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海湖导游词范文(赞美青海湖的导
游词开头)
青海湖导游词范文1
位于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位于青海
省东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三面环山,风
景壮丽、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古称西湖。景区以高原湖泊
为主体,兼有草原、雪山、沙漠等景观。
湖中有海心山、三块石、鸟岛、海西山、沙岛五个形态
各异的岛屿,山峦叠翠,景观独特,其成以鸟岛闻名遐迩。
湖面海拔为3266米,东西长约9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团日活动游戏 ,
面积4635平方公里,而流域面积则比湖面大10倍,有50
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因而又是
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
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
盐量最大,浮游生物稀少,透明度达8-9米以上,所以显得
格外湛蓝。
湖区充满生机,到处可见牦牛、黄牛漫步,羊群吃草,
构成"风吹草低见牛羊"牧歌式的图景。湖区有两大奇观,一
是渔场,一是鸟岛。青湖湖盛产湟鱼,是一个丰饶的天然渔
场。青藏高原自古就是令人神往的宝地,景点主要有海心山
和鸟岛。鸟岛,高出湖面10米,素有"鸟儿王国"之称,每
年春天,大批的海鸟从印度、尼泊尔等地千里迢迢来到青海
湖繁衍生息,秋天又携儿带女飞回南方,国家对这类鸟资源
十分重视,在岛上设有专门保护机构。海心山又叫龙驹岛,
面积约1平方公里,此处上、青水秀,景色秀丽。从前人们
在海心山上兴修了不少庙宇和房屋,一些喇嘛岛上修行,不
少牧人到岛上来放牧,"山佛寺"已成为此地独特景观。
青海湖美丽富饶,盛产味美、营养高的湟鱼。沿湖两岸
有辽阔的天然牧场,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牧草丰美,
有着发展牧业的优良条件,现已微信怎么拉黑别人 成为青海省重要的牧业基天亮以后胡歌 地。
青海湖周围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牛羊成群,
牧歌悠扬,当地人民在大力发展牧业的同时,也充分发展了
油料、饲料为主的农业。
青海湖导游词范文2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
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
",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
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
魏起才更名为"青海"。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
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
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湖水
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
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由于
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
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青海湖是藏文化区,不仅具贝达葡萄 有藏文化区的共同特点,拥
有藏文化区共有的民族风情、文化渊源,同时还具有自己独
特的水文化特点,包括祭海、转湖等历史悠久的文化习俗,
以及昆仑文化、西王母文化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海湖
地区的文化发展,构成了青海湖独有的文化氛围。这些特色
文化在民族节庆活动、环湖藏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都得到了
很好的保留和体现。
青海湖湖区的自然景观主要有:青海湖、鸟岛、海心山、
沙岛、三块石、二郎剑;湖滨山水草原区主要有日月山、倒
淌河、小北湖、布哈河、月牙湖、热水温泉氯氮平的副作用 、错搭湖、夏格
尔山、包忽图听泉和金银滩草原等。
青海湖的人文景观主要有:青海湖是南丝绸之路和唐藩
古道途径之地,是古代少数民族割据的地方,无论是在古代
交通,还是民族文化中都留下了历史的斑迹。古老而充满神
秘色彩的宗教寺院、历史古迹和历史传说众多。主要有:昆
仑文化,西王母传说、日月山文成公主进藏历史故事及传说,
三角城遗址——西海郡、伏俣城遗址、舌布齐岩画、哈龙岩
画,刻经石、祭海台、白佛寺、佛海寺、沙陀寺、刚察大寺、
班禅敖包、拉姆哲寺、香木谷、格萨尔时代的贤巴石城及家
多的俄博等,区内还有已经退役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
地。
"海怪"在环湖土著牧民中流传了几百年。清乾隆初年编
修的《西宁府新志》中具体记载称有:"青海住牧蒙古,见
海中有物,牛身豹首,白质黑文,毛杂赤绿,跃浪腾波,迅
如惊鹊,近岸见人,即潜入水中,不知其为何兽也"。那些
目踏"海怪"的牧民莫不诚惶诚恐,顶礼膜拜,娘桑祭海,敬
献牛羊三牲,于是海神显灵的种种传说一传十、十传百的流
传开来。
近几十香菇瘦肉汤 年来,有关青海湖"海怪"的信息不时流传。如
1947年,互助县却藏寺一位叫祁六十三的土族喇嘛,随师去
西藏朝拜途经青海湖,在太阳快落下的时刻,一头比艳牛大
四五倍的怪物浮出水面,劈波斩浪向岸边游来,似龙非龙,
头圆润元角,双目闪闪发光。1949年春,互助县哈拉直沟乡
费村汉族农民马三娃,因生活所迫外出淘金,在青海湖边歇
脚用餐时,湖面上出现一截黑黝黝的粗大"圆木"在浮飘滑行,
长约丈余,后来这缓缓滑行的"圆木"伸出长长的脖子,上面
有蛇一样的头,鳞甲在阳光照射下乌金般光泽,向湖心飘去,
转眼不见踪影。1982年有一条机帆船在湖上作业时,船上的
人见到前方不远处,有形似渔船的动沉浮戏浪,正准备靠近
仔细观察时,已腾入水中。1987年,青海某旅行社一位不愿
透露姓名的先生,午后到湖边拍照,忽然发现碧波荡漾的湖
面上冒出一个有二三头把牛那么大的怪物,背部呈灰褐色,
原以为是条大鱼,刹那间那怪物昂起像驼鸟般细长的颈项,
头部呈三角形,似有水珠喷洒。他猛地意识到这可能是蛇颈
龙,抢拍了一张黑白照片,再拍时怪物已沉入水中,前后约
二三十秒钟。
曾目击湖中怪物者尚有数十人,这的确是个谜,有待科
学家们进一步探求。有关青海湖"海怪"的传说,给青海湖蒙
上了一层浓浓的神秘色彩。
青海湖导游词范文3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
湖。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
巨大的宝镜。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
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
“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
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
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
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
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湖水平均深
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
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由于这里地
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
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
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
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
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
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
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
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
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
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
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
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
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
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
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
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
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
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
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
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
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宝
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国庆标语 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很值得
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
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
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海心山又称龙
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
以产龙驹而闻名。著名的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
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
季节却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为了保护岛上的鸟类资源,
这里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鸟类研究和保护工作。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17:16: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5629633591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海心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海心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