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江西铅山旅游资料
铅山建县始于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因盛产铅而得名。铅山地名读yanshan。
在水运时代,铅山县城所在地河口镇作为一个“八省通衢”,把闽江水系、瓯江水系、钱江
水系与鄱阳湖、长江进行贯通的商业重镇,也就是说,河口是赣、闽、浙、粤、鄂、豫、皖、
湘八个大省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河口以纸张、茶叶之大宗集散,带来了百业之繁盛,而
成为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齐名的江西四大名镇之一。河口会馆云集,富商扎堆,货源
充足。富足的河口先人没有浪费他们的富足,在“买不完的河口”时代,建造了现在“看不
完的河口”。
河口古镇
铅山县城所在地河口镇,曾是历史上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北宋时称“沙湾市”。明嘉靖
年间,这里手工业发达,水路直通鄱阳湖,商品交换的扩大促进了“沙湾市”的繁荣.到了
清乾隆年间,河口进入鼎盛时期,闽浙皖赣川广荆苏等货物集散于此,转销全国,成了商贾
云集的“八省通衢”之地。
如今,这里仍保留着旧时繁华的印记和古朴的风貌.沿河五米长的明清古街,由东而西
沿信江南岸建筑,旧分一堡、二堡、三堡,全长约2.5公里,宽6米,路面用长条青、麻石
铺砌而成,布满车辙。镇内小河蜿蜓迥转,一座座青石桥横跨两岸,增添了小镇的水乡情调。
沿江码头的碑石上,字迹历历可见,令人回想起当年“货聚八数学书六年级下册 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杨,舟楫
夜泊,绕岸灯辉”之盛。
河口曾经是一座商业重镇,也是一座生活的小城市。沿江的一堡到三堡是当年的商业街,
街上商铺林立,如今只有一两个小店开着,当年的大商号成了卖点小烟酒的小杂货铺和早点
店,更多的商号成了住家还有闲置着的。陆路时代注定了这个镇子的没落,昔日喧闹和忙碌
已经不再。但是留守着老街的老人和孩子们,似乎延续了老街的生命或者说赋予了老街新的
生命,他们以老街为家,有了只属于他们的生活。
狭窄筛选快捷键是什么 深长的防火和排水通道,成了人们下河去的通道;两对面的店铺二楼之间架起了竹
竿留校申请书 ,可以晾晒衣服;锅灶搭在门口,就解决了原先店铺的格局缺少厨房的问题;老街的石板
路是孩子们最好的游乐场;老人就坐在门口,看着过往的行人,仿佛参透了人间一切的纷纷
扰扰后的平静。
如果在哪个南向的弄堂口拐进,走不多远,就到了惠济渠。惠济渠据说为明代内阁首辅、
户部尚书费宏所修。惠济渠在老城区的一段向东绕成一个半圆弯月型,然后向北注入信江,
弯月形走向延长了河道的长度,让尽可能多的人家可以沿水而居,解决城区居民的用水和消
防需要。河道的外至的成语 侧是石板路,河道的内侧则是一座座的宅院,每座宅院的门口有一架石桥
跨过惠济渠与河道外侧的大路连接。河堤、石桥、用水埠头以及沿河的民居的建材大多是采
自当地的红石头,尽管经过数百年的岁月,红石头依然色泽鲜艳,倒映在渠水里,实在是意
趣盎然。
古镇北面,是闻名的九狮山,为县北门户,又称龙门。山下江水深不可测,据说从这里
可以直达龙宫,故名“龙门第一关”,现镌刻在峭壁上的“龙门第一关“五个大字仍清晰可
见。九狮第一山下的明代“天乳寺”为明代佛寺,寺边有一天然水池,上书“天乳寺”,相
传为康熙手迹。它门临信江,有石阶盘曲而上,古寺修竹,树木掩映.每当傍晚,夕阳西下,
山水交映,晚霞飞红,如在诗情画意中。
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位于铅山县城河口镇东南30里的鹅湖山北麓,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治学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之所.中国哲学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就在这里举行,与庐山白鹿洞书院并称于天下。是
我省1957年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七五年)由吕祖谦邀请,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在这里进行了
一次哲学辩论,史称"鹅湖之会”。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
会讲之先河。辛弃疾、陈亮的第二次“鹅湖之会”,面对山河破碎的民族灾难,为统一祖国
而呐喊抗争,以它熠熠的爱国主义思想光辉而映照千秋。淳佑十年,朝廷赐名“文宗书院”,
明景泰年间更名为“鹅湖书院”。御书楼有康熙皇帝手书“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历史朝代歌 分太极
泉”槛联。
书院历经800年的沧桑,风貌依旧,格局完整,原状留存,是天下名书院实物遗存中,
得以完整原貌保存至今的一处。
铅山古桥
永平大义桥,坐落在永平镇北,始建于唐朝大历年间,系鹅湖峰顶寺高僧大义禅师所创
建,得名大义桥。此桥初为木石结构,清乾隆年间重修,更为青石结构。桥长近两百米,宽
六米,结构严谨。远观此桥,鹅峰拱秀,横架南北,雄浑古朴。
澄波桥,坐落于铅山县西部陈坊河上。始建于唐贞观四年。为登仙峰的澄波和尚化缘所
建,故名。桥长五十余米,桥面木质结构,桥上建有店铺九间,两面排列,供商贩摆摊设点。
桥头石门上方嵌有一块刻着“河清海晏“四字的横额。
比宣纸还贵重的铅山连史纸
素有“寿纸千年”美称的铅山连史纸,早在明代就有生产,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我国许多鸿篇巨制、名贵典籍、字画、印谱、拓本等多采用铅山连史纸。如明代的《十七史》、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连史纸对于传承和传播中华文明发挥过极大作
用。
“未成绿竹取为丝,三伐还须九洗之。
煮罢皇锅舂野礁,方才盼到下槽时。
双竿入水揽纷纭,渣滓清虚两不分。
掬水捞云云在手,一帘波荡一层云。”
一土豆回锅肉 首《铅山竹枝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铅山纸的制作网络安全分析 全过程。它纸白如玉,厚薄均匀,
永不变色,防虫耐热,着墨鲜明,吸水易干。所印刷的书,清晰明目,久看眼不易倦。用于
书写作画,着墨即晕,入纸三分。
自古“铅山唯纸利天下”,因造纸业历史悠久、工艺领先、品种齐全而为江南五大手工
业区之一。唐宪宗元和元年(80上海中考作文 6年),铅山南部的武夷山区就出现了连史纸。据《古今图
书集成》记载,元代的铅山纸已名播天下了。明高濂在《遵生八笺》论及元代纸品,称铅山
连史纸为“妍妙辉光,皆世称也”的精品。明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记述了连史纸的制作工
艺。明、清两代的书画名家、文人骚客能得到皇上御赐的铅山正品连史纸,是荣膺乡里的大
事,官府、文人墨客都将连史纸作为友好交往的礼品相赠。
直至上世纪80年代,铅山连史纸仍然是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等指定的专用品,并
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铅山特产:
柳木制品全国四大柳木制品厂之一的铅山河口柳木工艺制品,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产品不变形,不开裂,质轻耐用。品种有桶盘、果盘、提篮、扇夹、茶托等,以柳木蒸笼为
最著名。用朱漆金边。画有山水花鸟等,古雅美观,令人爱不释手。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竹编用光洁的薄篾片和细腻的竹丝为原料,仿照动物形态手工纺织而成。有300多个
品种,制作精细,惟妙惟肖,且防虫防霉,在高龄产妇是多少岁 全国出口竹编中享有免检商品权。
绢扇铅山绢扇以本地出产的毛竹加工扇骨,以真丝绸缎做扇面。花色繁多,华丽精致。
有人物仕女,也有花鸟虫鱼和书法作品,共几十个品种。融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
美食:
灯盏粿、韭菜饼、烫粉、麻糍、冻米糕
交通指南:
可以先乘车至江西铅山县城转乘河口——上饶及河口——永平客运车或乘车至上饶市
大市场车站转乘上饶——河口及上饶——永平方向客运车在鹅湖加油站下再乘个体三轮车
至鹅湖书院。(直达客运班车即将开通。)
黄岗山
单提黄岗山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提起武夷山却是众所周知,其实位于江西省铅山县境内
的黄岗山是武夷山主峰和东南大陆最高峰,海拔2157.7米,是江西第一高峰。
黄岗山可以说是一步一景,黄岗山下,云雾充满山间,群峰犹如雾海中的群岛。山的一
边灰雾蒙蒙,不辨天日,而另一边则是蓝天白云,草绿山青,站在这里可以一山观两景。山
风吹来,云雾一会儿在你身边缭绕,一会儿又飘然离你而去。
沿三港至黄岗山顶公路上山,可以说是植物之旅。途中随处可以观赏到古老残遗的南方
铁杉、马褂木、紫茎、黄山木兰、天女花以及黄山花楸、福建臭樱、盾叶涧边草等列入国家
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植物,也有猕猴、黑熊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
黄岗山最吸引人的要算中山草甸,起自三港至黄岗山顶公路26公里处,迄至峰巅的两
侧及四周,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这里坡度不高,但风景着实不错,没有怪
石和山岩,有的是碧草丛生,犹如铺地连天的绿地毯,一望无际,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有在
草原上的感觉。
交通指数:在上饶乘中巴到桐木村,在距桐木关10千米处下车。在关口的右侧有一条
简易公路直通山顶,此处海拔1000~1100米。桐木关到黄岗山顶19千米,一路上坡加之中
途停留观赏,所需时间4~5小时。
小贴士:游客可以选择住在桐木,这里气温宜人,属于自然保护区内,农家住宿25元/
位,带卫生间,条件不错。
据县志记载:“铅山以纸利天下”,“十之三四从事造纸。”陈坊、鹅湖、天柱山等地自唐代开
始以造纸、贩纸为基业,其中以千年纸都石塘镇为著。石塘的关山纸因其制造工艺复杂,“措
手七十二,一纸方荡成”,并且纸质极佳,被誉为“品重洛阳”,是京城御用之品。石塘的古
建筑群多为商号、纸行、会馆、祠堂、寺庙、古码头等。因其小桥流水,景色优美,经济繁
荣,美女如云,人称“武夷山下小苏州”。
铅山是纸中珍品连四纸的原产地。连四纸纸质洁白莹辉,细嫩绵密,平整柔韧,有隐约
帘纹,防虫耐热,永不变色,素有“寿纸千年”之称。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把“铅山纸”
列为元代“妍妙辉光,皆世称也”的精品。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有数处记载了铅山造纸
状况,对铅山纸品种和连四纸作了说明,并给予很高评价。元代以后,我国许多鸿篇巨著、
名贵典籍多采用连四纸,许多字画、印谱、拓本等也都依托它得以传世;书画名家、文人骚
客以能得到皇上御赐的铅山正品连四纸为荣。
2006年,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目录。该县在石塘镇
建立铅山连四纸陈列馆,并在天柱山乡浆源村恢复生产连四纸,使中断28年的“国宝”连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4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四纸制作技艺得以传承。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05:33: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6072013662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铅山烫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铅山烫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