到坟地请故父母之牌位,一般
有鼓乐、香供,孝子上衣翻穿,墓前行阙服礼,俗称“脱服”,然后将衣服再翻过来,(意即
除凶换吉)跪拜哀哭,至此哀尽。礼毕,领父母之排位而还,供设院内,谓之“请牌位”,亦
即请“神主”。午饭后,如出殡式,以娘舅主子为先,其余在后,依次进行祭奠。
四、祭礼
祭礼大体分祭神、祭祖两类。旧时一般农家都设有神坛:灶王、财神、家神、家堂、天
地、马王、门神、土地、水草等神堂。如今这些均已废止。
祭祖:大致分庙祭、堂祭、早祭、午祭、起灵祭、轿祭、安灵祭、祭三代、祭后土和虞
祭多种。现今,除殡葬、周年、尽七、百日祭奠外,一般多为清明、十捻月(农历十月初一)
祭祖。也有少数人家还在春节、七月十五进行祭祖的。
五、杂礼
做满月:
生孩子后三十天,娘家要到婆家为闺女做“小满月”,而在满月后的半月内择选吉日(一
般为四十天或以后)为孩子灰色用英语怎么说 “做满月”,届时亲朋厚友携带礼品亲往祝贺。一般亲友送赠面食、
糕点、送童衣、童被。娘家还需给女儿婆婆和闺女备一条裤子,以示酬谢婆婆侍候坐月子付
出的辛劳,给闺女的谓之“起炕裤子”,祝福女儿早日康复。
贺生日:
新生小孩一周岁之时,一般都要隆重给过生巳称之为贺周岁。届时亲朋携带生日礼品光
临祝贺。外婆家为座上宾。所带食品“九石榴一佛手”,也有面蒸的“十二生属相”,并以红
头绳串之,牵头者为孩子的属相。外婆还需给外甥缝制“黄腰黑肚”坎肩,背上刺绣有九石
榴一佛手图案,预示外甥福大长寿。
老人过生日称之为“祝寿”、“庆寿”。庆寿一般始于五十岁,每隔十年大庆一次,诸如
六十、七十、八十大寿者较为隆重。届时请亲朋,宴宾客,贺寿者献寿幛。赠寿联、馈寿桃。
如今人们经济宽裕、物质丰富,孝亲敬老成习,每逢老人过生日,都要全家聚会,为老人过
生日,祝贺老人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贺新居:
旧社会,修建房屋为罕见之大事,乔迁之日,贴喜联、放鞭炮、设宴席,亲朋邻里均要
前往,并赠送棉帛、茶具等以示祝贺,也有奉赠礼金者。如今,建构新房者甚多,贺新居(俗
称暖家)已成为一大时尚。席面丰盛、宾客众多、礼金上涨、令人甚感头痛。
六、节俗
春节:(俗称过年)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一般进入腊月即开始作准
备。腊月二十四“扫尘”。三十(或二十九)张贴春联,张挂“大纸”,大门左右张贴秦琮,我是山姆电影 敬
德彩红画像(旧时则在门左右寄放红纸条裹的黑炭;相传红纸代表秦琮,黑炭代表尉迟敬德),
意即“辟邪”。除夕,花炮声声不断,人们互相辞岁,合家吃年夜饭,家家通宵不眠,谓之
“熬年”。次日凌晨早起、点旺草、放鞭炮、吃饺子、喝头脑、拜尊长(长辈要给晚辈“压岁
钱”),饭后出拜邻居长辈。人人见面互相祝贺,喜气洋洋,欢度佳节。初一至初四,扫地
土不往外倒,到初五清晨一并倒出,称为“送五穷”,并要往家中填些烧土、煤炭、水,谓
之“填五穷”。从初二开始,家家携带礼品,探亲访友,谓之“走亲戚”。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届时家家张灯结彩,村村鼓乐喧天,人们也叫“灯节”。旧时,从
十二、三开始城镇高搭牌楼,华灯齐悬。各商行店铺门前均垒“塔塔火”。男女走街串巷,
谓之“走百病”。十六日,村村擂鼓拍钗,挨家挨户串游欢庆,俗称“撵虚耗”、“驱瘟神”。
当今元宵节前后三天内,县城和乡镇所在地都要大搞文艺活动,届时既有传统文艺表演,又
有添新的文艺节目,机关、厂矿均制作大型彩车出游街头,并要举办文艺汇演,歌手大赛、
锣鼓大赛、棋艺、球赛、武术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游乐活动,入夜后,烟火燃放,火树银花,
街头人山人海,汇成一个灯花海洋。
填仓节:
正月二十谓之“小填仓”,其活动与正月初五“送五穷”相似。正月二十五谓之“老天
仓”,届时地上化作仓囤状,并放之五谷,压之以石,象征仓盈囤满,丰衣足食。此节倡廉 今多
废止。
二月初二为“龙抬头”之日。早忌食米,以免误食“龙卵”,中午要吃煎饼(或烙饼),
谓之“掭龙皮”。是日大人小孩均要理发,曰“剃龙头”。如今,除当日吃桫L,别无讲究。
清明节:
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为清明节,也称“寒食节”,这天要吃冷熟食,传说为纪念介于推。
古有诗云:“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如今,百姓多在这天祭祖扫墓,机关、团
体、学校多在清明节有组织地进行为革命烈士扫墓活动,以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称“端午节”,亦称“端阳节”。清晨取艾插在门和譬鬓,吃粽子,饮雄黄
酒,给孩子们额头、鼻孔、手心、耳内点雄黄,并在额头画“王”字,以驱虫避邪,消毒杀
菌。姑娘们则用彩线缝制各种some和any的区别及用法 香囊(荷包)佩戴其身,称作“辟煞”。此外还有捉蛤蟆、采百
草为药等习俗,现今此举多止,只有吃粽子,吃凉糕沿袭。
六月初六为“天贻节”,亦叫“姑娘节”,俗有“六月六发洪河”之语,以示雨季来临,
没有一定习俗。
七月初七,相传为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之日。旧时,有的妇女在院中摆设瓜果,向织女
祈祷,希望自己能向织女那样心灵手巧。故亦称其为“乞巧节”。此习今已不为。.
七月十五叫“中元节”(也称“团圆节”),是日剪花晤挂于田禾,称作“防五花虫”或
“避冰雹”。家家蒸面羊,祭家神、场神、河神,并有姑娘孩子走亲访友之习。这天也称“鬼
节”,有设酒馔、化纸钱祭祖之举。今已无此举,多是好吃一顿了事。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节前家家笼月饼,并特意做一个大月饼,上有“广寒宫”、“玉
兔捣碓”“犀牛望月”等图案。是日晚上以地奥司明片副作用 月饼,瓜果供月。供毕,合家欢聚,摆宴席、食
瓜果,井将大月饼分切,人食一份。如今,此习以消,只在节日前后向亲友赠送月饼,以示
祝贺。
九月初九谓之“重阳节”,又称“重九”。旧时有饮菊酒、佩茱萸、登高之习。俗彦有:
“九月九,又吃油糕(谐音高)又喝酒”。当今,国家已将此日法定为“敬老节”,提倡人们大
兴尊老敬老之风。
冬至,旧时农村有宰羊,吃饺子之习。如今人们多是吃油糕、包饺于过此节。
十月初一,俗语“十捻月”,旧称之为“谢穑”,亦曰“秋报”,民间尚有祭祖上坟烧纸
纳供之习,故亦称“祭祖节”。旧有起乡赛之俗,今已废止。
“腊八”,是古人为祈福求寿、避灾迎祥,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节日。传说
这天是释迦牟尼成佛之日,教徒以香谷果实供佛,名曰“膳八粥”,此举传人民间,人们也
开始仿煮“腊八粥”而食。此习一直延续至今。
腊月二十三,旧时是人们奉送各类神仙上天之日,俗语有“腊月二十三,爷爷上天洗灯
盏”之说。今人已无此说。
七、生活习俗
客人来家,要起立让座;客人走时,要相送门外告别,道声走好。忌冷落无礼。礼有老
少之分,晚辈给长辈端饭递茶,需双手捧送。
同桌就餐,以上席为尊,其余依次就座,忌随心所欲,挑肥拣瘦。
族人聚会,以辈数分先后,不容乱套,忌抢先步人步出。
父母逝世,对外人说“下世了”、“不在了”、“老了人”;孩子夭折,说“不在了”、“丢
了”。忌说死了。
问人姓名,对老者称尊姓大名或贵姓尊名。年龄相仿或老者对年轻人则宜呼,再问
贵姓。
野外问路,对老者称大爷、大伯、大叔、大婶、大哥、大嫂;同辈可呼老大、;对
小孩称小朋友。近年年轻人多称呼“师傅”者,叫应后再问路,忌没大没小。
借别人药锅、药壶用后,用毕忌还,需等主人来取。
借用他人水桶,用罢要担水送还,忌还空桶,否则需用手提归还。
碗内盛饭,忌将筷子直插饭内。
婚娶之日,旧时需择定描写雪景的诗句 “吉日”,今多以三、六、九为佳期。出殡,死者在家停放五日、
七日、九日。如遇初七、十七、二十七,则不可出殡,谓之“七不出”,葬日需提前或延后。
婚娶者,逢八日亦不宜迎娶,谓之“八不入”。
逢每月初一、十五,妇女总洗涮衣服
探祝病人需择八日(即初八、十八、二十八)谓元拔病。忌九(即初九、十九、二十九)探
祝(意防病人久病不起)
清明节,裁缝妇女忌动针线,第二天忌出行。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12:58: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6339333698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山西寿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山西寿阳.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