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冬的功效与作用

更新时间:2023-03-23 14:17:43 阅读: 评论:0

上说下教-中班保育工作计划

天门冬的功效与作用
2023年3月23日发(作者:迎检)

天门冬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抱朴子》:天门冬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气香者善,其生水侧下地

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

2.《本草经集注》:天门冬,虽暴干,犹滋润难捣,必须薄切,暴于

日中,或火烘之也。

3.《本草衍义》:天门冬、麦门冬之类,虽曰去心,但以水渍漉使周,

润渗入肌,俟软,缓缓擘取,不可浸出脂液。其不知者,乃以汤浸一、

二时,柔即柔矣,然气味都尽,用之不效,乃曰药

【拼音名】TinMnDn

【英文名】CochinchineAsparagusRoot,RootofCochinchine

Asparagus

【别名】虋冬、大当门根、天冬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表扬孩子 天门冬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

Merr.[MelanthiumcochinchinensisLour.;s

Lindl.;audiamusKunth]

采收和储藏:定植后2-3年即可采收,割去蔓茎,挖出块根,去掉泥

土,用水煮或蒸至皮裂,捞出入清水中,趁热剥去外皮,烘干或用硫

黄熏蒸。

【原形态】天门冬,多年生攀援草本,全株无毛。块根肉质,簇生,

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长4-10cm,灰黄色。茎细,长可达2m,分枝具

棱或狭翅;叶状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长1-3cm,宽1-2mm,先

端锐尖。叶退化成鳞片,先端长尖,基部有木质倒生刺,刺在茎上长

2.5-3mm,在分枝上较短或不明显。花1-3朵簇生叶腋,单性,雌雄

异株,淡绿色;花梗长2-6mm;雄花花被片6,雄蕊稍短于花被,花

丝不贴生于花被片上,花药卵形,长约0.7mm;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

具6个退化雄蕊。浆果球形,直径6-7mm,成熟时红色;具种子1

颗。花期5-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阴湿的山野林边、草丛或灌木丛中,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

台湾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严寒,忌干旱及积水。宜选深厚、

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粘土或

瘠薄土及排水不良的地方种植。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7-8月当

果实由绿色变为黄色时采收,搓去果肉,清洗干净,选籽粒大、饱满、

乌润发亮的作种。春播在3-4月;秋插在8-9月,在无霜或霜期短的

地区,以秋播发芽率高,生长健壮。春播种子用2-3倍湿沙贮藏过冬。

播种前选荫蔽度30%树下作畦,也可搭棚遮荫。于畦面开横沟,行距

17-20cm,播幅8-10cm,深3.5cm,将种子匀撒沟中,盖细土或混有

草木灰的土杂肥,再盖薄草保湿。培育1-2年,在10月或春季萌芽

前移栽,行株距(30-40)cm(20-25)cm。分株繁殖,3-4月植株

未萌发前,将根挖出,分成3-5簇,每簇有芽1-2个,穴栽,每穴1

簇,行株距30cm(20-25)cm,保持湿润,10-15d出苗。

田间管理每年进行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3-4月;第2次在6-7

月,追施人畜粪水,也可适当施用硫酸铵和尿素;第3次在9-10月,

施土杂肥。当蔓茎长到50cm左右时,设支架或支柱,使其缠绕,以

利生长。

病虫防治短须螨,5-6月为害叶部,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或20%

双甲脒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性状】

性状鉴别块根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长4-18cm,直径

0.5-2c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半透明,有深浅不等的纵沟及细皱

纹。质坚韧或柔润,断面黄白色,角质样,有粘性,皮部宽,中柱明

显。气微,味甘、微苦。

以肥满、致密、色黄白、半透明者为佳。

显微鉴别块根黄切面:根被有时残存。皮层宽广,外侧有石细胞断

续排列成环;粘液细胞散在,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40-99m;

内皮层明显。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木质部束及韧皮部束各

31-135个,相互间隔排列,少数导管深入至髓部;髓部亦散有粘液细

胞。粉末特征:灰黄色。①石细胞极多,大多单个散在,长方形、

长条形、类圆形或长梭形,长85-460m,直径32-88m,壁厚5-37m,

纹孔细密,孔沟细而短。②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

针晶长40-99m。③导管多为具缘纹孔或梯状具缘纹孔,直径

18-110m。此外有傍管薄壁细胞、纤维管胞等。商品规格商品按产

地分为川天冬、湖天冬,并根据根条粗细分为三等。一等:块根中部

直径1.2cm以上,去净外皮;表面黄白色。二等:中部直径0.8cm以

上,间有未剥净硬皮但不得超过5%。三等:中部直径0.5cm以上,

稍有未去净硬皮,但不得超过15%。

【化学成份】块根含甾体皂甙:天冬呋甾醇寡糖甙Asp-Ⅳ,Asp-Ⅴ、

Asp-Ⅵ、Asp-Ⅶ,甲基原薯蓣皂甙(methylpro脑立清片说明书 todioscin),伪原薯蓣

皂甙(pudoprotodioscin),3-O(-L-吡喃鼠李糖基(1→4)--D-

吡喃葡萄糖基)-26-O-(-D-吡喃葡萄糖基)-(25R)-5,20-呋甾二

烯-3,26二醇〔3-O--L-rhamnopyranosyl(1→4)

--D-GLUCOPYRANOSYL-26-O-(-D-glucopyranosyl)-(25R)

-fur伪满皇宫博物院 osta-5,20-,26-diol〕。近又从新鲜根茎分得6个甾体皂甙,其

甙元为雅姆皂甙元(yamogenin),薯蓣皂甙元(diosgenin),菝葜皂

甙元(sarsasapogenin),异菝葜皂甙元(smilagenin),糖部不含木糖

(xylo),只含葡萄糖(gluco)和鼠李糖(rhamno)。又含7个

寡糖(oligosaccharide)Ⅰ-Ⅶ,分别为含有葡萄糖和果糖(fructo)

的三聚糖、四聚糖、五聚糖、六聚糖、八聚糖、九聚糖和十聚糖。还

含葡萄糖,果糖,蔗糖(sucro),5-甲氧基甲基糖醛(5-methoxymethyl

furfural),-谷甾醇(-sitosterol)以及瓜氨酸(citrulline),天冬酰胺

(asparagine),丝氨酸(rine),苏氨酸(threonine),脯氨酸(proline),

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蛋氨酸

(methion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

(phenylalanine),酷氨酸(tyrosine),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谷

氨酸(glutamicacid),精氨酸(arginine),组氨酸(histidine),赖氨

酸(lysine)等多种氨基酸。近从块根抑瘤有效部位中分离出4种多

糖:天冬多糖(asparagus-polysaccharide)A、B、C、D。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煎剂体外试验对炭疽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

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天空5 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2.杀灭蚊、蝇幼虫的作用:将切碎的根置水中使成0.5-1%浓度,可使

其中的孑孓于72-96小时后全部死亡,2-5%浓度时,经3-4天,可使

其中的蛆死亡70-100%。

3.抗肿瘤作用:体外试验(美蓝法及瓦氏呼吸器测定),天门冬对急

件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患者白细胞的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急性淋巴细胞型白

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印度产同属植物Asparagusracemosus中所含

皂甙,对动物子宫有抗催产素的作用。

4.镇咳去痰作用:经动物试验有镇咳和去痰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水洗净,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段、干燥。

【性味】味甘;苦;性寒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润燥;清肺降火。主燥热咳嗽;阴虚劳嗽;热病伤

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鲜品捣敷或捣烂绞汁涂。

【注意】虚寒泄泻及风寒咳嗽者禁服。《本草正》:虚寒假热,脾肾溏

泄最忌。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天门冬,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泄而不专

收,寒多人禁服。

2.《本草蒙筌》:天、麦门冬,并入手太阴经,而能祛烦解渴,止咳

消痰,功用似同,实亦有偏胜也。麦门冬兼行手少阴心,每每清心降

火,使肺不犯于贼邪,故止咳立效;天门冬复走足少阴肾,屡屡滋肾

助元,令肺得全其母气,故消痰殊功。盖痰系津液凝成,肾司津液者

也,燥盛则凝,润多则化,天门冬润剂,且复走肾经,津液纵凝,亦

能化解。麦门冬虽药剂滋润则一,奈经络兼行相殊,故上而止咳不胜

于麦门冬,下而消痰必让于天门冬尔。先哲亦曰,痰之标在脾,痰之

本在肾。又曰,半夏惟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以是观之,则天

门冬惟能治痰之本,不能治痰之标,非但与麦门冬殊,亦与半夏异也。

3.《本草汇言》:天门冬,润燥滋阴,降火清肺之药也。统理肺肾火

燥为病,如肺热叶焦,发为痿痈,吐血咳嗽,烦渴传为肾消,骨蒸热

劳诸证,在所必需者也。前人有谓除偏痹、强骨髓者,因肺热成痿,

肾热髓枯,筋槁不荣而成偏痹者也。天门冬阴润寒补,使燥者润,热

者清,则骨髓坚强,偏痹可利矣。然必以元虚热胜者宜之。

4.《长沙药解》:天冬清金化水,止渴生津,消咽喉肿痛,除咳吐脓

血。《伤寒》麻黄升麻汤用之,治厥阴伤寒,大下之后,咽喉不利,

吐脓血、泄泻不止者,以其清火逆而利咽喉,疗肺痈而排脓血也。天川字纹面相

冬润泽寒凉,清金化水之力,十倍麦冬,土燥水枯者甚为相宜。阳明

伤寒之家,燥土贼水,肠胃焦涸;瘟疫斑疹之家,营热内郁,脏腑燔

蒸;凡此闭涩不开,必用承气,方其燥结未甚,以之清金泄热,滋水

滑肠,本元莫损,胜服大黄。又或疮疡热盛,大便秘塞,重剂酒煎,

热饮亦良。其性寒滑湿濡,最败脾胃而泄大肠,阳亏阴旺,土湿便滑

者宜切忌之。其有水亏宜饵者,亦必制以渗利之味,防其助湿。

5.《本草正义》:天门冬肥厚多脂,《本经》虽曰苦平,其实甚甘,气

薄味厚,纯以柔润养液为功,《本经》主暴风,盖指液枯内动之风而

言,滋润益阴,则风阳自息,此即治风先治血之义。痹亦血不养筋之

病,正与风燥相因而至,故治风者亦能治痹,非以祛外来之风痹。惟

湿为阴寒之邪,痹病固亦有因于湿者,然必无甘寒阴药,可治湿痹之

理,盖传写者误衍之,天冬柔润,岂可以疗阴霾之湿邪痹着?《本经》

又曰强骨髓,则固益液滋阴之正旨,三虫伏尸,即血枯液燥之劳瘵,

甘寒清润,原以滋燥泽枯,是以治之。《别录》谓保定肺气,则以肺

热叶焦、燥金受灼而言,甘寒润燥,本是补肺正将。去寒热,亦阴液

耗之乍寒乍热,非外感邪甚之寒热可知。养肌肤,益气力,皆阴液充

足之义。利小便者,肺金肃降,而水道之上源自清,亦津液霶霈,而

膀胱之气化自旺,固非为湿热互阻之水道不利言也。而结之以冷而能

补一句,则可知天冬偏于寒冷,惟燥火炽盛,灼烁阴液者宜之,而阳

气式微者,即有不胜其任之意。此《别录》所以有大寒二字,而六朝

以来诸家《本草》,固无一非以治燥火之症也。甄权谓治肺气咳逆,

喘息促急,则以肺金枯燥,气促不舒而言,故宜此甘寒柔润以滋养之,

则气逆可平经理职责 ,喘息可定,即《名医别录》保定肺气之意。张洁古亦谓

治血热侵肺,上气喘促,皆为虚症一边着想,而浊痰窒塞之喘促咳逆,

必非其治。甄自制酸笋 权又谓治肺痿、生痈、吐脓,除热,则痿即肺热叶焦,

甘寒润之宜也,而痈则痰火俱盛,咯吐脓血,只可苦寒清泄,断不宜

此柔润多脂之药,一虚一实,大有径庭,连类及之,不无误会,而洁

古因此遂有苦以泄滞血一语,实与此药性情不符,不可不辨。唯在肺

痈欲愈,脓痰已减之时,浊垢既去,正气已伤,余焰尚盛,则天冬大

寒,能泄余热,味清而不甚腻厚,庶几近之。此病情有始传末传之分,

邪势有轻重缓急之辨,必不可浑而言之,漫无区别。王海藏谓治痿厥

嗜卧,足下热而痛,是即肺热成萎,阴虚多火之侯,孙真人亦谓阳事

不起,宜常服我们的偶像 之,正以阴精消烁,废而不用,故宜益阴以滋其燥。

6.《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冬天的景色简笔画 ,杀三虫。

7.《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

补。

8.《药性论》: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

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宜久服。

9.《千金方》:治虚劳绝伤,老年衰损赢瘦,偏枯不随,风湿不仁,

冷痹,心腹积聚,恶疮,痈疽肿癞,亦治阴痿、耳聋、目暗。

10.《日华子本草》: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矢车菊花语 颜色,补五劳七伤,

治肺气并嗽,消痰、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

11.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痿蹶嗜卧,足下热痛。

12.《本草蒙筌》:能除热淋,止血溢妄行,润粪燥秘结。

13.《纲目》:润燥滋阴,清金降火。

14.《植物名实图考》:拔疔毒。

【摘录】《中华本草》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14:1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5522633573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天门冬的功效与作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天门冬的功效与作用.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天门冬的功效与作用
    上说下教-中班保育工作计划2023年3月23日发(作者:迎检)天门冬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抱朴子》:天门冬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气香者善,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2.《本草经集注》:天门冬,虽暴干,犹滋润难捣,必须薄切,暴于日中,或火烘之也。3.《本草衍义》:天门冬、麦门冬之类,虽曰去心,但以水渍漉使周,润渗入肌,俟软,缓缓擘取,不可浸
  • 0℃给孩子的一封信
  • 0℃苏州天池山
  • 0℃蚰蜒是什么
  • 0℃木质地板
  • 0℃我就要色
  • 0℃我的读书心得
  • 0℃灵缇犬
  • 0℃踢足球技巧
  • 0℃拍美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