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天河山发现全国规模最大锅穴群
有望凭此申报国家地质公园
国土资源网(2007年8月8日)
本网讯(周飞飞)“河北省邢台县白岸乡天河山风景区内发现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锅穴群,天河山
有望凭此申报国家地质公园。”7月31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旅游洞穴研
究专家陈诗才向记者证实了这一发现。
7月23日~28日,陈诗才等专家对天河山风景区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他告诉记者,此次在天河山风
景区共发现20多处锅穴,分布在沿山峡溪流10多公里的长度内,与一系列串珠状附着式瀑布相伴而生。
这些锅穴被当地百姓称为“石瓮”,发育于年龄超过10亿年的变质石英砂岩上。锅穴呈潭形,直径3~5
米,深3~4米,与常见的“口小底小肚子大”的壶穴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
陈诗才说,形成锅穴需要严格的水文、地质、气候条件,是岩石在紊流的掏蚀作用下,渐渐形成的。
这些锅穴的年龄应在数万年以上。它们不仅对水文地质和水利学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有着较高
的旅游观赏价值。
据介绍,目前全国共发现3处大规模的锅穴群,其他两处均在辽宁省。一处位于男朋友早泄怎么办 凤城市赛马乡天锅
洞内,洞中石灰岩中发育着大量形态多样的锅穴;另一处在桓仁县浑江边,浴缸状锅穴群发育在河岸砂
岩上。邢台天河山锅穴群在3处中规模最大。陈诗才认为,在我国目前138个国家地质公园中,尚没有
一个以锅穴或者壶穴为主要地质遗迹的,凭此,天河山风景区完全有条件申报国家地质公园。
[打印]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辨析与使用建议
现将2008年6月发表于《地质通报》27卷6期上的一篇论文放在这里,供同
行讨论。
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辨析与使用建议
吕洪波1章雨旭2
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山东东营,257061
2.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近十年来,随着一系列第四纪冰川地貌在中国东部相继被报道,关于壶穴、锅穴、冰
臼、岩臼等相关术语频繁见诸于地学专业杂志及报纸和公众媒体上。然而,国内地学界对
这些词汇的使用却存在着定义和理解上的混乱。如:同样是赞美劳动的诗句 内蒙古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青山景区花岗岩山脊上的口小肚大底平的凹坑,就有冰臼(韩同林,郭克毅,1998;韩同
林,2004;赵国龙等,2001)、壶穴(崔之久等,1999;李洪江等,2001;吕洪波等,2
006)、风化穴(李德文等,2003)、锅穴(周尚哲等,2006)、岩臼(田明中等①;章雨
旭等,2005,孙洪艳等,2007)等不同的叫法。特别是周尚哲教授列举了“锅穴”的河流、
风化、风蚀、溶蚀、海浪、冰水成因(周尚哲,2006),几乎将岩石表面所有凹坑都看作
“锅穴”。此外,有人甚至将黄河下游河滩现代沉积物上的近圆形凹坑也叫壶穴(钟建华
等,2002)。这种叫法的不统一,导致一般读者无法了解所述研究对象的性质,也使专家
们失去了讨论问题的共同语言。所以有必要从基本定义入手,弄清这些词汇的区别和使用
范围,消除混乱和误解。
笔者等发现,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除了专家们的偏好之外,几本权威的中文专业辞
典不统一也是重要的原因。笔者在这里对最常用的几个词汇进行分析讨论:
e“壶穴”与Kettle“锅穴”辨析
1.1壶穴(Pothole)是基岩上因河流或冰川融水快速旋转侵蚀而成的近圆桶状凹坑
Apotholeisasmooth,roughlycircular,bowl-shapedorcylindricalhollow,generally
deeperthanwide,formedintherockbedofastreambythegrindingactionofaston
eorstones,orofcoardiments,whirledaroundandkeptinmotionbyeddiesorthe
forceofthestreamcurrentinagivenspot,asatastrongrapidorthefootofawaterf
all(Garyetal.,1972,p.561)。壶穴是光滑的圆形、碗状或圆柱形凹坑,通过涡流或水流
携带石头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而成,在强急流或瀑布下方容易形成。目前国内外运用
最广的就是这个词,代表由于高速旋转水流磨蚀而形成于岩石表面的近圆形凹坑,翻译成
中文叫壶穴。
中文释义有:
《英汉综合地质学词汇》以及《英汉常用地质学词汇》:锅穴、坑、鲍鱼清洗 洼地,无详细解
释(英汉综合地质学词汇编写组,1970;武汉地质学院外语教研室,1980)。
《地质学名词》:壶穴,又称瓯穴。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急流旋
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壶穴集中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及坡度较陡的急滩上。
类似的地形也可出现在冰川床底上,由冰水冲蚀造成,特称之为冰川锅(地质矿产部地质
辞典办公室,1983)。
《地理学词典》(1983):壶穴(pothole),又称“深潭”、“欧穴”。山区河流中
湍急水流挟带砾石…冲刷、旋磨形成的深穴(地理学词典编写组,1983,557页)。
词源:pot+hole,pot陶质、金属质或玻璃质圆形容器,用于盛液体或固体,或在其中烹
调(cook)。故从字面上直译为“锅穴”似乎更准确,但我们不得不翻译成“壶穴”(表1)。
1.2冰臼(glacialpothole)是壶穴的一种,是冰川融水侵蚀底部基岩形成的坑穴
壶穴的成因在国际上已经讨论了一百多年,公认是快速水流旋转冲刷的结果。对于冰
川融水形成的壶穴,国际上称作冰川壶穴(glacialpothole)(Alexander,1932;Faegri,19
52;Higgins,1957;Morgan,1970;Cox,1975;Gilbert,2000;Fleegeretal.,2002),而对
于河流冲刷形成的的壶穴则就叫做壶穴(pothole)(Kaleetal.,2004)。
中文解释有:
英汉综合地质学词汇(1970):冰川锅穴,英文对应词为moulin,括号注释为glacial
pothole,但无进一步解释(英汉综合地质学词汇编写组,1970)。
英汉地质词典(1983):冰川锅穴、冰川竖坑,英文名称使用moulin,而在括号中标
明等于glacialpothole。详细解释为:在冰川作用范围内,由冰川内或冰川下的急流冰水携
带石块快速旋转冲击,使下伏的岩层产生旋涡状的深坑,称冰臼。这种螺旋状的涡流洞具
有光滑的陡壁,洞底常遗留有磨圆的光滑球状漂砾。正常的溪流和瀑布也可形成瓯穴和跌
水坑,但与真正的冰臼有所区别(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1983)。
而moulin的标准解释为:Amoulinisaroughlycylindrical,nearlyvertical,well-like
openinghole,orshaftintheiceofaglacier,scouredoutbyswirlingmeltwaterasitpo
ursdownfromthesurface(Garyetal.,1972,p.466)。是指在冰川冰体表面以下存在的
圆柱形垂直孔洞,是冰川融水从冰面向下冲刷形成的。后来虽然国外也有人用来表示冰川
之下基岩上的壶穴,但逐渐被摒弃。
显然,中文翻译与英文原意分歧明显。依国际惯例,moulin一词应该仅限于表示冰体
表面的凹坑或冰体内的泄水孔洞,中文翻译为冰壶穴更好;而冰臼则对应于glacialpothol
e一词(表1)。
2.锅穴(kettle)及其他词汇辨析
2.1锅穴是指冰水沉积区的锅状洼陷
英文原意为:Akettleisasteep-sided,usuallybasin-orbowl-shapedholeordepressi
onwithoutsurfacedrainageinglacial-driftdeposits(especiallyoutwashandkame),often
containingalakeorswamp,andbelievedtohaveformedbythemeltingofalarge,de
tachedblockofstagnantice(leftbehindbyaretreatingglacier)thathadbeenwhollyor
eisusually10—15mdeep,and30—150mind
iameter(Garyetal.,1972,p.386)。锅穴是指边缘陡峭的盆形或碗状孔洞或凹陷,在冰碛
沉积物表面没有水系,通常包围着湖泊或沼泽。通常认为是冰川退缩过程中停滞于冰川沉
积物中的巨大冰块融化而形成的,一般10—15米深,直径达30—150米。在加拿大平原地
区有很多第四纪冰川退缩所形成的锅穴湖泊就用kettlelake表示。因此,只有在冰川沉积
区因巨大冰块融化形成的大型凹坑或小型湖泊才用该词汇,如锅穴湖(kettlelake)。
词源释义:Kettle,TheOxfordSeniorDictionary(1981):Ametalcontainerwithspou
tandhandle,forboilingwaterin.带嘴带把的用于烧开水(boil)的金属容器,从字面本
身也许翻译成“壶”更好,而不是锅,但据其“锅状洼陷”形态特征,翻译成“锅穴”更
有利于中国人理解(表1)。
中文解释:
英汉综合地质学词汇:kettledepression锅状陷落;kettlehole锅穴,没有详细解释(英
汉综合地质学词汇编写组,1970)。
英汉常用地质学词汇:kettlehole锅穴,没有详细解释(武汉地质学院外语教研室,1
980)。
《地理学词典》(1983):锅穴(kettlehole)为冰水平原上的圆形洼地或坑穴。深数
米,个别达50米,直径使十数米至数十米,有的达1—2公里,周壁陡立,是冰水沉积层
内掩埋的死冰块融化引起沉陷的结果(地理学词典编写组,1983,720页)。
2.2岩石表面其他凹坑用语举例
孙洪艳在最近讨论壶穴成因的文章中使用了“岩臼”一词,并用“mortar”代表其英文
名称(孙洪艳,2007)。实际上,她所讨论的就是发育于赤峰北部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
Mortar一词的原意如何呢?
表1壶穴等相关术语部分中英文含义及其来源与名称建议
英文名、建议译
名
英文主要涵义、来源应与用实例中文地学翻译与资料来源
Pothole
壶穴
Asmooth,roughlycircular,bowl-shapedor
cylindricalhollow,formedintherockbedof
astream……asatastrongrapidorthefoot
ofawaterfall.(Garyetal.,1972,p.561)
壶穴、瓯穴: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
是急流旋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壶穴集中分布在
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及坡度较陡的急滩上。类似的
地形也可出现在冰川床底上,由冰水冲蚀造成,特称
之为冰川锅。(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1983)
glacialpothole
冰川壶穴
Apotholeinducedbymeltwaterofglaciers
(国际上众多地学网站)
冰臼(同义词:冰川壶穴)
(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1983)
“冰臼”应严格限定于“冰川壶穴(glacialpothole)”
Kettle
锅穴
Asteep-sided,usuallybasin-orbowl-shaped
holeordepressionwithoutsurfacedrainagein
glacial-driftdeposits…,andbelievedtohave
formedbythemeltingofalarge,detached
blockofstagnantice.(Garyeta肚子胀气什么原因 l.,1972,
p.386).Kettlelake/depression/basin/hole
锅穴(kettlehole)冰水平原上的圆形洼地或坑穴。深
数米,个别达50米,直径使余米至数十米,有的达1—2
公里,周壁陡立,是冰水沉积层内掩埋的死冰块融化
引起沉陷的结果(地理学词典编写组,1983,720页)。
kettlehole锅穴
武汉地质学院外语教研室,1980
moulin
冰壶穴
Aroughlycylindrical,nearlyvertical,
well-likeopeninghole,orshaftintheiceofa
glacier,scouredoutbyswirlingmeltwateras
itpoursdownfromthesurface(Garyetal.,
1972,p.466).仅仅表示冰体上的竖洞,因此
别用其代表“冰臼”。
冰臼,moulin(glacialpothole),在冰川作用范围内,
由冰川内或冰川下的急流冰水携带石块快速旋转冲
击,使下伏的岩层产生旋涡状的深坑,称冰臼。这种
螺旋状的涡流洞具有光滑的陡壁,洞底常遗留有磨圆
的光滑球状漂砾。溪流和瀑布也可形成瓯穴和跌水
坑,但有所区别。(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1983)
Pit/hollow/cavity
坑,穴,洞,用于描述岩石表面形态不定、
成因不清的凹坑
坑,洞,穴(一般英汉词典都有该类翻译)
Mortar
碎斑的
Mortarstructure碎斑构造;Mortartexture碎
斑结构(Garyetal.,1972,p.465)
建议别使用“岩臼”一词,对于岩石表面的非壶穴微
地貌构造,请直接使用凹坑、洞等普通词汇
Mortar(臼,研钵,灰泥)在国际地学文献中很少使用,仅在表示岩石碎斑结构(mo
rtartexture)或(mortarstructure)碎斑构造时使用该词(Garyetal.,1972,p.465),这
显然是个普通词汇。尽管该词的中文翻译有“臼”的意思,但还是别使用该词代替壶穴(p
othole)。
对于发育于岩石表面形态不定、原因不明的凹坑,国际上习惯于使用这些字:pit,holl
ow,cavity,中文分别翻译为“坑”、“穴”、“洞”等。而对于明显为其他成因的凹坑,
则应该用对应的名称命名,如:溶蚀坑(corrosionpit),德语为Trittkarren;风化穴(taf
oni);风蚀凹槽,风龛(alcove)等;它们都有自己的专有名词,多读几篇英文专业文献
就可以判断出来。
3.相关词汇使用建议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壶穴(pothole)就是快速水流在基岩表面形成的近圆形凹坑,
而冰臼(glacialpothole)就是冰川融水形成的壶穴,即冰川壶穴。事实上,关于冰臼与壶
穴的第一轮争论中,无论是冰臼论(韩同林等,2000,2001;韩同林,2004),还是壶穴
论(崔之久等,1999;刘尚仁,2000;李洪江等,2001;陈华堂等,1999;丘世钧等,20
00;朱照宇,2000),讨论都没有偏离“壶穴”这一基本名称。
虽然pothole一词在地质词典中除了翻译成“壶穴”外,也被有些学者翻译成“锅穴”,
地学词典却将kettle毫无例外地翻译成“锅穴”。前者是快速水流旋转剥蚀在基岩上形成
的侵蚀凹坑,个体直径以米或厘米计,而后者是在冰水沉积区因埋藏的冰体融化而形成的
大型凹坑或湖泊,个体直径至少达几十米甚至千米以上。显然,两个明显不同的地貌不能
翻译成同样的汉语名词。此外,用“壶穴”表示个体小、穴壁深、底部平的侵蚀凹坑“pot
hole”正好对应于中文“壶”的特征(图1a),而用“锅穴”表示个体大、相对深度浅、
底部不一定平的锅状洼陷“kettle”则正好适合于中文“锅”的特点(图1b)。
因此,建议用壶穴表示“pothole”,而用“锅穴”表示“kettle”(表1)。
由冰川融水所形成的壶穴则应该叫做冰川壶穴(glacialpothole)。韩同林研究员使用
“冰臼”对应于“moulin”一词(韩同林,2004),而有的中文专业词汇中也将“冰臼”
对应于“moulin”,将其与“glacialpothole”等同看待(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19
83)。然而,“moulin”原意被明确限定为冰川冰表面向下的溶坑或圆筒状泄水通道(Ga
ryetal.,1972),因此不能代表基岩上的凹坑。为了强调冰体上的特征,可以将moulin
翻译成“冰壶穴”。“冰臼”一词于1983年就收录到《地质辞典》中,考虑到“臼”字更
能表现冰川壶穴“口小、肚大、底平”的特点,加之已经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建议
保留“冰臼”一词,其意义等同于“冰川壶穴”,但英文名称应该统一使用glacialpothol
e一词(如:吕洪波,杨超,2005;吕洪波等,2006;LuHongboetal.,2007),以便与
国际接轨(表1)。
对于基岩表面其他成因的凹坑,怎么还原电脑系统 在知道其成因的情况下,最好直接使用其相关名词,
如:“风化穴”对应于tafoni,而“溶蚀坑”对应于corrosionpit。而对于那些特点不清、
成因不明的凹坑,可以根据其形态特征直接使用某形态的“坑”、“穴”、“洞”等,分
别对应于英文的pit,hollow,cavity等。对于有的作者已经在论文中使用的“岩臼”一词(如:
孙洪艳等,2007),究其意义都是指壶穴(对应于pothole),建议使用“壶穴”一词。如
果不认为是壶穴,而是具有其他成因,要么使用对应的词汇,要么简单地称其为“坑”、
“洞”等(表1)。
结论
为了澄清用语上的混乱,作者给出如下使用建议:
用“壶穴”(pothole)表示基岩上因快速水流侵蚀而形成的近圆筒形凹坑,而用“锅
穴”(kettle)表示冰水沉积区因冰体融化塌陷而形成的锅状洼陷。
用“冰臼”一词专门表示冰水成因的壶穴,等同于“冰川壶穴”,英文对应于“glacia
lpothole”。
用“冰壶穴”(moulin)代表冰体表面的融化坑或洞。
对于岩石表面因其他成因而形成的坑或洞,应该使用相应的专业名词;而对于不明成
因的凹坑,可以根据形态使用诸如“坑”、“穴”、“洞”等词汇,英文可分别对应于“p
it,hollow,cavity”等。
参考文献
陈华堂,丘世钧,黄山,范小平,1999,揭西、丰顺“冰臼群”成因商榷。热带地理,19
(4):376—380。
崔之久,李洪江,南凌,李德文,1999,内蒙、河北巨型壶穴与赤峰风道的发现。科学通
报,44(13):1429—1434。
地理学词典编写组,1983,地理学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804页。
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1983.地质辞典(一)普通地质构造地质分册(上册).北京:
地质出版社.
韩同林,2004,发现冰臼。北京:华夏出版社。190页。
韩同林,郭克毅,1998,河北及内蒙古中低山区罕见的冰臼群。中国地质,第6期,42—4
5页。
韩同林,劳雄,郭克毅,2000,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的商榷。热带地理,20(1):72—8
0。
韩同林,劳雄,郭克毅,2001,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的商榷之二。热带地理,21(2):1
89—194。
李德文,崔之久,李洪江,南凌,2003,华北北部花岗岩风化穴形成机制与环境意义。南
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39(1):120—128。
李洪江,崔之久,赵亮,2001,内蒙、河北山区壶穴的成因探讨—兼论壶穴的成因分类。
地理学报,56(2):223—231。
李梦华,谢小康,1999,“冰臼”与“壶穴”之争。热带地理,19(4):381—384.
刘尚仁,2000,关于冰臼形成与保存机理认识上的几个误区。热带地理,20(2):156—1
61。
刘尚仁,覃朝峰,彭华,2000,关于广东有无冰川发育条件的讨论。地理科学,20(4):
375—380。
吕洪波,任晓辉,杨超,2006,赤峰等地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地貌证据。地质论评,52(3):
379—385。
吕洪波,杨超,2005,山东新泰青云山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地质论评,51(6):608。
丘世钧,陈华堂,黄山,范小平,2000,与“冰臼论”再商榷。热带地理,20(3):243
—246。
孙洪艳,田明中,武法东,2007,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青山花岗岩臼的特征及成因研究。
地质论评,53(4):486—490。
武汉地质学院外语教研室,1984,英汉常用地质学词汇。北京:科学出版社,340页。
杨超群,2001,冰臼与壶穴之争述评。热带地理,21(1):86—93。
英汉综合地质学词汇编写组,1970,英汉综合地质学词汇。北京:科学出版社,608页。
章雨旭.2005.“冰臼”成因争鸣———以克什克腾旗青山岩臼群为例。地质论评,51(6):
680、712.
赵国龙,朱洪森,李泊祥,王友,朱慧忠,2001,论内蒙古第四纪冰川和冰臼群成因。中
国区域地质,20(2):200—205。
钟建华,倪晋仁,沈晓华,王冠民,冀国盛,吴孔友,李理,洪梅,李勇,朱光有,2002,
黄河下游壶穴的研究。地质学报,76(2):279—286。
周尚哲,2006,锅穴一定是第四纪冰川的标志吗?第四纪研究,26(1):117—125。
朱照宇,2000,广东揭西河谷地貌与风化层特征初步观察。热带地理,20(4):331—33
6。
Alexander,H.S.,1932,lofGeology,40(4):305—337.
Cox,D.E.,1975,onRearchSocietyQuarterly,
12(1):25—31.
Faegri,K.,1952,lofGlaciology,11(2):24—25.
Fleeger,G.M.,Braun,D.D.,andInners,J.D.,2002,Plungeintothepastorgowi
ththeflow:multiplehypothesfortheoriginoftheArchbaldPothole,Lackawanna
County,icalSocietyofAmericaAbstractswithPrograms,34(1):
27.
Gary,M.,McAfee,.,a如何设置双面打印 ndWolf,C.L.(eds),1972,an
GeologicalInstitute,Washington,805pp.
Gilbert,R.,2000,TheDevilLakepothole(Ontario):evidenceofsubglacialfluvialproces
phiePhysiqueetQuaternaire,54(2):245—250.
Kale,V.S.,andJoshi,V.U.,2004,Evidenceofformationofpotholesinbedrockonh
umanscale:Indrayaniriver,Punedistrict,tScience,86(5):723—
726.
Higgins,C.G.,1957,lofGlaciology,21
(3):11-12.
LuHongbo,ZhangYue,andYanShiyong,2007,Quaternaryglacio-erosionallandformsi
nLaoshanMountainandtheirconstraintsontheoriginofJiaozhouBay,Qingdao,ea
eJournalofOceanologyandLimnology,25(2):139—148.
Morgan,A.V.,1970,LateWeichlianpotholesnearWolverhampton,lo
fGlaciology,55(9):125—133.
Adiscussionandsuggestionontheterms“pothole”,“kettle”and“glacialpothole”
LuHongbo(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Dongying,Shandong,257061)
ZhangYuxu(ChineGeologicalAcademy,Beijing,100037)
Abstract
Inthepastdecade,alotpapersrelatedtothelandformrecordsofQuaternaryglaciat
ionintheeastofChinahavebeenpublishedandthecontroversiesontheoriginofpoth
r,differentauthorsuddiffere
ntwords,suchas,pothole,kettle,todescribethesamekindoferosionlandform,andso
mernot
goodforscholarstofullyunderstandthebasicmeaningandusageoftherelatedterms.
Theauthorsofthispaperanalyzedthedefinitionofpothole,kettleandmoulin,givinga
m“pothole”isudto
describeasmooth,roughlycircular,bowl-shapedorcylindricalhollowformedintherock
bedbyfastwhirlingstreamcurrentormeltwater,whiletheterm“kettle”isudtodes
cribeabowl-shapedholeordepressionwithoutsurfacedrainageinglacial-driftdeposits
(andbelievedtohaveformedbythemeltingofalarge,detachedblockofstagnantice
beneaththediments).Moulinisonlyudtodescribeacylindricalhollowintheiceo
m“pothole”shouldnotbeudtodescribethehollowswithotheror
igins.
图1a典型的壶穴(山东新泰青云山)(据吕洪波,杨超,2005)
b典型的锅穴(southofAlaska)
(照片来源:/library/bl/images/)
天河山天河探秘游
游览收获
美丽的天河山属八百里太行之中,千年山脉,不知深藏了多少秘密,爱好探索的您,
善于发现的您,快来这里吧,天河山还有许多神秘的面纱等这您来为她揭开。
特色景点
串珠式锅穴、藏金洞、第一牝等
游览路线
天河山景区距邢台市65公里,沿邢左公路一直西行,途中有我们天河山景区的路
标伴您前行,中途不用拐弯,当您驱车到达邢台县白岸乡时,再行驶2公里就到达清泉
村,古老的村庄已是浓厚的现代气息,农闲时老乡们会做些带有神秘色彩饰品向外出售,
您可买上两件儿,挂在家里,说不定还有特殊的意义。穿过清泉村,前行您就到达天河
山停车场,在您停车之时我们景区的接待人员将会为您(司机)奉上一瓶清澈的矿泉水。
进入景区,上到坝上,天河湖两侧秀山丽水会让您忘记遐想,容身其中。您首先来到的
是孕育摩诃真经的摩诃池,您有幸的话可以在池中一睹佛家真言。摩诃池上方有一天然
形成的平壁,这便是摩诃镜,传说在它面前走过,可消灾去病,您不防试试。前行不远
我们便进入蝶仙谷,沿谷底而行,您有幸还可以感受千百只美丽蝴蝶绕身而飞的幽幽仙
境。您抬头仰望东北方时,在半山腰处有一天然形成的山坳,这便是天河山的山神庙。当
您进入九天银河后,您可以观看中国最大的串珠式锅穴,“锅穴”因其形状很像古时家
用的石瓮,故村民们称其为石瓮,在现在地质学上叫做“锅穴”。它主要是由湍急的溪
水经亿万年冲击后而在溪底巨岩上形成的圆石坑。景区内三个石瓮自上而下依次排列,
四壁浑圆光滑,穴深水清,穴中有小鱼浮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顾问专家赵逊
到此考察后惊叹:天河锅穴呈联合悬状,是“锅穴奇观,华夏一绝”。许多专家建议,
天河锅穴应做为“国宝”予以保护。沿水路上行,过滴水岩沿山西上,便进入清凉谷,
眼前景点是“低头崖”,低头崖崖面与地面几乎连着,最近处不足一米,而旁边又是悬
崖,“人在矮墙下,不得不低头”,谁不信直着腰走走,看能不能走得过去。离开“低
头崖”,眼前豁然开朗。瞧这两座山壁,直上直下,形态怪异,中间还有数不清的大大
小小的圆洞。这山像龟、像大象、像千尊石佛?实际上,这是“灵鹊山”。玉皇大帝答
应牛郎织女每年在银河上相会一次。没桥没船怎么相会?当时喜鹊王子自告奋勇“我们
来搭鹊桥。你看那一个个洞穴不就是喜鹊窝嘛!穿过河滩,山坡上有一处四合院,还有
一个石碾,那便是六十年前使日本鬼子坐卧不安的冀南银行旧址。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里,流通于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币”就是从这里印出的。1941年秋,冀南印刷厂为了
躲避敌人大扫荡,从山西黎城转移到这里,村民陈九江绰号“老海”深明大义,为了支
援子弟兵,把自家的房子腾了出来,而自己一家住在了对面的山崖下。由于我抗日军民
高度警惕,善于伪装,再加上这里地形复杂,地势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尽管日本鬼子飞机侦察、汉奸带队,数次扫荡,我冀南银行一直安然无恙。1943年3月,
刘邓首长在冀南银行第一任行长高捷成的陪同下,来这里视察工作历史诗词 时,不住地赞扬职工
干得好,钞票印得好,并指示银行领导要在现有条件下,关心群众生活,注意把伙食搞
好。为此,大伙深受鼓舞。1943年秋,印刷厂奉命返回黎城。离开时,将制币版及部分
印刷器材等贵重物品藏到悬崖岩缝里,因情况变化至今未能取走。此为藏金洞,据说,
制币版现在价值连城,您要能发现它,立刻就会成为百万富翁。接下来您可绕道去老牛
眼生态探险区,那里有我们最新发现玄牝之门,我们再来看前面的山体,这里的山体与
别处的山体迥然不同,别处的山体皆为红色,而这里的山体却呈乳白色,白里透红,近
似于肉色。老百姓称这架山为白格叠。我们再来看它的形状,许多人说,它酷似女人的
阴部,大家看看象不象。请往上看,上边的山体极象人的臀部,而中间部分象是阴道,
再往向下则是子房。简直是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故称做“牝”。这地方,老百姓称之
谓老牛眼,很长时间,我们一直不解其意,直到我们发现它是一个女阴,才得到圆满的
解释。它所指的眼,其实就是指牛的产门。有句俗话说的好,牛匕不是吹的,这个牛匕
说的就是牛的生产之门。在我国南方的广东韶关,有高27米的阳元石,在我国北方,在
我们天河山,有一个高38米的阴元石。大家知道,在阴阳五行里,南方是火,为阳,北
方是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南有男根,北有女阴。天河山也真是得天独厚,鬼斧
神工地将生产之门揽入怀中,又将她无遮无拦地裸露于大自然中,以致引得无数游人慕
名而来,争相一睹她的风姿。天河山的女阴高达38米,国内国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因此人们称其为“天下第一牝”,探完神秘景观后,带着您的遐想,欣赏一下美丽的北
沟风光,一路下山既可。
游客行进路线指示图
景区简介
天河山位于晋冀交界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总面积30平方公里,距邢台市65公里,
交通便利,沿途风光优美。这里奇峰林立,峡谷幽峻,植被丰茂,林木葱郁,这里群瀑
飞雪,清泉鸣筝,水源丰沛,是著名的“太行山水”;这里松涛阵阵,牛羊成群,又称
“云顶草原”。
天河山景区文化底蕴丰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天河山地区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时期,
孔夫子曾游学至此,“夫子岩”由此得名。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主要根据地之
一。129师医院,冀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前身)等革命遗址,至今保存完好。特别是天
河山一带广泛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并拥有大量的文化遗存。经多位专家考证,这里
就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原生地。2005年,天河山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中国爱情山”。
2006年,天河山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七夕”文化研究基地,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命名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
这里是千里太行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主要景点有:汉阙大门、天河湖、鸳鸯池、天
河度假山庄、碟仙谷、碧莲池(壶穴)、情人谷、牛郎庄、仙人峰、鹊桥、月老峰、圣
母庙、夫子岩、云顶草原、天下第一牝等数十处。另外,“七夕”文化陈列馆、中华古
代性文化展也已向游人开放。
天河山拥有北方最大的户外拓展培训基地和华北落差最大的峡谷漂流项目,因落差
大,水流急,惊险刺激,被誉为“中国情侣第一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杨亮才先生观天河山有感:“此景只应天上有,不知何故落
邢台。”牛郎织女魅力的爱情故事,也许只能发生在这唐诗宋词般绝美的仙境之中。
天河山锅穴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顾问专家赵逊称之为“华夏一绝”的锅穴。就在我
们美丽的天河山风景区。
锅穴形状很像老乡家用的瓮,故村民们称其为石瓮,在地质学上则叫做锅穴。它是
由湍急的溪水经亿万年冲击而在溪底巨岩上形成的圆石坑。此处三个锅穴自上而下依
次排列,四壁浑圆光滑,穴深水清,穴中有小鱼浮游,“若空游无所依”。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地质公园顾问专家赵逊到此考察后惊叹:天河壶穴呈联合悬状,是“锅穴奇观,
华夏一绝”。许多专家建议,天河锅穴应做为“国宝”予以保护。
面对这锅穴奇观,你有何感想?我们常说:水滴石穿,柔能克刚,锲而不舍,木据
绳断。在这里可以得到验证了。老子有句名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意思是
说:天下最柔软的东西(水),能战胜天下最坚硬的东西(石)。
天河山风景区示意图:
天河山风景区简介
天河山位于晋冀交界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总面积30平方公里,距邢台市65公里,
交通便利,沿途风光优美。这里奇峰林立,峡谷幽峻,植被丰茂,林木葱郁,这里群瀑
飞雪,清泉鸣筝,水源丰沛,是著名的“太行山水”;这里松涛阵阵,牛羊成群,又称
“云顶草原”。
天河山景区文化底蕴丰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天河山地区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时期,
孔夫子曾游学至此,“夫子岩”由此得名。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主要根据地之
一。129师医院,冀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前身)等革命遗址,至今保存完好。特别是
天河山一带广泛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并拥有大量的文化遗存。经多位专家考证,这
里就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原生地。2005年,天河山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中国爱情山”。
2006年,天河山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七夕”文化研究基地,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
会命名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
这里是千里太行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主要景点有:汉阙大门、天河湖、鸳鸯池、天
河度假山庄、碟仙谷、碧莲池(壶穴)、情人谷、牛郎庄、仙人峰、鹊桥、月老峰、圣
母庙、夫子岩、云顶草原、天下第一牝等数十处。另外,“七夕”文化陈列馆、中华古
代性文化展也已向游人开放。
天河山拥有北方最大的户外拓展培训基地和华北落差最大的峡谷漂流项目,因落差
大,水流急,惊险刺激,被誉为“中国情侣第一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杨亮才先生观天河山有感:“女猴配什么属相最好 此景只应天上有,不知何故落
邢台。”牛郎织女魅力的爱情故事,也许只能发生在这唐诗宋词般绝美的仙境之中。
保定发现全国罕见大规模壶穴群将建
风景区
2010年03月12日08:19燕赵都市报
本报保定电(燕赵都市报记者郭志昆通讯员秦云幸)3月11日,记者跟随中国旅游地
学研究会张永胜高级工程师、河北科技评审地质专家边庆年教授一行,在位于保定市区西部
70公里处的顺平县白银坨景区见到一处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全国罕见的大规模壶穴群地质
遗迹。
地质专家调查发现大规模壶穴群
3月11日,保定周边最近一次降雪早已融化,记者一行人到白银坨时,发现景区内路
上和山上的积雪还有10多厘米厚。踏着积雪,在一处名为葡萄沟的天然沟谷内,年近七旬
的张永胜向人们介绍着这个最新的发现。
原来,在今年1月31日,张永胜、边庆年教授等6位专家对顺平县白银坨景区的旅游
资源进行调查时,惊奇地发现该地壶穴群在三公里长的沟谷连续分布,十分壮观。
记者在现场见到,所谓的壶穴就是沟谷内岩石在水流的长期冲刷下,形成像壶状结构的
一种造型。这处壶穴群共有30多处壶穴,单个壶穴基本呈圆形,个别已发育成椭圆形,也
有的壶穴已发育到晚期,形成开口的马蹄状。最神奇的是,与其它地区一般只有几十厘米至
一米深度的“壶穴”相比,这里的壶穴异常巨大,壶穴深竟达6米,壶口直径5-7米,个个
似巨大的天然浴盆,四壁光滑,口小肚大,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曾因地质考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张永胜说,这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大规模壶穴群,如果
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调查,这里有望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壶穴群。
证实26万年前华北为亚热带环境
据了解,壶穴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包括地质、气候条件等,还需要合适的风力、水流、
泥石流和冰熔。一般要经过数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才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壶穴。壶穴对水利
学、空气学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年又成为旅游、科研、地质遗迹学方面引人关注的热点。
记者发现,景区河流源头呈巨大的扇形地貌形态,上宽下窄,最高顶1033米。山脊长
达两公里,为易县与顺平县的分水岭,向下直降到600米的谷底,成为巨大汇水区。因谷口
瓶颈状窄小,丰雨季节山涧会产生夹带砾石的高速水流,对岩石进行冲刷和研磨,天长日久
在岩石上塑造出壶穴形貌。
为何本区“壶穴”如此惊人的硕大?经专家考证,世界泛冰盖期后,华北地区转为气候
温暖、雨量充足、水草丰盛的前26-100万年间亚热带环境,水量巨大是形成大壶穴的物质
条件。原因是在前1.2-1.4亿年间的燕山期造山运动使这里岩石迅速抬升,形成多条“V”
形谷地,大落差流水成为高速旋转状,才使河床中出现硕大、完整、规则的壮年期“壶穴”
群,堪称华北一绝。
发现生命起源的标志园藻化石群
白银坨壶穴群成串珠状,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葡萄沟”。专家在调查时还发现,壶穴
群旁的山体上由于水的溶蚀留下很多半壁溶洞,这些溶洞大都挂满再生的钟乳石,形态各异,
有金蟾倒挂状、有石帘状,还有石幔和石瀑布状。
记者还见到在大面积的岩石上,有很多呈恐龙蛋状、鞋垫状和盘香状的纹理。张永胜介
绍说,这些看起来像恐龙蛋的化石叫园藻化石,园藻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特种,
大面积的园藻化石群可以揭示17亿年前的生命起源首次宏观出现。与此具有同等科研价值
和珍稀的的颇似盘香形状的盘香叠层石及锥状、柱状、穹状叠层石,可以揭示早期生命在地
壳变化过程中演变的历史,成为重要的地质科普内容。
发现一处毛泽东躺卧像大型山体
更为新奇的是每当夕阳西下,景区西面的山体会呈现毛泽东躺卧像,图像栩栩如生,清
晰可现,令人叫绝。
当地人称,每天下午五时左右,夕阳快落山前,向西方望去,在夕阳的照射下,山顶的
轮廓便清晰得显现出来。村民都说远远望去,山顶微微倾斜,绵延几百米,轮廓很像毛主席
平躺着的样子。仰卧像头朝北,脚朝南,从头部到胸部的线条都十分明朗,尤其是头部得轮
廓更是传神,额头、鼻子、嘴巴等都很清晰,像极了毛主席的神态。许多村民傍晚经过时都
忍不住多看几眼。
河北顺平境内发现绵延3公里罕见“壶穴”群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3月12日00:05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中新社保定3月11日电(记者吕子豪)11日,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河北农业大学专家在此间称,在对
太行山白银坨的联合考察中,发现一座绵延约3公里的罕见“壶穴”群,同时还发现了大面积17亿年前圆
藻化石群和珍稀的盘香叠层石。
据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专家张永胜介绍,该“壶穴”群位于太行山脉北段河北顺平境内,3公里长的沟
谷呈串珠状连续分布,初步探明单个壶穴有15个,基本呈圆形,个别已成椭圆形。大壶穴深度达6米,
壶口直径5米,四壁光滑似浴盆。内壁存有倾斜状沟痕,壶内还残留有花岗岩、辉绿岩、白云岩滚圆状砾
石,属指相标志性遗迹,可充分反映当时的环境和气候条件。
专家称,在此还发现了大面积17亿年前生命起源宏观出现的圆藻化石群和珍稀的盘香叠层石及锥状、
柱状、穹状叠层石。
记者随专家实地勘察看到,虽有积雪覆盖,但沟谷的壶穴特征明显,有两个壶穴相距不到3米,仍有
溪水潺潺流过。记者在上游还看到一“萎缩”的年老壶穴,并清晰拍下了圆藻化石及叠层石等远古化石照片。
经专家考证,顺平白银坨10-17亿年已成岩的白石岩,经历了燕山期造山运动,形成多条断裂带。26-100
万年间这里曾是雨量丰富、气候温暖的亚热带环境,“壶穴”为携带沙砾石的高速旋转水流长期对岩石冲刷、
研磨而成。而圆藻化石群产于中元古界白云岩中,是极爬长城攻略 其罕见的海洋生物化石,是生命演化重要阶段的代
表产物,其发现对水利学、空气学及生态环境恢复研究有重要价值。
此前,中国境内只发现辽宁恒仁县、凤城市和河北邢台天河山3处规模性壶穴。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10:29: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5385853550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邢台天河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邢台天河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