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画家尼古拉斯·普桑:《阿尔卡迪的牧人》
【名称】《阿尔卡迪的牧人》
【作者】尼古拉斯普桑
【时间】约1638~1640年
【尺寸】85121cm
【类别】布面油画
【收藏】法国巴黎,卢浮宫
《阿卡迪亚的牧羊人》著名画家尼古拉斯普桑的古典
美术作品,以阿卡迪亚尊石墓碑为主体,墓碑上写有“Etin
ArcadiaEgo”(死神说:我也在阿卡迪亚),其中“我”指的
是死亡。希腊的阿卡迪亚地区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是一
个颂诗般的世界。墓碑旁有两位牧人,看网络营销策划 着上面的文字,面
色惊恐,但是旁边一位年轻女士却从容依旧,体现出了一种
乐观的精神。后来人们找到了这个墓碑!那些认为“圣杯”
(HolyGrail/Sangreal)藏在墓中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1950
年开墓时发现其中荡然无物!
创作背景:
尼古拉普桑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省靠塞纳河畔的一个名
叫安德利镇,父亲出身贵族,并参过军。尽管普桑从小喜爱
艺术,但父亲仍让他攻读拉丁文,以备将来当一名法官。恰
巧,一位旅居安德利的法国画家康坦瓦兰(QuentinVarin
1570-1634)发现了普桑的艺术秉赋,鼓励他坚持学绘画,
终使他如愿以偿,走上了艺术的道路。最初,他从一位鲁昂
画家儒佛内(Jouvenet,1644-1717)处学了一段时期,不
久,来到了巴黎这个艺术家荟萃的中心。巴尔扎克在他的短
篇小说《玄妙的杰作》里描述过普桑进京求艺的曲折经历,
不过,在小说家的笔下,难免有虚构之处,不作为凭。到巴
黎之后,他首先结识了负责保管国王艺术品的亚历山大库
图瓦。此人给普桑提供了饱览许多世界艺术品的机会,尤其
是拉斐尔的绘画,几乎使他钦佩得五体投地,这是他日后成
为坚定的古典主义艺术家的重要启迪。
普桑性格沉静,为人耿直,不苟言笑,也不事权贵,当
他初次受到屈辱时,愤然离开了巴黎,又回到父母身边。在
家乡病了一年,才外出为人作画。1621年,他二次到达巴黎,
并与比利时来的腓力普德尚帕涅结为挚友;次年,即受
雇为卢森堡宫作装饰画,渐渐被上层人物所注意。这其间,
他结识了一位关键人物--旅居巴黎的意大利诗人马里诺
(Marino)骑士。他为马里诺的诗篇画了许多精美的插图的
同时,在这位诗人的影响下研读了不少意大利古典文学与哲
学著作。
1630年普桑来到了罗马,他的生活与艺术从此发生了决
定性的转变。起初,他只能为一些高雅的艺术爱好者画些“收
藏画”,即属于非布置建筑物壁面的小型架上画,因为接受
教堂订件,常常与当地人发生竞争,他的自尊心容忍不了更
大的刺激或者吃亏。这一幅《阿卡迪亚的牧人》是这一时期
重要作品之一。
作品赏析:
17世纪法国画家尼古拉普桑(NicolasPoussin,1594
-1665),是坚定的古典主义艺术家,他所作的一系列具有
“崇高风格”题材的作品,一直让人在他的作品面前肃然起
敬。《阿卡迪亚的牧人》就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在普桑那里,这些具有崇高风格的形象的可贵之处,在
于符合了一种“典范”。所以他画的人物从来都不是来自现
实生活,而是来自遥远的想象世界。
“阿卡迪亚”在西方的传说中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乐
土”。在普桑的艺术世吉他g调指法 界里,那些想象的美好世界里,和平、
美好、恬静、安详,却又总是笼罩着淡淡的悲凉与惆怅,没
有声嘶力竭的呐喊,却有可以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
天悯人般的叩问。在《阿卡迪亚的牧人》这幅画中,画家通
过画笔谱写的是一曲非现实的、具有悲凉情调的牧歌。
画面上的风景是一处宁静的旷野,和煦的阳光照耀着,
几株荒疏的树木,峰峦挺拔的远山,背景是一片明净的蓝天。
这样一处优美风景的地方,它的主题却是一片墓地。居于画
面中间的体量巨大的石碑和坟墓骤然增添了沉重、悲凉的气
氛。
墓碑前面,四个牧人头戴花冠,拿着牧杖,正围着墓碑
在辨读碑上的铭文。牧人的服饰都李克勤一生不变 是仿具有崇高意味的希腊
雕刻风格的。一个半跪着的牧人正在读出碑上的文字,另一
个年轻的牧人指着碑文在向右侧一个女牧人说着什么。石碑
上的拉丁铭文清清楚楚写的是:“即使在阿卡迪亚也有我的
存在”。
这句话使得这幅著名的艺术作品含义晦涩,成为美术史
上莫测高深的作品之一。
据美术史家解释,这里的“我”是指“死神”。那么,
铭文的意思就是:即使在阿卡迪亚这样的美好世界,“死”
也是不可避免的。
表情沉默、肃穆、具有西方古代风格的牧人,静谧的风
景,沉重的墓碑,深沉艰涩的文字,黄钟大吕般的生命追问,
灰褐的色调。画面的一切,使这种惆怅悲凉的气氛达到了顶
点。
右侧身穿黄衣蓝裙的女子,无疑给画面增添了一丝亮
色。据说她是美好人生的象征,她含颔垂首,默默地听着铭
文,给人一种抚慰感。四个人有着四种神思,疑虑与抚慰,
惆怅与哀思,围绕着一个人生的哲理,让人们深深思索。女
子的亮色,与男牧人的沉重构成了形象化的情绪对比,又使
人们压抑到极点的心情透了一口气,毕竟人生中还有鲜明的
亮色。女子平静的表情告诉我们:“死何足惧?毕竟阿卡迪
亚是世人的向往之地。
据美术史家的解释,这里的“我”,是指“死神”。那末,
铭文的意思似乎是说:“在美好的乐土里,死也是不可避
免的。”显然,这是一种“风光虽好,人生苦短”的感叹。
我们从左侧一个伏在墓顶上的牧人的表情看,他低着五千文 头,似
有缅怀之情,与左边站立着的女牧人形成对比。女牧人身着
黄衣蓝裙,是全画最跳突的色彩。这个女性形象费人猜思,
据说,她是美好人生的象征。她虽含颌垂首,默默倾听着铭
文,却给人以一种抚慰感。疑虑与抚慰,惆怅与哀思,围绕
着一个人生的哲理问题,让人紧紧思索。这里的女牧人与男
牧人构成了形象化的一种情绪对比。似乎隐隐地在向观者表
白:“死何足惧?阿卡迪亚毕竟是世人的向往之地。”
这种非现实的牧歌式悲凉情调,在一定程度上,表露了
画家当时的处境与对艺术的憧憬。画上人物的服饰都是仿效
希腊雕刻风格的。他始终把这种形象视为艺术的崇高表现。
不过对于西方人来说,也许确能发思古之幽情。
画家小传:
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Poussin,1594-1665年)是17
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也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
绘画的奠基人。他崇尚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提香,醉心于
希职业习惯 腊、罗马文化遗产的研究。普桑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神话、
历史和宗教故事。画幅虽然不大,但是精雕细琢,力求严格
的素描和完美的构图,人物造型庄重典雅,富于雕塑感;作
品构思严肃而富于哲理性,具有稳定静穆和崇高的艺术特
色,他的画冷峻中含有深情,可以窥视到画家芍药功效 冷静的思考。
如果说法兰西民族绘画形成于17世纪,那么普桑可谓“法
兰西绘画之父”。《阿卡迪亚的牧人》为其重要代表作。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10:12: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6239293685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油画收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油画收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