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
在人间”志向。
3、知道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能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资料;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
诗《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
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什么?(石灰)
生读诗题,“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
吟》、《游子吟》。
二、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三、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
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
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
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蹈组词两个字 生补
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
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
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
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四、深化主题
1、石灰怎么会如此洁白呢?它究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
2、石灰自述:石灰石——火烧——生石灰——遇水——熟石灰
——石灰水。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3、听了石灰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正是因为石灰经过了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演变过程,所以诗人于
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诵读全诗)
4、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于谦资料
老师补充: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思乡诗 英雄,公元1449年,土
木堡一战明军大败,于谦临危受命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
战的胜利,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
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石灰吟》是于谦十六岁时写下的一首
诗,正值热血青年的于谦慷慨激昂地吟诵道……(诵读全诗)真是
诗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2)永留清白:对比体会石灰和于谦的品格
对比讨论:石灰留给了人间什么东西?于谦又把什么留给了后
人?(同桌讨论)
交流体会:(学生交流看法,老师引导升华)石灰被用在建筑
物上,它留给人间的是洁白的墙;石灰哪怕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
它更给了人们精神的启示――要做一个坚强不屈、纯洁高尚的人。
而于谦就是像石灰一样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石灰的人生,他的精神
就是石灰的精神。
5、拓展联系:
(1)你还知道哪些像石灰一样、像于谦一样的英雄人物?(如:
岳飞、文天祥等)
(2)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你还积累了哪些?
《竹石》清郑燮
即将要学在诗《墨梅》元王冕
古诗《石灰吟》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古诗中表达的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中表达的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读诗题。(读三遍)
2.简介作者: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汉族,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
英雄。曾做过巡抚,为民兴利除弊,后来做了兵部尚书。他
忧国忧民,为官清正,性固刚直,不畏强权,深受人民的爱
戴。他的诗风中始终贯穿着深沉的报国爱民的思想及廉洁坚
贞的高尚情操。
3.释题:《石灰吟》有的书叫《咏石灰》。吟,古典
诗歌的一种名称。
二、读诗句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
句。。
2.检查自读情况。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明诗意
出示提示:观察课文插图,抓住关键字眼,借助注释
理解诗句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千锤万凿:“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困难。
(2)烈火焚烧:石灰烧制过程中要经历的痛苦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4)诗意:经过千万次锤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烈
火焚烧的炼制也好像是平常的事情。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
(2)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
(3)清白:明指石灰洁白的颜色;这里暗喻高尚品格。
(4)诗意:纵然粉身碎骨也毫不害怕,只要能将清白
留在人间。
3、结合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悟诗情
再读古诗,借助诗句意思,思考: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追求?
1.首句写开采石灰的艰难困苦,次句写石灰在烧制过争做合格党员 程
中面对严酷考验,却从容自若,淡然处之。
2.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歌颂了石灰不怕牺牲的精神。
暗喻诗人不管要经历多少磨难,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做清白
的人。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明诗人不怕牺牲的精
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有感情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出石灰不怕牺牲的精神和
高洁的品格。
五、总结学法。
五步读懂古诗:
知诗人
解诗题
读诗句
明诗意
悟诗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教学过程:
一、引领回顾
1.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于谦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的于谦。
2.是的,他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
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
好12岁。
3.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有吟诵,赞美之意,我们今天学习的《石灰吟》可是说是一
首石灰的赞歌。
4.看着这个诗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5.是啊,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学了这首诗你就知道了。
二、合初中学习网站大全免费 作探究
(一)读出诗的节奏
1.自由读诗。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
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多种形式读:指名读。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那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听听石灰的自
述吧。
2.听了石灰的自述,你能对照古诗找出几个关键词来描述石灰的过程吗?(出示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3.出示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你是如何理解千锤万击的?(这里的千,万是虚
词,表示很多次的敲击捶打)
谁能来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了怎样的煎熬吗?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1.你读出了石灰的痛苦,你感受到了石灰承受着煎熬)
但这些都不算什么,开采出来以后,石灰还要经过(烈火焚烧)
4.焚,焚是一个生字,同学们观察一下,焚的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摆布,谁来说说看?
我看到同学们昨天在预习单上已经尝试先写这个字了,让老师来展示一下你昨晚写的字。
根据读帖读得,评价一下,他写的怎么样?
(书写功底真不错,真了不起,第一遍就能写的这么美观)
让我们再拿起笔来写一写这个字,你一定能写得更好看。
5.看着烈火焚烧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
态?
6.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但石灰怕不怕?你是从哪个词看出
来的?
7.你知道“若等闲”是什么意思吗?
若的意思是好像桥下一家人读后感 ,等闲的意思是平常的小事,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七律长征》
中学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和《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
的等闲也是这个意思。
三、精讲点拨
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
8.是啊,无论是千锤万击,还是烈火焚烧,在石灰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小事,从
这句话中你体会到石灰的哪些品质呢?
9.这就是坚强不屈的石灰,这就是宁死不屈的石灰,难怪诗人如此敬佩地吟诵到(课件出
示)
10.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
怕”呢?
11.是啊,就是要给千家万户粉刷墙壁,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读
12.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仅仅是石
灰吗?
总结:是啊,于谦虽然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
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歌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
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总结提升
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
过渡:我们要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一)联系生平,读懂诗意
1.讲述背景: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房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
画像中的人。他的老师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回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那
么画像上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朝皇帝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
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
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
2.于谦从小就决意做文天祥这样的人。正因如此,他在少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抒发
自己的志向,读——
成年后,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
(二)结合资料,深悟诗情
1.学生看资料。
2.看完材料,你对于谦这个人又有些怎样的了解?请写在方框里。
3.学生汇报。
(三)入境诵读
正月二十三这一天,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北京城乌云密布,抗生素后效应 闷雷滚动。城中的百姓扶老携
幼,来为于谦送行。(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你就是于谦,刑场上,你轻轻吟道——
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有何惧?但他分明听
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
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
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在天地间悠悠回荡——(要留清白在人间)
五、新知引领
读咏物诗,激荡“清白”之音
(一)介绍其它咏物诗
《石灰吟》这首诗表达了于谦的志向。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很多的诗,都是诗人“托物
言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慨与志向,我们再来读两首这样的诗,体会这类诗歌的特点。
【出示】《墨梅》《竹石》
小结:梅、兰、竹、菊被称花中“四君子”,往往代表着人们高洁的品格。课后我们还可以
找找这样的咏物诗来读一读。
(二)吟咏“清白”民族魂
1.串读三首诗
【出示】《墨梅》《石灰吟》《竹石》
愿意再读读这三首诗吗?
2.揭示“民族魂”
读着读着,我们把三首诗读成了三句诗。每首读一句。
3.读着读着,我们把这三首诗读成了三个词。谁能把这三个词读出来。
4.在这节课中,如果《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两个字,让你永远难
忘的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这两个字是……
是的,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最后,让我们来吟诵这首千古
名诗——《石灰吟》。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锤、凿、焚”3个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石灰吟》。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
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学法
1.了解表达方法。
师: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
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2.回顾学习方法。
(1)回顾学习古诗的“四字法”:读、品、悟、背。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课堂一开始通过回顾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实
现了“教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学习《石灰吟》
1.自主合作,熟读古诗。
(1)汇报交流,正音:“凿”读“zo”;“碎”读“su”。
(2品牌裤子 )明确诗歌节奏。
课件出示:
石灰吟
千锤
chu
/万凿
zo
/出深山,烈火/焚烧
fnsho
/若等闲。
粉骨/碎
su
身/浑
hn
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1)释题,理解“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
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质疑问难: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
(3)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
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请同学们读一
读,找一找。
(4)集体交流。
(5)品析诗句。
①课件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a.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
凿。
b.若等闲: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c.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烈
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板书: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②课件出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a.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b.谁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c.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
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板书:
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3.深入研读,领略意境。
(1)讨论交流:读第一、二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①学眼睛怎么形容 生交流。
②引导学生体会“千锤万凿”,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凿以及烈火焚烧的
情景。
③见到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不怕磨难、不畏艰险)
④齐读第一、二句诗。
(2)过渡: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读第三、四句诗,你看到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①引导学生体会石灰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的品质。
②齐读第三、四句诗。
(3)指导练读全诗。
(4)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①学生交流。(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②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
(5)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
课件出示:
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
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他外出巡按江西,昭雪
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
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
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
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6)师: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
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7)教师小结: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
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
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
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8)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4.情境演读,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齐读。
(3)练习背诵。
小结:是的,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
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将诗歌内容和诗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作者的心声,明白诗人的志向。在一遍遍的深情朗
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
三、板书设计
四、作业设计:
背诵并理解诗意。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07:5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6155693673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于谦资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于谦资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