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赏
析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岔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注释
1、少府:官名
2、之:到、往
3、蜀州:现四川崇州
4、城阙(qu)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
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
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
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
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5、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
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6、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7、宦(hun)游:出外做官。
8、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
下为四海之内。
9、天如果蜗牛有爱情电视剧全集免费观看 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0、无为:无须、不必。
11、比邻:并邻,近邻。
12、歧(q)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3、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
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
诗。
赏析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
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
起,广东省春季高考 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
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
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
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
朽名句。
第一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
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
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
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
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哥特音乐 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
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
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
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
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
看不见的。作诗,往往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万山于
几席,览千春于瞬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
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这首诗运用这种
手法,一开头就展开一个壮阔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
痕,酒盏是不相同的。
第二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
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
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这两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比较疏
散。这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也有其独到的妙处。开头如千
尺悬瀑,从云端奔泻而下,接着便落入深潭,潺潺流来,飞韵清远,形成了一个大
的起伏、一个强的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三句
再接下去,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
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
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气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真
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
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第四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吃中药可以吃虾吗 这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
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
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
比方;乐曲的结尾,有的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这首诗是采
用第二种手法结尾的。欣赏古代诗歌,特别是为什么老放屁是什么原因 象五律这样既严整又短小的诗歌,不
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还要领悟它的章法,它解剖的意思 的思路的顿挫、腾跃,变化和发
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也如此。
总述
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初唐是我国古代
一个强盛王朝的开端。唐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高峰。延续二百年左右的诗
歌的大革新、大发展是以初唐为滥觞的。王、杨、卢、骆等当时的诗坛健将是较早
出现的开拓者。首先,他们反对唐初那种从六朝承袭下来的浮艳的诗风。杨炯说,
王勃“尝以龙朔初岁,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
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
业。”可见他是有意识地改革诗坛的弊病,提倡刚健的诗风的。就拿王勃的这首诗
来说,该诗一洗绮丽之习,质朴雄浑,横溢奔放,曾使那时的读者耳目一新。这种
诗风尔后就大大发展起来,成为盛唐诗坛的一种主导的风格。其次,他们对新诗体
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以五言律诗为例,这种在唐代逐渐成熟和盛行起来的新
诗体,在王勃等人的笔下已经开始尝试和形成了。王勃的这首诗,就是二首相当成
熟的五言律诗。再读一读王、孟的五律,进而读一读李,杜的五律,就会发现这种
新诗体在有唐一代的发展如大江奔流,一脉相承,而越往前去波澜越壮阔。
中心思想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
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
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
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
“初唐四杰”之首。
成就
王勃的诗文集原有30卷,现仅存《王子安集》16卷,存诗80多首,文章90
多篇。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滕王阁序》。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
《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
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愤然离席,至配室更衣,专会人伺其下
笔。初闻“豫章故郡代整形 ,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
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
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我的年轻老师 ,遂亟
请宴所,极欢而罢。王勃还写有许多学术著作,见于著录的有《周易发挥》5
卷、《次论语》5卷(一作10卷)、《千岁历》、《颜氏〈汉书〉指瑕》、《平台
钞略》(一作《平台秘略》)10篇、《合论》10篇、《黄帝八十一难经注》、《元
经传》、《舟中纂序》5卷、《医书纂要》1卷等。这些著作除个别篇章如《黄帝
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被收入《文苑英华》,余皆亡佚。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13:53: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5508183570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龙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龙朔.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