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案-7青蛙写诗-人教(部编版)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
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
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
生动有趣的小诗。借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富有情趣,
适合儿童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认识逗号、句号、
省略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喜欢读诗歌,进入情境随文识字。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学会用逗号、句号、省略号。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播放视.频《美丽的秋天》。
2.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
珠)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3.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写、诗、点、要、过、给、当、串、
们、以、成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写诗、古诗、雨点、不要、过来、不给、当前、串门、我们、以后、
成功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雨中,
感受青蛙的诗。
三、精读领悟
1.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的动画)创设情境:快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
(下雨了)是啊!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指生读句子:下雨了,雨
点儿淅沥沥,沙啦啦。)你感受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小。)是从哪儿感
受到的?
(2)启发想象:
①雨点儿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
到的告诉大家。
预设:生1: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生2: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生3:水里的小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②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预设:我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③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
预设:高兴极了;Ayada 觉得景色太美了!
(3)导读: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下雨了,雨
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4)引读:所以青蛙高兴地说——齐读本小节最后一句:我要写诗啦!
2.学习第2~4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过渡:听到青蛙要写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2)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导学:你是从哪几小节知道的?(2、3、4)自.由读这三个小节,思
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4)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小蝌蚪()——逗号;
水泡泡()——句号;
一串水珠()——省略号。
(5)导学: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了?
(小蝌蚪真像逗号。)
②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了?
(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③指导学生朗读:多有趣啊!快出声地读一读第2、3小节。(学生练
读后指名读。)
④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一串水珠”。为什么不
说一个水珠呢?
预设: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个水珠不像,我觉得一串水珠排起来很有
趣!水珠们很团结!
⑤引读: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引读:是啊!多有趣的对话呀!多好的朋友啊!快试着小组内分角
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7)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和大自然
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
(9)依据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的背下来。
3.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导学: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课件出示第
5小节),快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诗的内容只有一
个“呱”字。)
(2)导学: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
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导学:“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
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学生自.由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4.引读全文:雨天的景色多美呀!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青蛙
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认识标点逗号、句号、省略号
(1)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
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说谁像谁,潜移默化地学习比喻句。)
(2)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
标点符号。
6.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小雨沙沙,它现在就在你的身边,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
找秋天的足迹吧。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同学们,多么有趣的诗歌呀!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
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感受到了下雨的美好。
(2)喜欢大自然,有了留心大自然的兴趣。
2.课堂练习:
(1)换识字环境读文。
写话作诗不能少。
逗号好像小蝌蚪,
句号好像水泡泡。
省略号像什么?
好像水珠串成串。
我用它们来写诗,
送给妈妈和老师,
老师妈妈哈哈笑,
夸我写作呱呱叫。
(2)口头填空:圆圆的(),当个小句号;一串(),当省略号;
()带个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找一找,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板书设计
青蛙写诗
蝌蚪——逗号(,)
水泡泡——句号(。)
一串水珠——省略号(……)
呱呱呱呱呱
教学反思
《青蛙写诗》这一课,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首先呈现给学
生文中景物的图片,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认识生字,在识字
中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
猜字谜、游戏巩固识字等,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
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堂教学会有良好效果。
追求“识字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习。渗透对三种标点符号的认识以及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感悟。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青蛙写诗人教(部编版)
7青蛙写诗
文本分析:
《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诗人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
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
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借这样生动、具体的
事物来认识标点,富有情.趣,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全诗共5小节,描写了青
蛙在下雨天用“呱呱”的鸣叫来作诗的情境。第1小节写青蛙受到雨点儿“淅沥
沥”“沙啦啦”的感染,产生了作诗的兴趣。第2~4小节写小蝌蚪、水泡泡、一
串水珠要分别充当青蛙写的诗中的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第5小节写青蛙的诗写
成了,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都在诗中充当了标点符号。本课提供了小蝌蚪、
水泡泡和一串水珠的插图,有助于学生找到它们与3种标点符号的相似之处。
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下、个”
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
2.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难点:
1.学习儿化音,读好儿化音。
2.会写“雨”字。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冖”“灬”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
会写“下、个”等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逗号、句号。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猜是什么动物。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多休息,夏天勤劳动。
过渡:同学们真是猜谜高手呀!这么快就猜出了谜底。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谜
底表示的这种动物请到今天的课堂上来吧!(出示课本青蛙图片)看一看青蛙的
表情,你觉得它的心情怎么样?(生答:高兴。)那你能不能猜一猜它为什么这
么高兴呢?(生答:青蛙写了一首诗。)热忱的反义词 原来是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地从天空
中落下来,青蛙于是高兴地写了一首诗。(板书:写诗)
2.识记生字“写、诗”。
(1)认识新偏旁“冖”。
①引导学生发现秃宝盖和我们之前学的宝盖头比较相像。
②课件出示两个偏旁,比较发现秃宝盖之所以“秃”,正是因为它少了一点,
可利用儿歌识记。
房顶平平秃宝盖(冖),加个烟囱宝盖头(宀),住进八人穴宝盖(穴)。
(2)识记生字“写”。
①出示生字卡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②识记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过程,理解“写”的意思;也可以通过组词
识记:书写、写字、写作业……
(3)识记生字“诗”。(师生互动)
(出示生字卡片)这个字谁认识?(生答:sh。)这个字是翘舌音,一定
要读准。“诗”字的偏旁是什么?(生答:言字旁。)右边的字谁认识?(生答:
寺。)从寺到诗,有什么发现吗?(生答:形声字。)“诗”是形声字,所以我们
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它。大家能给它再组几个词吗?(生答:古诗、诗歌、
作诗。)“作诗”就是写诗,能够作诗、写诗的人都是诗人。今天,青蛙就当了一
回诗人,写了一首诗。(出示课题:青蛙写诗,齐读)
二、通读课文,随文识字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先自己认真读几遍,再在小组内互
读,纠正错误读音。
(2)圈出读不准或读不懂的词语,在小组内交流。
2.朗读第1、2小节。
(1)识记生字“点”,认识新偏旁“灬”。
“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出示“燕”的字理图);
有时表示火,如“点”的字形就像在火的上面放了一口锅,有人拿着勺子在搅拌,
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2)在青蛙写诗的时候都有谁帮了它的忙呢?(生答:小蝌蚪、水泡泡、
一串水珠。)想不想和它们见个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课件出示插
图)
(3)小蝌蚪游过来帮了青蛙什么忙?你能找到小蝌蚪说的话给大家读一读
吗?(生答: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请你扮演一下小蝌蚪,读一读这句话。
(4)识记生字“过”“要”。
过可以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寸+辶=过;可以运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
近-斤+寸=过。
要可以根据各部件来识记:一“女”头顶一个大“西”瓜。
(5)识记生字“给”。
出示“给”的字卡。引导:有谁认识这个字?(指名读)下面我做动作,你
们猜和“给”字有关的词语。
(6)识记生字“当”。
可以通过字形识记:由上部“”,引导学生联想到学过的“小”,对比“小”
来记忆;下部“彐”可以看作是倒下的“山”,由此可以编个口诀——小山倒了
就是“当”。
(7)小蝌蚪给青蛙当了小逗号,我们来观察一下小蝌蚪和小逗号的形状像
不像。(结合图片比较感受)小蝌蚪的样子和逗号非常像,所以它说——(我要
给你当个小逗号。)
2.朗读第3小节。(师生合作)
过渡:我们学了这么多字,每个字都有很多学习方法,如读拼音、说结构、
看字形、组个词、说句话……都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生字。你们能自己学一学吗?
水泡泡圆圆的像什么?(生答:句号。)所以池塘里的水泡泡说——(生答:
我能当个小句号。)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你熟悉的事物也很像句号呢?你能完
整地表达一下吗?(生自.由发言)
3.朗读第4小节。
(1)识记生字“串”。
可以通过师生合作、运用形象的方法识记。如,一个水珠像句号,那一串水
珠呢?(生答:一串水珠像省略号。)你是怎么知道的?能把文中的句子读给大
家听吗?(生答:我们可以当省略号。)(出示写有“串”的字卡)这个字你们认
识吗?(指名认读)“串”是什么意思呢?看一下老师的动作,相信你们就会知
道了。(用竹签将两个山楂串在一起)老师在干什么?(生答:串山楂。)对!“串”
就是把东西一个个地连起来,表示的是动作。活着好词好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串起来的山楂
和哪个生字宝宝最像?(生答:串。)比较一下,像不像?(生答:像。)古人就
是根据实际物体的样子造出了“串”字,我们可以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记住“串”
字。
预设:有什么东西是成串的?
一串脚印、一串项链、一串珍珠、一串钥匙、一串葡萄、一串灯笼。(教师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图文结合识记“串”字)
(2)识记生字“们”。
教师强调这个字的读音是轻声,可以用猜谜识记:门外有人。
(3)识记生字“以”。
可以用数笔画的方式记住“以”字;还可以通过组词识记:以前、以后、所
以……
4.朗读第5小节。
(1)(出示写有“成”的字卡)指名读,全班齐读。
(2)你能用“成”组个词再说句话吗?(成功——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成
功拼好了飞机模型。)
(3)朗读:青蛙的诗写成了,他一定开心极了,让我们再大声地读一读青
蛙写的诗,感受一下它的快乐。(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时的停顿与语速)
三、指导书写,加深记忆
1.学写生字“个”和“下”。
(1)引导学生观察“个”和“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课件播放“下”和“个”的动漫笔顺,教师一边解说书写要点一边范
写。
下横要长,竖写在竖中线上,点从竖的中上部起笔。
个撇、捺要舒展;竖写在竖中线,对准撇与捺的交叉点起笔,但不能碰到。
2.指导书写“雨”字。
(1)学生观察这个生字,发现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中间的四个点方向要
一致。
(2)引导观察“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范写并进
行书写松鼠简介 指导。
雨第四画的竖写在竖中线上,要为中间的四点留出足够的空间;四点要分
布均匀。
(3)引领学生按“一写二看三对照”的方法主动写好字。
3.指导书写“们”字。
(1)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们”的间架结构、笔顺和它在田字格里的
位置,学生书空。
(2)学生汇报交流“们厦门3天2夜自助游攻略 ”的书写要点。
们左窄右宽。点的起笔要略低于撇,第四笔的竖收笔要略高于第二画的竖
且靠近竖中线。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再练写。
4.学生自.由练写,班内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
四、拓展交流,作业设计
1.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时,如果是简单的问题,当堂解决,其他
内容可引入下一课时的教学。)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熟读课文,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正确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认识三种标点符号,初步了解它们的用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1)小青蛙在写诗时,谁来帮忙了?(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写诗雨点儿过来给你当中我们可以成了一串水珠
(3)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2.谈话导入。
示例:在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的帮助下,小青蛙写成了一首诗。小青
蛙会在诗里写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欣赏它写的诗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创设情境:快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生答:
下雨了。)是啊!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指生读句子:下雨了,雨点儿淅
沥沥,沙啦啦。)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答:雨下得很小。)
(2)(播放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的音频)学生边听边感受雨声的特
点,理解“淅沥沥”“沙啦啦”的意思。
2.启发想象。
(1)雨点儿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
家。
生1: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生2:雨点儿落到水里,水面漾起一圈一圈的波纹。
生3:水里的小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2)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生:我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3)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我会感到分外兴奋,还想做点儿什么事情来表达这种心情。
(4)导读: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引读:所以青
蛙高兴地说——齐读本小节最后一句。
3.学习第2~4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过渡:听到青蛙要写诗,池塘里的居民都赶来帮忙。瞧瞧,谁来帮忙啦?
(1)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2)导学:你是从哪几个小节知道的?(生答:第2~4小节。)自.由读这
3个小节,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3)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出示小蝌蚪图片)——逗号;水泡泡
(出示水泡泡图片)——句号;一串水珠(出示一串水珠图片)——省略号。
(4)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观察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小蝌蚪真像逗号。)
②教师出示水泡泡图,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
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③指导学生朗读:多有趣啊!快读一读第2、3小节。(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④教师出示荷叶上有6个水珠的图片,提问:荷叶上有几个水珠?(生答:
6个。)这“一串水珠”像哪个标点符号?(生答:省略号。)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生答: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串水珠排起来很有趣!水珠们很团结!)
⑤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5)自.由表达:用上逗号、句号或省略号,说一两个句子。
生1:春天来了。看,田野里开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
生2:“丁零零……”我一开门,原来是妈妈回来了。
(6)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
都是好朋友。
(7)依据板书,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拓展延伸,训练语言。
(1)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省略号和
句号?
(2)通过班级讨论得出:
圆圆的(),当个小句号;一串(),当个省略号;()带个小尾巴,当个小
逗号。
5.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课件出示第5小节)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诗的内容只
有一个“呱”字。)
(2)师生互说,理解课文。
师:青蛙的诗中,逗号是——生:小蝌蚪;
师:句号是——生:水泡泡;
师:省略号是——生:一串水珠。
(3)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再读,
读出不同的语气。
(4)“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
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5)学生自.由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生1:多美呀,下雨的池塘。多热心呀,池塘里的小伙伴……
生2:我写诗,赞美下雨的池塘。我写诗,赞美帮助我写诗的小伙伴……
6.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互读、分角色读、打节拍接读。
评析:本环节从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出发,利用课件激发学生
学习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水泡泡能
当句号,一串水珠能当省略号。把识字与理解诗文结合起来,同时多种形式的朗
读指导,加上适度的拓展与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感,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启迪了学生的灵性。这样长期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能力拓展,学有收获
1.读一读下面的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话说完。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
要用它。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问号(?)好像小耳朵,表示一
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春天走了(,。……)
◇你听小鸟在唱歌(,。……)
◇下课了操场上有许多同学。他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谈笑有的在踢球
(,。……)
2.通过学习本课,你还有哪些收获,讲给大家听一听。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利用图文对照、猜谜语、师生
互动、动作演示等形式,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认识生字,在识字中了
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合格父母 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从中产生强
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还在课堂
上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流,促使学
生动脑、动眼、动嘴,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课文,从而牢固地掌握新知。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16:4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5613273588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水泡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水泡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