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

更新时间:2023-03-23 21:36:59 阅读: 评论:0

期货基础知识入门-吊兰的栽培方法

临淄区
2023年3月23日发(作者:苹果排骨汤)

第1页,共24页

2021-2022

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间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能传声

B.超声波能除去人体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D.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音调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音叉发声时,小球会不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图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D.图丁中用力击鼓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3.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2页,共24页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

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蜡烛

,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将蜡烛

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5.小明用电视机在家里收看“空中课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B.看电视时,小明佩戴的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C.小明看到电视屏幕上老师讲课的画面是因为光的反射

D.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

成的

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

后把蜡烛放在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放在

点成的像比它放在

点成的像小

B.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7.青少年长时间玩智能手机对视力有很大的影响,容易造成眼睛近视,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

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桥正做法的是

()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8.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泥捏成泥人后,质量变小了

B.白糖热化抽丝制成棉花糖后,质量变大了

C.课本从临淄运到武汉,质量没变

D.1

的棉花和

1

的铁块,铁块的质量大

第3页,共24页

9.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公式

=

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B.将一瓶油倒掉一些后,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C.一瓶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D.一罐氧气用去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10.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及液体的体积

,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

40B.该液体密度为1.25/3

C.该液体密度为0.8/3D.803

的该液体质量为

80

11.打乒乓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一项运动,在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球后,球才会运动,因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离拍后,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

C.接球时,球朝反方向飞出,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扣杀时,球速变快,拍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拍的作用力

12.

2020

5

27

日,我国高程测量登山队再次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并完成峰顶测量任

(8848.86

)

。下列有关登山队员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用脚向后蹬地时,该脚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前

B.登山时穿特质鞋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C.在峰顶测量时,队员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在峰顶测量时,地面对队员的支持力与他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13.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瞬间,若其受的力全部消失,则车会静止

第4页,共24页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14.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受到的力也越大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一定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D.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15.如图,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比较小车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三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B.小车在毛巾表面受的摩擦力最大,这说明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实验表明:小车受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D.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出:若水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这种

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16.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

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

______

为参照物。若列车时速为

180/ℎ

,合

______

/

17.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

______

而产生的。绿色的小草在阳光下十分鲜

艳,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

______

色光;若只被红光照射,该小草看起来是

______

色的。

18.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

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

______

,“取

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

______

位置。

19.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

。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______

,若此时木块在

匀速直线运动,则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______

,方向

______

第5页,共24页

20.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

100

,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

400

;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

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370

。则这个瓶子的容积是

______

3

,液体的密度是

______

/

3

21.如图,装有水的烧杯底部有一枚硬币

,眼睛在

处看到硬币在

处。

画出人眼看到硬币的光路图。

22.如图所示,请补充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透镜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大小。

23.如图所示,物体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

和摩擦力

的示意图。

24.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

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______

(2)

通过调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等大的像,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

(3)

在图中,把蜡烛向左移动

15

,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把光屏向

______

(

选填“左”或

“右”

)

适当调节,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

______

(

选填“放大”、“缩小”或“不

变”

)

的实像。接下来改用焦距为

15

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

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______

(

选填“左”或“右”

)

适当调节。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过程中,他们又尝试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发现在光屏上

______

(

选填“仍能”或“不能”

)

形成烛焰完整的像。

25.为预防新冠肺炎,小明用密度为0.8/3

的纯酒精配制了浓度为

75%

的酒精。他查阅资

料得知浓度为

75%

的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

3.为检验自已配制的酒精是否合格,他进行

第6页,共24页

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横梁静止时指针如图甲所示,

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______

(

选填“左”或“右”

)

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

将适量配制的酒精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通过加减砝码的一番

操作,当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仍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该

______

(

选填序号

)

A.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

向右移动游码

C.

取下最小的砝码后移动游码

(3)

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

98

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则量

筒中酒精的体积为

______

3

(4)

测量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

______

(5)

小明配制的酒精的密度为

______

/3.为符合要求,他应该向配制的酒精溶液中添加适量

______

(

选填“纯酒精”或“水”

)

26.如图甲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所用的长木板,一面比较

光滑,另一面比较粗糙。同学们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得出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7页,共24页

实验序号长木板表面木板放置方式拉动木块的个数弹簧测力计实数

/

较粗糙平放

11.5

较粗糙平放

23.0

较光滑平放

21.6

较光滑竖放

21.6

(1)

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______

的知识

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

由实验序号

______

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以色列伊朗 否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3)

由实验序号

②③

可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

______

有关。

(4)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发现效

果更好。图乙实验中

______

(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

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5)

根据你在本实验中的收获,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

做法:

______

27.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千年飞天梦想,十载揽月追星》

“嫦娥奔月”神话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孩童时期便埋在心底的印记,如今这一神话已经成为

科学探索的事实。

2020

11

24

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

发射

(

如图

)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到预定轨道,开启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

(

如图

)

,共有

15

个分系统,承担

着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的重大任务。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地面控制下,经历了发射入轨、

地月转移、近月制动

(

如图

)

、环月飞行、着陆下降

(

如图

)

、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会对

接与样品转移

(

如图

)

、环月等待、月地转移

(

如图

)

、再入回收

11

个阶段,历时

23

天。

12

17

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预定方案降落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人类探月历史

60

年来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

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圆满胜利。

12

19

日,重

1731

克的嫦娥五号任

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

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首次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首次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

飞、精准入轨;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首次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

度再入返回;首次建立中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第8页,共24页

(1)

火箭发射时,高温高压的燃气从尾部向下喷出,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这是利用了力的作

用是

______

的。

(2)

探测器近月制动后,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这说明力可以

______

,此过程

中,探测器的运动状态

______

(

选填“不变”或“不断变化”

)

(3)

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后,三者之间

______

(4)

地面控制系统是通过

______

(

选“超声波”或“电磁波”

)

与探测器联系的。

(5)

短文正文中,有一处文字表述有误,其与物理专用术语明显不符,请找出该处表述并加以

改正。

28.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

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

(2)

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

3

,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29.一个铅球的质量是

4

,经测定它的体积为0.523

。这个铅球是用纯铅制作的吗?请通

过计算说明。

(

铅的密度为11.310

3/3)

第9页,共24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

A

、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太空中的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对话,要采用无线电话交流。

A

错误;

B

、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超声波除去“结石”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故

B

正确;

C

、城市道路旁安装隔离带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

C

错误;

B

、“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

D

错误。

故选:

(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

声音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3)

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4)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

个特性。

该题主要考查声现象有关的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综合试题,但重在基础,难度不大。

2.【答案】

【解析】解:

A

、小球不断跳动,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

B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

B

正确;

C

、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显示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

C

错误;

D

、用力击鼓,鼓面振动的幅度增大,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

D

正确。

故选: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对于微小的振动可以采用转化和放大的方法进行观察;

(2)

超声波的应用:回声测距、倒车雷达、

超等;

(3)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第10页,共24页

(4)

响度影响因素:物体振动的幅度、与发声体的远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分散程度。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超声波的应用、噪声的控制盒影响响度的因素,解题时要仔细看题,了

解图中内容的含义。

3.【答案】

【解析】解:

A

、酒中明月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A

错误;

B

、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阻挡了光的传播,在其后边形成的一个黑色

的区域,故

B

正确;

C

、月亮本身并不发光,不是光源,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才被人看见的,故

C

错误;

D

、太阳发出的光射到月亮上发生反射,然后射入人的眼睛,所以,不属于平面镜成像,故

D

误。

故选:

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1)(4)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

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

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

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答案】

【解析】解:

A

、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

一侧能看到蜡烛

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

,便于确定

像的位置,故

A

错误;

B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

B

正确;

C

、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

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

C

错误;

D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将蜡烛

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

第11页,共24页

(1)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

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关系;

(2)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

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

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

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5.【答案】

【解析】解:

、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故

A

正确;

B

、小明佩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

B

错误;

C

、小明看到电视屏幕上老师讲课的画面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故

C

错夏茶 误;

D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

(1)

红外线常用于遥控器、夜视仪、浴灯等方面,红外线的热效应强。

(2)

近视中国典故 眼应该用凹透镜矫正。

(3)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知道红外线的应用、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区分生活中的三类光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可解答

此题。

6.【答案】

【解析】解:

、因为

点距离透镜比

点距离透镜近,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可知,蜡烛放在

点成的像比它放在

点成的像大,故

A

正确;

B

、照相机的原理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是利用蜡烛放在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

的,故

B

错误;

C

、放大镜的原理应是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成正立放大的像,是利用蜡烛放在

点的成像特点制

成的,故

C

错误;

D

、幻灯机的原理应是物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像,是利用蜡烛放在

点或

第12页,共24页

的成像特点制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分析。当

<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

<<2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

像,当

>2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在以上四个图中,

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

图表示了近视眼的

成像情况;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

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

透镜来矫正。因此

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

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也是老花眼成像情况;

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

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

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选:

(1)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

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

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

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

、橡皮泥捏成泥人后,形状改变、所含物质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故

A

错误;

B

、白糖热化抽丝制成棉花糖后,形状改变、所含物质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故

B

错误;

C

、课本从临淄运到武汉,位置改变、所含物质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故

C

正确;

D

1

的棉花与

1

的铁块物质种类不同,质量相同,故

D

错误。

故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

第13页,共24页

关,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属性的理解,属于基础题目,正确理解质量的概念是解答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跟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有关,和质量

的多少,体积的大小无关,故

A

错误;

B

、密度的大小跟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有关,和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将一瓶油倒掉一些后,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故

B

错误;

C

、一瓶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由

=

可知,密度变小,故

C

正确;

D

、一罐氧气用去一半后,质量变小,体积不变,由

=

可知,密度变小,故

D

错误。

故选:

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物

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公式为

=

密度的基本概念,密度公式的基本含义,这些要理解透彻,不能模棱两可。

10.【答案】

【解析】解:

(1)

设量杯的质量为

,液体的密度为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

1

=203

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总1

=

1

+

=40

=

可得:

203+

=40

---

当液体体积为

1

=803

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总2

=

2

+

=100

可得:

803+

=100

---

①−②

得:

液体的密度=1/

3

代入

=20

,故

ABC

错误;

(2)

=

可得当液体的体积

3

=803

,液体质量:

第14页,共24页

3

=

3

=1/3803=80,故

D

正确。

故选:

(1)

设量杯的质量为

,液体的密度为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

1

=203

时,液体和杯的

总质量

总1

;当液体体积为

1

=803

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总2

,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量

杯质量;

(2)

当液体的体积

3

=803

,利用

=

求液体质量。

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既考查了密度

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

11.【答案】

【解析】解:

A

、发球后,球才会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

A

错误。

B

、离拍后,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它具有惯性,不是因为重力的缘故,故

B

错误。

C

、接球时,球受到球拍的弹力,球朝反方向飞出,说明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故

C

正确。

D

、扣杀时球速变快,拍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拍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的大小相等,

D

错误。

故选:

(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

(2)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4)

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本题通过打乒乓球,考查了惯性、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相互作用力,体现了体育运动与物理

知识的联系。

12.【答案】

【解析】解:

A

、用脚向后蹬地时,脚相对于地面是向后运动的,摩擦力的方向与脚运动的方向相反,所以该脚

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前,故

A

正确;

B

、登山时穿的特质鞋的底面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

B

第15页,共24页

误;

B

、在峰顶测量时,队员处于静止状态,此时队员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C

错误;

C

、地面对队员的支持力与他对地面的压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

D

误。

故选:

(1)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

一对相互作用力应满足的条件: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

上;

一对平衡力应满足的条件: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本题考查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和摩擦力的方向等多个知识点,综合

性强,但难度不大。

13.【答案】

【解析】解: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速度等因素无关,高速公

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故

A

错误;

B

、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瞬间,公交车由于具有惯性,仍然会向前运动,若其受的力全部消失,

则车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

错误;

C

、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

到惯性的作用,故

C

错误;

D

、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停止用力奔跑,但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

态向前运动,所以不能马上停下来,故

D

正确。

故选: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土豆烧肉家常做法 有关,

与是否运动、是否受力、做什么运动都没有关系。

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惯性作为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在我们生活中随处

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身边的物理问题。

14.【答案】

第16页,共24页

【解析】解:

A

、人用力推车,车未动,车受力平衡力,此时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

A

错误;

B

、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与受力大小无关,故

B

错误;

C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可能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也可能不受力,故

C

错误;

D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D

正确。

故选:

(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但物体的受

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并不一定改变;

(2)

物体在不受任何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状态是平衡状

态。

知道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5.【答案】

【解析】解:

、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三次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从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

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位置时,具有相同的速度;故

A

正确;

B

、毛巾最粗糙,所以小车在毛巾表面受的摩擦力最大,这说明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

关,故

B

正确;

C

、由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小车受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故

C

确;

D

、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若水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这种

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或叫极端假设法,不是转换法,故

D

错误。

故选:

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摩擦阻力对小车运动情况的影响,因此,需

控制小车在水平面的速度相等,这样才能得出其不同摩擦阻力下,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再根

据不同表面的摩擦大小,可判断小车前进距离的远近;

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其前进的距离会越远,据此进一步做出极端假设,

即小车不受外力时,会永远运动下去。这一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基础,再在此实验基础上

进行科学推理才最终得出了这一著名的定律。

第17页,共24页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和科学推理过程,这一实验结果的得出方式是我们应该

特别注意的,同时,实验中还用到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16.【答案】高铁

50

【解析】解: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认为树木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

是与树木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的高铁;

列车速度:

=180/ℎ=180

1

3.6

/=50/

故答案为:高铁;

50

(1)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2)

速度单位换算关系:

1/=3.6/ℎ

本题考查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难点是要求不同速度单位的换算倍率。

17.【答案】折射绿黑

【解析】解:

(1)

当太阳光射入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虹;

(2)

绿色的小草只能反射绿色光,其它色光都被小草吸收;

当只受到红光照射时,照在小草上的红光被吸收,没有光被反射,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折射;绿;黑。

(1)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2)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

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

本题考查了光的色散现象和颜色的判断,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是正确解题

的关键。

18.【答案】凸透镜焦点

【解析】解:冰可以磨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

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后面能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凸

透镜焦点的温度很高,物体放在焦点时,达到物体的着火点,物体被点燃。

故答案为:凸透镜;焦点。

(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

第18页,共24页

的焦点,焦点的温度很高。

(2)

透明的物质都可以制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

(1)

掌握透明的物质都可以制成凸透镜,例如水、冰、玻璃、水晶等等,凸透镜材料不同,会聚作

用相同。

(2)

知道面对太阳光时,凸透镜焦点处的温度很高。

19.【答案】

2.623.63.6

水平向左

【解析】解: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

,物体的长度等于末端读数

3.62

减去起始端对应刻度

1.00

,物体的长度是

2.62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

,所以读数为

3.6

木块在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到平衡力,水平方向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则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3.6

,方向水平向左。

故答案为:

2.62

3.6

3.6

;水平向左。

物体的长度等于末端刻度减去起始段刻度,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要看请分度值和刻度位置;

木块在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

本题涉及到的考点有物体长度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属于基

础题,要求学生掌握。

20.【答案】

300

0.9103

【解析】解:已知空瓶的质量

0

=100

,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

1

=400

则水的质量为:

=

1

0

=400−100=300

水的密度是1/

3

,由

=

可知瓶子的容积为:

0

=

=

=

300

1/3

=3003

已知装满液体后的总质量为

2

=370

则液体的质量为:

=

2

0

=370−100=270

液体的体积为:

=

0

=3003

,则液体的密度为:

=

=

270

3003

=0.9/3=

0.9103/3

故答案为:

300

;0.910

3

第19页,共24页

已知空瓶的质量和装满水后的总质量,由此可得出水的质量,水的密度是1/

3

,利用

=

求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

已知装满液体后的总质量,由此可得出液体的质量,液体的体积与瓶子的容积相等,利用

=

求出液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知道装满水和装满液体的体积均等于瓶子的容积。

21.【答案】

【解析】解:当折射光线射入人眼时,人凭光沿直线传播的感觉,认为硬币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

长线上的

处,人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

由题可知,像在

处,眼睛在

处,先连接

两点,与水面交于

点,则

为入射点;连接

标上箭头为入射光线,则

为折射光线,并标上箭头,如图所示: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光路图的画法,要知道:折射光线好像是从虚像上发出的。

22.【答案】解:经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45

,所以反射角为

90−45=

45

,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反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

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

第20页,共24页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过焦点。

本题考查根据反射定律作图以及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注意法线要画成虚线,光线要画成实线。

23.【答案】解:过物体的重心

作沿斜面向上的力,即摩擦力;过此点

作竖直向下的力,即为

重力,如下图:

【解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物体在斜

面上静止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

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24.【答案】

(1)

同一高度;

(2)10.0

(3)

左;缩小;右;

(4)

仍能。

【解析】解: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高度,这样使蜡烛火焰的像能完整地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2)

通过调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等大的像,则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

2

,即

20.0=

2

,则

=10.0

(3)

在图中,把蜡烛向左移动

15

,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应减小,所以应

把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由于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接下来改用焦距为

15

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相当于减

小了物距,此时像距增大,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即把光屏向右适当调节;

(4)

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

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

原来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可爱卡通女生 ,故亮

度会减弱,变暗了。

故答案为:

(1)

同一高度;

(2)10.0

(3)

左;缩小;右;

(4)

仍能。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

的中心同一条直线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

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第21页,共24页

(3)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

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

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

暗。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此外还要求学生明确,只要有物体“发出的

光线”通过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就能汇聚成像,而且是完整的。

25.【答案】右

40620.9

纯酒精

【解析】解:

(1)

调节天平在水平台面上平衡时要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调节,指针偏

向分度盘的左侧,所以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

当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仍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调节游码,

即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

B

正确;

(3)

由图可知,量程的分度值为

2

,示数为40=403

(4)

如图丙所示,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

0.2

,木块的质量:

=50+10+2=62

(5)

倒入量筒中酒精的质量为:

=98−62=36

酒精的密度为:

=

=

36

403

=0.9/3

由于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

3

,所以需要添加密度小的纯酒精。

故答案为:

(1)

右;

(2)

(3)40

(4)62

(5)0.9

;纯酒精。

(1)

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在调节天平平衡时要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调节;

(2)

在称量过程中,应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的方法来使天平平衡;

(3)

根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

(4)

在读数时,天平上所有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数值即待测物体的质量;

(5)

根据酒精的质量和体积求出其密度,根据酒精密度与医用酒精的密度关系判定所加液体的种类。

本题是测定密度的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天平、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基本计算,天平和量筒是初

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放、调、称、读等都是基本的知识要求,必须掌握扎实牢固。

26.【答案】二力平衡

①②

粗糙程度不一定在路面上撒炉渣;在路面上撒盐加速雪的熔化;

换防滑轮;安装防滑链;在车上放重物等

第22页,共24页

【解析】解:

(1)

实验中要求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是一对

平衡力,即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接触面所受的压力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

力,观察拉力的大小也就是摩擦力的大小,表中

①②

两次符合题意;

(3)

由实验序号

②③

知压力相同,接触面越粗糙,拉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可得到的结论是:滑

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

在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操作上必须要水平

匀速直线拉动物块,操作较为困难。

实验改进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操作上不一定要匀速直线拉动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相

对固定,便于读数。

(5)

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是由于下雪后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造成的,因此要

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就要想办法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比如:在路面上

撒炉渣,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路面上撒盐加速雪的熔化;换防滑轮;安装防滑链;在车上

放重物,增大压力等。

故答案:

(1)

二力平衡;

(2)①②

(3)

粗糙程度;

(4)

不一定;

(5)

在路面上撒炉渣;在路面上撒盐

加速雪的熔化;换防滑轮;安装防滑链;在车上放重物等。

(1)

实验中,要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相等,是一对平衡力;

(2)(3)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要探究摩擦力与一个因素的关系,需要控

制其他量相同;

(4)

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判断是否容易操作和便于读数,据此找出两种方式的不同;

(5)

首先思考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的原因,再思考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

施。

在本题的实验中,既考查了二力平衡和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又考查了实验操作的改进和实验结论

的归纳,综合性强,考查全面。

27.【答案】相互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断变化相对静止电磁波

【解析】解:

(1)

高温高压的燃气从尾部向下喷出,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说明火箭是施力物体的

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这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探测器近月制动后,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圆形轨道上运动时,速度方向时时刻刻在变化,所以其运动状态不断变化;

第23页,共24页

(3)

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后成为一个整体,以任意一个物体为参

照物都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彼此之间都是相对静止;

(4)

因为在太空中没有传播声波的介质

——

空气,所以声波不能在太空中传播,而电磁波不需要介

质就能传播,故地面控制系统是通过电磁波来控制探测器;

(5)12

17

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是错误的,因为第

二宇宙速度是使物体脱离地球而进入太阳系的速度。应改为: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采

用半弹道跳跃方式”返回地球。

故答案为:

(1)

相互;

(2)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断变化;

(3)

相对静止;

(4)

电磁波;

(5)

嫦娥五

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采用半

弹道跳跃方式”返回地球。

(1)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速度方向变化则运动状态变化;

(3)

明确参照物,判断物体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4)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5)

第二宇宙速度又称为“逃逸速度”,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力的相互性、运动和力的关系、参照物的选取、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及应用,了解第一

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难点。

28.【答案】解:

(1)

标志牌上的数字“

80

”表示的意思:汽车通过该隧道时,行驶速度不能超过

80/ℎ

隧道

3600

”,是指从隧道全长

3600

(2手机电脑版浏览器 )

已知

=3=0.05ℎ

,隧道全长

=3600=3.6

方法一: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

3

,其速度

=

=

3.6

0.05ℎ

=72/ℎ<80/ℎ

,故

没有超速;

方法二:汽车以

80/ℎ

的速度行驶的路程

′=

最大

=80/ℎ0.05ℎ=4>3.6

,故没

有超速;

方法三:汽车若以

80/ℎ

的速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

′=

最大

=

3.6

80/ℎ

=2.7<3

,故没有

超速。

答:

(1)

标志牌上的数字“

80

”表示的意思:汽车通过该隧道时,行驶速度不能超过

80/ℎ

第24页,共24页

隧道

3600

”,是指从隧道全长

3600

(2)

小丽开车没有超速。

【解析】

(1)

交通标志牌“

80

”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

80/ℎ

;“

隧道

3600

”,

是指隧道全长;

(2)

方法一:已知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得开车速度,把求出的速度与交通标

志牌对比即可;

方法二:求得汽车以

80/ℎ

的速度行驶的路程,与隧道全长比较;

方法三:求得汽车若以

80/ℎ

的速度通过隧道,与

3

比较。

本题考查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为了安全,不要超速行

驶。

29.【答案】解:铅球的体积:

=0.523=5.210−43

铅球的密度:

=

=

4

5.210

−4

3

≈7.69103/3<11.3103/3

所以,这个铅球不是用纯铅制作的。

答:这个铅球不是用纯铅制作的。

【解析】知道铅球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其密度,然后与铅的密度相比较判断这个铅

球是否用纯铅制作的。

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和应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关键是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

位的换算。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21:36: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5786193619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临淄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临淄区.pdf

上一篇:杭州一日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临淄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临淄区
    期货基础知识入门-吊兰的栽培方法2023年3月23日发(作者:苹果排骨汤)第1页,共24页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1.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太空中宇航员间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能传声B.超声波能除去人体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D.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音调2.下列
  • 0℃杭州一日游
  • 0℃济南旅游攻略
  • 0℃太原一日游
  • 0℃阿拉善旅游
  • 0℃个性语录
  • 0℃伤心的话
  • 0℃倡议书的格式
  • 0℃因特拉肯
  • 0℃匈牙利旅游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