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民俗习惯
土家族地区的经济基本属于山地农耕经济,传统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或“火
耕水耨”,俗为“砍火砂”。土家族在开荒挖土、薅苞谷草、砍楂烧粪等适宜集体
性劳动的农活中都兴换工互助。在集体劳动中,土家族创造了一种鸣锣击鼓、伴
之以歌的歌唱形式,称为“薅草锣鼓”,也叫薅秧锣鼓、薅草歌、打闹等。劳动者
“闻歌雀跃,劳而忘疲,其功较倍”。农耕之外,土家人亦喜欢集众围山打猎,称
为“赶仗”。
土家族日常主食苞谷、稻米,辅以红薯、马铃薯等。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
尤喜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制成合渣。其它较有特点
的食物还有粑粑、腊肉、油茶、合菜、团馓等。土家族喜欢饮酒,其中常见的是
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咂酒,一般把薛曲和杂粮置于坛中密封,少则
半年,多则二、三年,久之成酒。待客人到来时,取置堂案正中,以细竹通节为
竿,插坛底,堂中置案,两旁分放鸡、鸭、鱼、肉等,各置筷子一双,而不设坐,
由主妇开坛,主人请客人上前依次轮流咂酒,后举筷而食,彼此不以为嫌,边吸
边食,边怎么进入pe系统 唱边跳,载歌载舞,甚为热烈。
在服饰方面,土家人尚俭朴,喜宽松。传统衣料多为自织自纺的青蓝色土布或麻
布,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女装上衣矮领右衽,领上镶嵌三条花边(吉他指法图 俗
称“三股筋”),襟边及袖口贴三条小花边栏杆;下穿“八幅罗裙”,裙褶多而直,
后改为裤脚上镶三条彩色花边的大筒裤;姑娘素装是外套黑布单褂,春秋季节多
穿白衣,外套黑褂,色似鸦鹊,称之为“鸦鹊衣”。头发挽髻,戴帽或者用布缠头,
喜戴耳、项、手、足圈等银饰物。男式上衣为“琵琶襟”,后来逐渐穿对襟短衫和
无领满襟短衣;缠腰布带;裤子肥大,裤脚大而短,皆为青、蓝布色,多打绑腿;
头包青丝帕或五六尺长的白布,呈“人”字形;脚穿偏耳草鞋、满耳草鞋、布鞋或
钉鞋。现今,很多地方的土家族穿着与汉族差不多,只有在隆重集会和节日,或
偏僻山村,才能见到土家族的传统服饰。
土家族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砖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脚楼四种类型,除
此之外还有石板屋和岩洞。民居结构分为正屋、厢房和司檐:正屋大多为三间,
中间一间为堂屋,前面有“吞口”;在正屋两头前面并与正屋垂直的两间为厢房;
正屋后面的为司檐,也称拖檐。家庭富裕的建成四合屋,四合屋的前面称门楼子,
中间为天井。土家族多聚族而居,民居自成群落。土家族的住所一般为一正两厢,
也有一正一厢的,其中厢房为吊脚楼。吊脚楼的地基低于正屋的地基,在其地基
上竖立十几根木柱,木柱上铺木板(楼板),以木板为壁,一般二至三层。吊脚
楼的前面有阳台,两边有走廊。阳台和走廊排柱悬空,悬柱的末端有圆锥形雕饰,
名为吊进瓜。阳台和走廊的栏杆多由木条组成,富裕之家在栏杆上雕龙画凤,在
窗子和门上精雕细刻。阳台的屋檐为飞檐翅角,其遮檐用长条木板钉封檐口。鄂
西土家族的吊脚楼因前有阳台、两边有走廊,互成转角之势,故名转角吊脚楼。
吊脚楼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是土家族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土家族人十分注重礼仪。过去妇女怀孕后,要请土老师行法事“安胎”、驱邪。分
娩,一般要请“接生婆”,要李威威 敬祭生育女神巴山婆婆。婴儿降生后,父亲怀抱“报
喜鸡”去岳母家报喜,男孩用公鸡,女孩用母鸡。三天后,岳母家以及亲友们挑
着礼品前来贺喜,即“打三朝”。满月那天,岳母家要送来衣物,给婴儿“放脚生死攸关的烛光 ”,
正式穿上衣裤,称作“满月酒”或“祝米酒”。在当代,实际上很多地方的土家族都
把“打三朝”与“满月酒”(祝米酒)合二为一,统称“打三朝”。
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比较自由,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征得双方父母同意,经
土老师(巫师)作证,即可结为夫妻。在恩施石窑、大山顶等地,有“女儿会”
的习俗,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过“女儿会”,唱歌跳舞,彼此爱慕,
结为终身伴侣。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被迫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
土家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姑舅表婚和填房婚之俗。姑舅表婚,即姑家之
女必嫁舅家之子,又称“还骨种”;兄亡弟收嫂,弟亡兄收弟妇,称为“坐床”。但
这些习俗到近代就已不存在了。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颁布了新的婚姻法,从此土
家族人民真正享受到了婚姻自主的幸福。土家族的婚姻仪礼大致包括“打样”、“求
婚”、“讨红庚”、“定亲”(俗称“插茅香”)、“看期”、“亲迎”等程序,与汉族古代“六
礼”类似。较有特点的婚姻仪式是陪十姊妹、陪十兄弟与哭嫁。结婚前一天,男
女双方举行盛大的成年礼。设席醮女,请幼女九人,合女而十,曰‘陪十姊妹’;
男家命字,亲友合钱为金匾,鼓乐导送,登堂称贺,曰‘贺号’,不谓字也。是日
设二(宴)席,其一,子弟九人,合新郎而十,曰‘陪十兄弟’,又曰‘坐十友’。”“陪
十姊妹”、“陪十兄弟”的活动,在整个土家族地区至今遗风犹存。土家新娘出嫁
时兴“哭嫁”,有的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开始哭,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
日。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
“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
土家族过去多行火葬。送葬时,请土老师念经,道士开路。祭吊死者,由土老师
椎牛祭神,牛头归土老师独占,贫苦者往往借牛为祭。后来,因受汉族影响,均
改为土葬,程序分为入殓、葬礼、送葬、安葬、葬后事等部分。在清江流域以北
的土家族地区,流传着一种特有的古老葬俗歌舞“跳丧鼓”,又称“跳撒尔嗬”。山
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师傅到家里来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喧
天,鞭炮不停。丧鼓一响,相邻村寨的人们齐来奔丧。“跳丧鼓”是在灵柩前由击
鼓师傅击鼓,歌师叫歌,跳者接歌而起的舞蹈。一般以两人以上的双数舞者在棺
木前对舞,跳至高潮时少则可达百人,多则可达上千人前来或舞或观。舞者交替
上场直至天明。“跳丧鼓”的形式分为“待尸”、“摇丧”、“哭丧”、“穿丧”、“践丧”、
“退丧”等若干段,基本动作有“虎抱头”、“犀牛望月”、“凤凰展翅”、“燕儿含泥”、
“猛虎下山”等十几个套路。“跳丧鼓”有文舞(文丧)和武舞(武丧)之分。“文
丧”中最具特点的是“哭丧”,“武丧”是和民间武术相结合的一种跳法。“跳丧鼓”
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有赞颂土家先民开拓疆土,回忆民族历史的;有反映先民
图腾崇拜、渔猎活动、农事生产、爱情生活的;还有歌唱死者生平事迹的,等等。
土家族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自年始至年终,可谓月月有节。正腊月间的年节
(过赶年)、元宵节,二月社日、花朝节,三月寒食节、清明节,四月初八牛王
节,五月端午节,六月初六向王节,七月乞巧节、女儿会、月半节,八月十五中
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月初一“寒衣节”等等,都是较为重大的节日。在众多
节日中,以“过赶年”最具特色,现只有部分地区保留这一习俗。过赶年,也称过
蓑衣年,即逢月大腊月二十九过年,月小腊月二十八过年,因比汉族提前一天过
年,故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土家族文化艺术不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摆手舞是
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舞、农事舞、生活舞、军事舞等,它
节奏鲜明,形象优美,舞姿朴素,有着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深为
土家族人民所喜爱。摆手舞根据规模大小可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每年春节期间,
土家村寨筹办祭品,参神拜祖,“男女相携,翩跹进退”,载歌载舞。到了现在,
摆手舞已逐渐褪去祭祀程序,发展成为纯粹的娱乐性的歌舞。伴随摆手舞产生的
摆手歌俗称“舍巴歌”,它是土家族的创世史诗,由祭祀歌和伴舞歌两部分组成。
摆手歌描述了人类起源,追溯了民族来源和迁徙历史,歌颂了祖先业绩和英雄事
迹,表达了土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摆手歌篇幅浩繁,气势恢宏,诗
句动人,自由活泼,富有戏剧性,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诵。山歌更是土家族
人民喜爱的民间文艺,它质朴自然,乡土气息浓郁,主要反映人们的劳动生产和
爱情生活,歌词以二、四、五三种句式居多,有单唱、对唱、一人唱众人合等形
式。从歌唱样式上看,土家山歌“高腔”抒情,称“喊山歌”;“平腔”叙事,为“唱山
歌”,且分类细致,采茶歌、穿号子、翻山调等曲式各异,韵律跌宕。民歌“竹枝
词”源于古代巴人踏蹄之歌,最早流传于三峡与湘鄂西一带。唐代中叶,诗人刘
禹锡吸收土家民歌的营养进行创作,后经宋代文人的改造加工,形成了一种明白
晓畅、别具一格的文体。明清之际,不少土家文人利用竹枝词体裁创作了大量反
映土家族地区风土人情的作品,成为土汉文化相互补益、共同发岳飞故事 展的典范。再如
土家族打击乐“打溜子”,以其独特韵味,丰富曲牌而闻名,多用于民间喜庆活动,
如今因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而大放异彩,广泛运用于建新房、送新兵、迎劳模、
庆丰收和各种民族节庆中。尤以长阳吹打乐为代表,它由唢呐或土笛与鼓、锣、
钹等打击乐器合奏,分为不同场合使用的堂调、大调、客调、菜调、笛调、丧调、
综合调等七种类型。跳“毛古斯”是土家族民间古老的集歌、舞、话为一体的“似
剧似舞”的祭神戏剧。演剧者浑身用稻草、茅草、树叶包扎着,扮成祖辈儿孙一
家人,动作粗狂滑稽,或碎步进退,曲膝抖身,或左右跳摆,浑身颤动,或摇头
耸肩,且自始至终伴讲语词怪诞的土话,唱土语歌。傩戏是旧时迎神赛会、驱逐
疫鬼的一种仪式,又称地戏、傩堂戏、傩愿戏、还傩愿,事主家有所求之事即向
神许下愿心,愿心已了就由巫师代事主家向神还愿。演出时以三五人头戴木制面
具,一人主唱,众人合之,随着锣鼓的伴奏且唱且跳,虽动作呆板但不失风趣诙
谐,歌腔单调却也词粗理正。土家族的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土家族的传统工艺有染织、编织、刺绣、雕刻、绘画、剪纸等,尤以“西兰卡普”
最为典型。土家族妇女善纺细布,自织自染的“土布”、“土锦”经久耐用,编织的
“土花铺盖”,土家语称“西兰卡普”,以深色锦线为经线,各种色彩的粗丝、棉、
毛绒线为纬线,进行手工挑织。它织工精巧,色彩绚丽,图案新颖,多达几百种,
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景物、禽兽、家什器具、鲜花百草;二是几何图形,
最常见的是“卍”字图,单八勾、双八勾等;三是文字图案,如喜、福、寿等。整
体效果古朴典雅,层次分明,惟妙惟肖,光彩夺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过去,土家族信仰多神,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土王崇拜等,
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的先后传入也对土家人的信仰产生了一定影响。土家人每逢
出猎,要祭祀猎神。土家族地区土地庙林立,供祭的有掌管坡上五谷的“山神土
地”,管理家禽家畜的“家先土地”,协助狩猎、保护安全的“梅山土地”等。白虎
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以白虎为祖
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结婚时,男方
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在祭祀性的“跳丧鼓”中,有很多模仿老
虎洗脸、摆尾、行走、捕食的动作。土家族每逢年节都要大祭祖先,初一、十五
也要进行小祭。清明时节要给祖先上坟。七月中旬左右为月半,又称亡人节,要
祭祖扫墓或在家里祭祀祖先,民间有“年小月半大”之说。土家地区较普遍的是敬
土王。特别是正月初一至十五在摆手堂举行的“摆手”调年或过“社日”的祭拜甚为
庄严。鄂西有覃、田、向三土王,渝黔一带信仰冉、马、田、杨几姓土王。由于
受到汉族的影响越来越大,广大土家地区修宗祠,供家先的逐渐增多,只有较偏
僻的山寨才保存着土主或土王庙祭祀的遗迹。土家族重巫信鬼,巫术活动极为盛
行。土家语称巫师为“梯玛”,汉语叫“土老师”,举凡土家村寨的祭祀、许愿、还
愿、婚丧生育、排解纠纷、疑难占卜和典礼摆手等等活动,都请梯玛主持。道教
和佛教传入土家族地区较早。东汉五斗米教在“巴郡南郡蛮”地方就流行一时。道
教与土家族以敬祖神为主的原始宗教信仰彼此渗透,杂陈互化。基督教的进入则
相对晚得多,且影响较小,规模不大,还因其作为侵略工具而遭到土家群众的强
烈反对。
土家族的禁忌事项很多,几乎涵盖了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耕作、岁
时节日、婚丧嫁娶、生儿育女、饮食起居、祭祀行事等等。比如,岁时农事方面,
“正月忌头,腊月忌尾”。除夕之日,妇女忌推磨舂碓,忌梳头、洗衣,怕来年下
雨洗刷掉地里的泥土;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一,妇女忌动针线,以免犁田耙齿钉
着牛脚和稻禾,苞谷长钻心虫;忌汤泡饭,防止天下雨冲毁庄稼。立春之日,忌
挑井水;立秋一日,忌摘蔬菜。春耕开始,须看日子,忌羊日下种,下种后至小
暑节,逢龙日不动土;等等。日常言行方面,姑娘及孕产妇不能坐在堂屋门槛上,
成年男女忌坐一条板凳;不准用脚踏火坑和三角架,以免亵渎神灵;不能以脚踩
灶,在灶门口烘脚,认为是对灶神不敬;忌挑空桶、倒背背篓和扛着锄头进屋;
不准将撮箕倒挂在堂屋里。在节庆、喜事、出门办事之时,禁说不祥之语,要多
讲吉利话。过年过节,忌猫进屋,俗称“猪来穷,狗来富,猫儿来了穿孝服”;祭
祀丧葬,亦忌闻猫声,严禁猫靠近。
活动:搜集整理你家所在地的民俗习惯。
土家婚嫁习俗之:哭嫁歌
哭嫁,是土家人特有的嫁礼形式。”所谓的哭就是对诗对歌,哭不到几个睿字取名 段子
莫进闺房看新娘,免得自找没趣。一般姑娘出嫁前三年就要学哭,因为出嫁时哭
得不好会被人瞧不起。
大致内容
哭妈妈:“哎呀我的妈,不该盘奴家,盘大还是放婆家。”妈妈哭:“女儿你听话,
今天去婆家,婆家才是儿的家。”新娘又哭:“今天儿走哒,谁来照看妈,叫儿怎
能不牵挂。”妈妈又哭:“我儿已长大,总归要出嫁,哪能终身陪伴妈。”
哭爹爹:“我爹年纪大,莫太辛苦哒,不把身体累坏哒。”爹爹哭:“男大应当婚,
女大应当嫁,到了婆家要听话。”
哭哥哥:“哎呀我的哥,嫁妆置得多,今后日子还要过。”哥哥哭:“妹妹莫怪哥,
嫁妆并不多,只是几个木壳壳。”
哭嫂嫂:“哎呀我的嫂,对我几多好,大米饭饭儿着油炒。”嫂嫂哭:“进了婆家
门,你要会做人,对待丈夫要真情。”
哭姐姐:“姐姐这么远,还有企业管,送我哪里有时间。”姐姐哭:“妹妹要出嫁,
事比天还大,耽误几天算个啥。”
哭妹妹:“妹妹要听话,帮到理好家,悉心照顾爹和妈。”妹妹哭:“姐姐你放心,
有我敬双亲,还有哥嫂掌家门。”
哭弟弟:“弟弟听仔细,好好搞学习,考取大学才出息。”弟弟哭:“姐姐你放心,
我学习很认真,保证金榜题我名。”
哭伯伯麻妈:“伯伯麻妈吔,你们真舍得,送了一个大团结。”伯伯麻妈哭:“大
小是个礼,长短是带泽字的男孩名字 个棍,茶叶儿包盐是番心。”
哭叔叔婶婶:“叔叔和婶娘,对我情意长,遇到困难都帮忙。”叔叔婶婶哭:“我
的侄姑娘,不要这么讲,我们的能力也不强。”
土家婚嫁习俗之:陪十姊妹
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婚俗文化演变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陪
十姊妹是以往土家族婚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是在姑娘出嫁前一天,请
9名未婚女青年围席而坐,唱“祝愿歌”,土家人称“十姊妹歌”。其形式温文尔雅,
实为土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遗憾的是现在这种婚庆形式已不多见。
早在清代,鄂西土家族就已有了陪十姊妹的确切记载,规模大、内容多、形
式活、气氛浓是其主要特点。入夜,摆放着姑娘陪嫁物品的堂屋里红烛生辉,香
烟缭绕。两张朱红桌子摆在堂屋中间,桌上一般会放有糖食果饼和瓜子、板栗、
核桃、花生等干果,被邀的9位土家未婚女子围桌而坐,陪新娘唱十姊妹歌,听
歌看热闹祝你生日快乐英文 的人则挤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歌声通宵达旦,直到新娘出嫁前
一个时辰才会降下帷幕。
陪十姊妹有一定的程序。先唱《开台歌》:十姊妹来都请坐,听我唱个开台歌。
一张桌子四只角,四只角上站喜鹊。喜鹊口里含白米,天不亮明歌不落。我们姊
妹团团坐,唱起歌儿话离别。这《开台歌》就像水库的闸门,闸门一打开,歌浪
滚滚而来。随后,她们会海阔天空,尽情而歌。歌唱内容十分丰富,有对媒人的
揶揄,有对旧情的抒发,有对亲情的怀念,有对未来的憧憬。唱词长短成句,格
调清新,有历代相传的,也有即兴创作的,大都富有诗韵和乐感。在演唱过程中,
姑娘们常以“十”为题,创作有“十要”“十唱”“十想”“十爱”“十杯酒”等,把哭唱的
内容不断拓宽和延伸。如《十劝》的内容为“一劝姐儿要学好,堂前来人你不要
跑,大的是大来小的小。二劝姐儿要手脚快,莫等天亮就起来,三个早工做双
鞋……”有时她们也会触景生情,即兴创作,比如吃宵夜时,她们就会唱赞厨师
手艺。新娘还要唱《斟酒歌》来答谢众姐妹,如“点燃红烛灯花开,九姊九妹陪
我来。团圆桌上来结拜,胜似同娘共母怀。今晚我把酒来斟,辞别大堂祖三代。
女是娘的罗裙带,长大成人知好歹……”天亮了,夜以继日的陪十姊妹活动会在
“一张桌子圆又圆,中间圆个古镂钱,古镂钱上四个字,花好月圆到百年”的《圆
台歌》声中降下帷幕。
示例:土家族民歌:陪十姊妹
石榴开花叶叶黄,姊妹围坐堂中央。
十个姊妹来唱歌,我先来个开台歌。
一根竹子十二节,爹娘养我十二月,
十字路上点盏灯,爹娘养女真担心。
小时不知娘辛苦,长大才知父母恩,
姊妹想、姊妹伤,爹娘空养奴一场。
我今一旦出了门,父母恩情报不成,
伺候他人爹和娘,自己爹娘在哪方。
姊妹亲、姊妹亲,摘个石榴平半分,
石榴结籽十二格,亲生爹娘咋舍得。
一根竹子节节高,爹娘看见奴进轿,
前头牵起马儿跑,吹吹打打好热闹。
一个鸡蛋一个黄,哥哥骑马送姑娘,
今天鸡蛋散了黄,哪个姑娘不想娘。
姊妹哭、姊妹哀,扯根松树门前栽,
松树长来我也长,一早一晚伺候娘。
土家婚嫁习俗之:陪十弟兄
土家族以勤劳勇敢、智慧聪明、能歌善舞著称,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
多姿多彩的土家族文化。土家族的婚嫁习俗作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亦
蔚为大观,夺人眼目。
土家族婚嫁习俗有女到男家之前的哭嫁,还有娶亲男家的“陪十弟兄”,也是鄂西
地区婚嫁的又一民族民间习俗:“陪十弟兄”。其实,并不限定十人。席上设一令
杯选一歌师傅唱开台歌开令,然后依次歌唱,唱得好的就多吃些菜,唱的不好的
就罚喝酒。结婚前一天晚上,由九名未婚男子,陪新郎围席而坐,通宵饮酒祝贺,
所唱的歌土家人称《陪十弟兄歌》。“令杯”,放在谁面前,谁就先唱,依次进行。
唱得好的,众人向其敬菜,反之则罚酒。歌词内容多为祝贺、吉祥之词。有四言
八句的通俗白话;
示例:
各位老少都请坐,听我唱个开台歌,今晚开台就开台,从大到小唱起来
石榴开花一口钟,今晚陪个十弟兄。各位兄弟都请坐,听我唱个开台歌.
说开台,就开台,开台歌儿唱起来。新打剪子才开口,剪起牡丹对石榴。
东剪日头西剪月,当中剪起梁山伯。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同学读书来。
男读三年做文章,女读三年考秀才。张秀才来李秀才,接我文章做起来。
青冈大树枝叶多,引得凤凰来做窝。凤凰窝里开粮巢,弟兄口里好盘歌。
你在唱,我在唱,一想想到孟子上。孟子见了梁惠王,文武出在诗书上。
讲得文来孔夫子,讲得武来杨家将。才智过人小孟尝,兼文搭武诸葛亮。
三根杉树尖对尖,阳雀生蛋在天边。哪个捡到阳雀蛋,人人叫他活神仙。
唱得高来还得高,半天云里耍双刀。谁人接到双刀耍,文武官员都是他。
豌豆开花叶叶红,听我唱个十弟兄,十个弟兄都唱歌,齐为新人来祝贺。
一对喜鹊飞出林,一对凤凰随后跟,喜鹊凤凰两相好,花果团圆万万恋。
土家族的婚嫁习俗彰显了土家族的文化,也折射出土家族的民族特质,其中
有糟粕也有精华。“送彩礼”、“合八字”是糟粕,而“哭嫁”、“陪十姊妹”、“陪十弟
兄”等习俗中所彰显出的文化精华,则应该毫不犹豫地传扬与吸收。
活动二:1、整理、创作12句“陪十姊妹”或者“陪十弟兄”的歌词,
在班上交流。
2、亲身参加“陪十姊妹”或者“陪十弟兄”的民俗活动。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08:0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6164223675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土家腊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土家腊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